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选择什么专业最有就业前景?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39   5948   10
本人9月即将前赴加拿大就读11年级,在一所普通私校mpa上学(白人开的学校),目前认为需要提前将专业定好希望有利于后期选课升大学。
理科生,生物化学比较好......起初考虑就读商科专业...但在小社区上查了有关资料,发现小社区大神都像是一边倒(就业:计算机cs>商科)
大学目标:多伦多,麦吉尔大学
最为理想的大学:常青藤
还有...目前我对于所选专业的主要要求:
1.易回本  2.易就业  3.适合女生 4.年收入较高
5.偏于尖端领域(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的专业)
语言成绩  总分至少有6  大概在6-6.5之间7.29才考完成绩没有下来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53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太大。在我不知道你具体的背景、优势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很难给出具体的的建议。
我在我的公众号里有做过细致的每个专业的分析,主要是从将来就业的角度考虑。从就业方向、提前准备以及有哪些坑等。
文章巨长,但也都涵盖了大部分的中国留学生所学的专业,希望你能全部看一遍。
以始为终,这样就会对选择专业有个更清晰的判断。
先申明:本人身在北美的人力资源和教育领域工作很多年,目前也在运营一家类似的公司,不过这里不打广告。这么多年,见过的学生案例和面试过的留学生们成百上千,也帮美加的很多科技、金融和传统行业公司做过招聘项目。所以不管是从亲身经历还是专业角度,我说的都是实打实的一手信息,绝不会利用信息不对称贩卖一些毫无意义的垃圾信息。每个专业,肯定都有比我更专业的insider存在。但毫不谦虚的说,在整体把握上,我应该是对于留学生在海外职业发展这个话题最有发言权的之一了。

我对美加这两个国家最了解。但是对于英澳新的学生,因为几个主流的英语国家无论是从Job market还是行业发展阶段都是类似的,所以绝对是大部分都适用的,请放心阅读下去。

我反复强调,留学不是目的,而只是人生跃迁的第一步。对于长久个人增值的最好办法,第一步就是留学后在当地开始职业生涯。所以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每个即将要留学或者已经在留学的,对职业发展有期待和疑惑的学生提供方向指引,避免犯错,从而顺利的迈出第一步。

我也在写公众号,每周会创作一些深度的关于留学、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猛料和奇招,欢迎关注(西蒙哥, ID: iximengge),希望能帮助你们通过留学顺利完成人生的跃迁。

最后,要转载请先微信联系!

-----------------
[h1]导语(请一定要看):[/h1]
  • 每个专业我会按照就业方向、提前准备和注意事项(坑)三大块去梳理。
  • 我这里说的都是整体情况和趋势,样本足够大!里面所有的信息,都是我这么多年累计下来的一手信息,数据都是来自诸如myvisajobs, IIE, Stats Canada等权威渠道,如果你不信,你可以自己去查。所以请不要拿某个案和我说事儿,没意义
  • 涉及到我不懂的专业都会和至少1位该专业毕业生深入请教过,肯定不会乱写。
  • 不管什么情况请不要忽视英文和软性能力的提高。沟通不行就是死路一条,英文的弱势会让所有专业努力化为泡影,就算是码农,也会成为制约你发展的瓶颈。
  • 不是所有专业都有统计数据,我这里只能列出最主流的一级学科。比如生物,而不会列出底下的生物化学、生物统计等等。
  • 本科和硕士我都涵盖了,不管你是哪个,看下去,肯定有收获。
商科-Business
会计 (Accounting)
就业指数:0.27
平均薪资:$67,426
H1B列表对应岗位:8

就业情况:
作为LCA前十名中唯数不多的非IT类,会计/审计目前市场需求量还算稳定,17年大约出了11000多个LCA名额,被四大就包了一半。前两年我所认识的本科和研究生,学校稍微好一点,有点实习经验的,都能找到不错的full time. 有的去industry (甲方) 有的去firm(乙方). 好一点的学校大概10-20%的中国学生能去四大。

在美国和加拿大,主要求职方向有两块:审计(Auditor)/税务(Tax Associate)/风控(Risk)/和会计(Accountant)出纳(Clerk)、记薄员(Bookkeeper)等。

前三种在会计事务所比如四大这种会比较多,后几种主要在企业内部。
国内现在比较吃香的应该是先乙方后甲方的这种路线,典型的是先四大/咨询/券商(难度递增)---后企业财务高管。具体可以参考阿里的张勇等例子。
如果考虑以后回国的话,这是条普通人也可以走出来的好路子。

提前准备:
  • 北美是个学会计的应该都会准备CPA,不用担心这个考试美国人通过率大概是50%,但据我观察中国学生是90%左右,因为涉及到学分认证所以建议能早著准备就早准备,毕业的时候最好能满足考试资格。另外请掌握一些基本会计软件诸如Quickbooks等。
  • 还有就是,大家应该知道北美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税法都超级复杂。所以税务会比较有意思。如果你拿到了EA(注册税务师),主攻税务方向,也是不错的。不过每个国家的税法都差异很大,如果想今后回国的话,这块慎重,能transfer的可能不多。
  • GPA尽量保持在3.5以上吧,听我一个进了DC普华的同学告诉我,四大是喜欢3.7以上的。
坑(注意事项):
1 在国外没必要特别执着于进四大这件事情,一些boutique firm不管是项目水平还是年薪都比四大好。行业很多朋友告诉我,能找到一个好的老板带你做好的项目更重要。而不是只给你脏活累活干。

2 会计是个很接地气的行业,在北美算是比较有溢价的行业,但在国内基层却不尽然,每年大量的会计毕业生,四大起薪也才五六千。所以早回国还是晚回国,利弊都有。回去太早面临国内毕业生竞争开价高不了,回去太晚可能和国内市场就脱节了。同样四大的,你和国内干了三年的比起来有优势吗?本地业务肯定还没人家熟练。
3 这行能去大城市当然好。选校也尽量靠近这些都市圈,具体可以去查专业排名:推荐城市:NYC, LA, Chicago, SF, Boston, DC.还有Toronto, Vancouver(加拿大基本上只推荐这两个城市)
4 北美很多大学现在大量招收来自中国的会计Master项目学生,我觉得有点供大于求了。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去好学校,太差的学校(100名以后)的,慎重吧。如果一心想进四大的话, 可以去他们官网查一查每年校招的target school有哪些。
5 还有一点我想提出来一下,答案我还不知道,你们可以自己去考虑:德勤现在已经开发出来能独立做分析的机器人了,在这样一个规则极其固定的行业,AI最终能不能代替人类?会计师的职位会不会被取代?值得思考一下。

金融 (Finance)
就业指数: 0.20
平均薪资:91,702
H1B列表对应岗位:7,11,13,14,40
就业情况:

金融一向是个非常有话题感的专业,因为它总是伴随着投行/券商/trading/HF这种热门字眼,众多学生也会被XX机构误导趋之若鹜,其实呢,我只想呵呵。MSF在北美整体就是鸡肋一般的存在。
金融本科还好一些,但一年master很非主流。因为很多市场上不会有专门为金融master开设的职位。要么本科就够了,要么就是MBA类的(MBB, 投行类)或者就是phd做trading, quant这种。
据我观察,每年美国大概有10%的MSF能留下来,大多是FA(Financial Analyst)。今年H1B报了9600多的FA名额(德勤、高盛、花旗、JP、德意志、UBS等),但你也面临其他专业学生的竞争,包括学数学的,这些都不是只有Finance学生才能干的活。加拿大留下比例高很多,但有些会做着不那么对口的工作,比如银行的teller.
美国MSF就业最好的学校是Princeton, Vanderbilt, WUSTL (C track), UT Austin和哥大的Financial Economics. 如果你进了这几个,恭喜,留下几率大很多,虽然他们每年招收的中国学生屈指可数。
北美最热门的方向无非那几个,IBD, trading, risk这种。但每年招几个中国人?我觉得全部加一起一只手都数的过来。。。醒醒吧。倒是最近转行去做data analytics的增多,Python和R玩的不错的可以考虑一下。

回国面就宽很多,四大、投行/券商/银行总部、PE/VC, 企业Analyst都有。毕竟国内看学历看牌子现象严重得多,而且国内金融体系还在发育期,机会多得多,除了quant这种高阶的。总的来说这专业回国还是比较吃得开的,当然要是比较好的学校了(美国top 30+UT, UBC这种吧)。一般的项目回国和国内研究生没什么差别。

提前准备:
  • 美国想在这个圈子里混好,最重要的无非是两个:人脉和个人魅力。人脉搞定内推和deal,个人魅力搞定同事和上级。个人魅力里面当然包括英文、沟通、领导力这些。说白了,你能不能跟一帮美国人喝着Jameson在pub里看着棒球谈笑风生?
  • 如果一定想留在北美做finance, 实习经验必不可少。因为大多数MSF不是STEM专业,你只有一次H1B抽签机会,一定要提前把握好。
  • 当然如果你想考CFA往Financial analyst方向转也可以,FA每年LCA数量排第十一,大约9000多个名额。
坑(注意事项):
  • 如果是以留美就业为目的的话,MSF是个很差的选择,相比之下,会计更好,因为需求是稳定大量的。或者就工作几年MBA. 要么就走MFE技术路线,如果数理功底好。至少你应该选择STEM学科的finance项目OPT拿久一点。
  • 相比之下,MSF还是回国吃得开,我一个同学哥伦比亚的MFE(金融工程), 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了吧。最后华尔街试了一圈也没拿到summer intern, 回国几大投行投了一圈一大半都给offer了。
  • 至于留在北美做IBD或者trading/quant这种?金融本科的ABC们还有点戏,靠一个master还是别想了。几率接近于0. 回国攒几年好的经验回美国读top MBA要靠谱得多。
  • 大家警惕John Hopkins的MSF项目,学校虽然是大牛校,但这个项目是非常的水。他家目前每年招的中国人比其他top 30 MSF加起来还多几倍

经济学 (Economics)
就业指数: N/A
H1B列表对应岗位:7,11,13,14,40

就业情况:
Econ的就业情况略尴尬,说好听一点就是“万金油”,有广泛的工作选择,较为对口的包括banking/insurance等,其他的也不乏做Marketing, 会计的等,但这些方向明显会比科班出身的竞争力弱一点点,大多是靠一个实习定方向。前十名最对口的就是MA (management analyst)了,H1B今年排第七,今年出了15000多个职位。最大户是E&Y, Capgemini, Accenture等。不过也要面临大量Finance, Business和Math学生竞争。

所以在Econ的本科毕业生中,除了不少进入银行外,还有很多继续攻读master,转到金融数学/金融工程、数据分析,甚至会计等更具体的方向。

提前准备:
经济学虽然冠得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其实说到底还是属于服务业,所以除了学业成绩要好到足够可以卖弄专业之外,客户服务经验也不容忽视,最好就是:
1 锻炼语言魅力,尤其在银行、保险、咨询公司需要时刻直接与客户沟通的岗位,能搞定deal
2 说到底还是属于服务业,就算没有专业相关的实习经验,也得有客户服务的经验,哪怕是在零售店当过服务员。没特别的背景,银行前台都是从teller做起
3 GPA要高,毕竟没有其他方式检验你的能力了,你的GPA至少需要可以证明你足够聪明认真
5 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热门考试,如加拿大银行业必备的CSC证书,北美都认可的CFA,CFP,FRM,CIPM等;

坑(注意事项):
  • 1.北美本科尤其是文理学院的经济学太基础,换句话说是“比较水”;
  • 2.如果你潜心做学术,热衷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规律,并有志气继续攻读经济学研究生,很残忍地告诉你,在美国经济学专业排名前50的大学中,只有27所提供master课程;
  • 3.如果对经济没有非常执着的兴趣,倒不如主修一个数学更实际(前提是你也对数学有兴趣),毕竟数学就业面更广,而且还有STEM的优势(所以很多留学生都double经济和数学)。

工商管理/国际贸易
就业指数: N/A
H1B列表对应岗位:7,11,13,14,40

就业情况:
  • 对于国际学生来说,这应该是毫无争议的最轻松专业了。基本上学的都是整个商科中的最简单的部分,念书的时候这个专业的大家都很闲。
  • 除非你进的是top 10那种的本科program, 或者是家里有个公司继承的,或者一毕业就打算回国,否则真的不推荐。Master的话更不推荐。实际上大部分decent school都不会开设international business这种master. 因为和MBA重叠了。MBA才是master level商科教育的核心。
  • 因为你要和local竞争,最好肯定是拿我们的强项(数理和逻辑等)和别人的弱项竞争啊,如果你拿自己弱项(语言、文化、社会、沟通类)去和别人的强项争,不是不行,只是你在给自己添堵。(比较功利的去看哈)
  • 这个专业case做的好的,数理好的,倒是可以直接和Finance和Econ学生竞争FA和MA的职位。
提前准备:
如果实在感兴趣,可以花多点时间在networking和实习上。争取在毕业的时候能有一批Mentor愿意refer你,同时有很有分量的实习经历,这样就把这个专业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了。
如果一定想读的话,建议
坑(注意事项):
  • 我觉得不是特别执着的尽量avoid吧。不是说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不好,你学了找不到工作,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他性价比低,你可以利用几年时间学个壁垒更高的专业,同样不妨碍你掌握绝大部分的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知识。
  • PS:好的MBA一定都是要工作经验才能申请的,那种一大把fresh grad就能进的MBA program. 趁早远离。

市场营销 (Marketing)
就业指数: N/A
H1B列表对应岗位:7,13

就业情况:
  • MKT虽然可以细分很多方向,但主要还是围绕brand marketing和data analysis两方面。本地人会相对喜欢brand marketing,毕竟有得天独厚的语言和文化优势,做起presentation, campaign, advertising时人模狗样的,虽然数理能力一塌糊涂
  • 而中国学生往往会更选择更具现实意义的data analysis方向,毕竟我们数学好啊,英文不够用的时候,就用数据说话,不要以卵击石那我们弱项去和别人强项拼。如果你英文和数学都不错,同时计算机能力强,digital marketing相信会是最佳的选择。
  • 而现在,有一定规模,尤其有国际市场开发需要的公司,也会聘请有中国背景的人加入其MKT团队做brand marketing。特别要玩转微信微博这种,对老外太难了。
  • 对口的是13名的Market research analyst(MRA), H1B今年报了8000个,不过大户都是科技公司,让我怀疑他们是要招IT背景的。

提前准备:
1.如果你要做brand marketing,积累多一点case,培养自己的对比分析能力,在面试的时候可以旁征博引;如果你要做data analysis,培养自己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分析统计能力。
2.MKT工作的门槛较低,很多学生刚上大学就可以开始着手找相关实习,各大中小企业,尤其是FMCG行业都会愿意招较多的MKT的实习生,如果没有找到直击MKT要点的,也可以从sales入手。无论是积累社会经验、积累案例还是积累人脉,都非常重要;
3.MKT的课程会有不少小组projects,挑好的队友选好的题目,会给日后加分。比如我在UW的同学帮微软做project最后也被微软MKT收编了。

坑(注意事项):
  • 很多学商科的不知道做什么的都说啊我要做MKT. 请不要以卵击石好吗?你一个外国人真的懂北美人的消费心理和品牌习惯吗?你分分钟能喷出来一个brand strategy吗?拿我们弱项去和别人强项拼真的不明智。请锻炼自己的Niche, 独门武器。可以是数据分析,可以是微信微博运营,可以是Excel. 但请别说我想做MKT然后除了PPT什么也不会。

Science-科学
数学和统计 (Mathematics & Statistics)
就业指数: 0.48
平均薪资:$90,618
H1B列表对应岗位:所有IT类+7,11,13,14,21

就业情况:
我觉得数学是留学的时候超级被低估的专业。原因是由于国内的发展阶段限制,数学还没有到大施拳脚的时候,很多学数学的都挺悲剧。但北美不是这样。一般有人不知道出国该学什么专业的时候,我总是劝学基础的通用的学科,数学就是这其中被我安利最多的。在北美学数学,你起跑就赢了,等于是获得了一生的潜在优势。

这也是出国性价比最高的专业。还是那句话,要和local竞争就要走差异化路线,最好拿我们的强项和别人的弱项竞争。
求职方面,我知道美国学数学的差不多有一半进入了Business+Finance,大约10%去了IT,10%去当数学老师了。还有大概20%会继续深造。比如读个MFE啥的。
如果你能学好数学建模、数学软件技术、统计计算这三块,基本是不用愁留不下来的,尤其是AI当道的今天。硅谷和华尔街你可以通吃。
华尔街最喜欢的两个专业就是物理和数学,据说分别占了招聘的1/6和4/6. 主要是精算,quant, 买方基金, MBB这种。即使你没这么top, 全北美也有大量的大数据/算法/machine learning, 还有统计类/BA/Market analyst的职位在等你。
提前准备:
  • 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一定要加修一点的统计课。同时广泛学习编程语言。
  • 如果想做AI类的工作的话,可以去coursera把Andrew Ng的课程还有stanford的几门数学课学扎实了。
  • 数学是个特别硬的学科,但如果你想长期走得远的话,我建议也别忽视“软”实力的培养。比如presentation啊,writing啊,leadership等。这才是长期set you apart from others的因素。
坑(注意事项):
没啥坑。实在要说的话,就是别毕业就回国吧。北美对数学好的人才,奖赏的还是蛮狠的。

物理学 (Physics)
就业指数: N/A
H1B列表对应岗位:部分IT类+23

就业情况:
很好玩,我在美国倒是没看到过本科物理系的中国毕业生,master也没见过,全是phd. 应该是master的都转行去学CS, EE这种了。物理科研里的代码量越来越大了,基本上搞理论的不会编程根本玩不下去。最著名的物理Phd就是张朝阳了哈哈。

所以针对phd的话,我就不在这班门弄斧了,说点感想:越是基础性的学科,越是能作为一个国家发展阶段的试金石,比如物理这种。
国内的物理本科毕业生,我实在不知道能干啥。但是在北美和英国这种,基本上本科level的就有很多能去金融行业,据说oxford是50%. 而且学位越往上,比例越高。最近这几年,我感觉物理phD转行越来越多了,我知道美国 top physics program基本上就是在为华尔街输送人才,不过是top哦。

所以这是一个很适合出国继续深造的专业,转行或者不转行都可以。因为物理学生的优势在于既有不错的数学成绩,又会点编程,通常又很聪明。IT, 金融,或者aerospace, mechanical, electrical都能进。

坑(注意事项):
  • 别搞成Sheldon那样就行,否则没朋友
  • 没事修点Arts之类的课程,否则没女朋友
化学/化工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就业指数: 0.16
平均薪资:$80,704
H1B列表对应岗位:23,25

就业情况:
哎,写到这里又要保持绝对客观了。我最好的一个大学同学去的美国读的化学phD,这几年就在一直和我说有多惨淡多苦逼。生物和化学10年前可能还相对挺不错的,现在就真的江河日下了。

他告诉我,理科在美国分两种,数学统计物理这种fancy的,和生物化学这种苦逼的。。估计和MSF差不多的那种苦逼。去MITBBS上看了看,确实挺惨的。

究其原因,我想应该还是产业发展的趋势问题吧,很多制药和化学公司都把研发放到了中国、印度这些国家,降低成本。并且相关产业还是比较传统,比如涂料啊、轮胎啊、日用品之类的,没有太能赶上这一轮的智能产业革命。

这里只说Phd了,因为MS基本可以参考产业部分,起薪可能就会低点。Chemist+engineer加起来, H1B今年报了3500人,基本都是一些我没听过的中型药企还有一些大学。
采访完后他告诉我,基本上在美国的就业方向分为产业界的无机、有机、材料和化学工程,以及学术界。
先说学术吧(留校做post-doc或faculty)。首先就是找post-doc项目难,这种学科不像CS一样能一两年就搞出什么重大paper出来,funding也少。好的学校进展还特别激烈(我朋友UMinnesota).
如果是faculty的话,所以需要一轮二轮的做post-doc. 如果你是特别热爱这个学科的,这条路还不错。但我哥们不是,所以他认识的多半选择了回国,争取进高校(他告诉我能进二本就很好了),或者完全转行。

再说产业界,化学周边方向,应该是化工和材料相对好找一点,可以做chemical engineer和process engineer,跟工业界对口一些。尤其是高分子,比如Dupont, Dows, 3M之类的。不过制药的已经辉煌不再了,因为研发成本实在太高,早就迁移到海外了。

提前准备:
  • 可以考虑去加拿大。石油化工产业在加拿大已经开始复苏了(Alberta省)
  • 学好数学,学点编程吧。很多学化学和生物的其实都是当年高考分数很高的,想转CS还是可行的,我看过成功案例,只是会比较苦。
  • 按照产业分布去选校。建议有机、材料和化工方向的尽量去东部的学校,因为大的chemical和日用品研发都在东部,比如3M, Dupont, J&J, P&G这种。
  • 或者就是Focus在能源这一块,高分子催化剂什么的,可以去南部的Texas, Oklahoma这种石油公司多的州。
坑(注意事项):

我觉得除非你特别热爱化学这一行,不然还是谨慎点吧。不是那种随便努力一下就能成的专业。

生物/生工 (Biological Sciences/Engineering)
就业指数: 0.18
平均薪资:$60,754
H1B列表对应岗位:31, 49
就业情况:

记得很早以前一亩三分地网站的创始人Warald做过一个就业难易的指数,大概方法就是用那一年申请H1B的各职业人数(LCA)除以对应专业3年前入学的国际学生的数量(为什么是3年前,大家想一想我就不啰嗦了)。算下来之后生物排倒数第一,化工排倒数第二。数据有点老了,不过还是从侧面反映出了生化这一对难兄难弟。
当年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想很多人都误会了。我就记得我高考那一年生物和生工的录取分数线都是最高的。
在北美我说生物指的是biological sciences这个大类,里面可能会包括 biochemistry, biophysics, biostatistics等,有些学校会分的比较细。
去年H1B报了6000多人,主要是大学和国家实验室为主。Biochemist, biophysicist, biological scientist这三个title. 曾经辉煌的各大药企,现在都哑火了。
研究基础生物学的,毕业出来就业面就很惨。听说出路好的能去药企公司(我是在H1B报告中一个没找到),剩下大部分就是去做博后,积累经验,期待以后能找到教职(我听过一个系100多个人申请,几乎人人都有science, nature, cell的paper,但只有个位数个人拿到了面试的机会),成功率不足5%. 实验室里亚洲博后居多,中印韩为主。没有Faculty做,那就只能做博士后再博士后(在Mitbbs上俗称千老)

提前准备:
  • 这一行业的创投圈还是挺火的,新兴的生物公司大部分都是采取教授型企业家创业+风投融资的形式。所以如果运气好,赶上一个有牛Patent的想下海的教授的话,可能就翻转了。不过要小心遇到不靠谱的,比如Theranos...国内前两年最火的骗局就是生物科技公司了。。。
坑(注意事项):
  • 我特地采访了几个美国和加拿大学生物的学生,本科Phd都有,基本都是准备转专业或者quit了。给我的建议是:学好数学和编程,早日转行(心酸)。或者就安心做Post-doc,老老实实拿绿卡,拿到后转行会容易些。


传统工科-Engineering
机械工程:
就业指数:0.41
平均薪资:$80,632
H1B列表对应岗位:31, 49
就业情况:

像ME这种从工业革命就屹立不倒的学科,自然有它的道理。任何时候只要有水平的ME都是不用愁的,而且是越老越吃香,想想还是很幸运的。一个IT公司可能只有几年生命,但要说哪天波音不造飞机了,福特不造汽车了,Cummins不造发动机了,这是难以想象的。
之所以在就业指数上偏低只有0.5,是因为这行业很多军工和航空企业只招收绿卡生,国际学生吃这个亏。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分两步走,先利用中小公司积累经验换身份,然后再去大公司。这些中小公司大多也都是波音、LM这种企业的contractor. 学到的技能完全是可以迁移的。
中小企业自然起薪就低一点,但拿薪资换时间和经验。等到攒够了,跳去大公司,很多有经验的ME,待遇一点不会比软件工程师差。而且所在行业特别稳定,基本不会经历太大的动荡。

近两年不少ME的小硕会选择转行去CS,我一个好朋友就转行后来去了亚马逊。如果你编程玩的溜,这完全是可以的。ME是所有工科里和CS第二接近的了(仅次于EE)。
这个专业的本硕比博士好找。原因是工业重应用和经验,而不是学历,phd的路子就会窄一点。
提前准备:
  • 中国ME学生在北美找工作主要靠三大技术:有限元分析FE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流体力学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和NVH(噪音振动),其中前两个是大头,基本所有公司都要。所以,掌握几个软件是必须的,比如ANSYS/ABAQUS,还有Matlab.
  • 在工作初期,不要太看重薪水,因为大公司你进不去,这时候就是拿时间换空间。一定要多看多学,最好的就是找个senior engineer带着。机会成熟了就可以跳去更好的机会了。
  • 搞清楚自己目标行业的公司分布在哪个区域,比如航空在华盛顿和加州, 汽车在铁锈区等。加拿大的温莎和魁北克,然后有针对性的去投简历和做networking.

土木工程
就业指数:0.20
平均薪资:$74,236
H1B列表对应岗位:31, 49

就业情况:

哎,土木在北美属于很典型的夕阳行业。倒不是说他们不要盖楼修桥打隧道,只是发达国家这一块该研究的早就研究清楚了,大部分现有的工程师都能做到退休的那种,对新的人才需求量没有那么大。
不过我预计未来几年时间CE学生的就业前景应该会好转一点,因为川普说是说上台后准备进行大笔的基础建设投资,能不能兑现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调查了一下,基本大头是回国的,占到70%吧。还有一些转了CS/EE,还有一批做了不相关的金融/咨询之类的。很多还是同济的。。。博士可能就极端一点,可以去石油/矿业企业之类的做结构。
土木在北美分几块,主要是Structural/Bridge、Geotechnical、Transportation、Environmental,还有做Land Survey. 不过据说工资都不怎么高,对国际学术最友好的几个雇主是Aecom和DPR Construction.
话说这行业,回国明显前途更好,毕竟房地产在国内的地位不是开玩笑的,比如地产公司的管培之类的。或者各大设计院,中国基建项目的规模和量都摆在那里。

提前准备:
  • 国外的基建不管是规模还是数量和中国都没得比,所以这个行业确实属于没太多想象空间的那种。特别热爱的当然另说,否则的话建议可以考虑回国发展或者往CS以及别的方向转。
  • 如果要来的话,求职方向定位资源行业比建筑行业好得多,所以尽量去石油或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念书,比如科罗拉多、内华达、德州。
  • 加拿大的话,Alberta省很好,我有几个Civil的朋友在那边的石油/矿业公司,或者一些EPC Firms(SNC Lavalin这种), 小硕也能拿到近十万刀一年。

电子工程
就业指数:0.50
平均薪资:$92,209
H1B列表对应岗位:所有IT类+17

就业情况:
在各类留学论坛上,关于EE的就业情况的讨论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了,所以在此我也不需太啰嗦。
我们知道EE专业下的方向很多。这些方向之间差异较大,因此就业方向也不尽相同。基本上在北美分两块:强电(power system)弱电(Analog和digital)以及转计算机系统的(跟ECE有很大交集,主要是贯穿软硬件搞系统)。还有一些小众方向比如控制、生物医疗、图像处理、光电等。
不管是digital还是analog,电路设计(弱电)都是EE就业的龙头方向,毕竟后面有一些规模巨大的硬件公司支撑。Power system(强电)这一块确实很好,很多老工程师退役,但好像不怎么招国际学生。
控制这种太注重理论的方向出路不好,很多工作机会是军工行业的,对国际学术也不开放,同样的还有图形处理方向。生物医疗(Biomedical)的话,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是GE,Phillips,Boston Scientific等这些公司需要的技术应该就没啥问题了。

总体还是硬件不如软件好找,越和计算机靠的近的,机会越多。连搞硬件的phd最后都是去了谷歌和微软这些金主。
但是,再怎么说这也是个含金量非常高的专业。因此即使目前EE超过一半的学生都会转场去CS,传统的EE学生的就业仍然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只要你学校还算decent, 技术还算扎实,去一些大型的硬件公司,诸如Apple, Qualcomm, Broadcom, Texas Instrument,GE,西门子这几个招人大户都是可行的。
总结一下,事物都是相对的。EE再难找工作,跟机械比还是强一截的,和化工/生工/土工比,那就是天堂级的了。
所以如果你是EE专业的话,没啥好担心的,想好要不要转CS然后就放心大胆的来吧。

提前准备:
  • 学好VLSI, Computer architecture, Verilog. 可以应聘的大小公司就很多了,算是EE里最好就业的装备组合了。
  • 加拿大的EE也是很不错,其中Waterloo最好,UT、UBC、McGill都不差。围绕在整个Toronto/Ottawa地区有数不清的IT和科技公司,西海岸的温哥华还有微软亚马逊等。很多人会选择先去加拿大搞定身份,然后再借机跳去美国发展(或者太安逸的就不跳了),以避免H1B的抽签之苦。算是一条很稳妥的路径。我个人是比较推荐的。

坑(注意事项):
别去玩电磁(EM,electromagnetic)、雷达、微波这些,因为职位不多,基本都是军工性质,不是公民或绿卡没什么出路,类似的还有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sing)和控制(Control System).

计算机(CS+CE)
就业情况:

虽然现在不像三四年前那么夸张,但仍然是毫无争议的北美求职第一专业。在我之前的统计里,平均每个国际生能拿到3.5个offer,当然我没办法算出其他专业转行去竞争CS职位的数量,所以这个数据可能有点偏高但绝对不算夸张。

最近有一些论调是说CS的就业正在日渐惨淡,我觉得最多只能算回归正常。什么叫回归正常,就是只要你认真准备,提早进入面试流程,有拿得出手的实习,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不一定是FLAG,或者是传统企业/start-ups或是银行。

今年硅谷+西雅图这边的公司看来,各大公司的确有不同程度的缩招,过去那种刷刷题就能随便拿offer,不用onsite就能拿FLAG+MS包裹的时代肯定是过去了。不过因为AI这一波以及2017科技股的再次大涨,大环境依然算乐观,公司headcount都不少只是竞争更激烈,fill的更快了。

对于牛校(我认为CS Top 50的都算)的bachelor/master/phd来说都没什么要担心的,我担心的主要是这一波master的大规模扩招的学生。尤其是其他专业转的,之前没有CS背景的学生来说,请尽早启动校招准备,另外多找实习,哪怕是start-up也行。

因为各大公司普遍开始倾向于招有实习经验的发面试邀请,尤其是自家的实习生比如FB, Linkedin和Apple. 其他明星公司,Snap上市后股票猛跌,Uber丑闻不断,我预计针对fresh grad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转而招senior的为主。

提前准备:
  • 实习、实习、实习,众多经验告诉我这条路最稳妥,即使你是CS水校。Intern的待遇和公司名气在某种意义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从这段经历中拿到多少实战经验。有了实习后电面和on-site数量都会大增。
  • 上GlassDoor看看别人面试经历,尤其是失败的,网上免费的面试资源大把大把。做几个完整的Project放Github,或者是想办法contribute一些开源项目。面试的时候这些都是很好的加分项。毕竟公司要招的不是会做题的,而是会干活的。
  • 网上很多刷刷题就成功的案例,让你产生一种手到擒来的错觉,其实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人家背地里看了几大本书,熬了多少个夜,发了多少paper, 做了多少项目,你都一无所知。所以不要太理想化。
  • 最后跳出来看给个建议,我不觉得码农是个可以终生去做的事情,一方面越老越苦(新人永远比你拼比你懂新技术),一方面未来走向还不明朗,因此有机会还是建议多学点Project management和运营的知识。

坑(注意事项):
  • 我们即使假设美国科技行业仍然保持每年30%的高速增长,但按照这几年double的扩招步伐,随着求职人数的每年翻番,就业率也会被腰斩。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所有人都在追逐一个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一定会变坏。基本的供需平衡理论,从来就不会错。
  • 有些学校的CS项目申请门槛很低,甚至不需要CS的课程经验。这种请谨慎,首先你去了后会和一帮同样不明所以只是听说CS很好就业就来的学生为伍,其次你很可能处于CS的最末梯队(最后30%),随着就业门槛的不断提高,可能你2年后连电面都拿不到。
  • 看待一个行业,并不能够只看它辉煌的时期,而是应当从一生的角度去考量。所以,是否要转行CS,不是看你眼前是否能找到个10W+的工作。而是你是否有持续学习的驱动力,是否有不断精进的毅力。如果没有的话,你能接受一次次的熬夜加班吗?你愿意用下半生的suffer和去交换吗?
人文及社科-Arts & Social Science
教育学 (Education)就业指数:25分
就业情况:
读教育然后找一份做教育的工作,难度系数极大,总的来说,教育学不是你想读就能申,证书不是你想考就能拿,“教师”也不是你有证书就能当……教师这个职业在北美也算是个铁饭碗,本地人之间都争得头破血流,自然也不会轻易对那些从小没有接受北美教育系统熏陶的外国人敞开大门。

教育专业的具体分支大概有这么几类:TESOL/ESL(对外英语)、ECE(早期教育)、Elementary Education(小学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中学教育)、Special Education(特殊教育)、Education Administration(教育管理)等。因为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系统真的很难挤进去,很多中国学生也变得明智,会选择就业需求比较大的ECE和有母语优势的TESOL,当然也有一些被中介忽悠进去了然并卵的教育管理专业。
只要你当教师,都需要行业协会颁发的执业证书(高校讲师除外)。考证对中国学生来说倒不会很难,修完指定项目的必修课程,通过考试和并完成要求的实习就可以了。实习机会倒不需要太担心,一般情况下,这个实习的机会学校会有提供。只是这种实习归实习,能转正的机会几乎为零……
在北美读教育的留学生毕业都去干什么了?绝大部分去了各中小型本地的语言培训机构,不得不说的是,补习社和语言培训班在有中国人的地方都特别火。还有一些去了非营利性组织、社区服务机构和学校中当行政人员。对于教育的硕士毕业生来说,去高校任职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而招生部门是高校中最欢迎中国留学生的部门。

提前准备:
1.如果你以后想当老师,因为每个州的教师认证程序和要求都不同,先定好你想要申请认证的地区、所教的年级和科目,从当地选一个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可从网站http://TEACH.org浏览), 根据要求进行准备。登录行业认证协会的网站了解清楚教师资格执业证书所需的条件,切记:不要以为教育学专业毕业就等同于获得教师资格;
2. 从NBPTS Standards中了解美国国家认证的教师资格标准。

坑(注意事项):
1.报名证书课程的报名条件也挺苛刻的,以中小学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为例,大部分学校需要学同时有另外一门学科(如数学、科学、音乐艺术等)的主修,才能报名,又或者要完成一个本科学位,并在教育行业有一定工作经验,才能报名。很多大学的Bachelor of Education实际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科学位,而是教师资格证书的项目,价值等同于一个本科学位,因为这种项目往往需要申请人本身已经获得一个本科学位或通过修其他课程满足本科学位的要求

心理学 (Psychology)
就业情况:
心理学这个高大上的专业,毕业之后最为对口的两个方向可以大体分为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counselor/therapist)和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前者通常需要硕士或博士学历,没有处方权;而后者需要医学博士学位,拥有处方权。想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就要进医学院了,而美国的医学院给国际留学生的名额极少,而加拿大大部分医学院干脆直接拒收国际留学生(收国际生的医学院有MCgill, UT, U Montreal等,但名额就一两个吧……)。如果在机构做心理咨询师,可以不考取执照,但其他绝大部分还是需要执照的,美国的可以了解心理协会APA和LPC/LMHT (licensed Professional Counselor/Licensed Metal Health Therapist),加拿大了解一下CCC(Canadian Certified Counsellor)。
如果你想本科毕业就找心理学相关的工作,难……心理学涉及的实验、统计方法和最前沿、更专的课题,都不会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有好的体现。哪怕是PhD也不一定找到十分对口的工作……有不少到大企业或咨询公司做HR,到教育机构做学生工作,也有到企业做普通admin,到社区或NGO当社工,也有因为心理学专业中统计学学得好,到公司当数据分析的……

提前准备:
1.如果你以后想考临床治疗或医学院,就多点争取practicum的机会,为日后考取执照累积学分;
2. 心理学本科毕业生可以是BSc也可能是BA, BSc的项目会和理学知识更搭(也更实际……),所以不妨借着这个项目机会学多点数学统计、计算机编程和现在炒得很热的神经科学等,那你就容易出挑了。

坑(注意事项):
1.“一入Psycho深似海”,我希望每一个选心理学的人,都对这个专业有深沉的爱,如果你没有在这个专业深耕的心(读PhD),我还是奉劝你转专业;
2. 如果你的职业规划需要进医学院,那就要衡量一下你的留学生身份带给你进医学院的机会有多渺茫了。

社会学 (Sociology)
就业情况:
去北美读社会学,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典型的要理想不要面包的专业。如果你选专业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我真心奉劝你,换一个或者double major:社会学的工作出路太差,毕业很难找工作。
但也不用太悲观,我在这里提供几个比较有可能的方向:NGO社会工作者,学校行政人员,医院或诊所里处理医患关系的员工,其他的office admin。而IB,咨询,会计师事务所会招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且对留学生较为开放,可以试试。

提前准备:
1.多点参加volunteer,简历上的社会服务经验不嫌多。

坑(注意事项):
1.不要试图利用你的社会学学位去谋求一份社会学家一样的工作,社会学是一个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学科(等同于读哲学和英语),当中最有价值的知识可能就是capital和resources,教会你如何把握好身边的资源,然后好好利用他们。

传媒 (Communication)
就业情况:
对于读传媒的留学生来说,营销类传媒方向(市场,广告,公关,销售)就业机会还是挺乐观的,其他的(新闻、出版、摄影/摄像、导演、视觉设计等)都是瞎扯。那些抱着远大的新闻理想的同学,不好意思,北美恐怕没有给你的位置。而文艺青年热衷于的摄影摄像、视频制作、写作的,有点本事的话,最后或许可以成为freelancer,自给自足,但如果你想通过雇佣关系申请H1-B或者加拿大的EE,那就没门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选校就先选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毕竟文化产业百家争鸣的景象不是哪里都有。在校期间在校外混个实习,回国的时候还是可以吹牛逼。

提前准备:
1.英文!英文!英文!
2.如果你想毕业之后留下,转MKT。

坑(注意事项):
1.不要以为哪位名人出身某某大学传媒专业,就以为某校养人才。与其挤破头去哥大中国班,不妨考虑NYU, UChicago, Emory,如果够厉害,也可以冲冲哈佛和普林斯顿,肯定没有人敢质疑你的项目水……
2.你可能会去到不错的媒体公司实习(媒体行业的廉价劳动力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毕业之后你最大的可能还是回国发展。


最后补充:
2018年最新对国际学生最友好的美国雇主排名(Reference: http://Myvisaojobs.com):


我也在写公众号,每周会创作一些深度的关于留学、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猛料和奇招,欢迎关注(西蒙哥, ID: iximengge),希望能帮助你们通过留学顺利完成人生的跃迁。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54 发帖IP地址来自
结合HGCP近几年的申请案例,总结了几个申请热度较高的专业类型,下面结合各专业的未来发展、就业形势以及学习要求等方面,给大家分析一下:

[h1]一、计算机类 [/h1]就业率比较理想,目前在美国IT行业就业情况十分乐观。例如亚马逊,去年仅一年时间在西雅图就招收中国留学生约390人。如果在美国较好的学校就读计算机专业,将来进入IT行业中的知名大公司,概率是很大的。
从发展角度来看,如果能进入亚马逊、Facebook、Uber、Twitter等知名公司工作,对于将来回国发展或创业,都会比较顺利。目前国内创业氛围比较高涨,而计算机创业,有两个必备条件:一要有良好的人脉资源,二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而如果在以上这类大公司工作过的话,这两点其实都会以较短的时间来实现~
建议:
虽说比较热门,但要思考此专业在5年后、10年后,还会不会火?从未来考虑,如果计算机仅仅会编程是远远不够。仅掌握编程这一技能,找工作短期没问题,但长期会被替代。
建议大家从兴趣入手,建立以终为始的目标。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找到真正喜欢的方向,才更愿意深入的学习,才可能创造价值。现在很多学科都有和计算机的交叉,如果能和自己的目标结合进行应用,将专业作为实现目标的工具,就会在自身形成一种内驱力,愿意涉猎更多的领域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先考虑学什么,再思考学了之后能做什么。
另一方面,大家要关注CS的设置,有些CS是设置在工学院下的,有些是在文理学院下,工学院的申请难度要比文理学院的大很多。

[h1]二、商科类[/h1]本科阶段的商科教育比较general,涉及很多学科,如金融、marking、management等。基础性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都会学习到,但不会分的特别细致。
其实相对来说,美国的本科教育并不是专才教育为导向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很多学校的商学院都设有本科课程。即使有学校设置了本科商学院,例如Umich的商科是三年制的BBA program,第一年也必须要学liberal studies。
对于有志向学习商科中某一领域的学生,很多时候需要自己选择相关的concentration来学习。在美国教育体制下,如果有能力,可以有很多机会选择更高级的课程,把自己专业学的更精细,使自己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
大多数商科学生倾向金融或会计。毕业后考虑投行、私募基金、风险投资这些方面的会比较多。像高盛、摩根斯坦利这些企业,比较看重学校,所以对于名校毕业的学生,进入这些企业概率比较大;而非名校的学生,就需要重点培养社交能力。例如从学校招聘活动中认识到某顶尖公司的高管,这也有可能让你拿到面试机会。如果性格不是很外向,不仅你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而且也比较难找到理想工作。如果从事会计方向,趋势是加入四大会计事务所,未来做到合伙人级别。
建议:
上面提到了美国本科教育的是以通识教育为主,即使有些TOP30的学校开设了本科商学院(TOP30左右的有Penn的Wharton, CMU的Sloan, Rochester的Simon等),但申请配额很低,竞争激烈。另外,由于开设的学校少(排名靠后的学校为了吸引申请会有设置),学生可以选择的范围也会受到限制。
对于未来目标非常明确的学生,可以考虑商学院氛围比较好,地理位置有优势的学校,这样有机会在本科阶段接触到商科的资源(在Penn,即使没有进Wharton,也是有机会选相关的课程的)。
另一方面,商科,例如金融,对数学的要求很高,宏微观经济学等课程都是绝大多数商科专业的先修课。本科阶段可以考虑从经济,数学入手,把下更多坚实的学习基础,而在研究生阶段,也会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无论是继续学经济,或申请计算机,商科,选择的道路肯定要比直接选择商科更宽。从现在商学院的申请情况来看,理工背景,多元背景的学生更受商学院的青睐,而事实证明,现在很多创业成功,知名的商界人士并非是学商科出身的,而是技术学科出身或是在某一领域非常专注,这样的背景反而会让自己了解某个行业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取得成功。

[h1]三、工程类[/h1]类目比较庞大,专业有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等,各自有非常大区别。工程类专业就业情况比较容易,但薪资水平不太高。除化学工程和电子工程。
化学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趋向石油公司或药厂,但近期石油价格大跌,石油行业出现大量裁员现象,从未来角度看,可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可能会更有潜力;电子工程专业就业主要分两种:硬件和系统。如果做系统未来就业跟计算机专业差不多,可能去英特尔这种公司。
建议:
工程学院前两年的课程一般都是General engineering,学生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广泛的探索和涉猎,找到自己的Concentration。兴趣是最重要因素,而不是仅仅考虑就业。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有持久动力,能持续奋斗。工科和商科的申请难度是一致的,专业学科一般会比基础学科的申请竞争要大。大家可以考虑从基础学科学起,或者是在申请时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同时申,避免造成只申工程所带来的风险。

[h1]四、数学统计类[/h1]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就业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就专业本身的特性而言,凡是涉及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岗位都需要统计学的专业人才,如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证券公司的行业研究部门,各地的统计局、统计师事务所,大型进出口贸易公司的数据监控岗位等。其中最为热门的就业领域还属金融、保险行业。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调查显示,2014年约有30,000名统计工作者(Statisticians),2016年统计的平均年薪是$80,500.一般情况下统计工作者(Statisticians)入门学习都是博士学位(在数学,数据分析或者其他量化分析领域)。而本科毕业学生只可以做一些入门级别的工作。(数据来源:http://www.bls.gov/ooh/math/statisticians.htm#tab-1)
总的来时统计工作者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在接下来一个世纪对高水平的数据分析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具有必将强的量化分析和数据分析技能的毕业生。同时拥有优秀的计算机编程技能也是非常多雇佣单位看重的重要技能之一。因此拥有博士学位的数据分析师,尤其是在相关领域比如:金融、生物、工程,或者计算机方面有比较强的背景,将来的就业会比较抢手。
建议:
作为一个应用学科,未来的就业肯定不成问题。尤其是在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的工作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想要在统计工作方面长远发展,要有全面发展的计划,比如结合自己其他兴趣专业的学习,比如:金融类,生物或者计算机,工程类。
本科的学习,还是要以自己的兴趣入手,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并且愿意去深入的探索和学习的学科,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以及创造力。并且在本科阶段,在统计学之外,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给自己建立交叉学科学习的背景,培养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暂时介绍这些,如果以上内容没有涉及到你的意向专业,可以在私信我~

---------------------9.4日更新-----------------------
在另一篇回答里 关于留学专业的选择?,我又补充了社会学、法律、金融、生物等几个热门专业的介绍,以及专业选择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跳转查看哈~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55 发帖IP地址来自
原来负责加拿大名校项目的中国区运营;所以就你的问题多少还有些建议和经验供你参考。就你的专业问题建议如下:
(1)加拿大和美国略有不同;随均为北美地区,加拿大的金融经济远没有美国发达;所以选择上不建议商科扎堆。本科来说建议选经济学或者数学;基础科目打扎实,而且基础科目容易录取到好大学;UT主校区, Mcgill都不在话下,只要你GPA和雅思达标。
(2)另外如果你这两年愿意拼一把,GPA3.8以上;雅思7小分不低于6.5;考虑将来高薪和就业容易;最有含金量的应该去冲滑铁卢或西安大略的精算专业。今后年薪均在12万加以上;比例小,金饭碗不怕丢。
(3)至于美国常青藤;我给你的建议是作为一个冲刺目标设立;而不要压力过大,如果你觉得加拿大学业轻松精力有余;可以尝试,否则就专心考好雅思7和省考。因为申藤校还需要很高的托福和SAT分数(当然可以用雅思4个7分以上代替)你可以入读高中课程后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衡量。如果将来选择留加发展;本国当地名校就业会更吃香;因为会有人脉和推荐关系的优势。如果要去美国或回国;就另当别论。但是亲要考虑好;美国现在失业率高企;特别是Trump上台后对毕业实习政策的收紧,保护本地就业,慎重考虑噢。回国的话你要问我多大和哥大文凭哪个更有含金量?我会跟你说差距不大看分数;看专业和看你实力。
望以上回答了你的提问~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56 发帖IP地址来自
女生学纯理科或者纯工科是比较辛苦的,我们学校之前毕业生回校演讲,两个多大工科的,一个滑铁卢工科的,说每天都是忙到凌晨1、2点,的确是比较辛苦。
我自己是学商的,加拿大这里的商,除非是顶尖商学院,比如多大的rotman商学院以及其他四所注明的商学院,其他的商其实学出来都差不多,就业的时候不会太有尖端领域的工作。
如果稍微薪水能高一点的,就是精算师或者会计,我认识一个滑铁卢精算系的博士,CBC,祖籍香港,和父母3岁来的多伦多,跟我吐槽薪水是高呀,但太难学了,他一个男生,学的头顶都秃了(他的确是年级轻轻就快地中海了),我就笑,说你一个本地人怎么也觉得难学啊,他说是啊,学出来没用,还要各种考试,考N个考试才能拿到精算师牌照,我去他家玩,他的滑铁卢博士证和精算师牌照都是裱起来挂在墙上的。。。。。。。
精算师虽好,但比较费脑子,题主如果数学什么的特别强,可以挑战看看,稍微比精算师好一点的就是会计,会计比较好的学校其实是布鲁克大学,他们学校不怎样,但会计专业特别出色。
至于电脑方面吗,全世界都知道IT的工资高,如果只是电脑专业是比较好录取的,但如果是工程类的电脑专业,就比较难进了,不仅对分数要求很高,对语言成绩也是要求很高,雅思最低7分,但比较好的是很多学校都有CO-OP,只要大学学的好,CO-OP是很好的机会,还是进这个专业比较难。
我个人是建议题主先考虑个大方向就好,毕竟你9月份才开始读,也不知道学校给分情况什么的,有些学校如果压分比较严重的话,平均分低了现在想的都是枉然,先把大方向想好,然后学一段时间看看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成绩再来考虑。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学业顺利~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57 发帖IP地址来自
工作原因,平时经常帮多伦多本地的学生做专业规划。下面答案以加拿大的就业市场为例,其他国家就业不太了解,不能随便说。
就业率和起薪方面,肯定是计算机(包括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商科。但是发展前景一定是商科>计算机。
推荐几个加拿大的专业和你需要达到的要求,专业一定是带Co-op的比较好,因为读大学期间能够有半年到一年的带薪实习机会,一方面可以赚取生活费用,另一方面可以累积行业内的人脉和工作经验(这些是HR非常看重的,加拿大非常看重本地的工作经验)。

[h1]多伦多大学 Scarborough校区的 “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专业[/h1]录取分数12年级的6门U/M的平均成绩从89%以上,但是90%一定是录取几率更大。必修课一定包括以下三门(你懂的,商科专业,安大略省的学生都需要提供以下三门成绩)
  • ENG4U 12年级英文
  • MCV4U 12年级微积分
  • MHF4U 12年级高级函数

[h1]多伦多大学 Scarborough校区的双专业 “管理和金融,定量金融”专业,可以拿到商业管理学位和科学学位。这个专业的录取名额只有30人,所以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我的很多学生都把这个专业放在第一梯队。[/h1]录取分数12年级的6门U/M的平均成绩从89%以上,但是90%一定是录取几率更大。必修课一定包括以下三门
  • ENG4U 12年级英文
  • MCV4U 12年级微积分
  • MHF4U 12年级高级函数
[h1]此外滑铁卢大学的以下专业都很好,滑铁卢大学的Co-op平台做的非常好,官方号称在120个国家拥有6700+个合作雇主。而且Co-op的实习工资给的很高,请登陆以下链接查询具体带薪实习工资:[/h1]https://uwaterloo.ca/co-operative-education/why-co-op/co-op-earnings/hourly-earnings-information-january-december-2017Hourly earnings information (January-December, 2017) | Co-operative EducationHourly earnings information (January-December, 2017) | Co-operative EducationComputer Science,Computer Engineering
Compu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co-op onl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op only)
Mathematics/Financial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regular/co-op)

当然女生的话,如果你是一个特别仔细认真,而且喜欢Office工作的人,我就比较推荐商科下面的会计和人力资源专业,加拿大就业比较好,有发展前景,但是起薪并不是很高。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58 发帖IP地址来自
留学,专业选择是个难题。 - 出发儿留学的文章 - 小社区
http://zhuanlan.zhihu.com/p/32236139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59 发帖IP地址来自
考虑一下商科和计算机结合的方向吧,最近正火,很多大学都在开始这门专业:商业分析。
加拿大有哪些商业/数据分析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 Data Analytics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00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题在小社区问只可能有一个答案,就是

宇宙第一专业

CS!!!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01 发帖IP地址来自
计算机cs>商科(金融、会计)现在很多地区都是这样的,算是追随一个趋势吧,如果有野心和志向,可以试试相关的专业,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Computer Science等等。。
追求稳定的话,女生学翻译专业也还不错呀,至少能找到文职类的工作。或者教育类的专业,都是比较稳定的行业。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02 发帖IP地址来自
近年来,去美国留学已经是一股热潮,但是去美国留学有哪些热门专业可以选择呢?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在青睐美国留学的时候,都会纠结选校和专业的事情,特别是在选择什么专业能够在将来走入社会,开启职场人生会有所帮助,很多家长和孩子都会朝着热门的专业看去。

众所周知,美国的商科专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除了商科还有哪些专业也值得一看呢?为了方便大家的了解,与大家分享一些美国留学申请的热门专业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
工科专业
最近几年,很多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开始热衷选择注重实践,适应面宽,起薪高的工科和商科专业。也是因为该专业涉及涵盖领域比较广,实用性也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兴行业和非传统行业也对工程师有着很大的需求,很多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环境中也自然很顺利的找到合适的工作并可以在工作中充分得到发展等等。
院校推荐: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 。
商科专业
商科专业近乎是时下很多家长和学生美国留学申请中最青睐的专业。商科专业分为会计、金融、生产/运营、国际商务、营销、创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Nonprofit、EMBA,以及定量分析,房地产专业为主。学校很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因此就读期间也会有较长时间的实习,但在申请该专业的人数一直持续增长。  
推荐院校: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达特茅斯学院、耶鲁大学。
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在不同学校会有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和计算机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两个专业,本质上两个专业很相似,都以计算机领域核心内容,如编程和软件开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科学和工程方向。像计算机系统工程是学习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学科,主要以研究软件为主。他的专业亮点,就是在于市场需求量较大,想匹配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自然也很高。
推荐院校:普林斯顿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康奈尔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
金融工程专业
伴随着金融产业的高速发展,对金融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美国本科很多高校没有开设金融专业。金融专业的研究生申请则多少有点困难,因为对于之后未来的回报大家都可想而知,所以在整个申请过程中,要求也会很多。像金融工程是一个新兴的美国留学研究生专业,在不同学校相对应的也会有不同称呼,例如金融数学,计算金融等。这是一门以数量分析工具为基础,利用数学,计算机学科的优势特点对金融产品尤其金融衍生物如证券,期货,期权等进行研究的学科。因为数学专业培养了学生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建模能力,学生更能应用数学工具去完成定量分析。
推荐院校: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圣母大学、纽约大学。
理科专业
如果说单纯的理解理科专业话,无非就是像大众所认知的一样,有数学,物理等学科。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也是比较枯燥,学习难易程度在一个很多人都认同的实际问题,很多毕业生拥有本科阶段的学历在职场上其实是很难获得更大的优势,但是这个学科的为很多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培养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数量分析能力,帮助他们在后期继续研究生学习阶段有一个好的基础。因为美国文科教育其实非常看重申请人的数学和统计背景。分析与发掘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在市场上趋之若鷔,且薪酬都较高。
推荐院校:范德堡大学、芝加哥大学、乔治亚大学、雪城大学 。
经济专业
经济专业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跟商科和金融专业联系在一起,美国作为经济发展大国,就经济专业名称而言,对于很多想要留学美国的学生和家长看来,都会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吸引和引导力,而且经济学专业所涉猎的学术范围较广,所以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留学生选择较多的热门专业之一。
推荐院校:卡耐基梅隆大学、乔治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传媒专业
传媒专业在近几年的信息时代发展带动下,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仅仅是整个社会环境对于传媒领域人才的紧需,就连大学环境中,也在不断完善和强化增设相关的系统专业课程。
推荐院校:西北大学、密苏里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

去美国留学,在很多人眼里的所谓的热门专业是不是真的适合所有人?不是的,申请者不要盲目选择,认为热门专业当下热且有案例证实就业前景好等等,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深入了解后再决定选择什么专业,希望以上整理可以帮助到想要美国留学申请的同学。

了解更多关于出国咨询教育,欢迎关注明德立人教育咨询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明德立人教育明德立人教育的微博明德立人教育的博客及其明德立人留学—小社区,专注美国留学十一年,美国留学口碑第一的留学咨询公司!

http://weixin.qq.com/r/ikzO1rbEf_sArfK19xmY (二维码自动识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