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傣族都喜欢说自己民族叫泰族?

论坛 期权论坛 工作     
匿名的论坛用户   2021-1-7 11:07   10010   10
为什么傣族都喜欢说自己民族叫泰族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7 11:07:30 发帖IP地址来自
至少在3000年以前,傣族先民已经在“兰掌”(澜沧江)附近建立“勐掌”(今保山市东部)、“勐佑”(今临沧市东北部)、“勐巂”(今大理州西偏北)、“勐舍”(今大理州西南部)、“勐谷”(今普洱市北部)等部落小国。
其中,“勐掌”被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乘象国”之名记录在《史记》中;傣语“勐”意为“地方、国家”,“掌”意为“象”,“勐掌”即“象地、象国”,司马迁将“勐掌”记为“乘象国”也比较接近傣语本意。
公元前5世纪,云岭山脉(苍山-哀牢山)以西的数十个傣族小国以“勐掌”为中心组成联盟国家,“勐掌”君王成为整个联盟国家的共主,各国百姓称其为“诏隆”(又译“九隆”、意为“大王”)、各国君王称其为“哀隆”(又译“哀牢”、意为“老大”),“勐掌”因此被称作“勐达光”(意为“中央之国、老大之国”;“达光”原意为“目光焦聚的地方”,延伸为“中央、老大”)。傣族口传历史中的“勐达光”、就是以“勐掌”为中心的联盟国家,《华阳国志》、《后汉书》等汉文典籍将这个联盟国家记为“哀牢国”。
公元前2世纪末,西汉征服“勐达光”(哀牢国)东面的“雟”、“昆明”、“滇”等部族和国家,顺势进入“勐达光”建立军事据点(县);之后百余年,“嶲”、“昆明”、“滇”等族接连反汉,陆续被汉军追入“勐达光”;傣族先民吸收大量“嶲”、“昆明”、“滇”等族人口后,形成势力庞大的民族集团。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及所属77个小国一起归附东汉,东汉在“勐掌”王城“允掌”(象城)设立地方行政机构“永昌郡”(“永昌”即“允掌”的异写),“勐达光”(哀牢国)成为东汉统辖的一个郡(省)、也是当时西汉第一大郡。
公元76年,“勐达光”(永昌郡)的傣族上层与东汉官员之间发生冲突,“诏隆”(哀牢王)起兵反汉,第二年兵败于“兰掌”(澜沧江)附近。之后,“勐达光”统治阶层西迁、在“兰宏”(怒江)以西地区重建政权,“兰宏”以东的傣族领土被东汉完全控制。
“勐达光”联盟政权西迁后,为缓和与东汉之间的关系,曾于公元97年遣使经永昌郡到汉都洛阳访问,东汉将这个政权称作“掸dǎn国”。《后汉书》记载:“永元九年,徼外蛮及掸国王雍由调遣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
公元2世纪以后,“勐达光”(掸国)开始不断向南发展、王城也不断南移,先从“勐勉”(今腾冲县)移至“勐底”(今梁河县)、又从“勐底”移至“勐辣”(今盈江县)、再从“勐辣”移至“勐卯”(今瑞丽市及缅甸掸邦北端)、最终从“勐卯”移至“兰鸠”(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北端修建“允达光”(今缅甸曼德勒省太公城、“太公”即“达光”的异写),“兰鸠”流域很多部族先后被“勐达光”兼并。“勐达光”自被东汉挤压到“兰宏”(怒江)以西地区重建政权(掸国)后,传承了500多年,于公元586年被南面的骠国灭亡。
“兰宏”(怒江)以西这部分傣族在向南扩张时,“兰宏”以东的傣族经历了东汉、蜀汉、西晋、东晋、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的统治;公元557年,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放弃云南高原,“兰宏”以东的傣族迎来独立,以“勐”(盆地)为单位各自独立、回到“勐达光”(哀牢国)之前的势力格局,再次形成“勐巂”(今大理州西北部)、“勐舍”(今大理州西南部)、“勐谷”(今普洱市北部)、“勐掌”(今保山市东部)、“勐佑”(今临沧市东北部)等数十个割据小国。
公元6世纪末,“勐达光”(掸国)被骠国灭亡后,在“勐卯”(今瑞丽市及缅甸掸邦北端)君王的组织下,傣族军民很快又将骠人赶到“兰鸠”(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勐卯”君王在组织傣族军民对抗骠人的战争中成为“兰宏”(怒江)以西、“兰鸠”(伊洛瓦底江)中上游地区的共主,这个地区的傣族“勐”(小国)以又“勐卯”为中心形成联盟国家。
公元7世纪,“兰宏”(怒江)以西的傣族在“勐卯”统领下,进入相对稳定的时代;“兰宏”以东的傣族在失去大国的统领后,陷入相互攻伐的动荡时代,同时也在长期争斗中越战越勇。公元738年,傣族世界东端的“勐舍”(今大理州西南部)越过云岭山脉灭“越析”(今大理州东部)、“施浪”(今大理州北部)、“邆赕”(今大理州北部)、“浪穹”(今大理州北部)等氐羌系小国,收服同族小国“勐巂”(今大理州西偏北),组建联盟国家“勐舍龙”(南诏国)。
公元750年,“勐舍龙”(南诏国)攻占唐剑南道所属32个羁縻州,于次年击败来犯的唐军后名声大震,云南高原各大小部族纷纷要求归附,周边的傣族小国“勐谷”、“勐掌”、“勐佑”等纷纷加入“勐舍龙”。
公元762年,“兰宏”(怒江)以西、联盟国家“勐卯”所属的傣族小国也分别加入“勐舍龙”(南诏国),联盟国家“勐卯”自动瓦解,傣族世界以“勐舍龙”为中心、形成新的联盟国家,“勐舍龙”王城成为傣族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傣族人口也随“勐舍龙”势力的扩张,分布到更广的区域(扩张到今越南西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端、缅甸中部)
公元902年,傣族失去“勐舍龙”(南诏国)控制权,唐裔权臣郑买嗣大肆屠杀傣族贵族,废“勐舍龙”、建“大长和国”。此后,傣族势力退回云岭山脉以西地区,各地傣族以“勐”(盆地)为单位形成割据状态;云岭山脉以东地区则陷入各族争斗的混乱状态。
公元937年,血统复杂的段氏(既有氐羌血统、也有傣族血统)在洱海盆地建立“大理国”。此时,云岭山脉以西的各部傣族、一个“勐”(盆地)就是一个小国,大理国平定云岭山脉以东各股势力后,云岭山脉以西这些傣族“勐”也陆续归附,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原“勐舍龙”(南诏国)的疆域。
大理国第四代王段思聪执政时期(952-968),“兰鸠”(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缅族(沿山脉南下的氐羌系民族与骠人融合形成)不断北上侵扰傣族,大理国没有尽义务出兵保护归附自己的这些傣族“勐”(小国);公元954年,“兰鸠”中上游地区的傣族“勐”以“勐蓬”(缅甸掸邦北部)为中心、组成傣族联盟国家一起抗击缅人,“兰宏”(怒江)以西的傣族“勐”纷纷加入这个联盟国家。“勐蓬”(木邦国)虽然还尊大理国为“勐货相”(宗主国),但实际上已经成为独立的联盟国家。
在大理国第十七代王段正兴执政时期(1147-1171),哈利奔猜、真腊等孟人国家不断向北扩充势力,大理国南部的傣族“勐”(小国)深受其害,当时大理国被权臣高氏把持,同样没有尽义务出兵保护归附自己的这些傣族“勐”,这些傣族“勐”不得不屈服于南面的孟人势力。
公元1180年,在“兰掌”(澜沧江)中下游组织傣族抗击孟人势力的诏真得到各“勐”傣族支持,在“勐泐”(今景洪市)组建联盟国家一起抗击孟人;之后,势力越来越大的“勐泐”吸引了大理国南部、“兰洒”(红河)与“兰宏”(怒江)之间很多傣族“勐”加入。
“勐泐”(景陇国)同样尊大理国为“勐货相”(宗主国),但大理国同样没有能力统治“勐泐”。在诏真统领“勐泐”期间(1180-1201),傣族势力不断向南蔓延,其东南部的“勐皎”(今越南西北部),南部的“勐佬”(今老挝北部)、“勐艮”(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勐庸”(今泰国北端)等傣族小国都在“勐泐”联盟中发展壮大。
公元13世纪,依附大理国的傣族诸“勐”(国)中,很多“勐”因人口增长过快、不断有人口溢出,大量傣族流向土地及资源相对丰富的“兰掌”(澜沧江)中下游、“兰宏”(怒江)中下游、“兰鸠”(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兰宾”(湄南河)中下游、“兰法”(布拉马普特拉河)中游,这些外溢的傣族人口或顺从当地土著、或取代当地土著成为统治者。
公元1228年,“勐雅-勐卡”(今保山市西南部)的一个王子带着分家得到的人口及财物抵达“兰法”附近,正好遇到当地各部族争斗不休,趁机征服当地各部族建立“勐顿顺罕”(阿萨姆国)
公元1233年,“勐掌”(今保山市东部)的一个王子也带着分家得到的人口和财物沿“兰掌”南下,在“兰掌”中下游组织当地傣族流民开辟新领地、修筑新城,新领地也称“勐掌”(异写为“勐珍”,今万象盆地)、新城也称“允掌”(异写为“永珍”,今万象城)
公元1238年,“勐泐”属国中的一个王子带属民南下、在“兰宾”(湄南河)中游组织当地傣族流民夺了孟人城邦,并以此为基础向周边扩张建立“勐素可泰”(素可泰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傣族势力在传统傣族地区之外陆续崛起。

公元1253年,大蒙古国出兵攻占大理国王城,靠近大理国王城的傣族“勐”(小国)纷纷归附大蒙古国;大蒙古国改称“大元国”后,凡是交通便利、兵马能及的傣族“勐”也陆续被大元国兵威归顺,“勐蓬”(木邦国)因属国分别归顺大元国而瓦解,“勐泐”(景陇国)也因北部属国归顺大元国、不得不向南收缩。
大元国在云岭山脉以西的傣族地区先后设立蒙化州(巍山县、南涧县)、云龙州(云龙县、泸水县)、开南州(景东县、镇沅县)、威远州(景谷县)、永昌府(永平县、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府(腾冲县)、顺宁府(昌宁县、凤庆县、云县)、镇康路(永德县、镇康县、临翔区、双江县)、孟定路(耿马县及缅甸掸邦果敢区)、木连路(沧源县、西盟县、澜沧县、孟连县及缅甸掸邦佤区)、柔远路(龙陵县、高黎贡山区)、芒施路(芒市)、镇西路(梁河县、盈江县)、平缅路(陇川县)、麓川路(瑞丽市及缅甸掸邦木姐、南坎)、云远路(缅甸克钦邦莫宁)、蒙光路(缅甸克钦邦莫冈)、蒙伶路(缅甸克钦邦八莫)、蒙莱路(缅甸实皆省因育瓦)、木邦路(缅甸掸邦)、元江路(元江县、墨江县、宁洱县、思茅区)等各级地方行政机构。
在大元国不断吞噬傣族“勐”(小国)时,远离大元国势力、曾归附“勐泐”(景陇国)的傣族小国“勐庸”(兰纳国/八百媳妇国)崛起,不断向南部的哈利奔猜国发起进攻,哈利奔猜国迫于压力、绕到“勐庸”后面求助大元国,在大元国从元江路出兵“勐庸”途中(公元1292年),“勐庸”已经攻下哈利奔猜国的王城、占领“勐宾”(清迈-南奔盆地)。几乎在同时,大元国出兵“勐庸”但在途中迷路、抵达“勐庸”曾经的母国“勐泐”(景陇国),顺势灭了“勐泐”。不愿随“勐泐”归顺大元国的南部属国只好尊“勐庸”为大,以“勐庸”为中心的傣族联盟国家由此形成。
大元国在“勐泐”及其属国地区设立彻里路(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江城县及老挝北端)
大元国对傣族地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导致很多傣族从大元国占领区流向周边国家;“勐顿顺罕”(阿萨姆国)、“勐庸”(兰纳国)、“勐佬”(兰沧国)、“勐珍”(万象国)、“勐素可泰”(素可泰国)等傣族小国吸收大量傣族同胞后实力大增;蒲甘国、吴哥国等非傣族国家也出现了大量傣族聚居点;傣族分布逐渐向西、向南蔓延。
公元1298年,蒲甘国北部的傣族头目阿散哥也三兄弟合兵攻陷蒲甘王城、控制了缅族建立的蒲甘国。此后,蒲甘国北部落入傣族的统治,蒲甘国南部崛起新的缅族政权“勃固国”。
公元14世纪初,大元国多次出兵尚未归顺的傣族国家,不仅激怒了这些傣族国家、也激起统治区内傣族附属国的反抗。
公元1309年,“勐庸”(兰纳国)的芒莱王联合南下的“勐泐”(景陇国)贵族进攻大元国在“勐泐”的势力;“勐素可泰”(素可泰国)的兰甘亨王也应“勐珍”(万象国)、“勐佬”(琅勃拉邦国)等傣族小国的邀请北上抗元。
公元1312年,大元国统治下的“勐卯”(麓川路)与周边同被大元国统治的傣族诸路结盟、组建联盟国家“勐卯龙”(麓川国);公元1316年,“勐卯龙”调集40万军队东征、一路向东驱赶大元国在傣族地区的驻军,最终与大元国划“兰掌”(澜沧江)而治;公元1317年,“勐卯龙” 又调集90万大军西征、一路向西征服无数小国,最终征服“勐顿顺罕”(阿萨姆国)
“勐卯龙”建立后,控制蒲甘国的傣族势力也不再惧怕大元国,直接废除蒲甘的缅族国王、建立傣族王国“勐彬牙”(彬牙国),取代蒲甘国统治整个“兰鸠”(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公元1315年,“勐彬牙”君王僧哥速之子修云与父亲反目,到“兰鸠”西岸另建政权“勐实皆”(实皆国),与父亲划“兰鸠”而治。
公元14世纪前期,傣族世界格局因大元国入侵发生了改变。
“勐卯龙”(麓川国)在抗击大元国中崛起,控制着“兰掌”(澜沧江)以西、“兰宏”(怒江)中上游、“兰鸠”(伊洛瓦底江)中上游、“兰法”(布拉马普特拉河)中游等广大区域,成为傣族世界最强大的联盟国家。
“勐彬牙”(彬牙国)和“勐实皆”(实皆国)以“兰鸠”为界分别向南面的缅人地盘扩张,控制着整个“兰鸠”中游平原。
“勐庸”(兰纳国)在抗击大元国过程中,兼并了“勐泐”(大元国彻里路)以南、“兰掌”以西、“兰宏”以东、“兰宾”(湄南河)中上游很多傣族小国。
“勐素可泰”(素可泰国)北上抗击大元国过程中,兼并了 “兰掌”以东的“勐佬”(琅勃拉邦国)、“勐珍”(万象国)等傣族小国。

公元14世纪中期,大元国与周边傣族诸国的战争进入胶着状态。
公元1331年,“勐庸”(兰纳国)因内部王位争夺,名义上归附了大元国,大元国在其地设“八百等处宣慰司” ;“勐素可泰”(素可泰国)也因西南部与缅人的战事,放弃了“勐佬” (琅勃拉邦国)、“勐珍”(万象国)等与大元国较近的傣族属国,大元国趁机在“勐佬”、“勐珍”等地设“老告路”进行节制。
公元1340年,真腊国为阻挡大元国势力南下,帮助流亡其国内的“勐佬”(琅勃拉邦国)王子法昂武装南下的傣族流民北上。
公元1343年,大元国出兵攻打“勐卯龙”受挫、势力收缩至云岭山脉(苍山-哀牢山)以东地区,归附大元国的“勐巂”(今大理州西偏北)、“勐舍”(今大理州西南部)、“勐谷”(今普洱市北部)、“勐卧”(今普洱市西北部)等傣族小国并入“勐卯龙”。
公元1350年,“勐素可泰”南部的素攀太守拉玛铁波底担心大元国进攻危及自己,宣布脱离“勐素可泰”、建立“勐阿瑜陀耶”(阿瑜陀耶国)
公元1353年,法昂率傣族流民武装攻破“勐佬” 王城、建立“勐兰掌”(兰掌国),控制真腊北面、大元国南面、长山山脉(今越南与老挝界山)以西、“兰掌”(澜沧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并扛起抗元大旗;“勐庸”(兰纳国)也在“勐兰掌”的影响下,再次举起反元大旗。
公元1355年,“勐卯龙”因长期战争、军民疲惫,不得不与大元国建立名义上的从属关系,大元国在其地设“平缅宣慰司”。
公元1364年,王室本同宗的“勐彬牙”与“勐实皆”为了共同对抗大元国,再次走向统一; “勐彬牙”国王他拖弥婆耶将“勐彬牙”与“勐实皆”合并成“勐阿瓦”(阿瓦国)、修建新王城“允阿瓦”(今曼德勒附近)

公元14世纪后期,大明国取代大元国后,“勐卯龙”(麓川国)、“勐泐”(景陇国)等傣族国家顺应形势归附大明国,明朝在“勐卯龙”设“麓川平缅宣慰司”、在“勐泐”设“车里宣慰司”、原“元江路”所属傣族“勐”(小邦)设“元江府”节制、原“宁远州”所属傣族“勐”仍设“宁远州”节制。
大明国为了加强对所属傣族国家的控制,利用厚此薄彼的分封策略,挑拨傣族国家的内部关系及傣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勐卯龙”(麓川平缅宣慰司)所属的“勐谷”(景东)头人俄陶在大明国官员的唆使下,越过“勐卯龙”要求直归大明国云南布政司节制;“勐卯龙”因此出兵“勐谷”、与大明国军队发生多次交战,最终寡不敌众、兵败定边(今南涧县)
之后,“勐卯龙”被大明国肢解出“勐巂”(大理州西偏北)、“勐舍”(大理州西偏南)、“勐谷”(景东县及双柏县西)、“勐者乐”(镇沅县及新平县西)、“勐卧”(景谷县)、“勐连”(普洱市西南三县)、“勐掌”(隆阳区东及施甸县)、“勐赫”(隆阳区西及龙陵县)、“勐亚”(昌宁县)、“勐佑”(临沧市东)、“勐定”(临沧市西)、“勐底”(梁河县及腾冲县)、“勐腊”(盈江县及克钦邦东南)、“勐养”(克钦邦大部)等十多个小邦,使其辖地仅剩“勐卯”(瑞丽市)、“勐宛”(陇川县)、“勐焕”(芒市)等地。依附“勐卯龙”的“勐顿顺罕”(阿萨姆国)趁机恢复独立、开始扩充领土。
“勐卯龙”被大明国肢解时,远离大明国的“勐阿瑜陀耶”(阿瑜陀耶国)攻破真腊国,不断蚕食“勐素可泰”(素可泰国)、“勐兰掌”(兰掌国)等周边国家的领土,成为“兰宾”(湄南河)、“兰掌”(澜沧江)下游最大的傣族国家。

公元15世纪前期,大明国势力不断向外延伸,“勐庸”(兰纳国)、“勐兰掌”(兰掌国)、“勐阿瓦”(阿瓦国)等傣族国家分别归附大明,大明在“勐庸”设“八百大甸宣慰司”、在“勐兰掌”设“老挝宣慰司”、在“勐阿瓦”设“缅甸宣慰司”;随后,又利用“勐庸”内部之间的矛盾,在“勐庸”的附属国“勐艮”(今缅甸掸邦东北部)设立“孟艮府”。
公元15世纪中期,很多傣族小国已被大明国牢牢控制,不甘心受制于大明国的“勐卯龙”(麓川平缅宣慰司)脱离大明国、集结兵马驱赶在傣族地区的大明国势力,再次占领“兰掌”(澜沧江)以西大片领土,前期被大明肢解出去的傣族“勐”(小邦)纷纷回归“勐卯龙”(麓川国)。此后,颜面尽失的大明国历经十年之久、倾半国之力发动对“勐卯龙”的战争,把“勐卯龙”政权逼至“兰鸠”(伊洛瓦底江)以西的“勐养”(今缅甸克钦邦),在“兰鸠”以东的原“勐卯龙”属地重新分封世袭傣族土官,并从内地大规模向占领的傣族地区移民,部分傣族还被迁往人烟稀少的金沙江沿岸地区垦荒;“勐巂”(今大理州西偏北)、“勐舍”(今大理州西偏南)、“勐掌”(今保山市东部)、“勐勉”(今腾冲市)“勐佑”(今临沧市东北部)等地的傣族人口比例瞬间下降,很多傣族不得不迁离这些地方。
“勐卯龙”(麓川国)与大明国战争期间,远离大明国的“勐阿瑜陀耶”(阿瑜陀耶国)不仅把复苏的真腊国势力逼至东南沿海一带,还将曾经的母国“勐素可泰”(素可泰国)一举吞并,“勐兰掌”(兰掌国)东南部领土也落入“勐阿瑜陀耶”。

公元15世纪末期,在傣族诸“勐”(国)兴盛起来的上座部佛教开始得到傣族官方认可;“兰掌”(湄公河)中下游的傣族国家“勐阿瑜陀耶”(阿瑜陀耶国)、“勐佬掌”(兰掌国)、“勐庸”(兰纳国)、“勐艮”(景栋国)、“勐泐”(景陇国)等傣族国家在官方组织下强行拆毁供奉鬼神的祭坛和建筑、禁止傣族民族信奉鬼神,兴修佛寺、大力推广佛教;其它傣族“勐”也逐渐被佛教思想所主导。
公元16世纪前期,南部的傣族国家因西方殖民者的进入,工商业得到迅猛发展;北部归顺大明国的傣族小国也逐渐得到复苏。
公元1516年,葡萄牙人在“勐阿瑜陀耶”取得自由居住权,并获得部分城市的经商特权。
公元1527年,经营“勐养”(孟养国)的原“勐卯龙”(麓川国)嫡系王室、联合同是“勐卯龙”王族的“勐蓬”王室、“勐密”王室兴兵攻打“勐阿瓦”,杀死“勐阿瓦”国王莽纪岁,留下“勐养”王子思洪法镇守“勐阿瓦”,“勐养”、“勐密”、“勐蓬”三国军队分别撤兵。
公元16世纪中期,取代勃固国的缅人国家东吁国出兵先后攻下“勐阿瓦”、“勐蓬”、“勐密”、“勐莫”、“勐养”、“勐腊”、“勐底”、“勐勉”、“勐宛”、“勐焕”、“勐赫”、“勐亚”、“勐定”、“勐连”、“勐泐”、“勐艮”、“勐佬珍”、“勐庸”、“勐阿瑜陀耶”等傣族邦国;大明国维持对“勐巂”、“勐舍”、“勐掌”、“勐佑”、“勐谷”、“勐者乐”、“勐卧”、“勐仲”等傣族邦国的宗主权;安南国取代大明国成为“勐皎”等傣族邦国的宗主国;傣族世界只有“勐顿顺罕”还保持着独立,但已经开始印度化进程。


3#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7 11:07:31 发帖IP地址来自
因为中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官方的不太一样,官方制定的说辞或者名称主要是政治考量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1.突出中华民族的共性(内蒙古-外蒙古)
2.区别泰国的共性(柯尔克孜-吉尔吉斯)
3.中文这种语言的音译能力实在是太差劲(很多语言的元音都没有无法准确音译,注意我说的是音译能力并不是语言本身的魅力和深度)
4#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7 11:07:32 发帖IP地址来自
本来就是泰族,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傣这个字,以前一直叫泰族
5#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7 11:07:33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小一直跟着方言走,德宏这边就是这样叫的,具体为什么问了傣族同学,她也说不知道。
6#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7 11:07:34 发帖IP地址来自
因为人家本来就叫泰族。
7#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7 11:07:35 发帖IP地址来自
因为傣族就是泰国的主体民族
8#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7 11:07:36 发帖IP地址来自
各地方言不同,以德宏为例,德宏人称傣族为泰(tai)族,而西双版纳人称傣族为傣(dai)族。其实都无差别。
9#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7 11:07:37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们方言一直都是这样叫诶..
我也不知道为啥
10#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7 11:07:38 发帖IP地址来自
【关于中国傣族与泰国的关系】真实原因:解放前的书,汉族称这个族“摆夷”,偶尔会牵涉到这个族自称时用“歹”字,用“泰”不符自称的Dai音,解放后意识到“歹”明显不雅当然得改“傣”。另外:中国傣族到泰国生活的话,跟汉族一样要重头开始学泰语!就像北方人到香港生活一样要学着发粤语音!中国傣族只有到缅甸掸邦一带才能自如沟通,到泰国跟清迈方言也只能沟通一半,跟曼谷标准泰语则鸡同鸭讲!
11#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7 11:07:39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就是傣族,说白了追溯到源头或多或少都和泰国有一些联系,从语言、文字等方面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个人看法),而且泰国和傣族都信封佛教,从少数民族来看,傣族的历史、文化、风俗都极具特色,os:最主要傣族人民从不给国家添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118703
帖子:623848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