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运气赚来的千亿美元,再凭实力亏光?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新鲜杂谈   2019-12-29 07:36   601   0



1


2000年1月份,刚刚度过生死危机的阿里巴巴,迎来了日本的「软银集团」。



在经过简单的交流之后,软银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 Son)斥资2000万美元投资阿里巴巴。2004年,继续投资了6000万美元。


至此,一个堪比世界股神「巴菲特」投资回报的奇迹诞生了。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股市IPO时,软银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4.4%。



2018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披露2018财年年报,「软银集团」依然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为28.8%,数量为7.47亿股。


在美股,阿里巴巴最新的市值为5674亿美元。



也就是说,孙正义控制的日本「软银集团」,靠这一笔投资,就赚了超过1700亿美元。


这笔投资堪称奇迹,世界上只有南非MIH集团投资腾讯、股神巴菲特一生的投资经历,可堪比拟。



2


当潮水开始退却时,这个日本首富男人,却要凭借自己的实力,把之前积攒的收益和口碑,一点点挥霍掉。


2017年,为了将投资神话继续,孙正义主导「软银集团」,成立「软银愿景基金一期」,募集到了970亿美元的资金规模。


其中,软银自己出资325亿美元,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出资450亿美元,阿布扎比穆巴达拉投资公司出资150亿美元,苹果公司出资10亿美元,富士康、高通等也小规模参投。






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


为了争取沙特副王储的450亿美元资金,孙正义打听到了副王储穆罕默德·本·沙尔曼(Mohammed bin Salman,现任王储)正在日本东京,他正寻求让沙特国家摆脱对石油工业严重依赖的经济转型方略。孙正义争取了副王储的45分钟,说自己想送给他一个一千亿美金的礼物,昏昏欲睡的副王储马上来了精神。


于是,只花了45分钟,孙正义就募集到了450亿美元。






紧接着,「愿景基金一期」开始了自己在全球互联网领域投资的一系列骚操作。


他最知名的4个投资案例是:


美国共享打车公司Uber、
美国共享办公公司Wework、
中国共享打车公司「滴滴出行」、
印度共享酒店公司OYO。


3


Uber 诞生于2009年的美国加州,在共享出行领域,是全球龙头公司,是硅谷涌现出来的明星级公司。



当它从仓库中走出来时,还很微弱,只有极其具有独到眼光的投资机构,才发现了未来的明星级公司。


等到2018年初的时候,一直观望的孙正义,才等来了机会。那时候,Uber身陷泥潭,孙正义率领「愿景基金一期」压价,估值被压缩到了472亿美元,以77亿美元强势入股,收购了Uber 16.3%的股权。


那个时候,他以为自己抄底成功了。


确实,自他入局后,Uber的发展和估值,一路飘高,最高达到了1200亿美元。


然而,很快,Uber 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虽然 Uber今年5月在美股IPO上市前,孙正义曾经激动说道:又找到了当初投资阿里的感觉;然而现实很快给他泼了盆冷水,上市首日的股价下跌7.62%。




(Uber上市后的股价走势图)


Uber 上市后的5个月时间,就疯狂裁员1200余人。


创始人卡兰尼克,开始了疯狂套现,不断卖出自己手中持有的原始股,清盘式减持,截止12月23日,已经彻底离场。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对于呆在原地的孙正义来说,投资了接近2年时间,账面浮盈只有10%不到,也就勉勉强强跑赢了资金成本而已。



但是,对于另一个投资标的来说,他则可以称得上惨败,血本无归了



Wework 是全球共享办公公司的鼻祖。


创始人诺伊曼,来自于以色列,是一个有着偏执性格的狂人。他有很多离经叛道之举:在纽约街头赤脚走路;在办公室播放狂热音乐,以大声喊叫回应客户对音量的抗议;在公司章程中,将妻子列为自己意外身亡的3个指定接班人之一。


他发现西方工业化主导下的办公环境严肃、紧绷,太没人情味,于是他从很多一手房东那里,租赁了大片场地,进行浪漫化、充满人情味的改造,然后租赁给小型的创业团队,赚取差价。


明明只是一个二房东,但是诺伊曼,是这么面对投资人画大饼的:


WeWork就是实体的社交网络,在这里可以获得精准的人脉,对接业务资源;凭借线下社交网络来带的黏性,用户就会一再续约。


这块大饼,比国内乐视网的贾跃亭,画得还要好吃。



其他人有没有被忽悠住,我们不清楚,但是手里拿着近千亿美元的孙正义,是被忽悠住了。


他带领着「愿景基金一期」,投资了106.5亿美元到Wework,推动蒙眼狂奔发展。



很快,Wework发展到了29个国家、111个城市、528个办公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激进扩张策略,让这家公司过去3年半产生了35.9亿美元的净亏损。创始人的各种不堪操作,也浮出了水面。


诺伊曼,不仅在私下吸毒,还任人唯亲,让妻子、四大姑八大姨在公司占据核心位置,购买私人飞机挥霍无度,频繁注册壳公司将Wework的利益掏空。


作为投资方的孙正义,终于和创始人交恶。忍无可忍的「软银集团」,将该创始人驱逐出了Wework,但是,问题却才刚刚暴露出来而已。


继续投资下去,就面临着继续填坑;止损的话,之前的投资就会打水漂。


他选择了打碎牙齿和血吞,面对一个烂摊子,继续注资40-50亿美元,挽救将倾之大厦。


他也没得选择,因为WeWork他一手孵化出来的明星项目,一旦该项目彻底失败,那「愿景基金」很可能遭遇口碑上的灭顶之灾。


现在在他手里的,不再是那个估值达到470亿美元估值的明星级公司,而是一个上市失败,口碑崩坏,估值只有78亿美元的烂摊子。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尾的话,那么,这一把就花掉的150亿美元,很有可能化作乌有了。




4


「今日头条」第8轮融资时,他才进来;
WeWork第8轮融资时,他才进来;
「滴滴出行」第11轮融资时,他才进来;
Uber 第12轮融资后,他才进来;
Flipkart 进行J轮融资时,他才进来……


对于孙正义来说,表征投资轮次的字母表,都快不够用了。


「愿景基金一期」的目标曾经是:在最发达的美国科技市场和中国、印度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找到最大风口上最肥的猪,然后为其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支持。


然而,回顾他发家之时的两笔投资,1995年将200万美金投给雅虎、2000年将2000万美金投给阿里巴巴,他都是最早的机构投资者。那是在没有风口的情况下,就以上帝视角,选择好了天选之子。


那个时候,只要「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时,他就能落子无悔,创造一个时代。


现在的他,变成了十足的接盘侠。



按照计划,软银「愿景基金一期」到期日为2022年11月20日。


虽然有很多资金投在了创业公司的股份上,有账面收益,然而,只要找不到接盘的下家,或者上市成功套现,来保证出手的价格比入股时候的价格高,所谓的账面收益,就会转成实实在在的亏损。


有人会问,投资亏损了,那些出钱的投资者们,不会向孙正义这个管理方,追讨吗?


当然不会,毕竟是风险投资,只要没有承诺保本,那就没有法律责任。


并且,无论投资是赚是亏,作为基金的管理方,「软银集团」的管理费都是照收不误的,行业内的管理费比例都在1-4%。


在旱涝保收管理费的基础上,如果投资有盈利了,管理方还可以抽取业绩的提成费用(俗称:Carry),那比例就更大了,都在20%以上。


所以,哪怕「愿景基金一期」还没有回本,不妨碍孙正义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善于造梦的他,继续向投资者们贩卖着希望和梦想。


今年6月份,在软银第39次股东大会上,约有2000名投资者金主出席。孙正义向与会者抛出了「愿景基金二期」(SoftBank Vision Fund 2)的计划,再次募集资金1080亿美元。


这次,金主们都长了个心眼,不再那么容易再投钱了。根据公开信息,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Saudi Arabia's Public Investment Fund),只打算把一期结算的利润,再投资,利润不到账,就不再投资;阿布扎比穆巴达拉投资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也考虑把对软银「愿景基金二期」的注资承诺一推再推。


根据外国媒体的报道,「愿景基金二期」的实际到账额度只有20亿美元,不到预期募集目标的零头。


5


强大如孙正义这种人,有时候也分不清楚,自己的成功,到底是运气带来的,还是实力带来的。





当他名不见经传的时候,依靠重仓投资一个股票,上杠杆,跑出了神话一般的业绩和形象。



无论是他自己去归因,还是外界去总结他成功的原因,都无法客观地复原成功的真正原因。


再次复制神迹,对于有过如此巨大成功历史的人来说,也成了 Mission Impossible。



所以,对于不可复制的成功经历,用「运气」来解释,是最恰当不过了。


投中阿里巴巴,创造神话一般的业绩,那是运气使然;后面的败多胜少,才是他作为一个投资人的正常操作水平。


幸运的是,孙正义从事投资的方式,是用别人的钱来投资,自己收取的是管理费和提成,只要一次成功了,后面无论是成是败,不妨碍他自己的利益。


只是,这样就苦了后面那些相信他是因为自己能力而成功的金主们。


幸运的是,孙正义依然有着强大的纠错和自我反省能力。「软银集团」今年11月份,发布了截至9月底的第二季度财报,运营亏损达65亿美元,遭遇了14年来首次季度亏损。他反思道:


我在许多投资判断上表现糟糕,已经深刻反思。






我们也不需要担心,「软银集团」会将投资在阿里巴巴上赚来的1700多亿美元亏光,只要他以及团队,后面能够坚决止损,彻底反思,那么依然不愧为世界上知名的投资机构。


我们说这个故事,到底想讲点什么道理呢?


这种案例离我们的生活,远吗?不但不远,反而越来越近。



在2017年之前,我们国家的经济走上了一条飞速发展的轨迹。


国内消费市场巨大,只要能生产东西出来,就有人买。
国内货币流动性很宽松,资产价格上涨周期,谁愿意借债,谁就能赚大钱。

国内空白市场很多,机会很大,谁能站到高杠杆、重资产、高周转的风口上,身价就能飙升。



然而,有多少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成功,到底是个人能力带来的,还是时代周期的运气带来的呢?


我看,能分辨清楚的人,少之又少。



那些分不清楚的人,过去是如何赚到钱的,未来这个社会有1万种方式,再去收割他,让他把钱还回去。


勿谓言之不预也。







您轻点在看,我力量盈身!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