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生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群体?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1:48   15823   40
2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35 发帖IP地址来自
华意通意大利留学来答


在意大利留学生眼中,我们是这样的。
比如z同学在罗马美院,马上期末考试了,然后。。
(期末考试一群意大利人抄我一个中国人的 这帮战五渣[捂脸])

比如在都灵理工的dr.van同学说
(我的意大利同学问过我班级里的亚洲脸孔都是中国人嘛)
(不过中国人和意大利人交流不多是真实的)

比如m同学(意大利人)在罗马一大
我觉得他们没有那么爱学习,但是我的中国女朋友很爱学习,可能她的语言好吧
群体的话真的要看性格了,有的喜欢和中国人天天在一起,有的还是很愿意和外国人们在一起

比如在米兰理工的t同学采访了一下同学
hhhhhhhh

后续更新,随手一答就跑
http://weixin.qq.com/r/ozsDG2XEITherSF4926x (二维码自动识别)
2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36 发帖IP地址来自



突然想到这个评论了。
我在fb上抱怨波兰语考试太难了,然后这个是我同学安慰我的。
我情况特殊吧,我的专业是在学校外面,一个班里加上我就两个中国人,整个学校也没见过其他中国人了。所以也没听过她们说中国人抱团。

最多的就是听他们说亚洲人-其实就是中国人-聪明,那次期末考完同学出去聚会。有个女生喝的有点嗨。拉着我一个劲的说多羡慕亚洲人多聪明多聪明。
哈哈
2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37 发帖IP地址来自
巴基斯坦人
"Are you going to school to study again? OMG!"

"Why are you playing the piano here? You should be studying. You are from mainland!"

"I know you are studying all day, you are from mainland China!"

"You come back now, OMG!"






ddl逼近……
"Dude, you are gonna help me with  my math!


外国人还是挺佩服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很喜欢问问题

"In international Olympiads, Chinese are everywhere! USA team, UK team, ...., and of course Chinese team. Why are you guys so smart? Is it genetic or something?"

听到最后一句真是给跪了orz

还有就是普遍认为中国学生的英语很差
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口语表达能力不好
和老外第一次认识,聊天,他们都说诶你一个中国人居然能和我交流顺畅,你英语比其他的中国学生好吧?
我说没有啊很多同学英语不管说的还是写的都比我好100倍啊啊啊
主要是中国学生,尤其高考制度下的,很少有机会练习口语和表达,总是揪着语法钻研
和老外说我们学英语的经历,他们都摇摇头说 'that's not how you learn a language'
------------------------------------------------------------------------------------------------
毛里求斯
某毛里求斯人用中文说脏话超!级!正!宗!而且他们是知道意思的!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操你祖宗十八代都会!
教我用粤语骂人(╯°□°)╯︵ ┻━┻
部分归功于我校强制要求国际生学中文吧
hhh还有就是学啥语言大家都喜欢学脏话先
乌尔都语蠢驴西班牙语草泥马母狗之类。。。
------------------------------------------------------------------------------------------------
美国人
舍友加州的
"Do you eat dog meat?"
"......"

"Asians are super smart."

"Asian = Chinese and Japanese "

我经常给他塞吃的,怪味豆牛肉干香瓜子小米辣酸角鲜花饼之类,一开始很抗拒,后来还是被我中华美食给折服了^_^但是他们的确是觉得中国人吃的东西很奇怪,给他看皮蛋的时候虽然没有吐但是还是很难接受

问他对普通话的第一印象,他说注意力完全在各种shshshshshshshshsh上(有趣的是,他可以很清楚地分辨普通话粤语还是日语)

中国学生说英语普遍辅音发的很重,被吐槽过
也都觉得中国人学习都很努力很努力
---------------------------------------------------------------------------------------------
ABC
问ABC朋友怎么看待中国人被视为数学呆瓜的stereotype
她回复 "Well that's true lol I think it's funny"
还有一个神奇的搜索结果叫做 chinese people taking pictures

------------------------------------------------------------------------------------------------
马来西亚和韩国人
觉得中国人很可靠
所以做group project喜欢报mainlander大腿
如果不幸和其组队,mainlander一般都是一人撑起一个组
剩下全free rider
说多都是泪
2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38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是一个高中去美国做交换生的厦门女孩的独白,虽然讲述只有短短一年不到的经历,但读起来却颇有点惊心动魄。选择低龄留学有个很大的风险就是,孩子应对人情世故的能力还并不成熟,在面对复杂事件或性格复杂的人时,很容易像文中女孩一样受伤害却无处申诉。文中描述的寄宿家庭虽然只是个例,但这一个例中还是体现出很多中美文化及不同个性发生冲突时的真实反应。如果送孩子出国,如果选择的还是走读学校,那么父母要在前期教会孩子多少?这篇文章也给留学热带去不一样的思考。

  在美国那十个月的心酸,从来没有跟人完整的讲过,别人问起美国怎么样,也是草草回答还好的。最近有关留学的分享越来越多,讲了很多和同龄人融入的问题,那就添加一段一个和同龄人融入没有问题,却在其他方面处处难过的人都故事好了。

  关于留学年龄,孩子越小就越辛苦,但也是一种历练,还是应该问问孩子愿意不愿意。印象深刻一个朋友的孩子,坐在一旁笑说,自己有手有脚又有嘴,怎么会有问题。

  看他坚定自信的眼神,我也想起了十六岁的自己。吵着闹着不愿留在厦门,八月份拖着两个大大的行李箱飞过半个地球来到美国。踏上O’hare的那刻内心有无数的展望,想在这片新的土地上一展宏图和梦想。那份心潮澎湃是每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都会体会的。

  但没有想到的是,十六转十七这一年,过得像一个世纪一样漫长,自己瞬间就老了十岁。

  一、错觉

  参加的是高中交换生项目,寄宿在芝加哥旁边一个小镇上一户美国local家里,主人叫作Regina,单亲妈妈,在当地的小学交文学和音乐,体型很典型的五十岁美国女人。领养了一个中国小女孩,Anna,十二岁,在伊利诺依夏天充足的大太阳的照射下皮肤黝黑,又有十几岁小女孩典型的干瘦。

  踏进家门,看到井井有条的家,对Regina相当的敬佩,觉得一个单身女人可以做到领养一个小孩,并志愿接受一个中国交换生一年是一件崇高的事。尤其结合她的职业看来,觉得过往在电视上看到的关于美国人的描述是没有错的——他们虽然胖了点,但都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准。

  开学前的两周后相处得非常愉快,她们对我相当的客气,也相当的尊重我的想法。和Anna时常去湖里游泳,全家一起玩Scrabble,一起办party邀请附近的邻居来,我弹琴,Anna唱歌。中介打来电话询问,我们都给了对方最佳的评价。爸妈听到了也很开心,为了我在美国住在了这么好的一户人家而高兴。

  开学一周后,才发现别人说美国高中生轻松云云的话,是部分骗人的。六门课中选了四门的AP课程(统计、物理、化学、世界历史),外加一门试探性的旁听课,天文。为了多一点学分,早上加了零小时课程,就是在正常上课前比别人早到一个多小时多上一门课,为此校车每天六点整停在家门口。加上要准备SAT和ACT,每天下午三点放学后跑完社团回到家五点多,就必须马不停蹄地在书桌前一项接一项地做。

  AP作业写完写Mathlete(相当于奥数的东西)或者J.E.T.S(相当于各科奥赛的结合)或者Scholastic Bowl(相当于英语版三星智力快车)的练习题,写完开始看AP世界历史纠结的几十页阅读,看完开始背SAT单词做模考,模考完开始练ACTScience的速度,再之后为了竞选社长,还可能要赶一两个社团的企划什么。大概忙完已然深夜一两点。拉开被子一合眼就睡着,早晨五点起床洗个澡就一蹦一跳地去赶校车。

  忙是忙,却也觉得充实,毕竟有种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的稚嫩奋斗感,却忽视了一件越来越明显的事,Regina和Anna似乎越来越不高兴。

  于是有一天,辅导员打电话来同我说,你的寄宿家庭认为,你太专注于学习,分给她们的时间太少,她们觉得伤心。我想了一会,觉得是有道理的,于是答应会处理。之后便同Regina交流道歉。她说,没有事,中介之前有跟我说过中国独生子女的通病。

  听到她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我愣了半秒,觉得这个词过分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中介张口闭口也是“你们来自中国的独生子女”,中介自己本身是华人,她说她以往接触过的中国交流生也很多都是这样,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做家务,也不融入进美国。

  我感到委屈,据理力争,但是毕竟生活在别人家里,给你吃给你住,你却不理人家,人家当然会有想法。之后的生活就更加辛苦,每天除了之前要坚持的那些学业负担,还要做家务,辅导Anna学业,和家人聊天。在美国做家务其实并不是很累的事,把碗冲下装洗碗机里,衣服分下颜色放洗衣机再放烘干机,滚一滚完把碗拿出来摞一摞,衣服拿出来折一折就好了。

  二、家务

  是的,我天真的以为这个就是根本问题所在,我努力改了就会好的。之后在一个月,中介在月底的例行电话中突然跟我说,你知道吗,Regina给了C,这是最差的评价。我惊讶地问中介是不是弄错了,也告诉她我有在改呀,有做家务,有spend quality time with them,也有和Anna玩。

  中介说,Regina说,一、你生活不规律,每天很迟睡;二、你并没有真的跟达到交流的目的,她们希望你能多跟她们介绍中国。

  我很为自己很委屈,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辩解:“天呐,我今年高三,必须为自己上大学和高考想,作业那么多,我有什么办法,周围的同学想要进TOP 1% 也都是这么的辛苦的。而且我整天尝试地教Anna中文,她却对自己的文化感到鄙视,天天问我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无耻地做假,又觉得中文无聊,中国的故事没有意思,我有什么办法?”

  中介冷冷地回说,这里是美国,言论自由,跟你在中国的时候不一样。Regina就说了,你整天就想要进最好的大学,什么MIT什么年段第几。

  我恳求中介不要forward给我爸妈这份report,他们知道了一样会七想八想地担心。但是中介说她没有办法,公司规定。于是两天后我妈在中国时间凌晨五点给我打电话,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辩解不清,便跟她说只是误会,我会找Regina谈的。

  幼稚的我以为自己可以处理好这些,不要让爸妈担心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便去找Regina 谈心,我们谈了很久,我也以为彼此是真的敞开心扉。我也告诉了她因为自己很要强所以总想要最好的,也可能是中国国情的原因。她说,她并不想给我C的评价,只是她觉得伤心,因为她感到我到美国只是为了美国的好大学,她们不过是工具。

  于是我就理解的Regina的心态,更认真地想要去颠覆她心目中的中国独生子女印象。我几乎包下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每一周我都要跪在地上用抹布一楼一百多平方米的木地板用洗洁精抹一遍,湿布抹一遍,用拖把干一遍。剩下的房间的地毯和楼下的地毯吸两遍(最讨厌的是吸楼梯,小角落很麻烦),房子的三个洗手间彻底的清理,包括马桶和浴缸。

  家具要擦一遍,Regina家很田园风,家具很繁琐。一旦有Party,一大堆的碗筷洗碗机没法装下,就要手洗,客人看到我一个人在刷啊刷就跟Anna半开玩笑地说怎么可以这样虐待我,让她来帮我,她过来冲了一个盘子跑回房间不再出来。冬天要扫雪(经常摔倒),伊利诺伊下雪下得早。

  经历了一切最后却发现其实她们一家并不感激这些,对于Anna,我越容忍她,她越欺负人,而Regina,我却一直都猜不透自己做错了什么让她依然对中介说我不好。

  最糟糕的一次是整理Regina家车库,发现她们家之所以井井有条是因为杂物都往车库堆了,把所有大大小小的东西搬出来,扫地冲地灰尘是无以言表的厚,再归类那些大大小小的东西,没用的扔了,不要的摆到外面garage sale,有用的擦干净放整齐。从周六的早晨六点一直到下午四点,终于我把原本停不下车的garage整理得可以停下Regina那辆大众了。

  开心地跑进去,Regina在睡觉,Anna刚自己微波了点东西吃,见我进来问我可不可以帮她收拾下碗筷,她总是问得很礼貌,所以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她就跑去玩电脑了,我气结,但想想也就两块碗,但看到盘子里有一整块的chicken breast没有吃,就问Anna怎么不要了。她说不喜欢吃chicken要倒掉,我一时愤青了跟她说你知道还有很多人被活活饿死的吗?她说,right, like I care. 于是她说你要你就pack起来好了,就跑走了。好吧,想想就忍了,收拾完东西,Regina起床,我跟她说garage都收拾好了。她很开心地谢了我。我也很开心。于是下楼休息了。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Anna跑了下来,我在睡觉,她立刻开了灯,我被叫醒,起来茫然地看着Anna, 她冲过来掀开我的被子,说,Mom wants you. 于是我上楼,Regina在车库里翻箱倒柜找东西,我更加茫然了,问Regina “what’s going on?”她瞪红了眼睛问我,你卖掉了一个长长的,银质的,有两个灯泡的灯了吗?我回想了下说,对啊,你说家具都可以卖的呀。

  Regina立刻就掉眼泪了,说那是我妈留给我的呀。Anna在一旁面无表情地小声加了一句,she’s dead. 我就郁闷了,委屈地说你没有交代我呀,你跟我说家具都可以卖的。Regina做要晕倒状,我就被吓到了,马上跟她说我去找回来。

  飞奔走穿上衣服,一路狂奔了3 miles ,打了很多个电话问同学路怎么走,找到了印象中买了这个家具的邻居那里,敲门,没有人,等了半小小时,回来了,我说明了事情,道歉再道歉,花了三倍的价格把灯赎了回来,回家的路上已经再也没有力气跑了。扛着小破灯,委屈得要死,心想,这么重要的灯你放在车库里蒙灰尘做什么!走了不知道有多久,到了天黑才到家。很累也很难过,所以什么都没有说,把灯摆在了客厅,就去洗澡了,差点边洗澡边睡着。

  意料之中地第二天中介又来电话了,劈头盖脸地骂我为什么做这样的事,事后也不懂得赔礼道歉。很累也没有争辩,只是不停地说着I am so sorry. 中介叽里呱啦了一个小时,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我靠在床上,沉默了半小时,直到Anna叫我上去洗碗。

  我以为这就是最无厘头的委屈了,却没有想到还有那么多事等在后头。

  三、请假

  之后我继续着每天不到四小时的睡眠时间的生活,挣扎在学业、寄宿家庭的关系之间。唯一的安慰是AP世界历史终于挤进了A的行列(这个小富人区的公立学校文科真的很难),还有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好。竞选上了这个社长那个队长的东西,却也更忙了,每周三总在不同的town参加奇奇怪怪的regional比赛到晚上十点。

  Regina和Anna虽然态度冷淡了下来,却也没有发生什么争执。Anna开始了她每周二和每周四晚上的合唱训练,在downtown Chicago,于是这两天就只有我一个人。其实也没有差,一周七天六天的晚饭都是我准备的,所以只是少弄一点也不会饿死自己。只是每到周二周四冰箱里都没有什么东西。有一次发现了一块肉,我就开始自己烤了。回来后Regina说,这是一家人用的你怎么就自己煮了呢?我郁闷了一下,一块体重九十五磅不到的我刚好吃饱的肉竟然是全家人用的。我以为自己顽强地活了下来,其实事情远没有结束。

  自己有类似于关节炎的东西,因为膝间液有问题。于是气候一变就会痛,伊利诺伊的冬天又特别的多雪而且冷,所以时常发作。有一天不幸在早晨很早发作了,痛得没能赶上校车。灰溜溜地去敲Regina的门,麻烦她帮我call in school请假,我只能赶上正常课时的第一节课了。她盯了我好一会儿,说,“你自己去打吧。你要我说什么呢?你没有赶上校车所以上不了学?这么丢脸的话我怎么好意思说。”

  我想我当时的表情除了无奈一定还有很大程度的惊奇状。我病了,想要请掉第一节课,而且是节非正式课,这个叫做丢脸?而且Regina竟然让我自己打电话给学校?作为老师,她非常清楚自己call in for absent是违纪行为。于是我就自作聪明地跟中国的爸妈说,你们帮我请假吧,忽略掉了Regina的那部分,只说学校需要permanent legal Guidant的证实。一个小时后我就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啦。

  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一个半月后又发作了一次,这次我直接忽略了Regina(后来想想这是自己做过的无数幼稚的事中的一件),让爸妈直接帮我请了假。

  请假事件埋下的伏笔真的很可笑。

  四、意外

  Anna 在这期间越来越了解了一件事,就是我为了少惹麻烦愿意去做很多自己不愿意的事。于是Anna就开始了她奇怪的欺负人的方式,虽然我也是后来才明白了她如此不喜欢我的原因。

  莫名其妙我总会发现叠好的衣服,我的衣服总是掉到地上。毛巾经常呈摊开状搭在马桶边缘(还好这个家里没有男人)。还有Anna时常在诡异的时刻探头来看我做些什么。终于我找到了Anna,说,你坦白吧,这里就我们三个,Regina会幼稚到把我的毛巾往地上和马桶?她竟然没有辩解,说,这是我家,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再次气结,心想,fine, 难道我还跟十二岁打架不成?就let it go了。

  后来我去向Regina反映,貌似Regina并没有怎么样Anna, 但是Anna很生气很生气地冲下楼,大喊了一句,Get out of my house Cici!! 竟然大声到了连体栋的邻居听到了,第二天很关切又带着八卦地来打探发生的什么事情。Anna喊的那一句话其实我没有怎么生气,说真的是伤心多的多。无论如何一起住了几个月了,教了你这么多的数学题了,也跟说了那么久的话,你用的每一件东西、踩到每一寸地板、吃的每一只碗、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我擦的我洗的,而我依然还是让你这么讨厌。

  伤心了一小会,又被学业给淹没了,三个月考了一次SAT,两次SAT2,两次ACT,也就没有时间来伤心了。

  12月31日下午,Anna问我要不要一起去玩,拿个小木板从小雪山上两个人一起滑下来的小孩玩的东西。我受宠若惊地立刻答应了。玩了十分钟,Anna让我一个人上,我一往直前地走了上去,下去前都会有推,但是Anna推得非常用力,我啊地叫了一声就往前冲,结果一下就脱离了小板滚了下去,实在很快啊就哗啦啦地侧滚到了侧面的栏杆,腿一勾,我的人却是要向前飞的,咯吱一声我感到脚踝一热,突然脚就像穿了我爸的衣服一样袖子往下掉了一截,然后方向不对地下垂了。

  停下来后我恍惚了几秒爬起来,发现自己根本站不起来,一阵巨痛。Anna遥远地看着我,过了几秒她走近都没走近就往家里跑,Regina摇曳着她行动比较困难的身体走了出来,周围几个小朋友围着我问我怎么样了,显然大家都被吓到了。

  Regina蛮着急地立刻带我去医院。医生是个印度人,戴着海绵宝宝图案的领带,却耽搁了很久,因为之前没有生病,医保程序不熟,医生让Regina先记自己的医保,她不愿意,执意要等中介的电话,我痛得要死要活,医生看不下去,说你先跟我来吧。

  于是就敲敲打打摸摸摁摁说了很多奇奇怪怪长长的词,我也没有听懂我的脚到底怎么了。他开始掰啊掰,我大喊痛,之后我躺了下来,任由他折腾我短小的腿,看到一遍又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绷带啊,瓶瓶罐罐啊,不敢去看。

  医生指手画脚地说,大概要过一个月才能好,我就长吁一口气地躺到病床上了。等了半天没有等到Regina啦,老护士(美国的儿科护士为什么都很年长)传话来说,保险好了,你妈妈说,她要回家准备晚上的New Year party, 迟些时候来看你。海绵宝宝医生在一旁抬起头来,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拍了拍我的肩,说了句,take care,也走了出去。

  病房就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我一个人,还有护士带来的冰淇淋。我坐着,吃着冰淇淋,盯着时钟。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期待着写什么,看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冰淇凌化了,被护士拿去冻了,再要过来,再化了不知道有多少次,吃到了我整个肚子冰凉冰凉。终于十二点。Regina还是没有来,我也知道她们是不会来的了。

  对啊,她们凭什么要记得1月1是我的生日。我在期待什么,我笑了笑。

  十七岁生日,我吃着冰淇凌,满脸泪痕地自己一个人,坐在医院冰冷的病床上。就这样过了。

  五、折磨

  那之后我对Regina和Anna彻底的死心了。我不再在乎他们怎么看我。唯一开心的是拄着拐杖我就没法跪下来擦地板了。更讽刺的是,Regina看着我进门拐杖抵在木地板上总是很心痛。

  我们的关系降到了某种冰点,她们出去吃饭不会告诉我,她们出去玩也不吭一声就走了,她们去朋友家过夜电话也没有打。Regina向中介说她非常的无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中介以每三天一次的效率跟我打电话,而我也免疫到了开着免提哼哼哈哈一边做作业的地步。

  大学的面试接踵而来。手撑拐杖我跑了无数趟downtown Chicago. 每次都是从家跛着走上半个小时到车站,做火车一个小时到downtown,为了省钱不做Chicago贵死人的taxi而做公交,跑到约会点。大部分面试官都很体谅,会改成电话或者在火车站附近。

  最后一次面试是MHC面试,朋友载我到了火车站,鱼贯到了市中心下车一瘸一拐到了面试的地方。MHC 面试官很可爱,彼此也很有共同语言,我们一聊不知不觉过了三个多小时。看了一眼时间快赶不上车了,就匆匆忙忙依依不舍地告别我飞奔向了火车站。

  坐了一个小时的火车想着怎么还没有到哇,越看风景越不对就询问售票员orland park还有多远哇。售票的黑叔叔瞪大眼睛说,missy, you are in Indiana now. 我啊了一声才反应过来自己匆忙之间上错了方向的火车一路向北到了另一个州。

  下了车,寒风交加的一月,为了面试我臭美地没有穿几件衣服。这里是算F都零下的温度,一转身却看到温暖的候车室还开着温暖的灯门却锁得紧紧的。再看时刻表,最后一班回Chicago的火车十分钟前刚走。犹豫地拿起电话打给Regina,Anna接到电话。我跟Anna说了一通后,Anna就开始和她妈喊话,电话那头的我清楚地听到了她们的对话。

  A: Cici wants to talk to you.

  R: what does she want?

  A: she is in Indiana.

  R: what?? What is she doing in Indiana?

  A: She took the wrong train.

  R: (silence for 5 secs) then what she want me to do.

  A: (speaking to me) how can we help?

  Me: I don’t k..

  R: (yelling) tell her that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right now.

  A: (to me)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没有伤心,我挂断电话。绝望了三秒立刻意识到自己再绝望就真的会被冻死在这里,撑着拐杖一蹦一跳来回踱步取暖想着要怎么办。再跛着回去看时刻表,离这里最近的另一个车站半小时后还有一班回去的火车。立刻打电话叫了Taxi,等到我觉得自己差不多都被冻成冰棍的时候Taxi终于来了。

  我拼命催叔叔快点开车。貌似司机知道如果我不赶上火车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坐他的taxi付几百美金一路打回Orlando park,所以开心地悠哉游哉慢慢地晃到了另一个车站。我几乎是要甩开拐杖地跳到了月台,整个月台空空荡荡,像极了已经没有火车了的样子。我什么神都拜了一遍地恳求火车还没有走,五十秒后,不知道是我拜的哪个神真的灵验了,呼啦呼啦来了一辆火车,我看着Chicago south 几个红光字,几乎跳了起来(忘了自己少了一条腿结果差点摔倒)。

  一路坐回Chicaogo再转火车回 Orland Park,已经晚上十二点了。这个平原地带是一篇暗摸摸没有什么灯的。我下了车驻拐杖慢慢地走出了车站,越走光线越昏暗,四周都是芦苇,地上是雪,天寒地冻。

  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机械。就是当你的全身没有任何的知觉。连思维都被冻住。只剩下惯性不停地重复着走路的动作。甚至连恐惧都不会了。

  黑暗中摸索了半个多小时,到了这个被称做家的建筑物前。门被锁了。我摁着门铃。一下,两下,三下,直到第九下。Anna开了门,裹着浴衣,隔着最外层的玻璃门盯了我不知道有多久。我张开嘴想说open the door, 却已经发不出声音了。她像是在确认一层薄雪的门外那个紫色的人是不是我一样,就那样盯着我,不开门。

  隔了许久,门打开,一股暖流。我走下楼,打开热水。温暖的水在身上已经没有温度。就像这栋房子。温暖的模样,充足的暖气,对于我来说却也已经没有了温度。

  六、了结

  之后没有意外地我就发烧了。为了申请,睡眠不足更加严重,加上为了社区小时,我去冰淇淋店打工。病就更加的严重。(当时的自己真的很傻,竟然觉得身体是用不完的本钱)。

  感冒断断续续了持续了几周的时候,我又发烧了。我问Regina可不可以帮我请假,请了一天后再过一周我又开始烧时她就不愿意了。我什么都没有说就继续去上课。在课堂上睡着,老师过来发现我烫得厉害让我去医务室。医务室要把我遣送回家,Regina却说她要上班不能来接。我想起有次她忘了带中午饭吃的nuggets立刻就从学校跑回家去拿了就觉得好笑。

  那周六要考最后一次SAT。周前却一直在发烧。想着Regina“怕丢脸”是不会帮我请假了,就让爸妈帮着请假了。请了三天的假直到周六。Anna说,Regina生日想办个surprise party。我说好,有什么我能做的。她就开始列这个要买那个要煮,这个要邀请,邀请函要怎么怎么样,家里要布置成这样那样。

  于是我一一答应了。却突然想起来周六要SAT。Anna不悦,说随便,但是你要去不要跟Regina说,说了她就又要开始和中介打电话抱怨,我就支不走她了。我说,那好吧,我想,反正她又不关心我去哪。

  周六,出门前Regina问我,你去哪。我说,同学家。她说,哦好。我去了,一直到下午两点回来,发现Anna什么都没有做竟然在玩电脑。我就开始布置这个布置那个,煮这煮那,打扫家里一直到六点客人都来齐,满屋子人黑黑的,Regina出现,灯亮,surprise!看到Regina高兴的表情。

  Regina去拥抱Anna,问她说”you did this all by yourself?” Anna点了点头。Regina开心地亲着Anna,大家都开心地盯着他们。我笑了笑,累得坐下了,心想,自己并没有白吃白住你们家,再怎么样我都仁至义尽了。却没有想到那是自己在他们家过的最后一个周末了。

  轰轰烈烈地下一个周末,Regina接到college board的信,有关我上周六的考试。她当即大怒,说我怎么可以对她撒谎,而且是在她生日的前一天,在她的surprise party上!我沉默,盯着Anna,Anna却扭转了头。我开始解释,到了一半的时候她挥了挥手,不愿再听,去给中介打电话了。我下了楼。不知道过了多久,楼上没有动静,他们出去吃饭了。打开冰箱,竟然什么都没有。外面天黑,我沉默地什么也不想做。中介打来电话,又叽里呱啦地说了很多很多。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第二天早晨,醒来,Anna冲下了楼。说,请你穿好衣服,Regina要跟你说话。过了十分钟,Regina下来。问我,你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我沉默,想了想,说了那句我说了无数遍的话,I am really sorry.

  Regina 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请在十一点之前打包好所有的东西离开我家。我不知道翻译成离开好还是什么词好,原话是,get out of my house.

  打包呀打包,已经十几小时没有饭吃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累也不伤心,甚至暗暗地兴庆,终于要离开了。拖出两个旅行箱,塞满了东西,等着辅导员来接我。坐在箱子间,我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一回想,自己来到这半年,也就在生日那天哭过一次。觉得自己真坚强。

  七、醒悟

  要走了,当着辅导员的面,Regina示意我做过去跟她说话。于是就揭开了我所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受了这么多委屈的原因。

  Regina说:Cici你是个这么优秀的孩子,我知道你什么都要强,为了好的大学你什么都不顾。你爸妈把你送到我家来不是为了交流的吧,是为了上美国的好大学!我真的感到很受伤。

  本以为接收你,可以让你看到美国不一样的,好的地方(原话是the greatness of American),可是你来到这里以后,却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惊奇的,你说那个中国也有,这个中国也有,如果中国这么好,你还来这里做什么!(我从来没有说过那样的话,她问市中心的街道有什么不一样吗,我说和中国的about the same.难道中国的车只有一个轮子不成?)

  Regina说到这里我惊讶地意识到。Regina不喜欢我的原因不在于我做错了什么,而是我做对了什么。

  她自愿接受我,不是为了其他,是为了美国人特有的心理。她想着她从第三世界拯救了一个小孩,把她带到美国,给你看美国的好,她满足了救世主心态。

  而可悲的是,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点。没有表现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来的小孩屁颠屁颠的惊讶感,却在各个方面都做得没有比美国小孩差。她的救世心没有得到满足,反而受到了打击。

  自己锋芒毕露地告诉她自己又拿了几个A,又成了什么Leader, 是top 1 percent, SAT 2270,大家都么的喜欢自己,自己进了什么校队。以为会让她高兴,却一点一点地疏远了对方。既然得不到她想要的,接收我也没有意义,终于给了她一个机会,将我赶走了。

  Regina让Anna过来,要Anna说两句。Anna却什么都不说地走了,两分钟后跑来,说cici you really hurt me. 哗啦啦地哭了。Regina也哭地哭地点头,两母女抱在了一起。

  看得我一片茫茫然啊。后来想到,客人来到时候总会夸Cici这个漂亮那个乖巧聪明而不提Anna,Regina甚至有一次都反驳说Anna is cute too. 又想起Anna最喜欢的邻居圣诞贺卡里亲切地称呼我为Chinese doll 而没有给Anna写什么。我才意识到,自己抢去了Anna许多的关注度。

  Regina哭哭啼啼地说,而你竟然不愿意道歉。辅导员这个时候转过头来,瞪我,你没有道歉?!我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辅导员是个白人,她继续说,你们中国的小孩,真的是可悲啊。整天只会想着自己。这么好的一家人,对你这么多好,你真是自私啊。你们这群亚洲独生子女是怎么了。只会读书,只想着从别人那里拿好处。

  再一次,我选择沉默,盯着地板。我知道Regina还和她说了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后来我才知道的,Regina撒谎说我几个月都没有朋友打电话来(因为他们都打到我手机来了),还有比如我孤僻(孤僻到了学校的学生联名挽留我的地步?),还有比如我偷懒不爱做事(真不知道我走了她们要过多久才会发现衣服烂在了烘干机里而不是被送到了她们枕头旁边),还有我不尊重她不爱说谢谢对不起我爱你(对于我爱你我真的很无语。我明明不爱你。)

  要走了,我最后看了一眼我住的这层地下室。我一直都没有对我妈说过我住在地下室。看了一眼这个我蜗居了半年的地方,留着我血泪史的地方。没有半点不舍。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

  唯一的遗憾是自己的幼稚,让自己受到了这么多伤害,也让父母操心了那么多。

  我妈打电话来说,澍儿你回来吧。

  听到她那句话我才哗啦啦地越哭越大声。挂着泪痕从伊利诺伊北到了伊利诺伊南。

  八、新起点

  可是我还是坚持留在美国。在伊利诺伊南我寄住在了辅导员家,等着她帮我安排下一个家庭,好让我回到原来的学校去。

  却听说Regina去我的学校闹事了。走访了我所有的老师,诉说了我们的故事,至于她说了什么,我就不愿去猜也不知道了。后来她发现了我的那些没有经审她的请假记录,以此为由跟学校说我造假要学校开除我。学校没有理她,她就以自己的老师职位来施压,制造舆论。

  我想她是真的要把我赶出那个社区了。她也成功了。或许怕我去讲她的坏话吧。原来学校的同学觉得很可惜,不愿我走。可是我想自己是需要一个新的开始,也少一分尴尬。辅导员一家渐渐喜欢我,我就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在她们家住了下来。

  转学手续的两周我在家里静静地坐了两周,想了很多事。一时间我竟然有这样的错觉,Regina,Anna和我,其实我们都是受害者。

  我曾经以为,十六岁离家,到世界的另一端,自己一个人,是一件证明了我成熟的事。却没有想到,它偏偏就证明了我的天真无知和不成熟。自己直来直去的行为,也给自己造成了自己无法估计的伤害。

  在那之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收起自己的棱角。 Regina说我的离开毁了她的名声。辅导员听到后摇了摇头说,你看,这是什么人啊,明明她把你赶走的。

  我笑了笑。自己曾经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没有错,说的话,辩解的事,别人就会听,我也问心无愧。但发现,其实不是的。

  这个讨厌的社会,如果去和偏见做激烈地抗争,最后会完败。就像曾经,自己急红了脸去和中介争论,自己多么的委屈,多么的没有错,却没有人相信一样。他们是真的不相信吗?才不是。而是他们要站在他们有利的一边。

  至于谁是好人坏人,退一步,不去争论,时间久了自然明眼人会看清。剩下那些看不清的人,也就不值得你去操心他们理解不理解你了。

  十七岁的我,依然带着天真,总结了这些话。

  后记

  回到开头忧心忡忡的妈妈们的问题。要出国吗,要什么时候出去。我不知道。也回答不了。我只能摆给你一个我看到的,我经历的,可能不算真实的美国社会,然后大家自己去打算:

  不聪明又没抱负的孩子,去美国烧钱,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大的真正的痛苦的。或许会有社交上的苦难,会生活得混混噩噩,但其实没有抱负没有梦想的孩子生活在哪都一样是混混噩噩。

  聪明却没有抱负的孩子,会像上一代留学美国的那群人一样。拿到绿卡,在美国有个中等的收入,却活在社会阶层的偏底层,生活的圈子极小,幸福指数并不高。

  聪明又有抱负的孩子,会活得痛苦,却在痛苦中想明白美国。这样的孩子,去一段时间是会磨砺的,磨砺完就改尽早回国来吧,多作贡献。

  当然,无论如何都有特例的。

  像我这样不怎么聪明也不怎么有抱负,却在十七岁蛮打蛮撞地经历了一番所谓的困难(这个困难只能是和同龄人相比的了)的小孩,在十八岁用自己依然可笑的眼光看着世界,写下这些,用来骗骗比自己小的小孩。

  最后,对在外漂泊的学子们的唯一建议是。不要总因为害怕父母担心,而隐瞒实情,自己去承担。只有父母这样经历过年岁的人,和这样爱你的人,才能在人情世故上给你正确的有益的建议。

.

这是一个高中去美国做交换生的厦门女孩的独白,虽然讲述只有短短一年不到的经历,但读起来却颇有点惊心动魄。选择低龄留学有个很大的风险就是,孩子应对人情世故的能力还并不成熟,在面对复杂事件或性格复杂的人时,很容易像文中女孩一样受伤害却无处申诉。文中描述的寄宿家庭虽然只是个例,但这一个例中还是体现出很多中美文化及不同个性发生冲突时的真实反应。如果送孩子出国,如果选择的还是走读学校,那么父母要在前期教会孩子多少?这篇文章也给留学热带去不一样的思考。

  在美国那十个月的心酸,从来没有跟人完整的讲过,别人问起美国怎么样,也是草草回答还好的。最近有关留学的分享越来越多,讲了很多和同龄人融入的问题,那就添加一段一个和同龄人融入没有问题,却在其他方面处处难过的人都故事好了。

  关于留学年龄,孩子越小就越辛苦,但也是一种历练,还是应该问问孩子愿意不愿意。印象深刻一个朋友的孩子,坐在一旁笑说,自己有手有脚又有嘴,怎么会有问题。

  看他坚定自信的眼神,我也想起了十六岁的自己。吵着闹着不愿留在厦门,八月份拖着两个大大的行李箱飞过半个地球来到美国。踏上O’hare的那刻内心有无数的展望,想在这片新的土地上一展宏图和梦想。那份心潮澎湃是每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都会体会的。

  但没有想到的是,十六转十七这一年,过得像一个世纪一样漫长,自己瞬间就老了十岁。

  一、错觉

  参加的是高中交换生项目,寄宿在芝加哥旁边一个小镇上一户美国local家里,主人叫作Regina,单亲妈妈,在当地的小学交文学和音乐,体型很典型的五十岁美国女人。领养了一个中国小女孩,Anna,十二岁,在伊利诺依夏天充足的大太阳的照射下皮肤黝黑,又有十几岁小女孩典型的干瘦。

  踏进家门,看到井井有条的家,对Regina相当的敬佩,觉得一个单身女人可以做到领养一个小孩,并志愿接受一个中国交换生一年是一件崇高的事。尤其结合她的职业看来,觉得过往在电视上看到的关于美国人的描述是没有错的——他们虽然胖了点,但都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准。

  开学前的两周后相处得非常愉快,她们对我相当的客气,也相当的尊重我的想法。和Anna时常去湖里游泳,全家一起玩Scrabble,一起办party邀请附近的邻居来,我弹琴,Anna唱歌。中介打来电话询问,我们都给了对方最佳的评价。爸妈听到了也很开心,为了我在美国住在了这么好的一户人家而高兴。

  开学一周后,才发现别人说美国高中生轻松云云的话,是部分骗人的。六门课中选了四门的AP课程(统计、物理、化学、世界历史),外加一门试探性的旁听课,天文。为了多一点学分,早上加了零小时课程,就是在正常上课前比别人早到一个多小时多上一门课,为此校车每天六点整停在家门口。加上要准备SAT和ACT,每天下午三点放学后跑完社团回到家五点多,就必须马不停蹄地在书桌前一项接一项地做。

  AP作业写完写Mathlete(相当于奥数的东西)或者J.E.T.S(相当于各科奥赛的结合)或者Scholastic Bowl(相当于英语版三星智力快车)的练习题,写完开始看AP世界历史纠结的几十页阅读,看完开始背SAT单词做模考,模考完开始练ACTScience的速度,再之后为了竞选社长,还可能要赶一两个社团的企划什么。大概忙完已然深夜一两点。拉开被子一合眼就睡着,早晨五点起床洗个澡就一蹦一跳地去赶校车。

  忙是忙,却也觉得充实,毕竟有种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的稚嫩奋斗感,却忽视了一件越来越明显的事,Regina和Anna似乎越来越不高兴。

  于是有一天,辅导员打电话来同我说,你的寄宿家庭认为,你太专注于学习,分给她们的时间太少,她们觉得伤心。我想了一会,觉得是有道理的,于是答应会处理。之后便同Regina交流道歉。她说,没有事,中介之前有跟我说过中国独生子女的通病。

  听到她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我愣了半秒,觉得这个词过分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中介张口闭口也是“你们来自中国的独生子女”,中介自己本身是华人,她说她以往接触过的中国交流生也很多都是这样,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做家务,也不融入进美国。

  我感到委屈,据理力争,但是毕竟生活在别人家里,给你吃给你住,你却不理人家,人家当然会有想法。之后的生活就更加辛苦,每天除了之前要坚持的那些学业负担,还要做家务,辅导Anna学业,和家人聊天。在美国做家务其实并不是很累的事,把碗冲下装洗碗机里,衣服分下颜色放洗衣机再放烘干机,滚一滚完把碗拿出来摞一摞,衣服拿出来折一折就好了。

  二、家务

  是的,我天真的以为这个就是根本问题所在,我努力改了就会好的。之后在一个月,中介在月底的例行电话中突然跟我说,你知道吗,Regina给了C,这是最差的评价。我惊讶地问中介是不是弄错了,也告诉她我有在改呀,有做家务,有spend quality time with them,也有和Anna玩。

  中介说,Regina说,一、你生活不规律,每天很迟睡;二、你并没有真的跟达到交流的目的,她们希望你能多跟她们介绍中国。

  我很为自己很委屈,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辩解:“天呐,我今年高三,必须为自己上大学和高考想,作业那么多,我有什么办法,周围的同学想要进TOP 1% 也都是这么的辛苦的。而且我整天尝试地教Anna中文,她却对自己的文化感到鄙视,天天问我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无耻地做假,又觉得中文无聊,中国的故事没有意思,我有什么办法?”

  中介冷冷地回说,这里是美国,言论自由,跟你在中国的时候不一样。Regina就说了,你整天就想要进最好的大学,什么MIT什么年段第几。

  我恳求中介不要forward给我爸妈这份report,他们知道了一样会七想八想地担心。但是中介说她没有办法,公司规定。于是两天后我妈在中国时间凌晨五点给我打电话,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辩解不清,便跟她说只是误会,我会找Regina谈的。

  幼稚的我以为自己可以处理好这些,不要让爸妈担心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便去找Regina 谈心,我们谈了很久,我也以为彼此是真的敞开心扉。我也告诉了她因为自己很要强所以总想要最好的,也可能是中国国情的原因。她说,她并不想给我C的评价,只是她觉得伤心,因为她感到我到美国只是为了美国的好大学,她们不过是工具。

  于是我就理解的Regina的心态,更认真地想要去颠覆她心目中的中国独生子女印象。我几乎包下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每一周我都要跪在地上用抹布一楼一百多平方米的木地板用洗洁精抹一遍,湿布抹一遍,用拖把干一遍。剩下的房间的地毯和楼下的地毯吸两遍(最讨厌的是吸楼梯,小角落很麻烦),房子的三个洗手间彻底的清理,包括马桶和浴缸。

  家具要擦一遍,Regina家很田园风,家具很繁琐。一旦有Party,一大堆的碗筷洗碗机没法装下,就要手洗,客人看到我一个人在刷啊刷就跟Anna半开玩笑地说怎么可以这样虐待我,让她来帮我,她过来冲了一个盘子跑回房间不再出来。冬天要扫雪(经常摔倒),伊利诺伊下雪下得早。

  经历了一切最后却发现其实她们一家并不感激这些,对于Anna,我越容忍她,她越欺负人,而Regina,我却一直都猜不透自己做错了什么让她依然对中介说我不好。

  最糟糕的一次是整理Regina家车库,发现她们家之所以井井有条是因为杂物都往车库堆了,把所有大大小小的东西搬出来,扫地冲地灰尘是无以言表的厚,再归类那些大大小小的东西,没用的扔了,不要的摆到外面garage sale,有用的擦干净放整齐。从周六的早晨六点一直到下午四点,终于我把原本停不下车的garage整理得可以停下Regina那辆大众了。

  开心地跑进去,Regina在睡觉,Anna刚自己微波了点东西吃,见我进来问我可不可以帮她收拾下碗筷,她总是问得很礼貌,所以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她就跑去玩电脑了,我气结,但想想也就两块碗,但看到盘子里有一整块的chicken breast没有吃,就问Anna怎么不要了。她说不喜欢吃chicken要倒掉,我一时愤青了跟她说你知道还有很多人被活活饿死的吗?她说,right, like I care. 于是她说你要你就pack起来好了,就跑走了。好吧,想想就忍了,收拾完东西,Regina起床,我跟她说garage都收拾好了。她很开心地谢了我。我也很开心。于是下楼休息了。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Anna跑了下来,我在睡觉,她立刻开了灯,我被叫醒,起来茫然地看着Anna, 她冲过来掀开我的被子,说,Mom wants you. 于是我上楼,Regina在车库里翻箱倒柜找东西,我更加茫然了,问Regina “what’s going on?”她瞪红了眼睛问我,你卖掉了一个长长的,银质的,有两个灯泡的灯了吗?我回想了下说,对啊,你说家具都可以卖的呀。

  Regina立刻就掉眼泪了,说那是我妈留给我的呀。Anna在一旁面无表情地小声加了一句,she’s dead. 我就郁闷了,委屈地说你没有交代我呀,你跟我说家具都可以卖的。Regina做要晕倒状,我就被吓到了,马上跟她说我去找回来。

  飞奔走穿上衣服,一路狂奔了3 miles ,打了很多个电话问同学路怎么走,找到了印象中买了这个家具的邻居那里,敲门,没有人,等了半小小时,回来了,我说明了事情,道歉再道歉,花了三倍的价格把灯赎了回来,回家的路上已经再也没有力气跑了。扛着小破灯,委屈得要死,心想,这么重要的灯你放在车库里蒙灰尘做什么!走了不知道有多久,到了天黑才到家。很累也很难过,所以什么都没有说,把灯摆在了客厅,就去洗澡了,差点边洗澡边睡着。

  意料之中地第二天中介又来电话了,劈头盖脸地骂我为什么做这样的事,事后也不懂得赔礼道歉。很累也没有争辩,只是不停地说着I am so sorry. 中介叽里呱啦了一个小时,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我靠在床上,沉默了半小时,直到Anna叫我上去洗碗。

  我以为这就是最无厘头的委屈了,却没有想到还有那么多事等在后头。

  三、请假

  之后我继续着每天不到四小时的睡眠时间的生活,挣扎在学业、寄宿家庭的关系之间。唯一的安慰是AP世界历史终于挤进了A的行列(这个小富人区的公立学校文科真的很难),还有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好。竞选上了这个社长那个队长的东西,却也更忙了,每周三总在不同的town参加奇奇怪怪的regional比赛到晚上十点。

  Regina和Anna虽然态度冷淡了下来,却也没有发生什么争执。Anna开始了她每周二和每周四晚上的合唱训练,在downtown Chicago,于是这两天就只有我一个人。其实也没有差,一周七天六天的晚饭都是我准备的,所以只是少弄一点也不会饿死自己。只是每到周二周四冰箱里都没有什么东西。有一次发现了一块肉,我就开始自己烤了。回来后Regina说,这是一家人用的你怎么就自己煮了呢?我郁闷了一下,一块体重九十五磅不到的我刚好吃饱的肉竟然是全家人用的。我以为自己顽强地活了下来,其实事情远没有结束。

  自己有类似于关节炎的东西,因为膝间液有问题。于是气候一变就会痛,伊利诺伊的冬天又特别的多雪而且冷,所以时常发作。有一天不幸在早晨很早发作了,痛得没能赶上校车。灰溜溜地去敲Regina的门,麻烦她帮我call in school请假,我只能赶上正常课时的第一节课了。她盯了我好一会儿,说,“你自己去打吧。你要我说什么呢?你没有赶上校车所以上不了学?这么丢脸的话我怎么好意思说。”

  我想我当时的表情除了无奈一定还有很大程度的惊奇状。我病了,想要请掉第一节课,而且是节非正式课,这个叫做丢脸?而且Regina竟然让我自己打电话给学校?作为老师,她非常清楚自己call in for absent是违纪行为。于是我就自作聪明地跟中国的爸妈说,你们帮我请假吧,忽略掉了Regina的那部分,只说学校需要permanent legal Guidant的证实。一个小时后我就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啦。

  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一个半月后又发作了一次,这次我直接忽略了Regina(后来想想这是自己做过的无数幼稚的事中的一件),让爸妈直接帮我请了假。

  请假事件埋下的伏笔真的很可笑。

  四、意外

  Anna 在这期间越来越了解了一件事,就是我为了少惹麻烦愿意去做很多自己不愿意的事。于是Anna就开始了她奇怪的欺负人的方式,虽然我也是后来才明白了她如此不喜欢我的原因。

  莫名其妙我总会发现叠好的衣服,我的衣服总是掉到地上。毛巾经常呈摊开状搭在马桶边缘(还好这个家里没有男人)。还有Anna时常在诡异的时刻探头来看我做些什么。终于我找到了Anna,说,你坦白吧,这里就我们三个,Regina会幼稚到把我的毛巾往地上和马桶?她竟然没有辩解,说,这是我家,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再次气结,心想,fine, 难道我还跟十二岁打架不成?就let it go了。

  后来我去向Regina反映,貌似Regina并没有怎么样Anna, 但是Anna很生气很生气地冲下楼,大喊了一句,Get out of my house Cici!! 竟然大声到了连体栋的邻居听到了,第二天很关切又带着八卦地来打探发生的什么事情。Anna喊的那一句话其实我没有怎么生气,说真的是伤心多的多。无论如何一起住了几个月了,教了你这么多的数学题了,也跟说了那么久的话,你用的每一件东西、踩到每一寸地板、吃的每一只碗、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我擦的我洗的,而我依然还是让你这么讨厌。

  伤心了一小会,又被学业给淹没了,三个月考了一次SAT,两次SAT2,两次ACT,也就没有时间来伤心了。

  12月31日下午,Anna问我要不要一起去玩,拿个小木板从小雪山上两个人一起滑下来的小孩玩的东西。我受宠若惊地立刻答应了。玩了十分钟,Anna让我一个人上,我一往直前地走了上去,下去前都会有推,但是Anna推得非常用力,我啊地叫了一声就往前冲,结果一下就脱离了小板滚了下去,实在很快啊就哗啦啦地侧滚到了侧面的栏杆,腿一勾,我的人却是要向前飞的,咯吱一声我感到脚踝一热,突然脚就像穿了我爸的衣服一样袖子往下掉了一截,然后方向不对地下垂了。

  停下来后我恍惚了几秒爬起来,发现自己根本站不起来,一阵巨痛。Anna遥远地看着我,过了几秒她走近都没走近就往家里跑,Regina摇曳着她行动比较困难的身体走了出来,周围几个小朋友围着我问我怎么样了,显然大家都被吓到了。

  Regina蛮着急地立刻带我去医院。医生是个印度人,戴着海绵宝宝图案的领带,却耽搁了很久,因为之前没有生病,医保程序不熟,医生让Regina先记自己的医保,她不愿意,执意要等中介的电话,我痛得要死要活,医生看不下去,说你先跟我来吧。

  于是就敲敲打打摸摸摁摁说了很多奇奇怪怪长长的词,我也没有听懂我的脚到底怎么了。他开始掰啊掰,我大喊痛,之后我躺了下来,任由他折腾我短小的腿,看到一遍又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绷带啊,瓶瓶罐罐啊,不敢去看。

  医生指手画脚地说,大概要过一个月才能好,我就长吁一口气地躺到病床上了。等了半天没有等到Regina啦,老护士(美国的儿科护士为什么都很年长)传话来说,保险好了,你妈妈说,她要回家准备晚上的New Year party, 迟些时候来看你。海绵宝宝医生在一旁抬起头来,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拍了拍我的肩,说了句,take care,也走了出去。

  病房就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我一个人,还有护士带来的冰淇淋。我坐着,吃着冰淇淋,盯着时钟。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期待着写什么,看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冰淇凌化了,被护士拿去冻了,再要过来,再化了不知道有多少次,吃到了我整个肚子冰凉冰凉。终于十二点。Regina还是没有来,我也知道她们是不会来的了。

  对啊,她们凭什么要记得1月1是我的生日。我在期待什么,我笑了笑。

  十七岁生日,我吃着冰淇凌,满脸泪痕地自己一个人,坐在医院冰冷的病床上。就这样过了。

  五、折磨

  那之后我对Regina和Anna彻底的死心了。我不再在乎他们怎么看我。唯一开心的是拄着拐杖我就没法跪下来擦地板了。更讽刺的是,Regina看着我进门拐杖抵在木地板上总是很心痛。

  我们的关系降到了某种冰点,她们出去吃饭不会告诉我,她们出去玩也不吭一声就走了,她们去朋友家过夜电话也没有打。Regina向中介说她非常的无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中介以每三天一次的效率跟我打电话,而我也免疫到了开着免提哼哼哈哈一边做作业的地步。

  大学的面试接踵而来。手撑拐杖我跑了无数趟downtown Chicago. 每次都是从家跛着走上半个小时到车站,做火车一个小时到downtown,为了省钱不做Chicago贵死人的taxi而做公交,跑到约会点。大部分面试官都很体谅,会改成电话或者在火车站附近。

  最后一次面试是MHC面试,朋友载我到了火车站,鱼贯到了市中心下车一瘸一拐到了面试的地方。MHC 面试官很可爱,彼此也很有共同语言,我们一聊不知不觉过了三个多小时。看了一眼时间快赶不上车了,就匆匆忙忙依依不舍地告别我飞奔向了火车站。

  坐了一个小时的火车想着怎么还没有到哇,越看风景越不对就询问售票员orland park还有多远哇。售票的黑叔叔瞪大眼睛说,missy, you are in Indiana now. 我啊了一声才反应过来自己匆忙之间上错了方向的火车一路向北到了另一个州。

  下了车,寒风交加的一月,为了面试我臭美地没有穿几件衣服。这里是算F都零下的温度,一转身却看到温暖的候车室还开着温暖的灯门却锁得紧紧的。再看时刻表,最后一班回Chicago的火车十分钟前刚走。犹豫地拿起电话打给Regina,Anna接到电话。我跟Anna说了一通后,Anna就开始和她妈喊话,电话那头的我清楚地听到了她们的对话。

  A: Cici wants to talk to you.

  R: what does she want?

  A: she is in Indiana.

  R: what?? What is she doing in Indiana?

  A: She took the wrong train.

  R: (silence for 5 secs) then what she want me to do.

  A: (speaking to me) how can we help?

  Me: I don’t k..

  R: (yelling) tell her that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right now.

  A: (to me)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没有伤心,我挂断电话。绝望了三秒立刻意识到自己再绝望就真的会被冻死在这里,撑着拐杖一蹦一跳来回踱步取暖想着要怎么办。再跛着回去看时刻表,离这里最近的另一个车站半小时后还有一班回去的火车。立刻打电话叫了Taxi,等到我觉得自己差不多都被冻成冰棍的时候Taxi终于来了。

  我拼命催叔叔快点开车。貌似司机知道如果我不赶上火车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坐他的taxi付几百美金一路打回Orlando park,所以开心地悠哉游哉慢慢地晃到了另一个车站。我几乎是要甩开拐杖地跳到了月台,整个月台空空荡荡,像极了已经没有火车了的样子。我什么神都拜了一遍地恳求火车还没有走,五十秒后,不知道是我拜的哪个神真的灵验了,呼啦呼啦来了一辆火车,我看着Chicago south 几个红光字,几乎跳了起来(忘了自己少了一条腿结果差点摔倒)。

  一路坐回Chicaogo再转火车回 Orland Park,已经晚上十二点了。这个平原地带是一篇暗摸摸没有什么灯的。我下了车驻拐杖慢慢地走出了车站,越走光线越昏暗,四周都是芦苇,地上是雪,天寒地冻。

  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机械。就是当你的全身没有任何的知觉。连思维都被冻住。只剩下惯性不停地重复着走路的动作。甚至连恐惧都不会了。

  黑暗中摸索了半个多小时,到了这个被称做家的建筑物前。门被锁了。我摁着门铃。一下,两下,三下,直到第九下。Anna开了门,裹着浴衣,隔着最外层的玻璃门盯了我不知道有多久。我张开嘴想说open the door, 却已经发不出声音了。她像是在确认一层薄雪的门外那个紫色的人是不是我一样,就那样盯着我,不开门。

  隔了许久,门打开,一股暖流。我走下楼,打开热水。温暖的水在身上已经没有温度。就像这栋房子。温暖的模样,充足的暖气,对于我来说却也已经没有了温度。

  六、了结

  之后没有意外地我就发烧了。为了申请,睡眠不足更加严重,加上为了社区小时,我去冰淇淋店打工。病就更加的严重。(当时的自己真的很傻,竟然觉得身体是用不完的本钱)。

  感冒断断续续了持续了几周的时候,我又发烧了。我问Regina可不可以帮我请假,请了一天后再过一周我又开始烧时她就不愿意了。我什么都没有说就继续去上课。在课堂上睡着,老师过来发现我烫得厉害让我去医务室。医务室要把我遣送回家,Regina却说她要上班不能来接。我想起有次她忘了带中午饭吃的nuggets立刻就从学校跑回家去拿了就觉得好笑。

  那周六要考最后一次SAT。周前却一直在发烧。想着Regina“怕丢脸”是不会帮我请假了,就让爸妈帮着请假了。请了三天的假直到周六。Anna说,Regina生日想办个surprise party。我说好,有什么我能做的。她就开始列这个要买那个要煮,这个要邀请,邀请函要怎么怎么样,家里要布置成这样那样。

  于是我一一答应了。却突然想起来周六要SAT。Anna不悦,说随便,但是你要去不要跟Regina说,说了她就又要开始和中介打电话抱怨,我就支不走她了。我说,那好吧,我想,反正她又不关心我去哪。

  周六,出门前Regina问我,你去哪。我说,同学家。她说,哦好。我去了,一直到下午两点回来,发现Anna什么都没有做竟然在玩电脑。我就开始布置这个布置那个,煮这煮那,打扫家里一直到六点客人都来齐,满屋子人黑黑的,Regina出现,灯亮,surprise!看到Regina高兴的表情。

  Regina去拥抱Anna,问她说”you did this all by yourself?” Anna点了点头。Regina开心地亲着Anna,大家都开心地盯着他们。我笑了笑,累得坐下了,心想,自己并没有白吃白住你们家,再怎么样我都仁至义尽了。却没有想到那是自己在他们家过的最后一个周末了。

  轰轰烈烈地下一个周末,Regina接到college board的信,有关我上周六的考试。她当即大怒,说我怎么可以对她撒谎,而且是在她生日的前一天,在她的surprise party上!我沉默,盯着Anna,Anna却扭转了头。我开始解释,到了一半的时候她挥了挥手,不愿再听,去给中介打电话了。我下了楼。不知道过了多久,楼上没有动静,他们出去吃饭了。打开冰箱,竟然什么都没有。外面天黑,我沉默地什么也不想做。中介打来电话,又叽里呱啦地说了很多很多。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第二天早晨,醒来,Anna冲下了楼。说,请你穿好衣服,Regina要跟你说话。过了十分钟,Regina下来。问我,你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我沉默,想了想,说了那句我说了无数遍的话,I am really sorry.

  Regina 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请在十一点之前打包好所有的东西离开我家。我不知道翻译成离开好还是什么词好,原话是,get out of my house.

  打包呀打包,已经十几小时没有饭吃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累也不伤心,甚至暗暗地兴庆,终于要离开了。拖出两个旅行箱,塞满了东西,等着辅导员来接我。坐在箱子间,我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一回想,自己来到这半年,也就在生日那天哭过一次。觉得自己真坚强。

  七、醒悟

  要走了,当着辅导员的面,Regina示意我做过去跟她说话。于是就揭开了我所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受了这么多委屈的原因。

  Regina说:Cici你是个这么优秀的孩子,我知道你什么都要强,为了好的大学你什么都不顾。你爸妈把你送到我家来不是为了交流的吧,是为了上美国的好大学!我真的感到很受伤。

  本以为接收你,可以让你看到美国不一样的,好的地方(原话是the greatness of American),可是你来到这里以后,却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惊奇的,你说那个中国也有,这个中国也有,如果中国这么好,你还来这里做什么!(我从来没有说过那样的话,她问市中心的街道有什么不一样吗,我说和中国的about the same.难道中国的车只有一个轮子不成?)

  Regina说到这里我惊讶地意识到。Regina不喜欢我的原因不在于我做错了什么,而是我做对了什么。

  她自愿接受我,不是为了其他,是为了美国人特有的心理。她想着她从第三世界拯救了一个小孩,把她带到美国,给你看美国的好,她满足了救世主心态。

  而可悲的是,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点。没有表现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来的小孩屁颠屁颠的惊讶感,却在各个方面都做得没有比美国小孩差。她的救世心没有得到满足,反而受到了打击。

  自己锋芒毕露地告诉她自己又拿了几个A,又成了什么Leader, 是top 1 percent, SAT 2270,大家都么的喜欢自己,自己进了什么校队。以为会让她高兴,却一点一点地疏远了对方。既然得不到她想要的,接收我也没有意义,终于给了她一个机会,将我赶走了。

  Regina让Anna过来,要Anna说两句。Anna却什么都不说地走了,两分钟后跑来,说cici you really hurt me. 哗啦啦地哭了。Regina也哭地哭地点头,两母女抱在了一起。

  看得我一片茫茫然啊。后来想到,客人来到时候总会夸Cici这个漂亮那个乖巧聪明而不提Anna,Regina甚至有一次都反驳说Anna is cute too. 又想起Anna最喜欢的邻居圣诞贺卡里亲切地称呼我为Chinese doll 而没有给Anna写什么。我才意识到,自己抢去了Anna许多的关注度。

  Regina哭哭啼啼地说,而你竟然不愿意道歉。辅导员这个时候转过头来,瞪我,你没有道歉?!我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辅导员是个白人,她继续说,你们中国的小孩,真的是可悲啊。整天只会想着自己。这么好的一家人,对你这么多好,你真是自私啊。你们这群亚洲独生子女是怎么了。只会读书,只想着从别人那里拿好处。

  再一次,我选择沉默,盯着地板。我知道Regina还和她说了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后来我才知道的,Regina撒谎说我几个月都没有朋友打电话来(因为他们都打到我手机来了),还有比如我孤僻(孤僻到了学校的学生联名挽留我的地步?),还有比如我偷懒不爱做事(真不知道我走了她们要过多久才会发现衣服烂在了烘干机里而不是被送到了她们枕头旁边),还有我不尊重她不爱说谢谢对不起我爱你(对于我爱你我真的很无语。我明明不爱你。)

  要走了,我最后看了一眼我住的这层地下室。我一直都没有对我妈说过我住在地下室。看了一眼这个我蜗居了半年的地方,留着我血泪史的地方。没有半点不舍。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

  唯一的遗憾是自己的幼稚,让自己受到了这么多伤害,也让父母操心了那么多。

  我妈打电话来说,澍儿你回来吧。

  听到她那句话我才哗啦啦地越哭越大声。挂着泪痕从伊利诺伊北到了伊利诺伊南。

  八、新起点

  可是我还是坚持留在美国。在伊利诺伊南我寄住在了辅导员家,等着她帮我安排下一个家庭,好让我回到原来的学校去。

  却听说Regina去我的学校闹事了。走访了我所有的老师,诉说了我们的故事,至于她说了什么,我就不愿去猜也不知道了。后来她发现了我的那些没有经审她的请假记录,以此为由跟学校说我造假要学校开除我。学校没有理她,她就以自己的老师职位来施压,制造舆论。

  我想她是真的要把我赶出那个社区了。她也成功了。或许怕我去讲她的坏话吧。原来学校的同学觉得很可惜,不愿我走。可是我想自己是需要一个新的开始,也少一分尴尬。辅导员一家渐渐喜欢我,我就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在她们家住了下来。

  转学手续的两周我在家里静静地坐了两周,想了很多事。一时间我竟然有这样的错觉,Regina,Anna和我,其实我们都是受害者。

  我曾经以为,十六岁离家,到世界的另一端,自己一个人,是一件证明了我成熟的事。却没有想到,它偏偏就证明了我的天真无知和不成熟。自己直来直去的行为,也给自己造成了自己无法估计的伤害。

  在那之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收起自己的棱角。 Regina说我的离开毁了她的名声。辅导员听到后摇了摇头说,你看,这是什么人啊,明明她把你赶走的。

  我笑了笑。自己曾经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没有错,说的话,辩解的事,别人就会听,我也问心无愧。但发现,其实不是的。

  这个讨厌的社会,如果去和偏见做激烈地抗争,最后会完败。就像曾经,自己急红了脸去和中介争论,自己多么的委屈,多么的没有错,却没有人相信一样。他们是真的不相信吗?才不是。而是他们要站在他们有利的一边。

  至于谁是好人坏人,退一步,不去争论,时间久了自然明眼人会看清。剩下那些看不清的人,也就不值得你去操心他们理解不理解你了。

  十七岁的我,依然带着天真,总结了这些话。

  后记

  回到开头忧心忡忡的妈妈们的问题。要出国吗,要什么时候出去。我不知道。也回答不了。我只能摆给你一个我看到的,我经历的,可能不算真实的美国社会,然后大家自己去打算:

  不聪明又没抱负的孩子,去美国烧钱,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大的真正的痛苦的。或许会有社交上的苦难,会生活得混混噩噩,但其实没有抱负没有梦想的孩子生活在哪都一样是混混噩噩。

  聪明却没有抱负的孩子,会像上一代留学美国的那群人一样。拿到绿卡,在美国有个中等的收入,却活在社会阶层的偏底层,生活的圈子极小,幸福指数并不高。

  聪明又有抱负的孩子,会活得痛苦,却在痛苦中想明白美国。这样的孩子,去一段时间是会磨砺的,磨砺完就改尽早回国来吧,多作贡献。

  当然,无论如何都有特例的。

  像我这样不怎么聪明也不怎么有抱负,却在十七岁蛮打蛮撞地经历了一番所谓的困难(这个困难只能是和同龄人相比的了)的小孩,在十八岁用自己依然可笑的眼光看着世界,写下这些,用来骗骗比自己小的小孩。

  最后,对在外漂泊的学子们的唯一建议是。不要总因为害怕父母担心,而隐瞒实情,自己去承担。只有父母这样经历过年岁的人,和这样爱你的人,才能在人情世故上给你正确的有益的建议。

.
这是一个高中去美国做交换生的厦门女孩的独白,虽然讲述只有短短一年不到的经历,但读起来却颇有点惊心动魄。选择低龄留学有个很大的风险就是,孩子应对人情世故的能力还并不成熟,在面对复杂事件或性格复杂的人时,很容易像文中女孩一样受伤害却无处申诉。文中描述的寄宿家庭虽然只是个例,但这一个例中还是体现出很多中美文化及不同个性发生冲突时的真实反应。如果送孩子出国,如果选择的还是走读学校,那么父母要在前期教会孩子多少?这篇文章也给留学热带去不一样的思考。

  在美国那十个月的心酸,从来没有跟人完整的讲过,别人问起美国怎么样,也是草草回答还好的。最近有关留学的分享越来越多,讲了很多和同龄人融入的问题,那就添加一段一个和同龄人融入没有问题,却在其他方面处处难过的人都故事好了。

  关于留学年龄,孩子越小就越辛苦,但也是一种历练,还是应该问问孩子愿意不愿意。印象深刻一个朋友的孩子,坐在一旁笑说,自己有手有脚又有嘴,怎么会有问题。

  看他坚定自信的眼神,我也想起了十六岁的自己。吵着闹着不愿留在厦门,八月份拖着两个大大的行李箱飞过半个地球来到美国。踏上O’hare的那刻内心有无数的展望,想在这片新的土地上一展宏图和梦想。那份心潮澎湃是每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都会体会的。

  但没有想到的是,十六转十七这一年,过得像一个世纪一样漫长,自己瞬间就老了十岁。

  一、错觉

  参加的是高中交换生项目,寄宿在芝加哥旁边一个小镇上一户美国local家里,主人叫作Regina,单亲妈妈,在当地的小学交文学和音乐,体型很典型的五十岁美国女人。领养了一个中国小女孩,Anna,十二岁,在伊利诺依夏天充足的大太阳的照射下皮肤黝黑,又有十几岁小女孩典型的干瘦。

  踏进家门,看到井井有条的家,对Regina相当的敬佩,觉得一个单身女人可以做到领养一个小孩,并志愿接受一个中国交换生一年是一件崇高的事。尤其结合她的职业看来,觉得过往在电视上看到的关于美国人的描述是没有错的——他们虽然胖了点,但都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准。

  开学前的两周后相处得非常愉快,她们对我相当的客气,也相当的尊重我的想法。和Anna时常去湖里游泳,全家一起玩Scrabble,一起办party邀请附近的邻居来,我弹琴,Anna唱歌。中介打来电话询问,我们都给了对方最佳的评价。爸妈听到了也很开心,为了我在美国住在了这么好的一户人家而高兴。

  开学一周后,才发现别人说美国高中生轻松云云的话,是部分骗人的。六门课中选了四门的AP课程(统计、物理、化学、世界历史),外加一门试探性的旁听课,天文。为了多一点学分,早上加了零小时课程,就是在正常上课前比别人早到一个多小时多上一门课,为此校车每天六点整停在家门口。加上要准备SAT和ACT,每天下午三点放学后跑完社团回到家五点多,就必须马不停蹄地在书桌前一项接一项地做。

  AP作业写完写Mathlete(相当于奥数的东西)或者J.E.T.S(相当于各科奥赛的结合)或者Scholastic Bowl(相当于英语版三星智力快车)的练习题,写完开始看AP世界历史纠结的几十页阅读,看完开始背SAT单词做模考,模考完开始练ACTScience的速度,再之后为了竞选社长,还可能要赶一两个社团的企划什么。大概忙完已然深夜一两点。拉开被子一合眼就睡着,早晨五点起床洗个澡就一蹦一跳地去赶校车。

  忙是忙,却也觉得充实,毕竟有种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的稚嫩奋斗感,却忽视了一件越来越明显的事,Regina和Anna似乎越来越不高兴。

  于是有一天,辅导员打电话来同我说,你的寄宿家庭认为,你太专注于学习,分给她们的时间太少,她们觉得伤心。我想了一会,觉得是有道理的,于是答应会处理。之后便同Regina交流道歉。她说,没有事,中介之前有跟我说过中国独生子女的通病。

  听到她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我愣了半秒,觉得这个词过分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中介张口闭口也是“你们来自中国的独生子女”,中介自己本身是华人,她说她以往接触过的中国交流生也很多都是这样,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做家务,也不融入进美国。

  我感到委屈,据理力争,但是毕竟生活在别人家里,给你吃给你住,你却不理人家,人家当然会有想法。之后的生活就更加辛苦,每天除了之前要坚持的那些学业负担,还要做家务,辅导Anna学业,和家人聊天。在美国做家务其实并不是很累的事,把碗冲下装洗碗机里,衣服分下颜色放洗衣机再放烘干机,滚一滚完把碗拿出来摞一摞,衣服拿出来折一折就好了。

  二、家务

  是的,我天真的以为这个就是根本问题所在,我努力改了就会好的。之后在一个月,中介在月底的例行电话中突然跟我说,你知道吗,Regina给了C,这是最差的评价。我惊讶地问中介是不是弄错了,也告诉她我有在改呀,有做家务,有spend quality time with them,也有和Anna玩。

  中介说,Regina说,一、你生活不规律,每天很迟睡;二、你并没有真的跟达到交流的目的,她们希望你能多跟她们介绍中国。

  我很为自己很委屈,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辩解:“天呐,我今年高三,必须为自己上大学和高考想,作业那么多,我有什么办法,周围的同学想要进TOP 1% 也都是这么的辛苦的。而且我整天尝试地教Anna中文,她却对自己的文化感到鄙视,天天问我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无耻地做假,又觉得中文无聊,中国的故事没有意思,我有什么办法?”

  中介冷冷地回说,这里是美国,言论自由,跟你在中国的时候不一样。Regina就说了,你整天就想要进最好的大学,什么MIT什么年段第几。

  我恳求中介不要forward给我爸妈这份report,他们知道了一样会七想八想地担心。但是中介说她没有办法,公司规定。于是两天后我妈在中国时间凌晨五点给我打电话,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辩解不清,便跟她说只是误会,我会找Regina谈的。

  幼稚的我以为自己可以处理好这些,不要让爸妈担心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便去找Regina 谈心,我们谈了很久,我也以为彼此是真的敞开心扉。我也告诉了她因为自己很要强所以总想要最好的,也可能是中国国情的原因。她说,她并不想给我C的评价,只是她觉得伤心,因为她感到我到美国只是为了美国的好大学,她们不过是工具。

  于是我就理解的Regina的心态,更认真地想要去颠覆她心目中的中国独生子女印象。我几乎包下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每一周我都要跪在地上用抹布一楼一百多平方米的木地板用洗洁精抹一遍,湿布抹一遍,用拖把干一遍。剩下的房间的地毯和楼下的地毯吸两遍(最讨厌的是吸楼梯,小角落很麻烦),房子的三个洗手间彻底的清理,包括马桶和浴缸。

  家具要擦一遍,Regina家很田园风,家具很繁琐。一旦有Party,一大堆的碗筷洗碗机没法装下,就要手洗,客人看到我一个人在刷啊刷就跟Anna半开玩笑地说怎么可以这样虐待我,让她来帮我,她过来冲了一个盘子跑回房间不再出来。冬天要扫雪(经常摔倒),伊利诺伊下雪下得早。

  经历了一切最后却发现其实她们一家并不感激这些,对于Anna,我越容忍她,她越欺负人,而Regina,我却一直都猜不透自己做错了什么让她依然对中介说我不好。

  最糟糕的一次是整理Regina家车库,发现她们家之所以井井有条是因为杂物都往车库堆了,把所有大大小小的东西搬出来,扫地冲地灰尘是无以言表的厚,再归类那些大大小小的东西,没用的扔了,不要的摆到外面garage sale,有用的擦干净放整齐。从周六的早晨六点一直到下午四点,终于我把原本停不下车的garage整理得可以停下Regina那辆大众了。

  开心地跑进去,Regina在睡觉,Anna刚自己微波了点东西吃,见我进来问我可不可以帮她收拾下碗筷,她总是问得很礼貌,所以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她就跑去玩电脑了,我气结,但想想也就两块碗,但看到盘子里有一整块的chicken breast没有吃,就问Anna怎么不要了。她说不喜欢吃chicken要倒掉,我一时愤青了跟她说你知道还有很多人被活活饿死的吗?她说,right, like I care. 于是她说你要你就pack起来好了,就跑走了。好吧,想想就忍了,收拾完东西,Regina起床,我跟她说garage都收拾好了。她很开心地谢了我。我也很开心。于是下楼休息了。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Anna跑了下来,我在睡觉,她立刻开了灯,我被叫醒,起来茫然地看着Anna, 她冲过来掀开我的被子,说,Mom wants you. 于是我上楼,Regina在车库里翻箱倒柜找东西,我更加茫然了,问Regina “what’s going on?”她瞪红了眼睛问我,你卖掉了一个长长的,银质的,有两个灯泡的灯了吗?我回想了下说,对啊,你说家具都可以卖的呀。

  Regina立刻就掉眼泪了,说那是我妈留给我的呀。Anna在一旁面无表情地小声加了一句,she’s dead. 我就郁闷了,委屈地说你没有交代我呀,你跟我说家具都可以卖的。Regina做要晕倒状,我就被吓到了,马上跟她说我去找回来。

  飞奔走穿上衣服,一路狂奔了3 miles ,打了很多个电话问同学路怎么走,找到了印象中买了这个家具的邻居那里,敲门,没有人,等了半小小时,回来了,我说明了事情,道歉再道歉,花了三倍的价格把灯赎了回来,回家的路上已经再也没有力气跑了。扛着小破灯,委屈得要死,心想,这么重要的灯你放在车库里蒙灰尘做什么!走了不知道有多久,到了天黑才到家。很累也很难过,所以什么都没有说,把灯摆在了客厅,就去洗澡了,差点边洗澡边睡着。

  意料之中地第二天中介又来电话了,劈头盖脸地骂我为什么做这样的事,事后也不懂得赔礼道歉。很累也没有争辩,只是不停地说着I am so sorry. 中介叽里呱啦了一个小时,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我靠在床上,沉默了半小时,直到Anna叫我上去洗碗。

  我以为这就是最无厘头的委屈了,却没有想到还有那么多事等在后头。

  三、请假

  之后我继续着每天不到四小时的睡眠时间的生活,挣扎在学业、寄宿家庭的关系之间。唯一的安慰是AP世界历史终于挤进了A的行列(这个小富人区的公立学校文科真的很难),还有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好。竞选上了这个社长那个队长的东西,却也更忙了,每周三总在不同的town参加奇奇怪怪的regional比赛到晚上十点。

  Regina和Anna虽然态度冷淡了下来,却也没有发生什么争执。Anna开始了她每周二和每周四晚上的合唱训练,在downtown Chicago,于是这两天就只有我一个人。其实也没有差,一周七天六天的晚饭都是我准备的,所以只是少弄一点也不会饿死自己。只是每到周二周四冰箱里都没有什么东西。有一次发现了一块肉,我就开始自己烤了。回来后Regina说,这是一家人用的你怎么就自己煮了呢?我郁闷了一下,一块体重九十五磅不到的我刚好吃饱的肉竟然是全家人用的。我以为自己顽强地活了下来,其实事情远没有结束。

  自己有类似于关节炎的东西,因为膝间液有问题。于是气候一变就会痛,伊利诺伊的冬天又特别的多雪而且冷,所以时常发作。有一天不幸在早晨很早发作了,痛得没能赶上校车。灰溜溜地去敲Regina的门,麻烦她帮我call in school请假,我只能赶上正常课时的第一节课了。她盯了我好一会儿,说,“你自己去打吧。你要我说什么呢?你没有赶上校车所以上不了学?这么丢脸的话我怎么好意思说。”

  我想我当时的表情除了无奈一定还有很大程度的惊奇状。我病了,想要请掉第一节课,而且是节非正式课,这个叫做丢脸?而且Regina竟然让我自己打电话给学校?作为老师,她非常清楚自己call in for absent是违纪行为。于是我就自作聪明地跟中国的爸妈说,你们帮我请假吧,忽略掉了Regina的那部分,只说学校需要permanent legal Guidant的证实。一个小时后我就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啦。

  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一个半月后又发作了一次,这次我直接忽略了Regina(后来想想这是自己做过的无数幼稚的事中的一件),让爸妈直接帮我请了假。

  请假事件埋下的伏笔真的很可笑。

  四、意外

  Anna 在这期间越来越了解了一件事,就是我为了少惹麻烦愿意去做很多自己不愿意的事。于是Anna就开始了她奇怪的欺负人的方式,虽然我也是后来才明白了她如此不喜欢我的原因。

  莫名其妙我总会发现叠好的衣服,我的衣服总是掉到地上。毛巾经常呈摊开状搭在马桶边缘(还好这个家里没有男人)。还有Anna时常在诡异的时刻探头来看我做些什么。终于我找到了Anna,说,你坦白吧,这里就我们三个,Regina会幼稚到把我的毛巾往地上和马桶?她竟然没有辩解,说,这是我家,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再次气结,心想,fine, 难道我还跟十二岁打架不成?就let it go了。

  后来我去向Regina反映,貌似Regina并没有怎么样Anna, 但是Anna很生气很生气地冲下楼,大喊了一句,Get out of my house Cici!! 竟然大声到了连体栋的邻居听到了,第二天很关切又带着八卦地来打探发生的什么事情。Anna喊的那一句话其实我没有怎么生气,说真的是伤心多的多。无论如何一起住了几个月了,教了你这么多的数学题了,也跟说了那么久的话,你用的每一件东西、踩到每一寸地板、吃的每一只碗、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我擦的我洗的,而我依然还是让你这么讨厌。

  伤心了一小会,又被学业给淹没了,三个月考了一次SAT,两次SAT2,两次ACT,也就没有时间来伤心了。

  12月31日下午,Anna问我要不要一起去玩,拿个小木板从小雪山上两个人一起滑下来的小孩玩的东西。我受宠若惊地立刻答应了。玩了十分钟,Anna让我一个人上,我一往直前地走了上去,下去前都会有推,但是Anna推得非常用力,我啊地叫了一声就往前冲,结果一下就脱离了小板滚了下去,实在很快啊就哗啦啦地侧滚到了侧面的栏杆,腿一勾,我的人却是要向前飞的,咯吱一声我感到脚踝一热,突然脚就像穿了我爸的衣服一样袖子往下掉了一截,然后方向不对地下垂了。

  停下来后我恍惚了几秒爬起来,发现自己根本站不起来,一阵巨痛。Anna遥远地看着我,过了几秒她走近都没走近就往家里跑,Regina摇曳着她行动比较困难的身体走了出来,周围几个小朋友围着我问我怎么样了,显然大家都被吓到了。

  Regina蛮着急地立刻带我去医院。医生是个印度人,戴着海绵宝宝图案的领带,却耽搁了很久,因为之前没有生病,医保程序不熟,医生让Regina先记自己的医保,她不愿意,执意要等中介的电话,我痛得要死要活,医生看不下去,说你先跟我来吧。

  于是就敲敲打打摸摸摁摁说了很多奇奇怪怪长长的词,我也没有听懂我的脚到底怎么了。他开始掰啊掰,我大喊痛,之后我躺了下来,任由他折腾我短小的腿,看到一遍又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绷带啊,瓶瓶罐罐啊,不敢去看。

  医生指手画脚地说,大概要过一个月才能好,我就长吁一口气地躺到病床上了。等了半天没有等到Regina啦,老护士(美国的儿科护士为什么都很年长)传话来说,保险好了,你妈妈说,她要回家准备晚上的New Year party, 迟些时候来看你。海绵宝宝医生在一旁抬起头来,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拍了拍我的肩,说了句,take care,也走了出去。

  病房就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我一个人,还有护士带来的冰淇淋。我坐着,吃着冰淇淋,盯着时钟。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期待着写什么,看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冰淇凌化了,被护士拿去冻了,再要过来,再化了不知道有多少次,吃到了我整个肚子冰凉冰凉。终于十二点。Regina还是没有来,我也知道她们是不会来的了。

  对啊,她们凭什么要记得1月1是我的生日。我在期待什么,我笑了笑。

  十七岁生日,我吃着冰淇凌,满脸泪痕地自己一个人,坐在医院冰冷的病床上。就这样过了。

  五、折磨

  那之后我对Regina和Anna彻底的死心了。我不再在乎他们怎么看我。唯一开心的是拄着拐杖我就没法跪下来擦地板了。更讽刺的是,Regina看着我进门拐杖抵在木地板上总是很心痛。

  我们的关系降到了某种冰点,她们出去吃饭不会告诉我,她们出去玩也不吭一声就走了,她们去朋友家过夜电话也没有打。Regina向中介说她非常的无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中介以每三天一次的效率跟我打电话,而我也免疫到了开着免提哼哼哈哈一边做作业的地步。

  大学的面试接踵而来。手撑拐杖我跑了无数趟downtown Chicago. 每次都是从家跛着走上半个小时到车站,做火车一个小时到downtown,为了省钱不做Chicago贵死人的taxi而做公交,跑到约会点。大部分面试官都很体谅,会改成电话或者在火车站附近。

  最后一次面试是MHC面试,朋友载我到了火车站,鱼贯到了市中心下车一瘸一拐到了面试的地方。MHC 面试官很可爱,彼此也很有共同语言,我们一聊不知不觉过了三个多小时。看了一眼时间快赶不上车了,就匆匆忙忙依依不舍地告别我飞奔向了火车站。

  坐了一个小时的火车想着怎么还没有到哇,越看风景越不对就询问售票员orland park还有多远哇。售票的黑叔叔瞪大眼睛说,missy, you are in Indiana now. 我啊了一声才反应过来自己匆忙之间上错了方向的火车一路向北到了另一个州。

  下了车,寒风交加的一月,为了面试我臭美地没有穿几件衣服。这里是算F都零下的温度,一转身却看到温暖的候车室还开着温暖的灯门却锁得紧紧的。再看时刻表,最后一班回Chicago的火车十分钟前刚走。犹豫地拿起电话打给Regina,Anna接到电话。我跟Anna说了一通后,Anna就开始和她妈喊话,电话那头的我清楚地听到了她们的对话。

  A: Cici wants to talk to you.

  R: what does she want?

  A: she is in Indiana.

  R: what?? What is she doing in Indiana?

  A: She took the wrong train.

  R: (silence for 5 secs) then what she want me to do.

  A: (speaking to me) how can we help?

  Me: I don’t k..

  R: (yelling) tell her that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right now.

  A: (to me) there’s nothing we can do.

  没有伤心,我挂断电话。绝望了三秒立刻意识到自己再绝望就真的会被冻死在这里,撑着拐杖一蹦一跳来回踱步取暖想着要怎么办。再跛着回去看时刻表,离这里最近的另一个车站半小时后还有一班回去的火车。立刻打电话叫了Taxi,等到我觉得自己差不多都被冻成冰棍的时候Taxi终于来了。

  我拼命催叔叔快点开车。貌似司机知道如果我不赶上火车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坐他的taxi付几百美金一路打回Orlando park,所以开心地悠哉游哉慢慢地晃到了另一个车站。我几乎是要甩开拐杖地跳到了月台,整个月台空空荡荡,像极了已经没有火车了的样子。我什么神都拜了一遍地恳求火车还没有走,五十秒后,不知道是我拜的哪个神真的灵验了,呼啦呼啦来了一辆火车,我看着Chicago south 几个红光字,几乎跳了起来(忘了自己少了一条腿结果差点摔倒)。

  一路坐回Chicaogo再转火车回 Orland Park,已经晚上十二点了。这个平原地带是一篇暗摸摸没有什么灯的。我下了车驻拐杖慢慢地走出了车站,越走光线越昏暗,四周都是芦苇,地上是雪,天寒地冻。

  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机械。就是当你的全身没有任何的知觉。连思维都被冻住。只剩下惯性不停地重复着走路的动作。甚至连恐惧都不会了。

  黑暗中摸索了半个多小时,到了这个被称做家的建筑物前。门被锁了。我摁着门铃。一下,两下,三下,直到第九下。Anna开了门,裹着浴衣,隔着最外层的玻璃门盯了我不知道有多久。我张开嘴想说open the door, 却已经发不出声音了。她像是在确认一层薄雪的门外那个紫色的人是不是我一样,就那样盯着我,不开门。

  隔了许久,门打开,一股暖流。我走下楼,打开热水。温暖的水在身上已经没有温度。就像这栋房子。温暖的模样,充足的暖气,对于我来说却也已经没有了温度。

  六、了结

  之后没有意外地我就发烧了。为了申请,睡眠不足更加严重,加上为了社区小时,我去冰淇淋店打工。病就更加的严重。(当时的自己真的很傻,竟然觉得身体是用不完的本钱)。

  感冒断断续续了持续了几周的时候,我又发烧了。我问Regina可不可以帮我请假,请了一天后再过一周我又开始烧时她就不愿意了。我什么都没有说就继续去上课。在课堂上睡着,老师过来发现我烫得厉害让我去医务室。医务室要把我遣送回家,Regina却说她要上班不能来接。我想起有次她忘了带中午饭吃的nuggets立刻就从学校跑回家去拿了就觉得好笑。

  那周六要考最后一次SAT。周前却一直在发烧。想着Regina“怕丢脸”是不会帮我请假了,就让爸妈帮着请假了。请了三天的假直到周六。Anna说,Regina生日想办个surprise party。我说好,有什么我能做的。她就开始列这个要买那个要煮,这个要邀请,邀请函要怎么怎么样,家里要布置成这样那样。

  于是我一一答应了。却突然想起来周六要SAT。Anna不悦,说随便,但是你要去不要跟Regina说,说了她就又要开始和中介打电话抱怨,我就支不走她了。我说,那好吧,我想,反正她又不关心我去哪。

  周六,出门前Regina问我,你去哪。我说,同学家。她说,哦好。我去了,一直到下午两点回来,发现Anna什么都没有做竟然在玩电脑。我就开始布置这个布置那个,煮这煮那,打扫家里一直到六点客人都来齐,满屋子人黑黑的,Regina出现,灯亮,surprise!看到Regina高兴的表情。

  Regina去拥抱Anna,问她说”you did this all by yourself?” Anna点了点头。Regina开心地亲着Anna,大家都开心地盯着他们。我笑了笑,累得坐下了,心想,自己并没有白吃白住你们家,再怎么样我都仁至义尽了。却没有想到那是自己在他们家过的最后一个周末了。

  轰轰烈烈地下一个周末,Regina接到college board的信,有关我上周六的考试。她当即大怒,说我怎么可以对她撒谎,而且是在她生日的前一天,在她的surprise party上!我沉默,盯着Anna,Anna却扭转了头。我开始解释,到了一半的时候她挥了挥手,不愿再听,去给中介打电话了。我下了楼。不知道过了多久,楼上没有动静,他们出去吃饭了。打开冰箱,竟然什么都没有。外面天黑,我沉默地什么也不想做。中介打来电话,又叽里呱啦地说了很多很多。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第二天早晨,醒来,Anna冲下了楼。说,请你穿好衣服,Regina要跟你说话。过了十分钟,Regina下来。问我,你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我沉默,想了想,说了那句我说了无数遍的话,I am really sorry.

  Regina 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请在十一点之前打包好所有的东西离开我家。我不知道翻译成离开好还是什么词好,原话是,get out of my house.

  打包呀打包,已经十几小时没有饭吃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累也不伤心,甚至暗暗地兴庆,终于要离开了。拖出两个旅行箱,塞满了东西,等着辅导员来接我。坐在箱子间,我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一回想,自己来到这半年,也就在生日那天哭过一次。觉得自己真坚强。

  七、醒悟

  要走了,当着辅导员的面,Regina示意我做过去跟她说话。于是就揭开了我所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受了这么多委屈的原因。

  Regina说:Cici你是个这么优秀的孩子,我知道你什么都要强,为了好的大学你什么都不顾。你爸妈把你送到我家来不是为了交流的吧,是为了上美国的好大学!我真的感到很受伤。

  本以为接收你,可以让你看到美国不一样的,好的地方(原话是the greatness of American),可是你来到这里以后,却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惊奇的,你说那个中国也有,这个中国也有,如果中国这么好,你还来这里做什么!(我从来没有说过那样的话,她问市中心的街道有什么不一样吗,我说和中国的about the same.难道中国的车只有一个轮子不成?)

  Regina说到这里我惊讶地意识到。Regina不喜欢我的原因不在于我做错了什么,而是我做对了什么。

  她自愿接受我,不是为了其他,是为了美国人特有的心理。她想着她从第三世界拯救了一个小孩,把她带到美国,给你看美国的好,她满足了救世主心态。

  而可悲的是,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点。没有表现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来的小孩屁颠屁颠的惊讶感,却在各个方面都做得没有比美国小孩差。她的救世心没有得到满足,反而受到了打击。

  自己锋芒毕露地告诉她自己又拿了几个A,又成了什么Leader, 是top 1 percent, SAT 2270,大家都么的喜欢自己,自己进了什么校队。以为会让她高兴,却一点一点地疏远了对方。既然得不到她想要的,接收我也没有意义,终于给了她一个机会,将我赶走了。

  Regina让Anna过来,要Anna说两句。Anna却什么都不说地走了,两分钟后跑来,说cici you really hurt me. 哗啦啦地哭了。Regina也哭地哭地点头,两母女抱在了一起。

  看得我一片茫茫然啊。后来想到,客人来到时候总会夸Cici这个漂亮那个乖巧聪明而不提Anna,Regina甚至有一次都反驳说Anna is cute too. 又想起Anna最喜欢的邻居圣诞贺卡里亲切地称呼我为Chinese doll 而没有给Anna写什么。我才意识到,自己抢去了Anna许多的关注度。

  Regina哭哭啼啼地说,而你竟然不愿意道歉。辅导员这个时候转过头来,瞪我,你没有道歉?!我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辅导员是个白人,她继续说,你们中国的小孩,真的是可悲啊。整天只会想着自己。这么好的一家人,对你这么多好,你真是自私啊。你们这群亚洲独生子女是怎么了。只会读书,只想着从别人那里拿好处。

  再一次,我选择沉默,盯着地板。我知道Regina还和她说了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后来我才知道的,Regina撒谎说我几个月都没有朋友打电话来(因为他们都打到我手机来了),还有比如我孤僻(孤僻到了学校的学生联名挽留我的地步?),还有比如我偷懒不爱做事(真不知道我走了她们要过多久才会发现衣服烂在了烘干机里而不是被送到了她们枕头旁边),还有我不尊重她不爱说谢谢对不起我爱你(对于我爱你我真的很无语。我明明不爱你。)

  要走了,我最后看了一眼我住的这层地下室。我一直都没有对我妈说过我住在地下室。看了一眼这个我蜗居了半年的地方,留着我血泪史的地方。没有半点不舍。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

  唯一的遗憾是自己的幼稚,让自己受到了这么多伤害,也让父母操心了那么多。

  我妈打电话来说,澍儿你回来吧。

  听到她那句话我才哗啦啦地越哭越大声。挂着泪痕从伊利诺伊北到了伊利诺伊南。

  八、新起点

  可是我还是坚持留在美国。在伊利诺伊南我寄住在了辅导员家,等着她帮我安排下一个家庭,好让我回到原来的学校去。

  却听说Regina去我的学校闹事了。走访了我所有的老师,诉说了我们的故事,至于她说了什么,我就不愿去猜也不知道了。后来她发现了我的那些没有经审她的请假记录,以此为由跟学校说我造假要学校开除我。学校没有理她,她就以自己的老师职位来施压,制造舆论。

  我想她是真的要把我赶出那个社区了。她也成功了。或许怕我去讲她的坏话吧。原来学校的同学觉得很可惜,不愿我走。可是我想自己是需要一个新的开始,也少一分尴尬。辅导员一家渐渐喜欢我,我就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在她们家住了下来。

  转学手续的两周我在家里静静地坐了两周,想了很多事。一时间我竟然有这样的错觉,Regina,Anna和我,其实我们都是受害者。

  我曾经以为,十六岁离家,到世界的另一端,自己一个人,是一件证明了我成熟的事。却没有想到,它偏偏就证明了我的天真无知和不成熟。自己直来直去的行为,也给自己造成了自己无法估计的伤害。

  在那之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收起自己的棱角。 Regina说我的离开毁了她的名声。辅导员听到后摇了摇头说,你看,这是什么人啊,明明她把你赶走的。

  我笑了笑。自己曾经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没有错,说的话,辩解的事,别人就会听,我也问心无愧。但发现,其实不是的。

  这个讨厌的社会,如果去和偏见做激烈地抗争,最后会完败。就像曾经,自己急红了脸去和中介争论,自己多么的委屈,多么的没有错,却没有人相信一样。他们是真的不相信吗?才不是。而是他们要站在他们有利的一边。

  至于谁是好人坏人,退一步,不去争论,时间久了自然明眼人会看清。剩下那些看不清的人,也就不值得你去操心他们理解不理解你了。

  十七岁的我,依然带着天真,总结了这些话。

  后记

  回到开头忧心忡忡的妈妈们的问题。要出国吗,要什么时候出去。我不知道。也回答不了。我只能摆给你一个我看到的,我经历的,可能不算真实的美国社会,然后大家自己去打算:

  不聪明又没抱负的孩子,去美国烧钱,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大的真正的痛苦的。或许会有社交上的苦难,会生活得混混噩噩,但其实没有抱负没有梦想的孩子生活在哪都一样是混混噩噩。

  聪明却没有抱负的孩子,会像上一代留学美国的那群人一样。拿到绿卡,在美国有个中等的收入,却活在社会阶层的偏底层,生活的圈子极小,幸福指数并不高。

  聪明又有抱负的孩子,会活得痛苦,却在痛苦中想明白美国。这样的孩子,去一段时间是会磨砺的,磨砺完就改尽早回国来吧,多作贡献。

  当然,无论如何都有特例的。

  像我这样不怎么聪明也不怎么有抱负,却在十七岁蛮打蛮撞地经历了一番所谓的困难(这个困难只能是和同龄人相比的了)的小孩,在十八岁用自己依然可笑的眼光看着世界,写下这些,用来骗骗比自己小的小孩。

  最后,对在外漂泊的学子们的唯一建议是。不要总因为害怕父母担心,而隐瞒实情,自己去承担。只有父母这样经历过年岁的人,和这样爱你的人,才能在人情世故上给你正确的有益的建议。
3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39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个人体会来说....我去工作的时候他们都会说留学生很有钱啊!我也就默默听着....直到这个学期工作的最后一天他们又说起来留学生很有钱啊有豪车啊然后我就第一次举手说我没有啊.她们一脸惊讶表示你他妈居然是留学生?我默默点头。她们表示那你有没有豪车我也想坐我也想坐!











那一瞬间我觉得我仿佛辜负了她们对我的期待。
3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40 发帖IP地址来自
To Americans (especially American college admissions offices), the stereotypical Chinese student is highly intelligent when it comes to math and engineering, and is a great test taker, but lacks creativity. He has spent his entire life going to school and studying at the behest of over-bearing “tiger parents” and as a result, doesn’t have a social life or personality. He plays the piano and badminton, but only to develop hi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not because he actually likes it. He is not physically strong, but never fat either. If he has any hobbies at all (and most Chinese students don’t), it’s watching anime or playing League of Legends, and even then, the Chinese student isn’t actually passionate about either of them, he just uses them to relax from his consummate studies.
Of course this is an exaggeration compared to reality, but there are elements of truth to it. I have certainly seen a few students who fit this mold as a college application consultant in China, and during my time study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So for Chinese students applying to American colleg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ieces of advice I can give is to try to avoid this stereotype. Grade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of course, but American colleges are sick of the boring Asian student without a personality. So don’t just obsess over school, also try to develop your passions and personal ambitions both for the sake of getting into college and for your own happiness.

EDIT - Some additional comments I want to make based on feedback I have received:
As I stated in the original answer, this is the "stereotypical" view of Chinese students from an academic perspective. There are elements of truth to it, but it is not an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what Chinese students are actually like. I have personally worked with dozens of Chinese students on their college applications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m have been as varied and interesting as any other group of students in America 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at being sai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ssions offices (especially undergrads), it can b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students based purely o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n paper" Chinese students tend to look rather similar: high math scores, plays the piano, plays badminton or tennis, wants to major in business or math, similar volunteer activities (a lot of major Chinese cities mandate that Chinese students do volunteer work so students do them together), etc.
Very different and interesting individual Chinese students often end up looking the same "on paper"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because they share these common background elements. So I always stress with the Chinese students I work with that they should try to differentiate themselves. Yes, getting good grades will always be important, but especially for top 30 American schools, often getting good grades is not enough to get entry. I have seen many excellent students with high SAT scores fail to get into schools where the average score is lower than theirs. On the other hand, I've also seen students with relatively low scores get into schools with higher averages but creating an application which demonstrates their unique characteristics.
So the take away from this answer is not "all Chinese students are the same" or "grades don't matter," rather, the take away should be that Chinese students need to try extra hard to show off their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so they can break the stereotypes and get into top American schools.

EDIT 2 - A lot of people seem to have a problem with my answer because of a misunderstanding over the word, "stereotype." Here is the textbook definition of "stereotype" to clear up the misunderstanding:
"a widely held but fixed and oversimplified image or idea of a particular type of person or thing."
3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41 发帖IP地址来自
"Chinese? F**King rich."
"You should give me some ramen."

3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42 发帖IP地址来自
1.英语口语基本属于各国留学生里最差的团体之一,最想象不到的是连东南亚小国印度哥哥们也分分钟打爆我们,欧洲来的就更不说了。
2.害羞,因为口语不好,因为去社交能Show off的东西太少(身材,极限运动,跳舞,喝酒这种西方社会比较流行的年轻人之间的话题和活动),我们单薄的大多会去炫耀一下成绩和羸弱身子下面的Girllish小白脸(对欧美人然并卵)。尼玛其实劳资一点都不害羞,哥Pre分分钟和鬼佬们撕,其实一般其他国家同学更aggressive一点,表现的更自信,有主见。但把他们撕服了,结果最后是你对的,他们也还是会拍拍的肩,说小伙子,你可以的。想想国人比较多是人前不撕,背后撕你,其实也蛮可怕的。
3.抱团,这个我觉得无可厚非,哪个国家人不抱团?其他国家很多抱的更厉害。棒子三五成群的游荡。泰国、日本妹子们也是非常爱comfortable zone.在totally 不一样环境不一样的社会阶级成长了二十年,哪有那么快和外国人有共同语言。自己可以脑补一下内陆的小孩去北京上学一样,一样的肤色和国家然而给他四年都不一定能融入这个城市。
其实抱团没什么,大家想表达倒不如说一个外国朋友都没有。这个确实。底下一个匿名答案比较好:其实就是自己去尝试一下西方社会玩儿的东西,你喜欢了,自然就会和鬼佬们玩一起,但看到有国人一起玩,会很亲切。
一直说自己不抱团跟鬼佬玩的,亚洲人的脸往那一摆,北美和澳加移民国的ABCCBC都是和自己亚洲人玩呢,你这逼装的我就笑了,装逼轻一点,谁没留过学是吧。
4.不自信,太多原因了。一次帮朋友拍Video,鬼佬们老是拖拖拖,国人一帮,白人一帮,也不抬交流,保持着安全距离。怒了,我说我要先拍,出于要完成作业鬼妹和我一起拍,我表情饱满,声音洪亮。鬼妹吃惊的说,我草泥马,你怎么这么棒。其实我知道言下之意是,你国人民不都是怂的一笔害羞不自信不敢说话的吗?
5.周末图书馆八成是亚裔,有些职业是刚需又难学,所以亚裔很快会占据一席之地。一代代亚裔用自己的青春换取族裔的未来,想想还是欣慰的。
6.白人妹子从来都不看我一眼,东南亚妹子经常会主动勾搭,还没你国妹子好看,抹泪。
3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43 发帖IP地址来自
外国学生真的分不清亚洲人!他们分不清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和越南人的区别。最后印度人因其较深的肤色成功地登上容易分清亚洲人榜单第一名。
我们进入正题吧。
以下是一些对中国学生的固有印象:
1. 非常擅长数学(与英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大部分不太擅长聊天,偏害羞
3. 勤奋、认真、绩点高,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当地学生
4. 大部分中国学生都在追求STEM的学位
5. 来自顶层的中产阶级,家境良好
6. 不喜欢开party,喜欢抽烟
下面是一些比较有趣的描述
1. 外国学生提到有人担心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了前沿的技术和知识以后会回国并充分应用所学,因此有人对中国留学生产生了敌意。但他们觉得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因为很多中国留学生毕业以后直接留在美国工作了(所以他们没有敌意的前提是所学的技术和知识依旧留在美国吗?)。同时,他们还提到中国留学生的消费能力非常高,确实有利于美国经济增长。
2. 中国留学生做得一手好笔记。不管是黑板写的还是老师讲的,中国留学生都能把它们清楚有条理地记下来,并非常乐于分享给班上的其他同学。
3. 中国留学生喜欢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喜欢跟其他中国留学生玩,喜欢打电脑游戏和看Youtube视频,社交性逐渐下降。许多留学生都认为中国留学生不怎么会讲英文,在此前提下还只跟其他中国留学生交流,只会让自己的英语不能得到提高。他们对此提出了担忧和疑惑。
4. 对日本有一种不理性的敌对情绪。他们知道这是历史原因,但不能十分理解和认同。
同时,他们也提到了中国留学生一些不好的行为。
比如,挥霍金钱,抽烟过度以及浪费太多时间在追女生这件事情上。不太尊重别人也被许多人提到,有人提到一个例子:在图书馆里面有一位当地的女士带着她的服务犬,在她身后的两个中国留学生一直在窃窃私语并时不时发出笑声。她们用手机偷拍服务犬被发现了,女士冷静地制止了她们并希望她们能把照片删掉。偷拍者没有表现出愧疚,反而继续发出笑声,最后直接离开了。
虽然这些行为是个别现象也属于个人行为,但是许多外国学生都提到了中国留学生不懂得尊重别人这一点,希望大家可以让它不要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和固有印象吧。
看了我的文章,你就是我的人了!关注我(  ω )
3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44 发帖IP地址来自
英文不好。
不少跟我聊过天的教授都会问我英语在哪学的。
3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45 发帖IP地址来自
那些说我国学生抱团的。

不只是中国学生抱团啊,来五道口看看,韩国学生是一团一团出现的,法国学生也是一团一团出现的,非洲(可能)学生也是一团一团出现的,德国学生也是一团一团出现的啊。

不管在哪国的哪国留学生,都是自带一团一团的出场设定啊。
3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46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们中国人骂人永远是最有气势的。高中的时候跟中国人和中国人经常在宿舍里吵架。每次吵架的时候总有外国人露出敬仰的神情。有次训练完以后大家坐在操场上聊天,有个韩国同学突然说:“你们中国人骂人的词儿真多,我们只有稀巴和混蛋之类的。”旁边的美国插话:“我们只能花式fuck和一些没什么气势的词,感觉你们用中文吵架的时候用了好多词。”

于是,我回到宿舍后撕了一张纸。写了一些我能想到的中文脏话然后标准音标并写上了英文注释。那张纸被当时插话的美国人拿走后就没见过了,但是听和他一节课的人说他经常从校服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然后用生硬的中文念:“草泥足总屎把袋。”还经常不厌其烦地跟其他老外解释:“It means fuck eighteen generations of your family in Chinese."其他老外一听,顿时瞪大了双眼并露出敬佩的眼神。

看我们的衣柜整齐不
3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47 发帖IP地址来自
组里的越南小哥曾经跟我说过 我是他认识的中国学生里唯一一个不开玛莎拉蒂的...
然后每次在大街上走凡是见到R8 GTR 911这种车,他都会问我是不是我朋友...
瑟瑟发抖 给祖国拖后腿了...
3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48 发帖IP地址来自
哈哈哈哈哈,好像大家都觉得我情绪激动了。
我真的只是在写答案的时候把自己脑补成了Drama Queen,
这样婶儿的,


或者这样婶儿的,


我真的是想做个小可爱来着~

呦呦呦,没想到这么多宝宝赞~谢谢~

-----------------------------以下原答案-----------------------------------


端正态度态度态度态度!!!!!
我先把自己举过头顶的椅子放下,尽量平静地问你们个问题,
凭!什!么!和!外!国!人!玩!就!是!对!的!和!中!国!人!玩!就!特!么!要!受!到!批!评!

常常和中国人一起出现叫抱团对吧!
宿舍到学校一辆公车见到了不说话?
前辈有资料愿意给你你拿了之后当不认识他?
别人过春节你自己等着和外国单身狗一起过情人节?


我来问问各位答主,什么时候交朋友要先看国籍了呢宝贝们?

我在不同地方修了不一样的master,分别在不同的时候和法国人泰国人土耳其人德国人希腊人捷克人玩的好,好到有时候晚上直接一起睡觉,常常跟着她们回家旅下游。但是! 我和他们玩是因为气场合拍好吧,他们变成哪国人就算全变成中国人我也会和他们一起玩的多好吗!

修欧盟法的时候英国人也坐一堆,土耳其人也坐一堆,德国人也坐一堆,这都正常,中国人坐一堆就不得了了?!

印象是吧,普遍旅游城市的姑娘们认识中国学生之后都觉得我们素质蛮好,对中国人印象有改观。
很多人觉得中国人比较严肃不太活泼。
都很humble~~~~
觉得中国人权状况挺让人可怜。

本来出国读书,有人想要找教授读博,有人想拿高分在当地找实习,有人想练语言,有人想那毕业证回国,也肯定有人想使劲和外国人social打入他们的生活圈,
相应地自然就会让其他国家的人感觉到中国留学生有的勤奋,有的活泼,有的文静害羞,有的是趴体就要去参加一下。

在国外不和外国人social在国内大多也不是整日开趴的,和外国人打成一片的大多在国内也是放得开的那一挂,性格不同你们强求什么?

别人都没觉得你们有什么不正常,自己先急着给自己贴标签,你不觉得有点怪怪的?

解匿,感觉没什么可以匿的了
4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49 发帖IP地址来自
开始老外
夸我做饭好吃 因为他们只做沙拉
夸我风趣幽默 因为他们太过死板
夸我知识丰富 因为他们毛线不懂
夸我学习努力 因为他们睡觉游戏
夸我有钱上进 因为他们喝酒泡妞
后来老外
说我抢了他们姑娘 因为他们姑娘选择正确
说我抢了他们工作 因为他们自己无能慵懒
说我赚了他们的钱 因为他们没脑子没远见
最后老外
叫我大哥 甘做小弟
要跟我一起发财一起飞
还是经济实力决定一切

4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8:50 发帖IP地址来自
美国人在英国还抱团呢。
12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