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选择不回来是为什么?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56   5831   10
小社区上有了太多的出国留学然后为何回来的心得体会,大致不外乎几种:归属感、机遇、家人、爱情、孤独等。每个都催人泪下沁人心脾。但给人一种感觉好像基本出去之后都会回来,想问问那些选择不回来的朋友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做出这种决定,现在是否后悔了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56:01 发帖IP地址来自
爱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吧。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56:02 发帖IP地址来自
是秩序和关怀。

小孩子乘车必须要安装儿童坐椅,否则重罚。
晚上骑自行车,必须安装可以闪烁的车灯,穿荧光背心。
过没有红绿灯的马路,车都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过。
没有不受尊重的职业。
残疾人专用入口,柜台,车位,卫生间。
暴风雨前会有辖区政府的工作人员骑自行车挨家通知商店餐馆不要忘记收遮阳伞。
同事间的关系透明直接,不需要刻意讨好勾心斗角。
市政府的网站会有本月所有的文化活动(展览,音乐会,签售,沙龙。。)日程表及报名方式。
该下班的时候下班,该放假的时候放假。
可以自由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学会了爱自己,学会了拒绝,学会了尊重自己的感受。
平等独立的师生关系,上下属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客人和服务人员的关系。
食品安全。
很好的空气质量,宜人的气候。

缺少的是归属感,得到的是安全感。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56:03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在欧洲留学的时候,有两个校友A和B。

A和B在国内是同校同专业同届毕业的同学。
A本科毕业后,直接就到了欧洲读研究生。
B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两年(IT相关),才到欧洲留学。

在A读完硕士第一年,B在北京工作满一年的时候,他们有过一次交流。


B向A抱怨在北京工作经常加班,第一年连年假都没有,过年就回老家待了5天,房租很贵......

A对B说,我目前暑期实习的公司正式员工,不算法定假日,一年差不多有4周的假期,上次过了下班时间,我在公司待了一会,老板看见我,还问我怎么还不走......

又过了一年,A毕业了,就决定继续留在欧洲工作了;B也来了欧洲,开始读研究生。

上面的事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我和B是同届,当初我问B“你工作了两年怎么还想出来读研呢?”B对我说“我来这就是为了在这工作的,从这和北京回老家看父母都是一张机票,在北京我每年只能回去待几天,在这我每年能回去待上一个月。”

数年过去了,至于后不后悔?我有空去问问哈~~

专栏:Rankapply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56:04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其实我想回,真的。

这两天一直在跟国内的同学了解深圳现在的生活水平。人口两千万,房价动不动上千万,房贷利率7上下,物价也高,我一个混饭吃的码农,工资目测二十来万,上班996年假7天加班没工资,相比之下在我加村,除去首付我一个人工资能供车供房养两个人两只猫一只狗,房贷利率2上下,上班1065年假一个月虽然一样没有加班费还有on call,这让我怎么回?

不过深圳基建完爆国外一线大农村几十条街,吃的好玩的好,每次回国都感觉跟农民进城一样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56:05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部分人应该是因为花的钱太多,回来的话实在是太亏了。而且钱都用来留学了,回来又买不起房。
当然有家里不差钱的,花了几百万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又回国寻了个收入不高的工作。真·土豪任性。
全奖去的回来的也比较多,因为出去的时候成本低,觉得回来或者留下是个人选择,想选择哪个就选择哪个。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56:06 发帖IP地址来自
很多人出国留学以后,排除其他外界因素(例如父母要求,与外国友人结合等),能有机会自主思考并作出选择的人,以美国为例,从我这几年的观察下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1、没有更好的选择。
我周围有很多清北本科毕业出国读研读博的学霸们,他们有些甚至是某省某市某镇某县某村的高考状元/榜眼/探花等,但是由于出身并不是来自北上广深这类大城市,在大城市没有根基,哪怕在北京呆了四年,却也并不觉得这就是“家”。父母亲戚都在老家,朋友同学遍布全球,看似厉害的人脉关系网,真正能在大城市使上劲儿的却不多。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人回国一定要留在大城市呢?
  • 也许因为多年所学的技能,所在的领域,只有在大城市才能有用,小地方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
  • 也许因为面子,清北+留美海归的头衔,怎么可能回的去那个自己曾经发誓要走出去的小村庄?
  • 也许因为大环境,在国外读书工作时间久了,习惯了那边的生活方式(简单到无聊,以家庭为中心)一下子可能无法适应国内的“国情”,或者说,也没有很强的动力去适应。
……
所以,这类人,其实是属于非常优秀的“别人家的小孩”,但是却因为现实的原因,不得不留在国外。

2、选择了对自己更好的选择。
出国留学,能有机会给自己选择留下来还是回去这个选择权的人,多多少少手上都是有两把刷子的。那么他们更多的会考虑,哪个地方对自己事业发展更有帮助?薪资更高?福利待遇更好?未来发展更有潜力?
比如美国某一些High tech方面的岗位,他们的薪资待遇水平相比国内同等水平会高很多,同时加班及工作时长,工作灵活度,会更加吸引人,那么对于谁好选谁的人来说,留在国外自然而然成为了最佳选择。
当然也有回国的例子。我身边有个学姐,美国top 3 博士毕业,进入顶级咨询公司大中华地区。其实以她的水平,在美国找个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也很容易,薪资待遇也不差,但是相比于国内顶级咨询公司,考虑到个人偏好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因为这才是对她来说更好地选择。而且她还因此牺牲掉了自己的婚姻(sad but true story)。

每个留在国外的人,都会有自己留下来的原因。无论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幸福的还是无奈的。这是一个只关乎选择的问题。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56:07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如果要我说的话是生活的细节。当你在外国习惯了那些细致入微的服务,还有相对悠闲的生活节奏,就真的很难再到国内的生活节奏和环境里面生活下去了。
(深有体会!深有体会!)
国内的人经常都处于特别有干劲的状态,网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成功学,每人的书桌上都有一本类似于“如何成为人上人”的书,所以在悠闲惯了的外国人眼中中国一直都是一种打鸡血的状态,让他们觉得很不可思议。(这里的外国人并不包括日本)
“你们干嘛这么拼?”
这是许多我们接触到的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

之所以不回来,是因为生活节奏真的完全不一样:
你想想,平时在加拿大,即使是普通大学毕业找了一个非常一般的工作,按年薪算的话基本都是五万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人民币25万左右。平时每天工作时长不会超过7个小时,周六周末双休,基本不用加班。
下班后又不加班,开着车很快的就回家了,就算坐公交和地铁也不挤,而且这些公共场所大多都很安静,基本都在看书(因为好多国家地铁没信号)你不会因为嘈杂的声音弄得才下班自己很烦,安静的听听歌。然后去超级市场买一点食物,做一下简单的烹饪,吃饭,玩游戏机或者躺着看youtoub。
如果你不是一个特别想奋斗的人(特别奋斗的人根本不存在不会回国)那么这种生活节奏下你真的愿意换环境吗?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轻松,下班之后遛遛狗,节假日的时候去景点玩一玩,找几个朋友野餐和长足旅行,拍拍照,发发FB,体验一下空气好,风景好,和不堵车的公路。
这种变化对于程序员是最明显的:
要是你回到国内,程序员这样的悲催职业工作基本环境就是996,甚至于说有些直接是公司租一个大房子,程序员的吃住工作全在里面,被直接监视,谁受得了,最重要是基本没什么休假,上个班还会直接被堵在路上动则半个小时。最后因为城市拥堵,打卡还被判定迟到或者旷工。
光是想一想就真的一点回去的欲望都没有了。

之所以不回来,是因为很难再融入的社交开创新的人脉:
还有就是作为留学生,一般来说去到国外之后无论是澳洲还是加拿大还是美国,多少都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来适应那里的生活以及文化吧!而当留学过了三四年之后你基本以及融入那里的生活与文化,学会了那边的段子和笑话和社交方式,并收获了以大学圈子下人脉。
这个时候回国内?人脉基本就空了,尤其是大学学的是那种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回国的损失基本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对于大多数专业性强的专业来说,人脉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相信许多人对此深有体会。
而面对国内的新同事,你跟他讲一个外国式的笑话,他会超级尴尬的望着你。你叫他去酒吧看球赛,他还会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你。似乎大家都很累,想要像在国外那样,办一个party基本都聚不起来,大家也都没有玩的欲望,一下班就想睡觉。
然后,该死的,你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多动症。

之所以不回来,是因为职场环境很难适应:
之所以会用很难适应这样的说法,主要是国内外的职场情况差距很大。
在外国的职场竞争情况真的并不严重(除非进很好的企业),国内总是说职场如战场,同事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因为你一旦事业,大城市的房租、吃饭以及各项闲杂费用基本能够直接秒杀你,而在国外,物质本来就比较富足,失业的人可能会活得不那么精致,只能逛廉价商超,但是不至于活不下去,不存在生存压力,于是职场之间大多就显得很轻松大家一起吃饭一起交朋友,野餐和出去玩。
带着在外国养成的职场性格(非常精英的那种除外)指不定就会让你冷不防的体会到那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最叫人头大的是好不容易适应和融入了外国的文化和网络社交,回国又要花多少时间来适应国内的文化呢?三四年的时间习惯了FB,习惯了youtoub并在上面形成了社交圈子,这要你放弃回国适应新的网络社交方式。从新用上QQ、微信和同事沟通?还是说翻墙继续用FB和youtoub?开玩笑你身边的人都不用好吗?

而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好麻烦,不想回~
如果你认同文章或是有所收获,希望能动动手指头给我们点个赞!公众号搜索【美移移民】收获移民故事直播、社会热点分析、外国小知识、深度好文、最新移民政策、以及超多的福利优惠哦~
贴上近期我们就其他问题写的文章,欢迎大家支持:
冠军背后的悲哀,谁还记得那个被网络暴力迫害的可怜人
什么!你要移民非洲!疯了?
成功案例|45岁,英语一般的她,收到一份加拿大移民局的礼物
------------------
进入美移小社区主页,有彩蛋哦:
美移移民 - 小社区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56:08 发帖IP地址来自
就我个人而言 是轻松和自由
首先说轻松吧 在澳洲的话一周全职工作35-40小时 基本不用加班
拿着最低时薪做一份全职大概可以赚到折合人民币12K
在悉尼的话可以养活自己(虽然不是想干啥干啥)
感觉够自己生活就没必要去赚那么多钱
尤其对女生而言(女强人除外)
女孩子去赚大钱真的不太现实 会很累
能够经济独立 有事情做 准时上下班 其实就是一个满理想的状态
相比我回国的朋友 毕业进京东 月薪10K左右 但是早9晚9
你还愿意回国吗?
之前不理解兼职为什么在国外这么普遍
现在明白大家不仅推崇有钱 还要有闲
最近我身边朋友的状态就是想把全职换成兼职(虽然做全职赚的也不多)就是想休息
而我也妄想每周三如果都能放假的话 那生活简直是想偷笑
再说自由吧
在国内的话 可能我家是一个很和睦的大家庭
一家人有事没事经常聚在一起 所以我有点厌倦陪着亲戚朋友
而且在国外会少了很多束缚 人会变的比较有主见 父母更多是尊重你的选择
举个例子:找对象碰到妈宝类型的男生概率都会小很多
当然我喜欢自由我也是自律的
哦 对了
还有就是不回国可以逃避国内世俗 主要是婚恋的看法
例如 没对象不用被催找对象 结了婚不用被催生孩子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56:09 发帖IP地址来自
“祖国可以满足我的基本需求,但无法满足我的精神需求”
   怎么讲?吃喝拉撒,娱乐,玩耍,大天朝最方便,各类公园,游乐场,各国好吃的,方便的外卖,丰富的物质,游戏厅,酒吧。但也不是所有人每天都可以这样纸醉金迷,大部分人节衣缩食,一生只为了一套房子。辛辛苦苦一辈子。并无其他愿望了。
    国外是“自由”,心灵的自由,包罗万象,宽容个性,没有人跟你比学历,男友,家庭,工作,赚钱多少,想怎么过怎么过。“金钱”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没有人催婚。你可以去周游世界,也可以做个周游世界的浪子,哪怕是一个没有什么追求的宅男宅女。
    最重要一点,没有“人情味”,为什么说没有“人情味”的地方比较好??这点可能国内大城市也比较明显,说大城市没有人情味,我是认同的,全天下的大城市发展到文明的高级阶段,都是没有人情味的,单说北京或者东京有点不公平,因为每个人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每个人都不愿占人便宜与被人占便宜,所以人情味和文明有时是相悖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里的人才不会管你是否已婚,以前是要过饭还是坐过牢,这里的麦当劳服务员不会因为你的薪水低而给你脸色看,只要你拿得出几十块钱,你能享受到的服务和巴菲特完全一致。对于努力的人来说,这里的人只认钱,不认人,真好。菜场不会因为我是外国人,就会缺斤短两;书店不会看我是学生,就会漫天要价;公司不会因为没有父母的关系,就会使劲压榨我的劳动力。这种高度文明的国度,谁不诚信,谁想耍低级的小心眼,谁就更难活下去。我喜欢这样的高度文明的地方,哪怕跟邻居并不相熟;哪怕要非常用力才能活得更好;哪怕被某些作家说没有生活。但起码,给了我脚踏实地,努力的选择。
    为什么我喜欢这种“认钱不认人”的社会?比方说你是一个大学教授,你说我个人有一个小偏好,我只喜欢手比较长的学生。你可以保持这个偏好,你可以歧视那些手比较短的人。但是对不起,你在教育市场上选择的范围就比较小,你要找到靠谱的学生付出的代价就比较高,你会为你的歧视付出代价,这就是金钱歧视的好处。它虽然也不平等,也是歧视,但这种歧视会瓦解其他的歧视,因为其他歧视者都会受到金钱的惩罚。所以金钱这个东西,最可爱的地方在哪里?就是我们经常骂钱的那句话,叫“只认钱不认人”。对,这恰恰是金钱的好处,金钱它只凝结了利益要素,它没有凝结什么人格要素。
    我想我们喜欢的就是这种感觉吧。如果理解不到位。那再说一个。
      经济学家哈耶克讲过一句话,就是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这只是这段名言的前半段。后面还有半句,“只有金钱会向穷人开放,而权利则永远不会”。
     我还记得六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日本九州,那个时候我的确是个24K纯屌丝,留学第一笔收入还要靠父母。那天我还记得是下午七点半,我在福冈机场出来,瑟瑟发抖,全身就两万人民币,还包括一部分学费缝在衣服里,机场外车流滚滚,然后举目四望,那么多车,那么多陌生日本人,说着不太懂的话,我就想,这么多楼这么多窗户,这么多盏灯,将来必有一个属于我。我为啥有这个自信呢?因为我年轻,我肯吃苦,而且我有知识,我好歹大学生,这个城市我将来一定能在这儿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我要赚钱,我要立足,在这儿过得有尊严的生活。
但是假设那一刻,日本呈现出来的是另外一副面孔呢?想要来日本读研究生,除了学习好,得上查你祖宗十八代的,投亲靠友找关系,得看你是不是长得漂亮。那我就很绝望嘛,如果那样,我心里一定拔凉拔凉的。因为我希望的是这个世界只认钱不认人,我才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
    我可以看病不求人,不用在国内小地方那样拖关系才能办事,才能有工作,不用办个护照都要看脸色。
      所以,“只认钱不认人”是什么?金钱恰恰不是穷人的敌人,金钱是穷人最好最好的朋友。而像我这种在国内没背景,又是工薪家庭的孩子,如果你出国了不想回来,建议你把腰杆挺直一点,把头昂起来一点,不管你挣的是什么钱,只要合法,你是打工挣钱,做个小买卖,开个淘宝店,还是跟我一样在异国开公司。你都记住,合法的努力赚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所以,基本大家看到的是富二代读书回国为家族企业效力,因为有资源有背景嘛,而我们这群不甘平庸的屌丝,大概也都留在了国外。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56:10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其实虽然我个人目前是留在伦敦工作了,但长远的打算肯定还是要回国的,抛开其他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说,仅是以后在国内多少能照顾到父母这一条就足以让我选择以后回国定居发展而绝不考虑移民,毕竟是独生子女,父母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生活习惯上也都无法在这个年纪移民出来,所以做子女的还是要回去;
关于当年留学毕业后为什么选择留在伦敦工作,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最在意的一个理由是,目前成千上万的中国留学生都涌进英国留学,近几年就连英国G5(牛津,剑桥,LSE,IC以及UCL)的研究生项目教学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很多G5学校都开有我们称为Cash cow的Master专业,即内容水,教学水,学费高,入学门槛低,这样的专业既满足了国内很多学生出国在英国名校“镀金”的目的,也满足了这些学校赚足留学生的学费,用来反哺重点专业或研究项目,因此总体大趋势便是,即使你是英国G5研究生毕业(注意,这里特指一年制Master学位毕业,并非G5本科学生,能够进入G5本科的在职场竞争中还是非常有力的)回到国内也没有太多明显的优势,因为可能你周围同你竞争的除了北清复交的本土精英以外,还有北美名校回来的留学生以及一大批与你有着相似甚至优于你的英国留学背景的学生,所以当年我的第一选择便是尽全力留在伦敦工作3至5年再回国,这样在我的愚见看来至少是有着完整并还算不错的海漂经历,即G5毕业+顶级公司伦敦总部的工作经历,再回国,或许在就业上能多少增加一些优势。但目前关于这个优势是否明显,到底什么时候回国最合适,我个人也并不是非常确定,这一点也欢迎各路大神一起分享经验讨论。
———————————————————————————————————————————
关于以后回国的决定,海漂的时间越久,跳出国内那个环境再看我们自己的国家,才发现即使国内现在每天都发生着种种问题,雾霾,食品安全,医疗福利,房地产泡沫,经济结构畸形抑或严重的贫富不均,但作为中国人总能在自己的国家找到某种舒服的活法,必须得承认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遇到的问题英国过去同样遇到过,当年伦敦雾霾也死了不少人,但中国目前呈现出的蓬勃活力和大量的发展机遇这是在我们海漂族中一致认同的,相比英国整体给人一种发展完善但死气沉沉,根本看不到希望的感觉来说,我们国家还是非常适合年轻人打拼的。这里有些答跑题了,关于在国内外生活,奋斗环境等的看法,如果有朋友愿意之后可以单开一贴讨论。
———————————————————————————————————————————
关于那些最终选择移民的,我认识一些最终选择移民的朋友,部分是投资移民,向海外转移资产,这里我不说大家都懂,部分是喜欢英国中小城市里比较平静安逸的生活,追求英国这种强调个人时间,空间,权利的社会氛围,比如在英国上班,朝九晚五,下了班就是私人时间,周末假期统统是私人活动优先,在这边生活工作你可以感受到极强的被尊重感,如果真的有工作要求你在私人时间完成,那领导估计会说N个thank you来表达感激,但同时这种社会氛围在某种程度上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许也就是中国人在这边大都有的一种感觉是这里缺少人情味,所以我认识的大多移民的朋友都是习惯“自己玩”的性格,这里的生活注定不会很“热闹”;也有部分是追求英国的社会福利与免费医疗服务(NHS),但我个人认为NHS就是个笑话,并没有让我觉得在健康层面有多少安全感,这就好比我们国家过去的大锅饭,免费是免费,吃不吃得饱另说,如果说到NHS,我又可以吐一贴的槽;
总之,两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自己的问题,选择留下来永居的大概都是并不看重我们国家的优势,同时又对我们国家问题无法忍受的群体,或许在英国的优势中能够找到自己舒服的活法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