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公司高层除毕业于名校之外就是留学回来?留学比本地读多哪些好处?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1:00   8559   10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1:00:38
我女儿就是留学回来的。
她在读本科时,通过QQ给我们交互,感觉也就一般唠家常。
但读硕留学时,整整两年,她都没有回家。和我们用QQ聊天时,感觉就很不一样了。见识明显多了起来。
女儿在当地生活,寄住在当地人家里,日常用语就是英文,语言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她还参加当地学生社团的活动,和大家打成一片。她也在空余时间去打工推销产品,学习做小买卖。她说,雇主就利用留学生没有绿卡这一点克扣工资。虽然工资收入很低,但比起国内还是高出不少。因此她也有了一点收入。
她还和房东一起去参加了教堂圣诞节活动,去聆听主教的演讲,听起来很有意思。
作为家长,女儿整整两年不见,而且孤身一人在国外,心底很是担心。每到QQ联系时间,看到屏幕中的人,听到她描述的学习和生活,似乎很不错,很开心。可是QQ联系结束后,这心又提起来了,一直持续到下次QQ联系。

有时,听听她讲周围的趣事,也是蛮有意思的。
她说,她刚到达目的地走出机场后,随即上了学校派来的专车。司机问她来自何方?女儿说来自中国。这位穿红色T恤的大胖本地人居然用中文唱了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且字正腔圆,有趣极了。询问后得知,司机的父亲在曾经在中国上海工作过,儿子就是这样向父亲学的,这会儿拿出来炫耀一番。
至于课程,我问过她,和国内有何不同?她说这也很明显。国内教材和学习方法有点死板,但国外就灵活得多。同时,考试时没有任何面子可言,必须通过,没有任何关系可找,也因此,大家在学习上也是全力以赴。
我们每半个月就要到光大银行办理汇款事宜,因为有转汇问题,因此不能在网银办,必须到银行窗口。银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们了,只要我们一出现,银行立刻开启专门通道,倒也十分快捷。银行的工作人员对我们家孩子在国外读书,还表示了羡慕之情。只有在此时,我们才有了一份欣喜。
在ABB,我把女儿的来信,抽了一部分发给企业内部专刊,居然引起轰动。大家看完一封家书,都在着急地等着下一封家书。同事们告诉我:你女儿的整个留学生涯,可以说是大家一起陪读的。大家都觉得她的留学生活生活很精彩,为她的学业有成感到欣慰。

多年后,我问女儿,留学生活到底如何?她告诉我们:“发生了许多事,我和你们沟通也是报喜不报忧的,也不愿意让你们担心。但总的来说还好”,“通过留学,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就是我家孩子留学的一份经历,算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一份亲情吧。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1:00:39
从雇主的角度来回答一下留学比本地读多哪些好处。
先要限定一下我接触到的留学生样本。做留学文书其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所以愿意做这份工作的一定不是各种二代。我收到的海归简历,都是普通工薪家庭,是很能吃苦、很上进的那一类留学生(可参见我的回答:高鸟知更:留学党们家庭经济条件都很好吗?)。而我最后选中的留学生,又是其中学校好、专业强的那一批。
在有了以上限制的前提下,我会回避留学生做留学相关工作的天然优势,尽量让这个回答更有普适性。
首先,有留学经历的学生更有合约意识,职业性也比较强,这和他们是否有工作经历无关。说好的deadline绝对一分钟都不会迟;有一段时间无法接稿会提前知会我,并告知可以恢复接稿的时间。在特殊情况下因个人原因接不了的稿件,会在收到通知的那一刻立马与我沟通,并表达歉意。在规定的工作时间里,确保即时响应。如果有需要修改的部分,态度非常好,如不同意学生的修改意见,也会很专业地摆事实讲道理。在我们这个行业,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关于死线这件事,有过留学经验的人应该都知道,教授定好的deadline,不管你有什么理由,晚一秒钟交作业就是不行。在国外这么多次赶due的血泪教训中,这个意识一定已经深入骨髓了。至于其它方面的职业操守,至少在我的硕士教育中,是有多门课的老师反复强调的。甚至在其中一门课上,老师给出了翻译从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职业性问题,分组做准备,用了宝贵的一节课给大家做presentation和讨论。而这些培训,是我在国内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的。而国内的一些(即使是名校)毕业生,妖蛾子层出不穷。比如过了deadline不交稿还一声不吭的,上班时间过了才来请假的,需要修改的时候找各种理由推脱的……

说完职业操守,再来说说专业能力。国外的课程看似时间短,实际很集中、很实用。国内的学生要面对各种社团活动、学生会、无聊而不得不参加的会议和组织生活,帮导师无偿干活、政治课体育课……而留学生,尤其是大家争议很大的授课型硕士,基本只有一件事:学习!(可参见我的回答:高鸟知更:香港授课型研究生是否值得读?)一周不看个几百页的reading上课就听不懂啊,上课听不懂作业就没法做啊,作业不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期末的分数就没法看啊。刚开学的时候还能看到同学在朋友圈里做代购,两周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因为根本没有时间。这样一年的魔鬼训练出来的学生,在雇主手里是非常好用的。更不用说国外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开放,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搜索加工能力普遍很强,这些能力在职场上也相当关键。
最后回到非二代的这批留学生身上来。留学生活对于他们(也包括我自己)而言其实非常辛苦,不仅学业压力大,碰到什么问题都要亲自上阵。相当于虽然顶着个学生身份,但已经一下被丢进了社会,还是异国他乡的社会。这一点在境外智斗过房东、跟室友谈判、在图书馆赶due到凌晨然后一个人瑟瑟发抖地回家的留学生们应该都有体会吧。那么在这样的历练下成长起来的留学生,吃苦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之前在做翻译的时候,有一次到青岛郊区出差,客户晚上10点联系我改稿子,当时身上没有电脑,二话不说去附近找了一家乌烟瘴气的网吧改完,没有半句推辞。在每年文书旺季的时候,每天6点起床,工作到晚上12点,周末也不休息,也不会叫苦叫累。

从雇主的角度来说,一是希望员工可以创造利润,这一点上可能海归和大陆毕业生没有太大差别(尤其是新入职的员工);二是希望员工可以让自己省心、放心,这方面(非二代)留学生优势实在太明显,诚如前面的答主所言,海归的起薪优势不一定明显,但是薪水涨得往往很快。从实际经历中总结的一点小经验,大家轻拍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1:00:40
见识问题,比知识问题重要得多。举个大家都明白的例子。假如你出生在一个小村庄,从小就在村子里读书,一直到大学毕业(假设有)。而隔壁的二狗子,初中毕业以后去了北京叔叔家,在北京读的大学。然后你们村的黄老板准备开个餐馆(不需要多少知识的产业)。他有两个选择,第一,雇用你。第二,雇佣二狗子。明显二狗子更好啊。他见识过北京的麦当劳,肯德基。见识过各种餐馆,知道如何把餐馆搞得比较有特色。而且知道了餐馆一定要有肯德基一般干净的厕所,还需要肯德基一般迅速的上餐。知道如果人多排队的时候,给他们一张号码牌,安抚他们先去做下,服务员会给你上餐。
而雇佣你呢?你只见过刘老板的早餐铺,所以你的管理方式只是训斥员工,让员工快点干。如果一旦客户排队排的太久,脚疼腿麻,你也毫无办法,最多给他抹个零头算“提升客户体验”了。
如果你是老板,你雇佣谁呢?其实你和二狗子的知识水平相当,也没有差到哪里去。这事主要还在于见识。中国人去美国,见识就比本土中国人高。同理,美国人来中国,他回去以后当然见识要比那些没出过美国的人高。奥巴马一上任就跑到中国来“吃饭”。结果回国后就领悟了中国的“圆桌会议”。在白宫和几个商业巨头“开会”。特朗普呢?明显不会搞这套,结果压力比奥巴马大很多,效率还不见得高。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1:00:41
应该是能力和圈子吧
首先 留学回来 这个范围很广
我交个真 非洲也算留学回来 是不是高层就很少
一般都是 美英等国的 名校
那个学校都会出能人 只不过 名校 出的能人 通常比其他学校更多而已

很多时候 平台和圈子 比努力更重要
类似那句话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 某人 是清华毕业的 某人又考上北大了
我们都用羡慕的眼光去看他们
但 好像少了点什么
哦 对了 没问专业
至于你是 古生物专业 还是 档案专业 都无所谓
因为我们觉得去了清华北大 这样的大学 就是牛 就是厉害 就是有本事
至于你读啥专业 可以忽略了
能进这类学校 差不多都是某个省市的前几名 说白了 就是学校能力强

我有个朋友 清华的硕士 读计算机的 毕业之后 去了 BIG4的安永 做会计审计类工作吧
反正就是跨度很大的
我问他 为啥 跨度这么大 能录用你
回答说 我是清华的 这些知名企业 觉得清华等学校的学生 适应能力强 学习能力强
公司内部还有培训 在加上我自学 不到两个月 我就拿下CPA的三门

外国名校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看到 哈佛 耶鲁 哥伦比亚 都知道好学校 世界知名
但是 我们还是没问啥专业
但心里 就基本认定 能进这些学校厉害 优秀 棒

更重要的 就是圈子
人以群分
谁见过 马云 天天跟居委会大妈 闲聊天的
王健林 没事就去老年俱乐部打麻将的
圈子不同 话题不同 思想不同 造就了不同圈子
聊得来的 才在一起
一个大学里 总有几个玩的好的吧 那就是人脉资源
学长毕业了 不请吃顿饭 今后学长多多帮忙
学弟结婚了 不发个大红包 今后互通有无

其实 也并不一定 是 留学比本地强
中国还是有自己特色的
很多时候 本土的优势 会强于 国外
而且很多海外名校毕业的 其实本科 也是清北复交 这类国内名校
底子还是咱中国的
当然会有些 大学 甚至高中就外国读的
也行啊 反正都是哈佛毕业的 管你以前干啥的 今后走进社会都会帮忙的

有机会还是出去看看
我当时都想 哈佛考古系 录取我 都去
毕竟是哈佛 这俩字 要跟我一辈子的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1:00:42
题目本身就说明问题了啊。名校的优势在哪儿?就是一个字——“高”。
国内的教育的优势就在于通过相对差距较小、成本较低的公立教育系统保证了学生的下限“不低”,而国内外的各大名校则通过对学习成绩、爱好特长、家庭背景等精英式的选拔来让你的上限“够高”。
身边99%的同学都发自内心的觉得来了清华以后自己就是一个“渣渣”,但如果再来一次机会他还是会毫不犹豫的上清华。有句话说的挺对,因为“就算我不牛逼,我也算见过牛逼的人是什么样了。”
名校的意义就在这里,不是通过严格的训练来打磨你的专业技能,而是通过一流的资源、平台以及人脉,让学生得以接触顶尖的机构、部门、企业以及精英。名校学生的优势就在于此,对前沿话题的关注,对重大命题的把握。名校毕业的学生不见得比普通学生“强”,但从思维到视野却大概率比普通学生要“高”。
公司“高”层,区别于中层和基层,他们任务已经远远不是克服技术难题和提高业务能力了,而是洞察整个公司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走向等等,这时候名校出身、海归精英们的“视野高度”优势就凸显了出来。
你看,微软、facebook的创始人都是大学没毕业,那人家辍的好歹也是哈佛(摊手)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1:00:43

大家好,我是Admitwrite留学的小A!
[h1]【第一个问题】[/h1]如下图:

小A已经列不下去了……
有的同学就要说了,咱能不能别只讲互联网行业(毕竟是个高新技术行业)?那行,小A来举一些其他行业耳熟能详的名字:
  • 制造业
张瑞敏、董明珠、宗庆后、刘永行、鲁冠球、刘永好、王传福、李书福、陶华碧、梁稳根、褚时健
  • 房地产业
王石、王健林、许家印、潘石屹、杨国强、吴亚军、冯仑
  • 其他行业
王卫、黄光裕、张近东、郭广昌、何享健、沈南鹏、陆正耀、马明哲、王中军、俞敏洪、沈国军

这其中985毕业的7个,211毕业的4个,普通大学毕业的7个,本科以下学历的9个。而这9个本科以下学历的创始人,大多从事的并非高新技术行业。而且很多学历不高的创始人年纪偏大,由于时代的限制,无法接受高等教育。
比如:
张瑞敏出生于1949年;
宗庆后出生于1945年;
鲁冠球出生于1945年;
陶华碧出生于1947年;
褚时健出生于1928年;
杨国强出生于1954年;
何享健出生于1942年;
……
这里面学历不高但年纪偏小的,只有王卫和黄光裕,他们所处的时代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大学学习,只不过由于个人原因没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但这在一堆985、211里面,他们其实才是真正的异类。

所以,名校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的人说是好学历,有人说能学到真本事,小A觉得,名校能给人提供的最大的价值就是视野、人脉。举个例子,马云先生并非985名校,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英语学得6?有一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自己的长处去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拓展了自己人脉。重要的还是人脉和视野。

名校是一堆优秀的人才扎堆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遇见更多的优秀的人,他们或者有能力,或者有背景,这些资源,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比名校更容易获取呢?
且不说名校。小社区上的大部分用户都有本科学历(或者将会拥有)的说法应该没什么问题,大家觉得自己读大学有用吗?后悔读大学吗?小A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肯定大学的作用,而名校对人的提升会更多。看一看你的周围,那些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的同学,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的同学,那些普通大学的同学,那些985、211的同学,那些清北复交的同学,那些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MIT等等等世界名校的同学他们的命运是怎样的?

现实会告诉你名校的意义。
读书是为了摆脱愚昧,而进入更好的学校深造,是为了懂得更多,无论是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还是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够掌握。如果不用系统学习就能掌握真理那恐怕民科们就能迎来他们最好的时代了。这个世界的知识早就过了蛮荒时代,不是凭经验总结、口头传授就能掌握的。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大部分公司高层除毕业于名校之外就是留学回来?
有答案了吗?

[h1]【第二个问题】[/h1]
  • 留学并不一定就比在国内读书好。即便是普遍意义的主流留学国家,也并非每个学校都比中国好。以美国为例,提个不那么严谨的说法,top100以后的学校其实就没必要去了。
  • 真正有价值的留学。那些世界顶级名校的留学经历,相比国内大学,有优势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哪些优势?除了教育本身,出国留学本来就是一个和不同文化交流的机会,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留学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见多识广,开阔视野。而教育,首先得提到教育方式。国内的教育方式和国外大学的教育方式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对于教育来说尤其重要但国内大学确实非常缺乏的东西。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也是留学的价值所在。
  • 其次教育质量也是很多人选择留学的重要原因。中国最好的大学北大清华世界排名都在60左右,大多数好大学都在国外。2018世界大学排名进入前100的美国有31所,英国16所,而这两个国家正是目前最主流的留学目的地。谈到留学,顺便说一下咱们平台,Admitwrite留学的导师几乎全部来自你耳熟能详的世界顶级名校,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他们作为申请导师?因为他们能力更强,资源更多,视野更开阔——能给学生的帮助就更多。比如你想了解材料工程的就读情况,发展前景,找谁咨询最合适?当然是拥有材料工程专业背景的导师。他了解这个专业的项目情况,课程设置,就业出路,他能给你提出更合理的建议,帮你做出更好的判断。

最后,作为一个立志于打造留学行业新模式的留学平台,Admitwrite留学每天都要接待来自祖国东南西北的学生,他们都怀揣着对留学、对未来的期望,留学之于他们,除了是提升自己的手段,也可能是改变命运的砝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2018QS世界大学排名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1:00:44
之前在上海某知名教育机构工作,当时所在校区的主任名片后面有三个后缀,具体的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个“教育心理学专家”,一个是某某专业研究生毕业,另一个忘记了。
后来熟悉了才知道,她其实就是个高中文凭,十几岁就出来打拼。
所以你说的这种情况,除了这部分人确实容易得到领导的青睐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我包装。
作为下层员工还没什么,可是等做了领导,接触的人多了,特别是业务层面的接触,这时候你再跟人家说自己毕业的那个破学校可能就会受到鄙视。
所以必要的时候,学会撒个谎,这都不算学历造假,因为根本不需要你掏出学历,张张嘴就可以了,没人会查你的。
这种包装,老板也是愿意看到的,有的老板还会教自己的员工编学历。
所以以后再遇到什么清华北大毕业的高管,你就爱信不信了。说不定他念的大学名字叫某某学院呢?
那些海归也是一样,除非恰巧碰到对方也是同一个国家留学,否则很难辨别真假。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1:00:45
如果你是老板或者股东,你是放心手下高管是一群名校海龟精英还是一帮连学习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搞不来的人?


当然这不是说名校海龟就没有菜鸡,也不是说非名校海龟就算是菜鸡,问题是你出钱,你有的选,你不去金矿山挖金子,非要跑河里慢慢淘?

雇到的人的水平也是老板体验重要的一环哦。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1:00:46
没有真正留过学的人,在他们眼里,留学就是上上课,旅旅游,开开车,兜兜风。当你真正留学了才会发现,万事我做主的感觉。出国留学, 意味着你身边不再有任何靠山,小到生火做饭,大到职业发展,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来,出国留学对留学生的毅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有很好地锻炼。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求学,失去父母的陪伴,求生技能真的是直线max。那些出国前自理能力为负值的人,留学之后立马文能测字、武能防身好青年,能很好的培养你吃苦的精神。这是出国在精神层面为你带来的帮助,在职场里,吃苦精神是很值得尊敬的,而且遇事自己处理能让你在职场里出现任何问题都能从容的找到解决办法,在一个人的品质上这是国内大部分学生很难企及的。
人在职场上,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哪里都能学,但对于自我的认知和历练,则需要特定的体验,这些体验往往受制于你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而留学就能帮你提升这些能力。楼上很多人提到西方的教育水平比中国高,但是很少人提到,在国外生活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育。任何一个中国留学生(富二代除外),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都能锻炼出较高的逆商和抗压能力,这是任何大学和教育机构都无法学到的生活哲学,而这种能力是公司高层需要具备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也要谈点教育问题,国内的教育问题的确有问题,公司高层需要的是能灵活解决问题的人,而受过应试教育的人,在批判思维上,往往是不如留学生的。应试教育的特点是,按照标准答案做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唯一方式,而在美国的课堂里,老师问的问题大多是开放性的,不同于国内应式化教育和老师的传道解惑,国外留学则是充分鼓励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展自己的个性,讲究人的创造性思维。而且针对不同的回答,老师并不会觉得你的想法很奇怪,反而会很特别欣赏一个和他们不一样的见解。在国内我们喜欢用标准答案来要求自己获得高分,需要用老师认为对的方式回答问题,而出国留学则需要我们拥有认知事情的能力与充分肯定自己思考。当你发现世界上很多事都没有标准答案之后,最好的准备就变成了从自己知道的出发,不断试错,这就锻炼了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这是我当初留学时,国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对我的震撼很大的一点。
在职场里,真实的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而独立思考可以让你迅速做出判断,这也是公司高层需要具备的能力。
作为公司高层,自然也需要拥有国际化的视野,而国际化视野,正是留学生群体的优势之一,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同学和老师交流,慢慢看懂了文化的差异, 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国情,不同市场的情况, 明白了只有开放和交流才是可以在国际环境中玩转的法宝。一切的狂妄自大和固步自封只会像镣铐一下捆住双脚,阻碍前行。所以留学生能在公司政策决定上,比本地学生看的更远,想的更多。
另外,从晋升方面来看,因为留学生的数学运用、言语理解、逻辑推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普遍强于“本土制造”。而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开展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会影响一个人处理数字、文字等信息的敏捷度和准确性,一定程度上也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所以留学生在工作稳定以后,涨薪很快。有数据显示,海归学生第一年年均薪酬只有8.3万元,第二年则达到 13万元,第三年突破32万元,而这些年薪的变动,是升值带来的,也就是说,留学生在晋升道路上,会比本土学生走的顺畅,自然高层里面留学生就会多些。
最后,圈子和面子问题,这点在金融圈里面特别能体现出来。金融圈里有许多本土人士,为了扩大自己的圈子,去英国读个一年的master,然后就拥有了许多优秀的校友资源,这不仅是对个人人脉圈的扩大,也是对公司业务范围的提升。而且从面子上来讲,拥有一个名校光环的高层,逼格是要比没有名校光环的人高的。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1:00:47
为什么大部分公司高层除毕业于名校之外就是留学回来?留学比本地读多哪些好处?

这个社会的规律就是:最好的配最好的。人才都在大公司,只要这个公司有实力,他们就会选择优秀的员工,也不是三流的员工。



在人们的眼里,只有出过国的人,才能算得上国际化人才,在现在这个时代每一个公司都希望跟得上国际化,自然在他们的眼里,这样的人才是他们需要的,留学都是到发达国家,而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喝过洋墨水的人,在他们的眼里,自然高人一等。
其实这些留学国外的人,就跟农村的孩子到北京读书打拼是一样的,他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锻练自然能力很强;对于留学国家的学生,至少他们外语能力就很强,这是一般国内的学生不能比的,他们到国内可以学一口流利的英语。
大公司他们都在走国际化道路,成为一家有实力的国际化公司,当然他们就需要国际人才,这些人才对国外的市场都非常了解,并且能跟国外人很好的进行交流,有利于他们打开国际化市场。
他们当然会选留学生了,高层都是留过洋,好开拓国际化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