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有哪些行为我们不理解其实是正常的?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9 19:37   5192   5
比如吃手,我最近才知道吃手是正常的。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9 19:38:10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1、不能自己调节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无法正常的产热和散热,所以刚出生的1~2个月,外界的温度调节就显得很重要,要注意适时给宝宝增减衣物,防止宝宝太热或着凉。等到宝宝三岁以后,体温调节就基本正常了。
2、只能用鼻子呼吸
新生儿的喉头位置相对较高,这可以确保在喝奶的时候奶水不会呛到气管里去,不过也造成无法用嘴呼吸。所以当宝宝换气很费劲的时候,可以用吸鼻器帮他把鼻孔里的堵塞物吸出来。
3、时不时就要吃奶
新生宝宝的胃只有一颗葡萄大小,一点点奶水就能充满,所以宝宝总是刚刚吃完没一会儿又饿了,需要每隔3个小时左右喂一次。
4、耳朵很柔软
婴儿的小耳朵可以折成不可思议的角度,这是因为宝宝的耳软骨尚未发育完全,很易曲折。妈妈喂奶的时候要注意调整姿势,尽量避免长时间压迫耳朵。
5、频繁打嗝
新生儿控制膈肌的植物神经还没发育好,即使受到轻微刺激(吃奶太急、吸入过多空气) 也会嗝嗝不停.不过一般很快会自己停止,或者轻拍宝宝后背,喂些温水或奶水即可有效缓解。通常3个月后,宝宝打嗝就会减少。
6、容易溢奶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壁肌肉和神经发育尚未成熟,且贲门括约肌相对松弛,胃里的奶水容易返流入食管,造成打嗝溢奶。所以每次吃完奶都要给宝宝拍拍嗝,可以有效预防溢奶。
7、总是紧攥着小拳头
新生宝宝的屈肌力量要强子伸肌力量,等到3个月之后,神经系统渐渐发育,屈肌力量和伸肌力量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宝宝的小手就会伸展自如了。在此期间尽量不要用力去掰宝宝手指。
8、总是保持投降式睡姿
新生儿睡觉时,会将两手高举过头顶,呈现投降式睡姿。这是由于子宫空间比较小,宝宝还是胎儿时就习惯性地将两手屈起来放在头部两侧。新生儿散热功能差,将两手伸直也能帮助身体散热。睡觉时会突然大哭或偷笑这其实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正常情况下,很快宝宝就会自己安静下来,并且继续睡觉。妈妈不要上前干预,否则可能会吵醒宝宝哦。
10、有内八字和罗圈腿
由于子宫内空间有限,胎儿是以双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盖拉伸的姿势生长的,所以新生儿有内八字和罗圈腿。随着宝宝成长,经常的运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强,宝宝的身体和脚就会慢慢变直。
0-6个月小婴儿必备用品,可以参考一下我之前的一篇回答对比选择
0-6个月小婴儿必备物品有哪些?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9 19:39:0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宝宝在月子里的时候,整天基本上在睡觉。我还在寻思宝宝这么好带,肯定是个天使宝宝,可一出月子,迅速化身小恶魔,好不容易把她哄睡着了,刚放下,手还没抽出来就嚎啕大哭。


搞得老母亲极为焦虑,像网上教的用安抚巾呀、叠襁褓呀,放白噪音等等,全部都试过了,但是在实操过程中,我发现自主入睡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是一个非常高阶的能力,她首先要学会接觉,然后逐渐的自主入睡。能迅速把宝宝哄睡之后,哄睡之后能够安稳的放下,放下能够睡较长的时间我觉得就已经很成功了。我的宝宝从满月之后就开始黑白颠倒,要抱睡,在我的努力下从三个月之后就可以睡整觉了,也告别了夜奶。在此我分享下我的哄睡心得。

1睡眠较浅,宝宝看起来睡着了,但其实睡眠浅,对外界的变化非常敏感。我们可以通过宝宝的小手手来判断是不是进入深度睡眠了。当宝宝捏着一个小拳头,你拉他胳膊的时候,能感受到她胳膊的力量的,那就说明她肌肉还有一定的张力,这时候就说明她还在浅睡眠。千万不要放下,一放下就醒。
对策:保持哄睡的姿势,在等个5分钟左右时间继续观察,直到宝宝手指是一个张开的状态,然后你把她的胳膊拉起来她是一个放松的状态,这时候宝宝就进入深度睡眠了,就可以轻轻放下了。
2温差变化大,宝宝容易惊醒。可以想一下宝宝从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下子到了冰冷的床上,温差过大,宝宝很容易就感觉的到。
对策:我们再哄睡的时候给她包一个小包单,或者在她睡着的时候拿一个小垫子垫在她的屁股下面,在我们放睡的时候连同小包单或这个小垫子一起放下。
3惊跳反射,抱着她的时候先放脑袋再放屁股,或者脑袋屁股一块儿往下放,手还没抽走,宝宝就醒了,还有就是突然出现了一点点声音,宝宝也醒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其实宝宝有一个反射叫做莫罗氏反射,也叫做惊跳反射。在听到“突然的声音”和“感觉到下坠”时,婴儿就会像受惊了一样,两手抬起,把自己弄醒。这个反射最晚到四五个月才消失,很多老人会说孩子被吓到了,其实不是,是所有新生儿都会有的神经反射,是正常的。
对策:1突然的声音,越安静、细小的声音就越突兀,而绝对的安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对付“突然的声音”的办法,不是保持安静,而是保持嘈杂,给宝宝放白噪音,摇篮曲等,让宝宝环境一直有声音,她就不会被“突然的声音”吓到了。  
   2下坠的感觉,将宝宝哄睡了再放下,宝宝多半会因为下坠的感觉惊醒,所以怎么放也是有讲究的。                                              第一注意不要让宝宝的头先着床。                   第二侧着放下再躺平。                                        第三放慢一点。                                                   第四边放边观察,一旦醒了立即停止动作,按住宝宝的胳膊,避免眼神接触,敌动我不动,敌不动我继续。
5缺乏安全感。虽然放睡成功,很多宝宝还是非常敏感的,普遍缺乏安全感。你看她闭着眼睛放下了,有时候会偷偷的睁开眼睛,看一看周围的环境,如果发现妈妈不在了立刻哇哇大哭。有的小宝宝呢虽然闭着眼睛,但她的小手在周围摸索,唉什么都没摸到,她也会惊醒。
对策:1可以给她裹襁褓或是让宝宝睡在床中床,因为宝宝最害怕就是这种无边无际的感觉。床中床就是模仿怀抱的感觉。然后别着急走开,在旁边默默观察3-5分钟,确保宝宝完全进入了睡眠再离开。


2可以培养宝宝的安抚物,如安抚巾,安抚奶嘴。这对宝宝以后形成自主入睡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6没拍嗝,很多新手妈妈包括我会把吃奶当成哄睡的手段,总是把宝宝喂睡,然后发现宝宝放下就醒,无论母乳还是奶瓶,宝宝总会无意识的吞下一些气体,在宝宝肚子里就会不舒服,你抱着身体蜷缩着还好,一旦放下躺平就难受了。
对策:拍嗝是关键,吃饱了一定要把嗝排出来,宝宝才能踏踏实实的舒服睡


为什么宝宝喜欢啃手

婴儿出生第一年是他们的“口欲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阶段。他们强烈需要一种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强烈,尤其在就寝时间更为明显。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而言吸手指是很正常的。这种行为之所以持续,一方面是能给宝宝带来舒适感,降低焦虑。另一方面,宝宝本来就有吸吮的反射和需求。而吸手指和吃母乳、吃奶瓶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便吃饱了也会吸手指。


一岁内宝宝吃手,有什么原因呢?

  宝宝出生第一年是他们的口欲期,普遍喜欢吃手。                                                                    2-3个月的宝宝吃手属于探索行为。                4-6个月的宝宝吃手属于感知力的发展。         7-12月的宝宝吃手是缓解出牙的痒和痛。  
宝宝吃手的好处                                    

1对世界最早的认知和自信心。                        因为婴儿期的宝宝都是通过口腔来探知世界的,如果父母在三个月内开始阻断宝宝吃手,宝宝的心里发育将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大后容易变得信心不足、多疑和胆小。
2快乐稳定的情绪                                               对于小宝贝而言,吃手可以消除不安、烦躁、紧张,可以镇定宝宝的情绪,吸手指能给他们带来舒适感。
3多吃手的宝宝聪明                                            宝宝在吃手的时候能加强触觉、嗅觉和味觉刺激,促进神经功能的发展,也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
4锻炼手眼协调性                                                 吃手指的过程能锻炼宝宝手部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
宝宝吃手的坏处

1宝宝还小,分不清哪些东西能摸,哪些不能摸,手上会沾到细菌和灰尘,家长没及时把手洗干净,宝宝就吃手对宝宝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2长时间把手泡在口水里,对宝宝的皮肤也是有伤害的。如手指上会长口水疹呀,指甲磨坏等。
如何正确对待宝宝吃手的习惯      

1不能 强行阻止                                                    我们越是阻止吃手,越会强化宝宝吃手的这项习惯,责骂宝宝还会吓到她,给他带来无形的压力,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宝宝度过口欲期。                                                                                 2  多陪宝宝玩                                                  多陪宝宝玩,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到其他事情上,从而减少宝宝吃手的机会。                                                                    3可以准备牙胶、磨牙棒等缓解宝宝的不适    宝宝出牙的时候就会常常牙痒痒的咬东西,提前给他准备好牙胶、磨牙棒等可以缓解宝宝的不适。
为什么宝宝那么粘妈妈                     我的女儿非常粘我,不管是我洗澡买菜还是做饭都会一直粘着我,就算是上厕所你都得抱着她,玩玩具玩的开心了也要过来让妈妈抱抱,其实很多宝宝都是这样的,宝宝为什么这么粘妈妈呢?



1本能的反应,宝宝在出生一年以后,妈妈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长的,宝宝会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
2安全感的需求,因为妈妈身上有自己熟悉的味道,妈妈是关爱与呵护。
3习惯的力量, 宝宝是妈妈血缘的延续,宝宝习惯于有妈妈的地方开展自己的生活活动                                      
4信任感的建立,很多时候妈妈都疑惑,为什么妈妈在带宝宝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哭闹,因为宝宝在自己最信任最依赖的人面前,才会肆无忌惮。
只要妈妈陪着就是岁月静好,离开妈妈就是撕心裂肺,这个阶段我们要该怎么做?

1保护孩子的独立性                                         一岁以后,宝宝开始独立,例如她想自己吃饭,她想要自己走路,不让你抱,当她出现这些  独立的信号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孩子,“哇,宝宝会自己吃饭了呀,真棒呀。不用妈妈喂了”适时的鼓励会让宝宝越来越大胆,越来越独立。   有的时候,也会非常烦躁,像打扫个卫生,但她挂在你的腿上,不肯下来。这个时候呢,可以给她一块抹布,让他在我们身边嚓嚓桌子,擦擦地,她会非常喜欢的。只有她们的技能越来越纯熟,才能摆脱对我们的依赖。
2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                                 有的家长担心整天跟孩子粘在一起,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要知道只有高度亲密才能安然分离,所以呢前期亲密是必须的。我们必须通过抱抱  、亲亲这样的一些身体动作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让她感受到我们很爱她,这样她才会对我们产生信任和依赖。这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3把自己正要忙的事告诉宝宝                            有很多家长想干嘛就直接出去了,完全不跟孩子打招呼,孩子会不粘人吗?孩子虽然小,但是也能听懂我们说的话。所以我们要在离开之前告诉他,我们去做什么。然后事情做完了,回来抱抱他,她的心也会很舒服。
4从渐进式分离走向独立玩耍                           如果生活中陪伴孩子比较少或者陪孩子时心不在焉,那孩子也会比较粘人,其实这些宝宝也不只是粘人,还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打人等等,所以高质量的陪伴是必须的。还有一些孩子呢,是缺乏独立玩耍的能力,因为自己不会玩,所以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帮助,我们可以先陪伴她一会儿,然后跟他说“妈妈有点儿别的事,但就在你身边,你自己先玩会儿”之后就离她越来越远,直到她可以独立玩耍。重点还是要宝宝知道你在哪里,不要搞突然消失。
小提醒:在宝宝吃饱、睡醒之后或者从外面玩耍回来心情愉悦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引导宝宝自己玩一会儿,让他对你越来越信任,专注的时间越来越长,粘人的时间就会慢慢变短。
    宝宝为什么喜欢翻箱倒柜                                 

宝宝在1—2岁的时候喜欢扔东西、翻箱倒柜、爬高、垒高,一不留神呢,还会经常上演搬运工的角色,不停的推椅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1宝宝进入了“空间敏感期”开始了空间感知的萌芽。她开始感知她和物体、物与物之间的分离,需要通过用手去扔、去翻、去抛她一切她可能接触到的物体。
  2从一岁左右开始进入学步期,刚好扩大了她独立活动的空间范围,空间敏感期的内在潜能开发需求会促使她反复不断,乐此不疲的去扔手中抓到的一切物体,像翻抽屉、戳小洞、电源线、插座等等这些令人恼火的破坏性行为。但是这些并不是孩子有意的行为,她只会觉得“哇,我这么厉害,能把物体之间分开”给他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3如果你捡起她扔在地上的东西,她会再次扔掉,如果配合他,他会一直扔,直到累了为止。这也会导致我们压抑不住情绪,对他训斥、说教,甚至是打骂。敏感期能否顺利度过,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和心理发育,以及她内在潜能的开发。
如何帮孩子顺利度过空间敏感期

1不要以任何形式的暴力去对待孩子,要理解孩子的发展需求,在安全范围内尽可能允许她自由的扔、塞、抠,如果怕孩子弄坏或接触危险物品,那就把这些物品保存起来。同时要不厌其烦的把孩子扔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以此满足孩子反复的扒拉、扔、拉东西的需求。
2多做可以让孩子快乐的感受空间变化的亲子游戏,像躲猫猫,洗澡呢用不同大小的容器给他玩水,抛球,接球等等。这可以加强她对空间和物品关系的认知。
3把破坏性活动转化成建设性活动,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扔垃圾、拿拖鞋、搬椅子、拿快递等等。这既可以满足孩子探索的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看到这里如果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点赞加关注哦。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9 19:39:5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婴幼儿的很多行为其实都可以用敏感期来解释。理解了这些敏感期就理解这些行为了。

1.比如孩子为什么七八个月的时候喜欢扔东西?

6-12个月是孩子手臂发育的敏感期,这个时候孩子喜欢扔东西,这是最早的手眼协调发育的标准,也是为后续自己吃饭做准备,扔东西锻炼手腕力量,方便以后舀勺子。

2.比如宝宝为什么1岁前喜欢吃手?

4-12个月是孩子口腔敏感期,这时宝宝喜欢吃手,他在用口自己的手,用嘴来打开后续用手探索世界的大门。给宝宝口腔发育的机会,让宝宝尽情的探索,不要无情的把宝宝的手从他嘴里拿开,如果碰到宝宝啃咬一些不能啃咬的物品,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好,帮助宝宝顺利的从口的敏感期过度到手的敏感期。如果2岁还在吃手,要么是迟到的敏感期,但是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自我安慰或者焦虑,主要是在睡前或者无聊时。

3.为什么一岁的孩子喜欢捡地上的头发?

1-2岁是孩子细小事物敏感期 ,1-2岁期间孩子会有一个对细小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喜欢抓着一些小东西,注意力很容易被细小事物所吸引。一个洞洞,一根头发,一颗豆子,都会对孩子有深深的吸引力,我们不明白的他们却能从中看到更多的秘密,乐此不疲。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培养孩子对事物学会观察入微的大好时机,让孩子带着疑问和想法去认知世界,不要用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打断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时间探索。

4.为什么13-15个月孩子突然话变少了?
13-15个月是孩子腿部发育的敏感期,大部分孩子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走的比较好,大运动和语言都是由大脑的神经中枢控制,大运动敏感期抑制了语言的发展,这个抑制只的是孩子说的比较少,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确实越来越强的。所以这个阶段我们又叫孩子的语言沉默期

5.为什么2岁那么难带?
18个月-3岁(问题2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敏感期。这个阶段开始可以区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12个月左右萌芽,18个月左右到达高峰期。主要表现在从开始说“我的”到开始说“不”到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觉,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的表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我们只需制止孩子的行为,不要去谴责,也不要去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让孩子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尽情的使用他的自我,不要和孩子较劲,这是一个孩子形成自我的过程。
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是否具备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自自我意识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护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这个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这样一个能力。

6.为什么宝宝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哭闹不停,什么东西都必须归位?
2-3岁是孩子体验和建立秩序的敏感期,孩子从几个月到6岁,秩序的敏感期程螺旋状发展: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2-3岁时一个高峰期,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这样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如果孩子已经按照一定的规则和习惯整理环境,把环境秩序化,这说明孩子已经有内在的秩序。

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时父母最为苦恼的时候,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无奈。但是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是首要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大人放慢速度,多观察和倾听孩子,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把情绪哭出来,慢慢的孩子就会自己接纳已经发生的事情。

7.为什么孩子喜欢说脏话“大坏蛋”、“臭粑粑”、“打死你”?

3-4岁是孩子的诅咒敏感期,什么是诅咒敏感期呢,孩子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大人的反应越强烈,孩子越喜欢说诅咒的话。建议就是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这并不是他真的想表达的,慢慢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8.为什么孩子突然会好奇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4-5岁孩子会有一个打听出生敏感期 ,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给到家长的建议是家里备一本百科全书,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千万不要告诉孩子“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刮刮乐刮来的”这种在大人看来是玩笑的话,会给孩子一万点暴击,即使等孩子长大了,知道这可能是个玩笑,但是对那个时候的他来说,这种潜意识的伤害是很难消除的。

9.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把东西拨拉到地上,喜欢拉扯?

8个月-6岁是孩子的时间、空间敏感期,这也是所有的敏感期里面最有趣的。

最早的空间敏感期,孩子发现这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是分离的,所以喜欢把一些东西从高处拨拉到地上,找到了以后又拿到高的地方,再拨拉下来。这是孩子最早对空间的感知,并且他发现通过自己的力量可以改变物体的空间,乐此不疲的做这件事。

这个感觉过去了以后,孩子慢慢发现:一个空间里面的东西可以拿出来,外面的可以放进去,所以看见洞洞就喜欢把东西塞进去,喜欢倒垃圾桶,在15个月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开始喜欢玩套环游戏了,套环对于校准能力的锻炼也是为孩子自主进食做准备,你会发现所有的美好都是环环相扣的。

紧接着是开始喜欢不断的搭高,推倒,再搭高,再推倒,这夜是孩子感知空间的一种探索,这个感知是孩子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

再然后,孩子会对狭小的空间非常的感兴趣,比如喜欢钻到衣柜里面,喜欢在桌子下面玩,喜欢爬到一个高处反复爬楼梯,这些都是孩子运用身体对空间的一个把握的过程。

这个阶段过去了以后呢,孩子开始喜欢从高处往低处跳,这个时候除了感受空间大小以外,还会去感知这个空间有多高,多远,当孩子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发现这个高度,心理已经可以承受,就敢往下跳,经过一点点的空间感探索,就会探索更深更远的空间,当然也会有失败的探索,摔个四脚朝天也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个其实决定了孩子未来这个世界的探索欲和探索能力,为以后埋下了非常重要的原生态潜意识。

10.为什么孩子会在某段时间特别喜欢说“我是孙悟空”,“我是公主”?

4-5岁时孩子身份确认的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崇拜某一个偶像,慢慢积累未来长大成人时候的人格特征。

在我们很多大人看来,童年是梦想的时候,有时候一天一个梦想,一周一个梦想,对于孩子来说,那种梦想是真实的,一个想当公主的小女孩就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一个想当孙悟空的小男孩就喜欢拿着棍子耍。

其实这个过程不是我们大人所谓的孩子在玩游戏,是孩子在内化这些人物背后的人格特征,可能有公主的高贵,超人的神器,机器人的机动性......

这些都会在孩子的童年里被内化在孩子自己的生命里,这也是孩子自我创造的一个时期和特征。

过个两三年,孩子也许就不再把自己的愿望付诸行动,那个时候愿望只是他的心理活动。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时期,他会以自己的方式和偶像交流,这就是身份确认敏感期的内涵。

在这个时期给到的建议是,家长需要给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充分的支持,如果孩子梦想当一个公主,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身美丽的衣裳,并且把公主的那种气质解读给孩子听,陪孩子玩类似的角色扮演游戏,去夸赞孩子,不要大惊小怪,总是惊奇、询问孩子,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非常喜欢“公主”,我曾经也有过“公主”/“王子“的梦想,而且我看到公主以后非常的激动和兴奋。

11.为什么将一个苹果切开或者将一块饼干掰开给孩子,孩子会大哭起来,并且扔掉饼干和苹果?

这个也是问题2岁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敏感期,叫审美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最主要的特点是要求食物和用具必须完整,发生的时间主要是2岁左右开始。
先说个案例辅助理解一下,中午加餐的时候,老师为小朋友分威化饼干,2岁半的毛毛看着他盘子里的威化饼干突然大哭起来:“我不要这个,我不要这个!“老师定神一看,原来那块威化饼干缺了一角,赶紧换了一块,毛毛这才马上平静下来。下午上厕所的时候,看到卫生间没有冲干净,毛毛坚决不愿意上厕所;苹果必须洗干净一下才愿意吃......

食品要完整,厕所要干净,苹果要光亮和大的,衣扣不能掉一个.......这不是洁癖也不是自私,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敏感期,不信你细细回忆一下你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这个时候也是大人最容易心烦的时候,要不断的重来,要求非常细心。而且完美的东西毕竟在少数。但是我们如果理解了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作关乎到成长,关乎到孩子品质形成的一次次机会,尽可能做到用心去观察孩子每一次的不满,不把孩子往不好的方向想,我们就能理解孩子,用适合的方式去帮助孩子,人类幼崽能有什么坏心思呢,都没入世,不过是到了一个新的敏感期罢了。最最重要的是,孩子的道德观是因为审美而建构和形成的,破坏了审美就意味着影响孩子道德观的行程过程。

12.孩子的自我独立是怎么样的一个发展里程碑?

很多成人认为,独立性是培养出来的。更有人认为,把孩子在很小年龄全托出去是培养独立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孩子的独立性是跟着自身各个阶段的发展,一步一步从出生那天起开始走向了自我独立。最早的独立首先是功能上的独立,孩子不断地使用自身的每一个功能,以达到独立——ロ、手、腿…...最后逐渐走向内在的心理、意识……的独立。
婴儿脱离母体就意味着他不再依赖妈妈的身体而存活。
6个月时,婴儿的胃里开始产生消化食物的酶,在独立之路上婴儿又向前迈进了步,他不再依赖母乳而生存。
9个月左右开始扶站,10个月左右扶物侧走,11个月左右开始推物走,12个月左右开始迈步走,14个月左右开始能走得稳......
2岁时,孩子开始对他人说“不”,在意志上想把自我和他人区分开来。这个“不”是人生中第一个独立宣言。
3~6岁,孩子逐渐形成了一个真实的、区别于他人的内在模式和秩序,自我基本成形,在心理、意志、情感、思想上莫定了人格独立的基础。
6~9岁,孩子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有关生活的常识和艺术的品质,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质,自我的形成加进了人类文化的特质。
9~12岁,孩子开始有了有意识的学习心智,他的认知不再受环境的限制,而是能扩展到整个宇宙。此时儿童的道德感开始形成。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第二个时期(第一个最重要的时期是0~3岁),他未来对智性方面的兴趣视这一时期环境提供的机遇而定。这就是为什么小学要给孩子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孩子接触各种学科。我们的小学开设了11门课,除传统科目外,把科学实验课细分为:力学实验、光学实验、电磁学实验、气象学实验、地质学实验、化学实验、工程学实验、天文学实验。把自然学科细分为:天气、夜空、人体、昆虫、有売生物、哺乳动物、海滨、岩石和矿物、沙漠植物、树、花朵等。音乐课也细分为:乐器、芭蕾、欣赏等。还有社会实践课、讨论课、陶艺课等。有了这样一个宽泛的知识基础,一个人就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决定将来在哪一个领域进行深度探索。理想就是在这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12~16岁,青春期到来时,心智开始转向外面的世界,开始对人和事有了兴趣;在学科上也有了倾向性。人的基本的成长形成了。自我形成,人开始有了离开父母、家庭的内在动力,自身的独立从内到外完成了。
18~28岁后,开始为过渡成为社会的人而努カ。走向社会的基本的独立形成了。

28~40岁,实现社会价值。所以我个人认为人的生命是在40岁成熟。就好比是一个圆,作为社会的价值完成之后,人会回归自我,重新考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以,真正走向身心的独立是在40岁。但所有独立的基础,是儿童的早期独立的形,没有它,任何独立都无从谈起。

13.为什么孩子什么东西都喜欢说“我的“,明明有些东西也不是自己的?

18个月到3岁左右开始孩子会进入一个物权意识敏感期和占有的敏感期,18个月左右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完善,物权意识明显,已经开始逐渐表现出强烈的占有了。这个敏感期主要的表现在于,孩子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自我形成的早期,是从占有物品开始的。这是区分“我的”的自然方式,孩子如何感觉“我”,是从“我的东西”开始感觉,然后一步步从具体的“我的”东西,到意识形态的“我的”,到一个完全无形的“自我”......所以占有的目的,是获得占有物背后的含义,不是占有物品遮盖动作本身。如果这个阶段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而且是成长里程碑上很重要的一步,为以后的人际关系的开展做准备。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去应对这个敏感,想让孩子顺利度过呢,首先得让孩子先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让孩子明确的知道某件玩具是属于自己的,自己的东西自己做主,别人的东西如果想要玩需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健全的物权意识是从家庭开始的,现在的很多家庭,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家里的时候孩子想要什么都能得到,哪怕是家长的东西孩子也能随意就可获得,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和情景跟孩子一起玩相互交换或者借用的游戏,借用的时候包涵拒绝的情景,示范用语言将商量的场景表达给孩子听,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界限。

物权意识敏感期和占有敏感期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往往会出现所谓的霸道行为,一般在3-4岁左右慢慢度过。所以为什么说2岁左右的孩子是最难带的,自我意识敏感期+执拗敏感期+物权意识敏感期+占有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这个问题不比高考压轴数学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少。

14.孩子为什么某个阶段喜欢不断的追问“为什么“?

3-4岁是孩子逻辑思维的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会不断的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妈妈,为什么要喝糖浆?“孩子边喝糖浆边问妈妈;
“因为你咳嗽了,需要一些药物来帮助你恢复“
——“为什么我咳嗽了?”
“因为你在运动的时候着凉了,喝水又太少,所以咳嗽”
——“为什么着凉了?”
“因为你活动时候太剧烈了,所以出了很多汗,又没有及时换衣服,所以着凉了。“
——“为什么我要剧烈运动?“
“我想可能是因为你跳蹦蹦床的时候想跳很高,所以运动的比较剧烈。“
——“为什么我想跳很高?”
“因为你觉得跳很高你就很有成就感”
孩子眨着大大的眼睛,充满了疑惑的点点头。
——“什么是成就感?”
......


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问“为什么“的时期。小孩子问的简单一些,很多大孩子的追问经常让很多家长不知所措。这些“为什么”经常连成串,每一个”为什么“引导一种因果关系,成串的“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链条。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当儿童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时,就会发出一连串“为什么
”。“为什么”也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在一个个“为什么”面前,父母一定要耐住性子,现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的很多三观和知识都是听来的,父母的态度和三观输出就是一支画笔,所以面对孩子的为什么,父母一定要正确简洁的解答,可以当做一个绘本时间,家里备好百科全书,每次孩子问起来就去翻翻百科全书,一定要如实的告诉孩子,不要随口说,开玩笑的说,我们的一句玩笑能影响孩子以后的一生,不开玩笑的说。

15.为什么孩子会开开心心拿遥控小汽车换回来一盒饼干?

昨天有家长后台私信我说希望可以分享一些有关社交的敏感期,所以准备分享几期比如交换、等待、分享等等社交相关的敏感期,拆开来讲是为了可以讲的更细。还是结合着案例一起来讲。

2岁半开始孩子进入交换物品的敏感期,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想交换的都会乐此不疲的交换。

2岁8个月去托班的时候,小蒂每天都要背上一书包的车和事物,无论大小,是好是坏,便宜还是昂贵,全然不顾,只要塞满就行。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他手上拿着我看不懂的儿童画,我就随口问了一下,“小蒂,这是你自己画的吗?“小蒂高兴的回答:”我用我的车换的。“我惊讶的啊了一句,但是看到他那高兴的劲,没说什么。谁让车是他自己的,交换也是他的自由。

第二天去接他的时候,发现小蒂,辰辰,天天他们正在商量着交换车。辰辰说:“我根你交换好不好?你看,我这个还有灯呢。“小蒂一听,说:“好吧。”他们顺利完成了“交易”,两个孩子都兴奋不已。路上我问小蒂:“辰辰跟你交换这个车子之前好像就是你的,怎么在辰辰手里了呢?”乐乐说:“我把车送给天天了,他又跟辰辰交换了““你又交换回来了?”“嗯!”小蒂很干脆的回答。

就这样,他们频繁的交换物品。说是交换,其实也谈不上,因为在大人看来他们很少能带像样的东西回来,换回来的东西不是吃了就是送人了,两三个月下来,之前的收集了两年多的汽车就所剩无几了。说实话,刚开始我也用成人的价值来衡量过,但是又不敢干涉,最后只是心疼一下而已。到后来,就不再多想了,只要是他自己的东西,想带什么就带什么,我们之前在2岁培养物权意识的时候一直是这么约定的。

两三个月以后他就不怎么带了,有一天突然很坚定的告诉我:“我以后的东西再也不跟浩浩交换了。”我问他为什么。“浩浩拿了我的遥控车说第二天给我带麻辣条,到现在都没有带来。“听完又些欣慰。


孩子是通过物品来发展的,或者说孩子是通过消费物来发展的。孩子必需要先用油物品,才能消费这个物品,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物品所有权的问题。也是交换中很关键一部分,交换是分享的前奏。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家长这个时候要放权,把物权交给孩子,玩具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其价值几何已经是其次。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帮孩子建立好这个原则并形成秩序,慢慢你会发现孩子就愿意和小伙伴分享了。

到了5岁左右,孩子就开始喜欢和他人分享物品了,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刚进去的时候让孩子去主动分享往往会失败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还没到点。这是孩子的成长规律,在此之前,孩子的物品应该归属自己所有,不能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的东西,也要告诉其他孩子尊重别人的拒绝。很多家庭和幼儿园都会强制孩子将东西分享给别人,不然就会打上自私的标签,但是这不适用于5岁前的孩子。

强制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的东西被强制性的分给了别人,我也可以强行得到别人的东西。分享就变成了占有或者强行交换。学校和家长应该给家长充分的分享自由,如果孩子还不愿意就再等等或者良性引导。有的孩子处在“我的”占有敏感期,他要靠拥有自己的东西将“我的”与‘他人“区分开来。如果强制这个时期的孩子分享他的东西,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恐惧感和危机感。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必然就会愿意分享,因为心理已经到了另一个层面。

六七岁的时候,孩子才真正体会分享的乐趣,这个时候分享变成了一种快乐和良好的品质。所以我们再总结一下:2-3岁的时候孩开始有分享的这个动作,4-5岁的时候开始喜欢分享,6-7岁的时候开始体会分享的乐趣。

赠送、交换也是孩子交往和得到物品的方法。平时家长要给家长一些玩具、食品,让孩子拥有赠送分和交换的条件。

16.网传的孟婆汤越来越不灵了,为什么孩子会喜欢抱大腿?


我穿着短裤,刚走进大厅,3岁半的一凡和龙龙迎面扑了过来,一人抱住我一条腿。我不知所措地停下来,不知他们要干什么。一凡抱着我的腿,手轻轻抚摸着,脸亲昵地挨着腿,笑呵呵地说:“亲爱的!”亲了好几下我的腿。我也回答他:“亲爱的,老师要工作了,松手好不好?”他根本不听,我只好轻轻地拖着他走。另外一位老师过来帮我解围:“宝贝,你喜欢王老师,但不能打扰老师工作。”这才把他们俩抱开。

第二天早上我穿了条长裤。走进大厅又碰到一凡,他没有任何反应地看看我。我还挺“多情”的,上前问了句:“早上好一凡。”他理都没理我,继续玩自己的。下午我换回那套短裤,正上楼梯,一凡从后面冲了过来,抱着我的腿又开始说“亲爱的”,亲了一下腿。我蹲下来说:“宝贝,你喜欢老师吗?”“喜欢。”“老师也喜欢你,但是老师必须去工作。”我亲吻了他的脸,他满意地离开了。


儿童是通过皮肤来思考,也是通过皮肤来获得爱的。许多孩子,包括很多成人都有肌肤恐惧症和肌肤饥饿症。学校里,新进校的孩子的肌肤恐惧症能达到很极端的程度。有的孩子碰破了皮肤,给他处理时,他非常恐惧。这个时,老师和大夫常常先在自己身上示范,然后再在孩子觉得较为安全的手臂上示范,孩子还是疯狂地哭喊。这是没有安全感在身体上的表现。人在婴儿时期通过父母的抚摸获得身体的智能,也获得爱的感受。要尽可能触摸0-3岁的孩子的肌肤,多拥抱孩子,亲吻孩子。当幼儿欠缺抚摸时,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他因为放松而将欠缺了的需求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状态,恢复机制自动开启,以弥补成长中的缺憾。

近期有收到很多不理解的家长的私信甚至是谩骂,大家如果对哪一条有异议,可以来问我们参考文献,我们的教研团队可以跟大家保证的是,每一条都是参考了权威的文献的,对于孩子,我们丝毫不敢马虎,这些理论也不是我们造出来哗众取宠的,是中国早教甚至世界早教发展到现在,其实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人家都是做过无数次的对照实验,并且是在育拖和幼儿园经过反复的验证才得出来的结论。大家也可以去参照自己家孩子有没有过这种类似的经历。

17.为什么很多孩子会突然说我想跟爸爸结婚,我想跟妈妈结婚?

婚姻的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孩子4岁以后,有些在3岁多就进入婚姻敏感期的初始阶段。
婚姻敏感期是孩子发现婚姻关系的本质和核心。关系是彼此相爱的,互爱是结婚的基础。达不到彼此相爱,就可以重新选择,不会因爱而失去选择生活的能力。这一点多少成年人活了几十年也不能明白。

孩子形成结婚的概念,说明孩子对性别对自我,对异性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对此大惊小怪,一定要平等、正常、科学的和孩子交流。

你能想象婚姻的敏感期的时候,孩子们需要解决多少问题?需要建立多少正确的概念?需要迎接多少挑战?需要经历多少情感上的折磨和痛苦?但是着一切都会让孩子的成长积淀力量,为以后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婚姻观铺路。

孩子建立在婚姻的概念并且应用它,并且真正的投入感情。孩子意见认识到了婚姻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要建立最亲密的关系的。慢慢还会认识到婚姻是两性间的,有年龄特征的。
婚姻敏感期初始阶段的表现是对自己父母的喜欢。我们知道,孩子对男人或者对女人的首次理解是对自己爸爸妈妈的理解。女孩会说,我要跟我爸爸结婚,男孩会说我要跟我妈妈结婚,这是最早婚姻敏感期出现的一个雏形。

儿童随着年龄的成长,对婚姻的认识也会逐渐发展。比如:最早爱爸爸或者爱妈妈的时候,就不会有年龄的认识和区分,有的跟妈妈结婚,有的跟老师结婚。他不会觉得妈妈、老师跟他的年龄有大大的差距。但是再发展一段时间后,孩子突然意识到,我应该跟我同龄的人结婚。这时,孩子就会在小朋友中间选择婚姻的对象。这时候的选择会是一种强行式的一厢情愿:“我要让谁谁当我的王子!”如果人家不乐意,孩子就会哭:“你要当我的王子!”老师介入了,问她:“你很喜欢他?”“是的!”“可是喜欢是两个人的事,他不喜欢你,老师认为你可以重新选择。”实际上,当我们告诉孩子他可以重新选择的时候,就等于帮助孩子选择了一条出路,这个状态对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立刻就发现:我是可以重新选择的。

这个时期过去后,儿童开始懂得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去和自已爱幕的小伙伴交往。比如:孩子会用吃的哄对方,拿玩的哄对方,帮助对方,发生事情的时候站在对方的一边替他辩护…以前幼儿园里有一个男孩喜欢一个女孩,摘了一个西红柿献给她,左边给不要,右边给不要,最后女孩不理他了。男孩很苦,老师就告诉他:“她不需要西红柿,换一个女孩喜欢的东西。”
再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大约是5岁的孩子,会因为喜欢而痛苦……这实际在大人中间也经常发生。
等孩子长到五六岁的时候,他们会坦然接纳这个问题:你很不错,所以也有别人喜欢你,你可以选择别人,也可以选择我,没有关系。你不选择我,不是因为我不好;你选择他人,也不是因为我不如他好,而是你们更合适。通常孩子发展到6岁的时,就达到了这一生命状态。

儿童时期是一个纯粹的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的过程,让儿童在童年顺利度过婚烟的敏感期,将为孩子成人后的婚烟关系定基础。事实上,婚烟的敏感期很大的程度上,标志着儿童的情绪、情感是否能达到一个成熟的状态。儿童通过几个月来发展完成的事情,可能成人10年或者一生都没有办法解决。

我常常跟家长说:“为什么你觉得孩子讨论婚烟这个事情不好呢?家庭和婚姻是陪伴我们大半生的一个内容,为什么不让儿童在小的时候,就把这个问题解决呢?解决这个时期的问题,将帮助儿童健全他的情感世界,健全他的家庭关系,健全他的婚烟关系。婚烟的敏感期,实际是儿童最早开始涉及成人世界的道德问题。由于很多爸爸妈妈在这个问题上不清晰,勒令孩子不许谈这个题,也不许交往,这个观念,不仅仅破坏了儿童的婚姻敏感期,同时也过早地给孩子强行加进了一些比较暧昧的意识和不良的意识形态观念。”

所以,婚姻敏感期到来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都应该很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儿童建立更好的婚姻观念,为儿童建立更好的爱的观念和丰富的情绪。

18.绘画敏感期什么时候来?

绘画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先从几个案例来看绘画敏感期的情况。


每天到处寻高往下跳的乔,这几天突然不跳了而是趴在桌上专心致志画起画来,这已是他第三次出现绘画的敏感期。

第一次是在他2岁7个月时,乔握着笔不断地在纸上绕圆形曲线,接着便任意在纸上画出直线和曲线组合成的各种图形。我经常会和他一起分享他的画,虽然他尚处在涂鸦期,但我依然会仔细欣赏他的画,并不断发出赞叹声——“哇,我觉得这张像牵牛花”“这张像狮子”等。这样大概画了两个月,他已经能较娴熟地运用笔了。

第二次是在他3岁1个月时,乔坐了一次双层巴士后每天便疯狂地画公共汽车和双层巴士。持续了1个月后,他不画了,开始不断要求我为他画各式各样的汽车,当我鼓励他参照图片或实物画时,他总说:“我不会画。”

第三次,就是现在,3岁7个月。前几天带他去哥哥家玩,他看见哥哥在地上画房子,便也要求画,从此每天都要求画。起初总是一张张地画各式各样、大大小小、功能齐全的警车,接着开始画其他的,例如:爸爸、妈妈、兔子、电视机、遥控器、手机、杯子等。他不是一边看一边画,而是先认真看然后再画。

比如:画兔子时,先看看兔子,然后再抓起兔子数数有几条腿,最后才跑到桌旁一气呵成。这次画画与前两次都不同,他不再说:“我不会画。”而是只要看到想画的物品便有勇气尝试着去画。见此状,我忙拿来一本仿真汽车的小册子,请他来画。当看他画的直升机、起重机、水泥车、消防车、坦克等时,我眼泪差一点涌了出来,因为从他的画中已能清楚地辦出画的是什么车了!


敏感期中的幼儿往往对敏感对象表现出痴迷的热情。幼儿绘画敏感期到来时正是如此。这个敏感期在4~5岁到来,但也有例外。整个敏感期持续1个月到1年的时间。

幼儿从2岁开始画线状团,3岁左右开始有了运笔意识,画的形状成了不规则的梨形圆形以及其他的简单形状。

这个时期过后,儿童会不断要求大人重新来画,他开始意识到自已能力有限。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儿童又重新开始自己画。此时儿童基本从宏观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能画出一个事物的基本轮廓,画人能画出头部、四肢和躯干,但没有多少细节内容。接着,他开始把握细节,对微妙的神态也有了感觉,他们的画也变得生动奇妙。

满足儿童敏感期的需求将使儿童表现出:
(1)天才的创作智慧;
(2)无与伦比的热情、兴趣和意志力;
(3)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技能;
(4)得到满足之后人格状态的宁静、和谐和顺从;
(5)建构了巨大的潜力。

痴迷、热忱的状态,使儿童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使儿童深入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最终造和创造事物。它又能净化儿童的心灵,让儿童发现非凡的美。

19.音乐敏感期在什么时候?

儿童天生具有音乐品质,音乐的敏感期是螺旋发展的,4岁时发展到真正意义的音乐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里面儿童等待或者寻找特别的音乐环境,跟音乐亲近,发展潜在的音乐天赋。

儿女的音乐敏感期在4岁的时候出现的,那个时候每天去幼儿园接她的时候,她总喜欢拉着我的手上二楼琴房:“妈妈我要谈钢琴”。有时候一句话也不说,拉着我的手就走。那段时间,我们都是天黑透了才回家。

《麦克唐拉》《玛丽有只小绵羊》等一些简单的曲子就是那段时间学会的。家里当时没有买钢琴,她就把老师的教科书借回家,把家里的暖气片当钢琴,摆上乐谱,煞有介事的边弹边唱,一弹就是几十分钟。

这种情况持续了近3个月。后来她虽然不像那段时间那样天天要弹钢琴,但这为她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很不容易,这个环境包括音乐本身、音乐设备以及共同感受音乐的人。我们知道很多家长在逼着孩子练各种乐器,很多孩子非常痛苦,因为根本不喜欢。如果在音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顺其自然的根据孩子的天赋,他们可能都不用家长逼,自己就会去主动学习;即使将来没有学成什么乐器,但是对家长的乐感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20.孩子数学敏感期什么时候到来,周期如何?
我们说小朋友对数有了概念指的是,对数名、数字、数量产生了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了,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我们来通过一个案例来看一个孩子数学敏感期的发展。

2岁3个月的乔乔,有一天发现一盒扑克牌,便立刻打开在床上来回摆弄。忽然他拿起两张“5”兴奋地说:“妈妈看!”我说:“再找找看,里面还有。”最后他终于找出4张“5”。巨大的喜悦推动他继续做这个活动,不停地寻找相同的,每找出一组我便告诉他那是几,反反复复一直持续了很久接下来几天,他每天都在重复这个活动。

1周后,我随意说出一个数他便能迅速找出。偶尔我们互换角色,他说我找,每当我佯装找不到时,他便显得非常开心,并热心地帮我找出。

大约3周后,他渐渐不再对这个活动感兴趣。开始对出租车座位后的电话号码感兴趣(如,订购特价机票的电话,或某公司的电话),每次乘坐他都一遍一遍地指读。

再后来他又发现了车牌号,开始读每辆车的车牌号,不过总是无法将“6”和9”区分。等公交车时,他也会不停地问:“这是几路车?这是几号中巴?”遇到自己认识的,便会早早地喊出来。

给他吃的东西时,他会开始认真地数,并给家人分配。当家人笑着说怎么给我两个而给他3个时,他忙做调整,但如果还是不一样,那时他总是显得苦恼。玩车时也会努力地清点车辆,走在路上也会去数树木。

伴随着绘画敏感期的到来,他又开始忙着整天画画。画着画着,一天他不经意地写出一个数字,大叫着喊我:“妈妈看我写的!”看到这,我忙抓住时机在纸上写下1~10的数字,让他照着写(说是写还不如说是画)。他认认真真照着我的模板画,画到“8”时有些困难,我就教他画两个圆圈。

几天后他不再满足于这样画“8”而是要求像我一样绕“8”。反反复复尝试,终于能够完整地将一个“8”绕好。虽然他的“8”字看上去像在睡觉,但是我和他都很激动。写“5”和“7”时,他会自然而然很顺手将其写反,就好像那两个数字原本就是那样写的。我给他示范过几次正确书写,也提醒他“发现了什么“,但他就像压根看不到,注意不到,依然乐此不疲地按着自己的方式书写着。

直到学前班第一个学期结束后,他才开始能够将“5”和“7"”写正。

在预科班(约6岁1个月)时,他开始对数字逻辑感兴趣了,每天不停地问我:“妈妈,一只蚂蚁吃一个苹果需要多少天?100只呢?1000只呢?”“飞船和火箭谁快?快多少?”

或者他还会测量一米他需要走几步,之后推测自己走10米的路需要多少步。还有30米,100米…甚至还推测自己从一个地方走到家门口需要多少步…很多的问题,只可惜当时没有记下来,只记得有些问题搅来搅去我都糊涂了,他却兴致盎然,有很多问题我也没有办法解答他。

这段时期过后,他又开始书写1~100的数字,不仅写,还模仿班中100板的作业纸给自己画很多小格子,之后将数字填写进去。

几周后他还变着花样去写数字了。如,先写出一个数字,再在上面添加几笔将其变成一个有趣的图案,看起来非常美妙!

这些日子又开始琢磨买东西的事。如,7元钱够买什么东西,不够买什么东西,需再加几元钱可以买;买几样东西时合计多少钱;人家应该找他多少钱等。

乔乔数学的敏感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敏感期的周期过程:对数名的兴趣、对数字的兴、对数量的兴趣、对数的书写的兴趣、对数的序列的兴趣、对数的运算的兴趣…在这个周期中,时间和兴趣的关系,生活和数的关系都展示给了我们。

收藏的孩子爸爸妈妈们帮忙点个赞呀,让更多的爸爸妈妈可以了解到关于孩子敏感的问题,这一篇我们会尽量把敏感期都更全了。特别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的父母,特别不容易,陌生的领域就意味着可能不理解,不理解就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会焦虑,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只要了解 了这个其中的原因,就有解决的办法。关于内容的科学性我们可以跟大家保证,因为我们也是翻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把内容说的通俗易懂,大家也可以对照孩子是否真的会有这种敏感期的发生来对照验证,就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长成自己最好的样子。

太多太多了,明天再更吧,今日夜已深,最近更的进度有点落下了,因为受邀同时在更新另一篇文章,内容是0-3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里程,简而言之就是每一项能力在每一个月龄大概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婴儿一般带到几个月时,大人会觉得轻松些?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9 19:40:1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婴儿,甚至是胎儿,从来都是神奇和秘一般的存在:
1. 孩子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胎儿能不能听到?

在怀孕第6个月时,胎儿的视觉和听觉已经开始发挥作用[1]。使用脑磁图(MEG)对胎儿大脑的记录显示,胎儿已经可以对听觉刺激做出反应;更神奇的是,MEG还发现胎儿居然可以辨别不同声音。
2. 新生儿能不能认识妈妈的声音

研究发现,宝宝出生后几个小时里,听力就能够达到成人感冒时的水平。这说明,新生儿具备了辨别声音的音量、持续时间、方向以及频率的能力。有几项研究可以证明婴儿是如何辨别出妈妈的声音的[2]:
研究1:婴儿听到自己妈妈的声音时,比听到陌生女性的声音时,更多的吮吸奶嘴。
研究2:当听到录音机里传出妈妈的声音时,新生儿吮吸奶嘴的频率比听到其他女性的声音是显著增加;而且如果从分娩前6个星期开始让妈妈经常朗读一小段故事,那么孩子出生以后,每当听到妈妈读这段故事,而不是说其他的话时,他们吮吸奶嘴的速度就会加快,强度也会增加。
3. 婴儿能不能“闻香识妈妈”

婴儿在出生时就会对气味有偏好。例如香蕉或者巧克力的味道,可以让婴儿流露出放松、愉快的表情,而臭鸡蛋气味会让婴儿缩紧眉头。婴儿出生4天以后,母乳喂养的婴儿就更喜欢自己妈妈乳房的味道,而不是其他人[3]。
4. 婴儿之间是如何交流的

McGill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5个月大的婴儿在听其它宝宝“说话”时,注意力时间会比听大人说话时延长40%,而且有时还可引起宝宝的积极回应。
<a href="http://www.zhihu.com/zvideo/1262689440402702336"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所以,别看婴儿小,他们懂的一点儿也不少!
5. 因果关系

一岁左右的孩子会反复按电灯开关,是为了理解因果关系;同样,他们会反复扔东西,捡起来,还会再扔掉,都是在探索因果关系。
6. 反复干同一件事

孩子不断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比如把积木搭好,再拆掉,再搭好;或者孩子喜欢反复的看同一集动画片,或者读同一个故事,这就是“蒙台梭利”提到的重复练习
7. 宝宝自己玩的时候,会喃喃自语

孩子自己玩的时候,会自己和自己说话,甚至自己会和自己对话。
曾经在米宝一岁多自己玩玩具厨房的时候,我偷听到米宝说:“Dad eat all!”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吃饭的时候,我会说“如果你不吃了的话,我会把菜都吃光的。”
8、婴儿的模仿能力到底有多强!

刚出生12~21天的宝宝就可以模仿秀:一位实验者坐在12-21天大的乳儿眼前,对着乳儿吐舌头、张大嘴、撅起嘴唇并摇动手指头。之后实验者一脸平静地看着乳儿,等待他的反应。
研究表明[4],2~3周大的婴儿已经会模仿大人吐舌头、张嘴,以及简单的手指运动。


9、 宝宝认为“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了”!

父母简单的藏起来,或者用枕头挡住自己的脸,或者挡住孩子的脸,然后再出现在他们面前,就能逗得他们哈哈大笑。
这不是因为他们笑点低,好糊弄,其实他们是在学习客体永恒的概念。最开始他们会认为“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了”,但是慢慢地他们会逐渐明白,原来“看不见了,还是存在,而且过一会儿还能再出现”,然后他们会有意识地去寻找刚刚消失的物体。
什么是客体永恒?
客体永恒,就是指“即使眼睛看不到,这样物体也依然存在”这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儿在12个月之后才能理解“客体永恒”这个概念。
所以,他们躲猫猫的画风是这样的:


10、为什么总喜欢把头塞到缝隙里?

是因为空间敏感期的原因。在2岁半以前,宝宝们喜欢探索空间,刚开始表现为爬、抓、搬东西等,稍大一些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甚至会用脑袋塞到桌子、凳子下面: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3-2-9 19:41:0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在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生理发展之前,婴幼儿(3岁以前)的很多行为都觉得不可理解:
1. 为什么他总是要抱抱才能睡--------缺乏安全感;
2. 为什么他总是喜欢妈妈---------因为他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共生的;
3. 为什么他总是爱哭---------因为那是他唯一能掌握的讯号释放方式;
4. 为什么他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因为他进入口欲期了,那是他探索世界的唯一方式;
5. 为什么他总是乱扔东西,并且下一秒又要拿回来再次扔出去--因为他进入了空间敏感期了,他在理解“距离”“空间”的概念;
6. 为什么2岁前他总是说不听,打也不改---------因为他的语言系统没有建立,很多成人的语言他并不懂,并且他的胡闹行为是其探索需求,这份探索让他感到快乐,并且这份需求不可能消失无踪;
7. 为什么看不到妈妈他就哭--------因为他不懂得客体永存性,以为看不到的就是消失了、不存在了;
8. 为什么他吃饭总是弄得乱七八糟---------因为他还没能完全掌握手部的动作;
9. 为什么他总是怕生人---------因为他在对比生人和熟人,发现那并不是他的父母;
等等还有很多行为,对于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来说,有时候,宝宝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让妈妈们很困惑,不能理解,就想要去矫正宝宝的行为。殊不知,这都是宝宝正常发育的表现,如果自作主张去抑制宝宝的行为,反而会害了宝宝,比如,下面这几点,妈妈们就应该注意。
1、啃手啃得太起劲
相信妈妈们应该都见过这个画面,宝宝经常会咬自己的手指头,甚至是只要自己能够得着的东西都会塞进嘴里去啃。这时候,大多数妈妈肯定就要出手制止了,认为这个习惯太不卫生了,万一把病菌吃进肚子里怎么办。其实,大可不必,宝宝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口欲期的正常表现,是宝宝开始用嘴巴来感知世界,感受身边事物的途径。如果,妈妈强行制止,就会破坏宝宝的探索思维,还会让宝宝变得焦虑。正确的做法是,妈妈做好宝宝的手部清洁,不要刻意去阻止,让宝宝可以尽情的去探索、认识世界。
2、乱扔东西
有的妈妈会抱怨,宝宝的脾气是越来越大了,经常会乱扔东西,把自己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自己也是很苦恼。妈妈们不用担心,这其实是一种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随着宝宝的长大,他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在迅速的发育,而宝宝乱扔东西正好是宝宝抓握能力的一种训练,同时,这种扔东西的行为还能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呢,是宝宝正常发育的一种表现。不过,为了宝宝的安全,妈妈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不易碎的玩具,来满足宝宝喜欢扔东西的需求。
3、怕见生人
很多宝宝一看到生人的脸,就开始哭闹,这其实是宝宝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所以妈妈们不要在这个时候怪罪自己的宝宝哭闹了,也不要认为他们性格不好,就开始开导、教育宝宝不要认生。对于这种情况的正确处理方法,就是不要刻意的去强求宝宝接近陌生人,只需创造人多的环境,让宝宝慢慢适应即可。
当然,宝宝虽然还有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但是我们要相信存在即合理,只要妈妈们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就能及时解读宝宝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