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新推出低波动理财,能带来稳稳的幸福吗?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3-1-13 15:59   5178   0
前段时间,银行理财算是“跌出了名”。一年经历两次下跌,导致很多人对银行理财没那么信任了,纷纷进行赎回操作,不敢再买。
为了应对大规模的赎回,各大银行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挽留客户。最近,很多银行推出了“稳健低波”理财。据说波动比普通银行理财小,但实际的风险有没有变小呢?



“稳健低波”理财有什么不一样

“稳健低波”听上去十分吸引人,毕竟很多人买银行理财就是图一个安心。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迎合客户需求的一波精准营销,用来抚平净值大幅波动给客户带来的“伤害”。

但从本质上来看,它还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管理人,投向依然是以债券资产为主,权益资产为辅。说白了,替我们打理资金的人不变,买的资产也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似乎跟普通银行理财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么,它是从哪些方面来增加稳健性、降低波动性的呢?

大部分“稳健低波”理财,都是通过采用对市场变动不敏感的估值方法——摊余成本法来实现的。这里的“不敏感”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知道,2022年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元年,今后市场的波动会直接体现在产品净值上,也就会影响到产品的收益。比如某款银行理财持有一只债券,如果采用市值法估值,会每天跟踪这只债券在市场上的价格走势,根据债券的价格来估算每天的理财净值。

而如果采用了摊余成本法的话,就不一样了。比如某款银行理财持有一只1年后到期的债券,持有一年的票息收益是5%,就会将这5%的收益均匀分成365份,分摊到每天的理财净值里。这样,净值每天都会上涨一点。不管这只债券的价格在市场上是跌了还是涨了,持有到期的收益都是固定的5%,净值也就不受市场涨跌的影响。



摊余成本法的理财值不值得买

既然净值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只要按固定的票息每天都能分摊一些收益,这不就是大家想要的稳稳的幸福嘛!

等等,你可能只看到了摊余成本法好的一面。做投资理财,我们要保持理性,摊余成本法也有它的弊端。

采用摊余成本法,只是调整了理财的估值方法,但本质上投的还是债券,不能规避债券的信用风险,也就无法降低投资风险。

因为摊余成本法对市场的波动不敏感,就会导致投资人无法及时了解到债券资产的变动。比如某只债券因为信用风险大,在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大幅下跌,而采用摊余成本法无法体现出来这种变化,会让投资人误以为这只债券一切正常,继续持有或者增加投资,反而加大了投资的风险。

如果采用摊余成本法的银行理财,投资的债券不爆雷,持有到期能如约拿到固定票息的话,那倒没有什么影响。但要是不幸踩雷了,摊余成本法就会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投资人不能及时做出决策。



应对下跌,银行理财还有哪些“诚意”

除了调整估值方法,各家银行其实还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应对下跌波动。

1、 调整收益的表现形式

比如从“7日年化收益率”调整为“成立以来收益率”,就是由于短期业绩下跌明显,可能已经是负的。但从成立以来的收益率来看,就是正的了。

2、 增加封闭期,拉长投资期限

大批的集中赎回,也是加剧去年11月初以来这波银行理财下跌的一个原因。所以有些银行就对理财产品增加了封闭期的限制,比如封闭期15个月。在封闭期间,即使市场价格下跌,也不能赎回。这给了投资经理操作的空间来弥补损失,也给了市场时间来止跌企稳。

3、 增加投资限制,降低投资风险

比如有的银行理财限制了杠杆比例,就减少了“由于高杠杆而导致放大跌幅”的情况。

也有的银行理财调整为只投风险几乎为零的存款类资产,从源头上降低投资风险。当然,这样可能也会降低投资收益。

还有的银行严格匹配债券的投资期限,主要以持有到期获得票息收益为主,减少投资价差可能带来的损失。

4、 让利给投资者,以增加“安全垫”

比如有些银行理财不收取超额业绩报酬,赚多少都给投资者;有些银行理财则减免各种费用,包括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等。这都能抵消一些下跌带来的损失。

为了挽回在市场的波动中受“伤害”的投资者,各家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摊余成本法有利有弊,本质是“换汤不换药”,调整收益的表现形式也是类似效果。至于其他的措施,短期来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家对银行理财的焦虑。但长期来看,银行提升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和择时能力才是最本质的解决办法。

关于投资理财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每课小助手。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00157
帖子:8003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