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择新加坡留学的你,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37   4577   10
对经历的总结,对未来展望,对现在的感受
相关问题韩国留学后的你,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7:31 发帖IP地址来自
2007年11月1日以SM1的身份上坡。现在在美国念书。2007年到2016年,在新加坡一共待了九年。未来有可能还要待更长久的时光。

挺感激的,新加坡教会我相对正确的三观,也为我提供了亚洲最好的教育环境。

如果说在新加坡这九年教给我最多的,就是学会独立。十五岁来新加坡,涉世未深的年纪要一个人面对现实世界还是挺艰难的。要学会照顾自己,学会与同学相处,学会在寂寞的深夜里冷静地入睡。

我记得刚到新加坡的时候,什么都要仔细算一遍,乘以五,看看换算成人民币是多少钱。钱不多,每个月都得精打细算。如果没钱了,就只能吃隔壁街两块钱的鸡饭。奢侈一点,五毛加个卤蛋。鸡肉不滑嫩,饭也干。倒是那碗汤,在一个人吃的时候特别地暖心。

之后的几年认识了不少朋友,鸡饭也没少涨价。一些人成了这辈子的至交,一些人可能再也不会联络。出门在外,朋友就是你的亲人。大家彼此照应,遇到问题互相帮忙。这是新加坡教给我的第二课。在新加坡的朋友,如今散落各地,每次到陌生的城市,都得到了他们不少的照顾。小时候想要结识五湖四海的朋友,想不到来到新加坡,到哪儿都有人带着玩儿。

如今离开新加坡半年多了,时不时还会想念。想念旧机场路的美食,国大Utown草坪的青草味,咸湿的海风,和让我心头一颤的人。

因为新加坡的经历,刚到美国的时候,适应周遭的环境变得十分轻松。房租、水电煤、新朋友、新文化... 呆了一段时间,我也渐渐开始新的故事。关于新加坡的一切都尘封在了脑海中。前几天和一群新加坡的小伙伴在加州一号公路roadtrip,这些记忆突然间迸射出来。远远望着太平洋的落日,脑海里回想起那个夏夜,Utown的天桥,和一个故事。

朋友在2016年年初问我什么时候回新加坡,我说大概要等到17年年底吧。他说,2017年,好遥远,他都工作半年了。

可如今,2017年,也来到了眼前。关于新加坡的记忆,开心的,不开心的,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了吧。感恩。

于 Santa Monica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7:32 发帖IP地址来自
2008年11月8日
来到南洋某富人区的一个叫作南洋的女生宿舍
第二天
便开始在这所黄黄绿绿的学校上bridging course
那个专给刚来的中国学生补习英语的课程

那时候
最讨厌赤道潮湿的气息
讨厌海南鸡饭单调的味道
讨厌榴莲的腥臭
讨厌那个快要秃顶了的数学老师
讨厌被腿上被蚊子叮咬的一个个大包
讨厌早上五六点钟没有追赶上的巴士174
讨厌天天被各种多事的新加坡人抱怨我们的校服衬衫没有好好的塞进裙子里.....

然而,很庆幸,
被分到了一个被称之为cherry的班级
就是最聪明的那个班

更幸运的是
在那里
遇见一个年过六十的老爷爷
曾经代表新加坡参加各种奥数以及桥牌比赛
他说,爱丽,你是我教过最聪明的学生,你真的在数学上很有天赋

正是因为他的鼓励
在得知他去世的那一天
我上交了牛津大学数学专业的申请

在新加坡的那几年
是我生命中收获最多的四年
那时候,我应该是全校英文最烂的了吧
那时候,练英文口语的时候,一个老师因为嫌弃我,让我去开一张医学证明说我口腔有残疾....
但也许
如果没有那个时候的打击
也不会有着现在偶尔会讲British accent 的我
更不会有着现在每天打开economist的audio听一听的习惯
其实很感谢新加坡那几年学的地理人文
让现在的我
在和中国同学一起出去玩耍看到一些英文介绍的时候
显得特别博学多才

后来,离开这所黄黄绿绿的学校,我去了一所更绿的高中
在那里遇见了一群同样优秀的小伙伴

还有一群可爱的保龄球队友

会在camp的时候
凌晨四点钟就起来跑步,俯卧撑
会让我们每天用英文写打球日记
教练uncle Michael
会一直说
Bowling is a lifestyle

后来,我如愿以偿的来到了牛津
来到了最美的magdalen

过着一边数着鹿,一边想着数学题的日子

那四年
生命中最美好的四年
一个人走过很多路
看过很多风景

更是在这里,遇见了我的人生导师 Jan
他说,Mathematics is a lifestyle



再后来,也就是现在的我
终于,可以如愿以偿
在这个雪山和大海相交的地方
拿着全额奖学金
跟随着我的逗逼导师
解着移动表面上的偏微分方程

2017年圣诞节
又一次回到这里

假装自己是一个游客
去小印度画了henna

吃了终于从一块钱涨到一块二的街头冰淇淋

那些年所厌恶的食物
也都变成了最爱

又一次回到了那个黄黄绿绿的学校
假装自己只有15岁

好像一切都变了
又好像一切都没变

只是与刚去那年不同
与学校门卫大叔聊天的时候
他们不会再嫌弃我的英文烂
而是问我是不是ABC来的
为什么讲话好像洋人来的
然后我用流利的中文说
“大爷,我是中国人!“

谢谢你,新加坡
谢谢你,这四年
谢谢你,这美丽的邂逅

最后以曾经在某新月女校自称新月派诗人恶搞中华文学的一首诗结束

邂逅
我是列车里的一副躯壳
偶尔出现在你的小说里
你无需踟蹰,
也不必犹豫——
蓦然回首间消损于时间之外

你我相逢在通往2046的隧道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梦想;
你可以选择失忆
最好你将它珍藏
在这邂逅时互放的光亮!

恶搞全文请戳 邂逅_百度文库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7:33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可以是RI毕业生中的一股清流了。 深夜写一篇来自灵魂深处的感想吧
先说一下现在的状态吧,原题毕竟是问 我们在过怎样的生活。
前几天刚刚拿到Alevels 的成绩,然后成绩如何呢?我只能说,这一点也不raffles  现在的状态是等待offer.... 我是offer的迷妹嗷嗷嗷~~~~
然后找工作,赚钱去旅游,学肚皮舞,翻译关于玄学的文章,然后尽早回国和刚刚撩到的小哥哥谈恋爱。

看到我的简介了吗?呆在新加坡的六年使我变成了一个完全出乎爸妈意料的人,他们在我身上所有的expectation都没有实现。但我真的十分感谢在新加坡的经历,这让我真正成长,更加了解了自己,还遇到一些改变了我人生的灵魂。

成长是痛苦的,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被生活赤裸裸的展现在眼前,就是in the face那种感觉,一开始,我对这一切都是怨恨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但后来,慢慢的,我开始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刚来时的孤独感,被排挤时的委屈感,担心自己太awkward不会被别人接受的不安全感,都是我在中国体验不到的,在中国时,我是个人见人爱的宝宝(嘻嘻容我自恋一下)。可能有人会问,这些经历有什么好? 我觉得,只有失去一切,再成为自己,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信,才知道自己是最神圣,最独特的一丝光芒。

以新加坡喜欢嘲笑中国为例子吧。我初中时上的是个邻里学校,普遍的素质不怎么好,很多答案里也提到过他们是如何歧视中国人的。我刚来的时候也遭到了同样的歧视,导致我对自己是中国人这一点很不自信,所以疯狂地吸收西方的文化,努力把自己变得洋气一点,那是当时的极度没有安全感的我。后来,我开始领悟到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情怀,这个曾被神(外星人)眷顾的文明,起起落落的历史里有着说不尽的美感,祖国的大好山川可能一辈子也欣赏不完,更不要提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优美了,要说发达,北京上海能完爆新加坡十条街。这些东西,是一个年龄只有五十年,满脑子想着赚钱的小国民们领悟不到的,越长大我越是对祖国产生了无比的自豪感,自然也就immune to all the bullshits the say.

到后来sec 3 分到了更好的班,同学的素质也提高了,到了RI同学们的视野更加广阔,他们知道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当时邻里学校的低端新加坡人简直不是两个世界的人。其实这也表明了新加坡社会的阶级分化有多严重,穷人和富人的差距真的非常非常大。

olevel突然发粪涂墙,考了8个A1, 来到了RI。本来以为到了这个学校就像坐上一辆可以永不翻车的车,直通名校,走上人生巅峰,但是另一个隐藏了很久的问题浮现在我的面前。现在我的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世俗的成功之路,走上这条路可以让所有家庭成员由衷的为我高兴,可以让周围的人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我可以做那些我应该做的事,做好,然后找份高薪但稳定的工作,嫁给高富帅,生几个孩子,最好是龙凤胎。我们学校至少80%都在奔着这条路去。另一条是充满荆棘和迷雾的路,但是我却由衷的想踏上它,这条路充满了我的奇思妙想和我的热情所在,可也许这条路从来没有人走过,也不被世人所接受,家人一定会反对,他们不忍心让我去冒险,他们一直想把我养育成一个主流社会的一份子。简单来说,就是我应该做和我想做。两个我纠结了差不多两年直到毕业。 期间和我妈一直在争吵,从开始逼我学法律或会计,到现在接受了我学人类学,可能对于灵媒这种事还无法理解....

所以两年过去了,我的选择是,做自己想做的,不被社会的枷锁锁住,比起做一个所谓正常人然后业余时间只能整点怪癖来发泄自己的叛逆能量,我还是做个“不正常”的人吧。谁让我是个出生时被天王星能量影响很深的小公举呢!


好了,再来说下新加坡人吧




我可以和新加坡同学很和谐很友好的相处,有什么事大家也可以互相扶一把,比如我在lecture睡觉的时候,同学会塞给我一块巧克力,上面还贴着小纸条,提醒我要多多注意休息,jiayous!醒来看到这样的话真的很暖。我和班级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也会一起探讨人生和理想,大家都一样对未来感到迷茫,一样对changing the world感兴趣。我在他们身上看到许许多多的优点,勤奋、善良、礼貌。好在我们班级整体的气氛比较轻松,没有刻板印象中RI学生的那般“怕输”心理,大家没有比来比去的。

但他们大部分都是听父母、老师话的乖宝宝,我没法在深层次和他们产生共鸣,他们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新加坡生活过甚至从小到大都是那么一群朋友,当然旅游是肯定有的,可我总觉得我比这些人早熟一点,经历的更多一点。我还无法理解他们那么喜欢抱团,吃个饭都必须得和整个班一起吃,果然是小国,集体意识太强了,我还是比较喜欢一个人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来去自由,很我,所以也不愿意为了融入当地人而做些自己不喜欢的事。

其实在这六年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故事线太多,现在我同时戴着RI光环,又有一张很shitty的A level grades,处境甚是尴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散落在世界各地,约个炮都麻烦,真的。

20岁的青春就是要使劲儿的搞事情,我和其他人都一样,现在只是在迷茫,究竟如何具体的带细节的搞事情。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7:3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考完过来的,家长估计是被中介忽悠,让我放弃国内的重点高中名额来读了个特别水的私立预科(那家学校现在已经倒闭了,当时的同班同学在新加坡坚持到现在不到五人)。心里落差特别大,加上家庭变故,一度抑郁狂躁。
后来通过AEIS考到了一所(据说)还不错的中学。去报到的第一天就因为国籍被副校长区别对待,还被分到了最差的一个中三Express班。差到什么程度?那个班除了我和另外四位国际学生其他的都是留级生。更加抑郁狂躁。这段时间要感谢其他几位同学的陪伴和一位来自中国的华文老师的鼓励,她教会我只有爬的更高才能遇到更好的人。这道理终生受用。
后来O level 9分,不过再三考虑下还是上了poly中比较好的专业。好歹是遇到了比较志同道合的人,三年后top5%顺利毕业并且拿到了NTU的全奖。Poly三年开始自学特效和动态图形设计,也通过这兴趣认识了几位重要的人。现在的专业也和当时的兴趣有关。
现在在NTU,和很多功力深厚的同学在一起。虽然GPA不敌当年,但仍然累并快乐着。尤其是想到现在接受的是很多业内老前辈的指导,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迷幻感。
业余喜欢做点小音乐视频,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有爱的朋友,现在也一起做出了一些成绩。未来准备毕业还清TG后回国创业,有了固定收入后再读个电影学的文凭。
那都是后话啦。


不过关于我要做的事,麻麻总是在反对,原因很简单,太累了嘛。总是在和各种甲方周旋,总是在各种改改改,要是碰到学业上的死线那更惨,动辄就忙到凌晨三四点。她希望我过的是国企小职员+固定收入+老公孩子的稳定生活。可是比起结婚生子和朝九晚五,我更喜欢创作,更喜欢猫,更喜欢讲故事,更喜欢看到我所信仰的价值观创造价值。看到电视上的创业故事里总有被家人反对的情节,我还和她开玩笑说:“未来我的版本里也会有这一段哦”。
我还年轻呢,让我和重要的人一起浪掉这段最重要的青春嘛。

哈哈。不过说到创业心里还是挺没底的,不过的不过……不试试看怎么能知道呢?输了就输了嘛,总比后悔好多了。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7:35 发帖IP地址来自
2014年末以SM1奖学金得主身份上坡。

在坡第一年并不适应。成绩接近完美有什么用,内里逐渐在重压和孤独之下崩溃。暴食症,抑郁,自残,自杀倾向,终于在中四年初被迫休学回家。新加坡对奖学金得主的完美主义要求对于十五岁的我来说,太致命。

休学的日子里捡起辩论。逐渐一步一步跋涉,快要离开泥潭边缘。有了良师益友帮助我,也开始吃情绪稳定剂。心里也一直很想回到新加坡circuit辩论,以及继续学业。

现在人在坡等待心理医生评估和MOE批准,届时才可以拿回奖学金复学。依然心比天高。依然在续写这个变得艰难的故事。依然在疲惫和混乱中坚持活着。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斗争可以见光,有一天我和我的缺憾可以一起被接受(而不是MOE和学校想当然提的完美要求。)

我有爱我的家人,支持我的朋友。活着很累很累,但是我还有好高好远的梦想啊,怎么能不活着去试试。

我想我的故事不是孤例。我知道很多SM1在坡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Seriously, seek help. 事情往往不会自动好起来。建立一个support structure,不要怕见光埋在心里。就算你不像我一样玩脱,它也会腐蚀你的内心和性格。我爱你们。你们值得被关注。

开始的开始 我们都是孩子
最后的最后 渴望变成天使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7:36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虽然可能有些不切题但我还是来分享分享吧…

我可能是学生中坡龄最长的人之一了,自从2003年上坡,已经在这个蕞尔小国呆了十四年了啊。青春都是在这儿度过的,现在想想,真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啊。

我是七岁的时候,在上海刚读完一年小学后爸妈就让我来坡了。虽然有点丢脸,但我还记得在浦东机场大哭了一场,毕竟人总是眷恋自己成长的土地的啊。我爸来机场接我,我还记得第一感受是:好热好热啊,特么为什么这么热…

那应该是六月份吧,在家里浪了一个月后,我就去再上了半年小学一年级。那是某所离家近的邻里小学,我现在只记得懒得要命,而且因为中国口音总是被人欺负== 可能是因为包子吧,被人欺负了我也不敢说什么,不过那帮孩子是真熊啊。lesson learnt - 千万不要送孩子去读邻里学校!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爸妈把我转去了ai tong,算是比较好的小学了,这时候就没什么人欺负我了。其实小学时候的记忆是很模糊的,只记得那时候很内向很内向,每天就是学习,读读小说,玩玩游戏什么的,非常stereotypical的nerd,不过英语基础也是那时候积累的,immersion真的很重要啊。哦,还有就是功课真的好简单啊,我记得别人做了一节课的东西我十分钟做完然后开始看课外书…以及分分钟班级第一…

新加坡小学三年级年底的时候有个所谓的“高才班”选拔考试,就是取全国的top 1%的学生,把他们集中到九所顶尖小学特设的班级里,于是我就稀里糊涂的去考了,然后稀里糊涂的就被选中了,我只记得好像是英语还有数学,考的什么全忘光了…于是四年级就去了bishan的catholic high primary 读书。小学的后三年也是浑浑噩噩地度过的,当然碾压同龄人的日子结束了,也就看看书然后在班里混个中游什么的。小六PSLE之前大家都在忙DSA,我也拿到了DSA raffles 华中还有德明的offer,当时同学们大多数都去了raffles,可我还是个根正苗红的少年啊,想着要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啊,于是就选择了华中,当时我爸妈都觉得我脑子烧坏了…

我在华中度过的六年是最丰富多彩的六年,非常cliché的说,就是酸甜苦辣都有,有高峰也有低谷,我也非常感激这个学校。在选一次的话,我还是会选择华中,不过实话说,我也觉得当年选校时的自己脑子烧坏了…

进了华中后,头两年的经历也是迷迷糊糊、浑浑噩噩的,根本没怎么学习,也无心学习,可能是当时还没搞懂学习的重要性与意义吧,整天就是看武侠小说和打halo,所以现在严重近视…学习成绩自然非常差,都是低空飞过,而且也极度内向,根本没交到什么朋友,完全是失去的两年啊。

中三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好似被当头棒喝一样,突然明白需要学习了。中三中四努力学习,在双文化special program呆了两年,把落下的功课基本拉了上去,也交到了一些好朋友。因为华中是IP,我也没考O level,直接进入了JC。在中学的记忆有些模糊了,就记得食堂的面条和杂菜饭是真好吃啊…

2012年拿了citizen,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也并没造成什么变化。

像楼上有人说的一样,进了JC后立马深刻体会到考大学的压力。我勉强考进了special program后,班里同学都是超级大神,特别motivated,那种明明靠天赋就能碾压你还偏偏特别努力的。由于混理科special program的圈子,认识了好多学霸学神,比如@DeafeningSilence,不知道多少次被碾压的粉身碎骨,受到深刻打击后,终于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没天赋还不拼命就真的完了,特别是面对着这帮拿olympiad金牌如喝水的人。人丑就该多读书啊…

的确,像楼上说的,JC就是尽力为考大学做准备,各种大考小考一个都不能跪(虽然最后还是经常跪),需要参加各种CCA拿leadership,各种刷CIP hours,为了awards还要去参加竞赛参加各种research。当时可以说是黑暗的一段日子吧,被难的要命的olympiad题虐到怀疑人生,真心觉得自己不是搞竞赛的料,甚至痛恨自己痛恨学习痛恨世界,好几次萌生过放弃的念头,然后狂拿certificate of participation后发现自己真的不是搞竞赛的料…

JC的两年好像一转眼就过去了,虽然当时不觉得怎么样,但现在,真的很怀念学校,怀念那段无忧无虑,只是想着学习考试的日子啊。JC真的好开心,走了很多路,看了很多东西,也遇见了很多人。

J2下半年就是在刷TYS刷题准备A levels中度过的,现在想起来真的不敢相信当时居然有那么好的精力和毅力,那么坚持,都被自己感动到了…毕竟现在这些都丢了…

考完A levels后就是要准备去NS了,NS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苦,非常黑暗,但是在逆境中仍然要坚持啊。

其实在JC的时候我是想着要去oxford的,毕竟学长学姐们去牛剑的有很多,也想着体验一把高大上的英伦贵族气质,可是A levels成绩出来后,却发现平时最擅长的econs砸了,拿了个B,于是NS的时候还要不停的刷SAT刷portfolio刷essay准备投奔美帝。现在想想,当时做的决定的确不成熟啊,牛剑真的不适合我的性格和特长,果然美帝才是归宿啊。

现在过得还好吧,就是在NS混日子,为大学做做准备。刚拿到了美帝某低调top5大学的offer,已经决定就是她了,于是现在又得准备申scholarship了啊。不过,现在,好歹是有了个盼头,真的很期待大学生活啊。看着同学们晒大学生活照,好羡慕啊。

新加坡是个不错的地方,但是呆久了,真的很压抑。没有好的文艺活动,出去旅游不方便,也没有四季,大政府包办一切。去了美帝之后,想好好到处看看,再决定新加坡值不值得回来。毕竟,趁着年轻,也想体验一番诗和远方啊。

虽然比不上大神,但怎么说也是个故事啊。不擅长文笔,只能散乱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见笑了。

A levels成绩要放榜了呢,有junior看到这个的话,A levels像我一样砸了也没什么,总有地方收你的,不管怎么样,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坚持努力吧,when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最后,要实力还是关注剑桥大神@DeafeningSilence吧,就是那种会碾压你把你打击到怀疑人生的那种,我就是个渣渣…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7:37 发帖IP地址来自
新加坡的7年留学经历令现在的我与儿时的梦想如此之近,似乎触手可及。
7年的留学经历宛如一扇窗,让我看到了课本外的世界并能有机会不断追逐,一人前行虽无比孤独,但也异常充实。


2010年毕业于无锡市大桥中学。2011-2014在SM1项目下就读于新加坡华侨中学。2015年1-7月全职受聘于华侨中学担当助教一职。2015年8月至今就读于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目前大二。


7年留学生活概要:
科研技术方面:
2013年高一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无人机实验室中学习四旋翼无人机。
2013年10月起,实习于新加坡3D打印中心至今。先后参与大学大四专业选修课教科书编纂;以一作身份发布会议论文并在会议上向来自全球的教授学者进行呈现; 参与政府支持的工业项目;先后向新加坡副总理和贸工部部长呈现项目结果;参与并主持实验室的公关课题等。
2013年至今,先后在9位教授手下(5位正教授,3位副教授;3位院长级教授)的实验室里参与过课题,在3年7x24小时的实验室训练下,积累了大量技术和经验。
目前,应大学院长级教授邀请,正在筹划合伙入股开公司事宜。将掌握的技术转换成商业化产品并推入市场以提高周围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大概也是自己的最高愿景和梦想了吧。

留学期间3度代表新加坡出国比赛:
2016年8月率大学团队前往中国深圳参加全球大学生RoboMasters机器人大赛。
2016年12月由新加坡国防部赞助,代表大学前往美国夏威夷参加robotX无人船比赛。
2014年7月,代表新加坡前往日本仙台参加国际大学生创新创造比赛。

在新加坡培养和养成的兴趣爱好:
国际象棋,2012年新加坡全国国际象棋团队赛冠军
桥牌,2013年新加坡全国桥牌赛季军;2016年南洋理工大学桥牌赛冠军

在JC和gap year的更多细节可见:在新加坡RI、HCI、VJC、NJC,ACSI,TJC 等 Top JC就读是怎样的体验?

非常感谢在JC2时与当时华中的Dean of Research Studies聊了一个下午并且做出了了留在NTU的决定。希望未来能够离成为理想中的工程师更进一步吧~ 还有很多知识要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明晚就回坡了,抽时间再补科研专业之外的内容~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7:38 发帖IP地址来自
08年SM1上坡,现在坐标美国,对于我来说,新加坡就像second home, 虽然嘴上说着小破岛,心里却无限感激与牵挂,想念2块一盘canteen的海南鸡饭,5块一张的MC, 冻得发抖的教室和Lecture Hall, 说下就下的大雨倾盆。人生的最重要的性格养成时期在坡上,最辛苦最快乐学习奋斗的时期在坡上,最刻骨铭心又灿烂精彩的初恋在坡上。经历了新加坡的跌宕起伏,来到美国觉得遇上什么都不是事儿,还有就是比同届人都大两岁,所以总觉得自己应该更优秀更出色才对得起自己的年龄。一起上坡的同届同学,现在分散在世界各地漂泊 是最common的主题,身边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可是新加坡一起奋斗的scholars,不管多久没见,见面依然亲切,为每个人取得的成就而开心,也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有感而发,中英夹杂语无论次请见谅。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7:39 发帖IP地址来自
坡上六年。SM2.
来自某个小县城。高考进清北复交应该有7成以上把握。 对于我自己,以我的背景来说,从来没后悔过。我感觉我过着不错的生活,对于现在这个阶段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抱怨。
其实我也是刚刚开始工作,虽然压力大消耗身体,但是幸运的是我很开心,因为自己很感兴趣。曾经有过非常值得自己骄傲的实习经历,之后也有过很长时间在找一个自己理想的工作的时候很大的压力。但是这段经历我觉得个人而言,在国内我可能体验不到。
在新加坡交了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中国人),可能再过一两年大家又天各一方了,但是还是有希望常联系。在新加坡交几个好朋友真的太重要了。当然在国内其实也一样。
和香港相比(不用说北上广了),新加坡相对“岁月静好”, 也许没有那么丰富多彩,但是对于我这样的稍微内向一点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也许有人会受不了“怕输”这种精神,但我还是运气很好,对于这些精神情感方面的东西比较神经大条。个人觉得 怕输和自负 是正相关的。我反而觉得 怕输 是华人比较好的一个特质。我个人感觉中国人心理素质都会好一些。大家都很习惯这种“竞争" 的感觉。其实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相对于部分(可能是小部分)新加坡人的优势。
看了前面的回答,我感觉很多人喜欢新加坡,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来新加坡留学的人群,也是很多样的。有很多牛人来了新加坡混得不是很理想,也有的普普通通的人来了其实混得很很励志. 这一点其实在哪都一样。
如果题主是想过来留学,(或者是自己小孩要过来留学)需要做决定的话。真的还是多看一下自己内心的答案的。很多时候你自己选择的东西,更容易坚持下去。
/======================================================================
展望未来。
我也不知道。看缘分吧,现在预测了也没有用。在新加坡如果安逸久了还是蛮容易失去斗志的。我现在很想去欧洲或者北美(LDN or NYC),因为我从来没见识过那里的生活如何,或者在一个白人主导的社会里工作会怎样。当然一切都随缘,也许也有可能回国,离父母近一些。
大学的时候曾经满怀的壮志的和几个最好的小伙伴扯淡(大言不惭地)说 要开一个自己的fund,名字都起好了。 现在再回头看,大家初步都在按计划发展。希望能踏踏实实的积累经验,也许有一天(35岁之后把)成为现实。

You‘ll never walk alone.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7:40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了一下答案,从本科或者之前就在新加坡读懂提起新加坡都是情怀满满。来读一年master的都是颇有微词怎么看新加坡都不如国内


所以本科如果是国内毕业的就不要出来读master了,说白了就是一年骗钱的program,没有什么含金量,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光环也不会对你的人生产生什么质的升华。这点各大投行咨询公司都看的很清楚,人家招人都只招本科是target school的,你的人格那时就基本已经定型了。

如果是抱着移民的态度,本地政府是欢迎人才的,但是也要考虑你的融入程度。从这些回答里也看到了很多人出了国还是跟中国人混(没办法谁让现在无论哪个学校master都是中国人多),而且本身价值观已经形成,有些人又不懂的开放包容,何谈融入当地文化。

所以还是不要浪费钱的罢,到头来花了钱却没有像当初想的那样飞黄腾达自然觉得很后悔不值。

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只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有一颗平常心最重要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