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对钗黛分别是什么态度?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kl9   2022-6-15 14:29   4730   5
曹雪芹是不是偏爱黛玉,感觉他对宝钗写的就没有那么深情,就是衬托宝黛爱情的感觉
补充,有些人真是无语,我没有讨厌宝钗黑宝钗,说宝钗衬托爱情怎么了就戾气那么重,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功能啊,天天就跟你自己懂一样,我们老师是个很专业的学者,她就多次表达对宝钗是一位用心机谋取宝二奶奶席位的野心家,机关算计却成为被男人抛弃的牺牲品,很多专业的红学分析也是这么看的,我根据专业人士的观点才提出问题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fv3xf  1级新秀 | 2022-6-15 14:29:33 发帖IP地址来自 湖北
薛宝钗——佳人。
林黛玉——尤物。
3#
狼君  4级常客  与狼共舞,期权卖方 | 2022-6-15 14:29:4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红楼梦》大旨谈情,黛玉情情,曹雪芹当然把更多的情感倾注给了黛玉。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代表着人世的另一个走向,作者不认同,但也无法否定。所以曹雪芹对宝钗的态度,也没有太多负面的情绪。
书中第一回就说清楚了,大旨谈情,说的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在人间的缠绵情事: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作者借癞头和尚之口,明言此书大概,即绛珠仙子下世为人,以泪偿还神瑛侍者前世的灌溉之情,而“多少风流冤家”,也只是他们的陪衬。这也得到了早期批书人的回应,此处有脂批:
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宝钗,则代表着宝玉意图排斥的另一个面向:
黛玉、宝钗始终是贾宝玉的两个面向,一个面向情感,一个面向理智;一个面向爱情,一个面向婚姻;一个面向神性,一个面向现实。
曹雪芹在情感与理智间徘徊,把生存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赋予了黛玉。《红楼梦》中,黛玉敏感、灵透,又孱弱、多疑,沉溺于自我想象和情感体验,将想象和体验转化为美艳的行动和绚丽的诗篇。曹雪芹把争取命运的稳定性、确定性的希望和努力安排给了宝钗,宝钗于是成了理想主义者、理性坚守者,明白男人读书的意义,明白女人的本份,因此,宝钗务实,隐忍,放弃自我,真诚利他。宝玉,则有两个面向,当他面向黛玉时,二人是知己,和黛玉一样,与黛玉同道,享受共情的喜悦,感知生命的无常,体验感情的深度,勘探存在的疆域;当他面向宝钗时,他看到了被家族和社会正统期望的另一种选择、另一条道路,他本能地加以排斥,坚定地予以拒绝,又为这排斥和拒绝必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衔恨含悲,所以《红楼梦》在整体基调上始终弥漫着悔恨和悲凄,挥之不去——宝玉是承载了荣府和贾氏一门的期望的,与荣府关系异常密切的张道士称赞:“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贾母自己也说:“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荣宁二公对警幻称:“故近之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所谓“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并非虚言,宝玉清楚自己的这个面向,但他无意沿着这条路子走。
本人有文章专门论及:
《红楼梦》的两个视野 - 知乎 (zhihu.com)
4#
fzfwo  1级新秀 | 2022-6-15 14:30:4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应该是喜欢黛玉,而尊敬宝钗。
喜欢黛玉,所以连她的一举一动都那么惟妙惟肖的描写出来。
至于尊敬宝钗嘛,就是用她的行为来写思想。
主要问题就是一般人脑子都看太多爱情故事了,对不是爱情的其他事情完全没感觉。感受是钝的,而且对文字的理解非常差。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在现在一些人的逻辑里。
一个十岁不到的小女孩的妈妈死了,她到外婆家暂住,就意味着她外婆想把她嫁给表哥。
一个家里成绩非常好的姑娘,因为姨夫帮助自己哥哥的官司,然后又住姨夫家。然后谦让对待她姨夫的孩子就是想嫁他。
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上床,不代表喜欢她。而一个男孩子安慰他父母双亡的表妹,家里人就都应该知道他是喜欢这个表妹。
一个母亲在死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对第二个孩子几乎放任。保姆管这个孩子。她也不支持。这个孩子在学校和男同学搞gay也不知道。他不爱上学就不上。他喜欢玩胭脂水粉就让他玩。他几年都不好好学习也不管。知道他父亲回来会查这孩子的功课,就让他的表姐表妹当枪手,代替他做作业。最后在知道这孩子和小保姆喝醉,睡一床了,才赶走小保姆。然后就被说管太严了。
我都不知道有些人的脑回路除了爱情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讲的东西都反常识。
5#
吴宇  管理员  伦敦金丝雀码头交易员 | 2022-6-15 14:31:0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大学医学部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
黛玉:世外仙姝寂寞林。
6#
yahooi  1级新秀 | 2022-6-15 14:31:3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看作者的一字评就知道啊,给黛玉的是“幽淑女”、“痴颦儿”给湘云是“憨湘云”紫鹃是“慧紫鹃”袭人是“贤袭人”
评宝钗则是“时宝钗”
看出区别了吗?淑,痴,憨,贤,慧都是列属封建社会主流对闺阁秀润的极高赞誉,时却是有意模糊性别属性的评语
这种对比在钗黛之间常有,如蘅芜君对潇湘妃;高士对仙姝
曹雪芹写黛玉是描绘一个美好形象,写宝钗是写历经千帆的自己,写宝钗笔触慎重含而不露,写黛玉一气呵成挥洒自如,宝钗是他的克制,黛玉是他的放肆
林黛玉是纯美梦幻的化身,这类型之前是杜丽娘崔莺莺冯小青叶小鸾甚至潘金莲,她是世代累计下来的美学集大成者,也是巅峰
看黛玉的来历,仙草转世报恩公,出身于四大家族之外,她是孀亲弱弟俱无的孤女,没有家庭、婚姻、子嗣关系牵扯,一生为情,死在大厦将倾前
发现没?前期大观园理想世界的小儿女剧情,她戏份最多,给人印象最深,被津津乐道的黛玉名场面多是那时
红楼后期山雨欲来风满楼,黛玉的成长弧度快完成了,她的戏份越来越隐蔽,比如管家那几章,还有红楼梦非常重要传达家族兴衰那几回,她更是几乎隐形
林粉拿黛玉给下人赏钱,说贾府进少出多大吹特吹,其实打赏本就是贵族女子自来就懂的基本功,贾府剩个空架子无人不知,冷子兴一外人都明白
林黛玉是极其轻盈的存在,尽管她的智商毋庸置疑,她也确实很懂世故,别看黛玉写颂圣诗最多,表达过千里马渴望一展抱负的意思,后期劝宝玉去做正经事,但那都不是重点
她前世主动追随神瑛下凡,今生就只承载还泪任务,泪盈则来泪尽则去,不跟世界有多余的牵扯,只为情情
就跟她本体的绛珠草一样,纤弱缥缈,无需承载任何大的概念,她来如幻去如烟
绛珠还泪而来,她不牵扯四大家族兴衰线,千帆历经世态炎凉万境归空她都无须参与,也不会影响她的价值
她是风月情浓的代表,是美的概念,她燃尽生命绽放恋歌,至死不悔
她属于曹雪芹炫技,你看传统东方女子写到我这里就到顶了,林黛玉就直接把后人写女子堵死了,再写也写不过她了
而薛宝钗不是这条道上的
曹雪芹给宝钗的定位就不是写一个概念化的传统美女,虽然薛宝钗同样有古典女性的各种意象,如杨妃之妩媚姿态、乐羊妻拾金不昧停机劝谏的德行,但不是核心
宝玉是作者写曾经的自己,宝钗承担的是代现在的作者发言
“佳人旋贴钗头胜,园父初挑雪底芹”
曹老师夹带私货简直不要太明显
作者把自己的知识阅历都给了她,十五岁的女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包罗万象,这个很好懂
小姐一辈里,也只有她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活在象牙塔里等待父兄给予资源倾斜的
曹雪芹给了她跟外界联通,洞察世道,管理薛家的先天条件,让她能顺理成章说出自己的思考
探春都不知道的经验她全知道,说得出“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于利”
她写螃蟹诗骂官场,写柳絮词表达不屑那些为了名利嗡嗡乱舞的蜂蝶,不愿自甘堕落,愿青云直上的情操,她对宝玉都经常出言讽刺
这是明显的几处,她更多的戏份常常夹杂在别人的事件中展现,但是她在过程中的存在感往往又取代了别人的地位,这是暗笔
这些东西是曹雪芹之前小说女角色不曾有的,在哪个时代,这些本应该是男人的话,过去那些才子佳人书的佳人只要自怜自哀,宣泄春情,写点闺怨诗,为戏文神往,追随男主爱情圆满就可以了,这已经是很成功的高人气角色模板了
但是曹雪芹不一样
薛宝钗不是杜丽娘崔莺莺这个高人气模板中化来的佳人,不是让读者欢喜取乐代入的,她有力量感,不拘泥于闺阁,不屑耽于诗词咏乐,对世界有更加宏观的思考,脱离了性别桎梏
她的意象是笼盖天地的雪,因为雪够厚重,足够包容,又绝对冷冽,也是万境归空后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
无论是点点轻寒,默默花愁的春;幽梦眠长,香荷风动的夏;沉烟袅袅,露重霜滑的秋,最终都要归于“梨花满地不闻莺”的冬
故事结束在白茫茫一片的冬天,宝钗是见证这一切,在终局自守之人
“时宝钗”
不是贤不是慧不是淑,不是任何可以套在封建社会女性身上的一字
何为时?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孔子被评圣之时者,红楼梦宝黛皆尊四书  宝玉焚书独不焚四书,谤万书独不谤四书,可知曹雪芹心中孔子的地位

宝钗的生日是地穿节,与女娲补天有相关对应,我觉得暗暗表达了作者一种不能补天,也可补地实现人生价值
雪芹在扬州旧梦久已觉后,就转而为著书为闺阁昭传实现理想
在咏絮一片哀音中,只有宝钗的文字翻出了新意,舞出了气力,即使漂泊无根,也不会委污秽泥地,随狂风乱蝶,而是要朗朗直上蓝天,追求自我更高的境界
读书至此,几乎是次元壁破裂,纸上的不是薛宝钗,是曹雪芹在困境中的洒脱,是他豁达的挥毫,是作者对读者展示志向
薛宝钗前期很类似降神角色,谁有什么问题由她包办解决,一众姐妹敬服她,个人素质被作者评为群芳之冠,但是越往后读越发现她的无奈,她也会一遍舌战嫂子保护香菱当老妈的主心骨为哥哥收拾烂摊子,另一边偷偷垂泪无可奈何,大观园众人终于也有叹息她的一天
薛宝钗身上交织了许多外人看来自相矛盾的东西,如冷香与热毒,守拙与辛讽,无情与法爱,入世与出世,个人置于大环境之中,在时运打压下的无力感,追求青云直上却理想落空金簪雪里埋的悲凉。
这不是纸片人的悲哀,是曹雪芹,是他打破第四堵墙,发出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悲叹
多情的作家写人物总会代入自己的感情,而读者们永远会倾向于坦露吃糖欲望的孩子气的角色,而宝钗则是从不渴望,从不祈求,只默默看着这一切的存在,自然得不到大众偏爱,于是她被忽视被误解,在众多二创里充当棒打鸳鸯的工具人
她自己很少发出“我执”的声音,按文学创作的一般逻辑来说,应该让这样一个漠然对待世界的角色,忽然遭受意料之外的起落,将她拉进红尘命运里沉沦感受,张力才会有,可惜宝钗没有等到红楼续曲,她只在有限的篇幅里,见证了众人的命数分定,最后将这些痕迹慢慢在雪地里淡去
多年以后,或许宝钗偶然会回忆起在蘅芜苑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秋日午后,故人尚在,莺儿烂漫,香菱游戏,黛湘嬉笑,一痕月照下草木辉映的清霜……
直到写书人记录下这一切

有兴趣可以看看
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薛宝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