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上第一批红马甲自述:“相依相恋”多年对期市有着别样的情感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A期赢家   2018-5-25 04:54   2423   0
本文原刊于《口述上海 金融改革发展》,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转载时有删节



来源:和讯期货

钱荣金,1954年生,上海人。曾任上海金源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第一、二届会长和三、四届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会理事,大连商品交易所第一、二届理事会调解委员会主任,郑州商品交易所第一、二届理事会纪律监察委员会主任,上海金融联合会副理事长等职。
中国期货市场的推出和成立是一个很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直以来,它是在不断地“试错”过程中,慢慢成熟起来的。  
我作为上海滩第一代期货市场的“红马甲”,对于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一直有着别样的感情。
  
在我的记忆里,20世纪80年代,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那时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只是在进行试点。因此,这样的转型仅有了一个开端,但大部分人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不知道市场经济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时凡讲市场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比如“买空”、“卖空”,这些东西都会遭受打击,所以在当时传统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开始了期货市场的理论探讨,经过时间认证,才有了真正的期货市场。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的期货市场推出,应该是在1991年。
  
还记得那是1984年,为了探索市场经济,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市场经济调研小组,派人到美国和我国台湾去研究市场经济的形成价格的机制。国外有一般小型的市场,后来有批发市场,再后来是高级的机制形式,也就是期货市场,它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中价格体制中一个高级的表现形式。
  
在期货的字典里,价格是开放的,它是可以时时刻刻变化,谁都可以参与的一个价格,那么,这样的价格自然就有了它的代表性,而且具有公信度。因为,在这么多人作用下的价格,即使存在一点偏离,也会马上得到市场力量的修正。
  
1991年,李鹏总理批准了试点,这就是早期的批发市场,当时的第一家试点场所是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它可称得上是国内整个期货市场的试点雏形。
  
1991年12月,深圳成立了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这是以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为主导而成立的行业性交易所。它与传统的交易方式差不多,被称为“贴拍交易”,就是投资者把自己想要交易的信息贴在黑板上,然后有意向交易的人看到消息后,就上去将这个消息拿下来,觉得合适了,两个人就可以达成交易。成交以后,将这个消息再度贴出去,说明刚才有一个怎样的成交信息,作为下一个投资者的交易指导。对于当时的情况而言,这样的交易方式已经比较开放,比较透明了。
第一台计算机结算系统在上海诞生


不过,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真正的期货交易所其实诞生在上海。1992年5月28日,由当时的物资部和上海市政府两家共同组建了上海期货交易所,国内的第一张期货标准合约也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里诞生。
  
最为关键的是,中国采用了世界上具有突破性的交易方式:以往期货交易都依靠传统的打手势来进行交易,而上海期货交易所则是用计算机促和成交。
  
当时,由于大家传统的交易方式都是打手势的,他们就在考虑是否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交易,于是,就专门派了两个人做软件开发。他们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传统观念跟创新理念之间的矛盾,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人们只知道国家定价,市场怎么可以制造价格?这是一种传统的计划思想跟创新市场的思想对撞。所以,软件开发工作一路上都很艰难。在当时,一台计算机的价格相当惊人,不过,当时的物资部和上海市政府还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启动开发工作的时候,一台小型计算机马上到位。在经过几个月的连夜奋战后,由国内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结算系统出炉。由此也打开了世界上用计算机自动促和成交的历史。
  
目前,除了个别的传统地方还保留一部分的打手势交易外,世界上绝大部分地方都已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交易。
  
如今,位于上海期货大厦四楼的期货博物馆内,当初的第一台计算机成交系统已成为珍贵的展示品。走在期货博物馆的长廊中,每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背后,都有着属于它的一段故事。
  
比如,铅上市的时候,专门做的铅字印刷纪念品;燃料油上市的时候,做的内部装有燃料油的船模型……除此之外,比较具有纪念意义的就是锣,每一个期货新品种上市首日,早上9点整都会举行敲锣开市的仪式。每一个锣上,都可以看到它相对应的品种、它的上市年份等重要信息。以前用的都是小锣,这两年上市品种的开市锣,尺寸都要更大一些,放锣的架子尺寸也跟着增大了。
  
第一代红马甲同时接听四部电话


在中国的期货市场上,我算得上是上海滩的第一代红马甲。这个身份,还得从我与期货市场的渊源说起。
  
当年,我原本在计划经济内的同业有色金属公司物资供销部门工作,专门负责物资供应。期货交易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形式,所以,在深圳交易所成立后,集团公司派我去进行红马甲培训,由于这一次培训经理,也让我有幸加入到上海有色金属交易所的筹建。那时的我,刚30出头。
  
在上海,第一代红马甲共有109人。但仅在两年后,红马甲人数迅速下滑至20人。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当时市场交易品种鱼龙混杂、有好有坏,也有自然淘汰,甚至有出事品种。期货市场存在杠杆,如果来不及强制平仓,你不仅把自己本钱赔掉,还要赔一块。以前有人开玩笑地说,期货交易输了以后连裤子都穿不上。实际上还不止,可能还会有负资产。大多数实实在在做事的人都能够留下来,有一些人发了财,离开了市场,更多的人,则是因为亏损被扫地出门了。
  
在我经历的年代,红马甲就是参加交易的交易员,而且每个人的马甲上都有一个编号,这个编号也代表他们加入交易所的会员号。比如说,我当时在交易所里的会员号是025,我穿着的马甲的背面就标有“025”的字样。每个操作人员也都拥有一台计算机工作台,工作台上也标有这个相同的编号,所以,在当时的市场交易所里,除了听到打电话的声音外,基本听不见其他声音。
  
在我的记忆里,一开始交易量并不算大,而坐在交易大厅里的每一个“红马甲”都代表一家公司,什么活都要干。后来随着交易量越来越大,“红马甲”就变成交易所内的一个岗位,再后来就成了一个部门。
  
记得当时交易最活跃的时候,我们“红马甲”一般8点钟进场,进场后就跟各自的客户打电话。当天的交易指令,客户都是通过电话打进来的。我们在问客户交易指令的同时,还要给他们介绍前一天的交易情况。交易开始后,有时一个“红马甲”会拿两三个、甚至三四个电话。左右脸颊各夹一部电话,手里还拿着一部电话,桌上再放一台接起的电话,就这样一直忙到交易结束。
  
当时交易时间是9点到11点半,中间有一段休息时间。不过,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并没有午休时间,因为有很多场外的投资者并不知道交易内部的情况,因此,会不断地有电话打过来询问情况。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随意往嘴里塞上两三口饭,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半开盘,同样的交易状态延续到下午3点钟。交易结束后,每一个“红马甲”还要对当天的交易情况进行分析,制成简单的交易分析报告交给客户。之后,还有清算工作,如果当日有亏损,必须赶在当日下午4点银行关门前,将资金转账至交易所,如果资金没有及时到位,交易所就有可能进行强制平仓。
  
就是这样,从交易、接受指令、清算、与交易所清算、划拨资金,我们这批在期货交易所的“红马甲”,必须在每一个交易日内逐一完成上述项目,直到4点之后,没有交易错误,才可以安心地喘上一口气,喝上一口茶。晚饭之后,我们还会互相交流当天的市场交易情况,分析行情走势。 
 
上海期货同业公会前身为上海铜俱乐部


在我看来,期货具有它的独特价值,因此,这20多年来,我一直将期货视为我最重要的事业,直到现在,我依然坚守着这份事业。
  
上海期货同业公会的前身是上海铜俱乐部。实际上,早在1997年,不少业内人士就有一个共同的想法:由于市场低迷,大家觉得一个人、一个公司的声音太小,于是就想成立一个协会。但在当时不允许成立协会,所以,自发组织的上海铜俱乐部应运而生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七家公司定期举行活动,那时候主要是研判一些行情分析,另外也想通过这个共同的声音向外部投资者传播一些观点。
  
直到2000年12月30日,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那时候,我和不少从业人员认为,是时候成立上海期货协会了。但文件又下来了,规定称:全国只能设立期货业协会,各地不允许设立分会。2003年,上海成立了中共上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鼓励民间组织的设立。我们抓住机会成立了“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在上海的行业组织。
  
与期货市场结缘24年,我一直很感慨,与中国期货市场“相依相恋”了整整24年,对于它的情感溢于言表。如今的我虽然未处在期货第一线,但依然能够为我热爱的期货行业奔忙服务,看着中国期货业的健康发展,是我感到最愉悦的事情。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