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功利性学习的策略,可以轻松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在工作中自然重复,抵抗遗忘曲线。
例如,你进入一家公司担任会计助理,其中一个重要工作是将散落在多个 Excel 表中的客户信息和客户交易金额,合并统计到一张表中,要求一个客户对应一条记录。
假如这段时间,你在学习 Excel 公式的同时,也在背诵英语单词。你觉得你是更容易将 Excel 公式弄熟,还是更容易记住英语单词呢?
显然,你会将 Excel 公式掌握得很熟练,包括 vlookup 这种之前一看就头疼的复杂函数,因为你必须用它来匹配和筛选记录。
然而,背诵英语单词就不同了。我相信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你将单词背了又忘、忘了又背,最后实在不想坚持了,告诉自己这轮英语学习到此为止,下次再来吧。
让我们换个场景。
这次你是入职一家外贸公司做跟单员,主要工作是跟进公司的欧美客户,用邮件或电话跟他们反馈和解释订单的进展。
这时,如果你同时学习 Excel 公式与背诵英语单词,你是更容易将 Excel 公式弄熟,还是更容易记住英语单词呢?
答案是不是变成了后者。
为什么学习同样的东西,因为工作场景不同,效果就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这就需要从了解你的大脑在学习中的三个缺陷开始。
第 1 节 大脑是一个有缺陷的学习器
■ 它是一个懒惰重复者和勤劳管理者的结合体
还记得我们初中就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吗?该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是指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人的大脑也如此。它最喜欢的就是重复不变,并且会长期维持这种状态,抗拒任何大幅度的变化。这种保持不变的重复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掌管这些习惯的就是大脑中的基底神经节。
但是学习需要打破原来的习惯,形成大幅度的改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依赖大脑中的另一个区域:前额皮层。
基底神经节与前额皮层的关系,就像「大象」与「骑象人」的关系。
基底神经节是「大象」,只管按照习惯重复前行。前额皮层是「骑象人」,可以对重复行为进行监控,并且控制我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是前额皮层在决定我们想学英语、希望写一本书、每天锻炼身体等。
要想让任何学习技能形成习惯并运用自如,就要靠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让基底神经节这头「大象」接受新的变化,形成新的重复。
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的管理功能强大,但有个致命的缺点:对意志力的消耗很大。一旦意志力消耗完毕,却还没有让基底神经节这头「大象」彻底接受新变化的时候,「大象」就会恢复旧有的习惯,走回老路,于是学习产生的新变化就消失了。
因此,要想更轻松地学会一个新的技能,就一定要巧用方法,让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消耗更少的意志力,而不是发挥莽撞的武力——刻苦、坚持。
■ 它是一个很容易就被满足感欺骗的小孩
大脑的奖励机制分不清现实的成果和未来承诺的成果。
例如,你参加了一个时间管理的互助小组,当终于列出了周计划时,是不是一想到下周能做完这么多工作,就已经觉得自己很棒了?
虽然你什么都还没做,但大脑已经获得满足感了。因此,最可能的结果是,你放纵了一个周末「奖励」自己,然后周计划里的工作基本都没按时完成。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脑会对能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错把可能性当作真正完成了目标。
结果就是:自己以为会了,所以学习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下去。
例如,学习新技能的时候,将经典书籍买回来或将干货文章收藏后,看了几页、熟悉了几个流行的专业名词后就很兴奋,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但其实,一到要用的时候,基本什么都不会。
■ 它是一个忘性超大的不靠谱存储体
你可能用过很多存储卡,如 U 盘、手机 Micro SD 卡、数码相机的 TF 卡等,这些存储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除非你复制后主动删除,否则内容肯定不会消失。
但大脑的记忆方式与存储卡大不相同,它就像用水在纸上写字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字迹很快就干了、没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在《追寻记忆的痕迹》一书中,已经通过非常可靠的脑神经研究实验表明,在学习完成后的 1 小时内,记忆量就会极速下降。
要形成长时记忆,就必须让神经元长出新的突触,并且使突触强度得到长时强化。
这就意味着,必须重复足够多次,才能让突触强度发生持久的改变,从而形成长时记忆。
于是,问题就来了:有多少人有毅力坚持重复足够多次呢?不就是因为坚持不下来,所以英语才学了一轮又一轮后还是原地踏步吗!
正是因为大脑在学习上的这三个缺陷,你才会出现难以坚持、眼高手低、学了又忘的情况。
可是大脑再有缺陷,我们也抛弃不了它,毕竟没了头还能活着的人,谁也没见过。再说,它还有很多其他有用的功能。
那么,大脑要怎样用才能取长补短呢?
这时,功利性学习的价值就来了。
第 2 节 用功利性学习弥补大脑学习的缺陷
所谓的功利性学习,就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后立马应用。
采用功利性学习的做法,就可以很好地克服大脑在学习中的三个缺陷。
■ 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
因为功利性学习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的,所以无论你想不想学,都必须启动。这种被动式的启动,与主动逼迫自己学习相比,消耗的意志力要少很多。
就好比早上起床,如果公司规定 9:00 上班,迟到要罚款,那么你按时起床所需的意志力其实是很少的,因为这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
但如果今天是周末,又没啥必须早起处理的事情,这时你按时起床所需的意志力就远远大于平时上班的情况。
功利性学习不仅解决了启动学习的意志力消耗问题,在坚持学习方面也解决了同样的问题。
因为要在工作中使用,所以随着工作需要的变化,你自然会不断地学习新的内容,而无须消耗过多的意志力去逼着自己坚持学习。
就好比学习安卓编程,如果你本身的工作就是开发手机 App,那么你很自然地就会不断地学习安卓开发平台的新功能;
如果你现在是一名美工,想转型做安卓开发,那么对你而言,坚持学习安卓开发平台的新功能所消耗的意志力,就会远远大于前者。
而且,因为是工作所需,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立即就能见效,就更会激发你的兴趣让你去学习、重复更多的内容。
但如果你学习的内容不是工作急需的,就会存在看不到即时效果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学习,前额皮层所消耗的意志力就会大很多。
因此,如果能多多采取功利性学习的策略,就可以用更少的意志力,学会更多的技能和方法。
■ 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
因为大脑很容易被满足感欺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其实都停留在表层,看着都会,但一动手就都不行。
采用功利性学习,因为要在工作中应用,所以就无法只停留在表层,而必须往深层钻研,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就好比你要学习拟文章标题,看了别人一篇特别棒的干货文章,说标题做到「这最好(How)玩(Why)」,就更容易吸引人。你看完后很激动,赶紧收藏了,大脑也很满足,感觉一下子就已经是拟标题的高手了。
但如果真到了要拟标题的时候,有的人可能连「这最好玩」是啥都有点记不清了;有的人好一点,知道「这最好玩」是啥,但就是拟不出符合这个条件的标题。
这时,如果没有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收藏文章的时候,就不会知道其实你根本没有掌握这个策略,更谈不上去学习更深入的内容了。
如果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就不会只是将文章收藏起来,而是会拟一个符合「这最好玩」标准的标题出来。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