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你优秀到能被港大录取的时候,我不建议你选择港 ...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2-3 08:42   9425   20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我在香港大学本科就读三年以来,所面临的困境与无奈。

一、对学生的基本关怀和支持体系
二、各方发展资源
三、关于香港
需要提前声明的是,没有一所学校是完美的,而我个人的感受也绝不能代表全体;港大给予我的平台、资源和历练,我铭感于心,而她自始至终的公平公正、学术灵活,也让我获益匪浅。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希望给各位正在考虑报考港大的同学一点用来中和溢美之辞的、不一样的衡量角度。这篇文章很长,但我真心希望你能把它看完。如果有任何疑问或评价,欢迎你在后台留言。
一、对学生的基本关怀和支持体系

港大对待学生如同后妈一般的冷漠,我在赴美求学前没有清晰的感受,毕竟,没有拥有过的东西是没法想象的。
港大的curriculum design极其复杂,尤其是对刚刚从内地教育系统出来的高中毕业生而言,港大的学分和专业体系令人非常困惑,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几乎无从入手。至于全新的舍堂(residential hall)制度,更是让人两眼一黑。
获得港大录取以后,港大从来没有给学生发过一份邮件,哪怕是简单介绍一下学校制度,或是从什么网站能够获得关键信息。确认offer后需要尽快申请宿舍,这一重要信息港大从始至终没有任何通知,以至于很多同学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错过了申请期限,被随便分配到了一个离自己学院教学楼很远的地方。
如何使用选课系统、如何申请宿舍、tutorial是什么、什么时候选专业....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港大官方完全缺位,让学生抱团取暖,开启荒岛求生模式。
现在回想起挣扎着应付一切的高三暑假时光,我衷心感谢内地生学生新生群,在那里,我遇到了愿意花好几天时间一点一点带我走出迷雾的学长学姐们。如果没有他们,我的大一生活一定惨不忍睹。
与港大相比,我交换所在的威斯康星大学,在我入学前两个月开始陆续给我发邮件,亲切又贴心地将一切学生适应新国家、新城市、新学校可能需要的信息事无巨细地告知。同时,学校网站提供细致的入学指导,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答疑迅速且精准,整体感受让人非常安心、很难不在踏入校园之前就这个学校拥有了极大的好感。
交换生报到的第一天,学校举行了一场大会,告诉我们学校提供什么样的资源来保护我们的绝对安全,遇到问题能够向谁求助。学校设置的学生服务部门无所不包。令人大开眼界:”如果觉得天黑回家的路不安全,请打电话,我们派人送你回家“;至于医疗资源、学术指导,更是极大丰富、触手可得,永远向所有学生张开怀抱。
这种身旁有人紧握着你的手的安全感,对于初至异乡的人们何等重要。
"We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keep you safe and support your growth"
他们说到做到。
反观港大,啥也没有。

香港大学是一所让人没法产生归属感的学校,因为学生们如同被弃于河心的孤儿般哇哇哭着,扑腾着艰难求生。学校对学生感受的漠视、支持体系的缺位,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向心力;把学校当跳板,而不是把学校当家。
上港大三年,我仍然觉得“港大是我的母校”这句话十分别扭,因为它和“母”这个形象,实在相差太远。
二、各方发展资源

必须声明,港大从没有主动限制内地学生的发展资源。我们现实面对的困难是许多历史原因共同造成的。港大之罪,是全然放任、无力协调的的失职之罪。
先说学生社团活动和交友资源。
港大每年招收300名左右以高考成绩进行申报的学生(内地生招生名额逐年增加)、300名以SAT、A-Level等成绩进行申报的同学,原则上各占总招生人数10%。
从港大建校(1910)到面向内地生开放(2003)之间长达93年的时间里,港大的基本传统、社团结构早已奠定:港大官方学生会牢牢被香港本地生把控,内地生、国际生全无席位;所有校级大型社团都鲜见外地人。在这里,内地生和外国人不是20%的主人,反倒像不能上主桌的后来之客。
为什么社团、学生会和人脉网络不是共享的呢?因为港大缺乏高等学府最基本的宽容并包环境,不同背景的学生融合非常之差。
语言隔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据我观察,90%的香港同学普通话不能达到流畅沟通的水平;除了少数二代移民,大部分香港人prefer你直接说英文。然而实际上,很多香港同学的英文口语也十分别扭,这样的交流注定是不顺畅的。如果你加入一个本地生占绝对人数优势的社团,大家都会很尊重你,但他们可能因嫌麻烦而选择避开与你交际,同时在集体活动七嘴八舌时完全忽视你的存在。当然,你可以强行用英文/普通话和他们进行艰难搭讪,或者努力学习,使你的粤语口语达到native speaker级别,从而成为一名炉火纯青的社交达人。但我相信如果你是一个拥有如此强烈的社交进取心的人,你到世界上任何一所学校交到的朋友一定是在港大的指数倍。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香港同学似乎并没有什么想要和外来人口多打交道的意愿。许多主动示好的善意,都在这种一厢情愿的落寞中消磨殆尽了。
政治与意识形态分歧是否也是一个因素?我个人偏向于“是”。你或许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你或许也根本不care港人独或不独,但你也会被“港大是属于香港人的学校”这样的“年度学生会辩论论题”触怒,被民主墙上动不动辱骂内地的言论搞得十分冒火。如果你恰巧还有素质欠佳的邻居,对你视而不见或是指手画脚,甚至在你背后嘲笑你讲粤语时的“大陆腔”,我相信你的体验也不会非常愉快。
我喜欢且钦佩同在港大的内地生朋友们:这些年,我们不再做缩头乌龟,对公开辱华的学生会候选人勇敢投“否”,内地生学生会、内地生话剧社、内地生合唱团、内地生歌唱比赛….也越做越好,真是令人骄傲!但是,当我想到专属于香港人的社团却大言不惭地用着“香港大学xx社”而不是“本地生xx社”的名头,仍然忍不住忿忿。与这片并不怎么待见我们的土地上,我们不能像许多同龄人那样乘风而上,而是作为少数群体在为最基本的权利而战,每一步都十足艰难。如果你独爱逆水行舟,欢迎你前来一试。
再说实习。(这一点跟港大毫无关系,港大本身资源分配上的公平有目共睹,绝对没有歧视性制度。)作为一名粤语不流利的内地学生,你能够在香港参与的实习机会(金融行业和纯外资大企业除外)会非常受限。我之所以选择了金融行业,一方面是因为港大的强商科导向和香港令人绝望的产业单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金融是极少对粤语毫无要求的行业,也因此成为了我几乎唯一的选择。
与以上两点比起来,没操场、食物贵且难吃、本地同学凌晨三点在走道里大喊大叫而且无人监管、40%授课教师难以下咽的英文口音、每年都要经历一回可能被宿舍踢出去自己租房子住的恐惧、入学后奖学金大多与外地生无缘等,都是小而又小的事儿,简直不值一提。
三、最后,关于香港

2016年6月8日下午5点,铃响,笔落,整整十二年的应试生涯戛然而止。
我在山崩地裂一片混沌之中走进了港大。彼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期许的是什么。
香港,中西方融汇之处,菁英聚首之都;
正如港府所一直标榜自己的:Asia's Global City.
我眼里闪着光,以为这将是我见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开始。
我的确见了世面,然而这世面令我感到沮丧。

香港,是一座不开心的城市。

孤立、重压、无奈。
相比其他城市和国家,这座城市有较大比重的人,有不小的戾气。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有很多烦心事,所以人和人间的温情不可避免地变得很弱。每个人都是孤立的、背着很重的包袱在前行;这并不是一个走在街上会对陌生人抱有天然善意的社会,而是彼此无视、甚至彼此厌烦,为着生活强忍着怒气的地方。
由于历史的关系,这里并没有什么文化的积淀;尽管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终究还是一个资本胜过一切的地方。作为亚洲最重要的艺术策展地,香港却是一片实打实的“文化荒漠”。我不忍称之为俗气,大概“务实”更婉转一些。精神养分的枯竭,对市民的精神面貌多少有点负面影响;而比之更加重要的,是其价值观的单一取向。多元、平等的普世价值在香港这里碰了壁:毕竟,这还是一个富豪豢养美人而民众津津乐道、家”佣“仍不能上桌吃饭的地方。
近十年来,内地不断积累的雄厚财力也带随审美要求的飞速提升——或许身在其中的你感触不深,但如果你拿起一本港媒的街头小报,去看非购物区年轻人的穿着打扮,甚至是各奢侈品牌在社交网络上的本土化广告营销,无不透露出审美上的贫瘠。
而地理局限性又带来一种,我想称之为“小岛思维”的怪圈。这里没有张口论国是的北京的士大爷,也没有畅谈互联网未来的年轻人;浪漫主义在这里夭亡,理想精神被维港的灯火燃尽。赌马、股票、富豪的花边,组成港人的精神世界。一种挥之不去的小气,与大气相对。
港大本身在香港城市中心,没有很明确的物理界限,不像科大、中大是位于城郊、自成一体的大学城,因此受城市整体气质和价值观的影响极大,彼此间不可分割。除医科以外,港大并没有优渥的学术土壤,作为一所强就业导向型学校,学术氛围也相当稀薄。私以为,一所好的大学应当让懵懂无知的年轻人发现更多路径的可能,然而港大却更像一个漏斗,让怀揣各种想法而来的人们不自觉地滑向同一条路。
做一个平和、专注、清澈的青年人,在当今的社会已经足够艰难。如果想在卷入洪流之前再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那么,离钢铁丛林远一些吧。

发出这篇文章,我可能会被一部分爱校的同学攻击。我并不害怕,因为大学是如此重大的人生选择,我希望尽我所能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帮每一位赤诚的求学者在高度知情的前提下做选择,不负十年寒窗。至于那些认为我说得不对的同学们,我更发自内心地羡慕他们,因为他们一定在同样的环境中获得了与我截然不同的体验。

如果你在认真考虑报考港大或来到香港求学,请务必多找学长学姐们聊聊,让他们告诉你宣传手册所不能告诉你的真实感受。
This is a difficult city, this is a difficult school.

我希望你对你即将面对的,有所准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2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作者应该是属于融不进香港的那一类人吧,心态决定了状态,个人在港半年基本懂粤语,一年能够自由交流,在香港这个文化熔炉应该主动去适应,如果自己的心态是积极的交到的香港朋友接触到的人一般也是对自己友好的,至少自己有这样的体会,在香港有太多暖心的经历那些可能在内地却是不存在的,港大的管理也是非常之人性化不知作者怎么会发出这么多吐槽的感受,只能说可能是作者个人不适合港大,但是不要用负面情绪影响学弟学妹,港大是亚洲乃至全球一流的学府,值得大批学子前来就读。
我觉得作者论述得很公正,不能叫做“负面情绪”吧,我觉得这篇文章能给学弟学妹多角度的参考
是的,港大只是“作为其宣称的世界级名校还有很多可以做得更好的空间”,但它的资源和给学生的平台仍然是非常值得感恩的。包括我有机会走出国门去体验“更好的学校长什么样“,这个机会如果不是在港大也很难得有。因为这个学校很“特别”,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它的正反面(因为它的正面已经太多了所以才略过不提)再做最informed的选择。
很多读者只看到粤语问题,揪住这点不放,我觉得非常困惑:我明明重点不在这里啊!我始终强调的是性价比问题:欧洲教育质量也非常好,你们为什么不学个法语德语,好好试着“融入当地”,而是都往英美澳跑?因为没必要啊!
我只是个“建议”,觉得选择香港不是一条最顺最好的路,尤其是能考上港大你也大概率能上清北复,甚至抓到常春藤的尾巴。看了文章,觉得有道理你就再想想;觉得没道理,你该怎么选就怎么选,攻击我“自己不努力消除障碍”有什么意思?你想放着阳光大道不走,偏要用有限的青春“消除障碍”,那你来啊。
麻烦大家,如果你们不曾在港校就读,请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每一个港大的内地生学子都非常努力地逆境中成长,包括我本人在内;我发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我自己混不好所以怨天怨地,而是因为我,和很多港大学子,都混得十分不错;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怕大家只看到光鲜,而没看到我们背后的艰难、走过的弯路,所以写出来提醒大家,多方考量,希望大家成功的路能走的更顺。
谢谢通读全文后再发表意见的各位,感恩!
作者讲的是学校在让外地学生融入当地社会的失职,而你认为这是学生自己的责任。然而事实是自己有自己的责任,学校也有学校的责任。如果学校没有做任何融合的努力,学生提出点意见又有什么问题呢?尤其是跟美国的学校对比。美国的学校一般都有ISO之类的地方,program也会非常体谅和照顾外来学生,所以你会感觉到一个人情味和归属感。当然还是会有很多的中国学生游离于学校和本土社会之外,但是这就是学生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学校的责任了。我刚好也跟你是校友,不过我很多年前毕业来美国了,也有很多港校的同学,我的感受就是港校在融合方面做的太差了,不能怪学生有意见。
我4年个人就读体验感觉基本一致。大部分港校本科与授课型研究生就是为了就业导向培养,氛围自然浮躁不少。高额的学费是为了养高端的Phd项目,学术排名就是这样拉上来的。港大本科适合什么样的人读?适合对自己比较狠敢闯敢拼、性格上比较外向、未来偏就业道路非学术道路,对敏感事件无感的人读。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没提前做好功课贸然从内地去港校要跌跤。另外,不要以为考上港大就很优秀(其实没那么难),港大没吸引进来的大神数不胜数。港大里极端优秀的人如果不去港大仍然优秀,但是想借助港大这个平台大幅提升本不太优秀的自己,倘若不使劲折腾会很难。以我的经验看,内地清北人复交科的本科基础教育更加扎实,给非顶尖学生能力上带来的附加值可能更多。从感情上讲,“母校”二字真难讲出口。每每忆起四年大学时光,就如同重回1、2月份的香港,湿冷的海风吹透衣衫,倏尔阵阵微冻带来刺骨的痛。
对于我这种家里没什么钱却又想上国际高中的认来说。。只能选择香港了。唉
能考上港大你已经是内地高考的塔尖人物。我也不喜欢香港,近年来它的国际地位,影响力以及存在感的确在快速消失,当地人的优越感倒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你还在港大吗?还是去了交换学校?
我交换回来了,大四一年还会在港大~
加油
内地与出国之间,香港不失为一个折中的选择;既然是选择范围中最好的,就不必叹气。它仍然不失为一个好学校,香港也仍然不失为一个机会丰富、适合年轻人职业初发展的城市。只是外界的光环过于耀眼,也希望大家能多角度地看看,再做选择。
深有同感,香港的社会已经腐朽到根里去了,港大只是一个外在表现
东南亚这几个排名虚高的学校都大同小异。
作为研究生/博士,同样不建议去港大。
加油!你很不错,勇敢的说了别人不敢说的话
谢谢
看毕业生发展就知道了
去hku逛过一次,整个学校都是一股阴森森的感觉,超级不自在,尤其是庄月明楼。。。。。而且hku应该是八大里头最反dang反gong的吧。。。毕竟是英国人搞的学校
香港人戾气重确实有感受,和台湾的小确幸比较之下就更加明显。
很真实 HKU的本科教育感觉和研究生以及博士不是一个水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4347
帖子:7887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