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16年年底债市的下跌行情,很多参与了债券市场的银理产品实际上都是亏损的,而碍于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大旗,很多银行不得不贴补亏损产品,来完成到期的兑付。此事件再一次将银理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摆到监管和行业面前。为了保护普通投资人的“刚性兑付”后果可能是让人们漠视了风险的存在,市场很难健康发展下去。而银理产品净值化也再一次被提出。 首先来谈下刚性兑付,其实这是源于信托产品的。最早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在中国“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下,信托是与银行共同受银监会监管的,而历史原因也是的国内信托牌照是丁是丁卯是卯,总共就那么几十个,可以说各个含金量都不低。 而单方面强调刚性兑付的结果就是,“高收益,低风险”这种十分不合理的产品漠视始终存在,使得大家对理财方面的经济素养开了倒车。其次,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本身就不符合市场规律。 再次,在“刚兑神话”的光环下,投资者只会继续盲目跟风投资,对整个资本市场的是巨大隐患。 建议: 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