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金工 专题精品】“波动率选股因子”系列研究(一):寻找特质波动率中的纯真信息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量化邻距离   2020-6-7 23:28   7802   0
研究结论前言:东吴金工推出“波动率选股因子”系列研究,尝试在目前已被广泛使用的传统波动率因子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新的探索。作为系列研究第一篇,本报告受到“波动率聚集现象”的启发,从波动率因子的跨期截面相关性入手,对传统的特质波动率因子,提出一种简单朴素而又效果优秀的改进方案。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基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构建特质波动率因子。回测结果显示,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已经具备不错的选股能力,其月度IC均值为-0.059,年化ICIR为-1.78,5分组多空对冲的信息比率为1.48,月度胜率为70.65%;但它与换手率因子相关性较高,且选股能力不如换手率因子,在正交化换手率之后,选股效果大幅下降。波动率聚集现象——波动率因子的跨期截面相关性:学术研究表明,金融资产收益的时间序列数据,通常表现出波动率聚集现象。该现象存在于个股层面,就导致股票的波动率因子具有较强的跨期截面相关性。在利用传统波动率因子进行每月选股时,由于这种相关性而被重复利用的过往因子信息,会给我们带来干扰,削弱当期因子的选股效果。纯真波动率因子:只需在传统因子计算的过程中,增加一个简单的回归步骤,就能有效剔除波动率因子的跨期截面相关性,提炼纯真的选股信息。在回测期2005/01/01-2020/04/30内,以全体A股为研究样本,纯真波动率因子的月度IC均值为-0.055,RankIC均值为-0.077,年化ICIR为-2.16,年化RankICIR为-3.00;5分组多空对冲的年化收益为18.89%,信息比率为2.17,月度胜率为78.26%,最大回撤为8.29%。另外,纯真波动率因子与换手率因子的相关性降低,且在剔除换手率因子后,仍然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有统计结果均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单因子的收益可能存在较大波动,实际应用需结合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方法。报告原文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CFLmNgsmK6ylTjBmVxRlg提取码:9uvy

更多交流,欢迎联系东吴证券金融工程团队
沈芷琦,微信:15216612785(注明机构+姓名)


1. 前言Anget al. [1]于2006年公开发表论文The Cross-Section of Volatility and Expected Returns,提出股票的特质波动率与未来收益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且该现象不能被规模、价值、动量和流动性等市场已知因子所解释。这篇论文的实证结果,颠覆了传统金融学中“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的经典理论,被称为“低波动率异常现象”。此后,众多国内外学者前赴后继,围绕“低波异象”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时至今日,该异象仍然是金融实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东吴金工借鉴前人研究经验,开拓创新,推出“波动率选股因子”系列研究,试图在目前已被广泛使用的传统波动率因子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新的探索。作为系列研究第一篇,本文受到“波动率聚集现象”的启发,对传统因子提出一种简单朴素的改进方案。在报告最后,各位读者将看到,这种简单朴素的方案,竟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 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
2.1 特质波动率因子的计算与回测
本文选取一种目前广泛使用的构造方法,计算传统的特质波动率因子。具体地,以全体A股为研究样本(剔除其中的ST股、停牌股以及上市不足60个交易日的次新股),以2005/01/01-2020/04/30为回测时间段,实施以下操作:
(1)每月月底,回溯所有股票过去20个交易日的数据,每只股票都根据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进行回归,得到每日的特质收益率,即




(2)计算每只股票20个特质收益率的标准差,即为股票剔除Fama-French三因子后的特质波动率,记为ID_Vol(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回测结果显示,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的月度IC均值为-0.059,年化ICIR为-1.78,5分组多空对冲的年化收益为17.93%,信息比率为1.48,月度胜率为70.65%,月度最大回撤为14.49%。整体来看,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特质波动率因子确实具备不错的选股能力,但其2013年、2020年(截至4月底)的表现较差,月度多空对冲的累积收益为负。




2.2 特质波动率因子与换手率因子的相关性
多项实证研究表明,波动率与换手率包含的价量信息重叠度较高,因此两个因子往往高度相关。此处,我们每月月底取每只股票过去20个交易日换手率的平均值,再做市值中性化处理,定义为换手率因子Turn20。经检验,特质波动率因子ID_Vol与换手率因子Turn20的平均月度相关系数为0.51。若更进一步,每月月底将特质波动率因子ID_Vol对换手率因子Turn20做横截面正交化处理,即:


将残差视为波动率剔除换手率线性信息之后的选股因子,记为ID_Vol_deTurn20。同样以全体A股为研究样本,以2005/01/01-2020/04/30为回测时间段,ID_Vol_deTurn20因子的月度IC均值为-0.030,年化ICIR为-1.05,5分组多空对冲的年化收益为6.08%,信息比率降至0.61,月度胜率59.78%,最大回撤17.70%。下图2展示了ID_Vol_deTurn20因子5分组及多空对冲的净值走势,表2则汇总对比了ID_Vol、Turn20、ID_Vol_deTurn20因子的月度IC均值、年化ICIR及多空对冲的各项绩效指标。




2.3 特质波动率因子小结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对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作如下总结:
(1)整体来看,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ID_Vol具备不错的选股效果;
(2)特质波动率因子ID_Vol与换手率因子Turn20的信息重叠度较高,但ID_Vol的选股效果不如Turn20;
(3)特质波动率因子正交化换手率因子后,残差ID_Vol_deTurn20的选股效果大幅下降。
因此,即使传统的特质波动率因子已经具有不错的选股能力,但也仍然存在改进空间。下文我们将逐步深入探索,寻找改进波动率因子的有效方案。


3. 波动聚集:波动率因子的时序和截面相关性
Cont[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金融资产收益的时间序列数据,通常表现出波动率聚集现象(Volatility Clustering),即价格的大幅变化往往倾向于聚集在一起。该现象也明显存在于A股市场中,如下图3展示了万得全A指数日收益率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万得全A指数的大幅波动确实具有聚集性。


更进一步,若波动率聚集现象也存在于个股层面则会导致个股的波动率因子具有较强的时序和截面相关性。我们在全体A股样本内,计算了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ID_Vol的平均时序、截面相关系数,具体结果如下图4所示。对图中结果做简要说明:
(1)横坐标为计算相关系数时的滞后阶数N,以滞后阶数N=1为例;
(2)平均时序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为,对样本内每只股票,都各自计算其波动率因子时间序列滞后一阶的自相关系数,再对样本内所有股票取平均值;
(3)平均截面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为,对每一期时间t,都计算t时刻与t-1时刻,所有股票波动率因子的横截面相关系数,再对所有时间取平均值。


由图4可得,在滞后阶数较小时,波动率因子的时序、截面相关系数都较大,如滞后阶数为1时,月频特质波动率因子的平均时序相关系数为0.33,平均截面相关系数为0.38,说明个股层面确实存在波动率聚集现象。随着滞后阶数的增加,时序、截面相关系数都逐渐减小,滞后阶数为7时,平均时序相关系数下降至0.03,已小于0.05,平均截面相关系数为0.16。


4. 剔除跨期截面相关性:纯真波动率因子
4.1 纯真波动率因子的构建与回测
上一节的结果证明,特质波动率因子具有较强的时序和截面相关性。对于选股模型,若因子具有较强的跨期截面相关性,则会导致我们在t时刻选股时,虽然表面上只参考了t-1时刻的因子值,却不可避免地连带使用了t-2时刻、t-3时刻、甚至t-4时刻的因子信息,而这些早期的因子值,无疑被多次重复使用了。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一期获得的因子信息,其实都不够纯净。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一种“剔除跨期截面相关性寻找纯真选股信息”的方案,具体实施以下操作:






以全体A股为研究样本,回测期2005/01/01-2020/04/30内,相邻两期纯真波动率因子之间的平均时序相关系数下降至0.044,平均截面相关系数下降至0.007。就选股能力而言,纯真波动率因子的月度IC均值为-0.055,RankIC均值为-0.077,年化ICIR为-2.16,年化RankICIR为-3.00。下图5展示了纯真波动率因子5分组及多空对冲的净值走势,因子多空对冲的年化收益为18.89%,信息比率为2.17,月度胜率为78.26%,最大回撤为8.29%。表3则汇报了纯真波动率因子各年度的表现情况,虽然2019年8月以来,因子表现仍然不够稳定,但相比于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新因子的表现已经有了大幅提升,如2013年、2020年(截至4月底),传统因子月度多空对冲的累积收益为负,而新因子均录得了正收益。




4.2 纯真波动率因子与换手率因子的相关性
相比于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纯真波动率因子与换手率因子的相关性更低,平均月度相关系数为0.41。同样将纯真波动率因子对换手率因子做正交化处理,检验残差的选股能力,并与传统因子进行对比。下图6展示了新旧因子分别正交换手后,5分组多空对冲的净值走势,可以发现剔除换手率因子后,新因子的表现也明显优于传统因子。


4.3 纯真波动率因子小结
本节内容利用简单的线性回归,从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中提炼出“纯真”的选股信息。回测结果证明,剔除跨期截面相关性后的纯真波动率因子,选股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因子,说明在每月选股时由于跨期截面相关性而被重复利用的过往因子信息确实带来了干扰削弱了当期因子的选股效果。而我们提出的这种简单朴素的回归方案能有效去除这些干扰找到选股能力更为稳定的信息达到了“去伪存真”的目的
对于本节涉及的几个主要因子,下表4汇总比较了它们的月度IC均值、年化ICIR、多空对冲绩效指标等相关信息。




5. 其他重要讨论
5.1 纯真波动率因子的参数敏感性
前文构造纯真波动率因子时,暂将回归滞后阶数N取为6。这一小节,我们对纯真波动率因子做参数敏感性检验。下图7展示了N取值为0至24时,波动率因子的5分组多空对冲信息比率和月度胜率的变化情况;表5则详细汇报了部分取值下,波动率因子的月度IC均值、年化ICIR以及多空对冲的各项绩效指标。其中,“N=0”所对应的,即为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的回测结果。




可以发现,剔除不同阶数截面相关性后的纯真波动率因子,选股效果均优于传统的特质波动率因子。另外,随着滞后阶数N的增大,由于波动率因子的高阶截面相关性逐渐减弱,因此纯真因子的选股效果也逐渐趋于平稳。
更进一步,我们也检验了不同参数取值下,纯真波动率因子正交换手率因子之后的选股能力,具体结果如下表6所示。可以发现,各N取值下,剔除换手率因子后,纯真因子的选股效果也都能显著优于传统因子。


5.2 新旧因子的多头、空头超额对比
前文汇报因子的选股效果时,只关注了多空对冲的整体绩效,这一小节将多空绩效拆分为多头超额和空头超额,进一步详细对比新旧因子的表现,具体结果如下表7所示。由表中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纯真波动率因子在多头超额上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5.3 新旧因子的月度换仓率对比
本篇报告提出的波动率因子改进方案,需要将每期因子值回归剔除过去几期因子值的信息,自然降低了相邻两期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也就不可避免地提高了策略的换仓率。下图8、9分别展示了新旧因子多头、空头的每月换仓率,多头组合中,传统因子平均每月换仓率为57.39%,改进后的纯真因子平均每月换仓率为80.32%,增加了22.93%;空头组合中,传统因子平均每月换仓率为60.91%,纯真因子平均每月换仓率为75.99%,增加了15.08%。在需要考虑交易费用的实际操作中,由于我们讨论的是月频选股模型,因此换仓率提高上述幅度而额外增加的交易费用,对策略绩效的影响较小。


5.4 其他样本空间的情况
最后,检验本篇报告提出的波动率因子改进方案在不同样本空间内的效果,具体仍以滞后阶数N=6为例。在沪深300成分股中,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的5分组多空对冲信息比率为0.33,月度胜率为55.06%,最大回撤为27.72%;纯真波动率因子的5分组多空对冲信息比率为0.61,月度胜率为56.33%,最大回撤为19.79%。在中证500成分股中,传统因子5分组多空对冲信息比率为1.31,月度胜率为67.09%,最大回撤为26.60%;纯真因子5分组多空对冲信息比率为1.65,月度胜率为65.82%,最大回撤为15.20%。可见在沪深300和中证500成分股中,新因子的选股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6. 总结
东吴金工推出“波动率选股因子”系列研究,作为系列报告第一篇,本文在构建传统特质波动率因子的基础上,基于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聚集”理论,对传统因子进行了改进。具体地,本文提出一种回归方案,只需在传统因子的计算过程中,增加一个简单的回归步骤,就能剥离波动率因子的跨期截面相关性,从而剔除了被重复利用的过往因子信息,去伪存真,得到了选股效果更佳的“纯真波动率因子”。


7.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有统计结果均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市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单因子的收益可能存在较大波动,实际应用需结合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方法。

附注:
[1]Ang A ,Hodrick R J , Xing Y , et al. The Cross-Section of Volatility and ExpectedReturns[J]. 2006, 61(1):259-299.
[2]ContR . Volatility Clustering in Financial Markets: Empirical Facts and Agent-BasedModel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05.
[3]感谢实习生陆树成为本报告做出贡献。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