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生回国就业真的有这么难吗?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3:02   9506   10
在网上听到过很多同样的声音,大致意思就是英国除了G5,甚至只有前四(除去UCL)都是垃圾,回来什么都不是,就业上还不如国内985 211。
这种想法从哪里来的?

本打算申请利兹,纽卡,利物浦,伯明翰还有玛丽皇后的商科硕士,听别人这么一说,貌似一文不值?
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38 发帖IP地址来自
是你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事情的本质

不是英国一年留学水,而是你平庸却期望通过英国留学改变这一切,你觉得有可能吗?

无论是留美留英留澳留加或者国内研究生,不是一个研究生文凭就可以把你之前的一切都给改变,你读本科学校一般,实习一般,成绩一般,比赛经历一般,难道就因为去了趟英国,就牛逼哄哄了?

英国留学只是一个方式,有的人希望在学历上更优秀点,有的人希望出去转转,有的人介于就业形势不好打算延迟工作。

不要认为读了个英国硕士就变成了金光闪闪,现在大公司的HR都不是傻子,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清楚,譬如Warick金融这么强,在那里上学就水了?

水的不是英国硕士,而是你自己,请认清这一点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39 发帖IP地址来自
能不能过简历关张口就来???虽然黑英国学历是这个网站的政治正确,但是好歹有点下限吧。
作为一名留学中介(我也是佩服自己为啥有胆子上小社区),正好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做就业调查,来给题主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亮明态度,虽然光环淡化,但是大多数英国学历至少可以比拟一般211。当然,你要死抓排名不放,非得觉得自己读个QS前50的学校就比国内c9强,那我只能说脑子坏掉了。
但是,某匿名答主说
“本人本科普通211,硕士英国QS处于90-100商科已毕业...从我自己当时求职来看,目标城市上海,四大里德勤和安永简历筛选无法通过,没有拿到OT,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邮政,广发银行也无法通过简历筛选。外企沃尔沃,宝洁,强生,联合利,卡夫华管培生或财务或供应链,简历筛选也无法通过。内资八大,信永中和,立信,大信仍然无法通过简历筛选。”
这就纯属非蠢即坏了。连个立信都过不了是你自己的问题还是学校的问题,心里没点数吗?
我先不谈我认识的英国毕业生就业怎么样,这种事情个人有个人的说法。咱们直接用数据说话。
拿招商银行在深圳和上海2019年校园招聘的录用结果举例(网上都有公示,百度一搜就能出来,我没本事瞎编),我发现英国留学生就业挺滋润的啊。
先说深圳招行的:




这次招商银行在深圳总共录取了674名同学,其中非定向柜员655名,定向柜员19名。非定向柜员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占74%,海外和香港学生占26%。这个比例是很正常的,毕竟大陆学生的基数要远远大于其他学生

我们先看一下大陆学生的学校背景(名单太长了,只截图了其中一部分

显然,985/211的学生占大多数。其中高频出现的名字有:

北京大学(6人)清华大学(7人)中国人民大学(38人)大连理工大学(9人)东北大学(9人)哈尔滨工业大学(11人)湖南大学(18人)华南理工大学(9人)华中科技大学(6人)吉林大学(18人)南开大学(6人)厦门大学(6人)中南大学(6人)中山大学(13人)北京邮电大学(7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3)华南师范大学(8人)暨南大学(30人)西南财经大学(22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6人)中央财经大学(14人)
当然,一些双非强校也非常受欢迎,例如:
东北财经大学(9人)江西财经大学(29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9人)深圳大学(16人)广东财经大学(14人)广东金融学院(12人)
从录取结果可以看出,招商银行存在一定的录取门槛,偏好大陆985/211大学的学生,或者双非财经类名校或地区强校
我们再来看看海外部分。这次录取的海外和香港留学生共155人,其中英国留学生70人,占总人数的45%。可以说,招行这次招聘的留学生将近一半都毕业于英国。
再来关注一下排名。录取的英国留学生中,有25人来自QS世界排名前50的学校
帝国理工(3人)伦敦大学学院(3人)爱丁堡大学(4人)伦敦大学国王学院(2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2人)华威大学(5人)曼彻斯特大学(6人)
没有看到牛津、剑桥和伦敦商学院的学生,最大的可能是这些学校的学生没有参加招行的招聘。
有26人来自QS世界排名50-100的学校,人数基本和前50持平。
谢菲尔德大学(1人)格拉斯哥大学(9人)伯明翰大学(6人)诺丁汉大学(1人)南安普顿大学(3人)利兹大学(4人)杜伦大学(2人)
格拉、利兹、伯明翰这三所招人比较多的大校录取的人数也多。
有18人来自QS世界排名100以后的学校,其中有5人来自排名200以后的学校:
兰卡斯特大学(2人)巴斯大学(2人)纽卡斯尔大学(1人)约克大学(1人)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3人)卡迪夫大学(3人)埃克塞特大学(1人)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1人)萨里大学(1人)伦敦大学城市学院(3人)
萨里和皇家霍洛威世界排名这都200的以后了都能过简历关,为啥你个211本科,硕士QS90-100的过不了?谁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一下上海的。同样,录用名单网上一搜就出,这里就不放了。
首先,从录取人员的院校背景看,招行上海的门槛要比招行深圳的高出不少。
国内方面,毕业生数量最多的是北大、人大、南大、复旦、上交、上财和同济。非985/211的学校只有上海理工一所,而且仅有一人被录用。
香港方面,毕业生基本来自港大、港中文和香港城市大学三所学校,没有港理工和浸会大学的同学被录取。
美国方面,毕业生背景上至哥大、杜克、康奈尔,下至马里兰和罗格斯,基本上都是全美前50的学校。
英国方面,今年一共进了60多名学生,数量大概是香港学生的5倍,美国学生的2.5倍。其中QS世界排名最高的是帝国理工,最低的是UEA东安格利亚大学,排名都269了。
录用人数比较多的大学有:
伦敦大学学院(6人)曼彻斯特大学(6人)布里斯托大学(5人)伯明翰大学(7人)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4人)卡迪夫大学(5人)华威大学(11人)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话,从这个结果看,我怎么感觉英国留学生回国就业非但没有很难,反而有点占便宜?毕竟,其他学生的背景不是国内强势985/211,就是美国前50或者香港前4。你对比录取门槛感受一下。
其他光大和平安等企业的情况,我们也调查过,但由于没有官方的数据,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我们公众号:bangniliuxue 看看。
这里再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你提到的“利兹,纽卡,利物浦,伯明翰还有玛丽皇后的商科硕士"去什么好的投行,咨询那就基本别想了,但是去个四大,银行什么,学校背景完全不是问题。
拿这里面排名最低的玛丽皇后举例。我们在光大银行的采访对象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他说自己在求职的时候完全没遇到过简历过不了的问题,就连国开行的招聘都走过了终面。而他的同学平均也都在四大、银行就职,厉害一点的在交易所。
最后,大家如果对英国硕士的就业力有疑问,建议直接上网看各大企业的录用公示,不要随便听别人瞎bb(手动微笑

另外,欢迎关注我们公众号(bangniliuxue)!
作为一个中介,除了陪着学生认真走完各自的申请季外,我们其实开始越来越关注他们对未来发展的迷茫、苦恼和纠结。
好比回国是不是只看排名这样这个问题,好像永远都是众说纷纭,永远都是只言片语,永远都是小道消息满天飞。
但我们从来不觉得这些问题应该是个谜。每个学生都有权了解这些信息,并在选校时Make more informed decisions.
于是,在过去的一年多内,我们开始走近以往的学生,关注他们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我们还咨询了金融、快消、互联网等行业的HR和从业者,以求对企业的招聘需求和职业发展有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将这些收获的信息,反馈在为自己学生制定的留学计划上,让他们可以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留学选择。
当然,我们也准备把这些信息以公众号文章的形式陆续整理出来,以供更多的人参考。
谢谢大家。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40 发帖IP地址来自
放下手上的MATLAB,原谅我先不答题,而是先反对楼上某位说英硕+商科是垃圾中的垃圾的人。
背景介绍,14年MBS Msc management 毕业,现美国top 30商学院 Msc Finance在读,五月毕业。
第一,我不确定物理,生物这样专业硕士的分数要求是多少,但是你他么说商科硕士语言要求最低,5,6分可以入读。我心里也是哔了狗。5,6分可以读语言的学校当然有,英国121所学校语言要求不一样,有的学校不是很好,语言要求低我能理解,但是剑桥牛津LSEIC商学院难道也他么5,6分就能读么。你这种论证的严谨性,你读商科我还觉得可耻呢。好,不说那几个好的,就说我母校,也是被黑的很多的MBS。MBS14年我入读时对所有硕士项目雅思的要求是总分7,写作和口语不能低于6.5。如果其中一个小分差0.5那就要读5周语言,如果有两个小分差0.5那就是10周语言课。这边要说明下MBS的语言课是自己找的英语学习的老师授课的,没有像一些英国大学那样把语言课外包给一些语言培训机构,所以语言课学费很便宜,这点上我觉得很良心。而且即使你语言分符合入学要求,我也建议你可以去读下语言课,曼大有那种三周课程的,专门针对那些达到语言分数要求但又想体验语言课的同学。虽然三周时间短,不可能学到很多,但是可以早点熟悉下环境,也能学一些基本的英文学术论文写法。
好像无意中做了个广告,MBS没给我钱,都是因为深爱。来,我们继续撕。
2. 楼上那位说商科硕士全是中国人,招收标准低。首先,我不说其他学校,因为我也不了解。光MBS在我那届,Msc management 中国人是45%左右,其他专业大概都是50%,最多的可能是金融,大概占六成。但是金融本来就是商科里中国人最喜欢申请的,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在美国也一样。而我们management 专业里,好一点的学校有港中文(关系很好的一个朋友,江苏妹子,当年江苏高考前10,港中文全额奖学金录取),人大,山大,央财,对外经贸,其他双非学校的同学也有。有一点我得承认,不是每一个人都很用功这个绝对是真的,但是!认真学习的还是占了大多数啊!他么的毕业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拿到毕业证了好么,淘汰了好几个。楼主说全拿到毕业证,那你们学校商学院是不是有点过分还是说太水。
还有,我想说一点,楼主说你学神经还是什么的本科申请商科随便申,你申一个IC的金融我看看,商科里对专业背景要求较为宽松的就是管理,商务,市场类的专业,你学一申请去申请金工或者金融会计我看看?还有为什么管理,市场这类专业背景要求不高?因为他注重的是软实力的提升啊,是你对企业格局的把握。不是教你怎么建模进行估值。算了,说了你也不懂。再告诉你一点,下次想拿英国商学院比较时,麻烦多关注下LBS,不知道LBS是什么的话,自己问度娘。
3.我一年13门课,只遇到过一位中国老师。你说你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中国的,我也就呵呵了,还是你们家商学院太水么?
换到题目本身,答主来美国之前在家闲的无聊想赚点伙食费,就跑去上海一家语培机构教雅思阅读。上课的时候,一个同学突然和我说,老师,我们另外一个老师说去英国读硕士没用,她从英国回来投可口可乐这些都没要她。
我当时其实挺感慨的,我给学生的解释是这样:一家公司不会因为你是英国硕士就录取你,但更不会因为你是英国硕士就刷掉你。公司只会全面的评估你这个人,你的本科学历,面试情况,性格测试等等。其实找工作说的就是一个匹配度,明明是你的个人能力配不上这个工作的岗位要求,请不要把未被录用归结于英硕无用,对不起,这个锅,不应该让学校背。
其实我身边有很多原先本科学历是双非,在读完英硕后找到自己还算满意的工作。至少,这样的工作,原先他们刚本科毕业并不一定能被录取,这样看的话,至少英国商科硕士的这一年还算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互联网,快消我不太清楚,金融行业像比较好的券商,基金,资管,你想通过校招应届生的方式进去,很多时候真的不光是文凭能决定的。所以,如果觉得英国读了一年就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能去那些高薪的公司和岗位,这肯定会让你失望,但是只要你自己能静下心来读书,认真找工作,锻炼各方面能力,这一年你肯定会有所改变,我想这才是读书的意义。而不应该用其他的东西来衡量与判断。
我感谢和尊重自己做过的每一个选择,走过的每一条路,因为我在选择之前就会调查,研究,考虑好这件事情的后果,如果觉得最差的结果我能接受,我就会去做。
所以,不批判学校,至今还怀念在英国读书的日子,与其说是在尊重学校,不如说是尊重自己。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41 发帖IP地址来自
回国第一周拿到两个工作offer,第一个月入职。现在工作满一年,到手15~20K,坐标魔都。非英国G5学校。出国前国内普通985。


曾经努力尝试过留在英国找工作,投过上百封简历,拿到过十多个面试,数次进入终面环节,最终在留学签证到期时无奈回国。

尤记得一次去同学宿舍喝完酒,小醉,回到自己宿舍房间,凌晨十二点,打开笔记本写代码,春夏的凌晨三点,曼彻斯特的日出很美。

很多一起回国的同学参加校招,与国内毕业的学生一起竞争,最近看大家朋友圈,确实大家的工作很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不然呢,回想英国的留学日子,身边同学的生活常态与在国内没有多大区别,那无非是换了一个国家,上一样的学。但是少数主观能动性与执行力极强的同学就脱颖而出了。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42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一下自己的情况,西南财经本科精算,帝国理工统计master,9月份答辩完立马回国找工作,一个月内在北京找到实习,实习3个月内转正。身边朋友Oxbridge、IC、LSE、UCL、爱大、华威、卡斯商学院、赫瑞瓦特都有,学统计、cs、金融、金工、精算、marketing、物理、EEE的都有,毕业以后大都去了北上广深,少数留在英国,极少数回了家乡。绝大多数在一年以内拿到了工作的offer,尽管过程有些曲折,但基本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再说一下大家为什么会觉得留学生回国找工作不容易,特别是英国留学生。首先从cv开始,国内的学生毕业之前一般都有比较系统的就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cv、面试着装、笔试技巧、话术等等。而英国毕业生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毕业之后才开始找工作,赶鸭子上架似的赶上国内秋招,一切准备都比较仓促,这就失了先机。因此在招聘的最初几轮考试中很容易碰壁,显得不如国内毕业生。而hr参与度最高的恰恰正是最初几轮筛选,因此他们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很容易就得出了英国留学生能力不行,英国留学生水,英国留学生反而不如国内毕业生的结论。但其实仅凭几道套路题又能判断出什么呢?更多的可能只是区分出应试者有没有做好准备而已。

我在这里并不是想吐槽国内面试制度不合理,毕竟机会原本就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只是想告诉那些和我一样普通和迷茫的留学生们,如果在应聘的过程中碰壁了,那也许不是能力问题,只是你还没有学会推销自己。当然了,也有一些非常热门的岗位,可能会提出只招男生、只招两年以上program的留学生等等条件。这样一来,女生,英国留学女生还没投简历就已经被拒之门外了。相信我,他们不要你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好,也许是因为工作强度太大公司认为男生更合适,也许只是因为应聘者太多,只能人为的设置一些门槛,抑或有可能这些门槛原本就是为某些人设计的。实际上仔细分析对方设计这些门槛的初衷,或许这个岗位并不适合你,或许这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并不适合你。世界上有千千万种机会,不必执着于这一个,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远比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来得重要和实在。

另外,就我的亲身体验来说,英国留学生回国就业的一大痛点,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国内留学生找工作之前往往都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实习期,去尝试自己喜欢的工作,去了解这个行业,而部分英国留学生可能并没有相关实习经历。我本人大三大四都参加过为期三个月左右的暑假实习,分别是保险公司精算岗和产品相关的数据分析,基本都是从暑假刚开始实习到开学前一周。在这一点上,真心感谢母校西南财经大学。他虽然不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但他会不停的敲打你,进入大学就是半只脚踏进了社会。实习、竞争,融入这个社会的脉搏,搭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一切都得趁早。

废话好像有点多了。不管怎么样,希望学弟学妹们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人生当中的每一步都很重要,青春年少然而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肆意挥霍。留学或不留学,无关乎值得不值得,只是个人选择而已。很多时候,学历是块敲门砖,但过了那道门,学历高低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想,任何用人单位都不会拒绝一个踏实努力的年轻人。最后,附一张IC校园图,祝大家前程似锦,不负青春。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43 发帖IP地址来自
1.第一学历双非,特别是二本和三本,研究生在英国读的“国内没怎么听说过”的大学,这是第一类。
2.第一学历211以上,研究生在英国读的“好像有这么个城市”的大学,这第二类。
3.第一学历国内top20及以上,研究生在英国读的“你家孩子在那读的研究生啊,真厉害!”的大学,这是第三类。

第一类学生回国就业,在研究生学历不那么闪光的情况下,HR首先会看第一学历,在国内大量“优质研究生”面前,自然找工作就不那么轻松,这类学生就不要以QS200的身份自居了,必须放下留学生身段找工作。
第二类学生回国就业,第一学历已经能够证明学习能力,研究生学历是“锦上添花”,四大、一般的外企,这类学生已经具备了竞争力,简历如果足够丰富,就业并不困难。
第三类学生回国就业,自带各类光环,以国内学历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都不难,何况硕士加身。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44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问题存在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少数不能代表多数,多数也不能替代少数。问这个问题-就如同问“国内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真的有这么难吗?”

总体上讲,由于不断扩招国内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具体就业难度取决于大学的档次,985和普通双非就业显然不是一个难度,岂是一句“中国大学都很水”能概括的了的?如果一概而论,认为所谓“清北复交外都是垃圾”,这显然不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该有的理性态度。

英国留学回国就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难不难就业取决于你读的是哪个档次的学校,读个烂学校回国就业当然会非常困难。

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参照,仅供参考:
英国*公认*的Top10毕业回国就业*实际效力*基本等于国内的985,其中包括:G5+国王大学,爱丁堡大学,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

英国 Top 10~15 回国就业等效于中国顶尖211,其中包括:杜伦大学,利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伯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

英国 Top 15~20 回国就业等效于中国普通211,其中包括:诺丁汉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卡迪夫大学,等...

(后面的为了避免争议不具体列了)
英国 Top 20 ~25 回国就业等效于中国比较差的211

英国 Top 25~35 回国就业等效于中国相对较好的普通本科大学

英国 35~50 回国就业等效于普通二本...

英国 50+ 回国就业等效于三本独立学院...
(英国 50+ 的大学大概有80多所,如果取英国全部130多所大学的水平进行平均,不难理解“英国留学烂”这一论点的合理性。)

并且,一概而论的说理工科很烂或商科很烂这完全不是一种理性逻辑思考的态度,具体某个科目好不好烂不烂取决于这所大学擅长的是理工科还是商科。
一些商科非常好的大学理工科很烂甚至没有理工科目,例如:兰卡斯特大学,伦敦城市(city)大学,etc.

一些理工科非常好的大学商科很烂,例如:利物浦大学,etc.
@ren king  毕业的南安普顿大学属于理工科水平非常高,但是商科水平一般。作为该大学的学生,对英国其它大学的商科一概而论是非常不正确的)

一味的吹嘘英国的大学国际排名高所以比国内的大学优越(中介的普遍态度),和一味的贬低英国的大学非常水(某些国人的态度),这两者显然都是非常不理性,不正确的。以小社区经常被黑的QS世界排名top10的UCL为例,吹UCL回国就业比清北复交更优越和黑它连国内985都不如显然不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该有的态度。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45 发帖IP地址来自
对比国内和欧洲其他国家英国留学生回国主要有四个问题:
1. 校招资源上。国内学校有自己的人才发展办公室,很多企业的校招职位和实习职位都是直接发到学校的。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一些外企的实习是不会在外部招聘的,直接发给上海top3的学校相关学院,从中选出的实习生就是为了未来入职做提前培训而已。这个是英国留学生无法享受的资源,更不用提什么老师推荐之类的了。高校老师和企业都有各种公务和私人上的关系,硕士生大多数做的也是企业项目,毕业前被推荐的非常多。

2. 海归毕业生的数目和质量。这几年留学生规模爆棚,尤其是英语类国家,英国就是一个主要目的地。以前还很稀罕的留学生现在遍地都是,HR在招聘的时候并不再那么看重留学与否。尤其是一些中介和野鸡学校坏了不少留学生的名声,HR更愿意相信国内清北复交的硬牌子。

上面这两个问题基本是所有而不仅仅是英国非交换留学生都要面对的.

3. 英国硕士1年学制的问题。公司看重的是什么? 看重的是你有没有实际可以直接入职上手的经验,在短期内就可以不用培训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某个课程你是不是拿了个A。相对德国法国的传统学制,英国欠缺的是应用课程还有企业实习。德国Diplom, 法国Grande Ecole毕业, 大部分学生都有至少1-2年左右的公司实践经验,在人才市场上的优势远大于没有做Student placement的英国学生。当然英国硕士学制也有紧凑节约时间的优势,早毕业早就业或者继续读博士,前提是你能找到职位。

4. 语言优势不再明显,尤其是相对其他相对小语种国家的毕业生。现在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德法这样的大国毕业回国,德语还有法语的语言优势相对国内本土毕业生还是非常非常明显的,非常容易直接进入德企法企或者有相关业务的中国公司。相对来说英国毕业生回国在语言上不再会比国内接受“素质教育”的学生强多少, 语言这方面不再拥有绝对优势.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46 发帖IP地址来自
@ren king
别吹英国前十了…Southampton官网自己都不敢这么吹:


学术排名已经靠后到不显示了…

欣赏一下雅思8.5分大神的英文:





说好的06年去英国读高中呢?怎么跟微博不一样啊,是不是忘了?

To my england life -- Ren Wang (比心)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47 发帖IP地址来自
-------------------------------------------------5月25日更新-------------------------------------
有乎有私信问到留学生回国求职准备的问题,特此更新了一些留学生在国内求职的技巧。
-------------------------------------------------以下是原文----------------------------------------
英国硕士在国内的争议一直都很大,很多人觉得英国的一年硕士能学到什么东西,没什么含金量,所以给人产生的错觉就是,这么没含金量的文凭,我毕业了好就业吗?
相信看完这里的回答,能消除题主部分疑虑。
生活是美好的,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发现,不要因为别人几句英国除了G5都是垃圾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只不过是缺少了一些求职技巧。这个观念放在职场上也是一样的,海归求职并不难,关键是你是否了解其中的技巧。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求职,每个国家的职场都有自己的法则,特别是对于海归来说,在国外生活几年,回国后不熟悉国情,不了解国内职场规则,仅仅凭着海归的光环在国内求职很容易碰壁,况且现在海归的光环也没那么有用了。
我们之前一位英国留学回来的学生就在求职时就碰到过海归身份被无视的情况,他当时带着强烈的自信 去面一家上海的公司,我们都知道海归的一个优势是英语能力强,但是面试官直接反问他,现在英语好的人那么多, 侬上海言话讲得来伐?这就是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的现状,最直观的优势被放弱,加上对国内面试套路不了解,求职技巧匮乏,从而导致求职失败。
虽然扯的有点远,但海归求职难,更多要归咎到求职技能方面,关于整体留学生就业难不难的问题,我接下来就具体分析一下。



这张图出自智联招聘,是智联招聘海外部对留学生人群做的一项调查中的一部分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觉大部分海归能在1-3个月之内找到工作,少部分人花3-6个月也能找到工作,花半年及一年以上找到工作的人只占了留学生人群的一层。所以不难看出,整个留学生人群在国内的就业情况是乐观的。
虽然这份数据并非针对英国留学生人群出的,但是要知道英国因为较为严格的国际生就业政策,迫使大部分英国留学生在毕业后必须回国,而且英国的一年制研究生因其学制短、时间成本较低,吸引很多中国学生前往就读,所以英国海归在数量上是庞大的。
这里还有一份以深圳为代表的各国海归在就业中占的比例图。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英国的海归的比例高达31.78%,而美国也只有24.27%,所以结合两张图的数据来分析,英国海归在找工作的时间是符合第一张图中的数据的,也就是说,英国海归并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如果海归能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并且对国内职场规则做一些了解,凭借自身的优势,还是不难找工作的。
海归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英语水平较高
英语是留学生出国必须具备的水平,而国外留学期间,英语也是英国留学生最常用的语言。因此,与国内毕业生相比,英国留学生回国就业在语言上有很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应聘外企、国际性质的企业的时候。比如在应聘外企的时候,申请表上通常都会要求填写英语水平。应聘的人除了可以填写CET水平还可以填写雅思成绩,英国留学生具备的雅思成绩在世界上有极高的认可度,再加上英国留学生在国外所受的语言训练很多,在外企面试的时候回更流利更从容。
二、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
在英国留学生在短暂的留学生活中不仅能接触先进的西方教育,更能接触世界各地的人。在与人交流和相处的过程中,会形成更强的包容性。因此就会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活跃的思维。可能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会借鉴外国人的解决方式,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这个特质在很多企业中会受到欢迎,特别是一些外企。


其实除去一直饱受争议的英国留学生含金量问题,英国的留学生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比起来,也是有优势的,因为英国本科学制是三年,研究生学制是一年。相比于其他留学国家,学制更短。所以,英国留学生回国就业在年龄上就更有优势,通常会比同学历的人小1-3岁,这期间的时间差,在别的国家留学生找工作的时候,你拿的已经是他们三年以后的工资了。

那么, 海归回国后该如何和本土学生竞争找工作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先说说海归回国找工作经常遇到的四大难题。
一、容易错过校招季
国内企业校招季的时间都在9、10月,这个时间很多海归还在国外学习,要想抽空回国参加企业校招和面试,比较困难,所以很容易错过校招。可能有些人觉得校招季不重要,我在这里重点说明一下,校招是你找到工作最简单,要求最低的一种方式,如果错过校招季,意味着你无法再以应届生的标准和要求去进行求职,面对你的将是要求更高的社招人员的招聘要求,社招都是需要工作经验的,没有工作经验的留学生错过校招季就很难在国内找到工作了。
二、不清楚企业对应聘者的真正要求
企业招聘的核心是岗位与能力相匹配,招的是与岗位最合适的人,而不是能力最强的人,很多海归看不清这一点,容易高估自己,或者看到苛刻的条件觉得自己不合适,不敢投简历。国内的大企业其实并不看重你的海归光环,而是看重你的综合能力,所以在面试前一定要了解企业招聘核心。对自己做出准确定位,不要把期望值放的太高。
三、没有明确目标与个人优势
这点分为留学前和留学后,不少学生在留学前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清楚自己的最强优势。在留学期间没有集中精力培养和优化自己的优势,没有花时间去获得实习经历,这样只有海归光环,没有背景提升的海归在求职中当然没有竞争力。
四、缺乏面试技巧
我相信大部分海归在交流沟通能力上是完胜国内学生的,但相比于对国内情况了解的本土学生,在面试技巧方面却是欠缺的 ,了解行业特点,积累行业面试技巧与套路,这些能力在面试中尤为重要。

根据以上四点难题,我给出以下解决方法。
难题一:提前做好求职规划与时间规划,在7、8月就开始关注国内招聘信息,准备简历等。在校招季等这些企业的网申通道开启后再进行简历投递,通过电话面试视频面试来进行一面,觉得合适再安排时间回国面试,如果你选择的企业只提供线下面试,你就得先跟HR确认好这份工作的具体职责、福利等等,并确定你需要这份工作再和HR商量回国面试的时间。
难题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投递简历前要对目标企业做充分了解,并在简历中展示出与对方招聘条件相符的优势,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企业的招聘要求是求职的第一要素。
难题三: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不管你还在留学还是已经毕业,都不要忘记还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有上进心,才能适应现代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另外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能让你在求职中减少不小阻力,留学期间获得实习经历也能极大的提高你的竞争力。
难题四:多在网上找找面试技巧,搞明白聊天型面试与压力型面试该如何表现,如何给面试官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这些都属于面试技巧,多想想自己怎么做才能给面试官一种惊艳的感觉。面试技巧在于多经历,多积累经验,调整好心态,不要面试失败几次就对自己失去信心
说到面试我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简历的问题,简历是你获得面试的敲门砖,一份好的简历能让你获得不少面试邀请,如何准备一份好的简历由于篇幅原因我就不在这里说了,感兴趣的可以参考这个回答简历上的哪些内容才是 HR 眼中的干货
我接触过不少的HR,总结出来HR面试所考虑的问题最多的是:我相信海归有不错的发展潜力,但是我该如何判断他的工作能力,他简历和实习经历的含金量如何,他的学校,专业对他来说有什么竞争力。带着这几点问题去进行求职准备,能让你减少不少烦恼。

最后说说国内的求职途径。
最方便快捷的就是各大求职网站,
1、官网投递
官网投递必须注意截止日期。截止日期将会变得非常敏感。有时候会变,会稍微提前一点结束。另外把 Cover letter 和中文简历写的很有竞争性,很符合中国国情和职位需要这就至关重要了。
2、第三方平台网上投递
例如Linkedin 、招聘网、智联、51job,BOSS直聘,拉勾网等等,其中BOSS直聘和拉勾网这两个网站算是不错的国内求职网站。你一旦决定用做网投,一定要注意你的简历,简历将会变得至关重要。它会暴露很多信息,包括行业选择,薪酬选择。准备好后,一般会有猎头或 HR 主动联系你,根据你以前的经验,学位,和对以后的工作期待。
3、找校友
最核心,最有效的一个途径,中国人其实比美国人还在意校友,三言两句就找到这种关系。所以,校友这种天然的伯乐,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国内的市场,最直观的就是校友,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放过这个途径。北美大多数学校现在中国人都挺多的,在国内找到校友并不算难,除了校友,你在国内的一些亲朋好友也是可以寻求帮助的。
4、内部投递
这个在投行特别适用就是找人给你做投递。内递的话,像投行、咨询等公司能帮你争取到 HR 看你简历的机会。像四大,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你争取到面试的机会。像一些其他的企业,基本上可以帮你争取到一面。

综上所述,没必要在意别人的说法,想做就去做。
有人说英国留学生不如国内的985、211,不要让这种阶级性的概念蒙蔽了你的双眼,学校能提供给你的只有教育,该如何对待是你的选择,再差的地方也有好的资源,你的眼光和格局决定一切,不能靠阶级性的概念就以偏概全,来否定那些为了未来做出努力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