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家留学基金委 CSC 取消国家公派硕士项目,以及不再资助学费攻读博士?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3:15   6206   10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5:39 发帖IP地址来自
CSC小故事几则:

1.某德国课题组招聘页:“中国人不是CSC不收。”

2.某德国大牛的招生理论:“博后要给工资,中国博士生不要钱(CSC),一个博士生能顶70%个博后,那我为啥要雇博后?”
所以这些组里一大半都是中国人...

3.帮人改申请博士套磁信,发过来的草稿打开一看,好家伙,标题直接“Free Chinese Student”。

4.朋友申请某美国公立旗舰大牛,被老板直接极力安利“先申请CSC,毕业后先去工业界一年挣钱攒罚款然后就可以违约留在美帝”。
老板:“我之前好几个中国学生都是这样子的,强烈推荐啊。”
我吐槽:“这特么不等于你免费给他干五年再坑了国家留个黑历史...”

5.和几个CSC资助的师兄吃饭,酒后对话如下:
- “师兄你们这卖身国家,都是朝廷的人啊。”
-“放屁,你说CSC哪一条规定被真正实行过,朝廷个屁。”

6. CSC的的妙用:某中国学生A套磁某国导师M,师生之间相谈甚欢但是M囊中羞涩意图让A申请CSC。考虑到CSC对未来发展的种种限制A通过持之以恒的说理的请求最后让M答应了给他salary。
似乎是一个happy ending ?
突然,某A的同学B听闻整个事情后,当即给M写了邮件,表示自己很愿意申请CSC作为“free student”...

你们猜结果是啥?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5:40 发帖IP地址来自
其实CSC博士也应该管一下了,现在欧洲教授一听你是中国人不管他有没有钱不管你水平如何首先让你申CSC。不仅坑了那些有能力全奖的,同时大批能力不够了也通过CSC出国了。长期下来,国外教授只会把中国学生当免费劳动力,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也把华人学生的名声带坏了,所谓前人挖坑后人倒霉。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5:41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个人申请过两次CSC的资助,我来答一下:
1、CSC的意义是绝对很大的,特别是对于家境一般的学生。11年前我申请CSC出国,那个时候国内收入一般,我自己的家庭是根本不可能负担我在国外读书的,我的导师帮我免了学费,然后CSC的钱+最后博士两年给老师当助教的钱,我顺利读完博士并且回国服务6年。我身边很多人也情况类似,CSC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让我们有机会能够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回国6年后我又CSC再次出来,再次到了世界一流大学,我依然珍惜这次机会;
2、对于欧洲国家,大部分博士不收学费,美国、澳洲很多都可以减免,只有英国很难拿到免学费证明(日韩不了解),所以只要本身水平还可以,拿到免学费还是比较容易的;
3、公派硕士只有2年,且国外很多大学对硕士的都是course-work(1-1.5年),意义确实不大。
我个人的建议:
1、CSC应该改变一下广撒网、胡椒面式的资助方式,应当针对国内急需的学科多投入、多派学生,突出重点。提高对违约的管控和法律约束,如回国的定点联系、将违约计入信用体系等,但也不要过分担心是否有人违约,大部分人还是会回来的;
2、减少公派访问学者的数量并且调整学科重点。我第二次出国是作为访问学者身份来的,我天天都在做实验,我的老板很震惊,他说他看到很多访问学者都在忙着social,忙着旅游,很少向我这样的……当然这话夸大了,但我确实也看到了很多访问学者带着孩子甚至一家老小出国,几乎不到办公室,就是每天接送孩子、各处旅游……带孩子出行,甚至变成了一种主流现象。和我曾短暂合住的某国内省属大学(三本)学者,来了从来不去办公室,也不去实地考察,天天在家里看剧,然后就是接送孩子,而这样的不是个例……CSC是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对这样的学者的资助意义在哪里?对这样的学校、学科资助的意义在哪里?(再次声明,我不是鄙视这些大学,只是觉得CSC应当收敛范围、突出重点)。这些访问学者还甚至说,CSC给的钱太少,不够他们一家生活,不够社交……我看了群里这些话都震惊了,三观碎裂一地。
3、针对2提到的,缩小对一般性学校、水平不够的学者的资助,加强对学生、学者研修计划和工作开展情况的管控与监督,多余的钱,针对那些特殊情况拿不到学费的博士生进行支持,起到实际效果。
最后,还是想感谢CSC两次资助我出国,使得我改变了命运和眼界,我始终感恩!我实验室的俄罗斯博士生,说他们国家没有公派的渠道,没有钱,他只能拿私人基金资助(每年也只有5-10个),但回去要工作服务至少6年,而且给的钱也不多。听到这我觉得我们国家拿出这么多钱,资助这么多人来国外,这是一件太大的好事了!
但CSC也应在实施中,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和监控,让这些钱真的花的有意义,取得更好的成效。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5:42 发帖IP地址来自
怎么看待?一些本不该承担的人为该承担的人承担了责任。前人透支,后人还债。前人作孽,后人清偿。
先贴一个新加坡奖学金违约的回答,答主写的很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329993/answer/45722171?utm_source=wechat_timeline&utm_medium=social&utm_oi=4303772398387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我大概大一就看过这个问题,没想到今天贴这个回答是因为看到CSC取消了一部分项目。
CSC取消一部分奖学金的具体原因可能是国内经济下行,但某些违约的人渣们也脱不了干系。实际上滞留国外违约早就引起基金委的不满了,用时限卡CSC被资助者的青千评选就已经透露端倪了。
拿了有回国服务期的奖学金然后违约,或者拿了公司的training contract出去读书然后违约……在我心里和婚内出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完完全全是对契约精神的蔑视和践踏。你可以开放式婚姻,你可以不结婚,但结了就该按契约承担责任和义务。你可以不爱国,可以有自己完全相反的政治理念,但拿了钱就该尽相应的责任。

十月的时候有一次跟朋友吃饭,她提到很多人拿了CSC读博完也不回国服务,也没什么追偿。另一个学长补充道:“其实根本没什么”。当时我就怒从心头起,压抑住自己佯装平淡地说:“怎么会没什么,起码我的价值观绝对绝对不允许我和这种人再做朋友。一分钟都不可以。”我相信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请互删拉黑,谢谢。

怎么看待很多奖学金的取消?痛心。你有没有见过大山里的孩子农村里的孩子怎么学习?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靠着奖学金靠着社会体系里一脉相承的各种资助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而你们毁了这个通道。有的人也许会说他们就非得用这个资助途径吗?可是CSC这种国家级的项目,无论是从申请便捷度还是信息获取度,都是对这些孩子来说最现实的了。请去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一章,“当你想要评价别人的生活的时候,记住,不是所有人都有你这样的生活条件。“
我祝你们心有所愧,夜不能寐。我希望海关禁止这些人出入中国境内,后续单位终生对其追责。一切从重处罚,参考新加坡的具体措施。

利益相关:没什么利益相关,自己根本就没申过CSC奖学金也不打算申。杠精们可以安静了。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5:43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这个消息可信度80%以上。据国内高校负责CSC奖学金申报工作会议精神及CSC奖学金发放改革会议上信息而来。



2019年申报,不是不资助学费,是申报者必须取得录取院校“免学费证明”才可以申报CSC奖学金,如被CSC录取,则提供生活费及一次往返机票补助。适用广大理工科优秀人群。而对于不资助学费而言,CSC无需再组织专家库专家进行面试评审,评审材料全部由“专家组材料评审+专家组面试评审”改为“专家组材料评审”。因往年需要申请学费资助的申请人,需要进行专家组面试评审,若学费资助取消,则专家组面试评审存在意义不大。
同时,增加联合培养人才的数量,更有利于提高毕业率,回国就业服务国家。
还有一项则是,取消公派硕士研究生项目。

这么一来,未获得录取院校“免学费证明”而无法申报CSC奖学金的人数爆增,刷掉了全年总申报者约50%。而对于文科及艺术学科申报者来说是是坏消息,要获得录院校“免学费证明”简直难度系数太大,而对于理工科,医学类申报者来说,则是利好消息。
所以,这些改革,需要等2019年的申报通知出来后,方可最终确认。
CSC发布2019年公派硕士研究生项目通知: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5:44 发帖IP地址来自
早该如此了,甚至我还觉得力度有点太小了
连我一拿英国PHD全奖的朋友都不停鼓励学弟学妹们走公派,然后毕业违约,那么就可想而知现在这一块儿都乱成什么样了。
我曾经和他聊过违约的后果,朋友说不会有任何后果,因为每年违约的太多了,国家根本没精力管这个。
对于个人申请的PHD来说,他们未来有太多选择。违约与否,全凭自己的良心。
而对于联培博士来说,回不回国不是他们自己能决定的,他们只有留完学回国这一个选择。
所以与其把钱和希望寄托在他人的良心上,还不如多资助那些只有一个选择的群体。
原来不是管不了,是懒得管。
我一直相信,偷偷得来的,永远都不属于你自己。
~~~~~~~~~~~~~~~~2019.01.27日更新~~~~~~~~~~~~~
看了其他的评论和回复,来补充几点
美澳加的情况我不了解,所以单单来说说英国
决定来英国读PhD的无非参考这两个实力因素:学术能力,以及钱
我很早以前就说过,CSC其实是降低了读博的门槛,很多实力不够的也被CSC抬着入了学。
不能说拿CSC的没学术能力,这种话太绝对,毕竟也有很多有学术能力,但是不想啃老的选择了CSC。
剩下的就是两种,有学术能力但没钱的,和没能力也没钱的。
前一种拿CSC实至名归,后一种其实是为难自己。
而且现在英国很多导师一收到中国学生的套磁信,就直接说我没钱,你自己找钱我可以收你。等入学后会发现,实验室里真正前沿热门的项目都轮不到CSC学生来做,导师等于是找了一个免费劳动力。
所以对于很多来咨询的学弟学妹们,我第一句话永远都是,英国读博花销不小,三四年下来最便宜也得150万,试着申英国的全奖,拿不到全奖,这笔开销能承担得起你就来,承担不了就放弃。
我倒也认识几个CSC违约留英国工作的PhD,也问过他们不回国的原因,我得到的回答都是因为国外房价便宜,可是国外学术界对于中国人,天花板是很低的,但他们回复我说,你怎么就知道你回国的天花板会很高呢?听到这种说法,我是真的不想反驳,也觉得挺可悲的。
而且就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违约的都是家境不是太好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申博前在考虑自己学术能力的同时,别忘了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么多钱支撑自己到毕业,文科尤其要考虑清楚!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5:45 发帖IP地址来自
资助攻读博士学费本身就是就没多大意义。
硕士出国留学需要缴纳高额的学费,并且要自己负担生活费。而博士已经相当于全职工作,不仅会有导师cover你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本人还可以做TA(teaching assistant )或者RA(research assistant )去创收。美国的老板一个月一般会发2000刀左右,德国的全职也差不多接近2000欧,而且自己不用掏学费!!!
所以攻博资助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海外phd套钱的利器,一年几万刀,4年资助下来。。。。
再者公派硕士,本身就是鸡肋中的鸡肋,你真的要公派出国深造,先转博在去申请呗。硕士访学了回国不转博也没法做科研,然后业界根本不需要你的公派经历。
联培博士虽然整体水平比洋博low,出去也很难学到真正核心的技术。但是因为国内学校卡着学位,加上J1的离境规定,所以必须回国服务。而且联培博士多为普通家庭奋斗学霸,是真正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学历人才(韭菜)。
综上,这两个极大浪费外汇的政策取消的太好了,早就应该把钱都用来发展联培博士了。
再综上,国家这次贸易战真的元气大伤啊,地主家也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了~~~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5:46 发帖IP地址来自
讲真我真不太懂为啥要有CSC硕士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甚至还听说有人申请了LLM的硕士.
我猜测这应该是个"政策跟不上时代"的典型代表,以前硕士就算高能力人才,现在国外大部分硕士是啥水平大家都知道了.(也有学术型硕士,欧洲很多博士项目有硕士学位才可以申请)
博士免学费这恐怕有点拍脑袋决策了.应该是羊毛被薅得太狠了.以后希望加大赔偿力度.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5:47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当年拿着国家/新鸿基的钱去剑桥,也是签了回国义务的。确实很大方,不仅cover我全部学费,剩下一点钱还补充了我一些生活费
我毕业之后也义无反顾的回国了(因为我一直坚信中国是除了美国之外写代码最好的地方)。但是回国之后,也没有任何人联系我、让我去注册什么的。我也有认识暂时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回国的朋友,他们也没有收到任何要求。
所以我觉得这件事其实就是政策执行问题。很好的政策,但是没有很好的归国查验制度,就导致了这项政策的收益明显达不到预期。再加上现在大家都有钱了,自费读一个博士也不是那么难,于是就干脆一刀切全部取消。
就是可惜了那些真的很有能力,但是家庭条件暂时不允许的优秀同学。
不过从好的方面来讲,现在国家再也不是100年前公派留学取经的年代,把国内环境弄好,最终出去的人,都是要回来的。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15:48 发帖IP地址来自
公派硕士项目,以及博士学费资助名额本身很少,申请CSC博士大多数人需要拿到免学费的offer。这对大多数人没影响。CSC待遇一般比全奖低,而很多欧洲的课题组只是想要免费劳动力,这对公派博士并不是一件好事。个人认为应当减少资助数量,提高资助待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