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总结的关键,是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深度复盘。
接下来,教你 3 步完成一场高质量的工作复盘:
1.「照镜子」是复盘的有效工具;
2.给自己设立「独立空间」;
3.形成稳定的个人复盘模式。
个人复盘不代表随意,它不是简单的个人总结和偶尔的反思,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流程和方法才能获得效果。
一、「照镜子」是个人复盘的有效工具
「照镜子」是个人复盘中非常实用的工具。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认清自己的现实状况,明确自己的定位、目标和愿景,在不断认知自我的过程中找到方向、纠正方向,并规划出清晰明确的达成愿景的路径。
「照镜子」是阿里巴巴管理「三板斧」中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认识真实自我的过程。
在「照镜子」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既要肯定自己的优点,又要找到自己的问题和短板。
「照镜子」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自己为镜,二是以他人为镜。
以自己为镜可以纠正思维方式,突破思维局限,坚定自我愿景,找到自我价值。
以他人为镜可以使人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获得更加真实的反馈和评价,并提供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身,更好地认知自身的行为和问题。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如何在个人复盘中做到「照镜子」。
1.以自己为镜
在个人复盘中以自己为镜来观察自身,可以使团队成员理性、冷静地面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叫作「元认知」。
人们平时看待一个事物的思考过程叫作「认知」,而元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思考过程背后隐藏的原因的探寻和理解。
比如,有人因为别人对自己不够尊敬而感到愤怒,这就是他对「不够尊重」这件事的认知,而元认知是需要去思考「我为什么会因为别人对自己不够尊敬而感到愤怒」。
是因为自尊心太强吗?是过于傲慢而误以为他人的行为对自己有所冒犯吗?是因为缺乏平等待人的认知吗?是因为虚荣心过剩,希望别人总是奉承自己吗?
对愤怒背后隐藏的原因的探索和挖掘就是在建立自己的元认知之上的。
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让人们站在第三视角来看待问题,以局外人的身份去冷静、客观地认识真实的自己。
在看待一件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带有主观偏见和情绪。
这些主观意识会为人们对事物本质的判断和思考加上一层有色滤镜,不利于其准确地发现问题的根源。
如果我们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就无法高效地解决问题。
因此,在个人复盘中,团队成员要以自己为镜,客观而真实地探究引发自己情绪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要尽可能地还原事物原本的色彩,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因自己的好恶和偏见而改变,也不因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扭曲。
因此,在个人复盘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要通过对自己深层的剖析,以理性、冷静的心态来审慎思考。
而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我将以自己为镜的过程总结为「追命六问」(见图 5—3)。
如果团队成员在个人复盘的过程中能够将「追命六问」仔细回答一遍,就会获得一个十分清晰、明确的自我认知。
图 5—3 追命六问
「追命六问」是以一个问题框架的形式来让团队成员更为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帮助团队成员回顾自身工作情况、认清现状、坚定愿景。
其实,这也是从更具象的角度达到工作复盘「总结过去、了解现在、提升未来」的目的。
回答「我是谁?」和「我从哪里来?」的目的是让团队成员回顾自己的人生,看到自己的失败经验和成功经验。
团队成员要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过去,从经验和教训中收获成长,让过去的时光赋予自身力量。
回答「我要到哪里去?」和「我为什么要去?」是在让团队成员思考自己的愿景,并坚定追求愿景的决心。
其实很多团队成员都有梦想,但是他们缺乏追求梦想的动力,原因是他们没有从根本上剖析自己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的梦想。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对我说自己的梦想就是「赚到足够的钱」。
当时,我问他:「你为什么想要实现这样的梦想?」面对我的提问,他有些惊讶,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没有资格评价他的梦想正确与否,不过,如果他无法想清楚为什么要有这个梦想,那么他的梦想就会变成一句空口号。
因为爱慕虚荣而赚钱和为了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赚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
不同的出发点会在根本上决定其能否实现梦想。
所以,在个人复盘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要明确自己的愿景,并挖掘愿景背后的动因到底是什么,这也决定了追求梦想的动力是强还是弱。
回答「凭什么我能去?」和「我需要/愿意付出什么?」是让团队成员认清自己的现状,并找到达成目标的方法和路径。
团队成员只有清楚自己现有的资源都有什么,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付出什么,才能规划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径。
《大学》中有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句话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明确目的和目标,然后再明确现状和需要补足的资源,最后思考如何在愿景和现状之间架构起一条成功的路径。
明白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在个人复盘中,要以自己为镜反观自我,找到内心强大的自己,在痛苦中坚守自己的愿景和目标,并在坚守的道路上不断改进问题,收获成长。
2.以他人为镜
沟通学领域有一种名为「乔哈里视窗」的沟通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这种沟通视窗可分为开放区、盲点区、隐藏区和未知区四大区域(见图 5—4)。
图 5—4 乔哈里视窗
四大区域中的盲点区就是所谓的「你知我不知」。
在生活中,许多人无法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他人却能明显地看到这些问题。
比如,有人喜欢开一些会刺痛别人内心的玩笑,在他自己看来这种行为是幽默的体现,但是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种伤害他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会引起他人的不信任。
这就是忽视盲点区带来的危害。
在个人复盘中,团队成员需要以他人为镜不断减小自身的盲点区,让自己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自身的问题和不足。
以他人为镜,就是团队成员通过他人的反馈来审视自己的问题。
阿里巴巴有句话:「你自己觉得有,别人感觉不到你有,你就是没有。」
这句话阐明了「别人眼中的你不同于你眼中的自己」的道理。
因此,在个人复盘的过程中,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在个人复盘开始前,团队成员可以和团队中的其他伙伴进行坦诚的沟通,让他们犀利地指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将这些缺点和不足记录下来,在复盘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原因,找到改进的方法。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绝大多数人在被别人指出自身缺点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产生尴尬、愤怒、羞愧等负面情绪,甚至还会揣摩他人的用意。
这就像当有人微笑着告诉你,你的嘴角上有颗饭粒时,你很可能会觉得尴尬,认为对方笑着说出这句话是在嘲笑自己。
其实,对方只是在礼貌地微笑提醒而已。
因此,要做到以他人为镜,团队成员就要首先明白,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虽然是一种负面的反馈,却能使自己更好地了解自身,找到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拥有改进的机会。
团队成员要将他人的批评和建议当作帮助自己成长的宝贵财富,主动、欣然地接受它们,这样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以管理者为例,在进行个人复盘前,管理者可以和员工开一场「裸心会」,让员工坦诚、真实地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在工作中,你的意见有受到我的重视吗? 我的哪些管理行为让你感到不舒服? 我的哪些举动对团队氛围造成了影响? 从你的角度看,我身上有哪些问题需要改正? ………… 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要做的只有提问、倾听和记录,不要反驳、打断员工。
因为,管理者开「裸心会」的目的是收集员工的反馈意见,正视自身的问题,而不是证明自己有多优秀。
在刚开始的时候,管理者会感到十分痛苦。
但是很快,管理者不仅会获得员工的信任和尊重,让团队的氛围更加开放,也会培养出敢于直面自身问题的优秀品质。
在问题收集结束后,管理者要将这些问题整理到「思考清单」中,并在个人复盘时进行深度挖掘,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
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团队成员可以更加清晰、全面地认知自己,消除自身的盲点区,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个人复盘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以自己为镜,突破自我的天花板;以他人为镜,知得失而明真理」,就能更为全面、立体地认识自我,找到前进的方向。
二、给自己设立「独立空间」
个人复盘的地点选择十分重要,团队成员需要找到一个安静且不被外界打扰的「独立空间」来进行这项活动。
试想一下,你是一位繁忙的管理者,每天团队有大量的问题等着你处理。
如果你将个人复盘的地点设在办公室,很可能每过 5 分钟,就有人来找你探讨某个问题应当如何解决。
在不断被打扰的情况下,个人是无法集中精力去思考的。
个人复盘要求团队成员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审视自己。
因此,团队成员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在不被外界打扰的情况下完成个人复盘。
稻盛和夫非常喜欢自省。 在自省的时候,他常常会找一个「独立空间」来让自己专注起来,一方面为了不被别人打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打扰别人。 在《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一书中,他记录了自己自省时的样子。 「发出声音念叨『神啊,对不起!』这便是我的反省方式。
如果白天有傲慢自大或得意忘形之举,在回到家中或下榻酒店后,我便会立刻开口说:『神啊,对不起!』在反省时,我还会说『神啊,谢谢!』这句话的意思是『神啊,对不起!请饶恕我刚才的态度,并谢谢您让我察觉到自己的错误』。
由于我在反省时会大声说出来,如果旁人听到,可能会误以为我的精神有问题,那就太难为情了。
因此,我在反省时,总是会待在自己的房间,或者找个地方独处。」 稻盛和夫通过自省,带领京瓷集团进入了「世界 500 强」。
他在自省的过程中为自己设立「独立空间」的方式值得团队借鉴。
「独立空间」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独立的时间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