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好在哪里?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曾建铭   2018-9-24 00:47   9615   9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从不毒舌可达鸭  5级知名 | 2018-9-24 00:47:39 发帖IP地址来自
直接上读书报告.
首先明确:

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旨在回答这个问题——在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人类应当以什么方式面对潜在的危机,实现持续的繁荣与发展。如书名所言,里夫金的答案是进行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能源利用的高效与环保,同时在新的能源利用方式驱动下,变更现有的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解决人类可能面临的危机。

一些评价:

诚然,如果作者的构想能够成真,无疑对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笔者认为作者在考虑问题时过于理想化,尤其是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考虑问题,用”应然”的态度在讨论问题,而很少根据”实然“来设计方案。因此,笔者认为本书仍然有很多的不足:

一、 现有化石能源大国是否会自觉自愿的替换化石能源

在作者看来,既然可再生能源的全生命周期净现值大于零,那么推行该计划就不会面临太大的阻力,而当可再生能源的生产量不断上升时,就可以不断削减化石能源的产量。即实现能源结构转变的同时不影响能源产量和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两个层面上,作者都低估了从化石能源中获利的群体对这些计划的阻力——国内层面,以石油公司和电力公司为主的有关企业,无疑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这个计划加以怀疑和审视,如果他们认为这些计划会妨碍公司的利益,那么当然会对于这些计划加以阻挠,在政治成熟的国家(如美国),可能通过国会外游说集团、舆论等手段达到目的。在政治不成熟的国家,这一目的可以借由行贿、权力干预等手段得以实现;国际层面上,一方面是石油输出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延缓乃至阻止计划。更重要的是石油输出国由于富含石油天然气资源,其收入水平很高但是经济发展程度尤其是工业发展程度并未达到相应的水平,即其经济状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这更加重了其对新能源方案的敌意——新能源不再有能源富集的中心,对石油输出国来说,这意味着其在国际政治中权力结构的下降;另一方面对于现有国际体系中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来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长期采取石油与美元挂钩的方式保证美国的国际货币地位,如果石油能源被替代,而替代石油能源的可再生能源又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则意味着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受到威胁,无疑这对美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另一个阻力在于——化石能源的作用不仅仅是供能。现代工业体系中石油是化学工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很多化工产品都依赖于石油的分馏和进一步处理。因此,如果直接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而不再化工产业中寻求技术进步,仍然无法改变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现实。

二、 民族国家这一概念真的会就此淡化吗

作者在文中关于“新中世纪”情景的阐述,即各种共同体认同取代民族国家的单一认同将会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在笔者看来,至少在目前这仍然是一种过于理想主义的构想。首先,自从冷战以来人类已经几十年没有过大规模的战争,也就是所谓的长期和平(long peace),在和平情况下其他共同体认同可以取得不错的进展。但是,如果发生战争,共同体认同面临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如果保证共同体成员的安全——在现代军事科技条件下,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拥有最强的同时是与其他群体明显拉开差距的暴力能力,这使得其他共同体认同将很难解决自身以及成员的安全问题。其次,现代民族国家理念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始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发展,在现代社会民族国家可以说成为了一种默认的、不证自明的理念。在这一情况下作者期望用一次工业革命就彻底变革掉这一理念,不能不说过于激进了。第三,即使是当下仍有很多地区的民族建构没有完成——非洲就是典型的例子,现代非洲的政治区划完全是基于殖民时代各殖民国家在地图上直接分割得来的。也就是说,民族主义甚至还没有达到他的最高峰,西欧这种最早实现民族国家建设的地区出现的对民族主义的反思,是难以代表全球的主流的。最后,民族主义情绪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成为促进凝聚力和国家发展潜力的有力手段。而产生反思民族主义的思潮的西欧则处于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我认为作者可能没有考虑到落后国家民族主义情绪所能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事实上,作者在书中已经提到过西欧与非洲的太阳能发电合作计划中,非洲国家就有过由于民族主义抵触该计划的情景,遗憾的是,作者对此只是一笔带过而没有继续分析。

3#
xiaoledi  3级会员 | 2018-9-24 00:47:40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这几天刚读完《第三次工业革命》
1.因为人类面临环境问题和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问题,而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所以作者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构想:可再生能源+互联网技术。
2.作者所述第三次工业革命五个支柱如下:
向可再生能源转型(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氢燃料、城市废物;核能与生物能存疑)
·将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
·使用氢及其他存贮技术存储间歇式能源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电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可上传下载能源
·运输工具所需能源与共享电网平台对接
简单来说也就是这套理论也就是解决了:
能源是什么、能源如何生产、能源如何存储、能源如何运输、终端如何使用
3.这本书有点像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虽然畅想了共产主义的特征和美好场景,但并没有僭越来设想如何一步步达到共产主义。《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如何落地点到为止,在介绍完第三次工业革命畅想后,主要记叙在圣安东尼奥、西班牙等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理论落地,之后分别从经济学、教育等方面为如何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做了准备。但作者并没有介绍如何一步步做才能达到。
4.作者在书中提到传统能源公司如美孚具有巨大的资金和政府势力,新能源公司发展会受到强大阻力,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可再生能源清洁、低成本的特征,注定其具有光明未来。书中圣安东尼奥与西班牙的例子,恰恰是在传统能源公司势力薄弱的地方撕开了一道口子。
5.前两次工业革命从开始到巅峰都大概经历了50年左右时间。第三次工业革命相信也不会短暂。这其中需要解决外部阻力和内部能源生产存储运输使用等问题。可喜的是如今硅谷创业明星埃隆马斯克旗下公司正在解决后者这些问题。SolarCity公司解决太阳能发电的问题、Powerwalls电池正在解决能源存储的问题、特斯拉则是可再生能源终端汽车。
6.总结:
很多朋友觉得《第三次工业革命》像是一本科幻书,但玄幻内容的背后有严密的逻辑,我甚至怀疑马斯克创业方向是否受到了此书的巨大影响。
在看得到的未来,这本书所描述的解决方案正在快速变为现实,期间也会有挫折与反复。但对于读书的我们,这难道不是前瞻的机会吗?
4#
李阳  4级常客 | 2018-9-24 00:47:41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书个人觉得不咋地!很空洞的概念,没有一个支撑他的观点正确的证据。
5#
韩嘉勋  3级会员 | 2018-9-24 00:47:42 发帖IP地址来自
很有前瞻性。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与第二次相对。看得出来作者见多视广。
我个人比较喜欢作者这种覆盖面特别广的视野,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
正在读英文原版,不到一星期时间,刚过了一半,虽然只有200页,但仔细读的话并不能很快。
6#
J Artoris  2级吧友 | 2018-9-24 00:47:43 发帖IP地址来自
前两天刚刚读完。大体上的印象是: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后碳时代新的能源体制,以及在此架构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地缘政治等等。能源民主化,人们能在自己的家里生产绿色能源,通过能源互联网与大家分享,交易。就如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

读着读着感觉字里行间略显啰嗦。一种新的能源架构,五个支撑点,不必写得如此长。是作者丰富的经历,换句话说,是故事性支持我读完的。人是爱听故事的动物。由于作者独特的身份,我们有机会用他的视角,和政党,商业领袖谈话聊天,倾听他们的思路,了解他们站在特定立场上的观点。这是其一。

其二,是书中富有建设性的想法和论点。比如,“新型通信技术和能源结构交汇之际,正是经济革命发生之时。”
前两次工业革命可以和通信技术,能源密不可分,的确眼前一亮。而书中提到的第三次革命的五个支柱也十分信服。

其三,一些有趣的历史经济社科的知识常识被有选择性的放到了一起,不光是科普。从以亚当斯密为首的人试图用牛顿物理学的数学确定性论证其对市场经济的思考,直到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其定下基调。再到第三次革命与古典经济学的矛盾。纵向的思考总是有趣而富有启迪性的,而横向的联系更易擦出火花。现在非常流行的跨界其实一直都有发生。也是在提醒读者大胆联想尝试未尝不可。
7#
自然醒  2级吧友 | 2018-9-24 00:47:4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也在看这本书,但越看到后来越觉得不对,有些理论过于牵强。具体哪不对我又说不出来,看完第二遍再说吧。
8#
天一DHC  4级常客 | 2018-9-24 00:47:45 发帖IP地址来自

您好,

我也非常喜欢这本书,去年十月偶尔看到里夫金先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如获至宝地看完了,觉得写得太好了。但是没有拜读过原文版,请问您是在哪儿找到的,能分享一下吗?谢谢。

9#
bozai1985  4级常客 | 2018-9-24 00:47:4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个人感觉逻辑不够严密,属于未来学家遐想类型,我更喜欢有论证的遐想
10#
匿名用户   | 2018-9-24 00:47:48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