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生在本地找工作有多难?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3:02   5550   10
应届留学生指澳洲八大本科毕业。找工作指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听说没有 PR 就根本找不到与专业对口工作?但一些大学(如悉尼大学)不是有 placements 吗?
应届留学生拿 PR 到底有多难?
疑问源自于认识的几个澳洲 top3 读出来的哥哥姐姐现在都澳洲本地在做端盘子一类的工作,让我十分苦恼是否应该放弃国内大学去澳洲就读,毕竟若花一大笔钱回国文凭当 211 用实在是…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19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了大家这么多的找工攻略,我也来和大家科普一下呗~虽然我走的是社招的路线,但是也有做过校招的准备哟。
每个人适合的方式都会因为自己的背景故事,英文程度,学习成绩,生活技能各有不同, 我想这里说的难,对于每个人来说,难得点都不一样~
有的人会觉得与歪果仁交流特别难,更无法清楚的交流工作的具体内容和task~
有的人会觉得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是很厉害,所以操作系统起来总是会出现问题,还是那种你觉得没办法解决的
有的人会觉得投简历难,总是石沉大海
有人觉得面试中群面会非常难, 毕竟不可控因素很多,有时遇见一无所知全是生词的case interview, 有时候满桌都是歪果仁,交流起来明显处于弱势
有人觉得找到一份和专业技能相关的实习就已经很难了
所以这里面的难,会出现在你找工作的各个阶段…… 工作后也会出现各种瓶颈期,跳槽期,自我放弃时期,重拾自己的时期……等等等等 人生会给你各种各样的暴击,每一次都会难上加难, 雪上加霜, 毕竟我们不是锦鲤…… 人生总不会那么走运 ~

无论如何难,找对渠道与方法 聪明的死磕。。总是能找到工作滴!几个要点大家看看咯!

01 成绩不是万能的,没有成绩是万万不能滴

先来说说大学生们吧~不管大家现在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不管是学习什么专业,宝宝们进入校园里第一件事情一般想的都是如何把学业完成,顺利毕业。(在这里我要抵制一下代写一类的业务,补习应该还是可以有的,毕竟你不是在不劳而获,还在临时抱佛脚,没有放弃对吧)我总觉得国外大学没那么容易毕业,那是有原因的! 当真以为学校差钱盖图书馆吗?你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都是你培养学习能力的过程啊!

要知道 以后你找到工作了 每一天都是在学习的! 而且还在随时随地在考试 而不是像在大学几个assignment加个final 就好了……… 所以你如果在学校都不乖乖学习把成绩搞上去, 以后就算找到工作 也一定会花很多时间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了(这里我说的是大部分普通人,拥有特殊才能者 请绕道比如没上完大学 就把marketing玩儿的666的妖怪们)

如果只是把成绩搞上去,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那人生也就圆满了不是。。。

根据世界500强公司校招HR简历筛选criteria的调查,如果你的简历上没有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社会经验,志愿者服务,校园社团背景等的话,在申请校招的时候是很难胜出的。所以现在的「就业」已经不是只拼院校和成绩的时代了,所有大公司在招聘时都在找综合竞争力强的all rounder ,而不是只是学习成绩好的nerd ~

02 渠道的重要性

A 校招:管培生 (graduate program)

在澳洲呢,主流大公司都会每年招聘vocational 或者是summer intern,比如说四大会计师所(EY, Deloitte, PwC, KPMG),律师行,投行(BNP Paribas 法国巴黎银行, Macquarie Group, UBS 瑞士银行,Credit Suisse,Citi Bank,JP. Morgan,Goldman Sachs),咨询公司(Accenture, A.T. Kearney, Bain & Company,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McKinsey & Company, Strategy&),commercial bank 和本地的大型公司如optus, Telstra等等。

这种招聘的主要目的是为来年的秋招(每2月到4月是澳洲学校秋招时期),这种实习的招聘流程和校招流程是一样的喔,你都需要通过网审,Online test, telephone interview , video interview , assessment centre day and final partner or director interview 的流程, 真的能一套走完绝对爽歪歪,喜滋滋。。。 然鹅 大部分的小伙伴会躺在AC day之前,能坚持到AC day 已经很不容易咯,毕竟现场总是会出些幺蛾子。

所以呢,如果顺利拿到这边的主流企业summer intern offer 的话,其实在毕业时应该有优先进入校招的特权滴,这当然也是进入主流企业GP 的最好,最快的方式哦。但是问题来了,这边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的summer intern 都招收international students , 部分公司如四大是开放给international students 的,但需要一些语言要求,所以这个需要提前准备,比如你的PTE或者雅思咯。2月是每年秋招的开放时期,12月是暑期准备秋招的最好时期咯~

说了这么多大家都会好奇,为什么这么多毕业生想通过graduate program 来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个人觉得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呢,这些开放GP项目的公司都是叫的上名字的top tier or second tier 中大公司,首先你的起点就比普通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高很多,(确实也是需要花很多精力和准备在这个上面,否则只是碰碰运气的话,结果一定是。。。杳无音讯,毕竟一家公司一年只有一次机会申请,今年不成,就只能来年再战咯!)所以能进入这些公司的GP们,必然都付出了很多,这个时候就能体现他们的价值了,自然他们的第一份工资就会比普通毕业生高很多咯 起薪一般在50k- 75k 左右,看行业
$咨询>$投行>$四大。。。自己意会哈

第二呢,一般这些公司都会在GP阶段给你配一个mentor or buddy,相当于你的导师或者工作小伙伴,他们可能是你的manager,也可能是你的同事。个人觉得这简直是上天派来的贵人嘛 (极端的给你挖坑的栗子除外)如果有一个好的mentor 简直就像是打怪路上开了挂一样 好嘛~

举个栗子,虽然我是社招进的我们公司, 我的manager本土意大利人,意大利文说的不6,披萨做的不好次,天天研究怎么戒糖,戒盐 (按他的脑回路这些都是commercial搞出来的产品,其实我们的饮食中不需要那么多的调味料,天天想着怎么健康饮食), 但可是,他作为我的mentor简直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 进公司的第一个月除了training公司所有的财务部门的信息和material以外,威逼利诱我去报名了传说中的CA (Chartered Accountants,我们公司可以报销所有的study fees and material fees, CA 5门课 aud $1,225 * 5 = $6,125), 后来我一度觉得如果一开始我知道这是一个这么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我也许会给我manager一个美丽的微笑and say no!

其痛苦程度几乎可以和考6次雅思,写作一直差0.5到7的感觉非常相似,每次我做CA的 online test 结束以后立马想自体爆炸,信息太多的同时,我特么还要等一个周末,之后的周一才知道结果,最最坑的是 我的manager每次出成绩的周一,都会每隔一个小时跑出来问 成绩出来了没!!!! 我每次都只能偷偷查了成绩,然后理直气壮的告诉他多少分儿!!! 但每次这样的周一 我都特别想请加不去受罪 :P) 后来,据说他已经对我很 “温柔”了,他以前在的firm都是manager盯着10个小朋友一起开成绩单。。。那场面我简直不敢想象,万一挂一门儿,简直无地自容好嘛!!! 毕竟学费是公司交的。。。 我也不好意思不过啊!

大周末早上6点爬起来做CA的题但回头再想一想,当你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会因此而改变。 而我的manager看到了 我曾经看不到的未来和潜力,也正是有他的inspiration 我才会一步步走的更远,从一开始的assistant accountant一直走到senior management accountant。 所以我非常鼓励大家在面试的时候,去问一些以后potential manager的背景经历,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辅助你向你梦想的工作向前走近一步,毕竟面试有时就像谈恋爱,这应该是个双向选择。

B 社招 / 猎头
在澳洲的第二个找工作的途径是通过社招(就是自己去各大招聘网站上进行投递),还有一种就是猎头的Vocational program或者他们手上的open positions。

先来说说 vocational program, 各大公司在非常忙的时候需要实习生来帮忙,同时实习生是通过vocational program 来extend study 增加工作经验,这种方式对于国际留学生比较普遍,因为基本没有签证要求 (要么是现在的毕业后工作签证485,可以做全职工作,或者是学生签,可以做一些相关领域的实习或者兼职) 那么这种program的实习范围会非常广。但需要通过agent 来place,都是需要通过中介,主要领域有会计,金融,IT, 工程等领域。这类实习也可为在校生迅速补充简历经验匮乏的需求,最好的时期是每年的12月到2月的暑期, 因为暑期的话大家就可以做三个月的全职啦! 那么这个的话就相对于自己去投校招简单很多啦~~具体的招聘网站和猎头公司,我看其他答案里面都写得非常详细啦~ 这里就不在重复讲咯.


我们家O宝宝陪我看CA看到睡着~我是生活在澳洲滴一个资深会计小仙女,如果大家有问题的话也可以给我评论或者私信的啦。记得点个关注噢!Mua~
感谢你的赞哟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0 发帖IP地址来自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与两位最高票答主不同,我是一个刚刚从UNSW毕业半年的人,刚刚找到了人生第一份正式的全职工作,是在NAB(澳洲国家银行)。前排的朋友们都说的非常好,这里我希望做一些补充,另外也把这个问题拉近到2017年中旬,给这个问题增加一些时效性。
找工作到底难不难呢?
我站在一个商科学生2017年的立场来说,还是比较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前提是对于大部分普通的留学生来说,分析的人的群体不同,结论自然很不一样了。另外,学习商科的人数比较多,因为专业的差异也会造成找工作难度不同。再者就是移民今年比去年难很多。当然,也是会有少数的人,可能因为英文好或者来读书前有工作经验等等的原因而非常顺利轻松地找到工作的,这里就不讨论这种情况了。
但是,这是否代表了我们大部分人就找不到工作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还是会找到工作。可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算是达到了大家心目中找到工作的目标呢?一定要与专业相关嘛?一定要是鬼佬的公司嘛?一定要一开始就是full-time 嘛?如果你的答案全都是yes,那确实是比较辛苦。
根究观察身边的人我发现,在刚毕业的第一年里,很多留学生还没有拿到绿卡,找到的工作主要是一些中介工作,包括房产中介,房贷中介和留学移民中介。然后也会有小部分人做一些会计的实习生然后转正,但是转正以后也还是part-time的工作。然后在这些工作之余,大家去考雅思,PTE,naati,PY等一系列移民加分的项目。等到拿到了绿卡,会有一部分人向local大一些的公司进发。
所以这里第一个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在没有拿到绿卡前不要把求职的目标定的太高,这样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而且也并没有什么意义。踏踏实实按步骤走,绿卡早晚会有的,这个工作也是暂时的,不用因为开始没有找到特别符合自己出国前想象的工作就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哈哈~差点唱起来)。
我就是想一开始就做专业相关的工作,我该怎么办?
对于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刚毕业以后就有的职业选择,我本身是认为没有高下之分的,只要适合自己,都是很有前景的行业。但是有一些小伙伴可能会认为,我就是想要一份比较安稳的会计的工作,不然我就是很不舒服不开心。对于这样的小伙伴我可以给一些很实在的小tips。
1.可以在Gumtree或者学校网站上搜索一下会计的实习机会,不必纠结于对于绿卡或者工作经验的要求,也不要纠结于没有薪水,就当作一个跳板。有了这个3-6个月的实习经验,找正式工作会容易许多。而且有些实习本来就是可以转正的,好好把握机会,工作时要认真积极,多和老板交流沟通。
2.对于英文水平相对有待提高一点的小伙伴,不妨找一个付费提供实习工作的公司,在实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不要有心理压力,觉得这种就是骗钱的啊,学到真本事拿到真经验才是王道。毕竟自己英文水平上有点差距,没必要因为死磕我说的第一种方法而浪费时间,错过最好的提升机会。
3.和学校老师,已经工作的同学多social,寻找推荐机会。
我现在不急,那为了未来找到满意的工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关于成绩呢,我的意见是不要低于Credit。如果学习能力比较好,不用太全身心扑到学习上就可以拿Distinction,那么就尽量去获得Distinction。HD 倒是不必太过追求,特别是在会占用实习和提高英文的时间的情况下。比较好的公司或岗位确实需要D的成绩,但是鉴于大部分人因绿卡英文等原因无法进入Graduate Program,所以也就不涉及这一块了。
2. 最好多参加学校的活动还有义工活动,别让当服务员,sales这些工作占用自己很多时间。在国外花钱很多,大家体谅父母的心我能理解,但是为了稍微长远一点的职业规划做考虑,还是尽量不要这样做。
3. 多去参加social event,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和雇主。有很多network在不经意间建立起来。不必表现出太强的目的性,以一个大家都比较自然舒适的方式去交流。未必要直接获得一个工作机会,获得一些信息也是很好的。
4.读书期间最好就为绿卡做准备,绿卡确实还是比较重要的。现在移民形式这么紧张,大家就不要再去抱有侥幸心理。该加分的项目就去加分,不要让拖延症害了自己。既然决定在这边发展,就是该付出的就都按部就班付出就好了,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金钱。我看到好多人最后没能成功移民,就是因为自己觉得PY不用读,干嘛多花那几千刀。可是对自己的英文能力判断又不准确,最后还是达不到分数。
5.找第一份工作可以在Yellow Page上一个公司一个公司地打电话或发邮件。即使它没在招聘,你也还是可以争取到一份实习机会,有些也是可以转正的。老板有时也只是说说而已,开始说没位子,后来也还是可以有机会留下的。
咳咳,总结一下。
其实自我认知和定位挺重要的,只要我们对自己各方面条件认识清楚,总会有适合自己的路的。假如你善于社交,但是成绩不好,就不要执着于通过Graduate Program进入大公司。完全可以利用社交获得工作机会,未来再转型。假如你英文好,但是没什么工作经验,完全可以走local网站找实习或者老师推荐工作这条路。你看,都是有路可以走的。
留学在外,大家都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可以互帮互助,让澳洲的华人群体越来越强。我的原则就是呢,既不潵鸡汤,也不打压大家,以一个相对比较平和客观的方式互相交流吧。如果有什么想问的,也可以私信我。或者有些要指正的,也很高兴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最后预祝大家都找到理想的工作!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1 发帖IP地址来自
说实话,挺不容易的。如果毕业之后立即回国,找工作也许不会这样难。

2016年12月1日递出了第一份工作申请,3个月后获得一家NASDAQ上市公司的实习机会,将近半年后收到一家全球性上市公司的graduate program offer。
可是在最开始的3个月内,申请的26家公司,没有一家成功,只有6家获得接触机会。但是这三个月的积累仍然是有意义的,让我能更加从容地应对graduate program。
这篇回答大概将分为6个小节。
  • 《数据会说话》
  • 《“志在必得”的第一次面试》:第一次总是狼狈的
  • 《以考代练与乐透》:以何种心态面对挫折?
  • 《一家神奇的公司》
  • 《微小建议:申请每份工作之后,记得存档哪些文件?》

@心有林夕 获得 5163 次赞同,15246 次收藏。
大概被收藏3次才能获得1次赞同,好可怜。

这篇回答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另外两篇同时构思,依次写成的。
本回答收录于 澳大利亚 留学、工作、移民 - 收藏夹

[h1]数据会说话[/h1]从2016年12月1日投出第一份简历开始,到今年2月24日停止申请非Graduate Program,期间一共申请了26家公司。其中,20家公司直接失败或石沉大海,只有6家公司获得接触机会(3家现场面试后失败、2家coding test之后失败、1家电话面试后失败)。大结局是26家公司无一成功
今天在统计这些数据时,我很惊讶,本以为这段时日理应申请过100份以上的工作,其实并没有。但这些数据确实是准确的,因为Git历史(.tex文件)与Dropbox中保存的PDF文件一致地记录了前述的日期和数量。这一点也将引出这一篇的微小建议——记得留存每一份申请的简历、求职信以及另外一份重要文件
从行业角度分析,不同行业的就业难度是截然不同的。尽管本科与硕士都是电子工程,但我获得的现场面试机会(包括Graudate Program和实习),反而IT背景比例更高一些。“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在澳洲,电子/电气就不是历史的行程。
Careers Online
Careers Online指同一类网站,即学校的职位搜索引擎。这类网站相对于Seek与LinkedIn,更多的是team leader或HR直接发布的招聘信息,而且更加贴近毕业生的水平。通常,申请方式是直接发送简历、求职信与成绩单到指定邮箱,有时甚至会有联系电话
从统计数据来看,获得接触机会的6家公司,4家来自学校求职网站,2家来自Seek,0家来自LinkedIn。

[h1]“志在必得”的第一次面试[/h1]我在12月1日递出了第一份工作申请,职位在Careers Online发现,直接发送简历、求职信及成绩单到经理邮箱。非常幸运,不到一个小时收到回复,预约时间进行电话面试。
因为从来没有进行过英语电话面试,所以非常心机的选择了最后一个时间段,希望能多一些准备时间(然而并没有因此多准备 我的错)。之所以这样紧张,是因为此前打各种客服电话从未能有效地交流过。记得第一学期结束后搬家需要断网,还要请高中同学帮忙打电话搞掂这个事情。因此,在电话面试这件事上是非常不自信的。
事实上,电话面试听懂英语的难度比面对面要高,一方面语音信号有失真,另一方面无法通过嘴型和手势获得额外信息帮助理解。当时非常担心和经理打成一个平手,即我听不懂他说什么,他也听不懂我说什么,岂不迷之尴尬?

好久没有说英语怎么办?
有一位朋友去年参加Deloitte AC前,已经在国内连续生活3个月,并没有机会英语。她的解决办法是AC前一天,在酒店对着镜子英语自言自语8个小时。很遗憾,我当时忘记问她对着镜子究竟需要说些什么才能被Deloitte录取。像不像,三分样,我的做法也很简单:打印几页behavioral questions and sample answers,寄望于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获得英语语感。
第一次电话面试大约进行了50分钟,有behavioral questions,但大部分是技术面试。职位是PHP Web Developer,具体问题大家可以自行脑补。此前很担心的“打成平手”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一方面是口音相对标准,另外一方面是技术性问题在心中也有所预期。
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尝试与挑战,在一次一次战胜困难后慢慢积累起来的。这一次经历之后,基本对电话面试“脱敏了”。
一周后收到现场面试邀请。现场面试相对简单,技术性问题也算行云流水。只不过当时回答behavioral questions和提问环节不如现在熟练。当时面试结束后异常开心,胸有成竹、志在必得!然而出现了一点小意外。
While we were impressed with your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after reviewing your credentials we have determined that your qualifications do not suit our needs for this position. We sincerely regret that we cannot offer you employment with our organization at this time.
[h1]以考代练与乐透[/h1]回溯到初三那年,1000米是中考必考项,体育课每周都会有相应的训练。最开始成绩并不理想,体育老师祭出一记人生哲学:“以考代练”。大概意思是何时获得9分(满分10分:3分38秒),何时可以不再参加模拟考试。否则,每节体育课模拟测试一次,权当练习。
第一次被拒绝是很难过的,基本是希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多次碰壁之后,渐渐学会及时地调整预期,也慢慢地发展出一种“买乐透”的心态:下注越多,一直不获奖的概率越低(geometric distribution)。乐透并不会因为买的更多而提高单次的中奖概率;然而,单次面试的成功概率是可以通过练习与反思不断提高的。
投简历就是为了获得面试机会,再好的mock interview也不如实战真实。能不能录取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面试积攒经验。
这种心态在后期的Graduate Program申请时更加重要。
最终能不能录取真的不重要。能到video interview,就可以获得练习video interview的机会;如果有幸获得Assessment Center和终面邀请,更可以积攒相应的经验。

期待“毕其功于一役”,多半只会给自己增添烦恼。有再多offer,最终也只能选择一份工作。试得足够多,总有一份会成功。
未想到当初体育老师一句“以考代练”,十年之后竟对我很受用。

[h1]一家神奇的公司[/h1]今年1月6日通过Careers Online申请一间公司的Junior Developer Graduate position。这家公司在LinkedIn可以找到7名员工,Twitter有80多名粉丝。神奇之处在于招聘过程中,线上测试、video interview和assessment center一应俱全。(我猜测是因为购买了招聘公司的全家桶。)
这家公司的线上测试系统由Talent Q提供服务。线上测试大概有三大提供商,Talent Q(Coca-Cola Amatil)、SHL(PwC和Telstra)以及Revelian(real estate和AECOM)。很惭愧,只有这么小的样本。
SHL最中规中矩,Revelian最像游戏,Talent Q最难。Talent Q号称resonsive test,即这轮做的好下轮会变难,这轮做的不好下轮会更简单。然而Logical Test中,全程只有两道题会做,我也没有发现它变简单。[微笑]
这家公司给我第一次参加one-way video interview的机会。
What is a One-Way Interview? http://help.sparkhire.com/knowledgebase/articles/49568
Spark Hire, Sonru, Montage, Vieple, HireVue等几家服务商大同小异
准备过程依旧是朗诵behavioral questions and sample answers大法。上半身行头和现场面试一致总没错,不再赘言。结果,准备3个小时,面试一共3个问题,6分钟结束。[微笑]
下一轮便是第一次AC,大概内容是设计一款App。先是两个人讨论,而后小组讨论并汇报,接下来两个小组合并、相互折衷并汇报,之后是问答环节。最后有一项独立任务:每个人针对两个特定问题进行3分钟presentaion。
尽管AC之后出局,但却为以后的graduate program assessment center完成了富贵的经验积累。从“以考代练”的角度出发,这家神奇的公司提供了一次完美的练习机会。
日后,尽量别教今天的汗白流。留低击伤你的石头,从错误里吸收。
——陈奕迅×黄伟文《葡萄成熟时》
[h1]申请每份工作之后,记得存档哪些文件?[/h1]最开始申请工作时是非常缓慢的,平均一天能递出两份简历就很不错了,因为每一份申请都需要按照Job Description修改简历和求职信,而当时所投职业类型又非常杂乱。针对特定岗位的直投包括网页开发者、嵌入式工程师和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师,Graduate Program有软件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咨询。因此也建议大家尽量能保持专注。不要像我一样,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职业发展完全取决于时下能有怎样的机遇。换言之,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每一份递交申请之后,记得保存好相应的简历和求职信,因为Graduate Program等3个月才收到回复都是很正常的,简历和求职信可以帮助你回忆起当时是怎样夸自己的。此外,一定要记得保存Job Description。很多职位过期便会下架,如果日后可以获得面试机会,这些当时保存的Job Description将是异常宝贵的参考资料。
如果你使用Chrome浏览器,可以很轻松地将网页通过打印保存为PDF文档。最好这些文档可以使用Google Drive保存,因为Google Drive和Gmail的全文搜索功能非常强大。
如果之前没有养成及时整理邮箱的习惯,为求职注册一个专用邮箱也是不错的选择。首推Gmail与Outlook,前者搜索功能强大,后者在大陆地区可以直接访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knock on wood 愿好运继续!
最后的最后,感谢曾经与我分享知识与见解的朋友们,也感谢你能够有耐心读到这里。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2 发帖IP地址来自
15年7月ANU Master 毕业,之后去布里斯班读了PY,比较幸运,实习分在了政府。16年6月实习结束以后顺利留任,当时没有PR拿着485进了政府。但不幸的是,我赶上了会计移民最不好的一年,年初递交70分EOI,直到现在还是没有PR,签证二月也到期了,重新续了学生签,都准备好要辞职了,但是supervisor 和manager 都超级好,听了我的情况以后重新帮我签了part time, 一周从38小时减少到了20小时。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看着好像超级好命,但其实好命背后也有很多心酸。

我来澳洲快八年,其实14年初本科就在QUT的Accounting 毕业。如果当时努力考四个七,再读一下PY早就拿到PR了。但是因为当时太不自信,英语也不好不想考雅思,什么都想逃避,还想着反正年龄小无所谓浪费浪费时间。之后回国逃了半年,潇潇洒洒过了半年的晃荡生活。但半年里发现自己其实不太适应国内的生活,14年7月换了城市去堪培拉开始读master,这一年算是我在澳洲最开心的日子了,也是每天晃晃悠悠,直到快毕业时候才慌了。因为已经读完master了,我再也没有退路和借口不去想以后的生活了。开始努力想着毕业以后留在澳洲找工作拿PR,但找工作很苦恼的事情是没有人可以给我references, 我也不认识任何工作过的澳洲人,每天都很焦虑。之后听说PY读完有机会留任,就想通过PY可能会找到好的工作。

当时我查遍了澳洲所有的PY机构,每个都上网去看了评价,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各大中介打电话,我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找实习完留任机会比较大的PY,最后综合了一下回布里斯班。

PY和实习这段时间,自信心越来越强,交际能力也不断提高。实习快结束的时候以为自己留不下,每天都各种发简历,在seek 和LinkedIn 上,寻找各种可以找到工作的机会。最后我们部门突然开了新的project, 我就顺利留任了,一直工作到现在。当时手里还收到两个job offer. 一个是Darwin Hospital Fiannce officer的职位,另一个是布村一家小会计事务所的casual.

其实我想说的是找工作的确不简单,但事在人为。

一定要提高自信,还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提升交际能力。在澳洲找工作,交际能力很重要,很多工作机会都靠内推。交际能力大于英语能力。


LinkedIn 是一个很有用的app, 有的公司的HR会直接在上面招人。所以大家最好认真做一份LinkedIn profile


还有一个找工作途径就是去跟recruitment agency 联系,澳洲有很多,她们有时候会帮你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部门很多contractor 都是通过这些agency 进来的,优点是时薪高,缺点是是没有sick leave 和annual leave, public holiday 也没有钱。但能找到工作总比没有强。

签证从我的情况来看也不是什么硬性条件,其实政府的policy里面也没有明确写着一定要PR或者citizens,,只要你的雇主要你,签证就不是问题, 所以不要因为签证就不敢尝试。

面试的话要好好准备自我介绍,开场很重要。谈缺点绝对要避开语言障碍之类的回答。

希望大家找工作顺利,也希望自己快点被EOI邀请到。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3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UNSW毕业也有五年了,换了三份工作,皆为正式工作,到现在才算是找到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

首先,重事说三:找工作不难,找工作不难,找工作不难。
其次,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说难,也不难。
最后,PR其实不是个问题,只是很多人认为他是个问题,并把自己的不足归结于PR上,所以慢慢的就变成了个问题

作为一个在澳七年的土鳖,在此传授一些人生经验:
1. 上学期间,不要全身心扑到作业上,除非是超大型企业录取应届毕业生的Graduate Program,土澳公司很少看成绩
补:你是想走学术圈刷学位的,第一条不成立。


2. 上学期间,不要去刷盘子端茶送水,除了能给你买张去度假的机票,对你的未来毫无意义。
补:你是那种完全不缺钱开着路虎送外卖只为了泡妞打法时间的二代,第二条不成立。


3. 上学期间,多去参加各种Volunteer,越大的公司,行业内知名度越高的越好,这件事重要,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补:如果是学校内部的Volunteer Opportunity,不要参加,第三条不成立。


4. 上学期间,不要停止去发简历,第一份工作可以找的比较lowB一点,工资不怎么好的(比如gumtree上面的一些工作),但一定要是行业内的,雇主能够给你出具reference的。
补:工资低于州最低工资,雇主不是善茬,摆明了要压榨你,直接走人,第四条不成立。


5. 上学期间,英语“尽自己努力”去学好吧,至少要听得懂别人在说什么,至少Email能明白怎么写,至少简历明白怎么写,至少面试的问题你能对答如流。
补:毕业后打算当职业代购,微信屏霸的,第五条不成立

6. 注重人际关系,去结识那些你看上去以后会对你有所帮助的人。事实上70%的工作机会都是朋友之间相互介绍的。这点无论中外,都是一样,老外还专门对这个发明了个专有名词:Potential Job Market,我现在所在的公司HR甚至在内部发邮件,能介绍一个合适的人我们甚至有奖金。
补:识人有术,若对方有仗着自己帮忙来要求你这要求你那,第六条不成立

-----9月25日更新
这周五的monthly review,manager给了不少好评,我想这6个月的probationary如果之后不喝醉酒拳打CEO脚踢HR,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先前不少知友在评论区提及reference check的问题,这里我把这个问题展开一下。

土澳这里找工作非常看重两点,一是local experience,二是reference。第一点不提了,这里仅仅说下第二点。

1. reference就是你的简历中提到的你的working history,原则上只要你写上去的,新公司的HR都会进行背景调查,当然你也可以把一些不太好的黑历史不写上去,这样人家就不会查到了。

2. reference是比你自说自话的experience更强的存在,通常新公司的HR会向referee问很多关于你的问题,有时候一些问题还很刁钻。

3. reference基本上是要以诚信为本,不应该把一个煮饭大妈硬说成是你的Director,这样的行为涉嫌严重的个人诚信问题。即使顺利入职之后被发现,华人小公司可能还会不了了之,但是洋人的公司是会被造成严重后果的,越大的公司后果越严重。

4. 虽说是不要弄虚作假,但是你倒不必去找你的HR给你开reference,你只要找你直接manager,或者是team leader就可以了。通常这些人都是你每天都打交道的,也容易说明白你的职责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容易帮你说好话。

5. 新公司做reference check的时候通常会审查referee的Email,title,公司业务等,所以务必要留referee的企业邮箱。

6. 综上所述,你在学习期间应该越早找volunteer,internship越好,冲着名气大的公司去找,因为一份有分量的reference胜过千言万语。

7. 对于IT专业的同学,除了reference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拿得出手的东西,即你们曾经做过的project,这个是和reference等同的存在,甚至有时候会更加重要!选一个你们拿得出手的自己做的项目,放到Github上去吧~

8. 不要自作聪明复制别人的代码说是你做的,要知道Github都是CTO级别的人看的,为了看你的coding style是不是足够优秀,你觉得CTO用Google用的怎么样?

9. 很多时候工科/IT岗位的面试可能会涉及一个whiteboard test,这个往往是现场给你出题的,是一个比较难的测试。因为同时考验你communication, presentation, technology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但是如果有这种测试,通常面试官会提前告诉你来做准备。YouTube上有很多whiteboard test的example,多看看会有好处。

暂时就这么多,占坑待更

---
update on 09/03/2018
Promoted, 8%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在西澳珀斯呆了七年半 学习三年工作四年半
在一家中大型矿业公司工作
首先,澳洲职场完全就是个白澳社会 在正规职场中国人真的太少了 除非国内外派或者你在一个中资企业工作
再有,工作经验及执业证书的要求远高于你读什么硕士。公司几百号澳洲人读到硕士或者phd的寥寥无几,反而是很多人秉承着"get your hands dirty"的原则高中毕业就工作了,打个比方你18工作 边干边读书 商科三年你读六年 到24 咱们中国人研究生毕业一天没工作过 人家大学毕业有了六年工作经验...

最后,澳洲的就业形势太紧迫了,本国的,新西兰的有15-20年工作经验的senior 一抓一把把的,很多人也只能当短期的contractor... 中国人竞争优势太弱了...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5 发帖IP地址来自
歪个楼,下个月CPA在悉尼有个关于海外学生如何融入澳洲职场的讲座。欢迎大家来参加!
Check out "How To Bridge The Culture Gap And Be An International Team Player (2 CPD)" on Eventbrite!
Date: Tue., Jun. 19, 6:00 pm
Location: CPA Australia, Level 3/111 Harrington St, The Rocks
How To Bridge The Culture Gap And Be An International Team Player (2 CPD)如果我的回答有帮助的话麻烦点个赞!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6 发帖IP地址来自
别的行业不敢说, 医学, 很难。
也是给所有准备到澳洲的准医学生提个醒吧。作为过来人, 在现行的政策和就业环境来说, 我是不会建议留学生读医的, 除非有做好回国的觉悟。
首先, 经过了痛苦的选拔,你有幸进入某所大学医学院学习。然后经过五到七年的日夜攻读, 终于以不错的成绩毕业。 外加学生时代做volunteer, 或者帮忙做研究, 终于有了不错的CV ( 注意, 这样的CV在你同学里真的只能算还行, 因为有些人毕业的时候就有五六份发表文章, 或者在非洲做义工的经验)。
然后你终于走到了实习申请的阶段。
1.你会发现, 不管自己有多努力。本地学生的实习机会是100%保证的。你只能挑别人剩下的, 而你的竞争对手则是那些和你同样优秀的留学生。这些人中几乎英文都是母语, 面试的时候如果你是面试官, 会怎么想。
澳洲医学生数量从2000年到现在大概增长了三倍, 而实习生位置增长虽然有, 可是比三倍要少得多。也就是说每年都会有好几百个留学生失业。
有人可能说几百人算少的, 可是如果对比医学院留学生人数来说就不是少数了。再一个是很多新加坡的留学生会回国, 这个前提下几百号人其实是个大概率事件。
然后说说有幸留下来的留学生, 由于大部分剩下的岗位都是乡下医院, 就要有从小医院做起的觉悟, 努力以后回到大学附属医院, 要不然专科培训几乎无望。

2. 下面来讨论专科培训的问题。在澳洲, 成为任何一个科的医生都是要通过专科培训的。不同科的难度和培训时间不同 (包括GP, 是的, GP是专科, 要有三到四年培训)。
相对于实习位置的稍有增长来说, 专科培训机会在过去十年几乎没有增长过, 有些科招的人比以前还更少了。 这个主要是为了保证专科医生的供需平衡。
拿外科为例, SET(surg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澳洲的外科专科培训机制) 不同专科都不同。不过即使最容易的普外, 目前一般都要毕业第五年左右才有申请资格, 然后如果能力够+努力+运气够, 一到三次申请成功。然后四年的专科培训加两年subspecialty fellowship直下(这个算是运气或者能力强的了), 然后可以在四十岁左右成为consultant  (顾问医生)。
在成为顾问医之前, 你每一天都会很忙, 然后年收入也一般。这还是普外, 如果你的志愿是做心外或者儿外, 那恭喜你, 你将会和另外的十几人争取一年这或有或无的专科名额。有很多人甚至于读了PhD都进不了专科培训, 这种算是悲剧了。

如果读完了这篇文章还希望读医, 哪怕没钱受苦都要读, 那就加油吧。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7 发帖IP地址来自
泻药。PR根本不是问题,我申请的公司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concern过我的residency(哪怕我有),所以,如果你真的很努力了还找不到工作,那只有两个原因: 1.你所就读的专业确实连本地人都是低于两位数的就业率 2.或者说你那连一句稍微长一些的、完整的英语句子都说不清楚的舌头才是关键所在。
现在在上班路上,回头有空更。
------------------------------------3月30日上午十一点更新------------------------------------
写在前面:我只能分享找实习的经验。不过你本地实习经验都有了,full-time job还远吗?
在开始之前,我先说一下我找实习的大致经历:
  • 14年新南威尔士州高考毕业。15年3月进入UNSW,专业是Computer Science/Advanced Mathematics,之后转成了Comp Sci only。
  • 15年4月中旬,开学一个半月以后,我正式开始了找工作的长征路。可能很多国人不理解“你才第一年诶,找什么工作?”但是其实,周围厉害些的澳洲人基本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找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比较大的把握在第一年毕业secure一份跟自己major相关的internship。
  • 第一个申请的是Google的STEP。嗯,进入面试后被刷。
  • 之后开始不断的申请。基本上看到一个收first year的program就投一个,效率低下,全军覆没。
  • 第一个转折点出现在7月份。那时候在学校的Careers and Employment page上看到学校内部一个部门正在招收Intern Data Analyst/Administrator。不假思索投了简历,拿到了offer。这是我的第一份实习,运气成分占很大部分。
  • 这份工作其实是很无聊的,说是data analysis,其实主要就是文件归档,复印机的维修和使用等等。不过在里面,我碰到了一个来做实习的留学生。在和他的交流中,我学到了不少找工作的tricks,对我后面的申请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值得一提的是,他是通过学校里一个专门为留学生开设的program上来的,不过之后我询问了一圈中国朋友,发现根本没有人听说过。这个我之后会着重讲。
  • 八月,实习结束后,进入了低谷期。开始申请还接受实习生的公司,最后只拿到了PwC一个program的网上视频面试。然而很不幸,又悲剧了。
  • 也是在八月,加入了Enactus Business Development Team。后面才知道,如果简历上没有实习之类的话,这种有规模的学生社团的管理层也是对你很加分的。
  • 十一月,final结束后,因为闲着没事,一边在家旁边的仓库打工,一边申请了一个在Sydney Girls High School教Python的voluntary opportunity。教了五个礼拜,一直教到高中放假。
  • 今年一月17日,通过朋友的内推,到了现在的公司实习。这是一家主要做网络应用和信息/市场解决方案开发的的公司,总共在悉尼和墨尔本有两个办公室。其悉尼办公室所在的创业孵化器号称澳洲最大,我之前也关注过。内推我的人来澳洲一年都没有,我们就叫他M吧。此人是神一样的存在,有机会的话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经过同悉尼办公室主管近一小时的面试,成功拿到职位。在面试期间,主管问我有没有和不懂coding的人解释代码的经验,我立马搬出之前在中学教小朋友写代码的经历。所以说,什么事情都要去尝试做一下,不然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帮到你。
  • 大学第二年,我一边实习,一边开始着手准备年底的Summer Internship的各种申请工作。目前正在准备Microsoft北美办公室年底的软工实习一面。Palantir Online Coding Challenge上星期刚做完,难度颇大,估计是进不了二面了。总的来说,现在又再次进入了低谷期。

下面分享一些找实习方面的干货:
1. 一定要经常用学校的career hub。这个远比什么seek有效多了。在上面投工作的都不是agent,而是公司正儿八经的HR,换句话说,他们也知道你是学生,知道你缺乏经验,知道你的各种限制。在career hub上投简历,绝对是成功率最大的之一。而且上面可能会有面向外国人的program。据我所知,很多中国人都不用学校的career hub,所以最后白白miss掉很多机会,甚至是在本地找工作的敲门砖。
2. 一定要关注几个特定的,和自己专业有关的target company,然后关注他们的官网。官网上的careers page一般都会放出各种信息,比如他们的各种graduate/student opportunity,或者很多时候直接给一个HR的email。这时候你可以直接给HR发一个email,问他们接不接受实习生,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很直接的拒绝,不过也有不小的几率,他们会这么回:


3. 如何找到你的target company呢?很简单,我之前用的是一个土办法——查黄历和翻ASX200上的公司。黄历就不说了,这里说一下ASX200。ASX200上的公司,用我们国内的话来说,就是上市公司。一般公司到了上市的level肯定规模不会小,那也更有可能会接受实习生。还有比如在google 上输入关键字,一些注重SEO的公司网站会直接pop up。
4. Choose indeed over seek. 相比seek,indeed上关于实习生的信息明显更多。
5. GradConnection是一个check各大公司的application deadline的好工具。而且上面根据行业条目都为你分好类了,也可以用来找target company。
5. 另外推荐一个找工作的网站,99 interns。上面都是一些创业公司里的实习。我有两个朋友的就是在上面找到的。一个朋友在上面找到了finance相关的,另一个找到了web development相关的。
6. 多参加networking session。国外的后门叫connection,不过有一点比中国的后门好——不看你爹是谁,也不看你是什么官,你可以自己build自己的后门。数据显示,澳洲绝大多数工作都是通过内推的。认识一个管事的,远远强过千军万马投简历。
7. 活用Linkedin。这个不说了,我之前有一个中意的公司,但是一直找不到他们的internship在哪里申请,于是我直接上Linkedin,找到了一个在里面上班的校友,然后直接问来了管intern的HR的email。

8. 失败一两次,不要气馁。现在全球就业形势不好,不管火星人地球人,大家工作都难找。只要你一次次投下去,不要嫌懒,不要嫌烦,总是能找到的。学校里任何机会都不要放弃,花十分钟申请换来的可能是你职业生涯的第一份经验。
9. 以上这些事情,花时间吗?并不,我每天或者每几天睡觉前大概花三十分钟浏览一下indeed,学校careers hub,几个target company的careers page和99 interns,如果有新的东西出来,再多花半小时申请。其他时候,该吃吃,该睡睡,该读书读书,该玩玩,该干嘛干嘛。
先更新到这里吧,有空再以我自身经历说说怎么面试中要注意的,还有简历的问题。
---------------------------4月2日更新,给大家看看所谓南半球最大创业孵化器(有多小)---------------------------






最后一张我工作中的照片——其实根本在做和工作没关系的事情

————————————————————————————————————
6月5日更新。
4月28日从上一个单位离职,现在加入一家对冲基金做量化交易策略和工具开发。
以上。
————————————————————————————————————
9月7日更新
成功的得到了一家英国公司在悉尼分部的offer。办公室的环境布置超级赞,有机会的话给大家拍照片。这家公司原本是不找intern的,我是直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他们career page上HR的email,然后直接把简历发过去,问他们要不要intern。
过了一个礼拜,他们的Executive Technical Director亲自回的邮件,说看了我的github和简历,要不要去他们公司谈谈心喝个茶。就这样,我成为了这家公司历史上(至少悉尼分部)的第一名intern。
Anyways,现在的offer的title是Developer Intern。另外还在application process的公司现在有两家: 福布斯30大30岁以下创业者,澳洲华裔Jane创立的Showpo(Software Engineering Intern),以及纳斯达克悉尼分部(很奇怪,还没告诉我title,不过是是system ops team里的职位,估计是DevOps)。
我两个商科的朋友,一个现在是UNSW Finance Department的intern,一个进了APP Securities(澳洲最大的股票券商)当Intern Analyst。
我一位前辈在埃森哲,现在已是senior,带领小组里七八个人做project。他工作3年。
在ING上班的姐夫,Risk Analysis职位,下一年要做VP了。今年他工作第四年。
所以实名反对某答案。请不要给你自己的无能找借口,谢谢。
——————————每次的分割线都不一样系列——————————
9月29日更新,target firm offer到手,纳斯达克悉尼分部的Summer Intern。
——————————这次的分割线终于一样了系列——————————
2017年4月24日更新。
我在纳斯达克的实习结束了。拿到了一份verbal return offer。
我上文提到的在UNSW Finance Department做intern的朋友,在上个假期回国在Deloitte做了Enterprise Risk Advisory Intern,现在是Allianz悉尼分部的Pricing Analyst Intern。
今年年底就要毕业了,我现在在争取把纳斯达克的verbal offer变成一张正式offer,同时也在投其他几家公司(Google,Atlassian,Amazon,etc)。我还在申请一份日本乐天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工程相关的实习。
我想这个答案应该也不会继续更新了。这个答案从最开始动笔写到现在,已经过了一年有余。我只想向大家说明一点:在澳洲找工作,远远没有那么难。

以上。

————————————真的是最后一次更新啦~————————————
联系了之前在Nasdaq时候的老板,已经得到了正式的offer,并且问我能不能在毕业前先回去做part-time。Contract正在来的路上。
另外有一个小伙伴通过research时候导师的关系进了Challenger Limited的risk team。各位成绩好的朋友不妨也走这个路子( ̄ ̄)。
以上(真的不会再更新了)。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3:02:2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多加个人背景了,这篇答案讨论澳洲面试技巧,直接说干货。

首先你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咱们再聊(问题篇幅为非干货):

1,你真心喜欢澳洲吗

好多人,真的是好多人。一边骂着澳洲绿卡的要求多么苛刻,仿佛绿卡的设置就是为了限制我们中国人而诞生的;一次次的考雅思刷PTE考翻译证。想方设法加分甚至被移民中介忽悠跑去偏远地区呆上几年。折腾半天拿到绿卡了,发现:我擦,找不到工作!说好的绿卡到手,美好生活在我手呢?!
于是有人抛弃绿卡就回国了。
是的,有很多人是不屑于澳洲绿卡的。
有人工作了几年,发现还是国内老爸所创立的家族产业挣得多,就回去了。
挣得没有澳洲多?没关系啊,国内美食多,朋友多。澳洲除了悉尼墨尔本的市中心外,其他地方过了八点基本没人了。这叫什么“生活”?

2,你知道你想要什么吗

你可以懒惰,但你至少得独立吧?
你可以“知足”,但也不能让家人喝西北风吧?
你可以奋斗,哪怕愿意付出家庭和谐为代价。如果这是你想要的话。
“我老婆竟然不理解我工作忙没空理她?这一点都不支持我,离婚!”

你可以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选择任何你想要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别人告诉你什么是“精英”,你就去健身去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看书看3000部电影去学习绘画书法八种外语跳舞游泳摄影。

然后所有东西半途而废。

你有病吗?早干嘛去了?

当然有人要说不试怎么知道。请记住,试的前提是不影响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的大前提下去试。你用本科时间去看3000部电影去说走就走,然后挂科。

我真的认为这不是个明智的选择。至少对于大部分并不是天赋异禀的人,不是。

3,你做好为你自己的决定负责的准备了吗

第一代移民是比较痛苦的。哪怕你本科就来了,很多习惯语言文化,还是骨子里的中国人。你要知道你的下一代,也许对中国文化一点都不感兴趣,你能忍受那种失落吗?也有可能他对中国文化异常感兴趣,还埋怨你当初干嘛不把他生在中国。你会在心里暗骂:这个小兔崽子,老子当年多辛苦啊才在这个国家扎根,你现在倒想回去了!
还有,你的父母不可能永远年轻,他们年老了愿意过来吗?还是你回去?回去的话,工作怎么办?不适应国内的文化怎么办?在国内几乎没有人脉怎么办?在澳洲工作,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歧视,怎么办?

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后,得开始工作了吧?我们正式进入找工作的面试环节。

每个专业不一样,但总的来说,PR是前提。没有公司愿意找一个随时可能被移民局赶走的人,这个不难理解吧?


尽可能早的接触整个社会



我manager的孩子研究生一年级,申请了KPMG和TELSTRA的internship,都拿到offer 了,正在选最后要去哪个。
international student呢?学校的placement,没资格参加;校外的internship,没资格参加;没有工作签证,不可能找到工作。
这是不公平吗?你交了学费,人家local也没比你少交多少(你可以查查八大的学费,你和local差多少。有人质疑学费的问题,其实我读书的时候本岛的大学都几乎是塔斯马尼亚大学的两倍。学科不同学费也不同。但总的来说他们local要上学,也不是那么便宜的)。他爸妈或者他还交税呢。人家不先满足自己国民的需求而把机会给你让你捷足先登,那才是不公平吧?

如果不缺钱的话,可以去做volunteer啊!我在塔斯马尼亚干了三四份volunteer后,来墨尔本的第一个星期做的事情就是搜墨尔本的会计相关的volunteer的工作。我不要钱也不给钱,打杂总能干吧?
Google不像百度那么没良心,所以一般都能找到靠谱的。当然安全意识很重要,不要上当受骗,可疑的点一定要想到,不要被冲昏了头威胁到自己的安全。

2,面试准备

A,OK,顺利毕业了,经过努力雅思,翻译证考出来了,PR顺利下来了。开始找工作了。

你要做好准备,一个月找不到工作,很正常。

我记得我入学莫纳什的时候学校还发信息说莫纳什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很高的,平均毕业32天(具体不记得多少天了,三十出头)找到工作。
记得哦,这是平均,是包含所有专业所有学生的。

好好修改你的CV,cover letter。不懂的话多琢磨,多找资料。不要老是问“大神”,“大神”有可能是家里蹲大学的抠脚大仙。网上资料那么多,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毕业生,找资料不难吧?你还可以寻求学校里career hub的帮助,让他们帮改CV和做一个模拟interview。学校是各种无偿服务都那么多,为什么你不知道用呢?

得到面试通知了,记得问清楚公司名字,给你打电话的人的名字,面试时间。实在担心自己弄错的话,可以礼貌的说:可不可以给我发一封confirmation email,把地址和时间都发给我。一般来说别人都是愿意的。

OK,知道时间地址公司名字职位要求了。

Google。把你能在网上找到的任何关于这家公司的资料总结起来:公司的文化,企业的产品,公司的主要客户,主要director,你的部门经理,甚至Google review上之前员工的评价。都可以读一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么。

B,在网上找到20-30个常见的interview questions做准备。
会计的话,一般firm会问专业性的问题。四大是肯定会问的。如果你申请的是tax accountant职位,面试前你是不是应该把tax law的lecture slides快速过一遍?
但是总的来说,都是问behaviour questions。

一般来说就是最常识的回答模式了:STAR+PL
S:situation
T:task
A:activity
R:result
P:principle
L:learning


工作了才发现,原来那些看起来假大空的词,真的是工作上最重要的,下面我会结合我面试的经验来简单回答以下问题并用到STAR+PL method:


-team work

问:当你和上级或者同事有不同意见时,你是怎么处理的?
答:首先来说,我认为在工作中遇到不同的意见,是很正常的。比如说我之前在一家accounting firm工作的时候,因为主要工作是做税法这一块,而每个会计对税法都会稍有不同的见解。有一次对于一个deduction的percentage的问题,我和我的manager有不同意见。他希望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就让我回去找资料,我就找到资料回去和他讨论,最后结果是他的说法是对的因为我少考虑了一个问题。从中我学到了很多,而且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及疏忽点,会让这个知识点更牢固。我的原则是我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是不会盲从。当然最重要的是从整个团队的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

这个问题的背后的故事就是,如果你是生性很aggressive的人,可能工作不久就会因为意见不合和同事吵架。当然有的工作岗位不需要“和稀泥”的人,你大可以表现得更自信。面试答题一定要注意随机应变。

-time management skill

问:你有没有工作量很多的时候?你是怎么安排时间的?怎么疏解自己的压力?
答:首先我作为一名在澳洲五年半的国际留学生,我相信我自己的独立能力是很强的。在我本科期间我同时做三份志愿者工作一份实习并且我还是full time student。我必须得学会怎么去平衡我的学习生活,课外生活和个人生活。其次我之前的工作经验中,manager经常会在我已有的任务中加给我临时的任务。我的处理方法是:和manager交流好哪一些是紧急的哪一些是次要的。并且紧急的任务如果我真的没有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我会提前和manager打招呼,解释原因希望可以延长时间或者寻求他或别的资源的帮助。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没有公司愿意找一个不靠谱的人。干活拖拖拉拉,不能完成的工作不提前说到最后一分钟才暴露,措手不及太可怕了。

-interpersonal skill

问:我们公司比较多元化,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人,你要怎么处理这样的差异?
答:我很喜欢接触不同文化的人,因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才能让每个人与众不同。我本科时候最好的几个朋友,有法国的,英国的,澳洲的,非洲的,马来西亚的。我觉得我有足够好的交际能力去处理人际关系。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吧。我前年在一个非盈利组织做second hand stuff销售员的时候,我创下了那个店开业以来的最高日销售额。因为我能很用心的去记住每一个常客的喜好,并在他们来店里时给他们适当的推荐,所以他们都喜欢在我值班那天来买东西。我想这与我的interpersonal skill是离不开的。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你的交际水平如何,能不能有效率的去解决问题。

-你未来三年五年有什么计划?

问:你既然以前在会计事务所工作过,现在来到公司的环境的话,未来三五年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偏专业的还是偏交际能力的?
答:我喜欢两者结合的工作,既可以让我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提高我的soft skill。这就是我为什么申请这个工作的原因。我觉得就个人而言,firm的工作有点压力过大而且交流不多我不太喜欢。我未来三五年的计划是希望能考出CPA,并且熟悉整个business process,好好打好职业的基础。我算是职场的新人,所以你要是问我太长远的计划,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以前会觉得会计无非是记一些公式算一些数。但是在工作中实际运用课本里所说的“professional judgement”,这是我觉得会计这个职业很有魅力的地方。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公司不想招一个做不了一年就走人的人。他们想知道你的规划和他们的预期是否契合。

突然发现已经写了好多了。就不再细说了,我想大家也看懂我的意思了。虽然我们只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太多经验可谈,但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提前准备,理顺来。然后自信自然的回答,就好了。

不要骂我打肿脸充胖子哈。我的经验是只要是有面试机会我一定会抓住并拿下的。至今为止包括实习一共五个面试(我们塔斯马尼亚大学留学生是有资格申请placement的。^_^),都拿到了。毕竟我一到presentation类似状况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当然我也不是只会“和稀泥”的人。

今年找工作的时候有一个entry level的business analyst的职位,在经历了aptitude test-HR&business manager的面试后,最后的CEO+Business manager面试环节,他们问了我一堆专业问题但和business analyst不相关的题。

-Dick smith倒闭了,你Tax law 考了HD,能从tax的角度分析这个倒闭的影响吗?
-Enron的scandal是怎么回事?你能大致描述一下吗?
-Quick ratio是用来干什么的?inventory turnover怎么算?FOB和其它的运输方式有什么不同?你知道marketing的七个P是什么吗?
.......
好家伙,四十分钟面试把经济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管理学的知识都问了个遍,还轻蔑的来一句,你不是刚毕业半年吗?刚刚那些ratio怎么回答得那么慢。

xbwjsydiwndjaofbsjwgeifhb!

我刚刚对于Dick Smith倒闭问题还有Enron scandal问题可是相当于临场写了两篇essay啊哥哥..

最后让我问问题环节,我忍住气说:
-我在Google review上看过贵公司前员工的一些留言,有好的评价也有不好的评价。有的人提到说公司的文化比较stressful,我想请问一下作为公司的CEO,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他脸红了支支吾吾了五秒钟和我扯:我们啊..就是 professional啊……工作的时候就是要认真做工作的事情。评价有好有坏,很正常的
嘛...

然后隔了一个星期他们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上班,我说:不好意思,我已经找到工作了。

如果功力不够,不建议和老板抬杠。但是要记住,除了亲人没得选,其它所有东西都是双向选择。别把自己给委屈了。


PS:你工作后就会发现,生活不会因为你拿到文凭或者拿到PR或者找到工作而停止。各种crap会等着你。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but you'll gonna love i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