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高回报“另类”样本解读 华夏恒生ETF年内跟踪误差0.56%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证券日报之声   2021-5-9 11:49   8864   0

2019-11
28
文 | 张志伟


简单寒暄之后,打开笔记本,记者发现坐在面前的徐猛本子上写的都是英文,对于记者“您是用英文做笔记”的疑问,徐猛微笑着说,“有时候需要看一些海外研究资料”。


在《证券日报》的专访中,徐猛语气和缓,话语如从富含矿藏的深山里流出的小河水,平静向远方流去,河水中价值不菲的各种“元素”却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正如华夏基金一位员工的一句评语,“徐猛是部门老人了,经验超级丰富,可以说指数投资能遇到的所有大风大浪他都经历过,是‘大神’一样的存在,不过他一点架子也没有,为人处世都很谦虚”。

徐猛,华夏恒生ETF基金经理,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清华大学工学硕士,拥有15年金融从业经验的指数投资老将。


很好地跟踪了标的指数
华夏恒生ETF基金成立于2012年8月份,是境内首只跨境ETF。Wind数据显示,截至日前,华夏恒生ETF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57.36%,年化收益率为6.41%。对于这个业绩表现,徐猛的解释专业味道浓厚:“ETF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基金,投资目标在于跟踪指数,力争帮助投资者实现与指数表现一样的收益,所以大家在评价ETF时,除了看收益,另一个重要指标是跟踪误差,也就是基金跟踪标的指数的紧密程度。整体看来,华夏恒生ETF还是很好地跟踪了标的指数。”Wind数据显示,2018年华夏恒生ETF跟踪误差为0.58%,今年以来跟踪误差为0.56%。

“很好地跟踪了标的指数。”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却并不简单。

虽然华夏恒生ETF成立于2012年,但华夏基金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研究恒生指数。徐猛坦言,当时关注恒生指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恒生指数成份股跟A股相比估值低,从投资角度来讲,估值便宜就是重要的投资价值体现,很多在两地上市的股票,既有A股又有港股,但港股的估值通常是在A股的基础上打了八折或者八五折;二是恒生指数稳健性比较好,波动较小,股票很少停牌,投资体验好;三是有利于资产配置,买了A股股票的投资者适当配置港股,作为一揽子方案降低投资波动性,能更好实现资产配置。

从着手研究到产品正式落地,华夏恒生ETF的诞生花了5年多时间,境内首只跨境ETF诞生可谓经历了重重难关。谈起华夏恒生ETF的诞生过程,时至今日,徐猛对其中的艰难依然颇有感慨。当时投资香港的ETF产品对内地市场来说是全新的产品,在法律法规、流程、交易所登记结算、会计系统、银行托管等方面,都要根据这个产品做适应性的调整。“华夏恒生ETF是境内第一个跨境ETF,要把所有法律法规系统流程备好,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只能以国外经验为范本,先把境外ETF投资、风控、交易、流程等各种英文版的材料翻译,再逐项研究,讨论出适合中国的方法,当时确实不容易。”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习也少不了创新。华夏恒生ETF涉及跨境交易,也就涉及跨境外汇管制,ETF又是实物申购赎回,当时投资者很难直接持有香港市场的股票,为此,华夏基金特意设计了一套差异化流程,通过投资者以现金申购,基金公司代投资者购买香港股票的模式解决了这个难题,并开发了相应的辅助系统。


逻辑是相信市场的有效性
华夏基金远渡中国香港市场,锚定恒生指数,推出华夏恒生ETF,是基于怎样考量呢?徐猛对记者解释道,“当时公司从长远看认为市场有效性会提升,市场越有效,主动基金就越难战胜指数,指数基金也就更受关注”。

全球ETF业务主要在美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发展特别快,规模快速增长,当时美国已经具备市场有效性的必备要素。

根据有关资料,过去十年美国ETF规模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20%,最大的ETF产品规模达到2500亿美元左右。

“当时我们相信中国市场未来有效性会提升,ETF迟早会发展起来,虽然短期可能看不太清楚,但是长期趋势是明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华夏基金大胆创新,成为中国ETF市场第一个吃螃蟹者,2004年华夏上证50ETF诞生,从此中国证券市场有了便捷指数化投资和资产配置工具ETF。15年倏忽而过,但这15年无论对华夏基金还是对中国ETF市场,都是无比重要的15年,创新、反思、发展、跨越,ETF不断发展。

近日,上交所“十五年十五城”ETF高峰论坛华夏基金专场在北京举办,初冬的北京已有些寒意,但几百人的现场却座无虚席。触景生情,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在开场致辞中的一句话表达了作为ETF开拓者、推动者的喜悦心情,“看到ETF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接纳和喜爱,我们的内心很温暖”。这份温暖来之不易,“15年前,我们一场又一场地向投资者介绍ETF,当时ETF还是一个连专业投资者都知之甚少的产品,所以每场参会的人不多”。ETF在中国刚刚起步的那几年,其中的不易,从李一梅的简单表达中不难感受到。

近几年国内ETF获得了快速发展,也正是基于市场有效性不断增强的内生动力推动。中国的ETF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04年至2007年是初创期,2008年和2009年是初步发展,第三个阶段是2015年和2016年,最新阶段是2018年至今。第二和第三个阶段发展主要原因是市场下跌,在抄底的时候,有不少投资开始慢慢地配置了指数基金,特别是长线资金。第四个阶段除了估值因素之外,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随着市场有效性提升,指数基金的收益和主动基金的收益差距缩小,但是成本更低也更受欢迎。

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ETF市场规模为2100亿元,2018年年底是3500亿元,今年11月份已达5500亿元。“我们熬过了最艰辛的‘创业期’,随着市场有效性的提升,ETF发展提速,从以前单只产品或某一类产品的受关注到整个ETF行业受关注,我们很欣喜地看到,ETF开始迎来全面发展。”徐猛微笑着说。


两部门同时制作PCF文件
PCF文件是指申购赎回清单文件,由ETF基金管理人每日开市前公布,清单中包括了ETF的基本信息、前一日的现金差额、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资产净值、基金份额净值,以及当日的预估现金、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等信息,还有每只指数成份股的股票数量、现金替代标志、现金替代溢价比例、固定替代金额等,投资者可依据该清单内容准备申购赎回时所应交付的一篮子股票清单。PCF文件是ETF产品运作管理中风险点最容易出现的环节,由此它也被视为ETF最核心的文件。

“华夏基金的PCF文件要求由两个部门同时制作,投资部门做一份,运作部门做一份,采取双人复合制,最大概率地降低出错风险。如果两份文件有差异,投资部门可以尽快查漏补缺,修改调整。”

说起PCF文件,徐猛谈起技术如数家珍。

据徐猛介绍,除了双人复核,华夏基金在ETF的PCF文件制作上有独特的逻辑,是按照基金的实际股票持仓权重制作,能够保证ETF的IOPV(基金的参考净值)能更加精确地反映基金的实际净值,降低了ETF交易、套利等投资环节的不确定性。“我们有专门的指数投资系统。每天都会通过系统辅助进行精确计算,某一只股票应该买多少,应该卖多少,算得特别精确,这样减低投资者交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徐猛称。

历经多年积累,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整理了一本厚厚的ETF操作手册,将ETF投资运作流程、风险点等进行了详细梳理,让积累的经验变得可复制、可传承。“华夏基金把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流程化和制度化,坚持自主研发,构建了独有的系统和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很多基金公司都开始发展ETF业务,人力物力投入很多,但是很多经验因素,不是简单的投钱就能够学到的,系统也不是简单会IT就能做好的,比如怎么设置参数才能更好贴合ETF投资交易需要,这都是需要积累的。系统和流程,使ETF运作管理的两个核心竞争力。”徐猛强调。

亲自编程,参与指数投资相关系统设置,也是徐猛作为基金经理之外另一个重要角色。徐猛举例说:“像汽车设计技术一样,只有设身处地去研究去开发,才可能造出更受到投资者欢迎的汽车,仅仅通过合资是买不来核心技术的。相较普通的程序员,基金经理可能更懂指数交易,我们亲自参与系统设计,可以根据交易运作需要来做研发,最终使用效果也更好。”华夏基金指数投资很多环节都已经实现了流程化和系统化,不仅提高了运作效率,也降低了人为出错的风险。“自己开发的程序,每一个数字怎么校验的,结果是否正常,就像看医生看化验报告一样,很快就能知道结果,如果有问题,要调整也很快。”


团队沟通协作非常重要
谈到团队沟通协作,徐猛深有感触:“在我们的工作考核中,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占了很大的权重,特别像研究员,一方面是考核其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就考核他有没有让研究成果起作用,有没有影响基金经理,最终为基金运作管理产生基金业绩,毕竟即使研究成果再好,如果只有你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没有使用,对公司的贡献是零。”

“投资不像别的,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宏观、行业、配置、编程都懂,每个人其实都是只懂一小块,这就要求一定要跟别人沟通,然后把这些‘拼图’拼起来,才能战胜整个市场,或者才能形成一套严格的逻辑。”徐猛这样解释“沟通”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他真的很认真,一次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他因为正有事要外出,就现场简单讲了下,怕自己没表述清楚,后来还专门给我写了很长的邮件,一条一条做了详细说明,还列了很多数据,行文严密,有种看论文的既视感,真的很佩服。”华夏基金一位内部人士对徐猛的严谨印象深刻。

徐猛是清华大学工科出身,顺应一般的逻辑,他应该成为科学家或科研工作者,为什么“阴错阳差”从事了金融行业?徐猛回答得谦虚、坦诚:“按照传统逻辑,可能就做一些科研或者工程相关的工作,从事金融行业的不确定性比较大,挑战性也比较大,我想大概是内心还是比较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吧。”

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生猪价格从11月7日开始,到目前已逐渐下跌,以生猪(外三元)为例,11月7日的价格为39.71元/公斤,11月8日为32.3元/公斤。事实上,生猪价格的最高点为10月30日,当日生猪(外三元)的价格为41元/公斤,目前生猪价格距离这一最高点已经跌去超过20%。
[iframe]/mp/newappmsgvote?action=show&__biz=MjM5MTg0NDY1Mw==&supervoteid=522933939#wechat_redirect[/iframe]



推荐阅读 | 7900亿元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成立 造船业洗牌加剧倒逼船企整合

推荐阅读 | 娱乐资本风光不再 年内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



我就知道你“在看”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35
帖子:105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