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为什么会那么远?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b772c   2022-7-3 00:36   1788   0
曾有句话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平时我们在帮助或劝导别人时,总会听到一句话:“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故而有人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知道”浮在表面,没有做到“真知”。罗振宇曾对“知”有一个很有趣的解读:左边一个矢代表弓箭,右边一个口代表箭靶。所谓的“知”,就像射箭正中靶心一样,你完全能掌控这个事情才叫“知”。按照这个说法,许多人口中的“知道”,其实是不知。比如,海面上的冰山看起来晶莹剔透,和许多道理一样浅显明白,可那只是冰山整体中暴露出的很小一部分,潜藏在水面下的大部分你是无法看透的。熟知非真知。大多数人对道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上,对其本质实际上缺乏深入了解,因此行动起来,效果往往大打折扣。道理之所以难以令人明悟,是因为总结道理的人结合了自身的经验,总结了试错的心得。而对此没有经历的人很难有切身的体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总要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才会发出感慨:我现在才真的懂了××道理。所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曰:“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二是“知道”停留在意识层面,没有转变成潜意识。当你的意识接受一个道理时,你会认为自己“知道了”,但如果你的潜意识还没明白,你就会很难做到。因为尽管你在意识(理智)层面上“知道”了,但你的潜意识(内心)其实相信的还是以前的认知,你所知道的道理和你自身的认知以及思维习惯不兼容,甚至存在冲突,导致你在行动上处于矛盾与拖延状态。比如,几乎所有的人都想成功,书店里又有非常多的励志书籍告诉你怎样成功,但真正成功的人只是少数。因为不管你意识(理智)层面上对成功有多么渴望,不管你多么清楚达到成功的步骤,但如果你无发自内心地热爱,无法在潜意识(感性)层面上对你所要做的事情充满激情,那么你会陷入懈怠和拖延,最终不了了之。
        三是只愿意呆在舒适圈,不愿承担改变带来的痛苦。主动寻找舒适区是人的天性。我们的大脑一刻不停地在盘算着“怎样将自己的痛苦和付出最小化,怎样将自己的享受和快乐最大化。”我们会本能地喜欢和倾向于呆在自己熟悉的舒适区之内。而人的认知和行为系统是一个逻辑严密、相互紧密联系的系统,许多认知和行为习惯是多年积累而成。按照一个新道理来做出改变,则要涉及到你整个认知和行为系统的调整,意味着你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与多年形成的积习做斗争,这必然要经受一番的痛苦。而这和人的天性是相违背的,所以很多不想承受改变带来痛苦的人,不愿付诸行动。
        四是缺少良好环境,没有可行计划。知道做不到,除了人性问题,实际上还有一个外界环境问题。一个良好的环境会使执行力得到大大提高。比如,你想好好学习,但是手上有手机、桌边有电脑、旁边有人玩游戏,就算你再懂道理,再有意志力,也很难不受干扰,而换个环境就能事半功倍。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也是做不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只知道一次次下决心,却不愿意给自己制定一个可执行的、能一步步实现目标的计划,试图不费气力一蹴而就。没有切实可行计划的行动都是在做无用功。只有在“知道”的基础上,明确一个目标,并针对实现目标分析自身特点,制定可行计划,才能真正行动达成目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