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留学的成本是你没预料到的?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3:16   6502   10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6:28 发帖IP地址来自
[h1]1.满足自己的胃的费用[/h1]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食堂好好吃啊,主要还是因为有很多很新奇的食物,所以都很好奇地去尝试。上了一年学以后,发现自己的胃越来越无法被食堂满足了。首先是每周会非常非常馋中餐或者亚洲菜,毕竟是18年的中国胃。然后洛杉矶市里也有好多好吃的,周末都会忍不住去吃。
上大学前爸妈确实和我说:“每周末都出去吃点中餐,调剂调剂口味。”但渐渐的,每周末开始不止在外面吃一餐中餐…学校的饭卡(每周12饭的套餐)经常剩好几顿。
另外,在美国吃饭还永远没有概念自己到底吃了多少钱,点菜的时候觉得“嗯还行吧价格”,买单的时候加上税和小费,总价蹭蹭蹭就上去了!还是在国内吃饭价格更直观呜呜。


















【*有好人来问我这些吃的在哪里。可以看yumsammy这个ins,我把定位都放上去啦!】

[h1]2.医疗费用[/h1]虽然出国之前就听说在美国看病又麻烦又贵,但学校有每天规定大家上一个学生保险,所以我想着后期医疗费用应该不会很高。但事实上如果去非学校校医的医院就诊,这个学生保险很多时候不能cover很多费用,而校医又经常很难预约上。
大一的时候住我隔壁的一个女生在周四的时候发烧39度,她给校医打电话,校医通知她下个周二再去。挂了电话,妹子一脸悲壮地看着我,欲哭无泪。

上周一个朋友耳朵非常不舒服,跑去校医,被告知两周内所有医生都被预约完了,他们可以安排一个护士来给她简单看看,但护士不能开处方药。她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一个护士,那个护士认真地看着她说:“是哦,你的耳朵看起来确实很难受,你得去医院!”两个多小时白等了啊!我再陪朋友去医院,虽然是医院的urgent care,但是还是被告知要等一个半小时。另外,因为是校外的医院,还需要支付20刀的挂号费。医生就诊了以后,给了一张单子,还要去其他的药店取药,因为医院没有药。最后取药的时候,药店收同学60刀,同学问:“难道这个药不能走保险吗?”药店的人拿着那瓶和眼药水差不多大小的滴耳液说:“这瓶东西本来350刀,保险已经报销了大部分了。”

另外,有些同学在party的时候喝酒,有些时候学校负责人看你走路晃来晃去的(并不是醉到不省人事的状态),就要给你叫救护车。这个救护车来了就不得了,一上车就3000多美金,还不包括在保险呢…所以很多同学看到救护车一来瞬间醒酒。

[h1]3.春秋假出去玩的费用[/h1]留学前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和大家伙这么能玩,觉得出行费用差不多就是回国往返机票之类的。
既然已经在美国留学了,没到假期都想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把周边都玩一圈。在美国的这两年多的春秋假,已经玩过了很多周边的地方。

一号公路自驾
Catalina Island
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Universal Studios
波特兰
LA的Skyspace
Tijuana
西雅图
纽约
Joshua Tree
Montreal
Lake Tahoe公路旅行
Getty Villa[h1]4.实习的成本[/h1]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给妈妈发了消息,问对于她来说有什么意料之外的费用,这是妈妈的回答:


实习确实是一个留学前很少会考虑到的问题。到了大学以后大家一般都不会只局限与学习,还会寻找一些实习的机会。
学期内和假期中的实习我都做过。学期内的实习相对而言肯定离学校更近一些,我每周五都会去。但对于我这种在洛杉矶郡最东边的小城市读书的人来说,去LA市中心或者那周边实习还是很大费周折。
去年我在Santa Monica的一个公司实习,不堵车的话开车过去1.5个小时,下班遇上晚高峰要三个小时才能回学校。我租Zipcar的话差不多七八十刀一天,打车更贵,公共交通需要转4趟左右...哭。
假期实习一般就要自己租房子,这个费用还是要看你在哪里实习。上个暑假我在徐家汇租的房子,实习了两个多月,房租开支巨大。好的地方是学校给我了一笔奖学金,刚好可以cover我租房的费用。但很多学校不设置实习补助金,这样子租房就是另外很大的成本啦。

当时我去实习的路线
赞我赞我!会陆续写更多有关留学生活的酸甜苦辣,欢迎关注我@Sammy!!

关于我:
从杭州到洛杉矶的Pomona College,正在读传媒和心理学
托福118,希望之星省冠军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6:29 发帖IP地址来自
1.吃。
出国两年,别的小伙伴都埋头苦干+越来越会化妆打扮,唯独我,义无反顾地开始吃。每周五去超市,奥利奥,布朗尼,蔓越莓曲奇,榛果咖啡,华夫饼,巧克力威化,花生腰果杏仁核桃(全场最贵),燕麦,椰子酸奶,柠檬汁,芒果香蕉奶昔,麸质消化饼,提拉米苏,半脂牛奶,海盐/榛果/焦糖巧克力,黄油蛋糕,蓝莓麦芬,一斤装的原味/薯条酱味/红椒味乐事薯片(和同学两个人周末吃了三包),乐事THAI sensation(强强强推!)......大概就把超市里百种零食都尝了一遍吧......
还有原材料,猪牛鸡虾鱼轮着来,特别是这学期开始超市居然上了好多新肉,从此红烧肉,番茄牛腩不是梦。蔬菜一般买菠菜,生菜,番茄,黄瓜,胡萝卜,土豆,洋葱等,常备鸡蛋。吃的也比较朴实,以喂饱自己为基准原则。
电脑上刚好有几张图:

海鲜鸡蛋饼
蟹肉棒火腿肠蛋炒饭
菠萝虾仁蛋炒饭
小酥肉
(假的)松鼠鳜(龙利)鱼
小炒肉
来一张年夜饭合影
出前一丁橙色包装的北海道豚骨!强推!
健康1.0
健康2.0
包饺子
韩式辣酱烧肉
肉月饼
葱油饼
真没别的鱼了...那就蒸龙利鱼吧
葱油面
红烧牛肉面这是上个学期了,这个学期吃饭基本不拍照了,但越吃越多。最爱麻油鸡,排骨汤/焖饭,咖喱饭,臊子面,火锅......去亚洲超市基本上是一小袋米,一版咖喱,一袋汤圆,几袋泡面,一袋上海青的配置。平常最常用生抽,料酒,胡椒,老干妈,醋,高配沙茶,麻酱,韩式辣酱。
黑五和同学们跑出去吃寿司,二十五欧四轮五菜,吃到扶墙......一年到头来最大的花销就是吃,一厘米没长但胖了十四斤(童叟无欺),而且对食物依赖性越来越强,无法自制...
2.标化考试
我这辈子都没想过会考那么多次托福了...寒假打算好好准备,要是准备的好的话,就去考第五次,要是提不了分,就算了。

所以,两个密不可分的留学成本:
[h1]吃和学。[/h1]真诚地建议大家有啥开心的不开心的多和父母,身边的同学老师,从前的好朋友交流,也可以结合写日记。刚出国有心里落差很正常,努力调整,不要一味地通过吃来发泄,吃成个胖子很苦恼的...多出去走走,多运动,坚持至少一项兴趣爱好,别给懒惰找借口。普初/高养成的好习惯不要丢了,不赖床,注意个人卫生,不迟到,不随意请假的习惯不要受环境影响,坏习惯养成了再想校正就更难了。关于学习,寻找最适合自己方法,学会巧妙运用同学,老师和网上资源的帮助,还有就是自己内化的动力啦(答主正在努力寻找...)以上仅以个人经历为基准,适用高中出国的小伙伴们,希望大家都没有后悔的时候,不要学我...
最后希望所有留学的胖友们都学业有成,发量充足,生活充实,天天开心:)

立个flag:回家运动/给爸妈做饭/好好准备托福和模考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6:30 发帖IP地址来自
因为留学对自己产生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因为高学费产生的压力,因为所谓高大上环境而滋生的虚幻的优越感,夜以继日的熏陶和校友圈培养出的精英主义,异国他乡的奋斗让人产生的励志感。
这些在求职或者回国之后会和你自己的真正实力之间产生不算小的断崖,夜以继日的消耗你的自尊和能量,怀疑自己选择的正确与否,痛苦地不甘平庸却似乎只能平庸。
这个成本本不用付出,只要你时刻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什么样的生活,离开了留学的地方能带走的是什么。用好每一天,认识好自己和自己的路。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6:31 发帖IP地址来自
当时想的很简单 就是 学费 生活费 住宿费
出国才听说 补考要交钱 买书要交钱 还有日常很多意想不到花销 比如过年过节 买个小礼物 相互馈赠 也是钱
不过 最贵的就是书了 尤其那些 比我爷爷年纪还大的书
我当时从学校图书馆 借到一套 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析习题集》纯俄语版 而且是第一版 很是难得
我看书后面有 借书签 60年代就有人借阅这本书 而且特别巧的是 借阅这本书人中 有个就是我们教研室教授
我就买了下来 拿给我们教授看(图书馆其实不卖 磨了好久 人家才说 好吧  破例一次)
那老教授 捧着书 感慨万千 说 你知道作者 吉米多维奇 是我们的老学长啊
啥。。。我们学长?
对啊 他是1927年从我们系毕业的 后来去了莫斯科国立大学读数学博士 之后就一直在莫斯科任教
期间过来过几次 做研讨 我有幸见过他啊
然后让我们教授 签个字 写个日期 保留至今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6:32 发帖IP地址来自
留学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实际是最难的选择。特别穷的家庭干脆没有这个选项,特别富的家庭根本也不在乎这点钱。而对于像我一样的勉强中产家庭,则是一个“家里的这点积蓄是用来给你当嫁妆还是留学”的选择。要说没预料到的成本,可能是看不见的沉没成本吧,独自面对孤独和解决问题,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6:33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为一个在英国留学五年多的老留学生,我基本上体验过大部分答案中提到的成本。这里我想说一个我自己这些年比较真切的体会。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绝望,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他没说的是,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自己无能的认知也是不同的。出国留学,本质上也是通过环境转换强迫自己认知到各方面无能,同时锻炼自己承载这份认知背后的绝望感的过程。

大部分留学党国内家境条件都还是不错的,他们的家境给予他们很高的生活容错率,因此他们很难真实地认知到自己到底多么无能,很别提体会什么绝望了。举个栗子,雅思托福考试,一次不过考两次,两次不过考三次,同时砸钱刷刷新东方,一般来说最后总是可以取得一个申请时能用的上的成绩的。但这时我们很多人不会考虑到这个成绩背后我们家庭几千上万元的成本投入,不会认知到这个成绩背后我们自己英语能力欠缺的事实,而是会把这个成绩作为自己能力的证明赶紧转发朋友圈晒晒。换言之,在国内我们有自己家庭直接支撑的环境下,我们感受不到一些决策背后真实的代价,更感受不到这些决策背后折射出的自己能力的缺陷,甚至会倒过来把这些决策本身当做自己的成就。

但当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国家,新的环境中开始我们的留学生活时,我们将会无比真切的认知到自己方方面面的无能,并且开始承受这种认知所负载的绝望。这是因为我们脱离了家庭对我们的直接支持,因此揭开了一系列事项的真实面纱,比如从前我们看都不看的账单,从前我们想都不想的租房,从前我们读都不读的法律条文,等等。新的环境,强迫我们去亲自着手处理生活中一切问题,强迫我们去面对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处理很多问题的现实。还是用英语举栗子。如同很多答案提到的,出国后会发现我们自以为是的英语成绩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是多么苍白。我们会在教室,在校园,在公寓,在厨房,在聚会,在路边,甚至坐在马桶上看贴在门上的通知时,不断认知到自己英语能力的缺陷。我们会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之前所沾沾自喜的英语成绩,不过是金玉其表,在真金白银的现实英语环境里作用极其有限。而这时,我们会不会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这种愤怒又会不会激发我们的绝望?

我理解,这种绝望的激发是每个留学生都可能体会到的。这个观点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初到异地没多久就无法适应,心态崩溃,不断想要回家。我一点也不歧视这些学生们,因为我理解这种环境突然转换导致的绝望感激发是绝大部分家长和学生们想都没想过的留学代价。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斯巴达式的转变。而人对绝望情绪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逐步适应,但无法一下子承受太多。对很多学生来说,此时回家去消化这种突如其来的被激发的绝望是在自救,否则他们根本无法支撑自己新环境下处处碰壁的生活。而此时对这些学生们的任何冷嘲热讽,说是在用软刀子杀人也不为过。我很鄙视国内一些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批判留学生娇生惯养的言论——这些作者敢不敢自己出来经历一下对自己无能的认知?我想他们大多数人也就只能缩在自己安全的环境里罢了。

谈到这里,我还想指出,别说留学生,就连很多高校老师也很难消化这突如其来的无能认知。我的导师和我聊天时提到,国内某高校老师们来我校和他交流,几乎一句英语也说不出来,让双方都倍感尴尬。我想这些老师在出国前肯定没想到在新环境中会如此痛苦和尴尬——他们在国内校园环境和自身家庭环境里都是权威,因此便也很难真切感受到自己真实的无能。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6:34 发帖IP地址来自
最大的成本是,与孤独和自我厌恶感为伴的日日夜夜。

刚到美国的头几天,提着两件硕大的箱子爬上公寓,面对真家徒四壁的房间叹一口气,大力出奇迹地搬运七八趟把二手full size床垫和桌椅柜等家具置入,反复打量摆位。到了夜晚一片漆黑才发现原来房间内是没有日光灯的,这才知道为什么留学生人手一座宜家落地灯,可是最近的宜家离我村三个小时在加拿大,颗颗。第三天了觉得中午太阳晃眼才发现没有窗帘,蹬蹬蹬搭shuttle加打车往返城郊的沃尔玛,站在一整面各色英尺英寸为单位的窗帘杆前不知所措。娇生惯养二十年的我无限感慨,觉得搬床垫和打钉钻的体能挑战就已经是生存极限了,日后的生活却只会啪啪打脸。

切换到另一个文化环境会带来短暂的honey moon, 所以头一个月我还在享受这种独居的快乐,慢慢它却变成一种折磨。室友一个月后才搬入,是已经有稳定感情的大龄东欧博士,我们平时见面很有礼貌但也仅限于此。作为系里唯一的中国人,开学第一天的orientation接受了美式话唠社交和韩印非口音的mix轰炸,恍恍惚惚逼自己说话。当时来这间学校就是考虑到此项目规模小学生少,和找外国室友一样能更多逼自己move out from comfort zone,但是当时并没有想到隐形的代价。

第二个月开始,每天在讨论为主的课堂里放飞自我,中午与美国同学话唠不停嘴的几个小时已经让我意识到自己口音和语速产生了变化,与此同时我也非常想念我的母语。周一到周五是没有机会说中文的,所以但凡微信群里有什么活动我必然第一个报名参加,哪怕和其他系的中国同学/学者不会有太多深刻的交集,这种能够在同一种文化里说着同一种语言的我曾鄙夷的功能性社交也给我带来慰藉。

然而需要认识的是,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没有人会为你负责,别人的路也始终只是别人的路。不存在互帮互助的小组,写不出来的作业只能自己哭到一点再擦干眼泪继续写。被邀请去其他系的同学家吃饭,也要谨慎地带好礼物,知道不可能总是对自己这么好。不做饭的话在家里躺一天其实也没什么,饿死了也没人知道吧。我抱着trader joe's买来的一大包食物,在转了两趟公交回家的路上突然嚎啕大哭。我突然意识到其实让自己饱腹只是一个瞬时的动作,但是我们为此采购厨具,布置厨房,列好清单跑去遥远的超市在不认识的菜品前一次次犹豫,在危险的夜路里拎到手酸回到家中,一一放好处理好菜品,下锅,害怕1000刀一次的火警而惊惶地驱散油烟,端盘,草草吃完后倒掉剩菜,洗锅洗碗清理厨房。这一系列毫无意义的动作只是为了满足一次生理上的需求胃部的蠕动。我们只是假装很忙而已,瞧啊这一下午就过去了我的人生多忙碌充实呀!然而不是的,没有意义的,我们只是假装有一个小需求,然后为此安排满自己的时间表假装自己的人生有意义而已。

我开始陷入焦虑而痛苦的状态。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是打开iPad看中文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极限挑战四天刷完三季,无数的相声小品,有一次半夜看春晚百大金曲,从第一百首听到第一首直到三点半,已经意识到不太对劲了可是停不下来。在国内我非常不喜欢看电视,可是现在电视是我唯一的寄托。也曾依赖于打电话给朋友们,可是好友们早已五湖四海,他们各自也有各自的烦恼。村里的天气越来越冷,我好怕我突然死掉,因此半夜哭了起来。我买了很多眼霜但是几乎不怎么用,反正每天到了两三点钟都会被眼泪洗掉。

学业上的压力也不轻。我是个自己经常感到焦虑并喜欢向内寻找原因的人。这门课其实蛮简单很好得a的,但是研究生怎么还能用成绩来衡量自己呢?真的有衡量标准吗?做到怎样才叫好呢?你真的读懂了补充论文的每一段吗?你对这个领域有什么见解吗?你觉得这么垃圾什么也不懂的你真的能够有所贡献吗?看看这些大牛已经这么厉害了,我终其一生可能都达不到他们的皮毛,我的意义在哪里呢?我开始疯狂地想念国内的一切。甚至质疑为什么要浪费爸妈的钱出国读一个这么浪(mei)漫(you)主(gong)义(zuo)的专业,在国内保研了不好吗轻松快乐吃得好实习方便工作好找在人群里每天都很快乐啊。我现在全方面的垃圾,没办法照顾好自己,作息混乱学术无长进肉倒是长了不少,我甚至都不能对自己负责。垃圾如我感觉每天都在自我厌恶里原地腐烂。本科四年只想着出国,真的出来了,反而陷入新一轮的迷茫。

情绪越来越重的时候曾有过抑郁史怕自己再度极端的我去看了心理咨询,后来一方面时间长了自己开导了自己,另一方面作业多了起来也没空乱想了(哈哈果然还是作业太少)。之后果然慢慢好了起来,和自己独处变得没那么难熬,可以和美国人逛bar畅聊五小时也可以和印度人看音乐演奏会看电影谈笑风生。自己好像还是那么垃圾但是没那么慌张了,毕竟回头一看我成绩还是不错啊也没有特别糟糕吧。尽人事听天命能做多少做多少吧大不了博士不申请了毕业了回国啃老也没那么糟糕啊。天气越来越冷了四点天就黑了,我却觉得在房间里穿短袖睡裙吃雪糕格外惬意。

慢慢好起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愿这种与孤独作伴,与自我作斗争的日子,会成为一生中最宝贵的体验。



——12312017更新——
放假还是回国了,因为十月初太想家早早订了机票,我家又暖和又好吃的多,实在是比美洲各大景点不知道高到哪里去。虽然十一月的时候有点后悔吧觉得出去玩也挺好的回家也不就是睡觉嘛,然鹅现在瘫倒在家的我只感觉在家真好。

回家之后认真想了想,下学期决定分散一下重心,把注意力多多转移到提高生活质量/健康/健美/变美/社交上,人应该是有很多面的,就算我用尽全力也不能做到最好,至少我有其他可以值得骄傲的地方。

成绩出来了,第一学期GPA3.9还可以?啊真的眼泪没有白流,我现在的心情就好像有一百只猪头在天上飞一样hhh 评论区的大家的留言都看到了,每个人都不容易,祝好,也希望大家一起加油。

——2018三月更新——
答主谈恋爱了!答主本来很讨厌村里的冷天和没完没了的大雪,但是前几天和对象在大雪纷飞里送别实在是太美了,一点都不后悔来这里了。这学期心情超好!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6:35 发帖IP地址来自
书,美国这边书贵太正常了,一本化学物理生物之类的书随便2.300刀!!!就没了
每次开学就有一个趣事就是在学校书店里面排队处看
“嘿,这哥们一个xbox没了”
“啧啧,那个女生一台iphone7没了”
“噫(倒吸一口冷死),这个吊,这他妈一台macbook都没了”

除了实体书,一般还有网上练习和电子书,这是刚需,没得跑
“干你妈老子写你这个傻逼作业老子一个学期还要交你100刀老子疯了吧”
第一次知道写作业要交钱的我
“这课不用买实体书,教授真是活菩萨”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6:36 发帖IP地址来自
是不安全,以及对不安全的恐惧。

刚刚买完菜在走路的时候,有一个意大利大爷对我打招呼,我下意识地也对他打了招呼。
然后就过马路,发现他跟在我后面,我刚觉得奇怪,想走远一点,然后他突然走到我前面,很诡异地笑了一下.

我一秒地呆滞,他就伸手抓了我的胸...........

我反应过来,用我买菜的袋子打了他的背,他笑嘻嘻地跑掉了。

我本来是没事的,一个人走了几步突然觉得很委屈,然后就开始掉眼泪。


后面有一个包着头巾的夫人,带了好几个小孩还推着婴儿车的就问我:
小姐,他刚刚碰你的胸了吗?...巴拉巴拉...你认识他吗...叭叭叭...
我不知道怎么说,只说了一句我不知道。
她就问我会不会意大利语,我说会。
她问我为什么不抓住那个老头为什么不打他为什么不大叫求救。
我又不知道怎么说,我只想掉眼泪。


后来她就安慰我说她很抱歉,然后拍拍我的肩。



后来回去的路上我就在想,我为什么没有平时勇敢了为什么没有抓住他。
因为那一瞬间我只怕他做出更可怕的事情,我只想快点走。

包括之前在佩鲁贾遇到三次的暴露狂,我对待天黑相当恐惧,我怕不安全以及受到伤害。我现在住的地方隔壁可能是个木匠,晚上的时候突然锯木头的声音都让我惊心胆战,因为很像一个人在磨你家门口的门缝。

我几乎睡得好的夜晚很少,怪我之前看了太多惊悚片也怪我没有男朋友。

十月份回国的时候,我在公车上都能睡得很安稳,在餐馆里听到大叔们用中文大声聊天我都能觉得幸福,我凌晨两点和好朋友两个女生一起上街买夜宵边走边听李文世的旧爱。

真的很羡慕很羡慕国内的安全以及给我带来的强烈安全感和归属感。

出国之后,我变得更加爱国,也更懂得珍惜家里人的好,甚至认为祖国的月亮远比国外的要圆甚至温暖啊。

异国他乡的任何一点不安全都能对安全感造成巨大打击,惶惶恐恐,乃至天暗就不敢出门,一个人住,睡觉时有一些异样都会害怕,那种对环境防范的紧绷与担心,是我觉得留学所没有意识到的最大成本以及最大代价。






〃〃〃〃〃〃这是一条安全线〃〃〃〃〃〃〃


评论里有一部分女生也遭遇过这种事情的,

这里分享一段在微博韩日吐槽君上看到的防身小技巧,大家也可以去那条微博下面看看,一些评论也有在讨论,感觉还是有点用的!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6:37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病贵。刚到美国时胡吃海塞,加上季节更替得了肠胃感冒。跑肚拉稀、体温升高、浑身无力、头昏脑涨走几步路就是一身虚汗。打电话联系保险公司预约医生,顺口问了一句大概要花多少钱,对方答曰:500刀。
what!?500刀,我的病顿时好了一半,“不用了,对不起,我只是问问,先不用预约了。”
我放下电话就给我妈打了个越洋长途,为了不让老太太担心,我故意装出中气十足的语调:“妈,我有个同学病了,症状如下……”
我妈没等我说完“这是典型的肠胃感冒,吃氟哌酸、环丙沙星、利君沙治疗,你走的时候我给你带了两包,你去箱子里找找,按照说明书用药即可。”
后来,我有一个当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教授的妈妈的消息,在中国同学当中不胫而走。身边的朋友一遇到各种健康问题总是第一个想到我。我们甚至建立起了一个药品互助组织,每个人回国都会背回一大包药品,从安宫牛黄丸到扑热息痛。一旦遇到头疼脑热大家互通有无。
结果就是,几年下来我那原本是高大上的神经科医生的娘,硬是被我们问成了全科医生,专业横跨内科外科儿科神经科五官科皮肤科口腔科……
再后来,我娘心疼电话费,送我两本书让我自学一下。
娘呀!您儿子是个高中生物都没学好的家伙,你让我自己给自己诊断下药,你老人家就那么放心嘛。
我娘机智的回答:“先拿你同学练练手,做出判断后再给我打电话,我指导几次你就成手了。”
后果就是,我虽然把这两本书都翻烂了,电话费也没省下来,因为我实在没那个胆子,有事儿还是向老太太请教一下。不过我也得了个湾区赤脚医生的美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