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加速传统金融的进化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3-1-31 07:41   4771   0
区块链作为新型金融基础设施,会对金融体系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Web3.0中出现大量的创新性金融服务,而这些创新性金融服务既包括以代币为对象的去中心化金融,即DeFi,也包括传统金融领域的创新性服务。
一、法定数字货币:打造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的制高点

我们知道,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各国央行承担着货币体系“守望者”的角色。自300多年前全球第一家央行——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央行逐渐形成基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三大工具”的货币政策体系,并对本国的通胀率负责。
但各国央行实施“三大工具”的前提是,该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如果由于货币形态或者支付形式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对“三大工具”的传导机制产生影响,那么央行需要主动采取措施以确保政策实施渠道的畅通和稳定。
几年前,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对我国货币流通体系产生了较大影响,央行及时采取措施要求第三方支付“去直联”,从而对支付业务的监管形成新的规则,但仅仅通过“去直联”显然无法实现对数字货币监管的覆盖,所以发展由央行直接主导的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法定数字货币)就成为新的政策选项。
如果一国央行能够在这一赛道建立全新的支付基础设施的话,那么这对于该国货币体系的持续、稳健运行会产生重要意义。毕竟抢占技术平台,就相当于获得业务场景的控制权,从而对业务规则的制定也就获得了更大范围的选择权。
此外,2019年,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还计划通过Libra等虚拟加密货币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代币支付,虽然Libra这个项目夭折了,但正在推进的类似项目其实还有很多。从支付的角度来看,这些私人属性的货币和CBDC之间实际上有一种竞争关系,所以各国央行也在加速推出自己的CBDC方案,以应对这一挑战。
各国央行根据本国情况推出各具特色的CBDC方案,我们通过梳理这些方案可将其主要特点概括如下:
由一国央行或央行指定的机构发行。
具有法律确认的货币属性,可用于各种支付场景。
基于DLT(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分布式账本技术)发行。
从以上特点可知,在货币属性和法律地位方面,CBDC和传统纸币或者电子货币基本保持一致,而且可以和传统纸币或者电子货币进行打通。但在底层技术架构方面,它们都强调基于DLT发行。
DLT是一种在网络成员之间共享、复制和同步数据的技术,区块链属于DLT的一个分支,DLT还包括Hashgraph和DAG等其他技术分支。
在整体架构、发行协议、数据格式、签名机制、数字钱包等方面,基于DLT构建的数字货币与传统形式的电子货币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为篡改更难、渠道更多等优点。但它也有缺点,那就是需要构建一套全新的技术系统和生态系统,而这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运行维护的难度也会比较大。
CBDC的推出对于各国金融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金融系统的功能及金融机构的职能分工方面。例如,零售型CBDC是专门提供支付功能的数字货币,该类产品在降低小额支付成本、扩展支付范围、增强支付的可追溯性方面优势明显,而批发型CBDC专门针对资产交易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对股票、外汇等有价证券的流动性有显著影响。
此外,零售类CBDC中还存在“一元模式”和“二元模式”之分。在“二元模式”中,央行将数字货币发行至商业银行业务库,商业银行与央行一起进行CBDC的发行、流通;而在“一元模式”中,央行直接面向全社会提供CBDC的发行、流通、维护服务,此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功能和定位都需要重新进行设计,CBDC对于各国金融体系、货币体系的影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案例

1.零售型CBDC案例——人民币法定数字货币
2022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App正式上线(见图1)。DCEP采用与现钞货币类似的间接发行机制,并建立“一币”“两库”“三中心”的运营架构。其中,“一币”指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DCEP;“两库”指发行库和机构库,分别负责DCEP的发行和渠道管理,属于DCEP的基础业务部门;“三中心”指认证中心、登记中心与大数据分析中心。认证中心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登记中心完成权属登记,并记录交易情况;大数据中心发挥监管职能,比如反洗钱、支付行为分析、监管调控指标分析等。根据上述分类,DCEP属于“二元零售型”数字货币。


图1 DCEP App(图片来源:DCEP App的界面)

2.批发型CBDC案例——新加坡Ubin项目
2016年11月16日,新加坡金管局启动Ubin项目,其主要目的是尝试在分类账本上建立使资产和资金方进行相互交收的结算系统,即DvP-on-DLT系统。项目共分为6个阶段,即数字化SGD(新加坡元)、国内银行同业转账、基于DLT的付款交割、跨境支付、效果评估和正式实施。
2021年8月,Ubin发布了第三阶段的进展报告。报告指出,在传统结算系统中,所有参与银行都必须与中央运营商(清算所和中央银行)合作以完成交易结算,一旦中央运营商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就无法继续运行。如果利用DLT在不同资产的分类账本之间建立连接,则可有效消除这一系统性风险。此外,DLT支持24/7的连续运行,配合LSM(流动性储备机制)持续进行逐笔结算,还可将结算周期压缩至“T+2”或“T+1”,甚至24小时内。在合规性方面,中央运营商在实践中难以强制履行合同义务,通常需要设计额外的流程以确保项目进行,但DLT可以利用智能合约,通过合同绑定参与者并使其遵守规定,从而解决该问题。
二、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解决方案的典型样板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以零部件配套和产品销售为目标,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绑定在一起的产业集群。基于供应链内部的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开展的金融业务称为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传统业务模式中,由于无法打通碎片化信息、缺乏风控手段等,供应链金融的规模受到限制。
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具体作用可概括为打破信息孤岛、传递核心企业信用、丰富可信贸易场景以及防范履约风险(见图2)。


图2 区块链在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具体作用

在打破信息孤岛方面,作为分布式的账本技术,区块链可以通过多个节点共同维护一个账本且可以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同时可以基于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隐私保护,为实现数据的现实价值创造条件。
在传递核心企业信用方面,区块链发挥数据确权的作用,使得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通过转让和拆分广泛流通,还使其可以突破直接贸易关系的限制,在整条供应链上传递。
在丰富可信贸易场景方面,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可将供应链中更多的相关贸易数据上链,并通过链上化的单证、合同、支付凭证等数据证明贸易的真实性。
在防范履约风险方面,智能合约的运用可确保交易双方或者多方按时履行付款义务,以降低信用成本。
基于以上四个作用,区块链可以和供应链金融在多个领域进行结合并创造全新的产品形态。
(一)应收账款质押融资

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中,由于资产本来就以数字形态存在,所以直接通过资产上链的方式即可对原有业务模式进行创新。采用资产上链的模式可以将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转化为数字凭证,而数字凭证可在各级供应商之间流通,既可用于支付,也可用于融资取现。
当核心企业与一级供应商之间有应付账款并将其写入区块链后,一级供应商可以将应收账款任意分成若干个数字凭证,并将数字凭证支付给自己的二级供应商,以此类推至三级供应商、四级供应商等,最终数字凭证成为区块链平台上的“商票银票”。基于区块链生成的数字凭证通过密码学加密具有不可篡改、不可重复支付的特性,这大大降低了票据造假带来的业务风险,使得融资业务的效率大大提升。基于资产上链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主要模式见图3。


图3 基于资产上链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主要模式

基于区块链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应用案例。中国宝武旗下的欧冶金融推出以应收账款债券为载体的通宝,截至2020年6月,已有近1000家中小企业基于该通宝开展交易,规模达430亿元。随着通宝这一支付场景的出现,宝武产业链相关企业基于该平台获得的融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可信仓库和存货质押融资

存货质押融资是指供应链企业以保存在自己仓库的原材料、半成品或产成品为抵押,从银行获得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但传统仓储管理停留在纸质单据阶段,记账、入库、出库、盘库均依靠人工完成,货物一旦入库,就像进了黑箱。因为关于货物信息的真实情况完全依赖仓储机构的信用,这使得基于抵押物价值开展的抵押借贷业务变成基于仓储机构信用的信用借贷业务。
2013年的上海钢贸案、2014年的青岛钢贸案和2020年的唐山钢贸案均是由于仓库管理不善而造成“一货多抵”,涉案金额高达百亿元。“一货多抵”使得金融机构视存货质押融资为雷场。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首先要求“管好货”,通过货物的实时可查、可看、可验证来实现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但“管好货”的前提是高效、准确地盘点库存,只有针对库存商品进行实时动态盘点,仓库才能成为可信仓库。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移动感知视频、电子围栏、卫星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对物流及库存商品实施远程监控,从而大大提升盘库的效率。
以大宗商品为例,针对原油等液态物资,平台可以利用容器内液面起伏探测器来追踪液态商品性状;针对铁矿石等难以过磅的干散货,平台通过3D激光扫描堆位体积,实时采集重量信息;针对糖、粮食等易变质商品,平台通过带质检的传感装置,监视仓库的温度、湿度。
可信仓库的建设解决了数据生成这一关键问题,而数据使用价值的挖掘也需要区块链发挥作用。供应链数据具有来源渠道广、涉及维度大、交叉使用频繁等特点,而区块链多方参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点正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实现从可信仓库到可信数据库的转化。基于可信仓库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主要流程见图5-5,区块链在其中的具体作用包括:
审查交易真实性。基于区块链建立系统可以连续记录存货数据,大大减少人为篡改数据、编造虚假业务量的情况,从而为判断交易真实性提供依据。
存货质押登记。存货质押登记是存货质押融资的一个基本业务流程,存货质押登记的作用在于:一是确保资产登记的精准性,即确保登记资产和质押资产严格地一一对应;二是及时公开登记信息,即所有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参与方都可以随时查阅登记信息,避免“一物多抵”。商品交易所、担保机构、仓储机构、银行、仓单持有人共建一条联盟链,可基于账本准确获取仓单基本信息,跟踪仓单注册、转让、质押流转,有效规避仓单被多重质押的风险。


图4 基于可信仓库开展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流程

综上所述,区块链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主开户、清结算一体化以及交易执行的可编程性方面。对于一般的金融业务,区块链都可通过以上特点发挥作用。当然,区块链不是万能的,区块链的短板尤其表现在数据的记录和获取方面。因为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所以可信账本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伴随着大量风险,尤其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风险大于便捷。其跨国界的特性也不便于各国政府进行金融监管,而这也是目前各国政府对于将区块链应用于金融领域比较慎重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