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没资源做好金融的也不在少数,起码身边就有不少。
我觉得在实践经历少的时候看问题是容易线性的,比如有了A就有B,没有C就一定没了D。但这个世界是立体的复杂的,你中我有,我中有你。所以题主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想想几个细分问题:1)你认为的有资源,要到什么层级的资源;2)你想要去金融行业里什么层次的公司以及什么岗位?;3)假如你到了金融行业工作,三年五年对薪资、晋升的期待是什么?...只有更明确了以上问题才能有更好的答案。
谈谈身边见到的几个“没资源”的案例,希望有所启发吧。
R大哥,他作为我四大咨询的manager时认识的。他是贸大金融的本科,毕业后一路在四大七八年,中间也出去企业财务和金融机构运营岗折腾过,后面又回到四大。他性格有点内向,因此很早认准了要往专业序列发展,在四大的这几年把CPA+CFA都考过,再加上四大的锤炼,专业能力是相当扎实的。在四大的职业末期,和老板不和,歇了几个月,另寻出路。经一校友的引荐去了top5公募基金风控,后来做了两年升职去了top2的银行系公募风控主管,帝都工作十年,年薪七八十万是没什么问题的。R大哥的故事并不是什么特励志的故事,但确实很真实的靠积累自己专业技能获得不错的职业发展的案例。
Z大哥,是好哥们在TOP10券商的领导,80出头。也是从四大出身当了经理后去了一个中小企业当财务总监,后来逮着机会券商金融组在招人就进去了,之后一路在组里老实做项目,赶着组里业务比较好,有了很多的项目经验,慢慢的别的同胞熬不住走了,他继续做了七八年,最后成功当了金融组北京分部的负责人。没有啥背景、凭借扎实做业务积累的客户资源和项目口碑,在公司里的地位自然也是挺稳固的。
S兄弟,80末,在企业投资岗,后来晋升为最年轻的集团副总,企业年收入千亿级别的。虽然严格意义上不是金融行业出身,但真的蛮激励人。本科毕业后进集团,大财务部门负责项目投资;在别人各种站队的时候,他在踏实做业务;在别人混一混就过去的时候,他在坚持高标准;当别人在推活的时候,他觉得干多了也没事毕竟本事攒下了也是自己的...久而久之老板自然知道谁是干实事的有能力的,四年间破格提拔成为集团最年轻的高管,只叮嘱他:继续好好做事。每当我们看到他在集团指导四五十岁比他大一轮的下属时都不得不感慨这傻同窗咋就轻松走向人生巅峰了呢,哈哈。
还有其他好些个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写这个,无非想谈谈工作那么久的几点观察作为共勉:
1.世界不是非一即二的,而是层次性很大,特别是在国内。比如金融行业而言,同样是金融机构,一般来说,持牌机构强于非持牌;核心业务岗强于非核心岗。同样是做金融,一开始去做P2P肯定和高盛IBD不能相提并论。这里面的层级,可能有十层、甚至百层。我们想要去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顶的,而是慢慢进步慢慢来,一开始只要努力到达契合我们的地方就行。比如楼上的很多我觉得混得还可以的不都是从四大八大开始的吗?做得好拼的并不是资源而是持续的工作表现。找到适合自己层次的起点,就是最好的状态。
2.不要太神话资源,不是所有资源都是相通的。社会分工化和程序化之后,并不是像以前那样“打声招呼”就能横行天下。当然除了像shengwei书记孩子这类角儿,相信去到哪都能横扫,但若只是一个副县长的亲戚,搁在地方很不错了,还在要在帝都找工作也没见得多大的帮助,隔个地方不买账,隔行如隔山。当我们想明白了这点,就没必要太悲观,因为除了到了顶上的少数比例的人,大多数人真没见得有多大的“资源”,确切来说没有在这个领域的“资源”,大多数人都是在一个很细分的赛道中比拼发展,靠的还真是自己的工作成果。
3.不用怕,任何赛道起点或有不同,但都需要干活的,持续积累终有收获。我待的一些金融机构,有些所谓的“关系户”,只有“关系”但干活不行,领导只会把他们供起来帮忙揽点业务,具体干活还是找“实干派”,久而久之没关系的同胞们积累了更强的经验,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跳槽实力。只靠关系进来不能利用先发优势积累自身实力的,随着老头子退出后面难逃被淘汰的厄运。任何机构要干成事儿,都不止是有一些资源那么简单,拥有核心资源的本就极少数,靠的是能干事的人持续的推动。只要干活好,会能找到自己价值的体现的,金融行业也是如此,不是每个同胞都有能力去做到领导的,但在具体岗位上做得足够出色,有自己一席之地还是问题不大的。
当我们还在学校时,摒弃社会上云云绕绕的看法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拼命,拼命更好的成绩、拼命提升对行业认知、拼命提高技能和工作能力、拼命从差一点的再到好一点的地方实习实践。终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
文/Edwin,小贝老友,四大、基金和PE从业,一位热心教育的金融狗。
以上。
我是小贝老师,200+金融、咨询、快消等业内人士职场交流的集中地。
同名公众号:小贝人才工作室(xbcareer),希望我的文字对你找准方向、拿到满意offer、更稳步的职场发展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