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炒股 327国债期货事件回顾总结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实盘炒股   2020-5-9 21:02   6623   0
“327”国债期货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310327”国债期货合约,其标的是1992年7月1日发行的三年期国库券,即92(3)国债(代号923)。


一般而言期货价格主要取决于相应现货价格预期。因此,影响现货价格的因素也就成了期货市场的炒作题材。影响1992年三年期国债现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1.基础价格:92(3)现券的票面利率为9.5%,如果不计保值和贴息,到期本息之和为128.50元。
2.保值贴补率:92(3)现券从1993年7月11日起实行保值,因而,其中1995年7月份到期兑付时的保值贴补率的高低,会影响92(3)现券的实际价值。
3.贴息问题:1993年7月1日,人民币三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上调至12.24%,这与92(3)现券的票面利率有2.74%的利差,而1994年7月10日财政部发布的公告仅仅规定了92(3)等国债品种将与居民储蓄存款一样享受保值补贴,并未说明92(3)现券是否将随着储蓄利率的提高进行同步调整。因此,92(3)现券是否加息成为市场一大悬念,直接影响92(3)现券的到期价值。
4.1995年新券流通量的多寡也直接影响到92(3)期券的炒作,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采用混合交收的制度,如果新券流通量大,空方将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市场将有利于空方,如果新券发行较少则对多方有利。




这些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为92(3)期券的炒作提供了空间。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327国债的回报太低了。于是有市场传闻,财政部可能要提高327的利率,到时会以148元以上的面值兑付,有非常多的关于327国债期货事件中都说到最终已148.50元价格进行了兑付,但这个148.5元的最终兑付价格也是明显不对的,不知道这个误传从何而来。按照我国的国债偿付习惯,国债的兑付价格一般在到期偿付日之前2个月内,由财政部进行公告。这一国债产品的兑付价格,事实上到了1995年5月才公布出来:财政部关于下发《1995年到期国债还本付息办法》的通知,所以各种网传「政府2月24日宣布国债327将以148.50元兑付」的消息,不客气地说都是道听途说的想当然。有这句话的文章,各位基本就当玄幻小说看吧。最终的真正的兑付价格应该是160元
当时国债期货的最高保证金是2.5%,最低仅为1%,也就是说如果你当时有10万元的话,利用资金杠杆:10万 / 2.5% = 400 万,10万 / 1% = 1000万你就可以进行相当于400万-1000万元人民币的国债交易。而当时国债交易的最低单位,「一口」(一口也就是现在期货中常说的一手)即撬动了2万元,所以这个门槛对于一般的游资来说,并不算高。第三个因素,就在于国债期货试点推出时,留下的两个「坑」:1. 国债期货不设定涨跌停,也就是说,理论上只要市场的倾向偏于一致,或是有了巨额买单或者卖单,交易日中的期货报价会出现巨幅的波动。但由于国债327事件爆发之前,国债的交易相对平缓,所以这个坑并收到监管部门的注意。2. 国债期货的保证金管理制度相对松散:理论上,交易保证金需要在下单之前打入相应的期货账户,但由于部分机构投资者与交易所的关系走得比较近,所以即使有下单后发现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交易所也仅仅是打个Margin Call催促交纳保证金就完事儿了,不会强制撤单或平仓。
在90年代,我国进入了一个通货膨胀率飞涨,市场上游资横行的阶段,国家为了控制通胀,急需将资金「回收」到储蓄账户中,于是就出台了两个相当有意思的规定:「保值贴补」 和 「利息补贴」。保值贴补的意思是,由于近年来我国通胀率上升,导致居民存款和资产相对贬值(存款利息明显落后于通胀率),因此为了吸引资金流回到存款和国债中,政府硬性规定了一个贴补率:定期存款和国债到期后,除了支付利息之外,政府还会追加一笔补贴。而这个补贴率的公布,是在每个月由统计局和央行共同计算后,由央行进行公布的:


图:保值贴补率




例如你有一笔定期存款于1994年8月到期,那么无论利息如何,你都将额外获得每年4.27%的补贴--一年期即为4.27%,三年期即为4.27 X 3 =12.81%。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给定期存款和国债来「定向加息」。国债327到期为1995年6月30日,但在兑付时按照7月的贴补率来计算(图中已用红圈标出),每年13.01%,公布日期是1995年6月13日,比财政部下发《1995年到期国债还本付息办法》的时间滞后1个月。而12.92%的这一具体数字,是基于统计局1995年4月的统计数字--除非中经开一方穿越到了几个月后,否则他们是怎么得知这一数字呢?再说说「利息补贴」。与保值贴补不同,利息补贴是摆在明面上的金融政策:当国家上调法定利息时,会对当时已经存在的定期存款以及国债进行「拉平」的操作:把利息拉到升值后同样的水准。但是这种操作就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了:例如你有一笔5年期的定期存款,开始于2008年5月1日。但是到了2010年10月20日,国家开始上调定期存款利息,那么你的加息如何计算呢?是从开始存款的日期便开始增加,还是从利息上调日开始增加?或是从某个时间点开始算?在国债327事件中,利息补贴从何时计算,怎么计算其实也是各方争论,乃至兵戎相见的最大问题。


图:贷款基准利率




说完了这些,我们回到当年,对国债产品进行估值。国债产品的价格,按照上面所说,应当分为三部分:(A) 国债产品的票面价值(本金+票面利息)(B) 升息补贴导致的利息增加部分(C) 保值贴补的增加部分。理论上,任何时候的国债期货产品的市场价格,都应该等于或趋近于 A+B+C。其中,A部分是已经确定的,而B和C,都是市场各方存在分歧的。下面来算算,在不同的时期,国债327到底值多少钱?国债327的票面价值= 100 + 9.5% X 3 X 100 = 128.5 元,1995年1月1日,央行宣布上调利息。从上面的利率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债327在发行时,利率是9.5%(发行有一个过程,发行前应该是参照了当时3-5年存款利率即1991年时确定的利率),但几乎在发行同期的定期存款实际已经调整到了10.80%,国债利率在当时就已经低于定期存款了。而在95年年初调息后,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更是到达了12.96%,超过国债接近3.5%,因此市场上便开始传言国债的利息会被拉平至存款利率。否则的话,持有国债的投资者将会大量转移至定期存款,发生提前挤兑国债的现象。按照传言(或说是预期)升息后的国债327价格= 100 + 12.96% X 3 X 100 = 138.88 元 (这是按照最高升息计算)或者= 100 + 10.8 X 56 / 365 + 9 X 321 / 365 + 12.24 X (174+365) / 365 + 12.96 X 179 / 365 = 134.00 元(这是拉平同期定期存款利息进行的调整,算是最低预期)同时,由于1995年2月时,统计局和央行公布了当年1-3月份的保值贴补率数值:从9.84 到11.87不等,所以国债期货市场上也对国债327到期时获得的保值贴补率有预期:这三个月的平均值,接近10.7%左右。据此,根据以上分析,对于当时327国债的估值,应当是如下的范围:最大值:138.88 + 10.7 =149.58 元,最小值:134.00 + 10.7 =144.70 元。最终国债327的兑付价格,财政部下发的1995年3号公告写明了计算方法,由于贴补率不确定,直到6月13日才算真正确定
图:财政部1995年3号公告原文




1995年6月13日,人民银行公布了7月份的保值贴补率为 13.01%(见前图)。所以国债327的实际兑付价格= 100 + 9.5 + (12.24 + 13.01)X2 = 160 元。所以网传最多的148.50这个兑付价格是谁编出来的,还言之凿凿地声称「财政部3号公告宣布国债327按照148.50元兑付」。


国债327当年K线图






国债327的火爆,是在1995年1月1日央行加息后开始的。由于央行宣布了大幅度的加息,于是市场上对于国债327的估值,可以被分为三部分:1. 票面价值已经确定:128.5元2. 利息补贴与否尚未有定论,如果贴息,范围应在 134.00 - 138.88之间(见上面的计算)3. 保值贴补也未确定,但贴补应该不会低于10.7%。贴补可能为一年,也可能为两年。结合这三部分,如果市场加息,贴补按照一年的计算,国债327的价格范围应该是 144.70 - 149.58 元,而按照两年贴补计算,国债327的价格就会变成 155.40 - 160.28。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市场不进行利息补贴,仅仅实行保值贴补。由于有一年和两年贴补的区别,所以这个价格区间应该是 139.2 - 149.9 元。元旦到春节的这段时间,国债327的持仓量猛增,而最高价格达到了148.45元--这反映了市场对于「利息补帖并且进行两年保值补贴」的方案并没有太高的预期,而倾向于「加息且一年保值补帖」,或者「不加息进行两年补贴」的可能性更高:这两种情况的价格区间上限均在149 - 150元附近。此时我们复盘故事的主角,空方的主力万国证券便登场了。


万国证券的预期:首先,对「保值贴补率」这个事情的预判,是偏向悲观的。万国当时全权负责国债期货交易的是何忠卿。何忠卿出自中央财大,是财政部的「嫡系」,与财政部内部大部分人员均属同门。管金生颇为信任他的财政部属性,并且在预测财政部未来决策方面,多次征求过他的意见。彼时的何忠卿毕竟年轻,没见过太多市场上的「黑天鹅」。他做出判断的逻辑简单且正确:a. 1995年年初面临发行新国债,因此旧国债的利息补贴必然会进行,否则新国债的发行会有问题;b. 对旧国债进行加息,就会增加1995年当年兑付国债的压力:以243亿元本金计算,国家需要多支付50亿元的利息,这会使更多的资金流入社会。c. 当年财政的调控目的在于收缩通货膨胀,因此有更多的资金流向社会,这会破坏调控通胀的目标。因此财政部不会再多增加当年的保值贴补率,而会将几年后的保值贴补率上调,以达到让资金继续回流的目的。所以何忠卿对于保值贴补率的判断是,1.当年不会继续上调,2.补贴应该仅一年。这个结论就将万国证券对于国债327的合理定价,锁定在了 144.70 - 149.58 这个区间之内。其次,管金生对于自己实力的判断,是过于乐观的。还是回到管金生自己的团队。管金生所在的万国证券,当年可谓是叱咤风云。万国不仅仅与上海证交所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其关系网内,还拉了兴业、华夏、深发展、海通、广发等等大型券商作为盟友,在机构投资者里是绝对的老大。通过关系,上交所给万国证券定了40-50万口的「借单」仓位:不划在万国证券名下,而是通过其他券商的「额度」,借拨给万国证券使用。之所以需要设置「借仓」,这其实是很简单的。由于各个机构投资者的持仓量,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都需要公布出来,因此一旦万国需要做多或者做空期货,而动用了自己的仓位的话,那么万国的「仇家」,就很可能定向狙击万国的仓位,用大量资金反向操作,让万国亏损。因此设置了借仓,其实是为了万国可以走「暗渡陈仓」的戏码,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埋伏仓位,隐藏战略目标。但是话又要说回来,尽管是「借仓」,但是保证金是不能少的。40万口的借仓,需要的资金是2亿元人民币。如果保证金不到位,这个仓还是不能动。但居于老大地位的管金生,似乎已经把机构投资者基本搞定,此时的敌手应该只有市场上那些散户了。他并没有料到,在机构投资者中,中经发这个狙击手正在悄悄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中经发我们肯定也得说一说。


中经发的人,我认为其实并没有什么「地下渠道」,或者说是「玩政治」的黑幕。你反观下中经发的操作,其实完完全全是正统的基本分析法:认为市场充分反映消息,趋势分析按照走势合理预估。尽管魏东是所谓「通过父亲早一天拿到了国债327兑付方案」,但他在操作上其实根本没有反映出来。中经开是财政部独资的唯一一家信托投资,可以说是财政部的「亲儿子」。中经开的历任总经理和董事长均出自财政部的中高层,所以上层关系似乎是中经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给它的死亡奠定了基础:大家都是衙门出来的人,高层之间彼此不服气,肯定要站站队的。从财政部到了信托公司,各位神仙犹如出栏猛虎,各自大显神通--纷纷占用甚至是挪用公司资金。1997年,中经开负债78亿几乎破产,客户账户上的7亿保证金被非法挪用,导致了中经开历史上第一次大屠杀:7月更换了总经理,上任后便砍掉了各个部门的资金经营权,资金管理统一上交总公司--从根上就断了各个业务部门的财路。99年,中经开的信托部门和证券部门正式分家。2002年,因为资产虚报、违规经营,中经开正式被财政部宣布关闭,证券业务被银河证券接收。这都是后话。但这个后话,马上就被「故事会化」,成了「人在做天在看」的因果报应结局。回到当时国债327的「战场」上来看看。由于管金生和何忠卿的决策,对国债327的兑付价格做出了悲观的预判 (144.70 - 149.58元)  ,结合当时市场上148元左右的高价,管金生决定做空国债327。1月20日,2月份保值贴补率公布后仅仅10天之后,万国证券已经动用了自己的仓位,建立了25万口的做空仓位。管金生行事并不像一般的交易者,他信奉的是「打就打死你」的逻辑:不做对冲,而是倾尽全力逼对手出局。尽管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会选择「打时间差」、「寻求利差」或者「回归中枢价值」等等方式来双面持仓:同时建立多仓和空仓,以赚取对冲后利润为目的。但管金生的做法则是用巨额资金左右市场趋势:做空就做到底,让对手爆仓出局。这样的手法来碾压散户,简直是无往而不利:大多数散户的手中资金并不宽裕,一旦被挤到保证金枯竭,不得不割肉走人。于是在1月23日之后,管金生又调动了3亿资金,指示各个分公司继续做空国债327。他的逻辑很简单粗暴:我把多方全挤出交易,让国债327的价格降到147以下,这样市场上就会认为「价格下跌意味着保值贴补仅有一年」,让多方也反手做空,他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慢慢等待消息。等到时机成熟,他甚至可以翻手做多,从低价格做多,赚得也更多。各个分公司自然不敢违命,截至当年春节前收盘,万国证券的国债327做空仓位已经升至40万口以上,保证金占用了2.9亿人民币。2月14日,管金生潇洒地去香港过了个情人节,但旗下分公司的经理们却还在兢兢业业地做空国债327。等到管金生2月16日回来上班,万国证券持有的做空仓位已经上升到了87万口,投入了几乎全部的资金。一切似乎万事具备,万国证券剑拔弩张,管金生仅需等到财政部如其所愿地公布95年到期国债的兑付方法,便可以带着几亿元盈利,提早退休了。然而,万国证券内部也不是铁板一片。在管金生拼命做空国债327期货的时候,万国证券内部也展开了争论,管金生旗下的团队分裂成为了两派:一派本着「两个凡是」的原则,无条件跟随管总的指挥;另一派则认为目前做空仓位太重,一旦市场有波动,万国证券完全没有后路。管金生在2月16日紧急召开了高层会议,一整夜的商讨结果是,对国债327的操作进行高层直接监管,不再增加仓位,逐步减仓以争取回收一部分保证金。另一方面,管金生也联合了辽国发作为盟友,准备让他们接盘继续做空,不要降低做空的压力。2月17日,管金生直接指派了何忠卿手下的期货专家廖春晖,坐镇交易所督战。但是一天下来,万国证券的仓位不减反增--新增了近50万口的空单。当时万国证券的高层就不淡定了--好不容易融来的资金,怎么又扔到空单里去了?廖春晖这一天,干的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活儿:他作为何忠卿的手下,一旦国债327操作整体失败,何忠卿一党自然没有好下场。他被委派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自然是想要「能少赔就少赔」:如果直接清掉做空仓位,不仅市场价格会上升,也会让其他的做空仓位面临更大损失;如果能先做空,让市场趋势向下,他就可以轻松地抛掉空仓,甚至可能还能小赚--即使秋后算账,他说不定还能有「殿军之功」。但是很可惜,市场丝毫不为他大笔做空的态度所动--这时候中经开已经开始唱对台戏了,你做空我就做多,市场价格谁也别想左右。结果廖春晖铩羽而归,还搭进去了2亿多保证金。2月18日和19日是个双休日。管金生拉着高层再次开会,讨论国债327到底该不该减仓。周六的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目前万国证券仅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割肉减仓。既然有了盟友辽国发,就一方面转让做空仓位给辽国发,另一方面去怂恿辽国发与中经开协商,双方进行「仓位和解」。仓位和解的意思很简单:我持有做空仓位,你持有做多仓位,双方势均力敌,价格保持平稳。既然市场没有趋势,那么干脆我们来个互相抵消:商量一个协议价格,你买我卖,两边一起减仓。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等待市场上的出价和波动,多空双方共同减仓,都收回保证金来保存实力。如果管金生真的这么做了,他不至于赔到一穷二白还锒铛入狱。一切都是咎由自取。19日周日,管金生召集了万国证券的所有国债期货操盘手,开大会统一精神。本以为他会宣布停止做空国债327,同时尝试与中经开和解,但他却「大人虎变」,临时决定「万国证券生死在此一搏,有言主和者,如此案同!」管金生最后的决策是:逢机减仓,不议和不妥协,把辽国发拉下水。廖春晖被委派去辽国发督战,万国证券这边管金生亲自上阵。20日开盘,显然万国证券目前的窘境已经被所有的对手知晓:只要价格一下拉,对手马上做多买入,让万国证券没有减持空仓的机会。一天下来,万国证券的做空仓位增加到了144万口。管金生显然还是不服输,他继续敦促辽国发投入资金,做空国债327:解放台湾最后一哆嗦了,你怎么能不出力呢?辽国发也不是傻子。眼看万国证券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再愚钝的人,也能看出他们的慌乱。辽国发此时已经认定做空仓位将不可避免地亏损,唯一的选择就是利用剩余的资金,在远期做多,以对冲目前的空仓风险。但这显然与管金生的战略方向是相反的。


图:为95年新发3年期国库券公告




22日夜里,财政部一号二号文件正式公布,加上财政部的三号文件内容,其实已经流到了市场上大部分券商的手里,而不是像都市传说中的仅仅有魏东知道。管金生此时万念惧灰:确定的两年保值贴补,意味着国债期货将进入155-160元的区间,在目前位置上的所有做空仓位将血本无归,万国证券只有破产一途。这么多年白手起家,一直混到了李嘉诚的生意伙伴地位,管金生自然是不甘心。他只有鱼死网破这一条路:明天白天先掐死中经开,否则19日那天的公司讲话,就是他人生高潮的最后谢幕。怎么掐死中经开?这就是国债327事件的决战:2月23日的大惨案。证券史上最惨烈的2月23日。管金生犯的第二个错误,在这天早上爆开了。中经开的人不是小学生,而是一帮有着财政部根正苗红背景的职业证券人。简单想一想,既然22日夜里的消息是明显提升国债兑付价格的,所以管金生必然要急于清仓。那么作为他的对手,中经开必然会大笔做多,拉升价格让管金生的万国证券早死早托生。管金生想要掐死中经开,可惜他的手里已经没有底牌了。




23日早盘开盘,国债327的价格直接跳升到149.50,管金生此时已经到了悬崖边。万国证券连夜筹集的一亿资金,在此时算是救了他们一命:万国把价格勉强压制到149元附近,同时市场上散户的做多仓位也开始获利平仓,价格一度接近148.50元。这时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出现了一笔在148.50元平仓的空单平仓成交,数量竟然是完全无法想象的200万口。200万口的数字,当时已经远远超过万国的想象。万国一方完全懵了:这是谁?!其实很简单,孟达和刘封来杀关羽了。辽国发借用市场的漏洞,让其旗下的一家小证券公司开出巨额空单,给了它手中做空仓位在低位平仓的机会。短短几秒钟时间里,辽国发就甩掉了手中控制的全部空单。那家小证券公司就不那么简单了,200万口的空单,需要有3亿的保证金进行交易,而那家证券公司的仓位额度仅仅有15万口。当天收盘之后,这家公司肯定会破产清算关门大吉。但对于辽国发来说,就算是甩掉了一块烫手山芋,至于其他的,管他呢?万国人过了几分钟才明白过来,辽国发反水了!盟友的突然背叛,其实也不能全怪辽国发这一方:人家实在是陪着管老大玩不起了。




市场上败意浓厚,管金生此时已经管不了那么许多了,他给时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总经理尉文渊打电话,说「约个饭吧」。吃着工作餐的盒饭,管金生很不淡定地跟尉文渊说,那200多口空单是不正常的,把国债327期货的交易暂停一天吧。尉文渊只是说,正常不正常不是你我说了算的,它(那家小证券公司)能不能交上保证金,这要等收盘以后我们催帐再说。停肯定是停不了。管金生又说,那给我降低一下保证金比率吧,我真的扛不住了。为什么扛不住了呢?尉文渊反问他。管金生没办法,把自己那150多万口的空单,跟魏文渊交了底。他没说的是,当天万国证券为了压低价格,打压中经开,其实也「透支了仓位」。尉文渊毕竟是官场上的人,明白管金生这样白手起家的生意人,肯定不愿意低头认输。他还是好意劝管金生:这次肯定是赔了,但是我们也没法擅自关闭交易(真关了,老尉的乌纱帽肯定没了)。这样吧,你先减仓,以后再说嘛。言下之意很明白,管金生必须得去跟中经开和解,这么扛下去只有死得更惨。管金生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出门时的他,头脑中想必已经没有什么出路了。鱼死网破。管金生没有直接回公司,而是杀到了建设银行,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些钱,他在计划着更疯狂的事情。下午开盘,辽国开平掉了最后的做空仓位,反手做多50万手。仅仅1分钟,国债327的价格就被推上了151.98的价格。万国证券此时浮动亏损14亿左右,基本确定空手出局。管金生回到办公室,下达了又一个同归于尽的命令:在高价位做空,阻止价格继续上升。他想的是,一旦国债价位在高位不能突破,散户肯定会选择出逃,说不定就迎来了市场向下的机会。万国证券用刚刚融来还没捂热的保证金,又吃进了40万口空单。然而,此时的多方已经同仇敌忾,加上倒戈的辽国发,其实已经势不可挡。40多万口空单,其实作用仅仅是杯水车薪,老管的战术再一次落空。下午的时间里,双方似乎都逐渐力不从心,交易量开始慢慢下滑,但价格始终在151元上下浮动。临近收盘,管金生似乎从辽国发的操作里,得到了一丝启发......国债327事件,在此时达到了高潮。16点22分13秒,管金生下达了「背水一战」的命令。在16点30分收盘前的这不足8分钟时间里,万国证券挂出了2070万口的空单,用天文数字的空单向下打压国债327的价格。同时,万国用自己黄埔营业部的账号,不断接单,让天量空单不断成交。国债327价格,从151.30元被迅速压制到147.90元,收盘。如果抛掉所有规则不谈,147.90元这个收盘价格,万国证券不仅没有赔钱,反而净赚6-7亿。而对手多方,将面临总共十几亿元的亏损。但是这似乎有什么不对:问题出在规则上。万国无视的规则有两条,这两条都是要命的:1. 保证金:无论是万国总部开的空单,还是从营业部开的多单,都需要交保证金:不能是你自己左手倒右手就不要保证金了,正相反,你两个账户都需要缴纳那2000多万口的保证金,总共308亿。2. 持仓量:万国本身有40万口持仓限额,就算加上借仓的50万口,也仅仅有90万口。现实中万国的持仓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一数额,应该被强制平仓。尽管上交所当时的制度执行的并不完善,但制度永远是制度,触线之后还反过来怪制度执行者太无情,甚至是「针对万国证券」,这就是典型的被害妄想了。上交所的尉文渊不是吃闲饭的,他马上给管金生打电话。管金生当晚5点来到了上交所,尉文渊就一句话:「22分13秒之后的交易是无效的。」管金生大闹办公室,但无济于事:拿出300多亿的保证金,这是他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如果说证券市场如赌场的话,哪个赌场会接待一位没有赌资,空口下注的赌徒?当晚10点,证监会和上交所紧急制定了国债327事件的应对方案:一、今日下午16:22分13秒以后“327”品种的所有成交无效,该部分成交不纳入计算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之内。二、今日“327”的收盘价为违规交易前的最后一笔成交价151.30元。三、对违规的会员公司,本所将在进一步查清有关情况后,会同有关管理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四、今日国债期货交易的清算,按调整后的数据办理。五、明日国债期货交易本所有采取相应措施。上海证券交易所1995年2月23日一意孤行,朝令夕改,刚愎自用,铤而走险。管金生败得一点儿也不冤。所以,请不要再提什么因果报应了。市场如赌场,没有今天你输本儿,明天你就能赢回来的道理。唯有理智和客观地去看待风险和盈利,你才能避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悲剧。



327对应的192国债应付本息128.5元,多空双方没有争议,保值贴补肯定要给,双方也没有争议,补贴期为公布给保值的那天起 ,共补贴2年差十天,也没有争议,最后一个月贴补率数字有多高,双方各安天命。多空争议主要在到底从什么基础上贴补,空方认为,应在192券原定9.5年息的基础上,多方则认为保值补贴嘛,顾名思义,要在12.24的三年期银行利息基础上补贴才算真正保了值,两者的差一年为12.24--9.5=2.74元,补两年差十天等于2.74*2==5.48,差一点零头,方便计算就算5.5元吧,多空双方争的贴不贴息,就指这5.5元。192券最后兑付加了这5.5元,为160元,假定没有这个贴息,应该是154.5元;就是说没有财政部最后的这个政策,327也该值154.5元,而事实上给了补贴后的强平价仅仅只有151.78元!政府帮着空头耍赖,至少赖掉了多头100%的利润,假如算上贴息,赖掉了300%以上,可空头还在全世界叫冤枉,奇迹吧?327事件最后导致了国债期货市场的关闭,很令人痛心,其中的经验教训一直没得到好好总结,很大的原因就是政府和上交所操纵舆论,默许当事人文过饰非,编造阴谋论为自己解脱,而群众对数字不感兴趣,他们爱听故事。最流行的阴谋故事是说,财政部为了帮自己人----中经开,打击万国,故意搞出了贴息,熟悉当时情况的就该知道,这实在可能性不大:保值是192券发行一年后提出的,也就是在327开出前一年之前提出的。所以只与提高国债信用有关,与国债期货谁输谁赢无关,对192券的持有者补贴了多少呢?两种可能一种是后来的空头解读:从9.5%的原定年息上补到期128.5元变成到期154.5元,每百元国债补贴26元;另一种则是多头的解读----保值补贴嘛,当然补到保值也就是从银行三年期利息上补,补到160,两种解读相差5.5元。你只要站到财政部的立场看一看,就能想明白:假如一分不补,没人骂你,因为发行时利息原已确定,发行早结束了,192国债持券者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不会骂财政部,可每百元贴了26元,反而要挨骂你财政部自己提出要给我们保值,最后你没保住值啊?每百元差了5.5元嘛,你说财政部脑子正常会不会干出这种贴大钱招骂还可能挨批的事?26元都给了,最后那5.5元给你不就完了嘛,你说是不是?阴谋论者另一个没法解释的问题是:由于万国在上海327出事了,大家逐渐以为192相关的国债期货只在上海交易所交易,实际情况是当时国内有15家交易所在交易与192相关的国债期货,深圳北京重庆武汉等,规模一点都不比上海小,北京市场与327相当的期货品种叫401506,深圳市场的叫6316,各地各有各的多头,各有各的空头,互相还交叉持仓在某一市场持多的机构也可能在另一市场持空,因为各地相类似的品种价格不同,有价差:在出事前夜的2月22日,上海的327只有148.3元,深圳的6316已经156.49了。而仅上海一地,与保值贴补相关的国债期货品种就有10个与192国债相关的326,327;与092国债相关的316,317,318,319;与193国债相关的336,337,338,339,很多机构也都交叉持仓多327,空319、空327,多326,等等,看到这团乱麻,你真相信财政部出的某个政策可以专门精确打击万国?蔚文渊出事当天都不知道万国持仓情况,财政部早N多天就知道?当然,财政部不可能为了帮中经开,而出贴息政策,那么中经开可不可能通过关系先知道贴息呢,这可太有可能了,在中国的投资市场上混了十几年的 ,谁也别装,说自己作股票期货。能打听得到消息,就是不听不问。这只能查到一个严惩一个,可具体查证也很难,七部委联合组团去查的,据说最后是表扬了中经开,主动平仓避免激化矛盾,所以打击内幕交易是永远要抓的,并不能从这次风波中总结出什么特别的教训和意义。坊间另有传闻说万国的路子通到管财政部的Z副总理那儿,所以不鸟财政部,结果是L总理批了,所以万国吃瘪了。根据这样的心理,总结出的经验就成了:你找副总理。我找总理,你找总理,我找总统,你找总统,我找总统的女秘书……花十几亿买教训,结果只得了段相声。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5
帖子: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