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直接留学or工作几年再出国?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2:01   4202   5
本科英语专业,准备申请文商科类的专业,现在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准备才能够申请到更好的学校。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1:02 发帖IP地址来自
美国教育的亮点是本科,留学的最佳时机是高中毕业。
国内的变态高压高中教育至少培养了较为巩固的基础知识,与美国本土的高中毕业生相比,国内留学生更具优势,一方面本科教育本来就以专业打基础为主,美国高中不是100%以大学为导向,大学期间通常需要对基础知识和技能重新积累,另一方面本科教育4年时间长,足够磨练出语言能力和文化适应力,再加上本科教育提供的机会更多更多元,所以本科虽然投资最大,但往往收获最明显。

如果错过高中毕业的关口,最好等国内本科毕业,工作几年,再重新考虑出国。
国内本科毕业,通常出国继续深造。硕博基本上是一个人教育的终点,在读研期间必须开始有意识地对未来职业路线有所打算。这是如果有先前的社会经验,很多问题会看得更透彻些,眼界也会更宽,懂得做出最优化的选择,再加上海外环境和经验助力,才能够完成职业上的飞跃。

如果出国读研,仍然套用国内本科、甚至高考的思路,极其得不偿失。研究生院提供的机会和资源相较于本科部缩水不少,而且作为研究生,市场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就业市场更窄,竞争也更严酷。更重要的是任何高校的grad school存在的意义都是做科研发论文,学生的利益压在最底层,如果只懂得做乖仔乖女,基本上铁定被院系卖掉的命运。

出国的最差时机,是本科刚毕业,零经验,直申国外研究生。
首先是国内本科教育的质量极其令人担忧。国内的学生就算在国内还算可以,到了国外可能连基础关都过不去,国内基本上不给学生任何学术写作、公众演讲、团队组织领导、制造社会影响力的训练,而到了美国你的学业无时不刻需要这些技能过关。更不用说如果学生本人英语能力欠佳,难以适应国外环境,更是雪上加霜。读硕最长2年,时间非常有限,完全没有富余供你慢慢适应。因为国内没有就业经历,毕业之后,社会经验白纸一张,加上国际身份,或许再加上读硕期间并不出彩的在校成绩,集各种尴尬于一身,基本上没有任何竞争力。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1:03 发帖IP地址来自

根据题主的叙述,可以看出,题主现在处在一个比较迷茫的状态中,想要出国留学,又不知道该如何申请到满意的学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题主觉得自己目前能力不太够,无法达成自己内心的诉求。
这是一个现代社会,许许多多毕业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工作or考研?工作or留学?考研or留学?,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到迷茫的方向,亦或是不知该如何去做决定。这种时候,感性情绪是很困扰的,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纠结,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运用我们自己的理性去对比,然后做出一个“哪个选择更有利”的决定。


一, 首先,规划很重要
说的通俗点,最直接体现这个规划的就是“职业规划”,往深了说就是一个人生方向和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因为题主处在一个毕业的分岔路口,你做出的任何选择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你未来五到十年的生活。所以,规划很重要!
想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1, 所选择的专业是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你对这个专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吗?
2, 你觉得出国留学读的这个专业,会是你以后从事工作的方向?还是仅仅是为了文凭镀金?
3, 是否能够从家里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4, 如果留在国内工作,是否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还不错的工作?
5, 留学之后,是想待在国内工作生活还是在国外?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非常主观的,你必须仔细聆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多跟朋友家人交流,多搜集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做出一个真正遵从内心的又会让你感到十分踏实的决定。


二, 毕业后直接留学VS毕业后工作几年再留学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小问题:
1, 毕业后,直接留学。
从这个方面,我们先来谈谈这其中的利弊。
:(1)大学大众化,就业更艰难。现在上大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高考录取率已经高达百分之八十,大学生越来越多,对于就业市场而言,供大于求。这就意味着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会更加困难。这样的情形下,出国留学无疑会使自己躲开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压力,也可以利用两三年的时间,给自己镀个金,学习更多的东西,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
(2)更好的提高个人眼界。大学毕业后,我们还并没有完全踏入社会,可以说我们的社会经验还是相对很少的,从某中层面来说我们的可塑性也就更强。大学毕业后的那种迷茫还在支配着目前的人生,在这种迷茫下,我们的决定并不成熟,可能做出相对错误的选择。出国留学,可以给自己一个“空档期‘’和“缓冲期”,可以让我们有得以喘息的机会,去体验一下不同的环境,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和阅历,用更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中的十字路口。
(3)延续性更好。大学毕业后就出国留学,这种转换会更加的顺畅。由于我们只是从一个学习环境转换到另一个学习环境,就不存在所谓的“太久没学习,不会学习了”或者“太久不在学校,不适应了”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够更好更快的融入另一个学习环境,学习的过程不会出现断层。
弊:(1)花费了大量时间成本。毕业后有些同学选择直接工作,有些同学则选择继续深造。无疑那些直接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小伙伴们比继续深造的小伙伴就多了两三年的工作经验和阅历,诚如我们所知,在现在的求职过程中,工作经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假如在国外留学两年回来,跟你同期竞争的还有很多毕业生,研究生,博士甚至是海归,你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去跟他们竞争,你的能力是否能够真的有所进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否有勇气花费这两三年的时间继续学习而不是去赚取自己的社会工作经验,这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2)没有经济收入。大学毕业后,基本上大家都是22或者23岁的大姑娘和大小伙子了,继续深造两三年后就快奔三了。在留学深造的这两三年间,你基本上是没有收入的,哪怕你有奖学金,也只能勉勉强强的交学费。更不用说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了。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很大,如果没有经济收入,简直是举步维艰(除非家里很有钱,能够让你无后顾之忧的好好学习),否则你会承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别的就不说了,可能自己心里都会过意不去,毕竟也长大了,再伸手问家里要钱,多少都会有些不好意思吧。所以,是否出国留学,物质基础是关键,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2, 毕业后,工作几年再留学
利:目的性更明确。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工作了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越来越成熟,会发现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说不定在换了几份工作之后,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更加知道了什么是你想从事一生的职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出国留学,肯定是已经想清楚了,也明确了自己要学什么,去哪所学校,这样更有利于增强自己在某个职业领域的竞争力。
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个是不言而喻的。工作几年之后,自己多多少少有些收入,也有些人脉,更加摸清了这个社会的门道。说实话,做决定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更别说辞职出国留学这样的决定了。当你下定决心做出这样的决定后,我相信你应该是已经想到了方方面面情况,也做好了计划和准备。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只需要父母一点点的接济,大部分钱都是自己可以准备好的,或者有办法解决的。这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是最为负责任的做法。
弊:未来的难预测性。未来是难以预测的,你永远不会知道盒子里装了些什么。也许现在你的想法是几年后出去留学,但真正到了未来的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决定是很难成型的。你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交际圈,也开始有了奔三的懒惰,说不定也已经成家有了小孩,在这许许多多因素的羁绊下,你再想出国留学,那机会就很渺茫了。


因此,通过上面一系列的对比,只是希望能帮助题主做出更加全面的选择。但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林黛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选择终究还是要自己来做,别人的话只能是参考,决定是自己的,毕竟人生是自己的。希望题主能够通过全面的考察衡量,做出一个最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决定。愿你人生路上,所有的决定都是进步,所有的选择都是幸福!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1:04 发帖IP地址来自
毕业后是直接留学还是工作几年再出国,这一直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思考的问题,当初我留学的时候也想过这个问题,也算是有点感悟。
影响抉择其实是因素挺多的,最先考虑的就是你的职业规划。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对留学有强烈的愿望,留学之后的规划是什么,选择的专业是什么,学成之后的出路好不好,还有最重要的,留学对自身是否有极大的提高。另外留学资金问题,就你目前的家庭条件,家里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付你的留学费用。如果工作几年再出国,你又得考虑,凭你现在的背景实力,你能找到什么工作,现在的工作对以后留学有没有帮助。
所以这并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需要结合多方因素讨论的思考题,没有标准的解法,答案因人而异。
就拿毕业后就出国留学来说吧,你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你出国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要留学的经历,体验丰富人生?还是走向世界,去别的国家工作?抑或是增加竞争力,再回来找个好工作?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人的选择是体验丰富的人身,开拓眼界或最后一种提升自身实力,回国找个好工作。但是如果你是想尽快进入全球竞争环境,或许先出国是你更好的出路。
二、你的目标专业和院校是什么?科研型还是应用型?硕士还是博士?最重要的是对工作经验是否有要求?毕竟不同专业之间存在巨大差别。
拿题主想读的商科类专业来说吧,美国商科留学一直是比较热门的。因为商科的门槛低,通常不需要学生具有专业背景,不论你是学理工科的,还是学文科的,都可以就读商科,而且商科的学习时间短,学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又能增加自身竞争力 ,所以虽然在就业方面,商科没有像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这样的优势,但是申请的人依然很多。
商科类专业可以按照“职能”与“行业”两大模块进行划分,专业的分类很多,而且商科有些专业和项目是比较偏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的,所以你选择的专业是否偏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也是考虑直接留学还是工作几年留学的依据。
在题主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个人是建议工作几年后再出国的,因为只有在工作中,你才会认真的判断自己的不足, 对工作内容和兴趣志向才有真正的认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更全面的评判,这时候再决定是否通过留学来突破自己的瓶颈。 拿比较热门的管理类来说,这些学问不仅基于知识,很多还是经验的科学化总结,一定的工作实践能帮助你更好的吸收理解。
我上免说的这些目的就是在留学前通过这些方面来思考,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判断,毕竟大家都有各自需要考量的因素,而且家庭经济情况都不一样,毕竟留学费用不菲。对于商科留学申请来说,工作几年再出国,不仅可以收货工作经验,增加留学申请的背景, 在申请的层次更上一个台阶,还可以从经济上替父母分摊一部分压力。但是极易出现的情况是,你先工作了几年,结果生活安逸了,有了孩子,工作也难以割舍,可能就丧失了出去的动力,当初的留学梦就这样在工作中被磨灭了。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题主现在对各项利弊的权衡应该更加清楚了,所以到底是直接留学还是工作几年再出国,题主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至于如何准备才能申请到好的学校,这就得看你的背景实力了,具体的请移步想去美国留学,读商科研究生,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参加哪些考试? - 小社区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1:05 发帖IP地址来自
文科类很多专业都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学科,一些专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很高,比如新闻、社工、艺术管理等等专业。这成了很多国内申请者留学路上的一只拦路虎。中国学生不怕考试,但动手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相对较弱。
首先要强调的是,一些暑期工作经验、毕业实习或者社会活动经历与一份正式的工作有本质区别。就像一个模拟股市中的游戏者与真正股民,之间存在着很大不同。在正式工作中,你才会认真去判断自己烦恼的根源,对工作内容、兴趣志向、工作氛围等方面才有真正的认识,经历过这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才有真正的意义。所以在工作经验的判别方面,学校肯定会将其与普通的实习经历区别对待。
文科申请者一般都在上大学期间准备申请,毕业后递交材料,工作经验就出现了空当。于是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是否应该在毕业后停下来认认真真积累一年工作经验呢?
整体来看,有工作经验肯定是利好因素,但其中的轻重也要按具体专业而定,至于是否应该毕业之后先积累一年的工作经验然后再申请,也要因人而定。对于某些申请人,工作经验甚至已经成了决定性的参考因素。尤其是一些与管理类交叉的学科如媒体管理、艺术管理、教育管理等等,如果能有全职工作经验,对申请是非常有利的。
我去年有过一个湖南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他的目标是申请美国最好的几个新闻学院。他的GT成绩和GPA成绩都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工作经验方面有欠缺。他认为自己是有一段实习工作经历的,应该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但我认为在录取委员会看来,这样的实习背景显然太过单薄。而他的申请目标又非常高,这几个新闻学院又非常看重学生的工作经历和学术背景,而他在这方面一无所有。
在我的建议下,他放弃了立刻申请的想法,在传媒一线积累经验,蓄势待发。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一旦做了停下来积累工作经验的打算,就要准备一年的苦行僧生活。一年的工作经验不等于一年工作时间,工作期满后要拿货真价实的成果去打动学校,妄图用流水账式的经历逃过录取委员会的眼睛,无异于掩耳盗铃。比如法学专业,对工作经验的含金量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个录取委员会的人对递交上来的工作经验的解读能力都非常强。他们会轻易判断出,哪个是亲手办过案子的久经沙场的律师,哪个是在律师事务所搜集了几年材料的助理。
在背景提升环节,我指导学生时会反复强调,如果自己所做的都是碎催一类的工作,完全可以放弃这样的机会,这样的工作机会更像是陷阱。学校提出工作经验的要求,是需要你有丰富的专业实战积累,能够让你在进入学校后找到所学知识的实践来源。如果你的工作经验都是行政类的工作,可以说这样的经验能捏出水来,它和专业性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有些人想用实习单位的名头来掩盖工作内容的含金量,比如会计类学生强调自己在德勤的工作经历,这样的工作单位固然好,但你的工作内容才是第一位的。文字游戏终究是游戏,在火眼金睛的录取委员会专家的眼中,这是小儿科的把戏,会被轻易戳破。如果实在没有特别好的工作机会,与其浪费时间和经历,还不如集中精力通过其他方面进行弥补。
对那些没有明确的方向的申请者,积累一年工作经验对整个人生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学以致用,国外学成归来也要寻找一个合适的职业,有的人也可能在工作过程中找到了新的方向,改变了出国的计划。我曾经有个学生毕业后在中央某报工作,非常受领导赏识,后来又考取了该部委的公务员,最终他放弃了出国申请,并向我表示了歉意。我倒是很为他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通道而高兴,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选择都称不上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有含金量的工作经验也可以在下一年的申请中让申请的层次更上一个台阶。我曾经有个法律专业的学生,最初的目标是申请TOP30,第一年申请失利后,他找到了一个在国内某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机会。他运气不错,有幸参与了几个资产并购的案子,这些让他在来年的申请中获益匪浅,最终顺利进入Cornell法学院继续深造。
总而言之,关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一些理论性、研究倾向性很强的专业,工作经验对整个申请的帮助并不是很大,重要性要差很多。而且将来在研究领域,这一年工作经验也不一定能有效支持未来工作的开展。比如经济学专业,进入学校都要从头开始学习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人家对工作经验并不是很感兴趣。即使在公司积累了一年工作经验,这些实践性的经验也不能让你在所有学生中显得与众不同,你还是要和每个人一样,从入门知识开始这段学业,而且在未来的学习中,你的经验也可能会鲜有闪光的机会。所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定要认真研究申请学校和专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千万不要人云亦云,白白浪费了精力和时间。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1:06 发帖IP地址来自
申请的话,还是要看你的专业是什么,一段工作经历对你是不是有加成。直接留学和有工作经验两者,只能说各有利弊。不得不说,并不是每个专业都喜欢工作经验很多的学生,尤其是偏文科专业。

英语专业的话,偏文科的选择的话应该大致可以分为应用类与理论类。理论类的内容恐怕工作经验用处不大,而应用类的项目恐怕也只有对口的工作经验才是有效的。

工作经验和学习经验本身就有一个权衡的问题,选择在硕士之前工作,更大意义上是想向录取委员会传达一种信息: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你基本也就丧失了像录取委员会的人展示自己潜力的机会。如果工作经验说服力不够,可能申请的结果还不会好于本科时直接申请。

上面两个高赞的回答的确有自己的道理,但是他们的假设是建立在工作经验的确可以帮助你确立career option。这个结论真的正确吗?一个本科生四年都没确定的职业规划,单靠简单的一两年工作经验就能确定?相反的,如果一个本科生在这一两年内形成职业规划,为什么不能在本科就有明确想法,并且积极准备。

像Xks Jei的观点,本科生直接出国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但是这些能力在工作中就能锻炼了吗?快速掌握技能、提升知识的地方毕竟是学校,工作的时候你又有多少机会能用来提升学校中用到的技能?

关于赵建军的观点,我想对于实习和工作经验的内容提出一点不同看法。就像之前提到的能力与潜力的问题一样,实习的价值不在于实习本身,而是在于向录取委员会传递一个信号:我以后要尝试这一领域,并且在为此努力。如果你的实习经历方向一致,这确实能说明你有了不错的规划。现在很多公司的实习职位都不是在走过场,尤其是一些相对规模较小的公司,你能在CV和motivation里写出你究竟干过什么,远比一个big name的打杂来的值钱(当然big name也有能写出经历的工作,不过这样的毕业前没有任何背景提升就能找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