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宏观·赵伟 | 高杠杆与稳增长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长江宏观固收   2019-6-9 21:11   2612   0

报告摘要
理性认识高杠杆与稳增长关系,“走老路”并非优选、加快转型才是正途
1季度GDP“企稳”背后,我国杠杆率较去年底提升5.1个百分点。高杠杆背景下,大部分新增融资需要用于付息,而无法真正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依靠稳增长来实现经济的周期复苏,成本或较高。今年1季度,我国GDP增速“企稳”的背后,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较去年4季度大幅抬升5.1个百分点至248.8%;其中,政府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提升较为显著。
杠杆率抬升背后的信用扩张,主要集中在基建、地产等部门,与“财政前移”的逻辑相匹配。年初以来地产和基建投资的持续回升,主要得益于棚改资金节奏前移、积极财政加快基建类投放等财政节奏变化,前4个月财政支出占全年预算数比重已达32.2%、创近年来新高。但是,财政支出前移、收入承压,使得部分区域财政平衡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地方经济的不确定性或被市场低估。
本轮稳增长是在高杠杆背景下推进,“调结构”才是政策中长期的方向。考虑到我国宏观杠杆率总体偏高,本轮稳增长与传统周期的稳增长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当前我国对杠杆问题的认识已较为理性,政策的主基调始终是“稳中求进”;稳增长更加强调定力,“调结构”才是政策中长期的方向。这或许意味着,在高杠杆背景下,本轮稳增长的意愿和空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市场高估。
当前,应该更加理性地认识高杠杆与稳增长的关系;“走老路”的传统稳增长模式并非优选,唯有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才是正途。短期来看,保持货币松紧适度,通过稳增长以时间换空间,为结构转型营造一个相对平稳的宏观环境;同时,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税负,激发经济内生活力。中长期来看,只有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制度改革和产业升级,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型的高质量增长。

风险提示:
1. 宏观经济或监管政策出现大幅调整;
2. 海外经济政策层面出现黑天鹅事件。



报告正文

国内热点
高杠杆与稳增长
事件:今年1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8年末的243.7%上升至248.8%,增长5.1个百分点。(资料来源:CNBS)

点评:
高杠杆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付息压力,使得资金的利用效率整体偏低。当前我国宏观杠杆率已处于相对偏高水平,除了宏观层面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高杠杆对微观层面的影响也需要高度重视。高杠杆背景下,资金利用效率会明显下降,大部分的新增融资,需要用于付息,而无法真正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从今年前5个月发行的信用债募资用途来看,高达75.6%的募资用于偿还到期债券、银行贷款等有息债务。资金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使得依靠稳增长来实现经济的周期复苏,成本或较高。





1季度我国GDP“企稳”背后,宏观杠杆率较去年底提升5.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4%、与去年4季度持平;数据“企稳”的背后,是宏观杠杆率的明显抬升。最新公布的CNBS数据显示,1季度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较去年4季度抬升5.1个百分点至248.8%[1],环比升幅明显高于过去2年历史同期水平。结构来看, 企业、居民、政府部门杠杆率均有所抬升;结合季节性规律来看,今年 1季度政府和企业部门杠杆率提升快于以往。









结合融资流向能够看到,杠杆率抬升背后的信用扩张,主要集中在基建、地产等部门。前5个月信用债净融资显示,城投债净融资规模较大、占整体信用债净融资比重超过一半;其余融资分行业来看,建筑装饰、钢铁、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基建、地产相关行业融资规模居前。信托流向数据也显示,信托资金流向基建和地产相关占比自去年4季度以来明显抬升;相关配套融资需求的增长,或是1季度信用扩张的重要原因。




杠杆率抬升背后的信用扩张,很大程度上与“财政前移”的逻辑相匹配。年初以来地产和基建投资的持续回升,主要得益于棚改资金节奏前移、积极财政加快基建类投放等广义财政支出节奏变化。例如,今年前4个月一般财政支出占全年预算数比重已达32.2%、创近年来新高,已累计财政赤字3016亿元、规模明显高于以往,财政加快投放对交通运输等基建投资形成一定支持。同时,地方棚改专项债密集发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提早下达,棚改资金来源明显“前移”,支持棚改项目开工加速,短期对三线及以下城市地产投资形成一定支持。









地方经济数据中,也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财政前移”的特征。1季度政府部门杠杆率提升主要与地方政府加快发力有关,地方政府杠杆率较去年4季度提升1.0个百分点。地方经济数据中也能看到,多数省份财政支出增速较去年明显提升,20个省份1季度财政支出占全年预算数比重超过序时进度(25%),安徽、宁夏、江西支出占比甚至超过35%,支出节奏前移特征显著。与“积极财政”发力相配合,地方债发行节奏也在加快,进一步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地方投资建设,带动新增社融明显修复。








“财政前移”背景下,部分区域财政平衡压力已开始显现,下半年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存在“隐忧”。不同于多数省份财政支出的明显回升,今年1季度,18个省份财政收入增速较2018年回落;财政收支节奏的“不平衡”,使得多数省份1季度财政已经出现明显赤字;青海、宁夏、甘肃等西部省份,1季度赤字占GDP比重已超过20%。与此同时,受棚改总量规模减半等因素影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速明显回落,政府性基金收入节奏明显慢于过去几年;伴随土地财政对经济支持力度的明显缩水,或将进一步加大下半年地方经济的不确定性。




宏观杠杆率偏高,使得本轮稳增长与传统周期的稳增长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CNBS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总体大幅抬升,由2011年底的177.2%上升至2018年底的243.7%,远高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平均水平。即使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仍然明显高于人均GDP水平相近的经济体。过高的杠杆率,将制约经济活动、加剧风险的暴露,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也会对短期稳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当前我国对杠杆问题的认识较为理性,从政策导向来看,“调结构”才是政策的重心。从防风险、去杠杆政策的历史演进来看,早在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开始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信用违约要依法处置;2016年8月起,央行“收短放长”、引导金融机构去杠杆;2017年底以来,防风险工作进入实体去杠杆阶段,“宽货币”与“紧信用”搭配,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特别是在2018-2020年“防风险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本轮政策维稳也体现出“攻坚战”特征,政策的主基调始终是“稳中求进”,“调结构”才是政策中长期的方向;对应到“稳增长”措施上,强调“战略定力”、“把握好度”,“稳增长”的目的,是为“调结构”创造一个相对平稳的宏观环境。


“稳增长”发力的方向也与传统周期明显有别,更加强调“补短板”,注重“精准施策”而不是“大水漫灌”。以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基建投资为例,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明确指出,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10月《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在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水利能源、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与2008年“一揽子”计划明显不同,本轮稳增长着重强调“防风险”约束,文件明确表示“地方政府建设投资应当量力而行,加大财政约束力度”;对于违法违规融资担保、政府变相举债等基建融资,予以明令禁止。



高杠杆背景下,地方政府“走老路”稳增长的意愿与空间也并不大。相较以往的稳增长阶段,本轮地方政府加码投资、拉动经济的冲动,明显比较弱。例如,相较2012-2013年的稳增长阶段,今年计划上调地方投资目标的省份数量明显下降,地方政府稳增长意愿相对更为理性。近年来政府部门杠杆率的持续提升,也使得地方稳增长的空间,明显受到债务压力的约束。这或许也意味着,高杠杆背景下,本轮稳增长的意愿和空间,可能一定程度上是被市场高估的。





当前,应该更加理性地认识高杠杆与稳增长的关系;“走老路”的传统稳增长模式并非优选,唯有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才是正途。伴随近期经济数据变化,周期复苏论、大放水论等观点频频出现,但却忽视了当前宏观形势的大背景和主逻辑。走“大水漫灌”、大规模刺激的老路,并非理性选择;政策“稳中求进”、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再平衡,才是最优路径。短期来看,保持货币松紧适度,通过稳增长以时间换空间,为结构转型营造相对平稳的宏观环境;同时,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税负,激发企业内生活力。中长期来看,只有加快制度改革和产业升级,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型的高质量增长。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①高杠杆背景下,资金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依靠稳增长来实现经济的周期复苏,成本或较高。今年1季度,我国GDP增速“企稳”的背后,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较去年4季度大幅抬升5.1个百分点至248.8%。②杠杆率抬升背后的信用扩张,主要集中在基建、地产等部门,与“财政前移”的逻辑相匹配。但是,财政支出前移、收入承压,使得部分区域财政平衡的压力已开始显现,地方经济的不确定性或被市场低估。③考虑到我国宏观杠杆率总体偏高,本轮稳增长与传统周期的稳增长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政策主基调始终是“稳中求进”,“调结构”才是政策中长期的方向。在高杠杆背景下,本轮政策稳增长的意愿和空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市场高估。④当前,应该更加理性地认识高杠杆与稳增长的关系;“走老路”的传统稳增长模式并非优选,唯有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才是正途。

注释:
[1]长江宏观团队按照地方债、国债和社融口径下的非股权融资规模推算的非金融部门杠杆率,2019年1季度较去年底上升4.8个百分点至248.5%左右。

【本文推送内容节选自长江研究已发布报告,报告原文请见2019年6月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高杠杆与稳增长》】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高杠杆与稳增长
对外发布时间:2019年6月2日
报告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赵伟  SAC编号:S0490516050002  邮箱:zhaowei4@cjsc.com.cn
顾皓卿  邮箱:guhq1@cjsc.com.cn
张蓉蓉  邮箱:zhangrr@cjsc.com.cn
杨飞   邮箱:yangfei3@cjsc.com.cn



近期重点研究报告

◆ 首席问答
【首席问答】第1期:1月经济数据的“幻象”与“真相”2019/2/20
◆ 经观伟论——热点思考
【经观伟论】理解资管新规的变与不变 2018/5/10
【经观伟论】答读者问 | 新书《蜕变·新生: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作者赵伟博士专访 2017/12/15
【经观伟论】新书推介 |《蜕变新生: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2017/12/11
【经观伟论】赵伟:对近期宏观热点问题的思考 2017/11/24
【经观伟论】当下经济预期是否过度悲观?2017/6/1
◆ 重磅深度——国内篇
【重磅深度】猪价上涨,对CPI影响测算 2019/3/18
【重磅深度】识BDI,知经济冷暖——“微观大势”系列深度研究之一 2019/3/14
【重磅深度】转型无牛市?复盘日韩当年表现 2019/2/14
【重磅深度】就业市场,如何跟踪?2019/1/9
【重磅深度】时至势成,谋定而动——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2018/12/24
【重磅深度】进口“韧性”下的经济真相?2018/12/2
【重磅深度】论大国财政:钱从哪来?到哪去?2018/11/20
【重磅深度】进口博览会,我们可以关注什么?2018/9/12
【重磅深度】转型框架下,基建投向全解析 2018/8/8
【重磅深度】转型框架下,理解稳增长 2018/8/1
【重磅深度】2018年中期宏观报告:迷雾中的曙光 2018/7/12
【重磅深度】不进则退的转型——“结构主义·转型为鉴”系列之台湾篇 2018/6/14
【重磅深度】论去杠杆之“持久战”2018/6/9
【重磅深度】从全球产业转移,看“中国制造”崛起 2018/3/31
【重磅深度】四月决断 2018/3/5
【重磅深度】转型得与失——“结构主义·转型为鉴”系列之日本篇 2018/3/1
【重磅深度】后发国家如何弯道超车——“结构主义·转型为鉴”系列之韩国篇 2018/1/30
【重磅深度】特色小镇,转型新形态 2018/1/11
【重磅深度】大国重器,轻装疾行——2018年制造业的结构性修复与转型升级 2018/1/6
【重磅深度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吐故纳新 2017/12/21

【重磅深度】地产分析新思路:从销售驱动到库存驱动——“结构主义”宏观框架之地产篇(一)2017/12/13
【重磅深度】服务贸易,转型逻辑下被忽视的经济增长点——“结构看中国”系列报告之贸易篇(四)2017/11/23
【重磅深度】从通缩到再通胀,中期物价走势的几种可能 2017/11/1
【重磅深度】“结构主义”视角下的“经济新周期”——“结构主义”宏观框架讨论之三 2017/10/14
【重磅深度】市场对库存周期存在哪些误解?——“结构主义”宏观框架讨论之二2017/9/8

【重磅深度】鉴往知今,现实世界的经济周期——“结构主义”宏观框架讨论之一 2017/9/6
【重磅深度】从PPI到CPI,价格传导的真相 2017/9/4
【重磅深度】从通缩到“再通胀”,轮回中寻找变化 2017/8/10

【重磅深度】棚改货币化安置,对经济的支持效应 2017/8/2
【重磅深度】周期的轮回,还是新曲的序章?——再论地产投资的韧性 2017/7/26
【重磅深度】贸易结构与比较优势:中国、印度和巴西 2017/6/27
【重磅深度】出口形势转暖,哪些行业更值得关注?2017/6/22
【重磅深度】设备投资周期的海外经验规律 2017/6/10
【重磅深度】守平淡,待真章—2017年中期宏观报告(下篇)2017/6/3
【重磅深度】守平淡,待真章—2017年中期宏观报告(上篇)2017/6/3
【重磅深度】关注中国出口结构新变化 2017/5/26
【重磅深度】年中经济不会二次探底的三条逻辑支撑 2017/3/1
◆ 重磅深度——海外篇
【重磅深度】“繁荣的顶点”,已进入验证期 2019/3/3
【重磅深度】逃不开的周期轮回——2019全球宏观经济展望 2019/1/13
【重磅深度】特朗普减税效果,是否高估?2018/11/29
【重磅深度】正确评估美国减税效果 2018/11/19
【重磅深度】美股历次“见顶”背景梳理 2018/10/28
【重磅深度】新兴市场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九论繁荣的顶点 2018/8/11
【重磅深度】大历史观,破局“逆全球化”2018/5/3
【重磅深度】从大历史观,看逆全球化 2018/4/7
【重磅深度】全球没有朱格拉,只有再通胀——2018年全球宏观经济展望 2018/1/30
【重磅深度】通胀归来——2018年美国宏观经济展望 2017/12/23
【重磅深度】美国减税后,大类资产将如何演绎?2017/12/3
【重磅深度】市场关于美联储加息预判的常见错误逻辑 2017/11/26
重磅深度】若美国减税,中国哪些行业将受益?2017/10/28

【重磅深度】美联储缩表,会导致新兴国家爆发危机吗?2017/9/18
【重磅深度】4季度, 美元指数会止跌反弹吗?2017/9/7
【重磅深度】财政困局即将来袭,特朗普能否闯关成功?2017/8/23

【重磅深度】美联储若开启缩表,市场将如何反应?2017/7/26
【重磅深度】欧央行转向在即,大类资产影响几何?2017/7/21
【重磅深度】警惕下半年美债收益率上行风险 2017/7/2
【重磅深度】美联储缩表的影响到底有多大?2017/6/10
【重磅深度】中美贸易谈判,哪些行业需要关注?2017/5/12
【重磅深度】特朗普的权利边界在哪里?2017/2/10
重磅深度】特朗普会带来中美贸易战吗?2017/1/22
◆ 重磅深度——债券篇
【重磅深度】三万亿地方债怎么花 2019/3/31
【重磅深度】“向风险要收益”的债市理解——2019年债券市场展望 2019/2/14
【重磅深度】转债迎来配置时机 2019/1/18
【重磅深度】债牛下半场盛宴,还是尾部狂欢 ——从中美利差谈起 2018/11/30
【重磅深度】转债市场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2018/11/6
重磅深度】防风险下的投融资变局 2018/5/12
【重磅深度】长夜未央,债牛尚早 2017/12/20
【重磅深度】债券牛市的前夜?慎谈牛市、为时尚早!2017/6/23

【重磅深度】从中美利差,看下半年债市2017/6/13
◆ 每周思考
【每周思考】地产回暖:心动还是帆动? 2019/4/8
【每周思考】CPI通胀的潜在风险 2019/4/8
【每周思考】美国经济衰退预警信号复盘 2019/4/6
【每周思考】人才之“争”下,城市增长新逻辑 2019/4/1
【每周思考】转债市场的“新”变化 2019/3/27
【每周思考】再论“逃不开的周期轮回”? 2019/3/24
【每周思考】财政缺口,如何弥补? 2019/3/24
【每周思考】欧央行重启QE? 2019/3/17
【每周思考】宏观视角,看节后地产政策变化 2019/3/13
【每周思考】股债双牛? 2019/3/12
【每周思考】新兴市场隐忧,不容忽视 2019/3/10
【每周思考】转债大涨之后,还能买吗?2019/2/26
【每周思考】美国经济到了哪个周期阶段?2019/2/25
【每周思考】海外数据“打架”的宏观思考?2019/2/19
【每周思考】1月经济数据的“幻象”与“真相”2019/2/18
【每周思考】信用修复的“二级火箭”启动2019/2/17
【每周思考】地方两会,释放哪些信号?2019/1/29
【每周思考】信用修复的“二级火箭”2019/1/28
【每周思考】经济到了哪个周期阶段?2019/1/22
【每周思考】转债投资思考2019/1/21
【每周思考】美国经济分析中,被忽视的风险?2019/1/20
【每周思考】基建发力三大“新特征”2019/1/17
【每周思考】信用筑底的“一级火箭”2019/1/6
【每周思考】如何理解“地方财政可持续”?2019/1/3
【每周思考】地方债提前发,投向哪里?2019/1/2
【每周思考】美联储缩表,长端美债就一定上行?2018/12/27
【每周思考】从民企融资变化,看宽信用效果2018/12/26
【每周思考】经济工作会议后,市场关注什么?2018/12/23
【每周思考】地产政策“新变化”?2018/12/15
【每周思考】美国经济走弱,美元就走弱吗?2018/12/11
【每周思考】2014-2015年市场形势,对当下的启示 2018/12/10
【每周思考】美联储放缓加息,哪些资产受益 2018/12/4
【每周思考】如何评估我国减税效果? 2018/12/3
【每周思考】就业视角,看经济“底线”2018/11/27
【每周思考】外资配置,不应低估的影响 2018/11/26
【每周思考】中低油价会否成为常态?2018/11/25
【每周思考】工业经济的韧性,来自哪里?2018/11/19
【每周思考】民企融资,如何破局?2018/11/13
【每周思考】转型背景下,理解增值税改革 2018/11/11
【每周思考】似曾相识的历史,不一样的未来 2018/11/5
【每周思考】美股10月暴跌有何不同?2018/10/29
【每周思考】如何理解制造业投资的“韧性”2018/10/28
【每周思考】从退税新政,理解“稳外贸”2018/10/15
【每周思考】中美利差,何去何从?2018/10/13
【每周思考】新一轮限产的“新”变化 2018/10/7
【每周思考】预售制度的“忧”与“思”2018/9/25
【每周思考】怎么看美国楼市降温?2018/9/24
【每周思考】如何理解国企降杠杆 2018/9/17
【每周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减税”逻辑?2018/9/11
【每周思考】地方债加快发行,被忽视的变化 2018/9/10
【每周思考】特朗普接下来将做什么? 2018/9/9
【每周思考】货基收益率下行,怎么看?2018/9/2
【每周思考】税改落地,影响几何?2018/9/2
【每周思考】新兴市场危机,没那么简单 2018/9/2
【每周思考】寿光洪灾,对通胀影响?2018/8/26
【每周思考】流拍“变局”下的地产猜想 2018/8/25
【每周思考】如何理解欧洲经济? ——十论繁荣的顶点 2018/8/21
【每周思考】积极财政,空间几何?2018/8/21
【每周思考】滞胀要来了吗?2018/8/20
【每周思考】理解地产市场的“三大背离”2018/8/13
【每周思考】宽松之下,债市何去何从?2018/8/12
【每周思考】土耳其之后,谁的风险最大?2018/8/12
【每周思考】特朗普税政沙盘推演 2018/8/7
【每周思考】稳增长,对债市影响几何? 2018/8/5
【每周思考】强势美元的背后——八论繁荣的顶点 2018/8/4
【每周思考】乡村如何振兴? 2018/7/31
【每周思考】如何理解美国2季度GDP? 2018/7/30
【每周思考】中低评级信用利差,拐点已现? 2018/7/29
【每周思考】转型框架下的政策微调 2018/7/24
【每周思考】论财政与货币的政策协同 2018/7/23
【每周思考】美元走强,别怪美联储 2018/7/22
【每周思考】美国景气跟踪框架构建——七论繁荣的顶点 2018/7/18
【每周思考】非标收缩,还有多大压力? 2018/7/17
【每周思考】棚改“新格局” 2018/7/16
【每周思考】新兴经济体的“冰与火”2018/7/9【每周思考】交叉违约,压力几何?2018/7/8
【每周思考】为何通胀上升,黄金暴跌?2018/7/4
【每周思考】债市涟漪 2018/7/3
【每周思考】这轮地产调控有何不同?2018/7/2
【每周思考】地方债,能补上基建融资吗 2018/6/26
【每周思考】基建投资见底了吗? 2018/6/24
【每周思考】美股震荡背后的经济逻辑——六论繁荣的顶点 2018/6/20
【每周思考】社融增速到底在哪? 2018/6/19
【每周思考】1990年代,日本去杠杆做错了什么? 2018/6/11
【每周思考】信用利差分化,何时休?2018/6/10
【每周思考】区域视角,看信用风险 2018/6/6
【每周思考】新兴困局与特朗普“蛋糕游戏” 2018/6/5
【每周思考】关税连续下调,开放加速转型 2018/6/4
【每周思考】再论韩国信用违约的处置 2018/5/27
【每周思考】从个体违约,看行业特征 2018/5/27
【每周思考】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五论繁荣的顶点 2018/5/25
【每周思考】1997年,韩国如何处理债务违约?2018/5/21
【每周思考】透过违约看本质 2018/5/15
【每周思考】韩国出口持续暴跌,释放什么信号?2018/5/14
【每周思考】“复苏”表象下,一份清醒一份醉 2018/5/14
【每周思考】理解资管新规的变与不变?2018/5/10
【每周思考】IMF上调美国经济预期可信吗?2018/5/8
【每周思考】如何理解“加快财政支出进度”2018/5/7
【每周思考】寻找内需新动能 2018/5/1
【每周思考】三论繁荣的顶点,滞胀魅影 2018/5/1
【每周思考】去杠杆下的流动性变局 2018/4/23
【每周思考】坚定看多“新经济”2018/4/22
【每周思考】再论繁荣的顶点 2018/4/16
【每周思考】从美国政治格局,看贸易摩擦“节奏”2018/4/10
【每周思考】从PPP清库,看宏观主线逻辑 2018/4/9
【每周思考】结构性去杠杆的实质 2018/4/8
【每周思考】繁荣的顶点 2018/4/2
【每周思考】从银行报表,看防风险阶段 2018/4/1
【每周思考】以史为鉴,再论贸易战的影响路径 2018/3/26
【每周思考】贸易保护,对物价的影响 2018/3/25
【每周思考】美联储加息,对国内市场影响 2018/3/20





团队介绍
赵   伟   首席宏观固收分析师  
SAC编号:S0490516050002
邮箱:zhaowei4@cjsc.com.cn
徐   骥   宏观研究员
SAC编号:S0490518070010
邮箱:xuji@cjsc.com.cn
顾皓卿  宏观研究员
邮箱:guhq1@cjsc.com.cn
杨   飞   固收研究员
邮箱:yangfei3@cjsc.com.cn
张蓉蓉  宏观研究员
邮箱:zhangrr@cjsc.com.cn
代小笛   固收研究员
邮箱:daixd@cjsc.com.cn



评级说明及声明
评级说明
行业评级: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行业股票指数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看好: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看淡: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公司评级: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的涨跌幅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0%;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0%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 ;无投资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说明: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

重要声明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编号:10060000。本报告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发行,仅供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包含作者对证券价格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以发出其他与本报告所载信息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所反映研究人员的不同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并不代表本公司或其他附属机构的立场;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范围内,与本报告中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不存在法律法规要求披露或采取限制、静默措施的利益冲突。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长江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刊载或者转发本证券研究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证券研究报告的风险。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报告的,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不是长江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平台。相关观点或信息请以“长江研究”订阅号为准。本订阅号仅面向长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若您并非长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订阅号中的信息。长江研究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长江证券的客户。
本订阅号旨在沟通研究信息,分享研究成果,所推送信息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本订阅号内容仅为报告摘要,如需了解详细内容,请具体参见长江研究发布的完整版报告。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长江研究正式公开发布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订阅号接受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相关风险提示,充分理解报告所含的关键假设条件,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含义。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人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全部投资风险。






长江宏观赵伟博士新书推介




蜕变·新生: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

赵  伟  著
本书通过详细缜密的研究分析以及翔实的数据事实,从结构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回应了当前社会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疑问,诸如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口和制度红利结束论等观点,阐述了中国经济在结构转型的道路上经历的从蜕变到新生的过程,指出了结构转型的未来方向,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国外的经验和做法,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更广泛的国际视角。
(各大电商平台均有销售,欢迎购买)


微信名:长江宏观固收      微信ID:cjscmacro


点历史信息,查更多报告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我
们的最新观点
长江证券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45
帖子:49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