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拿大白人大多没兴趣交中国朋友,这是真的么?

论坛 期权论坛 工作     
匿名的论坛用户   2021-1-4 13:22   459   10
经常在网络上听到美国白人歧视华人
是不是此类问题被我们夸大了,还是这是普遍现象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13:22:58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个人感受是:他们更喜欢交兴趣相投的朋友,而不是某种族的朋友。但是由于美国本地文化,大多数白人生长过程中接触到的文化非常单一,培养出的兴趣也就同样的单一。
比如我这个年龄段的白人,从小是听邦 翘飞,打雅达利长大的,就算变成了油腻中年宅在一起也是打任天堂大乱斗。同龄华人就算是兴趣类型完全类比,那也是听崔健打小霸王长大的,很多来美国之前都没玩过任何版本的大乱斗。你觉得对方如何跟你交朋友呢。
更多时候是因为兴趣爱好,或者说更根本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彼此文化圈交集太少。而那种本来能玩到一块去的,反而因为种族肤色不同而刻意隔阂的,我目前还没体会到过。
3#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13:22:59 发帖IP地址来自
是真的。为什么呢?很多人提到了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种族歧视这三个原因,这些回答都很有道理。不过,作为美国人,我个人觉得这三个原因都是核心原因中的一部分。

那个核心原因就是,在很多美国白人眼中,Chinese people are not cool(中国人不够“酷”)。

“酷”这个概念在美国文化中有什么特殊意义呢?一般来说,“酷”意味着你很自信、性格外向、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不怎么重视读书、跳舞或者运动能力很棒、说很多脏话或者关于sex的一些笑话、在派对或者酒吧喝断片、喜欢去找很多炮友、男生撩妹技巧很6、女生穿着很暴露之类。

按照老美的定义,中国留学生和部分ABC整体来说不算很“酷”,因为他们平常看起来谦虚、低调、害羞、努力学习、保守、无聊、缺乏个性等等。换句话说,很多中国人在美国白人眼中都是 nerds(书呆子)。

由于美国人给东亚人民贴上的这个标签,很多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后很快就发现,除了一些喜欢疯狂追求亚洲妹子的白人男生之外,大部分的美国白人对中国留学生都不怎么感兴趣。

这个见解估计又会引起很多中国朋友们的不适,但我觉得中国留学生不必为了融入美国社会而改变自己的性格。我本人在美国也经常被当作nerd,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在美国的亚裔朋友不少,可能是因为我的价值观跟亚裔学生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也并不觉得内向的亚洲学生都很无聊或者缺乏个性,我反而觉得内向的人深藏在外表之下的个性有时候比外向的人更有意思。

谦虚低调的白人nerds在美国虽然是少数,但他们肯定是存在的。无论你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英文水平一级还是八级,我都想建议中国留学生暂时不要尝试直接融入周围的社会,只要做你自己就好。尽管大部分美国白人的价值观可能不太符合你的口味,但美国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什么样的思想都有。如果你努力尝试的话,我可以肯定地说,你可以在美国找到一些跟你有共同兴趣或者价值观的人。在美国,我觉得与尝试主动融入主流白人社会相比,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才是更有效的交友方式。
4#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13:23:00 发帖IP地址来自
确实没有什么兴趣。但不一定是歧视,说白了就是文化背景不一样,平常娱乐爱好也不一样,不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华人出了国为啥抱团?还不是跟自己人来往“舒服”,这个“舒服”体现在:交流没障碍,话题信手拈来,容易互相理解,不用担心各种“触雷“。白人也是这样的。
当然,不排除有的极少数白人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或者有的华人性格特别social外放、到哪里都属于社交中心的那种。否则很难突破文化的隔阂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泛泛之交还是不难的,工作学习中认识能接触到的白人大家还是能礼貌地交谈。我BF30出头移民的,在一个几乎全是白人和少量ABC的工作环境,他口语很好(很多白人问他怎么有美国口音,是不是留过学或者在美国工作过,其实他都是看美剧学的),也很social,能随时跟同事谈笑风生(膜一个),碰到陌生的白人也能聊起来开个玩笑。不过私下里跟他们也没什么深交。主要到了这个年纪,同事的生活多半是家庭孩子,自己也没有兴趣为了所谓的“融入感”而特意去迎合。如果大家再年轻十岁,可能会一起去酒吧夜店踢球之类的,但说实话,这也不是我BF喜欢的业余生活。没必要太刻意。

总之没兴趣不代表歧视,说白了有的华人热烈地想和白人交朋友也不是出于什么“兴趣”,而是觉得这些白人朋友能帮助自己融入、提高口语、给自己增加面子。

最后补充一个融入的问题:我觉得是否融入不在于你交了几个白人朋友。而在于:

1.衣食住行、出门办事与人交流是不是完全没有障碍?

2.谋生是否不需要依靠你的少数族裔的同胞(比如说只能给华人打工、或者只能做华人服务方面的工作,离开华人圈就找不到工作),而可以依赖社会主流的方式去工作、拥有主流社会认可的工作竞争力?——只能为华人工作意味着要延续国内的风气、工作氛围、甚至常常要忍受来自同胞的剥削。

如果这两点都能自信的回答“yes!”,那“融入感”对你来说也不会是什么问题,你甚至可能都不会去考虑“我融入了吗”这样的问题。至于交不交得到“白人朋友”,那就顺其自然了。
5#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13:23:01 发帖IP地址来自
简单说:兴趣不同,尿不到一壶去。
另外本杂种注意到题主的描述与问题并不符合:后者是“北美白人大多没兴趣交中国朋友”,前者是“经常在网上听到美国白人歧视华人”。“没兴趣交中国朋友”≠“歧视华人”,更不用说“华人≠中国人”了,真正歧视华人可能就不只是“没兴趣交中国朋友了”。
更多的时候是真的“尿不到一壶去”,兴趣爱好完全不相同,那为什么要交朋友,就算白人和白人,亚裔和亚裔也不会交朋友吧。
6#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13:23:02 发帖IP地址来自
10年来美国到现在,以我的经验来看,白人的确是和你没什么共同语言,兴趣,性格,样子都差很远。男性的话还好,点个头聊个两三句还是可以的,女性基本不会搭理你。白人女性对亚裔男性的外观歧视是很直接的。都丑,吴亦凡,王力宏,吴彦祖也没人看。白人骨子里肯定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民族,各方面领导世界,事实上也差不多。我们亚洲的制度,文化,尤其是近代的文化,以及审美,都是以白人社会作为风向标的。无怪人家看不起你。
同样是亚裔,日本人稍微好一些,因为同为发达国家,体制类似,加上日本有文化输出,有白人喜欢崇拜的东西。其他亚洲国家都差不多。
当然,北美这种相对高度发达的社会,人和人之间的“走心”交流不是必要的。日常生活中,你和白人的接触,基本都是需求类,多集中于服务性行业,即你有什么需求,找到相关的人,对方给你回应,大家都是在做专业领域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方式,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工作的所以需求了。北美的生活基本是以服务家庭为单位的,他们的住房,社区,学校,超市,餐厅,购物,等等等等,只要你英语OK,都可以自己解决,无需额外的朋友来帮你。
最后就是,需不需要交朋友这种观点。我觉得要分清楚目的,你来美国的目的是什么?是喜欢他的制度,生活方式,环境,还是为了社交?我想社交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子女的出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美国仅仅是一个家庭为单位,就可以生活得很舒适安逸。你的事业也可以兼顾,当然如果你有从政或者加入上游社会的抱负,那么可能这里不适合大部分的中国人。
一个人喜爱的东西,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基本上确定了方向了。文化来说,我更认可日本的文化输出,而不是美国的。所以我对于白人也基本毫无兴趣可言,走在路上我都是头抬得高高的,你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我喜欢city pop音乐,咖啡,美食,旅行,养花养草,室内设计,这些兴趣爱好,对于我这个年龄已经足够打发时间了,我不必要花时间来和白人费力地social。
至于交朋友,都是些患得患失的小孩子才担心的地方吧。

7#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13:23:03 发帖IP地址来自
咋说呢,文化鸿沟客观存在。
老外经常喜欢开点小玩笑。每当和中国人开玩笑的时候,中国人完全无感,完全没什么好笑的啊。时间久了,老外也懒得和中国人开玩笑了。
老外信教的不在少数。但中国大陆的过去的人,除了少数妇女和乐于跪舔的小女生外,多数人对一神教无感。周六他们要去教堂,晚上要搞家庭福音会,中国人刚开始还新鲜,时间久了百无聊赖。
老外喜欢在家搞点party,吃点烤肉、喝点饮料、然后开些中国人完全无感的玩笑,时间长了,老外开party也懒得请你去参加。
然后再加上媒体歪曲中国,一些低智商老外对中国人有严重偏见。
(以上中国人基本可以替换成为亚洲人)

总之,共同语言难寻。

8#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13:23:04 发帖IP地址来自
酒没到位
刚去美国时研究生宿舍满了,把我安排到本科宿舍
我年龄够了能买酒
我是那层楼最受欢迎的人
9#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13:23:05 发帖IP地址来自
因很多白人不认同华人文化。前阵子一个美国华裔女孩发推特说“不想当华裔了”,吐槽了生活在欧美白人之间的华人的艰难,还有来自白人的歧视。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总认为“种族歧视”这种事情,大部分都发生在白人和黑人之间。毕竟我们在新闻、电视上看到的,都是黑人受到的歧视事件...





但其实,亚裔在海外受到的种族歧视,一点也不比别人受到的少。

很多时候,由于亚裔不习惯于发声、性格温顺,所以我们一直忽略了,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成长之路有多么艰难。

今天要说的故事,主角是华裔女孩Kimberly Yam;她最近的一条推特,获得了12万评论,38万的赞,看哭了无数同样遭受歧视的海外华裔...





Kimberly Yam,是个生活在纽约的华裔女孩。

她长着一张典型亚洲人的脸,却从小在美国长大;现在的她,是电视节目《亚洲之声》的一名编辑。





身为在美国长大的华裔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Kimberly Yam用一条长长的推特,来阐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这一年,你8岁了,读三年级。

你的同学们点了中餐外卖,送外卖的正是你爸爸。看到爸爸来学校,你非常开心,因为他是你的英雄;但很显然,其他孩子并不这么想。


他们嘲笑你爸爸,还模仿他的口音。

那一刻,你再也不想做中国人了。”





“这一年,你9岁。

你参加了芭蕾舞夏令营。

有人告诉你另外一个女孩很讨厌你,因为你的眼睛形状奇怪。你觉得很受伤,但找不到语言去形容。你只是恨极了你这张充满亚洲特色的脸。

你再也不想做中国人了。”





“你16岁了。

万圣节派对上,两个同学故意装扮成‘亚洲游客’。他们故意把眼睛拉成眯眯眼,把相机挂在脖子上,摆剪刀手。你觉得很不舒服。

但是当老师问你这两个同学是否恨失礼时,你违心的说了‘不’。

你不想让别人觉得你太紧张、太保守。

于是你和别人一起笑。

你再也不想做中国人了。”








“你17岁了。

你来到大学,碰到了许多其他的华裔。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有着一种你从未了解过的骄傲。

你碰到一个男孩问你为什么不说家乡话,为什么你最喜欢的食物是烤奶酪而不是小笼包。

你说你的家庭并不是这样生活的。”





“但是你明白你说谎了,是你主动拒绝了自己的文化,从很久之前开始。
你拒绝说中文,你说妈妈做的中餐‘很恶心’。

但上了大学之后,你开始重新追溯那些曾经你很厌恶的东西;有生以来第一次,你想做一个中国人。”





“你20岁啦。

你用了几年重新找回自己。

你把自己的中文姓氏纹在了自己的皮肤上,这个字从此将永远和你在一起。

你不会再像许多年前一样,因为别人的歧视而感到不适。

你爱上了成为一个中国人。”








“你25岁了。

你看了《疯狂的亚洲富人》这部电影,一部全华裔阵容的影片。

你哭的不能自已:你从未在好莱坞看过这样一部电影,每个亚洲人物都是那么美。

你真的很开心,自己是个中国人。”





长长的故事说完了,Kimberly Yam的推特瞬间就被顶上了热门,因为无数的网友都在她的故事里,看到了曾经或者现在的自己。





这其中,有很多让人心碎的故事:

“相同的剧本,不同的人物。”





“我中学的时候,在午餐时间和另外一个华裔同学在用中文聊天。

一大群女孩突然来到我们的桌子这边来骚扰我们,就因为我们在说中文。

我人生中从未感到那么尴尬过。”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时代,我经常听见别的学生取笑和我同根同源的人群。我记得当时我多么想要告诉他们:我的父母同样来自那里,这样取笑是不对的...但我最终什么都没做。”





她的推特甚至引发了无数生活在美国的其他种族的网友的共鸣:






“我有一半的印度血统。我记得我7岁时,我的朋友告诉我她不能和我一起玩了,因为我是印度人。

我记得我5年级时班上的男孩子叫我滚回自己的国家。

我记得我的白人祖母诅咒我的印度祖父母下地狱。”





“ 我记得在学校里被欺负的事:因为我带了哥伦比亚食物作为午餐,就被同学们嘲笑味道太奇怪。我只好把午餐扔到垃圾桶里,因为我不想被其他同学嘲笑。那天,我饿了一天肚子。”





除了心碎的部分,也有很多温暖人心的故事:总会有一些人,用自己的温暖和善良,来消除种族歧视带来的伤害。

“感谢我三年级时的老师;她是个中文人,她带我们了解了她的文化。”(这才是消除文化歧视的有效方法啊)





“ 我学校里的好朋友是印度裔,我很喜欢去他家,品尝他妈妈做的印度薄煎饼。”





“每个来自非洲的孩子,无论什么年纪,无论你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都应该来读一读这条推特!”





“我记得有其他孩子问我3年纪的华裔男朋友David,为什么他的眼睛总是在斜视。看到David沮丧的脸,我真的很生气:我感谢上帝让我遇到他、从他身上学习了很多东西。感谢上帝让他现在还陪在我身边,我今年32岁了。”





更多的人表示,Kimberly分享的经历,鼓舞了他们,让他们能够坦然面对别人的眼光,勇敢的寻根,做真正的自己。





“谢谢你Kimberly。我有和你相同的经历,我是墨西哥裔。

在还没有太迟之前,我正在努力寻找我的根基所在...”





Kimberly Yam的推特评论区,就像是一个心碎故事合集。所有那些不敢宣之于口的、受到过的伤害,都被勇敢的写了出来...


我们心痛;心痛的是,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这么多手无寸铁的孩子,被一些有心或者无心的歧视言论影响,造成了追随一生的心理阴影。

我们欣慰;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像Kimberly这样的人,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为自己的根源而骄傲。

“我曾经抗拒说中文,不想承认是中国人,但是现在,我为自己是中国人骄傲。” 要说出这句话有多不容易,只有Kimberly自己知道...





希望Kimberly Yam的故事,能够鼓舞更多正在身份认同的十字路口迷茫的年轻人:

这个世界,因为人与人的不同,肤色与肤色的不同,语言与语言的不同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少一点歧视,世界才会更加多元化,才会呈现它本来应该有的美丽与和谐..
10#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13:23:06 发帖IP地址来自
两句话就能形容大部分北美地区

学历知识水平越高,难交心

学历知识水平越低,越排外
11#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4 13:23:0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一个老外来中国,汉语不会多少,来到食堂吃饭,一波热情的学生好奇的围上去,教对方好多中文单词。
现在,我们将这个老外换成一个木讷的,不善言辞,说话坑坑巴巴,但是汉语水平显然比那个老外高很多的中国人,他通常都是独来独往,大家都懒得理他,因为他话都说不清。
我们对于老外感兴趣,可能是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情,希望自己能够为宣传祖国的文化做一份贡献,所以对老外很热情。但是对于美国和加拿大人来说,人家早就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宣传了文化,已经没有对着个人宣传的需要了。一个中国人在那里就相当于一个话都讲不利索的家伙,毫无魅力可言啊!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话讲不利索的中国人,换成一个漂亮的(符合他们审美的)美眉,大家就又热情了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118703
帖子:623848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