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B 级片?什么是 Cult Film?

论坛 期权论坛 工作     
匿名用户1024   2021-5-28 00:39   80979   5
很多人在谈论「B 级片」和 Cult Film 时,似乎把两者都等同于重口味的电影,那么到底什么是 B 级片?什么是 Cult Film?国内现在流行翻成「邪典电影」适合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8 00:39:11 发帖IP地址来自
B级片的含义约略等于成本较低的影片,但这个词只有放到一定语境下才成立,并非所有低成本影片都可不分青红皂白地称为B级片。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某个特定的产业环境下,相对于那些成本更高的A级片来说,成本较低的被称为B级片。所以,艺术电影不论成本高低都不能叫做B级片,它首先得是类型片,或商业片。

B级片这个词的准确起源其实无法考证,一般认为和美国三十年代因大萧条的原因电影行业不景气而发明的双片连映制度有关。往前可溯及至二十年代,好莱坞财力较弱的公司,为了区别于派拉蒙、米高梅这几个巨头,主打生产成本较低的影片,并采取不同的发行策略,B级片的理念已经大致成型了。

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双片连映成为美国电影放映市场的统一做法。简单说,就是电影院先放一部高成本的A级制作,再放一部低成本的B级制作。B级片的片长较短,制作较为粗糙,也没有一线大明星。对于A级片和B级片,片厂和电影院分成的方式也不同,B级片通常是一个较低价格买断,这样利润较为固定,基本稳赚不赔,所以片厂也很乐意大量制作B级片。

从三十年代直到五十年代的大片厂时期,B级片就是好莱坞内部将影片成本差异化的产物。

五十年代后,片厂制度解体,双片连映制度取消,同时电视崛起,好莱坞大片厂开始集中精力生产超高成本的豪华巨片,低成本B级片渐渐从大片厂内部消失了。但它的市场仍在,只不过生产者变成电视台或者在好莱坞地位更边缘的独立制片商,例如AIP和Roger Corman。

从这时起,B级片的概念基本独立,不用再将其视为A级片的附属物存在。六七十年代美国流行的汽车影院、午夜影院都对B级片的繁荣起了很大作用。

六十年代末,审查制度废除,分级制度实施,电影尺度变大了。一部分B级片走了比较色情、暴力的路线。另外,此时出现了另外一个概念——剥削电影(exploitation film,这并非好的译法,目前暂无其他佳译)。剥削电影通常也是低成本和低品质的影片,但它更强调对某种主题的过度利用,以此招徕特定口味的观众。严格来说,剥削电影也有它的历史,可推及更早的时期,总之在六七十年代,它兴盛了,并且和B级片合流。在当时,B级片基本就是剥削电影。这个时期的B级片的确带有一些共同的风格特征,其中一部分较为渲染暴力和色情,这可能是那些重口味爱好者概念混淆的原因之一。

从八十年代往后,B级片在美国电影产业中日渐式微。当然电影的成本永远有高中低的不同分档,不过作为一种具有特定产业特征的概念,原来的B级片已趋于消亡。因为B级片经常和某些固定的类型联系在一起,比如三十年代的西部片、五十年代的科幻片,以及各个年代的恐怖片,但八十年代后,一些原本的B级专属类型,如科幻片,被超高成本的特效大片挤占,B级片失去了原本的空间。连过去固有的放映场所,也都纷纷关张。此外,以Sundance电影节和Miramax为标志的新独立电影崛起,吸收了原来低成本电影制作的一部分能量。

结论就是,B级片这个词,尽管都是指成本较低的影片,在不同的时代,它的含义也应有所区别,三四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肯定不一样。今天,制度化的B级片在大多数国家已基本不存在,所以这个词的使用就变得非常模糊。

再说cult片,这个词我不知道怎么翻译,我不想使用「邪典电影」。邪典电影是一个很成功的名词,它被广泛传播、运用,这证明了它的生命力,但它不是一个好的译名,至少那个「邪」字误导性很强,因为cult片的本来含义,是和内容、气质无关的,「邪」太容易让人误解。

究其本来含义,cult片无非是指在小范围内得到高度崇拜的影片,它往往在大众当中被无视或贬低,它在刚上映时多半失败或被劣评,可是经过一段时期,成为小圈子内部的经典。它只和传播和接受有关,跟它是什么内容、风格、题材、类型均无关。

可以说cult片是六十年代以来诞生的一种青年亚文化。在家庭录像带普及之前,这种现象能够出现,也得益于午夜影院可以重复放映旧片,于是一部分影片被重新评价,而热衷于这种场所的观影者,多半是一群固定的年轻人。

基于这种环境,不难想象八十年代以前被追捧的那些cult片,多半带有反主流文化的特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好电影,有些怪异、另类,可用camp或者kitsch来形容其风格,往往不乏暴力、血腥之作。但反过来以偏概全、倒果为因总是不妥的。

八十年代之后,直到今天,老电影更易获得,cult电影应该说更加多元化了,也国际化了。比如,一个英国的二线喜剧演员可以莫名其妙地在阿尔巴尼亚成为偶像(这是真实的例子)。再比如,《绿野仙踪》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片子,在西方一些国家的gay圈里成为一种特殊的暗语。《大话西游》九十年代末在中国大陆的大学生中走红也可视为一例。

这两个术语,B级片和cult片的被误用,是中文互联网络上的特殊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已经无法考证,以讹传讹,喧宾夺主,都是可能的。

B级片的形容词化。我们有时候会说,这部片「很像B级片」、「带有B级片的风格」、「A级片B级化」,并不一定是说这部影片是严格意义上的B级片,或者低成本类型片,而是指它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呈现出制作粗糙,或者情节牵强等特征,让人想起过去的那些B级片。这种用法在英语世界也是存在的,算不上误用。

但把cult形容词化经常就有问题了,比如说「这部片很cult」,多半是误用。因为cult是一种结果,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部影片在小众圈子里取得了经典的地位。一部刚上映的新片,无论如何不会是cult片。而且cult片不像B级片还算是拥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它几乎没有共同特征(把血腥、暴力、另类、怪异、恶心作为cult片特征是误解,至少是以偏概全),所以把cult形容词化,并近似等于所谓「重口味」,在含义上是混淆的。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8 00:39:12 发帖IP地址来自
-
一、

所謂 A 級,B 級,一般指的是預算高低,以及宣傳經費的多寡。

尤其是後者,比如像伍迪艾倫,相對主流的動作、科幻一類電影,他拍的文藝片,不是太貴,但,也是 A 級片,因為他的宣傳期前置非常早,可能早於一年、兩年以上。

這宣傳期的啟動早晚,可能比影片本身的投資經費和格局,更重要。
相對於A級片,很多B級片,是連宣傳都沒作,悶著頭,就上院線公映去了。

(早期B 級片,常是進露天汽車電影院,雙片聯映,詳見@大旗虎皮 ,@magasa,兩位老兄的回答。)

以我的經驗:宣傳經費,宣傳期的長短,宣傳的手段多寡,正是判斷A、B級電影的最好標準。

(也是因些,當有國內影評人,大剌剌寫道『C 級電影』字眼時,真把我笑到肚疼。)

二、

至於所謂的「cult」,則跟影片自身屬性無關,完全在於「有一群影迷,迷得要死」的現象得出現。

比如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謀殺案」,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在中國內地的八零生人群中,基本上,也是一部 cult,只因有一群人,他們熱愛非常,奉為一生之摰愛(比如 @張亮 同學)。

最好的對比,是另一群人追祟「大話西游」。

也許有人認為「大話西游」這種怪胎電影,才是「cult」,其實不然。

不管是哪一種片型,也不管是哪一類導演所作,不管其題旨高下,也不管其手法新舊(「卡薩布蘭卡(另名北非諜影)」,手法新穎嗎?不,它是老電影……),更不管它票房高低。

但凡有一群忠貞的守護者,只要這群人不會因為影片下檔而改變其熱情。
只要出現了這種「衷情」現象,像我,動不動就把某些電影台詞掛嘴上的,那些電影就是 「cult」。

我一說: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L。

(那麼,大家就能知道,我是尤達他本家,我也是絕地武士,簡稱星戰迷)

把 cult 翻成「邪典電影」,是件很糟的事,如果我沒記錯,還是社区上某位同學的成就。

我從來不認為, cult 一定要「邪」。

相信我。

別信網上其它那些對 cult 的歪解(尤其是百度百科),那全是胡說八道。
-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8 00:39:13 发帖IP地址来自
拿B级片在起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意义来否认现在对「B级片」这个词的用法,这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现在大家关注B级片,并不是在关注它过去的历史,而是在关注最近十几年一些导演特地去复兴双片制度下的B片和剥削电影里面的某些要素而拍出来的「仿B级片」。因此现在用「B级」一词指的就是这些被特地挑选出来加以复兴的要素,而不是指过去的B级片的全部特性。我认为这样的使用不但合理而且有意义,不能说成是「误用」。因为,究竟为什么是这些要素得到复兴而不是其它方面,这里面必定有些道理,深入探讨下去说不定还会触及电影的本质。而要进行这样的深入探讨,首先就必须承认目前大众对「B级片」一词的使用不是误用。


下面再谈谈cult片的定义问题。我同意cult片不能按内容、风格来界定,但若由此更进一步去推论说「新片都不能叫cult」,「cult用来形容风格是误用」,这就没法接受,也不符合国际习惯。虽然国内对「cult片」一词的用法过于狭窄是事实,但如果为了反对这种状况而矫枉过正,一味强调cult片的多样性而忽略cult片的共同精神内核,也是不妥当的。

虽然cult片没有固定题材和类型,但某些题材在cult片中较为常见,某些类型更容易成为cult片,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对imdb资料做一下统计看看:"Cult Film"  Movies,被打上「cult film」标签的电影长片共3000多部,右侧可以看到最常见的主题标签都有哪些,还可看到每种类型中有多少电影被视为cult片,简单统计一下,结果如下表:

最常见主题的前30位中暴力、血腥、色情、超现实一样都不缺,励志、温馨、爱情则不见踪影。最容易成为cult片的电影类型前5位毫不意外是黑色电影、科幻、恐怖、奇幻、惊悚,紧随其后的是动作、冒险、悬疑、犯罪,垫底的则是剧情、歌舞、浪漫、家庭等。虽然几乎每种类型都可以产生cult片,但是孰多孰少也很明显。

因此,我尝试给cult片下一个较为严格的定义,这个定义必须能够既包容cult片的多样性,又体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为此,我打算从「cult片」一词的用法起源着手。我同意@yolfilm说的:用「cult」来形容电影是从「cult」作为「邪教」的用法衍生出来的。 (@施涛表示不喜欢把「cult」译成「邪教」,但我想说,词语的含义是不断演变的,「cult」一词本义确实只是单纯指教派、崇拜仪式,但1920年代以后逐渐生出新的含义「邪教」,这并不妨碍你在谈论希腊酒神教时按照其本义去译成别的什么,一词多译是正常现象。) 「cult」作为「邪教」,综合OED和Collins词典的释义,可以定义如下:
如果一个人数相对较少的宗教团体,其宗教信仰或宗教实践被其他人视为怪异或邪恶的,此团体就被称为一个cult(邪教) 。
可见成为邪教的两个要件一是人数少,二是被其他人视为怪异。两点其实可以合为一点——因为怪异必定人数少,信众太多就变成社会主流,就不会被视为怪异了——所以这定义真正的核心就是社会价值观,邪不邪教不是由这种宗教本身的性质决定,而是由社会大众的看法决定。保持这个核心意思不变,把「宗教信仰或宗教实践」这部分替换成对其它事物的热衷、沉迷,就衍生出包括「cult片」在内的多种用法。据此,我认为可以定义如下:

定义1 (cult作为名词):如果一个人数相对较少的影迷圈子基于特定的理由热爱某一部或某一类电影,或以特定的形式表达他们对某一部或某一类电影的热爱,并且这种理由或形式在社会大众看来是怪异的,那么这个圈子就是一个影迷cult
定义2 (cult作为形容词):如果在特定时代的特定社会中,一部电影的全部或大多数影迷都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影迷cult,那么这部电影在当时当地来讲就是一部cult片
(yolfilm的答案没有很好地区分cult的以上两种用法,引发不必要的争论。)

在定义1中,「在大众看来」这个限定是必不可少的,光有「热衷」「沉迷」还不足以将cult区别于一般的小圈子、粉丝团,还必须将社会观感纳入考虑。某些冷门艺术电影的爱好者也是一个人数较少的圈子,但不是一个cult,因为主流价值观认为艺术鉴赏是正常活动,社会大众不会认为这群人的行为怪异,只会是「不明觉厉」。「超级女声」等娱乐节目和娱乐明星的粉丝团一般也不被视为cult,因为主流价值观认为追星是正常的消费行为。而像星战迷、trekkie、DnD迷之类,过去常被斥为「这么大的人了还玩小孩子玩意」,社会主流给他们贴上「nerd」标签加以排挤,因此可以说它们都是cult,而到如今,娱乐业界为了商业利益,不遗余力地将nerd文化打造成主流文化的一部分,nerd受排挤、人数少的状况可能会逐渐消失,这些圈子将逐渐不再被视为cult。

定义2最重要的是「全部或大多数影迷」这个限定,因为任何一部电影只要影迷众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必定有一部分影迷的崇拜行为怪异像cult一样,但我们总不能因此把这些电影都叫cult片。加上这个限定才符合「cult片」一词的普遍用法,像《泰坦尼克》《大话西游》这样的电影都不应该(事实上也没有)被称为cult片。此外我还特别加入了「当时当地」这个限定条件,因为一部电影的影迷组成比例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必定不同,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所以在一时一地是cult片的,时移世易可能就不再是,或者本来不是cult片,到了另外一时一地就变成了cult片。

根据这样的严格定义,一部cult片本身的确可以不必怪异,怪异的只是影迷的思想行为在旁人眼中的样子。在这一点上,@magasa@yolfilm说的没错,一部本身平平无奇的电影完全可能因为偶然的外部原因变成cult片,例如年代太久被遗忘、宣传发行做得不好、被移植到另一社会文化中等等,导致其影迷被社会主流视为cult。但是,我还想说,既然是偶然,那以上情形就不会十分常见,更多的cult片之所以成为cult片是有内在原因的。一部影片会受到怪异的推崇,其本身多半有怪异之处,才会引起社会主流对其影迷的排斥。cult片主题和类型相对集中,不是无缘无故的,不是纯属历史偶然,而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综合以上可以推论出:各类cult片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内核,即对社会主流观念的反叛,这一点同时适用于以上说的偶然和必然两种情形。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8 00:39:14 发帖IP地址来自
嗯,cult  film翻译成“邪典电影”的,是我以前在《环球银幕》的同事刘铮,也就是现在微博上的“光猪刘壮士”。不过确实是由我在杂志上做专题才传播开的。这个 cult  film的专题现在看起来有不少问题,因为做的时间很早,当时对cult片的理解和资料都非常有限。这个翻译是否恰当当然可以再讨论,不过客观上确实起到 了一定的推介cult片概念的作用。

百度百科上现在对“邪典电影”的解释就是一个大杂烩,引用但篡改了很多我当年这个专题里的内容。尽管当初这个专题很浅陋而且有错误,但我认为我当时对cult片的总体理解还是没大问题的。

这是我文章的第一段,不如magasa现在写的那样严谨——

“我 们把Cult Movie翻译成邪典电影,这“邪”与“典”两个字概括了这类影片的两种情况:一是“邪”,大多数Cult  Movie都是B级制作的低成本小片子,一般都在低等的院线放映,情节多半离奇怪诞,拍摄手法也自由放肆,不按常理出牌,并拥有一群人数虽少却非常死忠的 影迷。《洛奇恐怖秀》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但Cult  Movie也不都是怪异疯狂的小片子,不少经“典”大片也同样可以纳入它的范畴,尤其是一些旧日的影片,例如《星球大战》。这些邪典影片的共同之处在于: 影片历久不衰,一直会在影院中放映,令影迷如同对待宗教般狂热地投入,不断去探索其中的细节与内涵。”

另外,我分析总结了邪典电影的七个关键词,并不是说必须有这七个特点,或者用这七个特点来反推认证何为cult片,而是说cult片往往具有这些特征。尽管可能无助于厘清cult片的概念,却可能有助于让读者了解cult的气质吧。

Cult Movie的特征: 虽然我们难以界定一部影片算不算Cult Movie,但从总体上分析,Cult Movie或多或少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低廉的B级片    
一般地说,大片场大制作的影片都不是Cult Movie,例如《角斗士》——虽然里德利·斯哥特曾拍过银翼杀手这样类型的邪典电影。看看拍《蜘蛛侠》赚翻了的山姆·雷米当年作品《鬼玩人》(Evil Dead),闹鬼的小屋都是自己找的地方,有些特效就是拿只假手在镜头前晃来晃去,连鬼的吼叫都要演员来亲自上阵。

2.粗俗、做作、夸张的风格    
很多人不会喜欢Cult  Movie,除了厌恶那种生理上的怪异外,他们发现,这些影片充满了荒唐甚至无聊的场景,简单、低级,和一般人追求的洁净、赶上、优美品位大相径庭。《艾 德·伍德》以及最近的《CQ》中,都故意模仿了五六十年代科幻片那种低劣的布景、特技,而不会像一般影片那样把过去的时代修饰的精致新鲜。最初,这种风格 是由于制作经费所限,后来,却成为了一种刻意追求。一次来表示一种对商业运作、主流价值观、中产阶级品位的颠覆。几乎每部后来的Cult  Movie都有模仿、致敬或颠覆的对象,尤其是恐怖片,经典的造型或者桥段反复出现,那多半是导演少年时喜爱的B级片留给他的影像记忆。

3.多种元素的杂和    
Cult Movie基本上都是跨类型的影片,常常是科幻、恐怖、音乐、动画、喜剧的大杂烩。科幻片的反乌托邦传统,末世情结、对机械的恐惧、人际之间的冷漠,还有 摇滚乐中的叛逆思想、颓废美学、华丽风格、社会批判意识,恐怖片中强烈的视觉刺激,动画的自由表现力,黑色幽默带来的消解……这些往往被充满想象力的、随 意的组合在一起,调成一杯滋味难言的鸡尾酒。

4.亚文化    
文化/文明一词(culture)即来源于cult。Cult  Movie可以看作是一种另类的、个人化的文化表现,描写得多是边缘人群,如同性恋者、瘾君子、易装癖、虐恋或者精神上有偏斜倾向的人(例如痴迷于性与暴 力)。通过与社会禁忌对抗,Cult  Movie获得了一种解放与力量,而那些观众则获得了一个确认自己身份的机会。这种群体认同就跟古代的秘密教派有很强的吸引力是一个道理。Cult  Movie潜在的会提供一种狂欢的情绪。西方的Cult Movie迷们总会模仿影片中的打扮,在场外表演,展示个性。

5.自成体系    
Cult Movie中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独立的世界体系,有无数的细节可供引申,这些细节多半具有强烈的暗示意义。那些fans们通过不断的探寻,强化了影片,使它越发的完整准确——就如同真正存在一样。“星战”迷们比卢卡斯更熟悉那个银河系,“大话”迷们能背出周星星早 都忘掉的台词。也就是说,Cult  Movie的观众并不关心影片引申出的话题,他们只关心影片本身。因此,《泰坦尼克号》与《珍珠港》再热闹,人们谈论得也只是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事件与二 战,是爱情、战争或者人性。另外,像《黑客帝国》或者“星战”,虽然有无数观众喜欢看,但是这些观众并不都能算领略到了影片Cult的一面。只有那些无数 次地观看,并以品味其中的细节为乐趣的人,才真正是Cult Movie的fans。观众选择Cult Movie,而Cult  Movie也选择它的观众。

6.引领时尚    
Cult Movie一般都十分炫酷,总能带领起某种时尚风潮。当年的皮衣、长发、金属饰物、文身和易装等潮流,后来《黑客帝国》的黑色服饰,都令人们的审美观念随 之变化。虽然不是主流,但往往却会被主流吸收,从另类走向流行。不过,那种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却会随着流行日广而渐渐消失,直到下一次更另类的革命到 来。

7.艺术电影都不能被称为Cult Movie    
即使有很多人非常喜欢甚至崇拜塔尔科夫斯基,它的电影也不能算作邪典电影。这倒不是因为不够怪异,只是艺术电影主要精力放在了思想深度以及艺术手法上,多半有明确的目的性,而Cult Movie却是玩出来的电影,是不会让你正襟危坐,仰头视之电影。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8 00:39:15 发帖IP地址来自
同意老Y的答案,尤其是互联网对电影名词的滥用和误用,在这两个词上最明显。
再补充一点:B级片是特定时期的双片连映下产生的片种,来自于一个历史概念。关于电影知识,除了可以请教社区,也可以请教我们的电影百科的:http://www.cinepedia.cn/w/B-Movi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