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创业者千千万,闯出来的为什么是他们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寰球经理人   2021-5-5 09:20   5384   0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冒险。


有数据统计,只有7%的创业公司,可以活到三年以上。在孤独而漫长的创业旅程中,无数企业倒下,也有企业迎难而上,由小变大,甚至重构行业,改变世界。


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站在时代的聚光灯下,最终闯出来的人,背后都有着顽强奋斗的硬核故事。


他们,做对了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试图从5位长江年轻创业者校友身上寻找答案。从他们身上,除了用户导向、差异化、成本控制、产品迭代等创业之术,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好奇心、使命感与真正的热爱。


超越“创富”,为兴趣、理想、担当、责任、解决社会问题而创业创新。今天的文章,带你走近这五位年轻创业者。




01
米雯娟:
使命感,让我们穿越周期





米雯娟


VIPKID 创始人、CEO   
长江商学院MBA项目校友
长江创创社区学员




米雯娟的第一次“叛逆”,是在17岁。



她在写着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份长长的“辍学创业”名单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高二时,她做出了人生第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退学,跟舅舅创办英语培训公司ABC English。


转眼到了2010年,已经从事12年英语教育工作经验的米雯娟,清楚地认识到:整个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行业痛点正在凸显,公司继续依靠发传单的传统方式不可能继续增长。


为解答这些困惑,离开学校近10年后,米雯娟报考了长江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


在随后攻读学位的两年里,她学会了从更大的角度看世界:“我们真的需要站在未来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教会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


她的目标本来是带领ABC走出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困境,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ABC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试图从成本结构、人才结构、发展节奏等方面,寻找传统少儿培训模式的出路。


但被长江商学院刘劲教授的一句评语泼了冷水。他对米雯娟说,“这些都是你在目前框架下无法改变的。”


到底怎么做呢?刘劲教授看到了米雯娟对教育的热情,他鼓励米雯娟:与其留在原地困惑,不如出去闯闯,只有迈出脚步才知道。


米雯娟一口气拜访了四五十家教育企业,做了半年模式研究,最终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叛逆”——创办VIPKID。



2014年的一个冬日,米雯娟早上六点半就到了创新工场楼下,在寒风中等了半小时,然后冲进一楼的星巴克,对着墙练习了两小时如何陈述商业计划书。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回忆到:


“我第一次见到米雯娟,当时的她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团队,只有一个商业计划书。那天她穿着一身西装,有人调侃她不像互联网圈的人。


但当跟她就教育这一行业越聊越深,我才发现,这个年轻女孩真不简单,她对教育前瞻性的理解来自于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几年。”


没有创业者能随随便便成功。创业以后,米雯娟几乎每天保持着16个小时的工作节奏,圈里人称她为“不睡觉的CEO”。


“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是你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创业这样一条跑道当中,你应该告诉自己你是游戏制定者,而不是复制别人,如果是复制别人,你注定会失败的。”



工作的动力不仅仅来源于她对创业愿景的执着追求,同样也来自于内心的动能,“我总觉得多做一点就能更好一些。”


站在七年后的今天,VIPKID不再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机构。30岁从零开始的米雯娟,创造了一个年收百亿规模的独角兽公司。



米雯娟在MBA项目”值年校友返校日“活动中


在长江商学院MBA项目返校日上,米雯娟分享了她的创业感悟:




第一,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有好奇心,都愿意去探索未知的未来,为未来去做很多的准备和积淀,这种好奇心是驱动一个人去成长的动力。



第二,使命感也是对未来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我们能够在很早就找到一个人存在的意义或知道我们要去做一件事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话,这种使命感会促使我们穿越很多周期、困难和不确定性,到达心中的那个地方。


“我现在的梦想跟当初并没有区别,就是用科技赋能,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更多的孩子们连接更加普惠和更加个性化的教育资源。”


米雯娟觉得在线课堂像魔法一样,给她带来了无穷的惊喜、温暖的感动、持续不懈的奋斗动力。


过去三年,VIPKID还开设了乡村公益课堂,为全国30个省份的1000所学校近五万人次带去了公益课堂。


“VIPKID赋能了我,我可以赋能更多的人。我想或许通过我们的一点点努力,就可以让很多孩子的人生变得不一样。世界大课堂,这个课堂应该是属于世界上每一位孩子的。”


02
徐正:
这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





徐  正


每日优鲜创始人、CEO
长江创创社区学员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的人生轨迹与米雯娟完全不同。


作为一个数学天才,徐正的每一步似乎都走得比同龄人要快:


10岁小学毕业获数学竞赛一等奖,15岁被保送至中科大数学系,28岁成为联想中国区最年轻的事业部经理……


在旁人眼里,这个数学天才的人生很顺——或许徐正应该像他的很多同学一样,选择一条多数人走的路,出国、读博、做量化金融工作。


徐正最后放弃了数学这条路。“学数学更多是获得了人生,我喜欢数学,但数学不太能影响他人。”全世界做量化金融工作的人可能有几十万,他不愿意过这种几十万分之一的人生。


徐正的眼界显然更长、更远:


“人生几十年对于人类来说非常短暂,百年之后,如果有人写这个行业的历史,你的这一笔是不是行业抹不去的那一笔?”


他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规划:


20到30岁应该打工,到优秀的企业里去学习、去积累;


30到40岁应该去创业——“总是要和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共振,才不枉你在这个时代经历一遭。”





2014年,徐正创立每日优鲜。在徐正眼中,创业是和平年代最好的人生修行,创业必须具备的是对终局的那份激情。


徐正认可并坚持一个逻辑:世界只会奖励把一些事做到极致的人,而不是面面俱到的人。优秀与卓越的差别,就是“对数曲线”和“指数曲线”的差别。


优秀的人做事呈“对数曲线”,对数曲线平滑增长,努力就有回报,刚开始见效快但天花板明显,长期难见出路;而卓越的人做事应该呈“指数曲线”,前期涨势平平,后期迅猛提升。


徐正要选就选指数性、而不是线性增长的事做:“当你长期专注做一件卓越的事情时候,你就赢了,否则就得做一个普通人。”  


每日优鲜选择的生鲜零售,是一条异常艰苦的赛道。徐正坦言,如果是为了赚快钱,那市场上有很多路,如果是想做一件长期有价值的事情,那选择路径就会不一样。


每日优鲜一方面让用户的生活更为便利,另一方面链接了农业,帮助许多上游的农业生产者走出贫困。


“企业家追求就是把这家公司对社会的帮助和贡献做到极致。我们希望做能长期赋能的事情,能够真的为这个国家,甚至这个世界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在熬走了几轮竞争对手后,2019年底,每日优鲜全面实现盈利;在2020年8月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每日优鲜以200亿元人民币市值位列第108位。


赢,重要,但不是终点。在徐正看来,生鲜和零售是长价值链周期、低毛利、劳动密集型的生意,必须要讲价值观。


在去年疫情期间,徐正写了一篇动情的告员工书。


“创业,就是一群共同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人,一场集体的远行。


到底什么是使命?使命使命,顾名思义,就是大家玩命去做的一件事情,源自于一种近乎偏执的利他之心,激发人性的真善美,点燃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次疫情期间,我们所有优鲜人,守责不退,逆行而上,服务用户保民生。我们大家共同守的这个责,就是我们的公司使命。”


03
邓锦宏:
脚上沾泥,好过风口起飞






邓锦宏


一亩田创始人、CEO
长江创创社区学员




与徐正一样,邓锦宏和他创办的一亩田,也在做连接农业的事。但不同的是,他瞄准的是农产品to B的交易平台。


从广东雷州半岛农村走出来的邓锦宏可能未曾想到,在而立之年,他会放弃一线城市大厂的优渥工作,回归农村,还创造出了这样一家与农村和农民息息相关的独角兽公司。


在创立一亩田之前,邓锦宏先后有过两次创业经历。2008年,年仅23岁的邓锦宏离开百度二次创业做服装电商,以失败告终。


二进宫回到百度之后,邓锦宏策划的“情系e乡”乡村信息化公益活动获得了意外的效果,百度甚至收到了农民寄来的锦旗。



项目持续了两年,彻底改变了邓锦宏的命运。


两年间,邓锦宏跑遍了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农村,发现农村和农民依然贫穷落后。幼时生长于农村的邓锦宏敏锐地意识到,闭塞的农村大有可为。





2011年,看到了农村市场巨大发展潜力的邓锦宏离开百度,决定开始在农村市场创业,正式开创了一亩田。


“当时农业最需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城市端的互联网热潮蓬勃兴起的时候,广大的农村还是一个互联网黑洞,很多农户的农产品都没办法找到合适的买家。所以我们决心要用互联网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邓锦宏介绍。


在邓锦宏的带领下,一亩田持续创新,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和数据优势,让农户上网,让农产品上网。经历10年,一亩田已经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B2B销售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3000万,在售农产品12,000余种,覆盖2,800余个县。


谈及时代,邓锦宏说:


“BAT崛起的时代,是产品英雄的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产品时代正逐渐向产业互联网时代转移,现在正是产业英雄的时代。产品英雄的时代重在创造,产业互联网英雄的时代重在改造,而改造比创造更难。”


邓锦宏始终在尝试让一亩田不断用自身影响力解决公共问题,达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一亩田将自己定位为“脚上沾着泥巴的电商”。这是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在一次参观中给出的评价,邓锦宏非常认同。但这条“泥泞之路”并不好走。


农产品不同于其它品类,非标准化,要做出这样多的品类标签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让用户画像和标签更准确,一亩田需要频繁地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产地和农产品交易,组织生产者线上卖货。


按邓锦宏自己的形容就是“成功都是熬出来的”,近十年来他和一亩田的足迹遍及全国。


“一亩田经历过风口,当过风口上的猪,但是也重重地摔倒过地里,这样的经历让我们更加脚踏实地,做田里的孺子牛,踏实做好农产品卖货服务,”邓锦宏说。


“相信我们坚持用互联网赋能农业这条路,会越走越宽广。我相信,乡村创业会成为令人羡慕的事业,农民会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


04
薛鹏:
走窄门的坚持






薛  鹏


闪送创始人、CEO
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同学




本可以做一个高枕无忧的“富二代”,薛鹏偏要当一个披星戴月的“创一代”。


2007年底,学成归国的薛鹏与朋友花了三年搭建了一个类似菜鸟裹裹的平台,以失败告终;之后四年,薛鹏转向给快递企业提供信息系统的外包生意,维持公司运转,了解物流产业。


“一直靠输血的公司,你永远迈不出去。就逼自己一把,自己养活团队。”薛鹏说。


2014年,他将目标瞄向了闪送,一家提供1小时送达的专人直送平台。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2014年3月18日提出想法,创始团队仅用了一周时间,居然就让闪送上线了。


闪送最初的想法是为用户提供快和安全的服务,定价参考的标准是比单程打车费用便宜。那时候,这个业务并不新鲜,市场上本身就有跑腿公司,但是他们的价格往往是闪送的两至三倍。


所在的市场巨头林立,如果没有自己的定位,闪送不可能生存下来。


“顺丰也好,三通一达也好,随着规模扩大,都在朝着降低成本来控制风险,我们从服务角度,反向操作,做一个符合消费升级的,满足用户对快和安全需求的服务。”薛鹏说。


闪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创了专人直送品类,重新定义了整个行业的服务规范。但也经历了被低估、误解的潜伏期。“就像《圣经》里面讲的窄门,门进去时候很窄,很难过去,但之后路会越走越宽。”


在创立之初,闪送曾经历过漫长无边的暗夜,与B端配送平台动辄六位数日单的亮眼战绩相比,差距云泥之别。


再激烈的竞争也不能违背自己的初衷,薛鹏坚持要服务C端,甚至直接婉拒找上门的B端生意。


“我一定要靠C端起来,如果一开始就做B端,单点高频,就会把周围的闪送员都吸走,没人愿意接C端订单了,背弃了我们创业初衷——做一个有品质的服务。”




薛鹏在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中


薛鹏经常被员工调侃“创业失败就要回家继承家产”,事实上,优渥的家庭背景反向刺激他必须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并形成独立、不依附的决策底色。


“自己内心还是有坚持的,有不服输的劲头,越是这样越要把事情干起来,绝不往后退一步。”薛鹏言辞笃定。


事实证明,薛鹏的战略和坚持是奏效的。大部分用户在需要同城快递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闪送。


“每一位创始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精确地做好每一个关键的判断,才能够带着团队持续的赢得未来的胜利。”


在薛鹏的带领下,闪送创立7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业务覆盖城市达222座,连续6年实现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截至2019年年底闪送累计服务用户已超过1亿。


从解决用户底层问题出发,是薛鹏一直以来的逻辑,他希望能够打造一家提高社会效率、肩负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


“我们一直坚持真正从利他的——利于社会、利于团队、利于用户、利于周围的人,而不是站在自我价值最大化的维度去思考事情。”


05
刘靖康:
别为捷径挤破头






刘靖康


Insta360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长江创创社区学员




从学生生涯就连续创业的人不在少数,但像刘靖康一样早早以“黑客少年恶作剧”的戏码出道,在科技圈频频掀起波澜的,恐怕仅此一家。


用7000张同学的照片做出了南京大学各院系“标准脸”, 根据视频中几秒的声音破解了360董事长周鸿祎的手机号,利用系统漏洞入侵学校教务员邮箱搜到期末试卷……


无数风波在这位1991年出生的技术极客心中埋下一颗反思的种子:一项技术怎样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价值?


拒绝了周鸿祎、李开复递来的工作“橄榄枝”,大学毕业后的刘靖康决定去探险,选择了一条不被看好的硬核之路:做智能硬件创业。



这场冒险来源于一个纯粹、极简的驱动力:遇到美好的事情,就有强烈冲动想把这些美好记录、保存下来,分享给别人。


“最初我们做了一个直播App,之后我们发现通过全景相机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个初衷。”于是,Insta360应运而生。


刘靖康对于硬件创业的评价是这样的:


“普遍大家可能一开始都会有个误判,比如说你有个技术很新、很特别,自然就会有市场、有用户、有销量。


但做产品最合理的方式,应该是先找到你的目标市场和客户,看他们的痛点是什么,目前已有的最好解决方案是什么。再来看你能拿出怎样的产品把他们的需求解决好,让他们原来没有解决的需求得以解决。”



刘靖康在第八届长江青投论坛


在这样清晰的独立思考下,Insta360 第一款消费级全景相机就获得了成功。


然而,创业者的赛道上,从来不缺选手。特别是当你取得阶段性成就或小规模成功时,总会无可避免地被行业巨头盯上,企图用更低的售价抢夺市场。这其中就包括国内手机巨头小米,以及运动相机领域的绝对垄断霸主 GoPro。


在这种情况下,刘靖康没有选择价格战,而是将原本需要视频平台做技术支撑的全景影像,用软件处理的方式摆脱对平台的依赖,再一次抓住用户的使用痛点做出了领先于整个行业的革命性创新。


靠着创新,一个实打实的中国品牌,带着“中国智能影像科技”的标签走向世界,在全球市场拿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2015年创立以来,仅仅六年,Insta360每年营收成数倍级增长,已在消费级全景相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专业级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80%。国内外专利累计申请已超过170项,位居细分行业第一。


瞄准国际市场,在刘靖康眼中是全球视野自然而然的延伸:“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尤其是做这种智能硬件或工具类的产品,在DAY1的时候就会把市场或目光放到全世界,思考我们要做的东西是否能够满足大部分人都会有的需求。”


“保持创新,Keep growing”


这是刘靖康对员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面对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刘靖康认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我们每天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Insta360的竞争对手,我怎么干掉Insta360?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得不到的答案和想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



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录与分享生活,是刘靖康至今未变的初心,也自然成为了Insta360的使命。


“我们做的不是赚一把就跑的生意。”刘靖康的思路非常清晰:


“Insta360短线是跟其他品牌的竞争,长线则是产品到底有没有解决用户在场景下的不同问题。我们始终把用户和行业需求放在首位,不断突破创新创意界限、提升影像创作极致体验,为持续创造更大的价值而赚钱,不为赚钱而赚钱。”


这才是刘靖康理想中的企业——不应该以追求长期的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而是以长期创造的社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的。


“集聚一帮人才去解决一些没人解决过的问题,持续创造新的价值,才是社会财富最佳的消耗和重新增长的最佳方式。”


来源:长江商学院


【财经】季琦:干大事,最需要这3类人【财经】伍喆:平衡的打破和建立
【社会】明天起,这些行为将入刑!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9
帖子: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