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骡是“高度不育”而不是“完全不育”,现实中母骡有很小的概率怀孕并成功繁殖后代,这种事情被人类多次记录下来(从 1527 年到现在记载了六十多次,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记载的事件有相应的研究[1][2][3])。
骡是马和驴的种间杂种。骡的染色体一组来自马、有 32 条,另一组来自驴、有 31 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不能正常配对,出现联会紊乱,通常不能产生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但生物体就是一堆凑合玩意,“通常不能”的意思就是有非通常的状况。
母骡子与马或驴交配后成功生下来的东西,有概率在表现型上像是马或驴,在基因层面有较高概率是马和驴的种间杂种,也就是骡子——但其基因比例可能和一般的骡子不一样。
写母骡子生小骡子的故事时,可以强调这是不寻常的情况,周围的人或其他家畜看了十分震惊,而经常搞种间杂种的动物角色看了觉得毫不稀奇。
昆虫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很大程度上来自生殖器官的外骨骼不匹配,人工授精可以产生自然界不存在的种间杂种。昆虫在自然界进行种间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乃至新物种的事件层出不穷。
可以看看:
王琛柱, 董钧锋. 棉铃虫和烟青虫的种间杂交. 科学通报, 2000, 45(20): 2209—2212
- 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和 烟青虫 Helicoverpa assulta 可以在人为诱导下进行种间杂交。烟青虫雌性和棉铃虫雄性杂交的子一代雌雄均可育,还能获得可育的回交代与子二代。尽管二者有不同的性信息素、结构不甚匹配的生殖器官,交配时有概率卡在一起拽不开,二者还是能产生相当多的后代。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