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回答,特别多答主自以为是的言论,一点儿都不客观。请谨慎观看以免上头。】
终于有人邀请我这个问题了。
作为一个深刻研究了斗茶,宋代点茶的茶叶商人。
我只能这样评价,戏剧性很好,刘亦菲好美。
宋代点茶是从唐代煮茶法进化来的,其实这一点片中解释的挺好。毕竟,物资丰富了,人们就开始要求品质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嘛。茶也是一样。
先说一个本剧中我觉得最大的漏洞。就是龙王在结尾时候给大家的那个普及知识环节。
宋代的茶百戏。这个东西,实际上存世的资料很少。唯一能找到的文,就是被用烂了的《荈茗录》。这种技法实际上是利用了茶汤足够混浊,粘滞的特性,以勾勒的方式作画。和咖啡拉花本质上区别很大。毕竟,咖啡师玩的是俩液体或者说悬混液,而茶师玩的是一种液体或者说悬混液。
这其实要求茶师有两个技巧足够好,一是对茶汤的处理,要均匀,二是画工,要好,要快。转瞬即逝才是正经东西。那种能保持很久的一般都是两次加茶,一次加深色浓汤,二次加浅色茶沫。那算投机取巧。
斗茶这种玩法,斗的实际上有三个东西。
第一是茶汤,茶叶好不好,水好不好,火候怎么样是关键。这里,炙烤火候控制如何,碾茶够不够细,用的什么水很关键。《十六汤品》讲的很细,就不废话了。有兴趣自己搜一下。
第二是茶师技术,就是所谓三昧手。《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这里说的是茶师的技术。
第三是器皿。剧里有一段,刚开业,有一道可贵的茶,九九归元。
九具茶盏,秘色,粉青,梅子青,红窑变,黑色,白色,米黄冰裂,天青,兔毫。
这是宋代最好的茶盏展览了。宋代茶盏并没有被建盏统治。这几个分别是明越唐,邓耀柴,龙泉,饶,定所出。所谓宫中所爱九色器。分别是越州的秘色瓷,龙泉的粉青,龙泉的梅子青,钧窑的红窑变[这里推荐陈宝国老师的大河儿女。那龙凤大盘是真的狠],定窑的黑瓷,汝窑的白瓷,龙泉的米黄冰裂,汝窑的天青,还有就是建阳窑的兔毫。
别再相信建盏商人忽悠你们的那些话术。
宋代皇帝在当皇帝上是废物这没啥好说的,但在享受上绝对是个顶个的高人。
但是,为啥斗茶时候用的是黑瓷?
很简单。对比。
黑色,尤其是纯黑色,黑又亮的茶盏配合汤色,更容易看出汤的好坏。
好了。说了这么久,咱们回到这场斗茶。咱们用当时公认的茶道大家,没人敢反对的倒霉皇帝赵佶这篇《大观茶论》来做评判。毕竟人家是当时最大的裁判长,所说的标准也符合当时的情况。现在的江河水你敢用来泡茶我还不敢喝。
[茶]
茶汤巷选的是北苑先春,就是北苑茶,而且是明前的。
菲菲选的是雨前径山茶。
这里要说明的是,径山茶和北苑茶都是当时的贡品。北宋的贡品可不是后来明清的那种土特产,北宋皇帝要的是最好的东西,所以能入选不是简单的事。其实严格来说,这两种茶没有高低。但明前和雨前就有了。
明前就是清明前采摘制作,而雨前就是谷雨前采摘制作。明前讲究的是金贵,也就是稀缺性。而雨前。茶叶才算是长的饱满合适,茶味自然赢了。即使这个标准放到现在,就拿西湖龙井为例子,我一般是品明前,喝雨前。明前喝到就行了,没必要。而且雨前味道更丰富,更好喝。
所以菲菲赢了,赢在懂茶科学。
[水]
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品水,虽曰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虽轻甘无取。
茶汤巷用的天台山的禅泉,而菲菲用的寻常雨水。
泉水自然是好的,禅泉更是加上了和尚的加持,算是满分。但是雨水无根,从天上来,所谓天泉。难道不算赢?而且,雨水,一定是经过镇水的,古人不傻。当时没有工业污染,沉淀之后,自然好喝。
而且从我们现代茶艺上来说,茶汤巷用的是矿泉水,而菲菲用的则是蒸馏水。肯定是蒸馏水赢,毕竟,是菲菲。谁敢说不直接拉黑。
【还有这段儿。评论区大哥说,雨水还是不行。有核。雨水形成一定是水蒸气包裹这个凝结核形成,那就脏。但是实际上,当时的空气污染来源主要是正常的灰尘,不是工业废气也不是重金属颗粒。所以脏也不至于。镇水之后,核们沉淀,再取表层以下的水,自然就行。至于离子作为凝结核的,口感上估计分不出。】
茶汤巷逼逼叨叨,言必称陆羽茶经,实际上是一种落后。毕竟陆羽唐代人,他们都宋了,陆羽那套在宋代早就行不通了,否则也不会出现煎茶,这就是发展,以过去的标准衡量新的世界,焉有不输的道理。
[器]
茶汤巷选的碾子是卢仝传下来的金碾,瞅瞅,又是一个古董。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那套茶具,实际上是纯金,在陕西博物院。其实,宋代所用的器还是沿用着唐的东西,这无可厚非。
菲菲家里穷,用不起。所以咱跳舞来扰乱对手心智,吸引观众,这就是技术。
所谓,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菲菲这叫道。以自身的技术对抗凭借外物的器,这是境界的胜利。
[汤]
实际上这才是他们剧中评价的标准。分成三个部分,汤色,水痕,滋味。
你们注意这个细节,茶汤巷用的是瓷的汤瓶,而菲菲用的是银瓶。
记住这个细节,就是水温。
瓮用来盛水确实没错,镇水之后拿来用旁边的小炉煮水,煮水以后再放进汤瓶。这个过程菲菲只用了三十秒左右。而对面大哥,倒进瓷瓶以后还看了一会儿菲菲跳舞,才用汤瓶注水。这个时间在三分钟。
所以,水温自然不如菲菲。
这里说的是摇盏击拂。茶汤巷是把茶盏放在桌子上,然后一手扶着茶盏,一手击拂,其实,这没问题。但是,咱之前不是说技术进步么。菲菲是一手摇盏一手击拂。中间也说了阳关三叠的梗,这就是说,两只手是有配合的。节奏上是有把控的。
大家都打过鸡蛋,同样用筷子,是把碗放着打还是端起来打,打的更散?其实当时的点茶也是这个道理,人们喝的其实不是茶汤,是茶沫。泡沫细腻就会让口感变得更好,而泡沫细腻也会让泡沫更白。
这一点还是请大家联想一下打鸡蛋。
等到茶汤水痕出来,这才是碾压胜利。
茶汤巷做水痕用的是滴水成线,其实就是咖啡拉花的思路。但菲菲玩的是画,是茶百戏。一个是字,一个是画,而且,用茶匙来勾勒,还会让画有种慢慢显现的层次感。
这就是我说的,茶百戏比咖啡拉花高级的地方。
【补充下,我说的高级是艺术层面的高级。】
水痕自现。
最后有个细节,大多数人肯定注意不到。
这个眼神,她看了一眼对面,然后放了第三勺。
而且。之前跳舞,也不仅仅是跳舞吸引观众,实际上是为了掩盖自己煮水更长时间。
我们先说水。宋代用的不是天然气,水温上升的速度是很慢的。其实也有学生问过我,茶艺比赛用炭炉怎么样。我一般回答都是你想输在茶汤你就用。水温不够,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就很难析出,水温过了,鲜嫩的茶叶表面就会被烫过了,也不行。要掌握好水温,才能达到最好的茶味。
而,我们现在评价茶好不好喝,实际上是三个要素。水温,投茶量和出汤速度,也就是浸泡时间。
宋代玩的点茶,实际上和我们差距并不大。水温和投茶量也是关键。
菲菲这地方玩了策略。她知道,对面肯定会先完成。也就是评委会先喝茶汤巷的,再喝自己的。那么如果两个茶味道相近,那么一定会觉得第二杯差点儿意思。怎么赢就很关键了。她在看了一眼对面的茶粉量之后,加了一勺,就是加大了投茶量,茶味肯定更浓。我做评委的是遇到过这种玩策略的孩子,人家第一个投茶量3克,她就5克。茶味就更明显,再对比第一杯,就会觉得很特别,很出众。体操比赛,跳水,都是这个道理。后面的要比前面的难度更大,这样赢面才大。
所以,综合来说,菲菲赢在技术了。
所以,问题解决了。
多说一点题外话。有的人泡茶好喝,有的人不好喝,有的人特别好喝[比如杨洋同学]。区别就在这一句话,对茶的了解和对人的了解。
给茶友小白和给老茶客,或者我们这种成天喝的人,茶汤一定是不一样的。时间越长,越喜欢浓厚的。而,一款茶怎么能泡的更好喝,那就得对茶了解。所以我才说,目前大部分茶艺师在技术这一块都不合格。要么茶叶知识没学好,要么对人的分析没做好。所以,真正爱喝茶的朋友,还是得选那种从业时间长一些的茶艺师来泡茶。而想要精进的茶艺师,也得把知识学扎实,把人心摸摸透。
好了。最后一句。
菲菲真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