期权匿名问答
2023-2-21 04:38
5838
0
期权的发展有着漫长和曲折的历史,期权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基于其独特的特点——“权利而非义务”的需求。著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事件中,折射出了期权的特点及风险。
郁金香泡沫
17世纪,郁金香受到荷兰贵族的追捧,批发商为了谋取可观利润,向客户出售郁金香的远期合约,约定客户可以在未来某时刻以确定的价格购入郁金香。 但是,批发商从种植者手里收购郁金香的成本不确定,远期合约对批发商来说也有一定的亏损风险。为此,郁金香期权应运而生。
批发商从郁金香种植者那里购买期权后,就拥有了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按照约定价格,从种植者手中购买郁金香的权利。在未来,批发商便可以根据郁金香的市场价格,做出是否进货的选择,锁定了未来郁金香的最高进货价格。
所以,郁金香期权诞生之初是为了对冲风险、锁定利润:若未来郁金香市场价格高于批发商购买的郁金香期权锁定价格,那么批发商会就有权利以期权锁定的价格购买郁金香;反之,若郁金香市场价格低于期权锁定价格,批发商则可以放弃行权,从市场上以更加低廉的市场价格购入郁金香。
不过随着投机客的涌入,郁金香期权偏离了套保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想靠炒作郁金香暴富,荷兰全国上下都加入其中,郁金香的价格被抬到骇人听闻的水平。随着荷兰经济的衰退,郁金香的泡沫也被戳破,1637年2月4日,郁金香球茎价格突然一泻千里,出售看跌期权的投机者纷纷兑现不了合约。一星期后,郁金香价格已下跌90%,大量合约破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1637年4月,荷兰政府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从而彻底击破了此次历史空前的经济泡沫。这一事件损害了期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相关法律彻底禁止了不持有商品的卖空行为和相关期权交易。
期权的应用
期权和期货有所不同,期货到期日是需要进行实物交割的,期货购买者实际上就是承诺在将来某一天买进或卖出一定量的“货物”。而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购买者拥有在未来、以某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商品的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比如你购买了股票看涨期权交了权利金,到了可以行权的日子,如果股票价格下跌,这时以期权合约约定的价格购买会亏损,那么你可以放弃,仅损失权利金的价值。
再举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你为汽车买了车险,交了保费后,只要你的汽车在保险期内发生意外事故,就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这就是期权。 期权买方和卖方的关系就像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买保险的人交了保费后,只有权利,不需要承担义务。而卖期权的人就如保险公司,收了保费则需承担义务,一旦投保人要求索赔,就必须赔偿。
期权有两大类,看涨和看跌,两种期权都会给你在未来执行某种交易的权利,当然只有交易有利可图才会执行。以股票期权为例,买入看涨期权,即你拥有在未来以某个约定的价格买入特定证券的权利,如果指定的证券上涨了,那么以约定价格买入后,就可以到二级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赚个差价。
买入看跌期权就是反过来,你会拥有在未来以某个约定的价格卖出特定证券的权利,如果指定的证券下跌了,那么就可以以约定的价格卖给期权卖家。
现代期权市场
全世界第一个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在1973年4月26日成立,标志着真正有组织的期权交易时代的开始。CBOE推出的标准化合约,也使期权交易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最初阶段,CBOE的规模非常小,只有16只标的股票的看涨期权。之后CBOE持续对期权类产品不遗余力的开发,1985年推出股票期权,1989年推出利率期权产品,1990年推出长期期权LEAPS,1992年推出类股指期权,2003年推出vix指数期货。
之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放松了对期权交易的限制,有意识地推出商品期权交易和金融期权交易。2000年以来,全球期权交易发展更为迅猛,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至2003年,全球期权的交易量连续超过了期货。
除金融产品和农产品之外,能源和金属期权也是很重要的交易品种。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是全球能源期权最大的交易市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则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期货期权交易中心。目前,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旗下的CBOT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期货期权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COMEX)也是金属类期货期权的重要交易所。
1973年,芝加哥大学的两位教授费舍尔·布莱克(Fisher Black)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发表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目前仍是期权市场上的指导公式,为期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对期权定价模型、波动率的研究,推动期权及其理论不断发展。
伴随着投资者对期权的了解越来越客观深入,期权已经是现代金融市场上的一种基础的衍生工具,被投资者广泛应用在风险管理、降低成本、增强收益等方面,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
本文乃由复星财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复星财富”)的全资子公司复星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国际证券”)发布。本文仅提供予接收人,其所载的信息、材料或分析工具仅提供予接收人信息并做作参考之用,不存有招揽或邀约购买或出售证券的意图。未经复星国际证券事先书面许可,接收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文及其所包含的内容予其他人士。复星国际证券相信本文所载资料及观点的出处均属可靠,复星国际证券不会就本文的真实、准确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证。接收人在作出投资决定前,应自行分析或咨询专业顾问的意见。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复星国际证券或其任何董事、雇员或代理人概不就任何第三方因使用/依赖本文所载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的、间接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文所载的资料及观点如有任何更改,复星国际证券并不会另行通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