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行业连起点都是博士后,这才是大问题
=======================================================================
(原文首发在DXY旗下的微信公众号 ShengWuXueBa(生物学霸),略有改动)
==
近期施一公老师的一个演讲火了:
「清华大学副校长震撼发声:当这个国家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出了大问题」
(图片来自东方IC)
还记得这句话吗?:
「20世纪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世纪, 而21世纪则是生物学的世纪」
这是9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罗伯特·柯尔(Robert Curl)说的,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但是如今你还敢信这句话吗?难道施老师的意思是那些学了金融的人都应该放弃自己的行业,抛头颅洒热血加入深不见底的生物科研的茫茫大军吗?…
我的确不知道做金融的多了会对国家有什么影响,但我知道,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如果连起点都是博士后,这个行业才一定有大问题——而生物科研就是典型的代表。
我们现在不一直在讲“供给侧改革吗,如果像IT、金融这样的行业只需要本科毕业至少可以找到工作养家糊口,这难道不是实际的需求吗?怎么选择是别人的自由,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反而是生物科研这个行业已经是严重的过度竞争,这里的年轻人苦苦等待着机会,但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自教育部要求高校发布专业就业率后,在低就业率的榜单上,生物相关专业几乎是年年亮红牌。
(图片截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如果真的一心想待在这个行业,作为一个生物科学的学士,毕业≈失业,你不得不往上读,而且一读会是很多年…因为真正相关的就业出路太窄,主要是大学以及各大研究所,而这里往往是供大于求,为一个职位大家挤破了头…
注意生物科研领域的起点已经慢慢提高到了博士后,而不仅仅是博士…
4年本科+5年博士+3年博士后,这已经渐渐成为了一个人在学术圈混下去的基本入门门槛…甚至,所以你会看到还坚守在这个领域的“万年博士后”几年下来依然苦苦找不到工作…
在这里生活就是生活就是一个7日,接着另一个4年,然后再加上5年,之后追加N年...
而且仔细想想,读了博士后真的一点也不光荣…只意味着你都博士毕业了,连工作都找不到…
如果一个行业连起点已经快演变为博士后的时候,你真觉得这个行业好吗?我认为一个行业能发展到这个地步,简直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即使在美国,博士后人数已经自1979已经翻了超过3倍,其中生物健康领域的最多,看看收入,读了博士后薪水差不多只有那些非博后工作的一半,更长的学习年限根本没有给你带来额外的收益。
(参考文献1)
这个话可不止我这么说,行业的大佬也这么说
(写这篇文章的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一位美国科学院主席,两位顶尖大学的教授)
“生物科研正在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上前行…NIH基金申请通过率已从30%左右降低到百分之十几…拿到教职的平均年龄是37岁,拿到第一笔基金的平均年龄是42岁…小于36岁的只占3%,这一数据远低于上世纪80年代的16%...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离开科研,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更好的机会,而是慢慢看清了未来学术生涯的本质…”
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很好,但说破了天,先解决生存问题就是底线。
施老师这段讲话跟忧国忧民扯不上关系,谁都可以批评精英搞金融会出大问题,为自己的领域摇旗呐喊,但唯独生物科研的大佬们不行,因为你们最应关心的问题是:为何那么多精英都被逼得去干金融,才能得到体面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Powell K. The future of the postdoc. Nature. 2015
Apr 9;520(7546):144-7
2. Alberts B1, Kirschner MW, Tilghman S, Varmus H. Rescuing US biomedical research from
its systemic flaw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 Apr 22;111(16):5773-7.
[h1]====[/h1]更多内容将在微信公众号:pianjianzhiren(偏见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