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英国留学后如何处理对英国失望的心态?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22   5636   10
到英国一个多月了,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物价,每天去超市简直就是烧钱。理发20多磅,还不给洗头,公交2磅,还不准点。网上买个东西,快递寄了一个月。很多名品包、化妆品也不比国内便宜,甚至更贵。很多方面跟国内根本不能比。旅游资源、休闲娱乐比美国差了一截,跟中国也是不能比,更别提吃的了。当然英国有很多优秀之处,但还是忍不住对英国的失望情绪,要如何看待并疏导自己?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41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很容易啊。
你可以按我说的:

你现在想一件你觉得特别高大上的事物。
比如(留学哈佛,做CEO,当总统)等等。
但事实是:
这些事情,
当你做的时候,
也就那样。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42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谢各位的赞,时差党要好好照顾自己,回国的也要努力生活,“不辜负曾去过的远方”。

----------------------

以下内容比较长,答主思维混乱,慎看。

----------------------
【情怀】


从标题看出,出国的主要目的是去留学的,但是问题描述中,产生失望的部分基本源自于吃喝玩乐。不可否认,除了学习,衣食住行同样占据了很重要的比重,但是可以回头想一下,在学习上,可否尽了全力,找到乐趣或者同样失望?

描述中的大部分失望都是源自于和国内的比较,这种落差情绪仿佛是思念男神和面对备胎,其实你不知道,也许某日当你回国后,这些你觉得不好的、看不上的却成了最稀缺的,那时也是同样的不适。(后面有详细)

这里少有高楼大厦,但是有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
这里没有宽阔的大街,有的古朴不平整容易崴脚的石头小径。
大城市晚上也很冷清,小城市更没有霓虹闪耀,习惯了烟火气旺盛的热闹天朝,最初来到这里,安静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心里空空的。
如果遇上了生活上的难题或是孤单情绪袭来,那时候再坚强的女汉子也秒变软妹了。

既然身在其中,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学会适应,而且能把握自己生活的强者也都会主动适用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对于大多数的留学生,烦恼都是在这些方面:
  • 天气:阴冷多雨总觉得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甚至会让人产生自闭、抑郁。对于我自己一直喜欢晴天,面对多雨到屋顶可以长苔藓的英格兰那真心的无比忧伤。 我留学的时候,雾霾还不像现在这般严重,但是国内的重重的雾霾和污染,阴雨算什么,换个角度想这是正是英伦的忧郁诗意气质的来源。不妨可以在宿舍开着暖气, 或者在图书馆找一个舒适的角落,冲泡一杯伯爵或咖啡,把坏天气带来的时间放在作业和论文上,天气好的时候尽情沐浴阳光。
  • 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作为留学生的你将来一定会感激留学经历。大部分的留学生在独立生活过一段时间后,都变成了大半个厨子,超市很多半成品,学会用烤箱事半功倍,慢慢学会自己做饭。不得不说英国超市里的食材真的不贵,学校如果有蔬菜市场那更便宜、新鲜而且种类繁多,当然我指的便宜是比较同等品质的食材放在国内。很多男同学不会做饭,在刚到英国的时候会出现大幅度的体重变化,我身边的汉子们要么找了会做饭的同学一起搭伙做饭,或者干脆速食、在冰箱屯了大量的pizza和水饺之类的东西,偶尔联系朋友一起聚餐改善。当全国各地的伙伴聚集到一起,各自拿出看家菜,甚至是一起学习发面蒸包子,都是很愉快的经历。当然找个会做饭的男、女朋友也不错,做饭蛮辛苦,记得犒劳人家。
  • 物价:照国内物价来说,国外物价已经算是友善,当然在国外还用原国货币乘以汇率换算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下意识动作。超市总有打折和低价,比如Tesco、Sainsbury,自有品牌系列真的很便宜很超值。一般商品打折经常3for2 或者 buy1 get 1 free,晚上22:00以后,很多超市会有很多当日必须要销售掉的食物打折,只要你细心。商场购物的话,注意你的留学生身份,不少的购物商店甚至是大部分的网站都有student discount,简单注册、邮箱验证就可以拿到折扣了。打折村自不必说,每半年去一趟,虽然outlets的品质不如专卖店,但是买买买的过程还是很感人的,一些本土品牌,比如Ted Baker,便宜的不要不要的,带回国做礼物很划算。
  • 学习,重头戏,很多不了解国外学习方式的同学会很头大。面对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和突如其来的assignment、essay、group project 确实是很崩溃的。国外的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的方式需要很强的自主性和时间管理能力。有的同学会特别头疼论文查重、以及引用reference,不过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学校寻求帮助,经过这些训练后,也帮助我们获得了非常宝贵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严谨性。
  • 人际交往,初来乍到尤其是独自来的同学会有体会。孤零零的抱着学校发的一系列东西回到安静的宿舍,看着周围语言不通的各色人种,一方面想要积极努力踏出交往的第一步,另一方面却难免有淡淡的惶恐,不过貌似最近几年英国的本科尤其是研究生已经被天朝攻占,相信很快大家就可以找到臭味相投的伙伴抱团取暖了。
  • 其他:我偷懒,你们来补充。
如果你想呆下去,就必须强迫自己习惯以上变化。

Work hard, play hard.充实的生活可以挤走负面情绪。
天气好的时候就去短途旅游,欣赏建筑、文化、免费的博物馆、世界一流的学校和各种公园。
加入学校的旅行活动,学校会组织很多的活动,可以认识很多同学,扩充人脉、锻炼口语。
接触当地的NGO、教会也行吧,做公益,接触当地人。
敞开心扉的话他们其实很nice,很享受和他们讨论他们不曾见过,我们却习以为常的问题。
哪怕去附近的湖边坐一会儿,拿面包片去喂喂鸽子鸭子小松鼠。

唯一很难办的其实是孤独,希望你尽快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出国注定是孤独的事,我有点后悔当时自己的状态不是最好,也一度因为很多事情处理不当而陷入轻度抑郁,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错失了很多原本可以成为美好记忆的事情。

异国他乡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幸福由心不由境。我现在很想念英国,那段经常独处的日子,让我更加认识自己,能把孤独的日子过得充实有滋味,将是后半生都可以受益的。

我记得,我度过一段难熬的日子后突然理解了林夕这段词:

原来过得很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如能忘掉渴望 岁月长 衣裳薄
无论于什么角落 不假设你或会在旁
我也可畅游异国 放心吃喝



—————学术的分界线————

【学术部分】

既然来了,唠完了情怀,我们也补充点学术知识,这也是在英国学到的,关于我们的留学期间表现出的不适应,可以套用cross-culture 方面的知识。通过理性的学习,能够帮助我更好的认识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应对低潮期。

人们在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时候,会有culture shock,这个是很正常的。culture shock,顾名思义就是文化的冲击,大部分人在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之后,表现出的一些列不适应的反应。这些不适表现在各种方面。总之就是很不爽,无论是衣、食、住、行或是人际交往都不能按老套路来了,遇到问题会经常陷入茫然和不知所措,甚至是焦虑和恐慌。

学者们的经过大量的论证,大部分的人在经历急速的失落后就又很快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寻找到了“否极泰来”的感觉。整个文化适应过程的心理状态(满意度/新文化环境的接受程度)形成了一条U型曲线(图一)。下图,在刚刚进入新的文化环境中,会有短暂的honeymoon period(蜜月期),大概是被新鲜事物冲昏头脑,之后幸福感会出现急剧的下降经历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的不适,直到这种不适达到顶峰,来到低点,就迎来了微妙的拐点,迎来幸福度不断走高的adjustment(调整期),最终适应了新环境,进入adaption(适应期)。
图一:



举个例子:
  • 汉子们初来乍到,看着满街美丽的金发妹子激动不已忘了饥饿。
  • 不久发现妹子都差不多,注意力拉回到自己,发现好吃煎饼果子鸡蛋灌饼撸串小龙虾都没了,感到抓心挠肝。
  • 遇到了学习的困难的人际交往的瓶颈,再叠加上不会照顾自己起居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
  • 这种不满和沮丧在汉子花了30多磅剃了一个其丑无比的的头发之后发展极端值。
  • 接下来的日子,汉子觉得不能更糟了,于是会自行调整进入3-4个月的调整期。
  • 硬着头皮在尝试做饭、找个会做饭的女票、或继续忍受吃难吃的食物。
  • 一段时间后会做饭的习惯了自己的黑暗料理了,有女票的还能吃的花样翻新,坚持忍受的也慢慢在难吃的东西里找到了稍微不那么难吃的……
  • 通过结交同学、有了丰富的娱乐生活、或者成绩进步了……
  • 汉子的生活满意度恢复到了舒适的水平。
  • 至此,一个跨文化生活的人,完成了从文化冲击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变为新文化环境里如鱼得水的一员。而这一切只需要六个月!


理解
  • 人在面对陌生环境之下会有应激反应,很有可能自主开始接纳或有意识尝试。
  • 短暂的蜜月期是建立在新鲜事物的刺激与好奇上的,比如我们对很多东西都没见过,很多方式觉得新鲜和不同,在diversity中感受到差异的乐趣。
  • 心理满足在6个月后,往往恢复到和在母文化中的幸福程度,所以同学们,再难受你用好奇心撑到第六个月再说。
  • 在网上找到的图二以新文化的接纳程度时间做维度的图表来看,在完成了文化冲击的过程之后对新文化环境的接纳程度变得更没“底限”了,居然有继续走高的趋势。
  • 你们都看过芒果台的《变形记》吗,其实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环境。看到那些城里孩子到乡下的种种不适,和你们到国外是不是似曾相识?

图二:



有趣的是,当人们习惯了一个新的文化环境再回到母文化或者再次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就会重复这一过程,所以学术上有了double U (W)curve 也就是图三所示:
(暂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文献,图来自google)
去袋鼠国——调整适应——回到祖国——调整适应
图三:



----------吐槽的分割线-------------

【吐槽部分】


好了,到了英国之后,我也经历了很难过的时光,甚至轻度抑郁和精神衰弱,我也经历了生病和自己看病的过程,现在想想都佩服自己。
这部分吐槽,是想让你们感受下,我回国后的不适,也就是学术中的W-curve中的后半部分,回到母文化后需要重新适应。

以下是刚刚回国的我在那个时候内心的OS:

大街小巷乌央乌央都是人和垃圾。地铁公交车时刻拥挤、脏的不行的公共卫生间。经常被动吸入浓重的体味汗味。
进出门前面的人不会扶门等你;街上从来没有车让人只有车撞人。
狠狠的被踹被撞,你也不会收到任何道歉;超市排长队没有自助结算机。
不管上什么交通工具都是抢、挤、争。自助餐点一堆,吃不了剩下很多浪费。
屋子里没有随时可以开的暖气冻成狗。健身房设施差卫生差人多价格却是原来学校gym的一倍
没有好喝的咖啡下午茶,蛋糕点心太多防不胜防的反式脂肪。
走在街上全是传单小广告和各种不怀好意想骗你的人。
超市没有好吃的沙拉菜、烘焙区、午夜折扣………
………一万个省略号

然而当我度过一两年时间,

一是忘记了uk的种种细节,二是也发现了回国的好:
曾经好山好水好寂寞,现在好脏好乱好快活。
餐厅里可以大喊一声服务员 !
小龙虾!撸串!麻辣烫!煎饼!大鸡排!牛肉拉面!卤煮!偶尔必须来点垃圾食品。
小伙伴好盆友遍地都是,稍微孤单就可以约饭约电影。
餐厅点菜菜单上有图了!再也不用查字典或者this one了
公交车可以放心睡觉,不用担心听不懂报站或坐过站了
逛街!!18:00可以逛到high了,(留学韩国的同学,商店营业到5:00am,膝盖给你们)
各种玩乐项目。
冷热水终于不会从两个水龙头出来了,也不担心脱发了
方便的支付、万能的某宝和某某宝。

习惯了之后,可以放松,慢慢找到欢乐。



我算是完整经历了W Curve,两次的转换让我对自己、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我有了下一代,我也要让他去去感受一下这种不同文化碰撞之中产生的种种乐趣和危机感。我经历的也不完全是好的,关于对抗抑郁、在英国生病看病的经历,也是十分难忘的,有机会再写。

对于大家的评论,会偶尔回复,挑毛病的就自动忽略了,反正我又不会听你的,大笑着走开……

嗯,就到这里~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43 发帖IP地址来自
缺钱要么省要么挣。

利用好时间一个月课余打工挣一到两千镑,可能会累但是绝对不难。
不愿意挣就省,理发TKMAXX买个推子自己解决,买超市最便宜的自有品牌货。你没提地铁说明也不是在什么大城市,其他那些弹丸小城,不坐公交走路一定不行吗?

你这问题字里行间给你自己打造的形象就是浑身负能量而且物欲很强、闲钱不多但也好吃懒做。

一点骨气都没有。

要不你还是回国吧。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4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个人经历过三次跨国的搬家,中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也跑了好几趟,先说结论:
以我个人经历来说,英国是三个欧洲大国加上美国中最适宜年轻人工作生活的国家。
  • 整个社会运转上它比法国德国更讲究金钱效率,没有那么多大锅饭,更像美国;但是比起美国它又多了很多传统“老欧洲”的社会关爱和工作生活平衡。
  • 社会文化上有欧洲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但是又比法国德国更开放,更愿意接受外来文化,更容易让外国人有归属感。这个和日不落帝国的历史有关系,也和英语环境有直接联系。举个例子,在英国我们公司有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员工,高层不乏中国人。反观法国德国,法国公司基本就是法国人+北非人的圈子,德国就是德国人+土耳其人的圈子,其他人想要融入他们的圈子会难很多。

至于题主的问题,对留学的和来欧洲生活的人有个人的几个经验:
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来适应这里的生活,然后再来讨论这个国家是不是适合自己。以个人跨国搬家几次的经验来看,是需要一年的时间来融入每个国家的当地生活的,融入当地生活是指 :
  • 可以像地道的当地人一样生活。
  • 可以融入当地人,知道各种生活中的技巧。
  • 可以说得出这个国家适合自己的优点,和不适合自己的缺点。

出国前要有心理准备:外国的月亮并不比国内圆,虽然雨过天晴的时候是比国内大:))
  • 什么各种奢侈品都是白菜价在美国和欧洲并不是广泛事实,当然一般生活开销也并不比国内高多少,尤其是对比北京上海。
  • 免费的医疗最终都是来自纳税人的贡献,且医疗资源往往都比国内紧张。
  • 还有什么吃的差距,各种廉价的服务行业的缺失,公共交通的落后就更不用说了。

看任何国内或者国外的缺点,都应该看到它的两面性,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要在你真的融入当地生活后再来看它是不是缺点。
举几个例子:
1. 抱怨英国下雨的,呆久了发现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岛国天气多变而已。仔细想想,欧洲大陆的春天一样是总在下雨,这不巴黎最近还被淹了。而且岛国的冬天也没有德国那么寒冷。
2. 英国不在申根区,就是欧盟公民每次入境都要过关,外国人更是不像在申根区可以随意往来。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非常烦,但是呆久了你就会发现,正因为英国不在申根区以及严格的边境控制,非法移民和难民的问题比欧洲大陆要少很多。
3. 英国的免费医疗比起法国的医疗要保守,一般不必须的检查和不必须的药品英国医生都不会用。刚来的时候你会感觉这里医疗资源匮乏,但是呆久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靠自身修复,而很多时候其实是法国过度医疗了。面对极小的风险,过度医疗带来的副作用往往更大,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资源国家财政的极大浪费。

So, 不要过度先入为主,呆久了你就会发现这里的好。另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有他们各自的优点缺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45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在英国将近四年,每一年都越发对这个国家失望,所以很理解这种感受。本人住在格拉斯哥,在英国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但论繁华和中国的二线省会城市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甚至和欧盟大国(欧猪除外)同级别的城市(杜塞尔多夫,汉堡,里昂,马赛)相比也是差了一个等第。有些同学回答说英国如何如何美好,英国人如何如何优越,我只想说大学和金融区真的不能代表这个国家。大部分英国人生活的地方犯罪率爆表,基础设施垃圾,交通不便(在格拉喝酒认识的许多穷哥们儿一辈子没出过苏格兰,工资全拿去买大麻和酒了,火车票机票太贵,买不起,,),信息闭塞(后门的流浪汉对我说好想去中国,中国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乞丐,话说西苏格兰也是左的过分,,,),教育落后(对于英语这种表音文字,做一个彻底的文盲是困难的,但大量英国本地人几乎可以用半文盲来形容,盲到看不懂稍微复杂的小说那种),种族歧视严重(本人长得略像新疆穆斯林同胞,有些白人吃不准所以基本没有受到歧视,但标准汉族长相的同学几乎个个受害)。这些环境下培养出的英国普通工人素质极差,效率极低(不是每个)。格拉斯哥作为英国唯二有地铁的城市(如果那也能叫地铁),地铁更新慢到令人发指,计划出来都一年了还没个影子(不是再修一条线,只是换车)。学校施工旷日持久,还有挖断一栋教学楼电源导致教室图书馆电脑全部当机的记录。

类似的槽点还有很多,不再赘述。说了那么多,我只是想告诉那些对英国有过于美好的映像的人,你们可能真的不了解英国。困在学校里不是认识一个社会的最好方式。我也是因为专业原因以及教授比较逗逼,鼓励以及带学生下馆子喝酒聊天,才改变了对这个国家无限光明的想法。如果你们真的认识更多的普通人(不只是同学),也许会发现英国的阴暗面和内部问题被掩饰的多么的完美,但又多么严重。少部分精英真的无法改变整体的衰落。你会发现这个渐渐失去灵魂的国家有多么令人失望。

另外,由于我是学社会史的,英国科技上的优势我可能并不清楚,但至少在生活中我完全没有体会到(和国内比)。我继续在英国留学的原因是这是个很典型的衰落帝国,研究他的衰落也是非常有趣的。
以上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46 发帖IP地址来自
失望?那是因为你没有好好感受这个国家。

不黑不吹,英国比中国不让人失望的地方有很多。

1.排队。等车,上车,出门,进门,无论在哪里,你都能看到静静的排队的人们,无论是一个英国白人,黑人,印度人,无论是老太太,小青年,甚至一个小混混,在邮局,在车站,他们都会默默的站在队列里,没有人会有怨言,即使是一个上班要迟到的OL,或者一个孩子即将出生的准爸爸。好好珍惜这种排队的氛围吧,回国之后你会对国内感到失望的。

2.权利。没错,就是right。不单只是人权,所有的权利,你应得的权利,你都可以心安理得去享受。东西买错了(可退换的物品),28天之内退换是没有二话的,任何一家商店都是如此,无论Argos, marks&spencer还是H&M...遇到服务态度不好的服务,只要你理直气壮的蹦出一句 I want to talk to your manager/supervisor,看那个嚣张的店员还敢不敢盛气凌人?种族歧视,都说外国人会歧视中国人,他们敢?只要你开口are you being a racist?他们都快要给你跪下叫你爸爸。

3.礼貌/修养。这也许和国家的制度和历史使然,中国的人民和历史无法和英国同日而语,在此我就不多嘴了。但是很简单的为身后的人扶一下门,一个thank you, sorry, excuse me,在地铁站自然主动的去给陌生人搬大件行李或者婴儿车,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景象。

4.物价。没错,就是题主抱怨的物价,这个不该是让你失望的地方吧?你觉得东西贵?因为你花的是10:1的人民币,但是英国没有求着你去他们的国家花钱。英国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薪阶层,1600-2000镑的工资是基本了,税后起码有1200-1600镑。英国的可乐60p(60分,相当于人民币6块钱)一罐,减价的时候25-30p,中国可乐的价格怎么好像和英国一样?鲜牛奶1镑可以买到2pint(1.1升),高温消毒的UHT一升纸盒装90p-1镑一盒,请问牛奶在中国卖多少钱一盒?all saints的皮衣200-300镑一件,boss的皮带80-120镑一条,这样的价钱你在中国能买到什么东西?七匹狼?海澜之家?别忘了,人家“工薪”阶层的工资是1200镑,每个月可以买2000罐可乐,1200罐牛奶,6件皮衣,10条Boss的皮带,请问在中国,什么样的收入能一个月买到10条boss皮带或者2000罐可乐?房价我就不说了,可以看这里:像英美这些国家的工薪阶层要奋斗多久才能靠自己买一套房? - 小社区用户的回答

5.剪头发一开始我也觉得英国很贵,但是不洗头是你去的那家店的问题吧?或者会不会是你自己没有说清楚?我在英国每次剪头发,无论哪家店,都一定会先给你洗头的。我不清楚别的地方的价格,在上海,好一点的基本都是300-500,还要抵受住狂轰乱炸的办卡会员洗脑服务...toni&guy算档次好一点的,一般男生30-40镑一次,高级一点的技师可能要50,但是我觉得物有所值,剪一次头发包括洗头,按摩和聊天休息,快1个小时下来算是一次休闲消遣活动了。再说了,你多久剪一次头发?一般人两个月剪一次也不过分吧,两个月花三四十镑剪一次头发,给自己重新打理一下不好么?因为英国贵的是人工,labour,所以一切和技术活儿沾边的都贵,水电工的工资可以比老师还高,就是这个道理。

6.公车。对,英国的公众交通费用确实很高,但是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基本没有公车和火车到不了的地方。不准点?起码每个公车站和火车站都有每一班车的时间,你可以预估着大概的时间出门。在中国的公车你能卡着时间出门去赶车吗?

7.快递。英国的快递的确没有中国的发达,我也是回国才发现原来国内在这个方面如此发达。问题是,中国什么最多?廉价劳动力啊同学。同省市的快递一天之内都可以送到,这里面involve了多少人力物力?英国最缺的就是劳动力,不然你觉得怎么会有那么多东欧和第三世界的人去英国打工?
可是寄了一个月难道你不会去投诉?既然你觉得你的东西等了一个月才收到,怎么不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参见第2条。我不相信任何一家公司能找到一个借口去推脱责任,你只要肯开口,至少快递公司会退你邮费,多说的话整个物品的原价卖方都应该要退给你,如果该物品的晚到造成了你的损失,你甚至可以要求赔偿你的损失费。

8.信用。上面第7条就涉及到信用和信誉问题了。英国是很注重个人信用和公司信誉的国家,你的个人信用度不够,信用卡办不了,手机合同签不了,租房合同签不了,甚至连银行账户都不开给你,而这一切的起源都可能只是因为你在公车上逃了一次票,或者晚了一天交水电煤气的欠费。而所有的公司和企业都是靠信誉吃饭的,只要有顾客投诉,他们必须尽一切办法去弥补他们的过失,因为只要有一个顾客对他们的服务不满意,一传十十传百,他们的口碑声望就没有了,这个公司也别想继续立足了。所以客服和售后是英国所有商家最最重视的环节,而中国?客服和售后,有也是几家大公司大企业会重视,其他的...估计是要看人品了...

9.奢侈品化妆品比国内贵的问题,请参考第4条。再说了,撇开工资收入不说,我并没觉得英国奢侈品和化妆品比国内贵,倒是国内把兰蔻、欧莱雅这些Boots里整天打折、最平民的品牌标榜的像什么一样...

10.旅游资源、娱乐。看你是什么样的人了。如果你喜欢天天去夜店、唱k的,英国并不会差很多,夜店多得是,看你自己会不会玩了。唱k的ktv只要有china town的城市,不可能没有。如果你不喜欢hiking, 不喜欢自然风光,那英国的旅游出行确实不适合你。湖区,高地,cornwall这些地方在你看来一定是非常无聊的景点。

11.吃的。英国确实吃的和中国差一大截。可是我离开英国之后,最怀念的就是pizza, chips, parmesan...那种在上班前街边小店花1镑买包薯条边走边吃的感觉,和你在国内街边买个煎饼果子有差?可能你会觉得薯条难吃,但这是人家的国菜啊。英国人来中国可能还觉得馒头难吃呢?你现在在英国,不要整天想着我要吃小杨生煎,我要吃小笼包,我要吃肉夹馍,入乡随俗就好了。

最后...既然题主问的是如何疏导自己,答案我没有办法告诉你,但是我相信,如果你像我一样在英国呆13年的话,你就不会来这里问这个问题了。13年有点久,但是我跟你保证,只要你过了1年,第2年开始,你会开始喜欢这个国家的。第3年,你就会不想离开了。

希望到时不要看到"回国后很不适应,对国内的环境很失望,请问如何疏导自己"这样的问题吧...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47 发帖IP地址来自
有空多读读热力学,这才是真正的力量,年轻人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48 发帖IP地址来自
首先是接受他的价格,我刚到英国的时候,我学长就跟我说,别什么东西都乘10,你就想一镑的东西那就是一块。虽然我刚开始也觉得做不到,不过现在也自我催眠成功了。我其实特别心疼钱,但是不要因为钱受委屈,吃好喝好穿好照顾好自己是最重要的。快递还是找有写着几日就能到达的那种,不到有时候还返钱呢。旅游资源的话,和祖国和美国地大物博当然不能比了,不过离得欧洲很近,办好申根签以后就可以去欧洲大陆嗨皮了。食物的话真的不说了,那咱们就自己做饭吧。

其实你说的英国的这些不好,我刚去的时候也深有体会,也是这么一步步逼着让自己看见它的优点。

英国的10月底11月很美的,到时候一定要去苏格兰那边转转啊。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49 发帖IP地址来自
要是从美帝来的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来都来了,起码可以学会一件事,写PAPER!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2:50 发帖IP地址来自
除了像同学们说的多关心学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你的吃,不能局限于超市和自己的厨艺,你要去中餐馆啊!吃吃麻辣烫,火锅,水煮鱼,冒菜,才能觉得有了力量去面对孤独凄凉,死贵的求学之路!当然关于菜品,不同人士有不同见解,反正我是无辣不欢,人生真的离不开中餐馆啊。。。但这种充电只管十天半个月,过了这个劲,我必须赶紧拉着同学一起约约约,吃吃吃。明天要去中国城吃饭,我太激动了。

十二点多了,算是抖个机灵吧,如果能帮到题主,改天认真答一下。稍微提前剧透一下,别的我不知道,凡是我认识的回国的,都无比想念伦敦!题主觉得经济有压力,可以代购奶粉,正好也造福祖国下一代。

晚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