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很多人日常生活都会接触到,却多被忽视的食物
刺身
日料这两年的大火,带动了刺身的消费。网上的过度营销也造成了对于海鱼的放心,认为吃一点并没有什么关系。确实是这样吗?今天就聊聊这方面的话题
因为地理关系,鱼肉是在日本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食材之一。其中鱼类在日本平均一个人一年消耗量达到23.9kg,刺身也是日本饮食文化特点之一。
日本人吃这么多都没有关系?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其实每年都有大量的食物中毒出现。
刺身是未经加热的状态而直接提供给人们的食物,因而其中会含有异尖线虫等寄生虫、或者渔民在捕捞之后没有经过正确的温度处理造成副溶血弧菌的大量增殖。
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幼虫
在鱼类的内脏中寄生,寄生主死后。一段时间后就转移到肌肉中。因此在处理鱼类时没有经过足够杀死这种寄生虫的冷冻和加热杀菌处理后,会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出现。所以大家尽可能的避免食用鱼类内脏。
食用海洋鱼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寄生虫,青花鱼、秋刀鱼、鲣鱼、大马哈鱼中非常常见。
库道虫
库道虫
多寄生在扁口鱼当中,食用过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轻症,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
副溶血弧菌
副溶血弧菌分布在沿岸的海水当中,在水温15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下存活。属于好盐性细菌,含盐量越大的区域繁殖速度越快。墨鱼、海鱼、海虾、海蟹,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比如咸菜和腌肉,细菌成活能力较强,有时候可以在抹布和砧板上生活。副溶血弧菌中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疾病,以腹痛、腹泻、呕吐以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
2019年日本物质性食物中毒1061件中,异尖线虫(アニサキス)就占了30.9%。而且出现了增加的趋势。
日本国立研究所在2006~2011期间三十三万人的诊疗报酬明细书中推出,一年间因异尖线虫有关前往医院检查的人数有7000人以上。2019年实际上因为这个中毒人数是书面报告中336人的五倍以上,大致日本一年约有2000~3000人因为异尖线虫中毒。
东京都复制保监局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因为现在产业链的齐全,刚刚打捞出来的鱼类可以很快的送到市场上,这就造成了原来需要冷冻或加热的鱼类,在人们追求新鲜的需求下直接食用”
在2020年10月~12月两个月间因为异尖线虫中毒78人中,经过调查是多是食用刺身拼盘、寿司、海鲜盖饭。而且还出现了多例在鲜鱼店和超市中购买拿回家做成生鱼片中毒,基于现在日本食品卫生法,出售的鱼类产品上面会标注上”生食用“”刺身用“”直接食用“等标示。
任何鱼类只要生活在海中都不可能百分之百避免这种寄生虫,现在挪威人工饲养的三文鱼也是在海上肯定也没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那么要避免中毒情况出现,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①-20℃冷冻24小时以上可以消灭寄生虫
②打捞上来后,趁新鲜迅速取出内脏并洗净
③加热70℃以上数秒可以消灭异尖线虫
④家庭中使用的醋、酱油、芥末、以及盐渍并不能消灭异尖线虫[1]
除了寄生虫和细菌以外,鱼类体内含有的组氨酸,在流通过程中或保存时因为温度管理不当,会造成在食用过程中组胺中毒的情况出现(组胺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潜伏期一般为0.5~1小时,短者只有5分钟,长者4小时,表现为脸红、头晕、头痛、心跳加快、脉快、胸闷和呼吸促迫、血压下降,个别患者出现哮喘)。[2]
所以即使非常喜欢吃刺身的朋友,也是建议不要吃的太多。而且吃的时候尽量选择且的较薄,入口后用嘴多咀嚼几下在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