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同时强调,这一投资框架的“底色”仍然是注重估值和业绩的匹配度。对于自己认为缺乏安全边际的品种,即便市场热烈追逐,自己仍然会谨守自己的原则。对于今年一枝独秀的医药股,他就提出了有别于市场主流声音的观点。他认为,考虑到医药板块本质上的To G (Government)销售模式,以及医保是整个社会的“成本中心”,寄希望于医药行业长期获取超额利润并不太现实,医药板块的估值已经偏贵,一些个股2018年的市盈率已经高达50-60倍甚至更高。
反思检讨放在首位
谈到近一两年的投资体会,董承非仍然把反思检讨放在首位。他表示,2017年市场风格转变,原本是特别契合自己投资风格的市场,但自己投资组合中兼顾了高成长股的进攻性,收益低于自己的预期。而2018年以来,虽然年初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但是市场的表现还是“刷新三观”。投资者对外担忧“贸易战”,对内担心信用风险的爆发,一些股权质押比例高的股票都是跌幅巨大,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都得到了急剧的收缩。自己所管理的基金在一季度布局的一些中盘成长股也是损失惨重。如果反思的话,包括自己在内的多数投资者由于思维惯性的存在,对于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程度,仍然估计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