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回答都提到了卡内基梅隆(CMU)的交互,作为CMU MDes的学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CMU主要有4个和交互设计相关的硕士项目: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Institute (HCII), School of Design, Integrated Innovation Institute (III),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Center (ETC).
[h1]HCII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Institute)[/h1]- 先说下HCII, 作为全美第一的HCI项目,HCII在CMU大名鼎鼎的计算机学院下,学科学生都是来自不同背景,大概30%设计,30%计算机工程,30%社会科学(心理学,新闻传播等),以及其他。里面也分为MHCI和Metals两个项目,MHCI竞争很激烈,但每年也能录取60个学生,Metals偏向教育理论,每年录取30个左右,所以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优点自然不用说,除了名气,师资,课程设置比较成熟外,每年有个Capstone的项目,是帮真实的客户完成项目,对于积累经验也有很多帮助。 但听到HCI项目不少中国同学的反馈是,对于留学生来讲,1年的项目时间比较短,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的UX和设计经验,毕业直接找全职工作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在语言文化需要适应的过程中。当然,凡事都是有两面,1年项目短,学费少,而且效率更高。但我最近听说HCI要延长项目时间,从3个学期项目变成4个。
[h1]ETC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Center)[/h1]- ETC主要专注娱乐和游戏设计,学院上课不在主校区,在匹兹堡河边有一栋自己的建筑,所以自然和我们交流没有那么多。我去年参加了他们学期末的作品汇报展,整栋楼都是各种学生设计开发游戏,VR,PS4,AR, 体感交互,也有传统的游戏机和物理交互的玩法,但VR游戏居多,作为不常玩游戏的我整晚玩的游戏比一年玩的还多。里面大多数的游戏完成度还是非常高的,确实有点惊艳到我。一个Team5个人,2-3周开发一款完整游戏,因此强度非常大。(BTW, CMU所有的项目学习压力都非常大,每天2点睡觉是常态,周末基本在小组Meet和写作业)一个Team里2个Artist, 2个Developer,和1个Sound designer所以从这个构成就能知道他们项目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了,如果你对游戏设计感兴趣,你有艺术和设计背景,或者擅长Coding, 或对游戏的音乐创作有兴趣,或者有游戏策划方面的独特见解,这个项目非常适合你。当然,这个项目录取的学生通常具备2种以上的上述能力。
[h1]III (Integrated Innovation Institute)[/h1]- 再说一下CMU III, III是集合Design, Business, 和Engineer的三位一体的学院,学院最初的3位创始人就分别来自CMU这三个不同学院。所以课程设置自然不用多说,整合了三个背景的课程,总体而言培养的方向有点偏向产品经理的角色,学生也来自这三个背景,所以是很好的相互学习合作的机会。但大部分中国学生毕业后还是选择交互设计和UX的职业方向。而且由于CMU选课比较灵活,除了必修课之外可以选择任何学院的课程,所以可以根据自己兴趣一定程度规划选课来适应自己的职业规划。总的来说,项目入口很宽(我指学生来自不同背景:商科,计算机,工程,设计,建筑,物理...),出口也很宽(毕业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背景进入不同行业,从事不同的职位)。
[h1]MDes (Master of Design, School of Design)[/h1]- 最后说一个我就读的项目,School of Design的Master of Design (MDes)。首先, School of Design是在College of Fine Art下面,实际CMU很多学院都在Fine Art下面,比如建筑等。MDes 这个项目叫Design for Interaction,我记得第一天上课,老师跟我们讲Interaction Design和Design for Interaction有什么不同,Design for Interaction的范围更广,包括Service Design, Social Innovation和Transition Design, 这个话题讲起来会很长,先搁置一下。总体上非常注重Design thinking和User research,硕士项目的Director Bruce Hanington更是业界非常popular的用研“红宝书”Universal Methods of Design的作者。
- 学生通常来自设计相关背景,比如建筑、平面设计、艺术、工业设计等,个别几个是计算机背景的,但即便是计算机背景的,也通常有一定设计经验。MDes项目似乎并没有HCI名气那么大,看到评论还提到MDes不收中国学生,其实是一个误解。首先,这个项目招生人数极少,每年收16个MDes+5个MPS(一年的项目),所以总共加起来20出头,总人数少,自然中国学生少,根据经验每年会发差不多3个中国学生的Offer。第二,这个项目要求设计背景,并对英语要求也蛮高,对于大部分国内设计学生来讲有比较大挑战,所以很多作品集很优秀的同学在托福和GRE上被卡掉了,因此其实录取的中国留学生很多都是美本背景。第三,这个项目更倾向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Candidates,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都要2-3年工作经验才来的,这个和国内本科一毕业就出国的普遍情况不同,也是大家觉得难申的原因。
- 安利一下我们项目,个人感觉项目的结构很好,第一学期有4个主课,
- IxD Studio主要是各种交互设计的项目,也会有一个实际客户项目,比如Philips,Carnegie Museum等。
- Communication Design Studio侧重交互设计中的Communication,比如Motion Graphic,Data Viz等,一学期也会积累几个小项目。
- Seminar 主要是交互设计理论和历史,老师也会抛出很多交互设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很重Reading和课上讨论。比如交互设计的发展史,人工智能和道德,数据公正和安全,社交媒体的用户隐私,如何避免设计Bias等。老师也会安排一些Guest Lecture。
- IxD Lab 这个课主要是交互设计的基本技能,比如如何做Wireframe,storyboard,App Prototype,Physical Computing,AR/VR原型设计,工业设计中的原型,HTML&CSS等。老师在每个Topic都会请一个这个领域的Professional来讲,比如讲工业设计原型的课就请了一个IDEO的工业设计师。
- 第一学期课程非常紧张,可以说涵盖了从理论方法,技能,到实际项目的各个方面。而第二学期就更深入,最主要是Research Methods,和一个整学期的项目。在Research Methods里会详细讲解各种用户研究方法,并且让学生在项目中实践,里面也有些偏门的用研方法,比如Fly on the wall, Breakup Letter等。通常每年的第二学期的IxD studio是Microsoft 赞助的Miscrosoft Expo,微软会每年给几所美国的HCI和交互设计高校(CMU我们项目,MIT Media Lab,UW HCI等)一个Design Brief,然后学生用一学期来探索可能性,最后去微软西雅图总部做Presentation。比如去年的题目是Mixed Reality for Social Good,但很可惜,今年微软决定暂停一年Expo,所以我们比较不幸运,但明年应该会继续。BTW,今年的项目是Future Learning & Education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说一下就业情况吧,可能大家都比较关心,也算再安利下我们项目让更多同学申请。基本上每年大部分的同学都去了大厂,由于是两年的项目,所以有个暑期的实习,这个实习对于拿到Full time非常有帮助,去年6个Microsoft的实习,今年同班的MDes 16个人中拿到6个Google UX Intern offer,其他的有Apple, Microsoft,LinkedIn, Facebook, IDEO, NASA, AutoDesk等。当然,来了以后你会发现虽然每届同学最后找工作的结果都不错,但过程依然是个极其艰苦过程,而且大家普遍觉得UX工作在美国越来越难找。
- 总结一下,CMU MDes项目小而美,由于学生少,老师和学生关系相对比较紧密。另外,老师和校友Connection也会帮助大家的职业发展,比如IDEO Chicago的 Design Direction就是MDes毕业,所以会来我们班专门招学生。学生一半是对Tech感兴趣的,一般对设计咨询(IDEO Frog)感兴趣,因而环境非常开放。Studio硬件设施可以说是全CMU最好的之一,对喜欢科技的同学来说,Studio里有Hololens,HTC vive, Xbox,Amazon Echo等各种设备供学生体验和开发(很多同学最后都在这些设备上开发出了原型)。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助大家了解下CMU交互设计的项目情况,也安利下MDes项目,希望更多同学来申请,壮大CM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