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TMT】噪音太多,只听权威!华为事件千人电话会深度解读

匿名人员   2019-6-7 01:54   2986   0
安信计算机观点

我们在去年发布了一个大家关注度很高的报告,《云计算是中国IT基础国产化的重大机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过去我们国家的基础的核心芯片和基础软件难以突破很重要的三个因素:1、传统IT基础软硬件遵循摩尔定律的指数级发展,后发的基础软硬件产品很难去追赶;2、传统IT需要整个市场的生态体系反馈升级循环;3、传统基础软硬件耦合性很高,一旦形成了上下游的产业生态之后就很难撼动,本质来说传统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具有战略性和市场性的双重属性,不是轻而易举的大规模投入就能改变的。

每一次能够在基础软硬件能够洗牌的机会都在重大的IT和技术变革下,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产业变革的国产化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一个是人工智能,去年华为公司是非常高调的发布了自己AI的整体战略,重要的核心点就是全栈全场景,华为从AI基础芯片芯片无论是云端训练和推理芯片还是终端AI的芯片,到深度学习基础框架,再到包括下游的应用系统全部都可以做到自主化,包括像国内商汤科技公司底层软件框架(Piorrots)是跟谷歌TensorFlow同一级别的底层整体基础系统,谷歌TPU芯片甚至大量引用寒武纪论文,依图最近也发布云端的芯片,可以说整个生态体系在AI的这个领域我们能够建设从底层到应用全系列的自主生态体系。

第二个机会是云计算带来的变革,这个是整个中国市场的基础软硬件能够从头弯道超车或者是迎来一个机会的产业机遇,我们当时指出过去推进国产CPU和操作系统这类自主可控市场发展的三大瓶颈被云

计算带来的IT变革逐步颠覆:

1、传统IT基础产品性能遵循摩尔定律指数级发展速度,使得国内后发的IT基础产品性能极难追赶,而云计算分布式计算特点使得单机性能不再是追求的唯一目标,传统追求单机性能的“UPDATE”文化被颠覆;

2、传统IT基础产品需要市场生态体系反哺技术持续升级,带来正反馈循环,而云计算时代计算资源高度集中,IT产业从消费级市场产业变为以企业级市场为主的国家战略性产业,阿里、腾讯这类大型公有云厂商可以重新建立并主导整个生态体系。

3、传统IT基础产品普适性与耦合性高,一旦形成上下游产业生态,新进入者难以撼动,而云计算一方面在终端领域通过云服务应用降低了对传统CPU和操作系统的依赖,另一方面后端操作系统不直接面对广泛的终端客户,设计核心由“以人为本”转向“以计算效率为本”,使得基于开源软件定制国产云计算基础软件成为可能。

以此为基础,我国实际上已经初步具备构建完全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生态体系的能力。相对于传统IT产业各个领域的巨大难度,云计算无疑给我国IT产业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后面我们就梳理了一下整个A股的计算机公司里面自主可控相关公司:

芯片层面三家公司,第一家是中科曙光,它旗下的海光芯片获得AMD非常稀缺的X86芯片内核授权;第二个就是浪潮信息,浪潮在前年把IBM的中国区的小型机业务整合过来实现了一个逆袭,小型机的业务反而在非常快速的提升,另外IBM小型机的架构它的openpower生态体系是从底层的芯片开源的。另外一家公司就是中国长城,它的大股东旗下有很好的核心芯片资产飞腾。国产服务器领域主要就是浪潮和曙光,存储里面除了浪潮曙光,还有一个公司同有科技;

在基础软件里面第一个是毫无疑问的中国软件,它旗下中标麒麟整个国产操作的系统的龙头公司,国产软件层面也在跟华为做了很多层面的适配;另外一个被大家忽略比较多在中国电科旗下自主可控的平台公司叫普华基础软件,包括国内数据库龙头人大金仓,相关有两个上市公司,一个是华东电脑,一个是太极股份。中间件主要东方通。通用软件ERP软件里面包括用有和金蝶这两家公司,在终端安全里面是360、深信服为代表的龙头公司;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国产打印机龙头公司纳斯达。

此外我们重点提示四维图新,在去年年底杰发科技MCU芯片已经实现了车规级国产芯片突破,之前基本是被欧美的公司垄断的,这个是标志性的突破,而且在4月份上海车展大家也看到,华为在整个自动驾驶和车联网跟四维都有一个全面的战略合作,以上是我们计算机关于国产化和华为事件的一个观点。

安信电子观点

我们整体观点是偏积极的,我们认为有两层含义:

(1)芯片的国产化替代是一定要进行的

(2)如果有了外部的扰动之后,至少我们现在已经做好了的产品会做的更好,这是两层意思,我们现在能预见的和可看见的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就是已经开始有进口替代的一些企业。这里面我们提的进口替代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服务于本土产业链,或者服务于本土的芯片企业未来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投资机会都非常的明显。基于现在行业国内和国外的变化,我们阐述四个观点。

第一个我们预判未来的产业扶持政策可能会加速,同时我觉得包括现在科创板里面更多的是半导体公司,因为我们过去看到过最早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公司如果没记错的话在1380多亿的规模,我们也进行了统计,全球常态化前五大的半导体公司年化的基本开支大概在2500亿左右,当然每年可能会有些波动,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公司听起来绝对值是比较高的,相对整个产业来讲还不是那么多的挣钱,未来我觉得需要巩固加强的地方也很多,这一点我们过去看到的只是对制造,对封测和部分的材料有比较明确的产业扶持动作,预计未来在附加值更高的细分领域中会进一步加大。

同时科创版未来解决一个问题就是阶梯级的,比如它不是线性发展的,很多企业在技术产品的积累过程中它需要有一个平台期,这个平台期需要产业、协同、需要资本开支,需要投融资做辅助,这块对很多已经做的不错的公司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资本或者是产业协同方面的认同,我们第一点做一个预判,至少在今年年内产业资本扶持的加速和科创板的提振;

第二个刚才通信团队也提到,我们也做过一些数据的分析,中美在半导体方面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原来对纳斯达克上市的很多公司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现在目前来看,很多海外的或者说特别是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他们在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直接和间接相关的低的有20%多,高的有70%到80%,这件事情越演越烈的话海外公司也会面临一定的压力,终端配套、很多增量的创新均在国内,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获胜,长期的产业链发展从IDM模式向海外发展完之后,包括现在中芯国际有部分的产品在更先进的制程代工了,在这个环节上都是有一些交叉现象,长期我们并不认为会彼此割裂开来,这个概率是比较小的。

第三个就是这个行业现在有一个比较大的亮点在哪,我们在消费端和通讯端和家电端和汽车端已经开始有部分的芯片导入量产,这个信号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看过往很多大的公司他们的产品是非常系统化和全的,早期也是通过一些产品或者是几类产品在某些市场上进行量产导入,慢慢的稳定性、精度和客户的认知程度从最低的消费逐渐向医疗延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比较好的现象是至少从目前很多终端配套比较明确的领域,特别我刚才提的领域已经有很多芯片量产导出了。这几天行业内的讨论也必须活跃,部分人猜测我们会不会像当初的日本一样由于变化产业链被边缘化,我们认为可能性不大,首先我们有市场,另外我们在新增了很多创新领域里实际上是融合进入全球产业链。日本在像随身听这些弄的比较多,PC就弱了,手机根本就没有跟随,但是我们国内企业在产业链扎根比较深,我们现在在跟进,这个不可直接与过去八、九十年代做类比的,第三点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就是有人担心规模做大之后反而我们没有钱赚,我个人认为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芯片这个产品或者是核心的半导体芯片加器件实际上是对消费者或者对行业应用者整个电子系统最核心电器性能指标的一个影射,从技术指标来看高速、低功耗等指标没有一个我们是满意的,从手机的使用者,所有的电子设备我们都不满意,所有的芯片的设计公司和制造公司从逐步的创新让你越来越满意,这个过程就是有创新,有创新就有用户的买单,我们能看到海外很多公司有四五十年的积累,这说明只要你做大做强有客户黏性之后,你的领先同业的创新是有很强的优势的。

总体来讲我们做了四个观点的判断,我们觉得有一些新的变化在逐渐修补,我们有两条主线,第一条线就是我刚才提的重点看已经有芯片量产出的公司,这个是完全人才已经跟下游连线比较高的,客户我就不做更多的展开,从目前的终端来看我们已经有产品量产导出的公司等等,这些我们已经有看到了,而且部分企业已经参与到器件产品的产业链里面,而且有些产业链从通讯跟汽车工业类导入,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个主线就是比较明显的资本开支,IDM模式落实到现在已上市的很多公司,还有未来在逐步落实的,现在已经有一些公司都非常具备这些条件,大概电子就这些,我们后续还可以再展开,谢谢。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战加剧、美国上游供应商停止供货带来的短期冲击
查看PDF原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4
帖子:17759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