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出去留学比较好?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27   4506   10
我想让自己的孩子出去留学,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去合适?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7:49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一直坚定认为在留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今天,要用平常心看待留学只不过是个人经历的一种选择。千万不要再抱着镀金啊,甚至改变命运的心态去留学。

我15岁出国留学,新加坡学制安排是四年,19岁回来。当时觉得留学给了自己多大多大的变化啊,吹嘘自己多么多么好啊……但后来回国读本科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自己周围一直在大陆成长的同学有什么“缺少的”,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优越的。

后来大三的时候又去国外交换一年,就能很冷静地看待所得所失,其优其劣了。明白自己为了这段经历需要付出什么机会成本。回来后,日子还是照常过。

回想起来,对于任何人,15-19岁都是一个处于三观成型,会发生很大变化的年龄。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接受教育都会接触到各种个样的任何事情,都会成长都会成熟。只是当时思维模式的受限,误以为是国外加成的buff,其实这样太简单粗暴了。

很多家长以为把不独立的孩子送到国外就会成熟独立自主了,殊不知这里面大量孩子出现了各种程度的失控。而由于“幸存者偏见”,你所能看到的都是媒体或留学机构所保留和宣传下来的部分成功案例而已。讲真,同样程度有钱而且没约束的条件,留学生比国内的可怕多了。

教育真的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7:50 发帖IP地址来自
As a college application consultant who helps Chinese students get into American universities, I will give you my perspective.
Assuming you have the resources to finance studying abroad, earlier is better. American universities have easier admissions standards for students who go to high school in America, even if they are foreign citizens. This is because Chinese curriculum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American curriculums, even in International high schools in China. In addition, by studying in America at an early age, Chinese students rapidly develop their English skills which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both college admissions and the post-graduate career search.
If you don’t have the resources to send your child to America for high school, sending them for college is effective as well. Statistically, going to an American rather than Chinese college will almost certainly increase their future career prospects.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7:51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果将来还打算回国的话,我觉得还是高中之后吧。


作为一个15岁出国的sm1,见过太多因为缺乏自我生活能力被毁掉的天才。我知道你会看到很多例子说什么xx也混的很好,但是你也要知道每个人的适应能力和自律性都是不同的。拿自己的一辈子来赌,代价还是大了些。

很多人因为无法融入,而堕落为一个天天在宿舍里逃课打游戏的“坏学生”,而这些人,之前都是每个城市里学霸中的学神,被老师宠着被同学仰望的,甚至在sm1这种在一群自负的少年中间依旧会被大家惋惜:他如果稍微学一下,肯定会很强的那种...

此外,15岁出国的另一个副作用是我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时,基本上只能停在初中,然后直接跳过了高中到了大学...高中本来应该是一个人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恰同学少年。但是我却不得不艰苦的去改变自己,去适应一套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每次看到别人怀念自己的高中时光,怀念那个时候喜欢的女孩子,和同桌传纸条的情谊,我就只能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图书馆孤零零的看书的黑暗时光...

虽然早点出国确实有一定的语言优势,但是你的身份认同早已根深蒂固了,母语体系也早已完成。某种程度上,很多周围的人虽然依旧认同中国人的身份,但是却已经和中国社会有所脱节了。有的人就干脆放弃了身份认同,融入了当地社会,从刷人人变成了刷facebook,从chinglish变成了singlish。

我觉得本科出国的好处不多说了。国外的本科教育含金量比硕士高一百倍。是一次真正能开拓眼界,并提升素质的投资。而且,相比于不中不洋,本科出国的人更符合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人才需求。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7:52 发帖IP地址来自
本人第一次登陆加拿大是在2003年(妈妈技术移民,不是土豪,不是贪官,不要叫侯局长来抓我),那时候我10岁。等待枫叶卡期间,短暂地在温哥华读了几个月小学,然后就回国继续读4年级了。 三年后初一结束,我又回到了温哥华读9年级。 在我10余年在加拿大的学习和生活生涯中,认识了形形色色的留学生和新移民。
首先,孩子的性格,心理成熟度,以及家庭的支持和关爱方式每家每户都不一样,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再加上已经有很多答案在这些领域总结了经验,所以我来讨论一个更加客观的事实。
年龄越小,语言学习能力越强。
注意,这并不是让你把孩子6岁就送出国。 因为我想表达的是,中文学起来比英文难多了...

我见过太多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就跟着父母移民的朋友了,大多数的中文水平都停留在:“你要来和我们一起玩basketball吗?”  “你知道如果姐姐要来吃饭吗?(Do you know if…)”  听和说尚且如此,读和写就更惨不忍睹了...

与之同时,这些cbc的英语就非常native,甚至英语成绩可以完爆很多白人(这主要因为中国人学习努力又聪明)。   这个时候,很多稍微传统些的华人家庭,还是会选择让孩子去上中文课外班。 不过这效果可能还不如我们中国的孩子上课外英文班...  因为要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必须得在它的环境中浸泡才行。

比如说我的表妹Kiera,就是从小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长大。 从5岁开始,我姑姑就坚持让她上中文补习班。 并且在家里只用中文和她交流(强行营造语言环境)。 结果呢,Kiera现在12岁了,““你知道如果姐姐要来吃饭吗?”就是她说出来的,啊哈哈哈!  Kiera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其实英文和中文的水平没什么差别,如果跟她奶奶(奶奶是英国人)说:“Grandma, can I have some milk?”  那么她跟她姥姥(中国人)就会说:”姥姥,我可以有一点牛奶吗?”  而当年纪越来越大,这其中的差别就会越来越明显。 毕竟思维的培养是在英文环境下进行的,那么一些稍有深度的交流就只能用英文进行。 所以说她现在回国玩都最喜欢和我聊天,这并不是因为我长得玉树临风,且风趣幽默知识渊博,而是单纯的因为我能用英语和她交流。。。 中文说不清楚->别人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被迫说英文->中文缺乏练习->中文说得更不清楚, 我想这就是我表妹正陷入的恶性循环吧。


那么年级大一些再出国呢? 他们面临的就是截然相反的局面。 虽然雅思托福的应试分数够高,口语和写作仍然是大部分留学生的弱项。而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弱项,大龄留学生们也有可能面临一些困境。 比如说普遍比较害羞,不敢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或是会极力避免争论和讨论。又或是排斥参加一些公开活动,例如演讲,辩论,从而错过了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比如说我有很多学弟学妹,在咨询我选修课的时候,第一个问的就是“这个课要写Essay吗?”,“这个课有presentation吗?” 如果有的话就他们会慎之又慎。 就算是我们统计系一个非常厉害的来自中科院的教授,学术能力超一流,每年发表很多高质量论文,但他用英文讲课的时候,特别是讲一些笑话的时候… 真的是没几个人能听懂,更没有人笑,中国同学之间甚至开玩笑说:“陈老师如果用中文讲课,能听懂的人肯定会多一些。。。“  注意,我现在讨论的都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 研究生才出国然后英语非常native每天和白人谈笑风生的人我也认识,但这种情况是百年一遇。

那么在我当时那个年龄出国的人们呢? 我的中学朋友们基本上都是和我在一个时期(12-16)岁出国的,现在大部分都混得很好,各种硅谷华尔街,再不济也在国内被政策忽悠了搞什么互联网教育创业(就是我)。 然而这个年龄段这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只是我们刚好做了一个比较实用的权衡,既:英文挺好,中文也还不错。

我初中出国的时候年龄还比较小,对语言的接受能力还算高。再加上有英文环境,班上又有那么多长得可爱的不会说中文的女同学,我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就完全脱离了ESL。 11年级的时候我就参加了一些演讲辩论和社交舞会,还会讲英文段子尝试追求可爱的女同学(然后无功而返)。在12年级毕业省考的时候,我English12还考了A,英语拿A这个事情就算是和白人比较起来都是难能可贵的。那么我的英语就非常非常好,和本地人没有任何区别了吗? 真的不是。 虽然外行人听起来可能觉得没什么两样,我也能和外国人谈笑风生,也会毒蛇讽刺,进能写情书退能写道歉信。不过我和本地人英语的差别我自己是最清楚的,比如说我几乎不使用英文的歇后语和成语,有自己固定的用词偏好,在脱离了我熟悉的语境的情况下可能反应也会比较慢。 不过呢,写情书会比喻句和排比句就够了,看文章认识专业词汇和懂英文逻辑就够了。 这就是我在上一段说的”最实用的权衡“。

我经常在朋友圈安利自己写的一些小社区文章,有时就会有些发小问,“你怎么那么小出国,中文还写得那么好?” 我会跟他们说,:“哼,我在国外的时候他们都称我为成语小王子呢。”  很多打算让孩子作小留学生的家长也会有这个顾虑,也就是如何让孩子在学习英文的同时,中文也不落下?我自认为我的中文确实保留得不错,我想这和我喜欢看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 从小时候的冒险小虎队,到福尔摩斯系列,金庸系列,阿加莎,东野圭吾,我从小到大看过的小说肯定不小于200部了。 我妈妈为了防止我对中文生疏,还特意在我刚出国的时候给我带了全套中学语文书让我必须全部看完(然后我只看了那些故事)。 那么我的中文就真的有那么好了吗? 也不是,比如说我缺乏引经据典的能力(因为文言文和诗词读少了),也无法写出“窗帘为什么是蓝色的”这种厚重的读后感。 不过写说明文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写故事剧情比修辞手法重要,在诗词量不够的时候用成语也一样的可以显得有文化。 这也是所谓“最实用的权衡”。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不要以为出了国就成了外国人,保留民族文化和特征还是很重要。 出去把英语学好了很重要,不要把中文忘了更重要。

最后给其他留学类回答和故事打一些广告。
移民对于孩子,是弊大于利吗? - 小社区
你有什么原来不喜欢,现在越来越喜欢的东西、事情或人吗?为什么? - 小社区(这个就是讲的第一次演讲)
如果肯德基的员工忍不住偷吃了一个鸡翅怎么办? - 小社区   (高中在DQ打工的经历)
为什么有那么多美国名校毕业的留学生回国开了留学中介? - 小社区   (国际课程线上辅导软广)
在国外演奏中国民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小社区
上课时给老师捧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小社区
如何优雅地吐槽自己的母校? - 小社区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7:5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请自来,
英国留学五年,
马上去加拿大读硕士的来答一发。

我认为和年龄无关,
和孩子的心智成熟度有关。

心智成熟度包括:
1. 是否能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把自己的衣食住行打理地井井有条?
2. 是否能够处理好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
3. 是否在面对问题时有自己的看法,并能将其自如地表达出来?
等等。

除此之外,还包括家里经济情况,孩子的语言学习情况等。

为什么强调心智成熟?
是因为国外读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如果还抱持只有老师说的才是对的,是很难学到知识的,出去也是浪费钱。另外,出国以后,孩子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心智成熟孩子更能否积极面对而不是束手无策。

如果有送孩子出国读书的打算,可以先送孩子参加游学的项目,考察孩子的适应能力和是否能适应国外独自生活的能力。

以上。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7:54 发帖IP地址来自
题主没有给条件,那么我还要给你设定条件。
你的孩子出生了没?多大了?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本科阶段了?
从题主仅有的描述里,我想起了一个我曾经身边的故事。本科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家庭条件一般,工薪家庭吧,从小也是吃了些苦。就算是读大学也是非常坎坷,家里父母并不是特别支持,主要还是她舅舅接济,劝说她父母。她和她父母的关系并不好,所以逢年过节都想回去,但是不回去肯定要被骂,甚至会被威胁不让她读书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国,但她深知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出国留学。所以有次她跟我聊天说起希望将来能送自己的孩子去国外读书。
就当是题外话吧。
送孩子出国,先不说什么时候合适。出国留学的想法孩子怎么看呢?他愿意吗?留学如果不是主动的很难说值得,因为不情愿做一件事情是很难做好的,到时候花费巨大,却可能收不到回报。不说做父母的享受儿女的福,可能还会产生矛盾。
所以尊重孩子的意愿还是很重要的,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当然,如果孩子很乐意,很有想法,当然得支持。
至于什么阶段比较合适,我觉得视孩子的成长情况和家庭条件而定。记住,不管怎么样,尊重孩子的意愿。
现在大家普遍有一种意识,那就是越早出国留学越好。我觉得不一定,看情况。送孩子出国留学,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自律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
如果孩子本身能力很强,早点出国未尝不可;但如果孩子性格内向,适应力很差,建议暑假先让孩子参加一些短期游学项目,看孩子能否习惯。
如果只是为了早出国而出国,很容易走向歧路。
其次对于留学后的发展路径的规划,打算回国发展的孩子,出国时间不宜太早。初、高中出国当然能让孩子尽早适应国外课堂,帮助他们更好地申请大学。但是相对而言,同学和人脉资源都在海外,毕业后,如果想要回国就业或创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以我熟悉的美国留学为例:
高中留学。这个阶段留学的人数偏少,对家庭条件、孩子自身的情况(自律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因为美高一般是为美本做铺垫,而美本读完基本上还是会读研究生乃至博士,所以要考虑长期的金钱投入以及和孩子长时间分离的情况。
美高的优势是能够更早地接触西方教育体系,学习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自主思考,并融入当地社会。相对于更加稀少的初中留学,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接受过基础的学科知识,在留学后的学习中有很好的底子。
缺点也比较明显,这个阶段孩子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而且在美国留学期间,还是很难融入当地社群。我认识一个上个世纪移民过来的一对夫妻,他们的孩子很早就接受美国教育,但让这夫妻俩最苦恼却是孩子交不到什么好朋友,总是有种被疏离的感觉。从我接触到的很多年纪小的留学生来看,即便是那些在国内被周围人称作开朗的孩子,到了美国也会陷入无法融入人群的困难。在我们Admitwrite留学平台的案例中美高的学生也是极少数,我经手过的也只有一个,姑且称作A同学。A同学在我看来已经算是相当优秀的那种孩子,学习好,性格品质都好,参加了很多有价值的课外活动,并且还是重要角色,领导力强。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也不过如此。但是最近他在微信上跟我哭诉,那些外国孩子不跟她做朋友,她感到很苦恼。要深究这种现象的原因那可能得写篇论文才行,这里也就不探讨了,我只是提出有这种现象,看这篇回答的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作出是否适合留学的判断。

本科留学。以前的主流是研究生博士留学,现在本科阶段留学也比较普遍了,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这个阶段出国留学完全可以。不过美本拿奖学金难,基本上就可以说拿不到,而且学制4年学费+生活费开销还是很大的,没有几十万上百万真的很难读下去。一般的家庭拿出一百万真的蛮难的,像我一个二线城市户口,家里幸好还做了点生意,有几套房子,不然出国留学真的就是个奢望。很多家庭就算能凑出100w对整个家庭也是伤筋动骨。基本上就是拿留给你买房结婚的钱去供你留学……那些家庭条件更差,甚至是农村的孩子要出国读书,除了读博士拿全奖,我实在想不出第二条路了。
同时这个阶段孩子逐渐走向成年,心智更加成熟,自律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你在美国的同学也更加成熟了)。
美本的压力会很大,一般来说最累的是前两年,很多基础课,同时又要适应环境,交新朋友,参加社团。到了大三,很可能你还要寻找实习机会。而且在美国老师对国际学生不会特殊照顾,这意味着你和那些当地学生是在同一起跑线的。
有一个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常有的非常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国内成绩不好所以要留学,在小社区上这样的提问我看到过好几次。我想说的是国内成绩不好一是申请不到美国的好学校,其次国内成绩不好,到了国外由于语言障碍,你只会觉得更加糟糕。
不过美本优势是既不会错过国内的同学资源,又能拓展视野,获得先进的教育资源。关键是这个阶段的留学生已经能够更加从面地面对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
从Admitwrite留学平台的数据来看,美本留学的人数一直在增加,最近接收到的咨询案例也在印证这点。随着国内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本科乃至高中或者初中留学。目前来看,美本和研究生仍是申请的主力军。最近我发现收到的私信也大多是询问本科申请的,有些回不过来还请见谅。

研究生留学。研究生阶段申请的人也比较多,学制相对本科和PhD要短。研究生一般分职业导向型和研究导向型,将来的出路也不一样,一个是就业,一个是为读PhD铺路。因为难拿全奖所以还是读家庭条件要求比较高,PhD有机会拿全奖,可以减轻一些负担。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学生自己产生留学的意向,然后获得父母的支持。学生的留学目的相对更加明确,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基本上不会关注这个问题,有条件有想法的早已经付诸行动了。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7:5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个人观点勿喷
---------------------------------------分界线-----------------------------------
本屌14岁出国,国内念完初三来到美国读高中,由于英语不好重新读了一年9年级,高中在VA 一个农村到不能再农村(简直鸟不拉屎)的地方念了4年,然后去了LA,NY,现在在Fordham 念大四(学校一般,挑刺儿的你走)回国头来让我再选一万次,还是会选同样的道路,不是说美高的人跟来美国念大学的人有多大的区别,可是从谈吐,人与人的交际,自律性以及 身体健康程度上总能看出一些区别。
说到这不得不说选择学校的关键性,高中不要选大城市!农村越农村越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男孩儿送男校,女生送女校。私立 一定要住宿的私立。
私立学校一般是师生比例1:3 在一个大的环境内会养成极其高的自律性,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好好学习= GPA差 = 没好的大学,从9年级开始学校就会灌输这种理念 同时看回国内高一高二简直放纵以及浪费时间,每天上完课后一定会强制性有 体育运动的时间,必须参加各种的team (足球,篮球,高尔夫,网球,帆船,棒球,游泳(冬季,真的很TM冷)corss country 等等),并且高中能够送出来的家底都很殷实,所以结交的同学圈子都会很好(包括美国人)对以后的帮助都会很大。
---------------没人点赞写不下去了啊-----------
继续来写,先上点儿图片








我当时的学校在VA的这个大农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生活真的很淳朴,大家住在一起很开心(其实男校并没有什么搞基的)
继续说为什么我觉得早点儿出去好,我并不是个学霸,所以并没有资格在这跟你们讲什么对成绩有什么帮助,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思维能力,以及思考的方式,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更多的是质疑,思维呈扩散式,总是想的很多,想的更加全面。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7:56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觉得要从好多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不考虑经济条件,可以从初中或是高中开始来美国这边读私立高中,这边私立高中一年5,6万美金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对于以后你想进入美国好的大学本科,还是很值得花这笔钱的。
如果要考虑高中后出国,如果英语不行的话,估计要来这边读一个预科,然后再去读本科。可能需要多花一两年时间。
如果本科是在国内读的然后出国读书(也是我推荐的),这时候选一个好的AD或是offer,如果是要考虑以后留在美国的,选个地理位置有利于找工作的地方,如果是想来镀金然后回国有个好听的名声的,可以选个排名靠前的学校。
出国不是简单的读书,同时是非常锻炼一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你需要自己租房子(寄宿家庭不算),还需要办电话卡,自己买菜做饭,很多国内想都没想过的事情,需要你独挡一面。青少年时期也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重要时刻,美国文化有好有坏。
我建议本科时候来美国交换或是本科后出国,这个时候的人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对社会和现实有自己一定的看法,有一定的判断力。来美国后不至于迷失自我。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里面包含美国留学生活方方面面。有关美国留学旅游的问题也欢迎咨询。

http://weixin.qq.com/r/ij8sNN7EDINzrZpX92qY (二维码自动识别)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7:57 发帖IP地址来自
1880年到1910年。再或者1979年到2001年。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7:58 发帖IP地址来自
I went during my second year of college to China. Was it a good idea? Maybe. Who knows?

I say the best time to go is when you are mature enough to take risks and take care of your self. Some people study aboard only to stay in their rooms and go to school. What kind of experience is that!

-Bho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