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台湾旅游大巴车祸致26人遇难,陆客在台旅游出事是否太多?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7 11:29   9962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1:29:08 发帖IP地址来自
昨晚综合看了台湾几大电视台的报道(中天、东森…),逐渐可以还原一下当时真实的情况:
①巴士先撞击过内测的护栏,导致司机门变形无法开启
②撞击内测的护栏后巴士继续行驶,从而撞击到了外侧的护栏,这次撞击导致前、后门都被护栏封死
③上述两轮撞击已经导致巴士的三个门完全开启不能
④有九具烧焦的尸体集中在其中一个门附近(忘了是哪个门了),其中一个尸体死亡时还保持着踹门的姿势
⑤中天演播室现场测试用安全锤砸和巴士一样的玻璃,结果完全砸不烂(只能砸出裂痕),主持人还说就算砸到火被扑灭都砸不烂(这种巴士的玻璃窗比普通公众的认知要坚固得多)
⑥从着火开始,众人其实只有两、三分钟的逃生时间,但这两三分钟因为门无法开启、窗户砸不烂,对于这26人而言简直可以说是无解,并非什么公民教育的问题(安全锤都砸不烂,你用什么能砸烂?)
⑦这个系列的巴士其实在台湾早已臭名昭著(就是本例中外壳是红色的这种巴士,专有名词是啥我忘了),普通巴士司机一周还休息两天,这个公司的巴士司机完全没有任何休息日,一直在违反台湾的劳动法,出事之前公司还被政府罚过款
⑧出事之前的几分钟司机开车的速度非常快,就算是冒烟了还在持续高速行驶(撞击之前就早已冒烟),最终撞上护栏。为什么开这么快?原因是刚从免税店出来(司机和导游就是要等到游客消费到最后一秒才离开商店),急着赶飞机
⑨涉事的旅行团8天7夜的旅游费用每位游客只要两万台币,而正规情况下这个等级的旅游至少要三万五台币,如此廉价的旅游团,司机和导游的收入从哪来?只有拼命拉游客去指定地点购物消费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1:29:09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吹不黑,台湾交大 交通运输相关专业毕业生好好答一波。

先上结论: 为什么陆客在台旅游出事这么多?

结论是:

1.台湾的旅游大巴每万人死亡率,高居台湾所有载客类型车辆第一位。
2.台湾的旅游大巴,绝大部分使用者为大陆游客。
3.大巴死亡率高,大巴租用者大部分会陆客,就会产生一种现象,陆客在台湾死亡率居高不下。

关于台湾旅游大巴类的死亡数据,请参考下面的数据源
http://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220&deflst=1&type=1&funid=mo8000&&funid=q250&om1=720&outkind=1&cycle=4&rdm=Vfleh7ea

给大家截图看一下:



最左侧的营业类大客车,代表的就是大部分旅行社租用的大客车,右边的自用小客车,代表的是大部分家用的小客车。

数据对比一下,发现大巴车的万辆死亡率,几乎是小轿车的10倍。

对比下各车型,104年(2015年)台湾各种交通工具万人死亡率的排名是:

  • 营业大货车>营业大客车>自用大货车>小货车>营业小客车>自用小客车>机车

被之前N多人吐槽台湾机车多,死亡事故多的机车,反而在万人死亡率中排名最低,而载客类型的车辆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营业大客车。

也就是这次事故中的,台湾人称之为『游览车』车型。

所以不是台湾人故意搞陆客,而是大巴车事故率本来就高,台湾人自己也不愿意坐这种大巴车。

(7.22日注,这个大客车的万辆死亡率的数据被很多人质疑,回应质疑的文章,可以点击对台湾游览车乱象评论的后续 - 邱团长的文章 - 社区专栏 查看。)
————————

好,结论说完了。现在开始分析,台湾的旅游大巴,为什么事故率会如此之高?

我从几个方面入手,给大家讲讲:

  • 拼装车横行市场,车辆品质堪忧
  • 安全法规不健全,太多漏洞可以钻
  • 老旧车没有退场机制,现行法规无法限制
  • 客车种类分类不健全,导致车辆安全存在问题
  • 验车不规范,代验车服务至今存在
————

先从第一条开始说:

一、拼装车横行市场,车辆品质堪忧

其实导致台湾旅游大巴类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拼装车横行市场的原因。

那什么是拼装车呢?就是从国外自行购买底盘,再找专门的厂家进行车身结构的打造。

与之对应的另外一种是什么车?整车进口的品牌客车。如Volvo,奔驰,斯堪的纳维亚等品牌车。

两者的差价大约在几百万台币如果你是老板,你要图挣钱的话你会买哪种车?


另外,再说说这种拼装车的特点是什么:

  • 装潢华丽无比、冷气特别好用、音响超级好、座位特别宽敞舒适、车内空间特别大、车内自带厕所。
  • 听到这大家感觉是不是还挺好的?大部分旅游团顾客的需求都能满足。而且软实力远超大陆的一些大巴车。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

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
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
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种硬实力恰恰就是台湾所欠缺的。

为什么说他车身刚度强度不行?

简单就说两点他就无法满足

  • 1.设计层面。整车厂有一套完整的研发团队专门设计车身强度,为的就是应对车辆发生事故时能保证乘客安全。
  • 反观台湾,你知道怎么设计的么? 车展拍个照,依据车辆外形来设计自己的车身结构,至于说里面的工艺、尺寸、材料?小作坊哪有实力干这些。 保证外形一致就可以了。
  • 我一般称之为这种设计为『做灯笼』灯笼外形一致就行,里面什么样我就不管了。

  • 2.制造层面。整车厂的制造,一般都是几十亿投资的流水线制造,加工工艺,焊接强度都能保证。
  • 反观台湾,你知道怎么制造的么?作坊式生产,手工焊接,每一辆制造出来的都不太一样。台湾各个加工厂的差距,就在于师傅手艺怎么样,完全无法管控。


为了避免我是信口胡说,给大家看看台湾人自己怎么说:


链接在右边: 春天巴士



台湾的作坊式生产现场




底盘加工后的车体结构,大家仔细看车前、车侧的钢筋强度,你觉得这种车出事能安全么??





看看大陆的生产线




相信看到这大家大致就明白了,拼装车的泛滥,以及品质低下,是台湾旅游大巴出事的主要原因。

————


二、安全法规不健全,太多漏洞可以钻


看到上面的图片,很多人可能在想,政府的管控在哪?这种不安全的车辆为什么能上路行驶?他有通过安全性试验么?

其实台湾相关的法律法规节点在民国97年,也就是2008年。

在这之前,台湾所有客车的安全法规,只限制车身尺寸、安全门个数等之类毫无约束力的东西。

民国94年又有个节点,所有的拼装车,又规定要有规范:
「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並於當年底規定,車身打造廠,亦應檢附「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自我查核表」、「大客車車身結構設計及打造施工圖說」〈包括「車體六視圖」、「底盤五視圖」、「骨架資料說明表」、「物件之重量、位置示意圖」及「照片」〉
看到没,还是没有约束力。

2008年,终于修改了法律法规,台湾的所有客车需通过车测中心(也叫车安中心)的车身强度认证通过,才能合法上路。

不过你仔细研究一下车测中心的测试方法,你就知道有多么不靠谱了,摘一个车测中心自己的论文:

http://www.car-safety.org.tw/uploads/Rule/%E5%9C%8B%E5%85%A7%E5%A4%A7%E5%AE%A2%E8%BB%8A%E8%BB%8A%E8%BA%AB%E7%B5%90%E6%A7%8B%E5%BC%B7%E5%BA%A6%E6%B3%95%E8%A6%8F%E5%AF%A6%E6%96%BD%E4%B9%8B%E5%BD%B1%E9%9F%BF%E8%88%87%E6%95%88%E7%9B%8A.pdf

给大家摘录下片段:



  • 恩,可以用『电脑静态挤压』,以及『电脑模拟整车翻覆』替代。

法规的想法挺好,可是你倒是用实车测试啊?电脑计算是什么鬼?电脑计算能算出来,作坊式生产出来的车身强度么.

  • 据说理由是节省成本,原因是基本同款拼装车只有4、5辆,你拿出来一台做实车测试成本,老板还干不干了。

于是,法律规定,就可以用电脑模拟的结果,替代实车测试。

有人说,有来源么?

看看台湾公路总局是怎么回答的:

http://blog.udn.com/yosehill1861/51290434

今天交通部承認,公路總局僅針對遊覽車車型安全審驗,僅以結構計算,並未以實車測試。鄭寶清表示,請公路總局不要只看紙上計算出來的數據,台灣要發展觀光業,主管單位應正視此問題,這是攸關人命的問題,請權責單位著手研究實車測驗。
公路總局局長趙興華表示,同一家工廠每個車型都要經過安全審驗,但只是結構計算,並未做實車測試。
这就是台湾大巴车的安全法规,这就是所有团客坐的游览车。

这是整个行业的悲哀。也是整个行业的耻辱。

——————


三、老旧车没有退场机制,现行法规无法限制

前面我说了,2008年是个门槛,在这之前都没有车身强度的法规测试,大家也可以回顾下这张表格,每万人死亡率:



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死亡率还是很高,但是这项措施出台后,死亡率降低还是非常显著地

但是这里还有个问题,虽然法规出台了。可是大家知道,台湾的法律,是不追溯过往的。

这些有安全问题,车身强度不够的游览车还是能够合法上路,而且没有所谓的退场机制。

所以2008之前生产的大巴车,这个测试基本都没做。

今年是2016年,也就说车龄超过8年的,基本上都有这个安全隐患。

然后我们再看看所谓的陆委会与观光局是怎么『照顾陆客』的:



陸客團遊覽車 12年車齡年限取消

摘录下:
觀光局取消陸客團遊覽車,12年內的車齡限制。之前陸客團曾發生幾次重大車禍,因此以車齡年限做為規範,不過遊覽車業者表示,保養和檢查才是重點,而且各國都是看里程數。經過遊覽車業者一再爭取現在解禁,不再有車齡限制。
之前还有个12年的法规限制,有些老旧车型还无法在陆客团上使用,现在可好,不限制车龄。

  • 旅游大巴不限制车龄,不符合车身强度的车辆又没有退场机制,你观光局拿什么保证大陆游客的安危?


然后你知道台湾自己的学校,租车的年限规定么?


恩,比12年都少太多,是5年。

教育部-所有條文(外部版)





陆客12年车龄都不满足,学生用的就要5年,观光局你真的够可以。

————


四、客车种类分类不健全,导致车辆安全存在问题

台湾的客车,一般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大部分游客的车型,都是甲乙类客车,具体分别的标准如下:
大客車之分類,依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分為甲、乙、丙、丁等4類(甲類大客車係指軸距逾4公尺之大客車,乙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總重量逾4.5噸之大客車,丙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總重量逾3.5噸而未逾4.5噸之大客車,丁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總重量未逾3.5噸之大客車)

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个车型,乙类大客车,大家看一下他的限制。

  • 轴距未超过4米,车重在4.5吨之上。

  • 游览车还有一条法规要求:车身总重17吨以下。

大部分现在的游览车都是这种类型的车。

为什么?

因为台湾山区多、天气不好很容易出事故,为了限制车辆去往这些高危地区,所以会限制通行的车辆种类,大部分限制的都是甲类车型。

  • 旅游公司为了保证旅游大巴哪都能去,所以生产的拼装车,一般都会满足这个要求。

可能大部分人还没看明白这个规定的吊诡之处,我给大家解释解释。

  • 首先是轴距,这个车型只规定了轴距,未规定车长,旅游大巴又是台湾自己拼装的车,所以轴距一般都会在3.98、3.99米这个范围内浮动。
  • 另外,因为未规定车长,所以拼装车为了让车内空间更大,一般都会拉大车长,更有甚者,会自己切断底盘,焊接拉长。

  • 其次是车重。这是最吊诡,个人觉得最无法忍受的一点。因为限制车重总重在17吨以下,为了多拉客人,如果用粗的钢筋、强度高的护板,都会让车超重,安全等级高的欧洲车底盘,光底盘重就已经快超标了,如果用好的车身材料,车身肯定超重。
  • 所以为了让客车符合乙类大客车的标准,同时让总重小于17吨。这些厂家在小作坊里拼命的轻量化,用细的钢轨、用薄的材料,殊不知这种轻量化付出的是安全的代价。


其实大部分车辆的轻量化,是在满足车身安全的基础上做的,反观台湾的旅游大巴,为了满足车身总重的限制,拼命减轻车身重量。


这种法规的制定,完全不合理。

————

五、验车不规范,代验车服务至今存在


想必很多买车的人都有经验,为了让车辆检验通过,会找所谓的车虫去处理。台湾的旅游大巴,一样存在这种事情。

找得到渠道的,绝对会通过特殊渠道验车,看看台湾的新闻怎么说:

拼裝遊覽車鑽漏洞 交通部防堵



————

六、总结


  • 陆客死亡多,是因为台湾旅游大巴死亡率高,所以导致经常使用旅游大巴的大陆游客死亡率高。
  • 台湾旅游大巴死亡率,近10几年来,一直排名所有车型榜首
  • 台湾旅游大巴绝大部分为拼装车,外购底盘加自制车身的作坊式,在生产设计和制造上均无法满足安全需要,更无法跟整车厂比较。
  • 台湾旅游大巴安全类法规缺失,现有法规无约束力。
  • 老旧车型没有退场机制,陆客的12年车龄限制远不符合当前安全需求
  • 客车种类分类不合理,旅游业者改造的乙类大客车,远不能满足安全需求,甚至与规定背驰。
  • 验车不规范现象,代理验车服务还是存在。


由此可见,陆客团队用的游览车,整个行业都是这种情况,不出事情是佛祖保佑,出了事情只能怪旅游大巴自身安全不符合要求,谁都怪不了,更怪不了『陆客不会用安全锤』。


————


七、写在后面的话


看了我上面的内容,大家明白整个台湾游览车行业有多糟糕了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公交车、城市客运之类的大巴,用的是另一套标准,所以基本不会有大的事情。


如果你要去台湾旅游,我只能给你以下建议


1.不要报旅游团,能自由行就自由行,这样就不用乘坐这种大巴。

2.如果非得跟团去呢,建议自行组团,指定车型,比如说那种整车进口,有品牌的大巴车。

3.如果无法自行组团,指定大巴车,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执行:

摘自台湾网站:

春天巴士
(1)檢查車子是否超重:假設空車重量為14公噸,座位有40個,依照法規每名乘客的重量定為55公斤,則乘客的總重量為2.2公噸,於是該車的總重量就等於16.2公噸。調閱該車的牌照申請書,如果在車輛總重欄內所填寫的數值(即該車原底盤的設計總重量)是15公噸,即表示該車在載滿乘客時的總重量會超重1.2公噸。如果所超重量在10%以內,個人認為尚無大礙,但若超重太多,千萬就別冒險租用了。

(2)確認行車穩定性:要求所欲租用的遊覽車到高速公路上去做實地測試,讓車子在超車之後立即回到原車道(相當於過S形的錐樁測試),如果此時出現搖頭擺尾現象,此車就千萬別去租用。倘若該公司尚有相同底盤、相同車體廠打造的同型遊覽車也要敬而遠之。此外,上路之後若是發現某輛車子特別搖晃,應該立即通知該遊覽車公司換車,以免造成遺憾而後悔莫及。平日在高速公路上若是看到這類搖頭擺尾的遊覽車時,也應記下該車的公司行號與車號,以作為日後租車的安全參考。
(3)確認底盤是否為「氣墊懸掛式」:一般而言,氣墊懸掛式的底盤才是高級遊覽車所應具備的條件,若再加上良好的車體結構,該車就是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舒適遊覽車。反之,底盤為「鋼板懸掛式」的遊覽車,就算有良好的車體結構,其乘坐舒適度仍然比不上前者。由於有些掛羊頭賣狗肉的「鋼板懸掛式」車子,往往會在車身特意標榜「本車為歐洲原裝氣墊車」,因此在租用前應先行確認為妙。
(4)莫被亮麗外觀與豪華裝備所矇蔽:許多沒有能力提高車體結構水準的車體廠,往往只好在車身外觀與內部裝備上大下功夫,藉以吸引不知情的買主。事實上,亮麗的外觀絕對不等於安全的結構,租車時一定要有此正確的認知才是。
(5)盡量租用車身較矮的車子:雖然國外有4.2公尺高的大客車,但那僅限於低速的公共汽車,而非遊覽車。加上,國內大多的車體廠技術層次又普遍不高(蘋果日報就曾指出台灣有八成以上的遊覽車是所謂的「豆腐車」),所以盡量租用車身較矮的遊覽車比較安全,若能租到「超低地板」的最好。
為求提昇國內大客車的安全性,同時減少能源的消耗,政府應早日出面整合全省大客車車體廠,建立一個以整體結構為主的大客車製造廠(年產量約一千輛),以期徹底杜絕大客車不斷上演的大小事故。此外,政府的相關決策官員們,應該隨時留意國內外的新技術與新車種,在與企業主對話時,才能處於主導地位而不至於總是挨批,甚至因為不瞭解社會大眾的實際需求而造成對立。
以上就是我今天回答的所有内容。

在这里请所有读者,为7月19日死亡的所有陆客默哀。

没有人能怪到陆客,是台湾的游览车行业病了。

一个毕业陆生,写于2016年7月20日


————

针对此文出现的数据『万人死亡率』的错误、后续的进展、以及文章的补充,欢迎大家点击我的文章,对台湾游览车乱象评论的后续 - 邱团长的文章 - 社区专栏  查看。

谢谢。 2016年7月22日补充。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1:29:10 发帖IP地址来自
实名反对!

@西門翁

你得洗白文还有那么多人赞!真的够可以了!


我复制几个今天的旅行团报价

韩国首尔6日5晚跟团游·乐天世界+直飞+市区五花酒店+2天自由活动 3280/人起
泰国普吉岛+曼谷+芭提雅8日7晚跟团游(4钻)·【非常旅游】全程泰航+精华景点+离岛住宿 3480
泰国普吉岛7日5晚跟团游(4钻)·睡到自然醒·亲子专线·0自费·2晚5星·3赠送  2999/
美食之旅·香港迪士尼(Disney)+澳门+珠海6日5晚跟团游·迪士尼丨海洋公园丨玩转港澳丨夜游维港 2060
摄影之旅·新加坡+马来西亚6日5晚跟团游·保证入住2晚国际5星酒店 彰显真正的品 质 2680
长滩岛6日5晚半自助游·直飞 纯玩无购物 赠巡礼游 浮潜+BBQ+接送机 3680
越南岘港6日5晚跟团游·成都直飞。尽享休闲时光+两天自由活动1748摄影之旅·缅甸曼德勒+蒲甘5日4晚跟团游·白天正班机,享用缅甸风味餐 3580

这些价格算不算低价?   五星级,迪士尼,双飞,0购物,摄影游,算低价团?!!
答主你继续甩给低价团,为什么韩国没有出事,为什么泰国没出事,为什么香港没出事,为什么新加坡马来西亚不出事,为什么菲律宾不出事,为什么越南不出事,为什么缅甸不出事!!!!!
就单单你们台湾出事!
这就是你们台湾人的思维,即使亲中也不会正确看待事情本质,这就是你所谓的事情发生原因?
不找自己的原因,不会觉得出这样的事情对我们同胞带有歉意,反推给低价团,说低价团种种不是,低价团确实体验不是最好的,但是你听哪里有出你们台湾那么多事情,去1200万人,死了90多人,飞机坠落,火车着火,大巴坠崖,大巴着火给还给生命安全门上栓!!!!
你千万不要低估我们每年一亿多次出境旅游的市场谈判能力,你们台湾人没本事拿到低价品质游,不代表我们大陆拿不到!我出去韩国旅游五星级想把一间标间换成两间大床,补了多少钱给旅行社吗?  告诉你,三百块!   你没看错,一间五星级酒店一晚才三百块!

你说低价团出事情概率大,为什么我找出东南亚各个地方的旅游产品,价格都差不多,但是就是没有出你们台湾那样的事情!
不找自身原因,怪别人的低价产品,真奇葩!为什么去香港,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我们大陆游客人均消费从1300美金到2232美金,而去台湾了只有781美金?为什么,就是因为台湾旅游品质不好!!!!
安全不好,地接不好,购物不好,旅游周边产品不好!
你还洗什么白!?

大家可以去看我的另外一个回答
里面有台湾旅游死亡率对比,大家看了就明白!

这次出这么大事情,就是因为台湾就是旅游业品质不好,而不是因为我们所谓低价团的原因!
大家不要被带歪了!

@西門翁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针对所有持有低价团,才是造成此次死伤惨重,出逃无望,与亲人阴阳相隔,离魂异乡的同胞事件主因的所有台湾人!
你们这些台湾人洗白真的够了!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1:29:11 发帖IP地址来自
除了台湾媒体所说的“大陆人不会用安全锤”之类的言论,岛内绿色媒体还把锅甩给“低价团”,还有他们所说的“一条龙”式大陆旅游从业人员。跟 @西門翁的答案如出一辙,当然他的答案稍微掩饰了一下,开篇先建议大家自由行,因果倒置,将回答问题的切入点引向了游客自身的出行选择。

   但就算是低价团,也应该以保障其生命安全为最低底线啊!!!!
        我就算花1元钱坐公交车,是不是也应该保证我活着到达目的地啊?难道就因为没有打车,所以死了活该?所以活该安全系数低?
       可悲的是,在 @西門翁 的回答上,有上百人点赞,现在仍不断增加。我的同胞们,难道你们也认为在“为什么陆客在台旅游出事这么多?”这个问题下,答复“陆客报名低价团所以安全当然没有保证”这样的逻辑说得过去?在FB上对岸的留言扑面而来的是对岸的冷嘲热讽,在新闻后面留言的很多台湾人的逻辑是:因为是大陆旅游业的“一条龙”(组团社、接团社、购物店均为大陆人投资),所以台湾没有赚到钱,台湾没有赚到钱,所以台湾不用负责!
        现在根本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证明这个团是低价团啊!就算按照自由时报捕风捉影的报导,难道这26名同胞就因为选择了低价团,所以旅行就应该付出生命的代价?
         台湾,到底有怎样一股力量,在为这样扭曲的人性护航?!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7 11:29:12 发帖IP地址来自
這是我使用社区以來,收到最難過也最憤怒的邀請。

大陸遊客在臺灣出事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次甚至造成26人無辜喪命,還是多年來最嚴重的火燒車意外。事發當下,車上的乘客所遭遇的痛苦和恐懼,以及其家屬必須承受的傷痛,都讓人心碎不已。

作為臺灣人,我認為臺灣在這件事上絕對難辭其咎,沒有任何能夠再辯解的餘地。削價競爭的旅行團,檢查不周延的遊覽車,都顯示出我們對公共安全疏忽和怠惰,讓人身安全淪為市場惡性競爭下犧牲品的事實。

對於政府輕忽公共安全的態度,我沒辦法用言語描述我的憤怒和無力感。旅行快樂出遊,平安回家本應是所有人最基本的期待,我們卻連這點都沒有做好,老實說除了羞愧和抱歉實在說不出其他的話來。

看到有媒體還在針對未來觀光可能的影響進行報導,我只能說一個連安全都做不好的地方,憑什麼有臉去思考經濟衝擊的問題? 如果經過這場慘痛的教訓,都沒辦法喚起政府和民間對於旅遊安全的重視,那臺灣觀光和形象受到重創也只是活該而已。

最後,誠心的希望上天能保祐這次事件中的罹難者,讓他們能一路好走。

對不起,我們害你們受苦了。沒有臉要求你們原諒我們的錯誤,只希望你們能安心的到另一個世界去。真的很對不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1】更新
非常謝謝評論區大家給我的回應,對於各位的留言我有一些想法:
1. 關於道歉
雖然很多人認為我不需要代替政府道歉,但我認為這件事台灣做錯太多,反省的聲音太少(或說太過微弱) 。這種對於錯誤缺乏承擔和卸責的態度,對於事件的受害家屬以及大陸朋友無疑是第二次的傷害,所以道歉真的是應該的。

我只是一般人,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政治包袱和立場,所以如果我們的政府沒辦法直接採取什麼行動,我也希望能做點什麼改變現狀。(也許於事無補,但能讓我心裡好過一點)

2. 關於大巴
部分答案和留言區裡都有人提到「台灣人自己都不坐大巴」這件事,我覺得不是很正確。

因為在台灣,一般學校、公司行號郊遊旅行,還有中老年人出遊的敬香團大巴其實都是最普遍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想省火車、高鐵的錢,也都會改坐大巴接駁。

我自己國中到高中六年的期間,也都是搭乘學校外包給外面遊覽車充當校車的大巴上下學。大學到外地就讀後,也常常為了省火車錢改搭大巴回家或回學校。

老實說,對於大巴的危險性,我的認知也一直都停留在司機可能會有疲勞駕駛的情形,對於車體本身可能存在的危險性幾乎沒有思考過。所以除了搭車時會避開晚間的時段外,我幾乎沒有太多危險的意識,常常都是很隨機的挑選最快來車站或是剛好在打折的公司。每次去搭車,車站也常常是一堆人在排隊 ( 現在想想等於是要一起趕投胎的節奏啊...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普通人都無法從外觀辨識車體好壞的情況下,台灣法規的漏洞無疑是將所有在台灣搭乘大巴的人的生命置於最高的風險之中,這點的確是非常令人詬病之處。


最後,衷心希望受害家屬都能撫平傷痛並獲得應有的補償,這也是我對於這起事件最深切的期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