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地方债的总体脉络大致如下:[/h1]关于发展、债务、土地、货币、房价、汇率、危机等
注:数据链接:http://data.stats.gov.cn
一、发展:
(一)发展是解决我们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经济增长理论都以提高资本积累效率和资本产出率为基础。物质生产必须具备四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精神。
经过改开40年发展,GDP总量77万亿全球第二,不出意外今年达到80万亿产值。“CN模式”表现为,政府集中、全球化影响、人口红利。经济发展解决了很多问题,温饱、贫困、就业、企业效能等等。如今我们航母也有了,外储最高至4万亿,国际影响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一切都是发展带来的成果。发展做大了蛋糕,完善了体制,解决了非常多的矛盾。对我们而言,发展是如此的重要。
(二)发展由最求速度转向注重质量。
现在经济增速从之前两位数增长,下落到保8、保6等等,依赖基础建设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发展成为了过去时。虽然现在讲新常态了,但绝对完全不是放弃了GDP增长,而是开始追求GDP的质量。比如一带一路、消费升级、中国制造2025、绿色协调发展等等,这也是现实所迫,因为经济增长模式边际收益降低了,也是国际形势严峻,我们体量已足够重视。
(三)发展中要特别注意财政超支和农民工就业两个问题。
我们历史上有个规律,就是历朝历代都会吸取前C亡国教训,不会犯前C犯过的错误。工农GM使我们夺取胜利。反观民国政府由于财政超支,滥发草纸不如的金圆券,最后退败台湾。所以,我们极为重视农民和财政问题。
1.财政问题
我们是低财政赤字国家,每年约3%,去年税收17万亿,连年创新高,中央财政十分健康。按规定,财政部可以发行国债,由央行买进。
2.农民问题
2016 年农民工总量 2.82 亿人,以青壮年为主。2.8亿农民工,一半以上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广义的建筑业可以说包括道路,市政,铁路,房屋等等,制造业和建筑业养活的数亿农民工就业。2008年金融危机,沿海贸易产业倒闭一片,出现大批返乡农民工,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四)发展由侧重外需驱动转向侧重投资驱动。
据不可靠统计,17年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23万亿,民间20万亿,出口贸易总额3万亿,进出口贸易总额4万亿,不言而喻,增长贡献投资一马当先。
如下列三张图所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动力最足的就是投资马车,特别是地方政府固定投资项目。虽然统计口径变化了很多,但大趋势没变。
投资拉动型增长驱动决定了GDP,2017年增长率6.9%,世界感叹贸易战难不倒我们,原因之一就是增长驱动因素变了。
二、债务:
刘仙人曾讲“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那么我们的投资所需要的本钱从何而来呢?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短期实现西方国家一两百年的基建成效,必须需要巨量的资本投入,这部分又从哪里来呢?
按照西经,投资=储蓄,所以投资来源于储蓄。或者说抑制消费提高资本投入,扩展生产可能性边界。其实不仅如此。
(一)本钱来源于债务。
我们要把中央和地方分开来看,中央资产优质、财政健康,事少钱多,地方资产匮乏、财政困顿、事多钱少。
不过,总的来讲,资本来源主要有如下方面:
A、税收及非税收入。分税制后,地方税收锐减,至今财税改革,营改增,国税地税合并,都是在不减弱中央对地方税收控制的情况下,解决地方的财源问题。非税收入包括土地出让等。
B、外汇。资本输入提高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招商引资,扩大资本存量。
C、债务。国债和地方债两类。在央妈的配合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有为之下,地方债已经成为了庞然大物了。
(二)重点是地方债。
地方债分为两种刚性兑付的显性债务和政府可能兜底的隐形债务。隐形债务占比较大。
隐性债务形式有:一、地方融资平台。15年之后,PPP项目扩容明显,也是隐性债务的主要来源。二、需要担保的银行贷款和信托融资。融资平台的贷款由13年中的9.3万亿上升至17年中的20万亿,增长了115%,15年之后融资平台的新增债务都不算作地方政府债务。三、借用了融资平台的资金。
显性债务:2017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0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03322亿元,专项债务61384亿元;政府债券147448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7258亿元。
隐性债务:据不可靠保守估计,在20万亿至30万亿之间。
三、土地:
都知道,借钱要么有信用,要么有担保,ZF要想融资怎么办呢?首先,ZF也有信用评级,比如很多标普、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会给各个国家评级,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国际收支等因素。地方债券背后就有税收等支撑。其次,DFZF可以凭借其掌握的最重要的资产,土地进行融资。04修宪后,更是可以征收征用集体土地,投入市场,不用考虑太多量的上限。随着房地产面包价格上涨,土地的资产价格也飞速上涨。
(一)土地使用权抵质押融资。
地方ZF以少量财政拨款配比较大规模土地资产注入,成立之初其账面即拥有较大规模土地资产。其后,通过抵质押向银行等机构借款,筹集资金,一般能贷50%-70%。
08年至10年,4万亿落地,各类平台兴起,规模迅速膨胀。2010年起中央开始“排雷”,从国发19号文、国发43号文、国发50号文、国发87号文,DFZF“埋雷”的手段也从融资平台、违规出保到购买服务,日趋高明。同时国家也开了正门,比如PPP、TOT、采购工程等,管控严格。但总体还是笔烂账。
(二)土地出让收入
土地出让收入一般统计在政府性基金收入,在核算时也计入政府非税收入。除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后续销售商品房也会收取土地增值税。
2018年1月25日,财政部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显示,2017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2059亿元,同比增长40.7%。年度超5万亿的土地出让收入,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值得注意,土地出让面积渐渐减少,不足巅峰期50%,出让收入却连年攀高。
四、货币:
法币的流动性是最高的,说白了就是张无记名借条。资本的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用来购置的材料、设备、技术、人工、土地等。国内流通的是法币,国际流通的一般是美元,能买铁矿、铜矿、原油、大豆等等。
(一)货币出借方主要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我们的银行体系如下图,但还要注意一点,影子银行,如下图。棚改政策就是由政策性银行支持的。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付、央行再贷款、发行金融债券,现在以金融债券为主,放贷利率低。商业银行主要是吸收存款放贷利率高,存款利率也受到一定管制。
1. 央妈。具备货币发行权,收取商业银行每笔存款固定比例的准备金,还有常见几个手段。即公开市场操作,买卖债券,如逆回购。升降准,每笔存款多收准备金。再贴现,商业银行拿央行票据跟其换钱。以上也是收放水的一部分,至于无锚印钞,去银行会取到很多新钱吧。财爸就不说了。
2. 影子银行。你要做生意手里有100元,你又借了150元,记在账本上,250元是资产,150元是负债,100元是老本(股本)。银行也是这样的,资产负债表就是账本,受监管,吸收存款要入表。但是像理财产品、代付票据、理财产品等以前都是属于表外。由于实际银行机构和证券机构可以互相业务交叉经营,而且银行接触的很多客户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直接拿到传统信贷,于是就出现了通道业务,连接资金供需两端。一般比如,银行理财投向信托,信托投向资管,资管等最终流向资金需方,并协议风险分担,使银行最小化风险。
截止2016年末,券商资管与基金子公司中通道业务规模为19.84万亿元。其中券商资管占比较高,规模为12.4亿元;资金子公司为7.5亿元。通道业务的规模在过去两年里加权增速达50%。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以及金融监管改革,都对影子银行问题进行集中规范限制。
(二)借款方还包括房地产及中小企业。
我们经济成分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按规模分特大、中、小、微等企业。大企业资产过硬信贷资源少,国有企业不愁信贷,有的有余粮出借。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出了名的,小企业数量多,风险大,中小微企业解决了很多就业,融资很多转向影子银行,甚至自设P2P融资。房地产市场火爆也带动巨量融资需求,近年来市场发展,体量小的企业逐渐退出市场,池里基本都是大鱼。这一块规模非常大。
(三)通过货币乘数进行信贷扩张。
根据公式,投资=储蓄,那么,目前我们170多万亿的M2是从哪里来呢的?我们的钱真的要比美国都多吗?货币当局储备货币仅仅31万亿(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1)发行货币 (2)金融机构的负债 (3)非金融机构存款)
答案并不是,是因为货币乘数。
1. 什么是货币乘数。
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之后,金融系统就了存款,金融机构拿这个存款去放贷款,这笔贷款的一部分又变成企业存款,然后金融机构再拿这笔企业存款一部分继续放贷一部分交央行准备金,由形成新的企业存款最终1元基础货币派生出约5元全部存款(M2),那这时候的货币乘数就是约为5倍。如果不存银行,那么进行生产经营,发放到供应商,员工手里,再存到银行,效果一样,特别我们习惯高储蓄。
2.债务是如何扩张的。
举个简单例子,假如你是一名修路工,有点积蓄,5万元,然后政府城投公司从银行里借走你存的5万元,雇佣你修一条路,最后路修好了,发你3万元薪水,那么你有了8元。但是,政府呢?修路收益很少,甚至支付不起利息,怎么办?没到期之前先不管了。于是时间越长债务泡沫越大。
所以,信贷扩张,在持续阶段,并没有多印钱,去能释放很多信贷量。
(四)民国时期的通货膨胀税。
1935年国民政府推动币制改革,使用法币以来,民国经济就开始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但当时尚不严重。1937年7月,中日开战。通货膨胀势头渐起。1948年,通货膨胀严重,上海市民排队抢兑黄金。“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
不能让过多货币追逐商品。民国时期发行了巨量金圆券时,稀释了人民手中法币购买力,导致法币贬値,物价上升。发行金圆券被用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和军费开支,实际上是以通货膨胀方式向人民征收的一种隐蔽性税收,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五、房价:
房价问题很敏感,不少人被打脸,但还是要说说,不吐不快。房产的面粉市场通过招拍挂供应,但供应多少并不由市场决定,每轮五年规划都会确定好。面包市场也是政策市,决定价格的因素很复杂。
(一)需求端人口高峰叠加城镇化高峰。
80至95这波人口高峰数量巨大,总体数量约2亿人。置业需求覆盖了2005年到2025年25年的时间,这还不包括以前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改善需求。实际上参与商品房产市场的人口数量要扣出农村人口,也就是城市加上城镇化的农村。从05年到18年,我们处于城镇化率攀升最快的中间段,城镇化了14%的人口,约1.8亿人,80后—95后人数约0.3亿。上述期间大概估计需要解决住房需求的人数为,2*50%+0.3=1.3亿人。按人均30平米计算,需要约39亿商品房住宅面积,实际上一线城市人均面积不足这个数。这些是潜在人口数量,并不是有实际购买力的有效需求,还要考虑其他,比如市场内置换需求、小城市往大城市流动的需求、旧房危房改善、家庭分户等等需求。在此仅作定性分析,学区不讨论。另外,据各地区统计年鉴数据,商品房性质的房屋仅占到所有类型房屋的30%左右,存在很多农房、小产权、违建等等。
再提一点:全国个税自主申报(年收入过12万)人数有多少?。从2011年就突破了315万人。2017成都市个税自主申报人数为22.45万人,成都2017年GDP1.38万亿,全国GDP74万亿,占比例为1.75%,22.45/1.75%=1280万人。结论:估计全国人数为1200万人。
做一个小测算:2016年住宅商品房销售额为99000亿元,接近10万亿元。假设由这些有钱人购买,平均年收入15万元,算算其购买力每一年为:15万×1200万=1.8万亿。作为首付贷款可以撬动:1.8万亿÷30%=6万亿。这么看来1%的人口能承担60%的房产销售额,怪不得炒房团实力那么强。
(二)土地供给规划错BUZU。
从供给端看土地规划供给总体趋势下降,特别是一线。与房价相关,也可能房价上涨导致土地少卖,但实际以前地王频出,很火热。建设用地规划包括住宅以及其他商业用途土地。再看商品房销售面积,总计140亿平米,但是这个数据涵盖了二手交易,重复计算。要看开发商土地购置面积,这个是水龙头进水口。近12年总计约35亿平米。相比需求端,肯定要少于的,因为购置不一定全部卖完,同时需求端也不一定人人都购房。但是近两年购置土地急剧减少。
(三)信贷东风催生有效需求。
从信贷端看,只看最可靠的国债发行数据,08年4万亿就有一部分靠国债。国债发型规模从05年到17年翻了6倍,重点是07年和16年两波剧增,巧合的是这两年房价暴涨,都是在9月份,但是2008.9这个时点说明国家已经提前对次贷危机有所准备,提前发债。上下同步,地方债也是一样的。再看住房贷款总额,从3万亿翻翻到24万亿,翻了8倍,而房价就长了10倍。城乡居民存款余额54万亿,贷款占比50%。同比增幅更是与房价涨幅契合,只是08年与16年增幅程度有差别。16年后同比增幅逐渐下降。
2016年货币暴增
2016年货币暴增
(五)限购限贷开放落户等极限微操。
以股票市场为例:
第一、在一个买方市场,股票不断推高价格的过程中,要先采取限购政策。其一,没有股票的刚需买下首套股票就不会在股价涨的时候卖出去,因为刚需是消费性需求,并不是投机需求,如果卖了在涨价就买不回来了,而且也没地方住,只能租,还不能享受各种绑定福利,只能置换,还是在市场内,没有出离市场。其二,一人一股实际上就等于股市里分散了筹码,不会形成过于集中的大散户,超越庄家,从而大大影响到市场,让庄家失去控制。
第二、当市场价格推高到一定程度,存量持有股票的散户,多于新入场的散户,也就是新增量不足时,说明市场已经到了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新利益蛋糕增长不够分,只能在已有的市场参与者之间争夺,那么就需要整顿对手盘,也就是采取限售政策,一方面,新股限价抢市场。另一方面,二手股限售,提高交易费用,贷款限制。
第三、新股加上二手股大于需求,除去二手股,新股小于需求,比如摇号措施,由于价格差,也会产生投机需求。土地就像股票质押,抛盘太多,价格维持不住也不行,多套房提高首付也是为了防止散户爆仓。
第四、抢人大战、开放落户等都是在吸引优质散户,还可以释放六个钱包。
(六)棚改的思路。
G开行支持一笔贷款,货币化安置,大批拆迁户拿着拆迁款到市场购房,KFS趁机提价,去库存转手再支付土地出让金。实际并不会制造新库存。参考让子弹飞乡绅捐钱的故事,库存就是灾民。综合历史数据,当前百城库存规模已经跌回到2012年3月的水平。棚改政策也放缓了。
(七)房产税无法替代土地收入,但会提高租金。
分类讨论,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四五线城市
渝沪试点房产税税率平均每年0.5%,征收标准是市场价格与房屋面积,设置较高免征点。房产税作为税收来源手段肯定会征收的。国际房产税税率一般1%—3%,但是依照国情看,这件事向来都十分拖节奏,也不会一蹴而就,开始肯定不会定这么高,分阶段逐步铺开,至少要有个五年规划的长度,所以且这呢。
1.一二线城市:SH:2016年SH统计年鉴(官方数据)显示城镇住房面积约为:7.76亿平方米,按照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计算,商品房住宅总面积约为6000万平米,这个数据有问题。按照城乡房屋(包括农房小产权房)总量1100万套,平均每套60平,差不多6.6亿平。按照统计年鉴全是居民居住构成房屋来源来看,由于没有数据,所以姑且按照20%的商品房比例计算,粗略估计商品房1.4亿平方米,按每平米5万元均价,税率0.5%,不考虑免征面积,计算的出每年房产税可以提供税额,350亿元。而2017年土地出让金约1500亿,。占比为23%。2.二三线城市:HF:常住人口790万,人均36平米,商品房比例36%,房产税总计约215亿元每年。土地出让金740亿元。占比29%。3.四五线城市:SQ市:常住人口490万,人均37,商品房比例27%。房价6000元。房产税计算总额约14亿元。出地出让金2017年87亿元。占比16%
总之,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已经超过4万亿,指望房产税最多解决1/4的财政缺口,甚至实际征收金额只会更少,而现在支出依然不减,所以房产税能够降低房价的作用必然大大低于预期。至于炒房团的问题,参考房产微操。
根据y=kx,价格弹性,税收原理等等,房产税会在房东和房客之间分配,由于集体性成本上升,只要租房都须负担,租金占收入一定比例,税收会使这个比例提升。
六、汇率:
(一)决定汇率的因素很复杂。
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贸易中同一件衣服国内外购买价格应该一样,不考虑运费关税等,否则有套利空间。但我们实施出口补贴政策,汇率不一定反映真实,又由于各国生产效率、顺差逆差等情况不同,理论并不绝对准确。国际贸易一般指可贸易商品比如服装玩具等能自由流动,而不是不可贸易商品价格差别很大,比如理发店、法律服务等。另外,国际资本投资方面,国内外的利差、经济发展趋势、货币政策等也会影响汇率。
(二)为应对外部冲击,汇率政策必须掌握自己手里。
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新马泰长期出口导向却没有积累足够外储,透支式发展,举借大量外债有没有偿还能力。终于被国际金融炒家盯上,攻击汇率,攻击国内金融业。反观我们应对稳妥有效,在HK受攻击时,及时抬一手,对内启动基建,刺激内需,对外稳定汇率,打击炒汇逃汇,抓投机一批是一批。同时改革金融业,顺利度过危机,也为2008年危机提供经验积累。
自身利益出发,一定程度的对汇率的掌控是必要的。
从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入WTO)。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RMB汇率重归固定汇率。背景是:美国发生次债危机,影响波及全球,全球经济快速下滑导致了外需快速下降,我国的出口出现大幅负增长,GDP增幅下降严重。
(三)保汇率的根本是保进出口,关键在于外储充实。
国内债市和股市还不够开放,汇率一般变动并不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金融业随着逐步开放,抵御风险能力有一定提高,虽然风险不小,但仍有汇率这道防线。主要是进出口贸易。我们发展至今,出口马车要保,因为14万亿的出口额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贡献巨大。进口也要保,矿产、原油、天然气、高端机械设备,像飞机、芯片等,贬值严重点会造成输入型通胀和资本外流。不论汇率升贬值,都必须保持一定的贸易顺差,高端制造业薄弱和金融业脆弱落后还承受不了逆差的影响。为了应对危机的外部冲击,也要有巨量外汇储备,它是汇率的镇流器和危机的缓冲带,不仅能对抗国际做空力量,还能化解金融危机。
(四)外储中美国国债占比很大。
我们外汇储备中,美元的份额约为2/3,高于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的平均水平。据统计,美元外储里,我们持有1.2万多亿美元美国国债,占外汇储备的38.6%,这还不包括通过第三方持有的美国国债,也不包括持有的其他美元资产。也就是说实际能动用的外币储备是有限的,有时候甚至要抛售美债换钱。
我们在2014年、2015年、2016年这三年资本外流规模分别是:2164亿美元,8181亿美元,5118亿美元,累计外流规模达1.54万亿美元,消耗了中国1/4的外储。2017年我们采取强力的资本管制措施,遏制住了外流趋势,也稳定了人民币汇率。
(五)美国通过美债美元来转嫁危机和剪羊毛。
美元是流动性更高的美债。
1.转嫁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美联储为了救市,开始扩表和降息,联邦基准利率从5.25%降到0.25%,08年至10年,第一轮QE,用美元在国内购买了1.25万亿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0.3万亿的美国国债,同时,将一部分美国国债出售给中国、日本等国家,换取其储备中的美元。就这样,美国成功的用其他国家手里的美元,购买了危机所产生的债务,将一部分危机风险转嫁出去。直到2014年停止QE。我们在08年到10年就购买了不少美国国债。如下图。另外,美国注入市场的巨量美元,也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流向了全世界,比如以外汇占款的形式,增加了各国的基础货币。
2. 剪羊毛。上世纪80年代,阿根廷、墨西哥等国经济危机就有剪羊毛。一般讲,国际金融资本先向某国投入大量热钱,炒高房地产、股市等,当泡沫吹大后,迅速将热钱抽走,造成民众和国内资本恐慌、跟风,进而房产、股市等暴跌,截断企业资金链,引发系统风险,导致经济危机。然后这些国际资本再回来,低价收购该国的一些核心资产,洗劫财富,大发横财。甚至控制该国经济命脉和政治势力。因此,从美国流向世界的大量资本也没有闲着,都在各地攫取利益,配合美元量化宽松贬值,美元储备不断缩水。一旦资本出走,没有足够兑换储备稳定汇率,就会发生危机。参考日本。
(六)缩表、加息、贸易战的根源在于美国债务。
2018年初,美国债务就首次突破21万亿美元,与GDP的比率是105 %,每年利息2000多亿美元。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8年间积累国债近5万亿美元。奥的任期再接再厉,加上2008年次贷危机,美国债务规模几乎翻了一倍。
川普任期中,如今再继续翻倍下去,美国信用体系就支撑不住了,哪怕有每年7000亿军费开支。为了减小债务风险,恢复经济,美国开始了一系列操作。
首先,加息。基于美国经济出现复苏,那么债务继续扩张就会推高风险,提高利息收回流动性储备子弹。加息还要结合债券收益率,毕竟收益率过高偿还利息也越多。
其次,渐进式缩表。随后的缩表也是为了配合紧缩,缩表并不是为了破坏经济步伐,因此,先是被动缩表,停止购买资产,后面要根据各种经济指标,审慎采取主动缩表,出售资产。
再次,贸易战、全世界收保护费、撂挑子等都是为了要钱省钱。总之,吃了我的要给我吐出来。
七、危机。
(一)我们防范重大风险就是防范债务危机。
老乡的欠条会还的,债务规模已经这样了,该怎么办呢?A、不还。企业、银行、居民不好过,因为钱都被借走了,要维持生活只能继续借钱。B、印钞兜底。必然是通货膨胀。C、无限展期。要是发展的好软着陆,发展的不好,不知道从何处开始雷暴。该选哪一个呢?一,结构性放水。二,节源开流。三,经济转型。总之,要平衡又好又快发展和债务风险,是个技术活。
(二)房价很难降。
卖D这种事肯定是要细水长流的,不能卖便宜了也不能一下子卖完。不出意外,城市化以后房子估计是有钱人的市场了,一般人可以靠租赁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