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怎样才可能成功?

论坛 期权论坛 工作     
匿名用户1024   2022-2-12 16:51   8295   6
分享到 :
0 人收藏

6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2-2-12 16:51:12 发帖IP地址来自
减少自顶向下设计经济系统的努力,让经济系统自底向上演化出计划经济。
如果计划经济最终能实现,我们大概率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混合的经济模式里,至于在微观层面什么部分使用计划什么部分使用市场,会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动。
现在可见的现状是,虽然全球经济宏观上还是市场经济,但是作为市场运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司,却在内部越来越计划。每一个公司,尤其是内部管理成熟的大公司,为了提升运作效率,都在内部运行上采用越来越接近计划经济的模式,而对外又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控制或者对其他公司的控股形成更大范围的计划。看看由资深市场经济国家发明的供应链管理,本质上就是局部市场的计划经济,只不过这个计划是由公司主导,而非国家主导。市场经济的主体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强的竞争力,终归会通过计划的手段来提升效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该来的终究会来,不要着急,更不要搞市场经济原教旨主义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2-2-12 16:51:13 发帖IP地址来自
执行计划的人,都是那种“暑假作业也不抄答案、看毛片从不跳过剧情”的奇男子。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2-2-12 16:51:14 发帖IP地址来自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联系是不可切割,如果故意无视这一点,经济体制怎么改都必然是始乱终弃,甚至更糟糕。
事实上战后四十年,苏东阵营从来没有放弃过“经济改革”,起码口头上从来没有放弃过,简单的概括下:
苏联:玉米-勋章时期三次改革,最终苏联官方只承认1965年改革还算个改革,另外两次自己都承认只算在原本经济体制上修修补补的的尝试。苏联政企不分也好,企业审批程序极其繁琐也罢,其实都是果而不是计划经济的因,虽然苏联政府一直高呼经济发展要集约发展,结果一直发展到八十年代还是粗放式的。很简单,苏联那个权利高度集中的体制导致了官僚只知道搞形象政绩工程、拒绝革新、不愿意背责任、报喜不报忧、只知道媚上讨好而对下级官大一等、全员都在“摇摆”混日子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政府也存在于企业:就算企业亏损、就算产品不革新,就算职工有不满情绪,只要上级领导满意就可以确保前程、只要统制经济不变就不担心产品没有市场和其它优质商品的竞争、只要上头有靠山下属有想法也得憋着……最无解的一点是企业的欺瞒行为,企业领导为了自身仕途对企业生产情况扯谎,掩盖失误,甚至虚报绩效和生产量,上级计划部门就根据企业提供的统计数字制定计划:试问用来制定计划用的统计数字本身就带有很大水分虚报的前提下,制定计划的公式、理论再精密又怎么可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呢?地图头倒是认识到了单纯改经济体制而不改政治体制上没有出路的,但是,他却没有明白,他的前任哪一个不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的道理,那么他的前任为什么宁可摇摆不前也拒绝政治革新呢?不信邪的地图头的改革直接铲塌了苏联大厦,就是那么一回事。
匈牙利:八十年代我国曾经非常盛赞的经济改革体制的模板,鸟笼经济派心中的榜样。可惜依旧是体制问题:死板的执行全民包办的高福利,就算是举债,就算是不投资再生产也要维持社会主义体制脸面的行为,最终搞得债台高筑,活生生被债务拖垮了。
波兰:本质同样是被债务拖垮了。波兰党政官僚,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缺乏担当,不敢变革怕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在七八十年代,明知道国家经济负担已经很重,还大搞三高(高工资,高福利,高速度)政策,只是党政领导人滥用民脂民膏来为自己收买人心罢了:不顾自身承受能力大规模进口西方高新机器设备来提高产能,大规模基础建设来改善国内设施,大规模福利来“保证群众满意”。结果呢,是大规模进口的设备,没有足够的人手操作和没有形成快速盈利产能的能力。大规模基础建设的进度搞得债台高筑。大规模福利让人民中出现了一批不安心工作,而有了大量时间精力吃饱了没事干的天天找国家的茬的刁民,月月闹年年闹,五年一小乱十年一大乱。而大规模基建也是要钱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钱是从生产销售获利中来,如果钱花冒了就只能借,所以最终波兰国家也被内外债彻底压垮,成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捷克:布拉格之春的本质,也是原本改革被严格限制在经济领域,但是却成效不大(苏联同样的问题),于是部分干部开始尝试先政治改革,然后反过来对经济改革施加影响……其实吧,放着捷克斯洛伐克不管,也许我们可以提前看到那种改革方法会把国家引向何方,甚至可能给未来的苏联来一场预演,打个预防针。可惜把“社会主义大家庭”吹的震天响的勋章帝为了自己社会阵营老大的面子,“及时”出场扑灭了捷克的改革,不仅给自己招来滚滚骂名,也导致苏联失去了看到一个可能性的机会。
罗马尼亚:这段我就不了解了,但是,我觉得罗共官僚是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掌握的最为透彻的,所以他们敢搞一出“齐奥塞斯库必须死,因为救国阵线(罗共官僚阶层)必须生”的把戏。罗共不过牺牲了一个齐奥塞斯库,清洗了一批顽固坚持社会主义国体的分子,以及出卖了一大批罗马尼亚工人阶级而已,但是换来了罗共干部的继续安稳执政啊!社区上一个朋友说罗共的干部自从罗马尼亚剧变后一直执政到了2014年!而且长时间在选举时把真.罗共官僚的反对派打压的无还手之力……也就是那么回事吧。
南斯拉夫:这个改的矫枉过正了,连八十年代的我国看着都嫌他们走的实在太远,世界上少有的把国家调控抛弃到那种程度的国家,结果是七十年代国家经济就开始停滞,等铁托这个强人一死没有镇得住场子的了,经济危机连带引出民族危机,这国家也就废了。
阿尔巴尼亚,经济体制相对于南斯拉夫另一个方向的极端,霍查再世的时候,原计划经济体制就是硬挺着不改,把这个国家搞成了欧洲最贫困国家……自然也是死路一条,霍查死后也被人挖坟掘墓,居然还有自由派大快人心,实在让人叹息。
东德:经济搞得其实还算成功,相比较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只能说东德领导人有水平,毕竟高度计划式经济,只有在领导水平高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活力,苏联就是,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增长不能叫不快,但是后继者们的时候,虽然经济体制本质还是那个体制,可是水平太次,苏联经济搞的一团糟。所以说把事情寄希望于领导英明很不靠谱,毕竟天才是少数,还是寄希望于一个健康的即便是出来庸君也不会变形糜烂的一切依法办事的制度才是正道。当然,虽然东德领导的水平很高,但是拧不过领导的领导:苏联的领导太混账,东德本身在资源匮乏、国土狭小的情况下搞出发达的经济已经十分不容易,苏联还在经互会框架内拼命薅东德的羊毛,也是很无奈的。
保加利亚:过于盲从苏联体制了,一直“和总路线一起动摇”,地图头这个睿智还在自己的盟国的内部不断的掺沙子扔石头挖墙脚,以便证明自己新思维的英明伟大,属于活活被老大哥玩垮的类型……




大体就简单介绍下吧,无法是想说明:计划经济的体制改革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政治和经济从来都是分不开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我也只能回答到这个程度了,就这样吧。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2-2-12 16:51:15 发帖IP地址来自
就像我们发论文和申请项目。
当你在一个方向发了一两篇论文后,对该方向的背景十分了解;发展方向十分明确;基础条件如实验器材之类的,已经具备。手头正在按既定思路完成另一篇论文的工作。
这个时候,你申请一个项目,以已经发表的那两篇论文和其他相关的论文为背景,以已有的实验条件为工作基础,以正在进行的工作为项目目标和任务。
焉能有不能完成道理啊?
比如上一个五年计划,我们的目标为歼20量产。以前就研究过歼10啊,流程是门清的啊,风洞现存的啊,发动机已经储备好了,脉动生产线已经在国内摸底过一遍了,就等招标打钱建设啊。钱到位了,就开干呗。
所以,要明白的一点是:计划不是天马行空人为拍脑袋的。
是相关部门申报上来的。
相关部门也是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再往前延伸一点。仅止一点!
当然,几十年坚持下来就了不得了。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2-2-12 16:51:16 发帖IP地址来自
计划经济相比于公平,更应该追求的是无怨。
什么是无怨呢?


就是切蛋糕分蛋糕问题。
A负责切成两半,B负责选。


多人以后也是一样的。
A负责切成两部分,
B负责选:
把A切下来的部分给A,自己和CDE等人参与接下来的分蛋糕游戏;
或者把A切下来的拿走,让A继续切蛋糕给C选。


现在的计划经济无法实现透明的选择权,所以做不到无怨。
进一步说,就算将来科技水平能保证选择权无限接近透明,依旧不可能成功。
因为分配问题无法解决的核心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你爹觉得无怨和你觉得无怨很多时候是冲突的;
第二个是:每个选项都被包装的很好,风险非常高。
而这两个问题和社会进步以及科技发展没什么关系……




7#
15696683942  3级会员 | 2023-5-21 17:23:56 发帖IP地址来自 美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