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涂鸦艺术家班克西(Banksy)在拍卖会上自毁作品这一行为?艺术作品价值该如何去衡量?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的论坛用户   2021-1-4 22:58   8395   10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22:58:51 发帖IP地址来自

关于撕画事件,魔幻又诡异的是,Banksy本是要借「自毁」事件攻击艺术市场,某种程度上他确实做到了。但市场因此又嗅到了Banksy身上的价值,成为热点的Banksy反向被市场用作催生资本的话题。

毁画

当价值 140 万美元的《气球女孩》即将拍卖成交时,谁都没有想到,会出现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幕——
《气球女孩》的画框,突然开始运作,活生生嚼碎了画作。
整幅画,140 万美元,成了碎条状
在场的人们,十分惊讶,甚至有点恐慌,他们不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马上,社交网络和艺术圈沸腾了,这幅在伦敦苏富比艺术交易中心被神秘销毁的画,成为爆炸式新闻

《气球女孩》被毁坏后,苏富比官方给它了一个新名字:《爱在画框中》。Banksy的画作由此变作了一个装置艺术。
大众和艺术界的专业人士们,还在苦苦寻思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一个自称是《气球女孩》作者的人,在社交网络上冒出了头,他宣称这一切是他自己做的。
对的,他「预谋」销毁自己的画,在它被拍卖出去的那一刻,并且他成功做到了。
这一切都是他自己说的,你可以不信。
但随后他上传了一个视频,这是他几年前就做成的视频,里面讲解了他是如何制作这个会撕纸的画框的。


但没人能从中看得出他是谁,他穿着深色的带帽卫衣,还戴着口罩,他的面孔隐藏在服饰之下。
我们大概只能得到三个信息,如果我们愿意相信的话:
1.  他制作了会撕纸的画框;
2.  他画出了那副被拍卖掉的画作;
3.  他跟那个叫Banksy的人可能是同一个人。
「Banksy」?这是「谁」?
一个代号
「Banksy」,与其说是一个名字,不如说只是一个代号。

有趣的是,人们知道很多关于「Banksy」这个代号背后所代表的那个人的事,却不知道Banksy究竟是谁。
Banksy,我们就这样叫这个穿帽衫的男人吧。

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作为一个神秘且天赋秉异街头涂鸦艺术家

这是Banksy的Ins头像。
在伦敦街头,你能见到大大小小由他绘制的艺术作品,
如果真能从一个人的创造物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那么他首先是个爱捣蛋的家伙,他直白、幽默、顽皮。


图片来源于微博 @是小船长呀
比如,他喜欢「挑逗」那些对他穷追不舍但始终逮不住他的警察,他们要么牢牢抓住了玩具宠物,


要么和同事接起了吻。


或者,弄出一些搞笑又有「震慑力」的动物形象,他头脑里总在幻想着,希望动物们有一天能统治人类。

这也难怪,我们怎么能要求一个14岁就辍学了的小子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在社会里找个工作,
然后为了在家里买个新的大电视机和沙发而埋头苦干。
据说,Banksy的爸爸是一名影印机的技工,这或多或少会影响Banksy的人生路径,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的。
他也干过一系列的破坏行动,最终因为这些琐碎的罪名而蹲监狱
后来,他喜欢上了一些怪人,他们不是在画猎奇的漫画就是在捣鼓诡异的电子音乐,这些家伙引导着他把自己修行成一个新的怪人。
还好这些怪人救了他,当个弄艺术的怪咖总好过年纪轻轻就在监狱里坐坏屁股吧。

Robert Del Naja, Massive Attack乐队成员,Banksy承认被他所影响。

漫画家Jamie Hewlett,有人推测他可能是Banksy真人。
后来他有过一段「改邪归正」的日子,画过一些体察人世冷暖的作品,反对战争或是追求和平

被自毁的作品《气球女孩》表现了一位失去重要事物的小女孩形象。

《花束投掷者》:Banksy他用这幅作品回应恐同者对同性恋游行者的袭击行为。
不过,这并不出乎意料,毕竟他只是爱捣乱,并不是一个好战分子。
但他还蛮适合「战场生活」的。
据传闻,他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参与非法涂鸦活动的同时,是跟警察和地方政府玩捉迷藏。

年幼时混迹街头的经历可能帮了他大忙,街道像他家的阁楼走廊,也像他的私人画室,警察至今没能逮得到他,否则我们就已经知道谁是「Banksy」了。
他不仅喜欢在街道上开玩笑,他还热衷于把恶作剧带到严肃的艺术博物里。
他擅长使用换包的形式,把英国各地美术馆里展出的名画替换掉,放上自己对经典作品的戏仿画作。
比如,某次他把蒙娜丽莎的古典微笑,换成了现代互联网式的微笑。

同样地,至今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美术馆的监控设备、安保人员没能起一点作用。
但重要的是,Banksy的玩笑之作也确实吸引住了到场的观众,他甚至放了一个描述原始人推购物车「买」死牛猎物的岩画作品。


街头作派

Banksy发起了很多有话题性的「艺术反击」,在人们印象里,他不是靠噱头赚足关注度的神秘人,他有的是能耐。
他恨透了那些资本家,那些攥着钱来艺术界消费的脑满肠肥之徒,当然他也想崩了所谓的艺术界。
Banksy来自街头。
他曾画过一副名叫《真不敢相信你们这些白痴竟然会买这种垃圾》的画,画面就描述了一个愚蠢的画作拍卖现场的愚蠢状况。

他直白地把这幅作品献给了艺术圈和艺术市场,希望其中的权贵人士们能趁这个机会,升级当前的人脑配置。
Banksy是不会把自己的作品主动放到这些「高级场合」进行售卖的,
而《气球女孩》是个例外,他预测到这个例外将会发生,所以他预谋毁了它。
Banksy曾把自己的画作交给一个老头,让他在公园门口或者广场旁售卖,而且价格极为亲民。

路过的行人心想这都是老头子仿制的吧,价格低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事件之后,Banksy在社交网络上澄清了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知道真相的大众们后悔极了,懊恼当时根本没有买的念头。
而那些有钱人想私底下购买Banksy的作品,他也是一脸冷漠地回应「」。

他就是这样不按套路出牌,丝毫没有想讨好别人或者让别人觉得他会很贴心。
他为什么要贴心,他还没搅碎这个世界就是庆幸的了。
并不是说他是个反社会者,你已经知道了他并不好战,他只是喜欢摧毁他想要摧毁的事物,他清楚地知道他要摧毁什么
热衷于「破坏」的他,在「毁灭」的果断中激发着创造的欲望。
关于撕画事件,魔幻又诡异的是,Banksy本是要借「自毁」事件攻击艺术市场,某种程度上他确实做到了。
但市场因此又嗅到了Banksy身上的价值,成为热点的Banksy反向被市场用作催生资本的话题。

Banksy恐怕因此而能更为深知资本市场的无底线
他也更能坚持自己的主张,知道真正的敌人,不是那些穿制服系皮带的东西。
而他反对消费主义,嘲弄资本主义,反抗体制的压迫,讽刺政府的不公平,正是他作为一个充满「破坏力」和「危险性」的神秘艺术家,与生俱来的「天职」。

谁是Banksy

当拍卖师将要一锤定音,宣布《气球女孩》的归属时,Banksy在哪?
他或许隐没在人群中,没穿帽衫没戴口罩,打扮得跟个正常人一样。
锤声一响,他就按动了藏在衣服口袋里的操纵开关,随后跟周围人一样表现得惊讶和诧异。
但我觉得Banksy不会让自己去扮演成一个正常人,这太难了。

《时代周刊》把Banksy列入2010年全球最为影响力的100人之一,他给了编辑部这张照片。
他或许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观察着整个拍卖会的进行。
或者更有可能蹲在自家地下室的电脑面前,通过微型摄像接口监控着拍卖现场,
之后远程控制着《气球女孩》的撕裂,然后藏在口罩里的嘴角轻轻一扬,
为又一场恶作剧的顺利完成而骄傲。
但事情到最后,究竟谁是Banksy



本文由公众号简族专栏作者 石久 创作。
文章首发公众号 简族(ID :jianzu1126),欢迎搜索关注。


微信公众号搜:简族
关注后回复数字 1 到 4,即可免费获取几十万字简族精选文章,让你思想和人生都获得爆发式成长。
回复『 1 』到公众号后台,获取三万字成长类人物文章,让你在成长过程中快速学会成功必备要素。
回复『 2 』到公众号后台,获取四万字文化类人物文章,让你的大脑迅速具备精英人士思维。
回复『 3 』到公众号后台,获取三万字情感类人物文章,教你学会人世间的爱情真谛。
回复『4』到公众号后台,获取两万字社会类文章,带你了解世间百态,拥有更正确的思维方式。

即日起,「简族」将每天免费送出一本书,书籍由主编认真挑选,每天不重样。只要关注公众号,在文章下方留言,留言赞数最高者,即可获得本书。
「简族」,青年精神图谱,做最好的90后人物类读物,每一个人都值得被记录。 听说,比同龄人更有思想更优秀的人,都关注了「简族」。
3#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22:58:52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下面是Banksy自己发的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2474018879836160                          

且不谈什么艺术理论,就这个“拍卖会上自毁作品”的创意已经很酷了,尽管Banksy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印度艺术家Alwar Balasubramaniam一直使用空气清新剂制作雕塑,而这些雕塑会在一个月左右完全蒸发掉,就算收藏者发现了这个秘密,把留有缝隙的玻璃罩子密封起来,也很难避免蒸发过程,除非低温保存并永不示人,可如此一来所谓艺术品就失去了它被观看、凝视的功能,艺术品也就不存在了。


从左到右,这件胸像的细节正不断变少
和Alwar Balasubramaniam不同的是,Banksy开的玩笑更加直接,让我联想到《电锯惊魂》里的一些桥段。以他的知名度、传奇色彩和作品估价看,这个自毁作品的举动一定会被艺术史铭记。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件作品及其画框由一位藏家在2006年于Banksy处直接购得,背后还留有他的签名,而Banksy也曾表示自己的作品不会上拍,现在的结果正是如此。所以,不论是为了兑现承诺,还是刻意策划的一场恶作剧,Banksy有如萨满巫师般的艺术魔力又一次显灵了。

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兑现承诺是否也能算作一种预言?在我们惊呼Banksy天才般的想法时,我认为他仅仅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而已,安装碎纸机的目的只是防范于未然。如果报以最大的敬意去思考Banksy的话,我相信他的身份至死也不会公开,并为我们拼凑出一个超级英雄般的艺术家形象。这场穷极一生完成的行为艺术,也将会整体记录在艺术史中。



不过,苏富比的工作人员就真的不知道这件事吗?这个谜永远不会揭开,而且还必须打上一个问号。很多人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第一反应,大概和我的差不多:这很Banksy!言下之意,就是说这场恶作剧是在意料之中的。在我看来,这种意料之中对Banksy而言是危险的,意味着他正接近被艺术世界和艺术市场驯化的关头。让我们设想下一次拍卖会,他还能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呢?要是一如既往,那还是Banksy吗?另外,Banksy的下次行动会不会升级,以及往哪个方向升级?这不仅Banksy要考虑的,也是艺术史专家、拍卖行专家要考虑的问题。

对这幅作品的收藏者来说,无疑是捡到了宝:104万英镑成交价,在自毁瞬间就升值了。如果能把被毁作品立即拿出来重拍,肯定会引爆全场。目前的保守估计是升值100%,这个估价应该预计了未来Banksy或有更出格的行动,否则翻三番都不亏。
接着谈第二个问题,这类艺术品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女孩与气球》是Banksy较著名的作品之一,在流行文化圈中传播甚广,可以算成他的代表作。这个图像不断地被印刷在各类宣传品、杂志和文化衍生产品上,因而具备一定的大众基础。作为诸多副本中的唯一最逼近原本且能被收藏的实物作品,其价值至少应该是所有副本之总和。

实际上当代艺术品的估价,尤其是这种人尽皆知的艺术品,更接近我们估算网红和文化IP身价的方法:价值体现在影响力和关注度上,而不是它本身的技术和艺术属性。所以反过来说,收藏家购买的也不是一件富有艺术价值,精工细作的装饰品,而是获得对某个极具文化影响力的事物的独占权。我们可以粗俗地理解为,包养一名绝世名妓的价格。

而对于自毁之后的作品,实际上它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自毁之前。我们说它进入了历史,因此这件作品就不再是一件寻常的艺术品,而是一件作为历史证物的艺术品了。所以,收藏家收藏的其实是一个故事的高潮,可能是Banksy作品最巅峰的那个瞬间。
我们不需要纠结这样的作品到底价值几何,反正绝大多数人是没钱买到的。不过,艺术品的魅力就在于不仅原作能感染我们,就连它的副本,甚至是对它的简单描述都能感染到人。在这个故事里,一位蒙面大侠在被招安之际,果决地自废武功,完成了它对兄弟们的诺言。至于这幅画在谁手上,或许还真没那么重要。
4#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22:58:53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因在外浪(如下文那种一天刷几十个朝圣地,这次是维也纳)就不码字。这句Banksy的原话也可以当回答的一部分吧。
It’s always easier to get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
中二吗?anyway,世界涂鸦之王何止一个“酷”字呢?

来自Banksy班克西去年才新作的涂鸦,它在一家叫 Bridge Farm 的小学里!

缘起是这小学举行了一次以当地的艺术家命名这栋房子的投票,Bansky 赫然在列。为了回报孩子们,Banksy 连夜交出了这幅作品,真的不会教坏小孩子吗?他还留下了这样一张纸条:

Thanks for your letter and naming a house after me.
Please have a picture.
If you don’t like it, feel free to add stuff – I’m sure the teachers wont mind.
Remember – it’s always easier to get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

——With love, Banksy.


哇!为什么我小时候作恶时就没有如此金句!

校长后来接受采访时:没提到觉得这玩火涂鸦教坏小孩,也不说要卖掉换钱,只是,他也不准小孩子们在上面加东西!

上面都答得差不多了,我来补充一下怎样找到Banksy的画~
来自之前我发表的专栏~看过的可以跳过了~~
Banksy:It is always easier to get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

老实说,不是现场体会过 Banksy 作品的神秘召唤,我都没想过会写这位街头艺术之王。
小时候听得更多的是他把作品偷偷运入美术馆的事,例如在 The Brooklyn Museum 他就这样干:








以及假币——Bank of England 变 Banksy of England,女皇变戴妃。




据此,我一直当他仅仅是善于「博出位」的艺术家,毕竟他爱操作嘲讽政府、反战、反消费主义这种喜闻乐见的题材。

直到亲到他的出生地——英国 Bristol, 经历一趟充满未知的 Banksy 涂鸦寻找之旅,切身体会找到的兴奋和错过的遗憾,我路转粉了。

Banksy 作为全球最著名街头艺术家,被各路潮人封神,却能在20多年来一直成功隐藏真实身份,人们只得知他于 1974 年出生在离 Bristol 市区12公里的  Yate 镇

可以说,现在他比 Bristol 这城市都有名了!然而,本应是城市之光的他,从没有得到当局的支持:且不说他的早期作品被清除,现在当地的博物馆和商店也什么他的涂鸦地图和周边贩卖。


[h1]所以,此次 Bristol Bansky 涂鸦寻找之旅 [/h1]




是从各种不准确的资料上找到他涂鸦的位置打点开始——其实并非人家不想准确,只是世界各地的 Banksy 涂鸦,一般是以下5种命运

1.安享晚年慢慢死去(会掉色,也会被“朝圣”)
2.题材过于敏感或惹当地市长不爽,被清除。
3.被好事之徒或反对者损毁
4.江湖救急——被墙的主人移走并拍卖
5.用钢化玻璃封起来大煞风景

Bristol 的涂鸦属比较幸运的,留下来的不少,且比伦敦等大城市要集中,虽然不易,sprachel 终于在午夜 1 点时,集齐了 7 颗龙珠,召出这篇神龙——至少你们之后可以参考这篇来朝圣。


1. Well-Hung Lover
- Frogmore St, Centre

在市中心繁华街道,还可以选择桥上和桥下两个观看视觉。偷情被抓的裸男、张望的原配和穿着内衣的妻子,被喷涂在一家性病医院的墙上!





今天,除了大量前来朝圣的涂鸦,还有 3 个不知好歹的蓝点被加了上去。来看看现在的样子。









2.(not sure)
部分网站说这个是他的作品,就在偷情男的附近,是致敬还是正品?求鉴定。





3. You don’t need planning permission to build castles in the sky
- Lower Lamb St, Centre




除了显示出 Banksy 的文字游戏功力—— perminssion 是他最爱用词之一;还可以发现他爱因地制宜的小幽默,这原来是一个笑脸。只不过,当我到达现场的时候,朝圣涂鸦们已经纷纷杀到,眼睛没了,还装了监控!!!看不出来了。





4. Girl with the Pierced Eardrum
- Hanover Place, Spike Island

这个算是惊喜,在寻找Spike Gallery时竟在后面发现了这幅对维米尔经典的致敬。又一因地制宜之作,黄色的耳环~前身是个防盗铃~倒是没有玩坏原作。




天早早就快黑了,先插播一幅看图最有感的作品

Grim Reaper




帅炸天对不对!

但现在已被拆下来放在当地的 M Shed 博物馆(Lonely Planet 把这个译作交通博物馆......害我完全不想进去)。

伦敦同名欢乐版本




另一件恶搞作品 Paint Pot Angel 其实在 Bristol Museum and Art Gallery 的里面而不是外墙!前面其实我们能看到 Bansky 不止能涂墙,还能做其他有趣的装置,但被误导+成见已深的我还在外墙找呢!因为错过了博物馆开放时间,没亲眼能看到。





天黑后,不甘心的我继续寻找,然而要抱歉一下拍出的实况效果了。


5. Take the Money and Run
- Montpelier Health Centre, Montpelier

是 Bristol 最老的一幅 Banksy 作品,夜色下还是能看得出他的魄力。不过这风格就更“街”,还没有形成他的独特风格。




20多年了,保存得不错嘛。







6. The Mild, Mild West
- The Canteen, Stokes Croft

市内第二著名的作品,在一个酒吧的花园墙上。从这个,我知道了 Molotov cocktail 原来是燃烧弹的意思。这幅寓意警察以暴力驱散聚集群众。










7. 被覆盖的 Police Sniper
- Upper Moudlin St

这堵墙原来属于 Banksy 喷涂的一名小男孩准备用纸袋惊吓一名狙击手,而狙击手瞄准的方向是当地的儿童医院。




但当我深夜1点找到它的时候,它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David Bowie Queen。很多报道以为这是 Banksy 的作品。但最近有更多证据指出并不是







0. Burning Tyre

目前 Bristol 还有一个我一见倾心,也是去年才新作的涂鸦——因为太远又担心进不去没有去朝圣——它在一家叫 Bridge Farm 的小学里!

缘起是这小学举行了一次以当地的艺术家命名这栋房子的投票,Bansky 赫然在列。为了回报孩子们,Banksy 连夜交出了这幅作品,真的不会教坏小孩子吗?他还留下了这样一张纸条:

Thanks for your letter and naming a house after me.
Please have a picture.
If you don’t like it, feel free to add stuff – I’m sure the teachers wont mind.
Remember – it’s always easier to get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

——With love, Banksy.



哇!为什么我小时候作恶时就没有如此金句!

校长后来接受采访时:没提到觉得这玩火涂鸦教坏小孩,也不说要卖掉换钱,只是,他也不准小孩子们在上面加东西!

看得我血脉沸腾,赶紧翻下当地书店都在卖的《Wall and Piece》,发现


[h1]世界各地遍布爆炸之作[/h1]
我们一起期待下「有生之年」朝圣吧。

Wall & Piece




这是我最喜爱,也是最著名、被盗印最多的一幅,在耶路撒冷。有点难度是吧?不过 Banksy 最近在伯利恒开了一家艺术酒店 The Walled Off ,感觉就是为了让大家去朝圣时更方便。

这是2003年的作品,Banksy 在2005年出书把这个命名为 Wall & Piece ,其实就是 War & Peace 的意思。上面出现过的 Molotov cocktail,在这里变成了一束鲜花。


Dove of Peace



同样是耶路撒冷,还有这幅让人心痛之作。


Sweep it Under the Carpe




这幅讽刺“遮丑”的作品也让人难忘,而后来 Banksy 还和我们的药丸之王 Damien Hirst 来了一次合作
这幅 Keep it Spotless 最终以$1,700,000被拍卖。




以至于民间有一种说法——Bansky 其实就是 Hirst。

Keith Haring Dog




这正是Banksy出现在他自编自演的奥斯卡提名纪录片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里面的形象,遛上 Haring 那只最生猛的狗,不能更爱!



Napalm Girl




如果问有什么艺术致敬作品,能比原作更震撼,这幅必须上榜——用最著名和心颤的越战象征照片,加上两位美国怪蜀黍一起嗨,简直比原作还惊世骇俗。



Nighthawks Forever





这幅则是恶搞原作系列,Edward Hopper 这幅 Nighthawks 我们以前聊过,人家本来很寂寞的,但这宁静的美国40年代夜晚,被当今著名的英国醉酒佬给打破啦。



Sorry…The Lifestyle You Ordered





我个人有被用词戳到的一幅,短时间的逆境,究竟有多短?
目前还能在伦敦看到。



There is Always Hope
也在伦敦,今年打败 Constable 的干草车,成为英国民众投票的最受欢迎艺术品,同时被评论家认为是民众愚蠢的证据。附榜单:

1 Banksy, Girl with Balloon
2 John Constable, The Hay Wain
3 Jack Vettriano, The Singing Butler
4 JMW Turner ,The Fighting Temeraire
5 Antony Gormley, The Angel of the North





下面再看一些已经消失或被卖掉的作品

One Nation Under CCTV
2008年的伦敦,这样讽刺的题目和题材,连腐国都忍不了,果然必须被清除。




Kissing Coppers
本次在 Brighton(果然像Cape Cod,Gay的天堂),我的小伙伴坚称看到了。然而有这也是复制品了。真迹已经被这堵墙所属的酒吧主人拿去拍卖会卖了。正品已于2013年11月,在纽约以40万美元卖出。




Follow Your Dreams – Cancelled
又一扎心之作,描述了比航班 cancelled 更恐怖的事情。
据波士顿小伙伴报道,已经被掩盖。







Mobile Phone Lovers
2014 紧贴潮流的嘲讽之作。是 Banksy 送给在 Bristol 相熟的酒吧老板救急的礼物,最后以40万镑在拍卖会卖出。





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音乐剧经典海报,讽刺警察以催泪的驱逐示威者,出现在法国大使馆门口。像我这种又喜欢「大悲」,又碰巧不喜欢 Cosette 的人,又怎可能不喜欢呢?




Laugh Now
受位于 Brighton 的酒吧委托而作,已被卖拍。
宣告猴子统治地球的纪元即将到来。


“LAUGH NOW, BUT ONE DAY WE’LL BE IN CHARGE”



接着,公布下本 Po 史上最大的失误!

2017年国庆伦敦之行,为了看 Basquiat 和 LSO,我大约在 Barbican Centre 下那长长的隧道或步行或 bus 穿过至少5遍。连我小伙伴都说看到了(他说叫过我一次,但我睡着了,他当时不知道 Banksy!)

这里竟然有2017年9月底才创作的,Banksy 全球最最新鲜滚热辣的新作啊!!







而且还一次送两幅!

Barbican 的这条隧道看上去就很招涂鸦的样子,但他们一直都不遗余力地清除里面的涂鸦。然而这次,不但自己举行 Basquiat 这位在今年拍场最风光的街头艺术家的回顾大展 Boom for Real,而还让 Banksy 这涂鸦留下来了辅助引流,又一个好嘲讽。



这幅涂鸦是 Banksy 最爱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搜身,搜的是 Basquiat 1982年的名作Boy and dog in a Johnnypump

我经过时,这涂鸦是创作出来不到10天的时候,还是鲜艳欲滴的状态啊,我竟错过了第一时间朝拜的机会!我嘤嘤嘤地哭了.....

俗一发求关注图收尾,其实这是一幅被滥用的赝品——来自加拿大街头艺术家对 Banksy 的致敬作品。



Peace咯 (还在哭)

所以才说准备多一点金句还是很好用的。
It is always easier to get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 by Banksy
竟然科普文也迅速得到大家支持。如果大家对像我这样暴走艺术之城感兴趣,欢迎来围观(我正在二次暴走,今天主题是Bruegel~维也纳版
~如果有72小时可以在维也纳做什么?
5#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22:58:54 发帖IP地址来自
算是对艺术资本化的反对,类似于杜尚的“喷泉”,是一个好的作品,但意义差之远矣。
杜尚用一个马桶挑衅艺术家协会,这样的套路在当时是很新的,有开创性,虽然展览失败,但他主要是对理念的挑战,所以只要理念传达到了就ok,最终影响很大。
班克斯这个则挑衅了艺术的资本化,这幅画本身是一个文化符号,都是涂在墙上,印在T恤上的。结果他弄一个巨古板的画框,装裱这么一个文化符号,这本身就是一个艺术资本化的过程。

他这个画从审美的角度显然更适合简洁的装裱风格,到那样就显得廉价了,“含资量”太低,于是他搞了一个含资量高的画框,这算是形式上的资本化了。不告诉我的话,我十之八九会认为是某个卖家自己装的,如果第一个经手的人拿到的就是这么个状态,他应该是会心存疑惑的,要么就是他知道这个机关。之后的碎纸机,就是一个反转和挑衅了。
但这个挑衅在现代社会的语境在理念上并无新意,因为对艺术资本化的抨击由来已久,他的这个作品主要还是形式上吸引人,而且是一锤子买卖,很难复制,以后谁在来弄一个这个,那就比较可笑了。在艺术史上留下一个江湖传说应该是问题不大,但对艺术史和艺术圈影响不会很大,他能阻止艺术的资本化吗?不能,相反,他还会促进作品反对的东西,这个作品大大升值是肯定的了…他搞不好还会催生一个新的拍卖模式,这风气一旦形成,现代作品拍卖以后就成了赌博看魔术一样的买卖了,很难说是一件好事。
6#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22:58:55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是真沒看出全過程有什麼東西被「毀」了。這時候 Fontana 再上去劃一刀,算毀還是成就?
當然,從這個角度講,可以討論的是藝術品所有權轉移後,藝術家是否還有權「修改」「繼續創作」「完成未完成的作品」。是否存在侵權?法律問題,還稍有點價值。
毀?太擡舉這個很沒想象力的作品了。它讓我懷疑 Twitter 上那個我一直相信是冒充的  Banksy 號,是真 Banksy,因爲有着神似的低幼。如果爲真,那麼那個號作爲 Banksy 這個實體的一件作品,比這件所謂自毀強多了。
你看事發後讚歎 Banksy 「又肏翻了誰誰誰」的,都什麼人?藝術圈裡最建制、最安全、最保守、最 benign 的一羣人。
7#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22:58:56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从banksy自己的INS上看到的信息。





以及这一句
The urge to destroy is also a creative urge.
我的浅见:
1,这的确是banksy的真迹。(这并不是废话)
2,他终于用最“banksy”的方式完成了这个艺术作品。
我不敢猜测大神是否在做什么反套路操作市场,炒作自己,让这幅画卖得更贵之类。
或者说我作为一个商业摄影师,就是整天想这些算计,没有把聪明放在创作上,才想不出这么酷的点子。
在我看来,这幅作品在落槌后被粉碎才是真正完成了,正因为banksy在INS中引用毕加索的那句话,毁灭的冲动也是创作的冲动。很多人,包括刚得到这个消息的我,只看到了嘲讽。
但如果只是嘲讽,这个只能说和曼佐尼《艺术家之屎》不相上下。甚至可以说,都是打脸,曼佐尼是伸出手,让别人自己凑脸上来挨打,更胜一筹。
直到我看见了他的INS,我感觉,或许这才是作品的完成状态,创造与毁灭都是这幅作品的共同属性。
在“创造与毁灭哪个价值更高”这个问题思考上,这就是世界级的伟大作品。
8#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22:58:57 发帖IP地址来自
美剧《年轻的教宗》中的一段台词,提到了班克西,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你看到这个盘子了吗,女士?

我... 当然看到了。

很好。

我准备就授权制作这种盘子。

但这上面没有您的肖像。

我没有肖像,亲爱的女士,因为我什么都不是。明白吗?什么都不是。唯主显身。只有主。我也不值四十五欧元,五欧元都不值。我什么都不值。

我不明白,圣父。

你当然不明白,因为如你之前所说,你毕业于哈佛。而哈佛就是个走下坡路的地方,那里教会你一步步降低自己。而在这里,在梵蒂冈,我们努力提升自己。到底是谁负责经营教宗对外形象?

两年前,教廷国务院将这项重任委托于我,圣父。

非常好,现在我来告诉你,作为圣父形象管理人,你该做什么。你要立即解雇梵蒂冈官方摄影师。不准发布任何教宗照片。如我之前做主教和枢机时一样我没有照片。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从不允许拍摄我的照片。当有人设法偷拍了我,我会在他们发表之前就把照片买回来。我现在想来,之前我努力一生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隐形的教宗。而且当我第一次讲道时,你也将发现光照黯淡,不设摄影,不准摄像,即使是信徒也无法看到我,只能看到我轮廓投下的阴影。他们不会看见我因为我不存在。

恕我直言,圣父,您说的完全就是自杀,在媒体中的自杀。

你管这叫媒体中的自杀?

很好,现在尽量跟上我的思路,如果你跟得上的话。

我在努力跟上,圣父。

很好。好的,过去二十年中最重要的作家是谁?注意,不是最好的, 炫技不过是自负而已,我说的是最重要的,哪位作家因激发了几近病态的好奇心而成为了最重要的作家?

我不知道 我猜是... 菲利普·罗斯。

不。塞林格。

最重要的电影导演是谁?

斯皮尔伯格。

不。库布里克。

最重要的现代艺术家呢?

杰夫·昆斯。或者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

班克西。

最重要的电子乐队?

我对电子乐队一窍不通。

你还说哈佛是个好大学!算了,是傻朋克乐队。

最好的意大利女歌唱家?

米娜?

好极了!你现在明白什么意思了吗?将这几位在各自领域占据最重要地位的人物联系在一起的那条看不见的红线是什么了吗?他们都不将自己暴露于公众视线下。他们都不接受拍照。

但您不是艺术家,圣父。您是一国元首。

没错,弹丸之地甚至没有出海口的一城之国的元首。还有为了生存,不得不把自己变成摇滚明星般对公众若即若离的一国元首。梵蒂冈的存续仰赖于浮夸宣传。我们也是同样,我们会制造浮夸宣传,但这次我们使用截然相反的手法。

9#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22:58:58 发帖IP地址来自
很多人提到了Banksy这一举动对艺术资本市场竖中指。可是这一艺术行为最终也沦为资本市场的狂欢。拍卖现场瞬间沸腾了,一个个亿万富翁们尖叫着拿着手机拍视频,所有的新闻网站在报道这一事件后都加上一句:无疑,此举将使该作品的价值翻倍。

然后接下来,各大网站开始猜拍卖行究竟有没有参与这个表演,开始推测谁是banksy。至于拍卖行?笑掉大牙了吧。

毁掉自己作品的艺术家并不少,Banksy的这一举动算不上新颖,但是论他的地位与作品的知名度,加上表演场地与时机,实在秒。
10#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22:58:59 发帖IP地址来自











无论怎样,这件事已经成为一个meme了
11#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22:59:00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不露面的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尽管在拍卖现场亲自按下按钮,将104.2万英镑成交的画作《女孩与气球》切割成碎纸片,但他依然无法控制作品进入艺术市场。这个事件本身甚至可称为一场典型的行为艺术、一种卓越的观念表演,更夯实了班克斯的另类身份,而这种另类符号也再一次被证明——恰恰是可以被“白立方”范式收编的。班克斯在社交平台上演绎的各种言论、执导拍摄的自传体纪录片都加速提升和巩固着他的名声,也加速提升和巩固着这种收编,正如威尔·贡培兹Will Gompertz在《现代艺术150年》里写到的那样:“博物馆是塞满了聪明人的学术机构”,而“画廊外的天才”也分享了这种聪明,他们与上世纪50年代愤怒抗议“白立方”范式的艺术家没有分别,只不过前者是愤怒,而后者则是戏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118703
帖子:623848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