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现实中,农民们都有哪些方面的金融需求?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2-1-8 14:47   20313   19
这是停不下来的节奏啊啊啊啊啊啊,知乎er不该都是码农么,怎么对农村金融也这么感兴趣
~~~~~~~~~~~~~~~~~~~~~~~~~~~
我现在每周都会到各地方供销社做合作金融试点,算下来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了,总体而言我觉得各地农村的金融需求非常多样化和独特化,做农村金融必须扎根于本地特色,外来的和尚不会念经的,就随手把我了解比较多的说说吧。
~~~~~~~~~~~~~~~~~~~~~~~~~~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地区,目前我们供销社的农村金融试点在河北省廊坊市一带有开展,当地的农村最大的特点是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对农民个体来说理财需求比较多,家里有钱,征地拆迁租房,大把的现金放银行太亏,消费贷款,生产性贷款什么的他们根本不需要,因为本地合作社相当发达,这些需求合作社已经统筹解决了。所以本地资金互助组织发展也比较混乱,主要重在理财
理财只是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农业大企业,大型农民合作社的资金需求,所以在河北的合作金融试点重在围绕农业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合作金融平台,农户作为合作社社员“投资”给自己工作的合作社,解决理财需求,合作金融相当于“供应链金融”,通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整体加强了当地大型农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黄土高原以及西北地区,区域支离破碎,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农业,多数都在发展养殖业,比如奶牛,肉牛,羊、猪一类,他们的资金需求更多是买崽儿,农民普遍贫困,买羊崽儿、牛崽儿,但是支付不了多高的利息,回收周期也长,商业信贷基本是无路可走的,只能走合作金融的路子。
东南丘陵地区,沿海区域工商业发达,农业不太了解,中部丘陵地区,农户主要以务农为主,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务农还是很传统的每家几分地,有没有收成都是靠天吃饭,这些地区的农户不需要生产贷款,因为常年来都习惯于赊购的形式,即预先给农资商家赊入种子化肥,然后来年收成以后将稻谷、玉米卖给农资商家,然后剩下一些粮食自己吃,手中现金多半是外地打工的晚辈寄回来的,存在银行偶尔使用,应该存在一部分的理财需求。
~~~~~~~~~~~~~~~~~~~~~~~~~~
看到其他人说的生产贷款啊消费贷款啊,其实都是自己臆想中的,目前农户很少会需要生产贷款,发达地区都是合作社统一配给了,欠发达地区采用赊购还不用利息干嘛还要贷款?其余刚好够自己吃
消费贷款的话,就农户来说,目前就我所了解的,还没有这么先进的观念,去接受消费贷款。
农村商业信贷更多还是集中在对合作社、农资企业的贷款上,但是风险普遍很高,毕竟农业啊,很多时候都是靠天吃饭,随机性太强了,真不是个人能完全掌控的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47:41 发帖IP地址来自 广东广州
这是停不下来的节奏啊啊啊啊啊啊,知乎er不该都是码农么,怎么对农村金融也这么感兴趣
~~~~~~~~~~~~~~~~~~~~~~~~~~~
我现在每周都会到各地方供销社做合作金融试点,算下来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了,总体而言我觉得各地农村的金融需求非常多样化和独特化,做农村金融必须扎根于本地特色,外来的和尚不会念经的,就随手把我了解比较多的说说吧。
~~~~~~~~~~~~~~~~~~~~~~~~~~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地区,目前我们供销社的农村金融试点在河北省廊坊市一带有开展,当地的农村最大的特点是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对农民个体来说理财需求比较多,家里有钱,征地拆迁租房,大把的现金放银行太亏,消费贷款,生产性贷款什么的他们根本不需要,因为本地合作社相当发达,这些需求合作社已经统筹解决了。所以本地资金互助组织发展也比较混乱,主要重在理财
理财只是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农业大企业,大型农民合作社的资金需求,所以在河北的合作金融试点重在围绕农业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合作金融平台,农户作为合作社社员“投资”给自己工作的合作社,解决理财需求,合作金融相当于“供应链金融”,通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整体加强了当地大型农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黄土高原以及西北地区,区域支离破碎,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农业,多数都在发展养殖业,比如奶牛,肉牛,羊、猪一类,他们的资金需求更多是买崽儿,农民普遍贫困,买羊崽儿、牛崽儿,但是支付不了多高的利息,回收周期也长,商业信贷基本是无路可走的,只能走合作金融的路子。
东南丘陵地区,沿海区域工商业发达,农业不太了解,中部丘陵地区,农户主要以务农为主,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务农还是很传统的每家几分地,有没有收成都是靠天吃饭,这些地区的农户不需要生产贷款,因为常年来都习惯于赊购的形式,即预先给农资商家赊入种子化肥,然后来年收成以后将稻谷、玉米卖给农资商家,然后剩下一些粮食自己吃,手中现金多半是外地打工的晚辈寄回来的,存在银行偶尔使用,应该存在一部分的理财需求。
~~~~~~~~~~~~~~~~~~~~~~~~~~
看到其他人说的生产贷款啊消费贷款啊,其实都是自己臆想中的,目前农户很少会需要生产贷款,发达地区都是合作社统一配给了,欠发达地区采用赊购还不用利息干嘛还要贷款?其余刚好够自己吃
消费贷款的话,就农户来说,目前就我所了解的,还没有这么先进的观念,去接受消费贷款。
农村商业信贷更多还是集中在对合作社、农资企业的贷款上,但是风险普遍很高,毕竟农业啊,很多时候都是靠天吃饭,随机性太强了,真不是个人能完全掌控的
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48:2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谢昌明邀。
农民有多方面的金融需求,流转一片土地、建一片山林或果林、办一个农产品加工厂、购置所需的农机具、建一栋农房,收购运销大宗农产品,乃至子女上学、婚丧嫁娶,在生产经营,乃至生活消费上,都有数不胜数的金融需求。现在的问题,主要不在这个方面,而在严重的满足不了需求。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金融网点,持续性萎缩,只是在近些年来才有所恢复和增加,中国农业银行负责人就曾经指出:“全国只有27%的农户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有金融需求的农户中仍然有40%以上不能获得正规渠道的信贷支持。”
2013年,全国人大农委还有调研指出,全国县域(即通常指的农村地区)存贷比一般在50%左右,低的地方,只有20%。这就是说,在一个县如果有10亿存款,在本地贷出去的只有5亿左右或2亿。已经贷出去的,除了和三农没有直接关系的外,还有建在县里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涉农的运销经营大户等,真正贷给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农户的,少之又少。
按商业银行法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不得突破75%。这个控制指标,远远高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达到数。按央行公布的2014年年末存贷款余额我算了一下,存贷比为73.9%。这是一个总量比,如果剔除农村的低存贷比,城市的存贷比会更高。这些年来,农民工外出,钱被源源不断寄回乡里,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而这些存款中的相当一部分,又被“抽瘦补肥”调往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为对农村资金的“抽水机”现象。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三:
一、农户居住点多面宽,金融服务对接难。在城市,一个信贷员对一家企业,发生一个亿的贷款,可能一天就搞定了,在乡间甚至山区乡间,你跑一天甚至翻山越岭,面对分散的农户,把各种情况摸清楚,也贷不出多少钱。服务成本大。
二、许多农产品生长周期长,风险大。林木要若干年才成材,时鲜蔬菜,价格容易大起大落,水果也是,比如火红一时的椪柑,现在吃得人很少了,有一年我在宜昌一带旅行,路边成堆地堆着脐橙,任其腐烂,白送人也没人要,如果有贷款,怎么还?稍好点的是粮食,国家有收购政策年年上调收购价,但在种植过程中,还有自然灾害。
三、最难办的是缺少抵押物,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土地,宅基地不能抵押,林地、耕地等属于集体财产,也不能抵押。除了这些,普通农民,还有什么值钱之物。
这个事,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指责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单位,降低经营成本,让货币向最效益的方向流动,是其天性。但却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金融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育状况是一个相因相生,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发育程度越高,所具备的各种要素,如产权界定、信用关系、担保条件、商品流动、交易平台秩序等越好,则越有利金融的生存壮大。其中最核心的是产权关系中各类资产的变现能力。
最近,有关方面再次强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前两者不能流动,后者可以流动。同时又进一步对“农村产权交易品种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等。”所谓承包权,表明的是村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在土地不能流转时,承包权经营权是合一的,分开后,农民不会失去承包权,而可以让经营权流转,这样就可以让土地资源与资金、种地能力等获得一个更好的结合,产生更好的使用效益。按法律规定,土地承包期三十年,而经营权流转则适用合同法,最长期限不得超过20年。有所限制又有所放开,尤因经营权以及多项权益要素的放活,可以用于抵押或质押,就为农村各项资产流动打开了一扇大门。
目前来看,农村有小额担保财政贴息扶贫贷款、小额信用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以及农发行用于粮棉油收购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性贷款等,真正与普通农户直接相关的主要是前两项,虽可以不要抵押,但在贫困程度的确认,信用条件的确认上,也比较麻烦,受益面不宽。有了土地资产可以流动抵押,金融的活动面,就可以拓宽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第24条,用了相当多的文字,谈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农村普惠金融,这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提出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要提高农业的竞争力,这应当也是首次。同时,再次明确了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这些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中,鉴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事关重大,必须经人大授权在一定范围内先行试点。但这一步必须要走,肯定会走,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
目前,学界已经提出了“两块天花板”现象,分别是指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了进口价,继续提价遭遇了“天花板”,以及生产补贴因世贸规则所限而遇到的“天花板”。据了解,我国目前很多农业生产补贴在世贸组织规则中属于“黄箱”范围,有上限约束:按照入世时承诺,“黄箱”的综合支持量不可超过农业总产值的8.5%,对特定农产品支持量不超过该农产品产值的8.5%。而现在国家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补贴支持已接近承诺上限。
这些年来,我国对粮食有保证收购年年上调收购价格的政策,从而使其成为了最具有稳定收入预期的大宗农产品,这也是粮食产量得以多年增产,农村种粮大户不断涌现的根本原因。今年一号文件,既提出了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又提出了要合理确定收储规模。这意味着收购政策,今后可能会变,这又会带来一系列预期的改变。如何稳定粮食生产,也将需要新的举措。
最近,因生产方式落后,原奶质次价高,与进口奶比,竞争力低,不少地方发生了奶农倒奶灌田事件,在此之前,中国大豆生产及加工,在进口大豆和外资的冲击下,几近全军覆没,油菜籽生产,也受到了进口油菜籽的严重威胁,进口的低价粮也在威迫我国的粮食生产。保证农产品的基本自给,口粮的绝对安全,这是必须守住的,否则,谁来保障中国这个第一人口大国的供给,就会成为大问题,还会受制于人。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叫“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农业现代化只有在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中国农民也只有在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情况下,才能逐步职业化,从而实现大幅度的增收。而这些,没有金融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也会增大对金融支持的吸引力。我想,金融机构开拓各种产品,满足三农对金融的多种需求,还是可以期待的。
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48:3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谢邀。

农民有哪些金融需求?

我对金融不太懂,但对农民、对农业还是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年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次深入农村,对农民、农业的现状做过一些调查。另外,我本人和朋友合伙在四川种有一百亩的葡萄园,今天夏天即将迎来初产。

按需求,我认为农民对金融的需求可以分为生活需求和生产需求,生活需求,主要是婚丧嫁娶,以及建房子、子女读书等。中国农民因为保障太低、没有安全感,他们还不敢像城里人当房奴、车奴,贷款提前消费,农民对生活上的需求基本上是有多少钱办多大事,有钱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住好一点,没钱生活上就节省一点。因此,在此我主要讨论农民对金融的生产需求问题。

1、  规模化生产的资金周转问题。传统商业银行向农业贷款的可能性很低,因为这涉及抵押问题,农民,我认为其最大的财产其实是土地,但是土地按现有体制:所有权属于国家、农民只有承包权。农民的土地如何发挥更大的价值?目前政策虽说在鼓励,但要将从土地直接获得金融支持,目前还是很难的事。

2、  农产品生产出来后的销售价格问题,销售多少钱和金融直接有关联,我觉得这是关于农民和金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最少半年以上,长则几年)、市场价格波动很大。我老家一个朋友做饲料生意,他说这几年猪的价格波动非常大,2014年6月以前的一年半左右,养猪基本亏本。2014年下半年,养一头猪基本能赚个300元左右。但生猪价格不稳定,这导致他的饲料生意也不太好,光景好的时候,净利润也就1%左右(但这个行业资金周转比较快,大概是一两个月周转一次),所以在有1%利润的情况下,他的生意还能维持下去,但2014年,很难有利润,他不想干了,他和我交流,想找其他门路。有无可能,通过金融、资本等渠道,提前预付订金或保底价格,将农产品终端的价格给一个保底价格?农民可以放心地从事农产品生产,同时将这些比较放心的农产品供应给城市有需求的消费者。

再举一个例子,四川蒲江县长秋山,海拔约800米左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当地出产一种丑柑,2013年以前,当地的丑柑一斤大概只能卖1.5元左右,2013年后,有电商和当地定下意向协议,按电商的要求生产,电商的收购价比本地水果贩子高1元左右。2014年初,长秋山原产地的丑柑供不应求,产地价格卖到了4-5元,一亩地的成本要6000元(种植成本+人工),亩产一般三四千斤,农民种一亩地能赚一万元,三四口人家一般种个十来亩,一年赚个十来万元,算是不错了。2013年9月,我曾经上山和当地的农民交流过,他们最担心的是农产品上市时的价格问题。

3、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我认为是品质和品牌,而品牌,靠小农经济很难完成,需要金融、资本的投入。2009、2010年,我曾两次到云南哀牢山的褚橙果园探访,当时褚橙的价格一斤只有四元左右,随着褚橙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4年一斤褚橙批发价要卖8元。2014年年末我再次到哀牢山探访褚园,果园还是那个果园,但褚橙的毛利润已经接近300%(一亩地成本1万元,收入4万元)。褚时健说,当利润超过100%,会有很多人来干,当利润达到300%时,贩毒的都不干了(要来种果园)。褚橙果园周围已逞疯狂的状态,周围的农民,种冰榶橙,批发价4元一斤,水果贩子提前半年就将预付款打给了农民。一个月前,我在广州出差时,顺便去了华南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那里也有湖南产的冰糖橙——和褚橙一样的品种,批发价只有1.3-1.8元。外形干瘪,口感也比较差。但是,当年褚时健做果园时投入也不菲,从2002年到2009年,2500亩果园总投入接近4000万元。这就是品质、品牌的巨大差距,而品质、品牌,和资本、金融有很大关系。
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48:4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答主为某海岛农商银行员工
岛上主要以海产品养殖、捕捞,渔家乐旅游为主,所以题主所称农民在我们这里可以称之为“渔民”。从日常与客户的业务接触来看,渔民的金融需求目前还是主要集中在生产性需求方面。渔民相对还是比较纯朴,更愿意把钱握在手里,负债消费的观念还没有进入他们的思想。
在生产上赚钱之后,渔民们一方面倾向于使用现金消费还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受传统文化思想,买房置地也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投资渠道。除此之外,就是把剩下的钱存到银行里,部分思想开明的还会买些理财。
综上,海岛渔民的金融需求可以总结为两大方面:生产性金融需求和投资理财性需求。
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49:2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金融需求就是缺钱。
我说真的,楼上别扯几把蛋了。
7#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49:4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我是东北小县城的信贷员,每年我会发放差不多1000万的农村贷款,我说的用途为农业生产的。

农民需要什么金融服务?这问题在我心里不成立,他们只需要钱,几十年掠夺,农民太需要钱了,全县人口60多万,农业人口至少40万吧,全县金融机构每年发放涉农贷款,不算企业应该是13亿左右,每个人3万多,三口之家就差不多10万了,当然我的算法有问题,事实上大多数钱都集中到少数借款人手里了。

在我这的大多数农民是不愿意负债经营的,至于贷款的都是干嘛的呢?都是想发财,爱扯淡的。举例如下:我要种地,先来500亩吧,每亩承包费300元,15万,自己有5万,开始借款了,但首选不是银行,先是亲戚朋友的高利贷,承包土地还可以欠着钱,秋后再给。好了,有了土地开始子种化肥,农机费用了,开始贷款,种子可以舍一部分,化肥可以舍一部分,农机费也可以舍一部分。500亩地银行也就给贷款15万。

妥了,5万的本钱种了500亩地,每亩正常200元的收入甚至更多,一年赚了10万,多好啊!

问题来了,要是大家都这么干,农民不都发财了么?

自己问的自己回答,农业生产不是每年都丰收啊!农民自己种植自己的几十亩土地的时候精耕细作差不多都能不亏本。承包那么多土地的可不是自己干活的人,天气不好,收成不好了。完了,啥都没了,要账的都来了,鸡飞狗跳,没人敢借给他钱了。要想发展就还得承包土地,可是没钱啊,所以我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农村不需要金融服务,只需要钱,几十年的抽水,这么几年的补贴根本没起啥大作用呢!
p>
    在我从业的6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农民打交道。在大家看来这几年农民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但我认为这只是在较高的GDP以及经济较快发展的掩盖之下的虚假繁荣。
     现在所有关于农村发展的基础都是在土地集中,规模化生产(东北地区啊,其他地区咱就不懂了)。假如城市低端制造业,建筑行业,家庭服么,餐饮业,各种低端技术的服务业不景气的时候,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以及二代,三代农民工赚不到钱了,你看看县域及乡镇金融机构还怎么服务农村?存款下降还发放贷款支持农业发展?
我想知乎上应该没有或者很少有农民,大多数发表意见的应该是金融行业的,而且还是高屋建瓴,纲领似的意见讨论。太高大上了,我觉得不接地气。
农民农村已经让高层和专家祸祸的不行了,例如这些年的奶牛项目,哪有农民赚到钱的啊?哪有银行全部收回奶牛贷款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了,乳品企业缺奶源的时候就忽悠农民养奶牛,啥奶都收,压几个月的奶资,原料的应付账款都能整一年。企业觉得农民的奶源不安全了,企业抢夺奶源的多了,供应不及时了,就自己建设奶牛养殖,又能保证供应,又能过得国家补助,银行贴息贷款。外国奶源便宜了,咱就进口得了,省事又便宜。农民的奶牛买的时候都差不多一万元左右,各种愿意,农民还没收回成本呢,企业不收奶了。
    再说种植业,你们说种大豆,大豆进口得加上运费都比在地头收农民的便宜,出油率还高;你们说国家粮库托底保护价收购,没见过农民自己能卖到粮库的。你们说玉米好,产量高,可农机,化肥,种子,哪个不是涨了好多价!
     综上,高层不欺负,不掠夺农村,农民就不错了。金融服务?大家只是城市竞争太激烈了,想赚农村这点钱罢了!
8#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0:30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谢邀。
本题回答范围限制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第一产业从业者。
主要的金融需求仍然是最基本的存贷两端。
存款端,主要是财富的保值抗通胀需求。目前农民真正的理财需求并不太旺盛,在农村社会保障不力,生老病死开支较大的压力下,普遍确实没有太多的财富需要打理,更需要的实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获得稳定的收益,这也是农村标会盛行的原因。因此,如何为农户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存取款业务,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当的保本型、稳健性理财产品,是当前农村金融在存款端的主要课题。
在贷款端,以生产性贷款为主,消费性贷款有,但不是主流,主要是涉及到盖房娶妻或者大病就医等大事的时候,可能需要一部分的贷款;农民金融需求的主流还是生产性贷款,囤种子化肥要钱,买农机农械要钱,搞农技革新也要钱,并且这些钱对于单个农户来说都不是小数目。
并且,农业其实是个高风险行业,尤其对于小农经济者来说,靠天吃饭,真不是一句空谈,连獐子岛那么大的企业都能在莫名其妙的冷水团上栽跟头,何况资金、技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农户?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当季颗粒无收都是轻的。
此外,农村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有效担保的不足等等老大难问题,也是影响农户获取贷款的主因。
所以,在贷款端,如何拓宽农户的融资途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农户提供及时、低成本的贷款,是当前农村金融的主要研究方向。
9#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1:2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我的切身感受就是,作为一个普通农民要想贷款确实挺难的,既没有抵押物(因为农村的房子一般没房产证),又没有工作单位。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向亲朋好友借钱。
还有就是农村的理财产品太少了,一般只有定期和活期两种。理财收益是少之又少。比如1万元存一年定期一年收330元,如果有急用不到一年取了那就按活期算没几个钱的。
10#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1:43 发帖IP地址来自 湖北
苏通大桥堵堵堵。。手机答个题(⊙_⊙)

对这个领域稍微有一些了解,15年也主导投资了一家专注于农业金融服务的公司。
对于农业金融领域,个人大概的思路是这样的:
农村的金融需求可以分为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前者用于扩大生产,后者用于改善生活——而目前二者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到农村里面去调研,可以感觉到农民对于资金的强烈需求,但却没有得到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需求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除了正常的家庭收入增长带来的需求增长外,值得注意的是一点:土地的规模化可能会成为未来几年的重要驱动因素。
在几个试点土地规模化的地区,土地都是供不应求的,基本上一有能够出租的土地就很快被抢走了。像以前那样每家种几亩地或者十几亩地,是很难赚钱的,只有集约化才有盈利的空间,因此一旦政策放开,一定会快速整合。
而这个因素带来的结果,则是农业整体人口的减少、人均种地面积的增加。而金融方面的需求,则是消费金融的城镇化、生产需求的规模化。即一般的消费需求会迅速被现有城镇的金融服务所覆盖,而生产性的需求则会受益于土地耕种的机械化和规模化而快速提升。
(因此,现阶段我们更关注生产性需求)
农户需要怎样的金融产品?
不能简单的将城镇中的金融产品套用到农村中来。
从大的范畴看,农户的经济情况可以用“重资产、弱现金流”两个词来概括。一般农户大部分的流动资金都投入在农机、农资、土地等生产资料上了,真正手里的现金往往不多。
农户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是:额度够、还款灵活
一年中,可能只有两个收获的月份是正现金流,其它月份都是负的。
所以,常规贷款按月还款的方式就未必适合农业生产;而且,由于生产过程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只有两三万元的贷款额度也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买个种子化肥都不一定够,不解决问题),这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农村金融有哪些机构在提供服务?
农民接触比较多的有两类,按照风险控制的方式分,第一类简单粗暴,第二类更加简单粗暴……
第一类是官方背景的金融机构,比如农村信用合作社(现在一般都改制成农商行)以及邮政储蓄。大的商业银行则很少到农村中去。
这类机构的特点是产品利率比较合算,但是运作效率比较低,通常贷款额度低、手续复杂、可能需要多户联保。
第二类是民间的小额借贷机构。这类的特点是——就是高利贷了,用超高的利率去覆盖违约风险。
显然,这两类机构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
这么看,农民伯伯还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呢…当然,这也为新的公司进入创造了空间。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一定会有真正解决问题的公司出现,我们也会一直关注这个领域。
欢迎探讨!
也欢迎推荐这个领域的早期项目。
11#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2:3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说一说我眼中的农民们的金融需求吧。
1)消费性需求,在我身边不存在,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曾试着向我身边的亲人朋友推荐了使用信用卡消费,然后把现钱进行理财,他们的回答基本都是不用,至于为什么,他们的观念是钱多多花,钱少少花,没钱不花,至于理财他们观念是存银行最保险。
2)生产性消费,这个真的有,我们村有人搞养殖,搞服装厂等产业,如果资金不够,往往会选择以下途径筹集资金:第一向亲戚朋友借(只差少量资金时),第二拉人入伙(加上入伙人的资金就够了),第三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这是万不得已的一步,并且贷款较困难,请客托关系,找担保人……,关键是还不一定能贷下来)。这里的矛盾主要是,农民有赚钱的想法和积极性,但风险能力承受较差。有解决这个矛盾的金融产品吗,有的话,这一块是有需求的。
3)其它金融消费,不熟悉,不发表意见。
-----------------------------------------------------------分割线-------------------------------------------------------------
以下是我眼中的父老乡亲需要什么?(不感兴趣的可自动忽略)
1.有能力带领他们致富的带头人;
2.能够使用他们手里的资源(山、林、水、土、劳动力等)的投资项目;
3.能够使他们的农林牧产品利益最大化的销售渠道;
4.当他们遇到融资、销售、自然灾害等困难时,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服务机构。
5.解决子女教育、家人健康资源匮乏的服务机构;
……
如果要到农村搞金融,就要深入农村去,只要能解决掉任何一个矛盾,都能找到好的金融项目。
12#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3:1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原答案是
"标准答案难道不是——期货?"
经过网友指点,我也觉得有点不切实际。那就再说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农业保险。
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保护农户利益,而是在于保障食品安全。容我先引用一段文字:
还有一个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这就是人类对入口食物是极端讲究卫生的,欧洲人是愈来愈注意这一点了,中国人却不以为然。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是他们的网中之鱼,迟早都要吃掉。中国北方,普遍驭使马、骡子、牛和驴,部分地区驭使骆驼。无疑,我们述及这样的惯例时,一些读者会感到这样做真是过于节俭了———牲畜死亡之后,无论是死于事故,还是老死、病死,统统都要吃掉。这种习惯,不管是偶然的,还是经常的,自然都应该纠正,因为牲畜可能死于胸膜肺炎之类的流行病。这类病畜肉,吃了会生病的,这一点,人们廉价购买时是知道的,但是肉还是全部卖出去,被人吃光了。明知有害,还是要买,无疑是为了图便宜,不过应该说,中国人冒险吃了病畜肉,并非一定生病。死狗和死猫,也像死的马、骡、驴一样被吃掉。我们曾经亲身了解几起村民烹吃死狗的实例,这些狗是为了排除骚扰,有意下剧毒药毒死的。一次,一位外国医生考虑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前往劝阻,但是狗“已经下锅”了,吃这种狗肉可能造成的生命危险,并不能促使他们决心放弃这顿美餐,还是饕餮而尽,可是放纵乱吃之后,竟然没有生病。
上面这段话引自一百多年前,一名美国传教士的著作《中国人的气质》第二章 节俭
显然,一百多年过去了,这样的”节俭“之风并没有褪去,反而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盛行了。我并不准备对这样的行为本身进行辩护,因为他明显是错误的。不管是养殖户如何解释他迫不得已,或者说”别人都在做“,这样的行为本身也是错误的。养殖户既然得到了养殖收益,就应该承担风险;而不是在风险发生以后,将其转嫁给他人,以至于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说这样的行为真的还有什么”正面意义“,那么唯一的作用就是让社会意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有些时候会失灵的。社会需要解决这一市场失灵,以便保证食品安全。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这个责任就是社会的了。
没错,养殖户应该承担风险,但是现有的承担方式显然是有问题的。如果养殖户选择自己承担那一部分损失,那么这些厚道的养殖户,就会被其他养殖户淘汰出局。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淘汰掉竞争力差的生产者,而是淘汰掉了厚道的生产者。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些风险不是当事人所能控制的,无法通过勤劳的技术改良降低风险,出现风险只能自认倒霉,而认倒霉的人反而会被淘汰。
这个时候,金融就显露出它的作用了。无论是风险聚集还是风险对冲,目的都是挑选风险,留下那些我想要承担的风险,以及与之对应的受益;去除那些我不想承担的风险,并且放弃与之对应的受益。通过风险聚集的原理,让所有养殖户来承担那些人为无法避免的风险。留下那些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控制和避免的风险,让养殖户在这些领域进行正当竞争,而不是看谁倒霉、谁更幸运。
至于具体实现方式,还需要缜密的设计。
13#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3:2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农村是不需要消费贷款的他们花的都很少的,主要是还是生产贷款!
14#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3:4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作为八年的一线政策性农业担保从业者,目睹和参与了国家一系列的农村金融政策制定和实施。从切身感受说几句。
首先国家和政府层面是很清楚农村金融现状的,有答主已讲得很清楚。国家政策非常好,资金也非常充裕。有兴趣可百度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共同发文的财农
2015121号文。政策有突破,但效果尚待时日。
大部分讲农村金融的,都是从城市金融的角度看农村金融,而忽略了中国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不能充分理解城乡二元结构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农村金融困难。
我们给农村提供的金融产品是照搬的城市金融,从期限、押品、办理方式,金融团队与农村格格不入。我们的银监是城市银监体系。中国的城市社会是欧美体系,而农村依然是中国传统世界。
中国的现代化商业社会治理体系只到县一级,县以外是广大分散传统的农村和农民。法律对他们作用不大。即使农村产权私有化可以抵押,他们的财产权由于偏远也欠缼交易价值。他们没有现代商业社会的交易纪录以评估征信。他们没有健全的社保税收等城市个人信息体系。所以基于财产抵质押,大数据个人信息评估,现代商法体系的城市金融无法评估和服务他们。
如何解决?我在代表公司参与全国人大农村金融调研时提过一个思路。把农村金融需求分为两类:一类生产类;一类消费类。生产类依托大型农业企业产业链金融和全国农业担保体系的基于生产数据库的专业型政策性产业金融来解决。消费类向台湾日本学习,组建农协,发展政策性互助金融。
前者是城市金融向农村延伸的有效方式,已有作用,但进度受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影响,还受金融人才欠缺影响,着急也没用。后者严重受制于农村组织化现状。严格讲后者就是依托组织体系的道德利益约束,使其违约的社会成本远高于守约。这种组织可以是协会,可以是政党,可以是宗教,可以是宗族。但不幸的是,我们现在和可预见的十年内在农村欠缺健康可信赖的组织体系。
所以现在农村金融问题很热,但其实最根本的是改造我们的农村社会。金融永远是服务业。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没有健康健全的社会体系,金融怎么也加不上去。农村怎么改,这个问题太大也太敏感,不想在此讨论。结束的时候说一句个人观点:基于农村财产权的抵押贷款并非解决农村金融的核心。
15#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3:5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农民需要的金融服务就是存钱。
16#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4:4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本人在参与一些农村小微金融项目,主要做的农村金融服务有农贷(种养殖贷款和其他)和消费贷(结婚、买房、买车、装修、建房等),感觉这个市场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农村土地流转放开以后,随着房地产拉动经济引擎的逐渐熄火,农业将是下一个引擎。
17#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5:35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利益相关:基层农村工作者。
提主题其实提的问题其实并不好答,因为全国各地区的农民需求层次不一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需求肯定和边远山区的不同。因此,我是基于我工作的地方湖南某农村的农民需求来回答,我们这农民收入约为1万一人,普遍家庭均修有水泥三层房屋。在农民中应属于中端收入阶级,即没有钱向上发展,但能温饱和实现基本生活物品购买。
一,大部分农民对于金融产品的需要其实并不在于贷款,因为大多数农民缺乏技术和能力去利用所借贷的款项去赚钱,所以他们也很少会去搞金融借贷,因为他们借了大多是用于赌博和其他消费活动。一般有做生意想法的农民属于村里比较活泛的,本身就有一定的资本积累,进一步发展,他们也很少会选择金融借贷。会搞借贷的,大多是想借钱不还捞一笔的(所以,今年农信社在大量追讨不良贷款)。
二,其实农民需要理财产品,不要以为他们很前卫,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他们存银行觉得亏本了,想钱快速变钱。这基本是大多数农民的需求,他们喜欢夸张的理财产品,所以经常被骗。。。比如说某些农合社。。。
18#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5:4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看了一会,发现大家都在答工具,我出身自农村,现在从事金融行业,我觉得农民们最缺乏的应该是对金融的知识,利用好金融工具的基础是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
19#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6:2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大哥们,能说句实话不?农民和你、和我一样,哪有什么生产经营贷款需求,就是消费贷款需求,收入还不够还的。剩下的就是看病借钱。我一直在想,哪家机构可以做住房消费贷款和医药费贷款,谁才是最厉害的农村金融机构。但是很明显,没抵押,低收入,谁进谁不良。除非利用大数法则,把九亿农民都拉进来,建立类似新农保式的强制会费式银行才行。
20#
期权匿名回答  16级独孤 | 2022-1-8 14:56:4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收益倒是稳定的……因为一年一年都是那么少,所需要转移的风险和需要规划的养老倒是越来越重。
至少有如下金融需求:
1.农业机械化……土地是根本,打工是外快,什么时候农民真正靠农业富起来,中国真正有农业一席正地儿,也许才是农村和农民精神物质都进步的基础。
2.重大疾病为代表的医疗保障需求,一病回到解放前,一病拖一家,一家借全族。最后还不一定好了,如果是老人甚至孩子都还好,就怕这人还是一家之主,经济收入主要来源……
3.学费。不管考大学能不能再跳出农门,它还是那一条唯一的路。(当然,最好不需要跳出去,另外,跳出去的也不过是凤凰男罢了,还是……与城里人的生活格格不入,矛盾重重,幸福吗?)
4.乡镇企业呀,家庭养殖啊,畜牧手工啊……如此之类的,增加收入的副业,或者干得好成了主业的副业,需要技术和资金。
5.养老。前一段时间有个调查,湖北乡村养老的悲催现状:老人多以吃药上吊来结束生命,为的是不拖累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农村的养老,只是悲惨地等死。
其他再说吧。
最后:在农村收集资金的农行和农合们,你们敢不敢把钱用在农村,对得起你们那个名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9277
帖子:79856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