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说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学历和学校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关系和资源?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哈哈哈   2018-10-13 14:46   27542   16
总有人说劵商银行等行业靠的是人际关系,学历都是次要的。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6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初日出云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6:5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一般来说,金融行业只需要三种人
1.能找到钱的
2.能找到项目的
3.能写报告的
3#
王大力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6:59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止题主你,我也经常听到圈外的人讲,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学历和学校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关系和资源。

就连圈内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同学,甚至老从业们,也常听到他们聊起如何去积累人脉资源等之类的话题。

所以特别想讲讲,我的从业经历,和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是在券商投行部门工作,主要负责债券承销业务。毕业至今从业多年,虽然经历过几家券商,但从未离开过这个岗位。

年龄上比你们年长一些,但也没赶上毕业就包分配的年代。

毕业即失业的口号,虽然在当年还未曾提起,就业压力也已然是个问题。

对于那时的我们,银行的职位就已经很耀眼,券商总部的工作更是高不可攀。

说来惭愧,努力读书那么多年,也只是个一般211院校的研究生学历。仍然记得当初,但凡是好点的金融岗位,投个简历就会被刷下来。

幸运的是,在读书期间,虽然成绩一般,兼职工作却没少做,谈不上挣了多少外快,脸皮倒是历练的厚了一些。所以,抓住了一次偶然进入面试的机会,得到了券商总部的实习岗位。

你们现在所听说的: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学历和学校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关系和资源。

而这句话,早在我们读书时,也困扰着我们,特别是在就业时,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所不同的是,那时在我们之间流传的更具体,大多是银行里的一些小故事,讲述了某些岗位的某些人,通过背后的关系或者一些资源,轻松的拿到了offer。虽然剧情有所不同,但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能力差就是素质低,学历差更是人物设定的必要条件。

听多了这些故事,后果就是导致,连我这种脸皮厚的人,在找工作时,都不太敢投银行的职位。甚至时间长了,还会对这种依附关系的岗位,产生厌恶感和抗拒感。

在当年幸运的是,没有或者很少听说,券商中传出此类的故事。

倒不是券商里没有类似故事,而是因为,跟现在比起来,当时的我们在获取信息上,会有些孤陋寡闻。在当年的印象中,证券公司给我们最直观的认识,就是各地所开设的营业部,其主营业务是供开户买卖股票的。别说什么债券承销了,即便是投资银行业务,对于我们,也只是在国外的电影或者书本中有所了解。

所以可以说,当初的我,是带着不知者无畏的态度,来到了券商的投行部实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跟我一批来实习的,大多是身家朴素的研究生,博士或者本科生都比较少。其中,有不少清北复交的同学,大家在表面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学校上。那些学校比较差的,除了我这种脸皮厚、运气好的,大多是各种安插进来的关系户。

虽然自己的学校没有优势,但尝过的失败多了,就不会太在意结果,只是觉得能有这次实习机会不容易,因此实习了挺长时间,中间也放弃了很多其它机会。幸运的是,最终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毕业就取得了这份工作。

入职后,我曾经问过领导:为什么没有选择那些清北复交或者关系户们,而是选择了学校出身很一般的我?

领导回答的很实在:你们的态度都很诚恳,也都很努力。但最重要的,你能替同事们分担的工作,要比他们多一些,公司支付同样的成本,留下你的话,我们工作会更轻松一点。

其实现在回想当初,还是蛮后怕的,如果我听到的那些故事,不是发生在银行,而是在券商呢?
那么我在实习面试时还能否保持自信而不患得患失?
在实习时间上还能否坚持长久而不朝三暮四?
在实习过程中还能否专心于工作而不胡思乱想?

所以细细琢磨:总有人说——等行业靠的是人际关系,学历都是次要的。这句话本身只是个填空题,特别是在一些收入不错的行业里,怎么填都会感觉到合适。而那些由此而来的故事,传来传去,不知到底是骗了别人,还是坑了自己。

当然,如果说这行没有靠关系和资源进来的员工,肯定不客观。

无论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还是现在的单位,周围会存在着一些身份特殊的人。

但这些人的资源,本质上也是一种交换的能力,其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自己能够帮别人多少。因此,用心做事,才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本事。

比如:
为了拉近和一个预审员的关系,大年初二赶到上海去拜年,硬等三天;为能获得客户的认同,整整三个月“同居一室、形影不离”,有家不敢回、有司不能归;为获得公司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在连续三天两夜赶材料没合眼的情况下陪着上黄山,以至昏倒上山途中;为揽一个项目,在一个关键人的家门口守候5个多小时。
而仅仅在专业能力上,此人就已经是:
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行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第四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深交所第二届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委员会委员、深交所博士后工作站特聘专家。
圈里人比较清楚,虽然此人结果不太好,但我想借此表达的是:


在你还没有十分努力的情况下,就不要想的太多了。
4#
尹小二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7:00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金融圈,学历和学校的确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有关系和有资源的人,往往学历也不错。

尤其是85以后的人,出国越来越主流。所谓“有关系和有资源”的家庭的小孩,不一定要跟你一样挤独木桥。他们还可以把小孩送到boarding school去,一路下去,哪怕不是牛津剑桥,只是个LSE或者帝国理工,哪个不比我们的Top 5(为避免撕逼,此处留白,请自行脑补心中的5所最好中国大学)有国际知名度?

不要把“有关系和有资源”跟学历背景对立起来。优秀的学历背景在金融业的大机构前台部门只是一道必须跨过的门槛。由于大家都有很好的学历、都在日以继夜地勤奋工作,最终成为rainmaker的那个人,一般都是比你我多一些东西的人,比如家世背景、比如特殊的社会资源。

其实回过头来说,干哪一行不是这样呢?
5#
Ye Ben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7:01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的方面还是看工作性质把,中介性质的,肯定是有资源的吃得开,比如项目方面、资金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人脉优势,这个很重要。

技术方面,比如管钱的,可能关系和资源看得稍微少一点,因为你背景再强,一直亏钱,这也没人保得住你的,资金一样会走。

但也都不是绝对的,比如面试两个在学历等综合素质差不多的孩子,一个孩子家庭普通,一个是家里高官厚禄出生,那一般还是会选第二个孩子(其他答案说的圈子内互相照顾,也能理解),但没有好的学识学历,那是连边都摸不到的。

所以我个人觉着,如果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是踏实努力的去读书,同时也积累一些关系和人脉,这个人脉不一定取决于你的家庭背景有多强,而是你向人家展示了你的勤奋、智慧与上进的决心,贵人也愿意提拔这种有潜力的孩子的。

我这边这种案例很多,不一定说的上是RAINMAKER,但也过的真的很好了。
6#
Tassandar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7:02 发帖IP地址来自
前两个月,我带的一个211本科英国读书一年回来的实习生,实习了没两个礼拜就要走,说要去一个小券商做研究。
走之前我请他吃了个饭,就聊了聊天,聊着聊着实习生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

说自己现在在这里做的不是银行核心业务,分的业务也就是一个渠道,整理数据,写报告,搞excel,录系统都是这样的工作。他需要一个去能够发挥他英国学的金融工程专业的部门工作。然后非常肯定地说做金融一定要积累人脉,一定要去真正的核心部门,最好是有资金的定价权,有大平台,所以老师不好意思了巴拉巴拉。

当时我有点不悦,说我们楼上就是一个投行部门,最近招了二十多个藤校的实习生每天加班录系统,你觉得我们不够核心你可以去试试那边。

我还没明说,这些实习生可能都是有资源有背景的。

现在金融行业岗位的竞争就是这样的一个围城,各种各样的人在外面的就看着里面的好,千好万好,进来了,却发现就是一个光鲜的民工,头部资源还是被那些有人脉有背景的人占据。于是又开始吐槽说阶级固化,世界不公平,自己学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不给我展示才学的机会。

把这个问题现实一点吧,这年头,做什么最重要的不是人脉和资源?
做视频行业的,最賺钱的不是做内容的,是有流量资源的人,
做地产建筑承包的,最賺钱的不是盖房子的,是能有政府资源的人,
做金融的,和高票说的也一样,颠来倒去就两种人最賺钱,能融到钱的,能拿到好资产的。

业务熟悉,高学历,长的美自然很重要,但是中国那么多人,聪明点的,学个半年一年可能都可以做业务,但是能帮公司賺钱的人可能就只有那么多。尤其是在金融行业,这个行业本身产品同质化极大。全中国有四千多家银行都可以做存贷款业务,一百多家券商都能搞经纪业务,说的具体一点:

一个大客户大国企说要做贷款,几百个客户经理都涌上去,报价都一样低,和谁合作?
一笔票据,全国报价都这样,上下就那么点BP,全国大大小小哪个分行都可以搞,谁帮你收,谁帮你代持?
一堆债权项目,大家都合规,都能拿出各种数据和理由,都能兑付,怎么就说明哪个可以入池哪个不行?

这个业务给谁,这钱谁就赚了,你学历高,会建模,有用吗?一个几万亿的资金的投行部门,就算两百号人,交易员、做风险、跑营销的、跑市场的、做数据的、做研究的、做合规的、搞监管的那么多,最后能决定业务做不做怎么做谁做和谁做的还不就是那么三五个人,你学历比他高,有什么用。

那这三五个人是不是很有资源很有人脉?不需要啊,到这种位置,自然也是人脉遍天下啊,各种各样的人贴着来找你玩啊。所以,这事情就成了一个循环,更好的位置带来更优秀的资源和人脉,优秀的人脉和资源带来更好的位置,所以倒推回来,你学校里的的同学,学生会的朋友,你父母给你介绍叔叔阿姨的相亲对象,这些就是你最初的资源和人脉啊,这本来就不是个非此即彼的、割裂的问题,而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

所以,还是好好学习打工先....
7#
胡锦超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7:03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这话的人肯定没挣过大钱,或者以为几十万上百万就是大钱,总幻想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
资源和关系不是拿来变现的,而是交换。
8#
呵呵  7级小牛 | 2018-10-13 14:47:04 发帖IP地址来自
其实,不光是金融行业,即使你从事的是其他行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只是金融行业更明显一些,因为金融本来就带个“金”字。
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一系列属性的加成,而金融行业,尤其看重你的资源属性。
国内的金融行业现状,是低端金融从业者供大于求,高端金融从业者供不应求,所谓低端金融从业者,就是你看到的银行网点柜员、证劵公司驻点人员、保险推销员,而高端金融从业者,就是那些进行投资分析、风险管理的人,比如基金经理,行业分析师,风险管理师。
如果你的金融水平很高,并且有足够的能力用投资业绩说话,那么,即使你没有足够的资源也能在金融行业立足,因为你是凭技术吃饭。
但如果你在金融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很一般,那么,你就只能靠拉资源吃饭了,毕竟金融行业玩的就是资本的游戏,把钱搞来了,才能进行下一步运作。
归根结底,一个公司里最能创造价值的就这两类人:一类是有专业技术的,一类是有客户资源的。
在金融行业,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很高,往往几个基金经理就要管理几十个亿的资金规模,所以选拔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才,一般金融从业者很难进入这个层级,所以大多数都是从事客户关系这块的。
这就需要你去拉资源,如果你的亲戚朋友有丰富的资源,那么你的工作就会顺利的多,反之,你就得自己去跑资源,拉不来资源,你就会被末尾淘汰。
至于学历,那是个敲门砖,能进入这个门,只能让你进入这个行业,至于未来如何,那就看你的“本事”了。
9#
吴名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7:0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一线投资这一块,关系和资源没什么大用,能不能赚钱是硬道理

所以基金经理大概是屌丝比例最高的职业之一。。。
10#
敏大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7:06 发帖IP地址来自
转一篇新闻吧,地址http://mp.weixin.qq.com/s/A6G_xYvMTduvqdzQWwPYww




“泰康人寿以上市为诱饵促使摩根大通多次聘用其高管亲友


七年来,中国最大保险公司之一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Taikang Life Insurance Co., 简称:泰康人寿)一直以上市交易引诱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 JPM)。

摩根大通的内部邮件显示,该公司急于赢得泰康人寿的上市业务,而泰康人寿利用这一点要求摩根大通聘用该公司高管的亲友。

摩根大通最终接收了据信为泰康人寿介绍的总计八名实习生和全职员工,这一数字比其他任何公司通过摩根大通“子女计划”(Sons and Daughters)塞进该公司的人数都高一倍;该计划旨在赢得中国业务。

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看到的银行记录,在2004年-2013年间,摩根大通招聘了总数高达222人的亚洲具有影响力的企业高管和官员的亲友。

这一涉及范围较广的计划使摩根大通遭到联邦反腐败调查,该调查于上周四了结。摩根大通与美国当局达成和解,将支付2.64亿美元,平息这场因为该银行在亚洲的雇佣行为而导致的民事和刑事指控。

泰康人寿并非中国政府所拥有,因此,依据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摩根大通的雇佣行为不会被视为贿赂。根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查验数百页的邮件和文件后拼凑出的摩根大通与泰康人寿的关系,正如摩根大通为争取业务一样,其潜在客户也同样从中充分获利。

一位摩根大通高管在2010年的一封关于应聘候选人的邮件中写道:这是与泰康人寿协议有关的第四位被推荐人了,这份协议一直说快要达成,但却等了好多年了;摩根大通还需要雇佣多少泰康人寿推荐的人?


摩根大通发言人Brian Marchiony称,该银行为在这场调查中的配合得到认可而感到高兴,并称有关做法是不可接受的。

泰康人寿没有受到任何指控,该公司的代表不予置评。

监管文件显示,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 C)、瑞信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AG, CSGN.VX)、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等大银行,仍因类似雇佣做法受到美国政府的严格审视。这些银行均不予置评。

按保险费收入计,泰康人寿是中国第九大保险公司,由魅力不凡、政治人脉广泛的董事长陈东升创办。对任何一家西方投行来说,该公司的IPO交易看上去都是一个值得争取的买卖。

陈东升还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拍卖公司和排名前列的快递公司。他的妻子孔冬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外孙女,长期就职于泰康人寿。记者无法联系到孔冬梅置评。
陈东升最近一次出现在新闻中,是他的公司投资了苏富比拍卖行(Sotheby's)。陈东升没有回应记者的置评请求。

高盛集团2009年从法国保险商安盛(AXA SA)手中收购了泰康人寿12%的股份,从而加强了与泰康人寿的关系。根据调查文件显示,摩根大通同意就前述交易为泰康人寿提供免费服务,从而建立起了两者的关系。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陈东升在哈佛大学毕业的儿子,在父亲推荐下进入了摩根大通工作。根据摩根大通的电子邮件,从瑞信集团到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MS),投资银行都在竞争给泰康人寿首次公开募股(IPO)服务的机会。这些银行的发言人不予置评。
电子邮件内容显示,摩根大通最早在2006年聘请陈东升的儿子为实习生,也正是在这一年,该行开始讨论泰康人寿拟议中的IPO项目,即摩根大通内部所称的Project Titan。

到2007年,陈东升推荐了另一个人:泰康人寿首席合规长的女儿。根据2003-2009年时任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长、现任香港交易所总裁李小加(Charles Li)的电子邮件,雇用这位首席合规长的女儿非常重要。当时这位女士正在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学习。

李小加在给同事的电邮中称,陈东升后来曾两次来电请求帮助,他非常清楚地表示不会忘记这个人情。

李小加写道,对这位应试者进行面试的同事发现,她并未达到驻香港全球分析师的标准,但足以胜任一份位于北京的工作。他还写道,拒绝这一请求对于两家公司的关系影响不好。根据内部文件,该行聘请了这位女士,经过了褒贬不一的业绩评估后,她在2013年离职。

李小加的代表不愿安排他接受采访。李小加在去年的一个声明中表示,他在进行关系招聘时遵守了该行的正规程序。

陈东升很快有了另一个请求,让摩根大通聘用一个朋友的妻子。这位应聘者正在香港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希望改变职业方向。

李小加在2007年11月的一份电子邮件中提醒同事称,公司有在明年承接该IPO的软性授权。他还称,很难完全不理会这位新的应聘者。

李小加在另一份电子邮件中指出,这位应聘者将被明确告知,她和全球招聘的类型不一样,未来将不会有升职前景。

该行的电子邮件显示,这位女士在摩根大通的北京办公室工作了一年,然后在2009年年初因未说明的表现问题离职。

据摩根大通后来编录的推荐招聘名单,该行接收了泰康人寿介绍的第四位高管亲友──一位创始股东的女儿──进行2008年暑期实习。

2009年春季,李小加就摩根大通一个香港职位的招聘举荐了Sean Du。一份标注日期为2009年5月的内部合规问卷将Du标明为泰康人寿的陈东升介绍,并指出泰康人寿很有可能成为摩根大通的客户。

来自摩根大通亚洲金融机构部负责人Olivier de Grivel的电子邮件称Du人不错,但指出他不是自然的招聘人选,因为他的会计和建模能力不足,人际关系也不行。

de Grivel后来向摩根大通的律师表示,虽然李小加认定Sean Du是泰康人寿推荐的人选,但实际上Du与泰康人寿无关。根据为这次调查编写的一份文件显示,de Grivel回忆道,李小加曾告诉他摩根大通得聘用Du,因为Du与主管金融事务的时任中国副总理王岐山有关系。

王岐山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政府高官之一,也是中国的现任“反腐沙皇”。去年,作为调查的一部分,美国政府曾要求摩根大通提供该行与王岐山等中国政府高官相关的所有来往信息。王岐山和Du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摩根大通还是为Du提供了工作机会,但电子邮件显示该行的工作人员不确定该把他安排到哪个岗位。

一位经理曾在2010年4月写道,雇佣Sean是为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不要指望他能做太多事情。这名经理否认了一位同事要求Du帮助进行IPO的消息。



2010年3月,在陈东升的举荐下,摩根大通雇佣了陈东升的侄女、快递服务公司宅急送(ZJS Express)首席执行长之女。陈东升为宅急送的创始人。

当年7月,摩根大通的银行家Betty Zhao致信其同事们说,陈东升正在敦促这家银行雇用泰康人寿一位联合创始人的儿子。

Betty Zhao在向摩根大通一位管理人士发电子邮件解释这一雇用请求时说, 陈东升还提到,瑞信、瑞银和摩根士丹利等摩根大通的竞争对手也愿意雇用这位联合创始人之子,但陈东升认为还是由摩根大通雇用这个人为好,因为他不希望那些摩根大通的竞争对手利用这位联合创始人之子为自己争取泰康人寿的IPO业务。Betty Zhao在邮件中称,陈东升说,能帮到泰康人寿的“第二代”是件最得分的事。Betty Zhao在邮件中还说,希望泰康方面别再有更多这方面的要求了。

上面所提及各家银行的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Betty Zhao已从摩根大通离职,她目前所受雇公司的发言人称,她不方便发表评论。

2010年10月,上面提到的那位泰康人寿联合创始人之子在香港被摩根大通聘为分析师。

2012年夏天,摩根大通又聘用了一名泰康人寿推荐的人,这一次是向泰康人寿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邱希淳的女儿提供了在香港的实习生职位。

对她进行面试的银行家表示,她完全不熟悉投资银行业务。基于她的心理学专业背景,她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她想改变职业方向。

泰康人寿的代表并未回复记者要求对邱希淳置评的请求。

大约在同一时期,银行家们要求对泰康人寿所推荐员工的支出进行内部核算,以便在与泰康人寿讨论摩根大通的收费和经济收益时可以考虑该因素。这一审计发现该行在这方面的支出超过80万美元。

一位银行家在一封电子邮件中戏称,得把这些钱赚回来。

泰康人寿依然在讨论IPO事宜,但在美国开始相关调查后,摩根大通决定不再参与此事。
11#
乐鱼Lefish  2级吧友 | 2018-10-13 14:47:08 发帖IP地址来自
本人在国内前十大证券公司总部从事投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司,有关系和资源,但是没有合适的学历和学校,即使关系硬朗,也很难用合适的借口把这个孩子招进来。因此,学历和学校是应届生进入大型金融平台的重要条件。

但是实际上,通常领导子女的教育背景都非常优秀。他们通常是国内前四高校毕业,或者是美国常春藤高校毕业。尤其国内高层的领导子女,更是优秀,不少是国际TOP1,国内TOP2高校学历。良好家庭背景的孩子,通常会非常努力,在各方面全面优秀。

总的来说,金融圈是人脉圈和资源圈。虽然VIP有天然优势,但是少数出生平凡的金融人员能够通过后天努力培养自己的关系和资源。从这个层面而言,进入金融平台后,学历和学校均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天生拥有或者后期培养的关系和资源。
12#
高尔基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7:09 发帖IP地址来自
嗯,干这行久了,发现这个世界有两个金融圈。。。
13#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6级职业 | 2018-10-13 14:47:10 发帖IP地址来自
学校和学历是职场入场券,进场后就基本作废了,不过没有这个入场券你就基本上和券商投行什么的高端金融组织说拜拜了。

入场之后就要靠能力了,关系也是能力之一,但不是靠关系和资源,而是靠经营关系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你说的主要指跑单子拉用户的金融民工,大专生都可以要,没有入场券当然靠能力,不止金融业各行各业都基本如此。





14#
褚自航  4级常客 | 2018-10-13 14:47:11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问题首先比较对象就有问题,用学校和学历与人脉和资源做比较。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维度上的可比对象啊。。


第一
人脉和资源可以看作一个大圈,其中就包含了学校和学历给你带来的人脉和资源~~拿全集和子集比,这是什么比法。。

第二
学校和学历是确定性因素:比如你是清华本科,蓝翔大专还是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博士。。。是什么就是什么

而人脉和资源是不确定因素:如何定义这个人是你的人脉?有微信号就是人脉吗?交换过名片就是人脉不?


如何定义这是你的资源?可以影响上市审批?能够决定政府批文?要当心。。。

拿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比。。这也没法比较哈


对职场新人来说,自己最可靠的人脉和资源往往是校友圈带来的

与其比较对立之心,非此即彼,不如踏踏实实把事情最好,为机构带来盈利,为自己在行业打下口碑~

你强,资源自然来,对于任何行业,皆为此理
15#
薛蓓蓓  1级新秀 | 2018-10-13 14:47:12 发帖IP地址来自
先说答案,不完全同意,关系资源本身很重要,但持续产生关系资源的能力更重要。
分情况来看,先说我最熟悉的二级市场,人脉关系几乎用处不大。

研究员的人脉圈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上市公司高管为代表的实业届,一类是以买方为代表的金融圈。企业方面,只要你的券商名气还行,通常想去约调研是不难的,这是平台的力量,跟个人没关系。我第一次调研上市公司的时候,穿了一个蓬蓬裙、脖子上挂了一副手套就去了,董秘也很宽容,除非情商太低,几乎没有企业想得罪卖方研究员,上市公司尤甚。
而金融圈子很小,想见什么研究员,让销售去约就是了,自己有名气后,大佬会自己请你去路演,因为路演本身给他们提供价值,熟悉不熟悉有用么,有,降低沟通成本,但重点是你能带给对方什么价值,这行里,时间是最大的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他听了你的路演就可能错过另一场,去了你的调研就可能错过另一家,那就有可能错过一个牛票,也有可能挖掘一个好公司。所以,我一直不建议研究员过早出来路演,口碑非常重要,第一次路演不知所云、浪费了客户时间,以后想再约可就难了,而如果一炮打响,后面想认识想约哪位大佬,都是相对容易的。
说白了,对于这个圈子里的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你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给对方提供最大的价值(当然这个价值可以是多方面的,因为研究变现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不管性格多好,中长期很难维持相当数量的人脉,大家都功利,当然也很公平,对新人有好处。坏处是会形成职业病,生活中对于别人浪费自己时间的行为异常反感,嘴上不说,心里早就diss无数遍了(我总是被老妈吐槽对她没耐心)。
再说一级市场,可能比二级更需要混圈子,但依然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
一级市场存在更多的信息不对称、很多项目你未必有机会接触的到,加上退出期限的缘故,大家都爱参与明星项目,公认的好项目就那么几个,价格又不能像二级市场一样随时受供需关系波动,这就容易产生幻觉,认为关系够硬才有用,于是不少人就陷入到积累人脉的陷阱之中。
但其实从企业角度而言,每个项目涉及到的利益一般都是千万以上级别的,需要摆平的是方方面面的关系,除非你是某二代那种非常硬的背景(这种也很流行,比如某些外资投行特别喜欢招这样的人拿项目),谁也没比谁的关系更牛一些,尤其是大项目,公司恨不得出动全部关系各路人马,去谈利益交换,比如原来华泰联合出了名的总裁亲自盯项目一线,这对企业的吸引力太大了,反而对于项目内个人的关系人脉要求没想象得高,最多也就是降低一些信任成本和沟通成本罢了。
圈子里常传的一句话,叫做感情都是做事做出来的。这话怎么理解?一个项目下来,你的专业能力、靠谱与否、人品咋样,大家都是人精,基本上都有判断了。能力强的,比如擅长设计交易架构、比如熟悉行业能为企业战略出谋划策、比如清楚外汇规则搭建资金进出方案,大家都会愿意和你合作,慢慢传开,人脉积累是自然的。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是靠嘴皮子或者混一般圈子的方法会做人而已,大家也很难愿意拿着上万千过亿的项目带你玩。




所以,我一直很反感那些说投行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活,人脉才是核心竞争力之类的话。金融的核心在于风控,背后的逻辑是合适的钱与合适的项目匹配,怎么匹配,就取决于你基于宏观、行业、企业商业模式、财务状况、股权架构、人事背景等多方面的综合判断,作出风险收益比的判断,再找到相对应的资金。这个过程,对于立志于在这行打拼出一番事业的人而言,才是正途。




很荣幸,见识过这些牛人,才知道真正的方向在哪里,没有一开始就走偏了路。过硬的专业知识,永远是非世家子弟的立身之本,这是1,其它人脉也好、情商也好,都是1后面那个锦上添花的0。



除特殊标注外所有内容都为个人原创,若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若对金融分析、证券研究等方法论感兴趣,欢迎关注我的专栏《孤独的修行》,或者点击投资和研究,都是孤独的修行——证券卖方研究方法总结(一)
16#
尼克六六  3级会员 | 2018-10-13 14:47:13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将就[从事金融行业]和[进入金融行业]两个维度说说我的看法。

------

[从事]金融行业(其实是任何行业),关系和资源都是最重要的。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你能为公司产生多少利润,提供多少价值。

如果你有背景,你可以靠你daddy偶尔给你喂资源。真棒亚克西!
但是!
你同时也可以好好耕耘你的校友圈,从他们手里获得资源啊!
为什么学校和学历就不重要了呢?如果是名校毕业,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才是你最大的资源获取地啊!

我在清华交换的时候,经常去听讲座。很多清华人介绍自己成功经历的时候,都会提到某个学长或者某个学姐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到自己,然后他们成功后又带了某个学弟或学妹一起做。
这就是为什么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后愿意留在北京的原因,因为这个校友圈实在是太强大了,不好好利用简直是暴殄天物。

而且,我听说清华有非常明确的,互帮互助的圈子。进到这个圈子里,如果有人请求帮忙,客观上你有能力帮,必须帮。没特殊理由不帮的话,超过几次就把你踢出去这个圈了,圈内的资源你也别想再用。所以大家都是能帮忙尽量帮忙,资源尽可能的整合为大家一起所用。

所以你就算不是vip,也是有可能通过经营好自己的校友圈子而获得机会的。而如果你是vip,这个圈子绝对可以让你如虎添翼,因为你一进来圈子就自带有用的价值,想和你等价交换资源的人就排好了队。

------

就[进入]金融行业而言,哪怕你有背景,学历学校也是重要的。为什么?因为你爸妈也要脸,毕竟是求别人机构把你塞进去,你自身底子太差你爸妈也不好意思去求。就算拉下脸皮去求了,人家机构也得稍微看看这人怎么样。因为市场上不止你一个人有背景啊。。。
除非,除非你的背景是碾压这个级别的机构的,那学历就不重要了。什么意思?你爸如果是个地方厅级干部,那多半把你塞进一个地方级别的银行或券商是问题不大的。但是如果你想进GS的hk office?那对不起,你自身不说是ivy league,至少也得是个top30你爸妈才好意思去帮你要个面试。gs,jpm,ms,都有招vip的历史,但是这种人的背景绝对是碾压任何级别机构的。


我毕业之前去了中投实习。同事们都是非富即贵,而且还是名校毕业。很简单,vip市场竞争所致。你说你老爸是牛逼的副部级干部想塞你进去,学历就不重要了?拿衣服!人家老爸也是副部级,而且自己还是清华毕业。选谁?所以我当时座位周围的格子间里都是剑桥和清华毕业的。实习期满之后,老板(我学姐)问我要不要再实习一段时间。我拒绝了。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是老老实实去找其他工作吧,玩不过vip们。

以上论证只是想说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资源最重要没错,但不意味着学历学校因此就不重要了。

最后再说两句,背景好的人,往往学历也不差。更阔怕的是,这帮人长得还贼特么好。

真是不给人留活路啊。

所以我们要经常告诉自己:



------
对英语学习、海外留学、个人成长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六浪记(sixonthebeach)
http://weixin.qq.com/r/tUTD24TESNk3rcC49xGn (二维码自动识别)
17#
leo  6级职业 | 2018-10-13 14:47:15 发帖IP地址来自
没背景就要从事技术压制的工作!比如说量化,开发策略的创新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又比如说高级技工,他们诊断设备问题和修复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188
帖子:19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