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化交易、自动化交易、高频交易占比越来越重的情况下 ...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18 11:01   4401   5
在量化交易、自动化交易、高频交易占比越来越重的情况下 ...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8 11:02:38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量化交易:一般指量化多因子定价,选股和择时,外加ml,dl,rl等生人勿近的高端东西
自动化交易:一般指通道或者金叉死叉之类的rule based的程序策略交易
高频交易:event driven,mm和taker抢帽子等割韭菜手法

在以前市场比较混沌的时候,用缠论之类的跳大神东西说不定还有赚钱的可能性,这两年的短线博弈因为各种割韭菜机器的加入变得越来越残酷了,基本都赚不到钱,不信可以去试试。
在以前市场中博弈的对手盘可能是菜市场大爷大妈,参与者的水平都比较业余,但是现在你的对手盘是:
1.纳秒级别延迟的监控全市场的套利狗服务器
2.纳秒级别延迟的event driven知情交易者的服务器
3.拥有负手续费的,在盘口用200个因子深度学习拟合出来的怪物做市商的无情挂单机器
4.某个资金很大的现货贸易商,项目方或者股东,随时准备浮盈加仓吃完你们的对手盘让你们爆仓
5.几分钟就能扫完所有k线,资金流,orderbook,上市公司财报,期货期限结构仓单库存balabala一堆数据,并且在几千个持仓仓位内做T0的多因子怪物
所以这几年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越是趋近于短线,乃至微观结构下,传统技术分析几乎都是失效了,谁用谁给机构送钱,迟早亏完。短线和微观结构下最暴利的alpha,因为具有最高的夏普比,都被机构还有专业选手挖走了,渣渣都不剩,在这个维度下和机构还有手续费博弈基本就是自找死路。
在长线,比如日线以及以上,传统技术分析的主观交易者还有一战之力。(简单如海龟,均线系统,复杂点的比如波浪,都还能用,看个人水平)
当然,如果资金量大到可以一己之力带动市场,那另当别论。但是我觉得大多数人没有。
所以结论是别研究了,早日离开市场,早日超生早日解脱,幸福生活在向你招手。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8 11:03:0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这三个货色,占比越来越重了嘛?
量化交易,近年来最装逼的概念。这因子,那因子,听到你脑壳疼,各种高大上,搞半天才发现自己居然是突破回抽N均线买入,或者平仓,高能弱智,谁搞谁知道。
自动交易,机械交易,近年的顺势网格系统确定多了一些,理性够理性,平庸也足够平庸。
高频交易,投资成本最高,风险无限大,压路机下捡硬币,一旦出现技术故障,而且你也报备,非但能赔死,中国证监局让分分钟让你包吃包住。这类草上飞,不说他们了...........


作为市场,他们所有的系统逻辑核心,都无法离开频率法。交易的频率次数越多,越是高速,对于缠论非但没有影响,而且是帮助。
频率足够高,几何图形的呈现越是平滑分明,过滤了市场的噪音。一句话图漂亮了。
至于你会认为有影响你就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缠论的操作,缠论最低的级别1f级别,
1f级别以外的级别,系统的安全性存疑,无法保护。
1f一个线段,最少集合。15分钟,最大的,也许一天24小时都走不出一个线段。就是这么低频。
逻辑上不同频又不同轨,风马牛不相及。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8 11:03:3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答案是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缠论对市场的认知和理解从根源上就是错误的,不会得出任何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结论。
对于一个错误的方法,任何东西也不可能影响它,即不会出现比错误更错误的结果,更不可能让错误变成正确。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8 11:04:38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彪哥可能是那个时代的传奇,老虎身上砍三刀,名字像手法一样残酷,断头闸的始祖但是客观的说只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时代不同了现在缠论并不适用于当下,很多缠论迷可能不能接受但是作为投资人理性客观是必要素质。不适用并不是因为量化,高频,或者人工智能的出现
    对缠论影响最大的是交易规则的改变,而交易手段的改变对缠论影响不大。
     因为那个年代没有股指期货,没有50期权,中证1000期权,沪深300期权,没有融资融券,没有陆港通而这些金融工具的产生对市场的操作产生了本质的不同。当机构可以做空赚钱,可以对冲,可以满额打新在买入50个股同时用期权对冲50持股风险时,不管市场大涨大跌,只要中签必定有可观利润,这就是前几年打新基金那么疯的原因。融券刚出来时催生了股票流转T+0交易,让一部分人短期就暴富了......
指标,各种交易理论其实大都是对市场未来走势的占仆,而真正深刻改变市场只有一个就是规则。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18 11:04:5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朝阳
首先开篇重点表扬一下,这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少数,正确把三个概念分开的人。。。量化交易,高频交易和程序化交易是三个相关,但不完全互相覆盖的概念。

自动化交易先划掉,这东西单独拎出来不影响任何东西
自动化交易严格意义上来说,大家都在用。。。你扔200万股放到市场里去,程序会自动帮你拆成两个100万股,这按照交易所们的定义,已经就是程序化交易了。。。
严格来说所谓的自动化或者叫程序化交易,影响的主要是微观结构,包括成交率,包括响应速度,包括市场的笔数,活跃度流动性力度什么的等等,但是,基本上不会影响宏观上的价格走势。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放大或者缩小走势的幅度时间等等,但影响不是那么大,事实上基本不影响像缠论这样的技术分析。
量化交易是个极其宽泛的概念,单独拎出来也不影响。技术分析本来就是量化交易的一种。。。
高频交易,单独拎出来其实也不影响,缠论看不到秒线去吧。呵呵。和程序化交易对市场影响其实很类似,就是它只会影响微观结构,影响不到宏观上去。市场该涨还是涨,该跌还是跌,只是走势稍微变化了一下而已,中间的过程甚至不可能被包括缠论在内的技术分析方法发现到,因为人家根本就不会在分时线上有任何体现。。。

把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可能对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量化高频交易量化,高频程序化交易这样的,还是那句话,这影响主要针对来自微观结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他参与者的交易成本等等,但是如果是中长线投资者的话,这些成本对个体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事实上,这三个东西你怎么融合都不会直接去影响市场其他交易者使用技术分析,真正影响的事实上是另外两件事情。。。

  • 由于,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使用量化高频程序化交易(注意是三者结合),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需求,这些需求会影响市场的短期走势。这些需求包括对券商的需求,对券源的需求,对市场整体基础建设等等的需求,各种各样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可能会产生一些改变短期市场走势的行为。
  • 由于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使用这些东西,对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监管会引入一些新规则,一定程度上产生一些对技术分析使用者肉眼可见的影响。转债市场就是一个例子。 IPO新规所伴随的交易以及监管规则改变将会是另一个例子。
  • 另外,在一些特例场合下,有可能本来毫无流动性,但是被量化高频程序化交易的使用者大量的带进了新流动性,那这一件事情事实上是从无法使用技术分析,变成了还是无法使用技术分析,虽然影响了市场本身的宏观,但是不影响我们这篇文章的结论,即不影响使用技术分析。

另外事实上这些东西怎么融合都不会严重影响(原本健康正常的)市场里各种技术分析使用者的最主要原因是,这些东西只是交易工具,并不改变竞价交易的核心本质,并不影响中央交易的核心本质,最关键的本质没有变:
所有技术分析使用者的观察样本都是真实交易,并且符合竞价交易规则,并且已经是全部或者是绝大多数交易。。。这件事情
但凡这条原则被改掉,当前主流的技术分析包括缠论什么的就是。。。呵呵呵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