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出国留学?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3:17   5285   10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7:59 发帖IP地址来自
为什么选择出国留学,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具有唯一答案的问题,康石石从事艺术留学教育数年,了解很多同学的留学初衷,也收到了他们出国之后反馈回的切身感受,如今将其整理成文,望题主能从中感受到对于不同人而言出国留学的不同意义:

[h1]一、Sicily Xia[/h1]伦艺切尔西艺术学院,Textile Design,MA
本科时,我总觉得面料是对服装设计做出的补充设计,属于让服装设计增分添彩的一个过程,对服装来说面料就是锦上添花的“工具”。那时候在北服,接触最多的就是数码印花。直到去了UAL-Chelsea继续读textile design,完全打破了我本科阶段对面料设计的认知。


现在我认为,面料设计反而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它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但却不是谁为了谁去服务,谁是红花谁是绿叶的概念。
学面料,需要设计者跳出服装设计的认知边界,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理解。服装设计,也可以是面料设计最终选择的一种表达载体而已。


我遇到过很nice,很鼓励人的教授;但我更感谢那些一言不合就“开骂”的教授,有时候看似打压实际上反而能够激发一个人的真正潜力和深度的思考
谁都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东西被叫rubbish,说不在乎开玩笑哪,所以只能开动大脑想尽一切办法去给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找理由,非母语状态下那些绞尽脑汁的描述和为了一个点子凌晨崩溃的情形,成就了如今的自己。

[h1]二、Ligang L[/h1]纽约时装学院,Illustration,MFA
我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的人。申请院校时,我放弃了第一年的offer,又在国内潜心学习了一年的绘画,自己真的准备好了之后,才动身去了我向往很久的New York City。
进入到美国唯一有三年插画研究生课程的FIT,夜间周末上课的形式让我认识到一所院校的教育氛围竟然可以如此的自由,白天穿梭在纽约城,倾听这个城市和自己的声音。


在我看来,对于艺术的热爱,唯有自由才能令它青春永驻。
FIT 插画MFA的专业开设仅10年左右,在教育行业里算是时间比较短,我觉得这刚好是FIT的一个优势。因为年轻,所以教学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课程的包容性和自由性更强,我们班十一个人,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这种授课方式很适合强调个人风格的插画设计。


我在班的成员构成很多元化,这和国内很不同。我大部分同学都是业界精英,比如说,出过好几本书的儿童插画师,平面设计师,还有出版社的美术编辑。他们看东西的角度也会和纯学生很不一样,和他们在一起,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艺术,对插画行业的了解会更全面。
同学之间思维的碰撞时就成了一个高价值的学习时间。商业和纯艺术的对垒,平面设计和装置艺术的碰撞,思维的扩展总是以大尺度进行的。有时候我的设计的可能会很撕裂,他们会把我思维往回拉,告诉我其实换个角度看会更好。而且我以前都没有用过板绘的方式去绘图,这些都是我身边的朋友带给我的很客观的影响。
因为同学们很多是有工作的人,这种“高定”课程,一方面是开阔眼界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让我们看别人怎么工作,看到别人的作品是如何和商业连接,再与自身的工作情况对比从而得到启发。

[h1]三、Steven Na[/h1]谢菲尔德大学,Architectural Design,MA
在本科阶段,“不合理”是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比如我想利用两个活动空间之间的25m距离做出一个建筑空间设计,结果被国内老师说这样不合理,因为和大众认知冲突,和使用条件冲突。
事实上,人居条件在不断变化,人的思想也在不断适应环境,建筑是否合理不该只局限在一个小框架内去思考。
国内的教育方式自由度很低,很多灵感还没成型就被扼杀了,这很难让人做出好设计。


后来在英国谢菲学习的一年时间里,我走过了十几个国家,在各个国家畅快地感受建筑,那是如果没出去就无法获得的体验
而且最明显的感觉是,国外对于建筑的保护比国内做的好,好太多。旧建筑改造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国内也逐渐开始重视这块了,但是力度远远不够。但国外会把想法尽可能落实下去,比如我之前看的一个法国古堡,后来真的就被设计师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酒店。
很幸运,自己看到过很多,这比窝在学校画图的意义大很多

[h1]四、SX.Chen[/h1]艺术中心设计学院,Grad Industrial Design,MA
我在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学了一年的Media Design Practices,目前转专业到Grad Industrial Design。
当初第一个学期在念Media Design Practices时,感觉这个专业并不是十分商业和面向市场,相反,它更加重视概念、科技以及对资本主义序列的批判。可以说这个专业个性非常强,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


后来第一个学期结束我就决定转到更加商业的方向,当时考虑了很多选择,比如UW的MHCI-D、CCA的Interation Design、Media Lab、ACCD的GradID。后来GradID中选,我也顺利转到了想读的方向。
转专业在国内应该很难吧?幸好在美国转系还是相对比较自由的。尤其是校内换专业,只要通过系主任的面试,签字之后就可以转了。

[h1]五、Oyster[/h1]格拉斯哥艺术学院,Communication Design,MDes
因为我之前曾在设计公司工作,一开始我对平面的理解就是通过商业海报来传达客户想要表达的信息。LOGO要大!产品要突出!海报要抓眼球!抽红包!返利促销!要让消费者看见!客户想要的更多是这些信息,但却不会过于考虑画面美感。


格艺的Communication Design包含了三个方向,分别是商业摄影、插画、平面设计。虽然我现在主要的方向是插画,但老师绝对不会限制你的visual language,反而会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媒介进行尝试,你会接触到无法想象的超多可能性。


主带插画的老师,是一个非常细致的人,他不会过于干涉你的想法,但会帮助你去寻找学习方法,比如前段时间他就给我列了一整张纸的research,直到很久我都没有做完....
这个老师看起来比较严格,打起分来从不手软,但内心非常善良,前段时间还跟我说大学部有个中国学生,因为英语有些障碍,不太适应这里的环境,问我能不能帮助他。感觉国外老师的存在真的是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

还有几个回答印象深刻,大意是:高考后失去鞭策的自己不知道何为目标而肆意挥霍光阴,没发现自己对某个事物有特殊的执念或热爱,整天吃吃喝喝、逃课、谈恋爱;后来在国外读书,感受到自己一点点地改变,现在看自己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踏实上进的样子真的感觉自己很酷。听着这些人的分享,感到能去更广阔的天地看看顺便好好认识下自己,真的是件无比幸运的事。

以上,望有启发
———————————————————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

如有艺术留学、院校、专业、作品集方面的问题,可私信康石石咨询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8:00 发帖IP地址来自
穷+怕死
在中国,要么继续穷,要么玩命
都不想,只好滚蛋了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8:01 发帖IP地址来自
因为这个世界很大很大,想自己去看看。
我就读的Pomona College被usnews评为全美最具多样性的大学,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我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他们来自各种家庭、各种文化、拥有截然不同的理想,却都充满对知识的向往。每一个独特的背景都被珍视,让整个校园包容而蓬勃。
在一次次的聊天中,我才意识到大家可以那么不同,世界可以那么多彩而美丽。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8:02 发帖IP地址来自
想去国外看看。相比较来讲。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但是中国有些地方依然很不成熟。医疗,生活水平等等。去国外开拓自己的眼界。回来帮助国家。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8:03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看世界的其他人是怎么活的,体会在其他制度下其他人是怎么活的,感受其他的教育是怎么教的。然后独立思考。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8:0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为了圆梦。
之前一开始,梦就碎了。
有人为他人而活,有人为自己而活。
很抱歉,对不起自己。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8:05 发帖IP地址来自
[h1]因为失望。[/h1]


目前在墨尔本Monash大学读书,已经一切安好。



1. 梦回高中
高中在广东某一中读书。高一的时候我对文科挺有兴趣,到了文理分科的时候却选了理科,无他,只因政治科让我失望,足以消磨学习所有对地理科的兴趣。
理科全年级1000人有多,高一适应不过来,高二在学长的帮助下开窍不少。
高三,还有一年不到高考,数理化生学得很有兴致,纵使题目多,也愿意一道一道写下来。语文英语就不走运了,勉强排到中游。总的来说维持在300/1000,在广东省内大概能考个普通211,省外电子科大问题不大。
我对港校有至高信仰,大概是来源于四大排名榜的美誉,以及众多状元选择香港读书的事实。
高三之前的暑假,参观了城市大学(CityU),科技大学(HKUST)和中文大学(CUHK)。看到多媒体教室,小班教育,偌大的图书馆,教职工客气有礼以及世界各地的诺奖菲奖得主到这讲座,甚为惊叹。
我登上了太平山顶,眺望华灯璀璨、川流不息的中环尖沙咀,中银大厦,长江大厦里群星荟萃,人才济济,誓言日后到这里实现香港梦。
高三下,某月某日有幸参加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的高考宣讲会,很开心地拿着宣传资料回到课室,好象半只脚踏进南方科技一样。从那一个晚上起,决定申请南科大自主招生考试,更加憧憬未来。
准备好了成绩单和其他资料,寄到深圳南科大申请自招。很紧张,不敢告诉谁,考不上怕被同学笑,怕父母失望。

2.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后半段学习策略有问题。广州一模不如意,然后二模三模依旧不如意,才刚上一本线,
临近高考一两个月,不见好转,不时甚恼。曾尝试慢慢调整过来。
日常下午放学后到操场跑个5、6圈,告诉自己这个塑料赛道上拿过1500m第四,告诉自己是唯一一个不穿钉鞋的选手。曾经年少狂妄,不拿第一无所谓啦,做人最重要开心。
怯,你就输一世。《激战》电影里,受到张家辉和彭于晏的激励良多。
最重要的日子到了。
2015年6月
7号,语文写得慢,作文只剩35分钟写,也不是第一次了。数学心情大悦,扳回一城。
8号,理综节奏太慢,简单的物理大题没做好。英语发挥失常。
14号,马不停蹄参加南方科技大学自招。800人里,我最有期待。
试卷可谓大杂烩,由教育部直接命题。有文学赏析,还写了一篇微小说,中英翻译,数学证明题,非奥塞型物理化学题,etc,. 考完啦,虽然题目很难,但心情特好,近半年来最如意的一次(看到周围考生都不会动笔了哈哈哈),很久没有这么抒怀过。
还在南科大饭堂里,还跟一些家长聊天,有位家长说认识一位香港A大学教授,带着学生到内地顶尖B大学交流,直言内地高校官僚主义盛行,一流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发展。而南科大旨在打造中国的Caltech,深圳的HKUST, 情况应该有些好转。
数日后,自招成绩excel公布,65/100, 最高分73-76,约莫排个10%。 顺利获得面试资格。
面试先英语自我介绍,然后回答面试官提问,还聊得很开心。时间到了又继续聊了一会。
25号,分数很刺眼,还差10分一本线。南科大没戏了,要求最低一本线,面试笔试再好也不行。说要去天津读书,家里人让我再三考虑,广东人嘛,不能吃辣,到那边环境气候饮食不好适应。这些我自然知道,平行志愿前四都选了天津(科技、工业、理工),广东某中上游二本保底。
我奶奶的爸爸清朝时在秘鲁打工,一人打工寄钱养了一家族。许多许多的亲戚在美国加拿大香港etc,定居,兄弟姐妹都是ABC,半ABC,外语学的比我多溜得多。从初中开始,家里人就有让我留学的想法,还好一直没说过“别人家的孩子”blablabla。从那个暑假开始,我萌生了留学的想法,开始学雅思背单词。
“如愿”被天津理工录取了。爸妈陪我从广东飞到天津报到。他们吃不了辣,却更怕我适应不了环境。半月军训过后,有个新生入学考试,题目大概70%英语+30%学校本地管理校训等,60人我考全班前3,惊诧。
我高考英语不好110/150。天津理工除了在广东和极少数省一本招生外,在其他省份都是二本学校定位。天津一本率20+%,广东一本率向来倒数,那年8%,我可能就8-9%吧。
很多去了外省的同学跟我有同样的经历,觉得生源落差太大了。
失望,高考差就算了,学校的氛围让我失望,老师教学水平也很差。
两个月过后,我决定休学回广东学雅思,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妈妈飞到天津来签休学同意书。进办公室给两个老师都打了招呼,客气说话,那老师把手里仅有的权力发挥到极致,顺带享受一把官瘾。打车到天津滨海机场的1路上,妈说为什么你们的老师素质这样?我没生气,只觉得她们配不上老师。

----------------------------------------------------------------------------------------------
推荐大家一片文章,关于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差别。
B有美国数一数二的理科生源并有很多顶尖国际生源支援,但我感觉他们的平均数理水平仍不及我在中国的母校A的(规模更大的)入校生源的水平(当然A的生源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我认为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胜利。当然B的新生水准也是不错的,少有我认为明显配不上B的。
强大的背景和只争朝夕的精神造就了惊人的学习效率。和中国的顶尖A大学做个对比。比如在A大学五六个好学生进行任务分解折腾十二三个星期的讨论班(每周讨论一次)可以理解清楚某一复杂前沿学术文章。在那时候我感觉良好得很,因为若把这文章交得我手里我一个人便能在相同时间内轻松搞定。而到了在C大学里一个研究生中的猛将靠单干两三个星期就能拿下。当然我没多久也成了这样的人。但如果不是B和C的环境我恐怕还在沾沾自喜自己鹤立鸡群一个顶五六个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效率还有提高至少五倍的潜力。
常春藤华人教授亲述:与国内老师无法交流----------------------------------------------------------------------------------------------


3. 留学墨尔本
雅思考完了,各种手续也办完了。
爸妈的高中新年聚会,同一天在多个城市进行:家乡台山数桌,香港数桌,纽约三藩市西雅图洛杉矶也有。爸爸说到哪读书,都有这些叔叔阿姨支持照顾,就看我的选择,当然一人在外最大的靠山是自己。
留学先选择国家。
外语只会英语,英语国家优先。我想要移民,排除了英国。
美国的顶尖大学最多最好,文凭镀金首选,国内HR最认可。
四大排名榜QS, ARWU,TINES&US NEWS,美国多达45所大学常年进驻四榜Top100,加拿大4所,澳洲6所。
表姐以前在澳洲读书,拿不到PR转到美国了,后来也拿到了美国PR,居住过纽约、三藩市和屋伦。她说社会和自然环境方面澳洲最佳,美国也不错。
加拿大有点冷了还下几个月雪,我喜欢阳光明媚的加州西海岸,澳洲东海岸。

气候比较:三藩市(旧金山)、墨尔本、伦敦、纽约

三藩市气候最佳,墨尔本次之

三藩市日夜温差小
晴朗的三藩市和墨尔本,伦敦阴天多
伦敦夜长最短只有7小时,三藩市墨尔本最平均,纽约也不错来源: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Weather in Melbourne, New York City, London, and San Francisco

物价,宜居指数比较。

城市生活成本,纽约=100作参照
世界最宜居城市,墨尔本2011-2017七连冠,2018第二,维也纳第一来源:The economist  

还是高三的时候最中意生物化学,后来再三考虑选择土木工程。悉尼物价比纽约还贵,墨尔本便宜些,有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和 Monash大学可以选。墨尔本大学总体来说比Monash好很多,但我学的土木工程确实Monash领先。


来源: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8


来源: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来源: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


来源: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in Australia/New Zealand

出国之前就听过“澳洲生源不好,美国生源好”的说法,尤其在小社区和CHASEDREAM。我看留学的角度不太一样,First of all,前面说了留学先选国家,我偏向澳洲。Second of all,四大排名榜各有偏颇,qs偏国际化和雇主评价,ARWU偏科研成果... 四大排行榜加权平权,Monash常年进入四大排名Top100,2018总体所有学科排78,澳洲排第五,总比一些“大神”说的靠谱。
现在大二下,我的老师有Xiaoling Zhao,教steel and timber,16岁开始读复旦;Yu Bai,教building construction,清华本硕+瑞士EPFL博士;Edo Daly,意大利人,教流体力学,都灵理工,我同一个问题问他四五遍他都很耐心教我。。。我只对Monash土木工程了解,师资很好,teaching staff来自不同国家,态度端正学术优秀。

于墨尔本2018初春



---------------------------------------------原图无修饰-------------------------------------------



街景
Flinders火车站
学校教学楼
学校教学楼
学校教学楼
新课室
学校教学楼
学校教学楼
学校教学楼
周末驱车海边看日落
沙袋鼠 Wallaby
沙袋鼠 Wallaby

大哥别吃了先来一张
边缘小镇
Grampians国家公园


山上水库
和好朋友自驾游
学校停车场

Chadstone购物中心
土木工程实验室
学校宿舍
郊外田野
澳洲人都喜欢的小船

碧波荡漾
学校实验楼一角
学校实验楼
学校中心完。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8:06 发帖IP地址来自
因为之前一直想去国外看看。
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四五线城市的老师,他们觉得出国留学很花钱,本来高三那会儿想自己申请的,然而只是讲了想法就被父母拒绝了,连我提出想去申请试试都不行。本科时,学校有去意大利都灵理工的交换项目,又有奖学金,就直接出国了。并留在那儿继续读了研究生,顶着研究生刚开始半学期没奖学金的压力拼命学习,之后获得奖学金悠闲度日。
一开始很兴奋,想着镀金,想着学习先进技术报效祖国。可是留学之后发现,真正受益的,并不是在学校学到了什么,而是留学期间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发现外籍同学们跟自己原来都一样却又有些不同。发现没有一个国家是完美的,就如同没有绝对的自由。
当然,为了镀金也是有的,硬说没有有点假。
交换项目是大三的时候知道的,那时候自己在能保研的边缘线徘徊。很纠结,觉得自己抗压能力差,害怕考研,但父母肯定会施压要我考研。对我来说申请国外的研究生倒是更容易,没有考研一说,即使有那也是可以考很多次的。学校成绩单一摆,雅思一摆,再多写写做过的利于人民利于社会的活动,请教授写个推荐信,也不用有太多心理的煎熬,还可以几个学校一起申请。
所以,毫不犹豫的留学啦。而且事实上,如果本科在都灵理工读,研究生都更容易,只要平均分过了要求,直接注册研究生就好了。
最后想说,留不留学只是一种选择,砸锅卖铁为了留学不值当,因为孤注一掷,风险太高。而且国内的大学不一定比国外大学差。但是在自己或家庭可承担的范围内,想出去了解了解,或者已经工作想读研但国内读研要求太高、不想半工半读,那就勇敢的去留学吧。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8:07 发帖IP地址来自
很想回答這個問題,或許我的故事不典型但是還是想分享給大家。
我爸是60年代初出生的人…爺爺有我父親的時候已經年逾四旬,我的父親在國內上學運氣好趕上了恢復高考那年正好中學畢業,他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家庭氛圍又好所以順利的考上了p大,大學畢業又上了碩士分配到了一個很不錯的機關單位。
那一年我爺爺奶奶的親人有機會到大陸尋親,他們願意資助我父親到美國去留學於是我父親辭了工作交了國家培養費出了國。
我問起我的父親為什麼要出國留學?他說其實當年他並不想去,是爺爺奶奶逼著他去的,他們希望他可以離開那裡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人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希望他能有更好的生活,希望他可以得到他出生的地方給不了的東西。其實這也是我祖父母的心願,他們當年從國外回來現在有費勁的把獨子送走是何等的有趣。
事實證明我祖父母是對的,父親遇到了我的母親他們相愛了,我父親曾經想回國工作可是發現自己已經不能適應這邊的環境了…
我媽媽是因為外公常年在美國工作我的母親出生在美國是個完完全全的美國小孩,她很自然的會嚮往美國的教育和學校
我在大陸讀過小學,在日本讀過中學,還在台灣交流過一年也算是留學過吧…我留學大陸和日本完全是因為沒有人照顧我,爸媽把我甩給老人,去台灣交流是因為讀了《觀城記》很喜歡天航筆下的台灣,恰好家裡有親戚在那邊就去了,總體來講很喜歡台灣和日本啦
所以說決定出國留學沒有什麼特殊的理由,就是想體驗一下生活啊…只有在一個地方留下來才需要理由吧…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8:08 发帖IP地址来自
要我高考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

血泪故事发生在初三中考前。明明是分数够上学就好了,校方偏要将年级前几培养成“中考状元”竞争者,初三重心都放在了刷题上面。当时年幼,心理年龄更加年幼,无法合理表达对这种要求的反抗,过得很惨。
去TM的应试教育,不玩了,白白。
====恶毒的反心灵鸡汤分割线====
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心智水平都和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干系。我初中过得惨惨,只有一小半是校方和应试教育的锅。
实际上当年一起中考时,同校抗压能力心智水平都比我高的人,出国本科也去了名校(Stanford, CU, Berkeley, etc)。
考核/考试不管到哪里都是存在的,逃是逃不掉的_(:3JL)_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