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出国留学什么感觉?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小社区用户   2019-4-11 21:11   31078   40
2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2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用看其他回答我也知道我肯定是家里最穷的,因为我家并没有达到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大概10w左右
然而我本科开始就一直在国外留学,在日本读了四年本科,期间在美国一所公立大学和一所藤校分别交换了一学期。讲真如果我不是拿到了日本这边财团的奖学金我这几年只能疯狂打工或者靠绝食来省钱了,如果不是校际交换一律免学费我根本不可能去美国
为了省钱我刚来日本的时候每天记账,每周吃什么限量供应,每个月伙食开销控制在一万日元以内,这在我其他同学看来是个有点不可思议的数字。日本同学搞的飲み会喝酒会大概一次3000日元,180人民币左右,我去过几次,每次都感觉良心过意不去,因为我妈自从我出国之后工作之外还在必胜客打工,一小时15人民币
大一租了一年房后我果断搬去了学校最破但是最便宜的宿舍,因为每个月30000多日元的房租对我来说开销太大了,即便这已经是我认识的同学中房租最便宜的。搬去宿舍后虽然环境不是很好,但每月可以忽略不计的价格让我很满意
在美国时同学中必然不少豪,不过大家都不是很浪费,我只是在他们要去纽约吃牛排和米其林的时候婉拒了
大学四年几乎没有买过衣服和化妆品,跟我自己本身对这两项没有兴趣也有关系
因为有奖学金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有意控制开销,大学几年基本上没有花父母钱,做到了自给自足。但其实心理压力一直很大,尤其找工作的时候,因为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在当地找不到好工作在家里没法支援并且国外本科学历不是很受认可的情况下回国更不好找,不努力的时候会非常责备自己
好在结果不算坏,即将毕业开始在东京工作。但其实心底一直有担忧,不想一直呆在日本,迟早要回国,回国怎么办呢?本科学历显然不够,肯定要想办法工作几年后读研,对日本教育不是十分满意不太想在日本读研。美国MBA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是不知道能不能有幸申请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100万的贷款。香港金融硕士也在考虑范畴,然而每年学费水涨船高,一年学费已经超过30万港币了,再加上生活费据说跟英国一年制硕士开销差不多,而且不确定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国内同学那么优秀,名校海龟那么多,觉得自己这样的没有竞争力。焦虑像个无底洞,只能先靠自己多挣点钱多考点证给未来打算。
(看到发小兼高中校友去了哥大读硕士非常羡慕,但是听到他妈妈说两年100万我就闭嘴了…)
时至今日,我仍然不确定当初放弃国内名校保送选择出国是不是一个好选择。不过如果不是出国留学的话,我没法看到那么广的世界吧。
只想做到问心无愧,然后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27#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28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最要感谢父母的支持。刚来的时候在美国加州读书,家庭算不上中产,加州沿海城市消费也不低,但是爸妈都从来是给的比我花的多。我出国留学的动机是寻求更好的学习平台,所以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在爸妈的鼓励下,我也养成了不浪费,但是也不省钱的习惯。
我觉得在国外养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思路:钱能解决的,就去花钱。能花钱省时间的,更要花钱,即便是花多了也不会丝毫后悔,因为时间不值得。我只努力解决钱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业,科学研究和努力走高。因为这个mindset,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投入到了学习和科研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今年也如愿拿到了dream school哈佛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录取。这个achievement对于我来说是神圣的,几乎不能用金钱衡量,也就是价值远远大于我花过的学费生活费。做个比喻,如果有人给我一个选择题,一个年入200w美金的工作 (虽然这样的职位对于年轻人几乎是不存在的)VS梦校的博士学习机会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梦校。我觉得这就是花钱买时间,兑换资源,充值情怀的一种价值。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神圣领域,如果有资源,即便不会太充足,也尽量要拼尽全力试一试,万一实现了呢。为什么?因为父母已经为我们铺垫了很多,我不再需要平稳,再失败我也可以保障最基本而且尚可的生活质量。我只需要高风险高回报。也要有资本加倍回馈父母。
作为留学党,已经习惯了自行承担和解决所有非物质压力。而且通过不懈努力,逐渐积累了未来可以获得更强大,远超父母的物质资源的能力和connection。有底气和自信让自己的家人享受一切他们想要的。这些,真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呢。
28#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29 发帖IP地址来自
眼含热泪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次出国留学时,是家里人七凑八凑,凑了二十六万,当时父母想帮,但有心无力。虽然也就是八九年前,但那时与现在真的天差地别,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讯极其发达,即便相隔万水千山,也仿佛感觉家人朋友就在身边,而那时智能手机刚刚起步,加之时差七小时,出国多少有点离乡背井,和过去一刀两断的感觉。
[h1]一,艰辛往事[/h1]我记得,在我本科毕业前一年,国务院感到国内物价增速过快,给大学生发过就餐补助,每月八十元,一共发了四个月。当时食堂里米饭是两角一两,纯素菜六角,荤素菜一块五,每月发八十块钱,基本等同一个月有十天是国家请吃饭。但到了国外后,食堂最便宜的一份饭是6.5英镑,按当时的汇率,约合人民币60块,放在今天,60块其实也还好,但在那时,真的感觉贵到无法想象,在我一年八个月的学习中,我只在食堂吃过一次饭。我们那个专业中国学生比较多,而且以江浙人居多,总体来说,中国女生,特别是江浙女生,对物价敏感度较低,她们用餐时,多数不太考虑价格,不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吃不惯,如果下课早,女生经常三三俩俩就坐火车去伦敦吃饭了。而中国男生,基本都继承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多数都是早上自己带饭,中午加热下,下午放学回家再做第二天的。我大致也是这样,周末采购一次,然后每天自己做点,但我和班上多数同学不太一样,我除了要上专业课,还要学西班牙语,参加球队训练,背包里要装球衣球鞋,而且我们校区间距离很远,要坐火车,所以中午带饭不是很方面,当时我们学院门口有个Poundland(一英镑超市),这个超市里主要卖一些小百货,文具,日化一类的东西,但也有一些食品,例如最简单的火腿三明治,我去了几次之后就发现,这个店有个规律,就是它每天中午十一点五十左右,会给临保的三明治打折,降到半价。

说到里,大家可能很难相信,其实绝大多数英国人真的不富裕,大学生里,家庭条件好的,一周零花钱也就100镑,条件差的,40镑。所以三明治一降价,几分钟就会被抢光,为了能抢到打折三明治,我必须没下课就先遛,抢到之后,真的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但三明治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比较凉,吃几次还行,老吃就容易胃不舒服,后来我就发现了一种经济实惠,而且总吃也不会胃疼的食品,匹萨。

只找到了一张在Flat加热匹萨的照片这个匹萨不是多米诺或必胜客里卖的那种匹萨,而是超市里卖的匹萨。我刚去英国时,就问过我的老师,英国超市档次是怎么划分的,老师说Sainsbury≥Tesco>Iceland。Iceland(冰陆)顾名思义,它就是一个专业卖冷冻食品的超市,Sainsbury和Tesco里面卖两镑的匹萨,它只卖一镑。我基本每周末会买五个匹萨,然后上学时包里装一个,到学校就放冰箱里,等中午一热当午饭。中午匹萨对付了,晚饭还是要自己做,当时出了我们学校大门不远,就有一个华人超市,里面有各种调料食材,这里多说一句,英国超市里是有大米卖的,但那个大米基本都是印度大米,只能做炒饭或咖哩饭,不能直接下饭吃,下饭的米只有中国超市有卖,在英国出售的中国大米,质量确实比国内的好很多,但价格也贵,最便宜的也要16英镑十公斤,贵的二三十英镑的都有,只有一种大米非常便宜,就是碎米,其实在国内挺少见到碎米这种东西,但英国还挺多,我当时想,反正大米最后也是要被粉碎的,现在它帮你粉碎好了,价格还便宜,也算是一举两得。但要付款时,老板就问我,你买碎米干嘛?我说吃呀。他说碎米都是餐厅买去做雪饼和米粉的,我从没见过有学生买这个。在我一再坚持下,老板最终同意我买一袋回去尝尝,但事实就是,碎米这个东西真的非常难吃,也就煮粥还可以。
说完了主食,再说说菜。我当时因为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多数时间都是待在图书馆学习,有时回到寝室就很晚了,也懒得弄什么菜,思来想去,我发现最经济实惠且快捷的下饭菜,就是中国超市里卖的红油笋和香辣金针菇,当时一袋的价格是0.4英镑,拌一拌,就算是晚饭了。有意思的是,后来我回国后,我爸说他有一个朋友和他儿子想见见我,叫高X孝,是金大洲的老板,我听到金大洲三个字后,真是感觉暮然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永生难忘金大洲[h1]二,人性光辉[/h1]我们当时图书馆主馆12点关门,主馆外的夜读室是24小时,我通常都是十二点出图书馆,往寝室走。回寝室时,会路过Tesco超市,通常这个点Tesco里的蔬菜和水果都会打折,我就会选一些还能看的过去的蔬菜水果,补充点维生素。蔬菜水果和三明治不太一样,临保的三明治会变得很干,但是从外观上看不出来,感觉都是一样的,吃起来有差别,蔬菜水果正相反,临保的蔬菜水果(英国小超市的水果是切好的),会变得很水,样子和新鲜的差异很大,但吃起来其实没区别。因为我总买临保的蔬菜水果放公共冰箱里,久而久之,就被我同flat的台湾女生(下图白外套)发现了,她从小养尊处优,看到这水了吧唧水果,就一个字,扔!但她扔完之后会买相仿的新鲜水果放回我冰箱那层,这事真是让我异常感动。除此之外,还有下图那位赤裸上身的希腊小伙,他是一位我异常钦佩的人才,有一天我俩在厨房做饭,他说英国的锅太厚,煎鸡蛋还行,不适合做空心粉,说完他就回房间了,等再出来,背了一个双肩包,说他要回家取下锅,我当时以后自己听错了。结果第二天他真从希腊取了一口锅回来,看他兴高采烈从包里掏出锅的样子,我感觉自己突然明白了生活究竟是什么,似乎我们的过去那只叫活着,不叫生活。和台湾女生一样,他也发现我每次做饭好像只有饭,没有菜,但他又不好意思直接问我,可能在他们从小的教育里,东亚人都是顾及面子的,所以他后来每次做空心粉就故意做很多,然后在锅旁边放一个小纸片,上面写Please Share(请分享)。再后来,穿紫红色外套的北京女生也发觉我的生活方式有点给祖国抹黑,便想了一个更精准的扶贫策略,就是每次吃饭给我打包一些,刚好她们姐妹淘完,我也该从图书馆回来了。现在想想,当年真有点吃百家饭的感觉。

[h1]三,历遍穷通[/h1]我去英国时带了26万,按理说一年应该够了,但因为我英文成绩不够,前期读了两个月语言课,花了差不多四万,加上十一万的学费,六万的住宿费,还有五万可以用于生活。但因为我基础实在是过于薄弱,一年没毕业,需要延期一个学期,大概四五个月的时间,这就让我很头疼,因为当时自己只剩2000多镑了,学校宿舍一个月就是380镑,肯定是住不起了,只能搬了,但是往哪搬呢?我先把身边的朋友问了一圈,大家提供了很多信息,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贵!而且英国租房基本都是一年合同,短期只能转,这种转的合同,要押好几个月,我当时跑遍南安普顿所有的中介,只有一间屋子能符合自己的预算和合同要求,那个屋子就在波及斯路往印巴超市那个方向走,那是我这一生中,第一次见到一个屋子里,高低床三面都是紧贴着墙的.......你进屋以后都没办法坐上床,只能钻进去。而且小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那个建筑很大,但里面好像没有人住,地上一层灰,而且走道里有一股强烈的福尔马林的味道,中介人员把门打开都没介绍,转身就出去了,让我自己看。等我出来,他捂着鼻子对我说:“你要租吗?我觉得这房子不是很理想。”

当时没有拍照,大概就类似这个样子,比这个更窄一些就当我走投无路的时候,天下雨了,而且还是那种瓢泼大雨,我只好站在Age Uk(旧货店)门前的屋檐下躲雨,这时来了三个小伙,一个黑人,一个印度裔,一个越南人,躲雨的同时,在谈论去哪找housemate(室友),我听后直愣愣看着他们仨,他们以为我有病,看我们干嘛。几分钟后雨停了,他们带我去马路对面把合同签了,签完的那一刹那,我脑海里只有两个字,天意!这就是天意啊!后来我回国找工作,人家原则上不接受一年硕士,我说我上了一年半,人家一看毕业证,果然写着2010.09-2012.3,我再次觉得,虽然感觉苦,但一切都是天意啊!多年过去再回忆这些往事,真的觉得恍如隔世。

先写到这,更多内容可以看。
毛宁:英国篇 - 自由在落日中 (一)毛宁:英国篇 - 自由在落日中 (二)毛宁:英国篇 - 自由在落日中 (三)毛宁:英国篇 - 自由在落日中 (完结篇)
29#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30 发帖IP地址来自
没啥感觉(也融不到富二代的圈子)
钱不是考虑的要素
来日本之前 考虑可能会读三年书花费父母40万,也商量好了,父母同意
可怜我老妈退休了还非要去打工,怎么劝都不听,答应我只做半天,到现在还是做一天的活,每次问都用各种理由搪塞我。
父母都还在打工,我就把40万缩减到15万三年,现在直接不花他们钱了
目测会继续读博士,在日6年
毕业前工资和奖学金,TA等等应该拿到100万人民币
对,钱不是问题
努力加上做足功课,完全可以靠自己支付所有费用的




补充一下,学费全免,有宿舍,不然100万还真不够
30#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31 发帖IP地址来自
嘛,想了想还是取匿吧,如果认识我的话即使匿名也能通过细节认出我来。最近这一个多月心态整体略有好转,然而好心情却仍然一直维持不了四十八小时就是了。
以下原答案:
有什么中产不中产,反正就是那德行呗。
现在大二,在美国中部一个排名40多的公立学校上学吧。GPA最多拿过4,最低也是3.8,还算勉勉强强能看。
但这背后是什么呢?
极度不成比例的投入与产出:
遥想一年前曾经为了化学考试通宵学了一周,但是最后还是只考了70多,而后一次学的更认真但考的更差,要不是最后期末爆发,那破课连B都拿不到。
为啥,国际部的学生,高中走的是AP,而那课学的是orgo,之前完全没学过,普高和A level班的学生对那课的评价就是随便学学就能拿A。


专业不说了,因为现在还tm没定下来(至于为何就是后话了),但想学的还是生化环材里的。你以为我不知道这是天坑,学CS相关才能赚快钱?不,我知道,我也上过CS的课,但看着码就头晕,写码或者debug到凌晨两点之后保准欲哭无泪。这已经不是没兴趣的问题,是兴趣已经开始拖后腿的问题。所以学吗,不学,这么下去保准自闭。
而现在没自闭么,笑话。每天晚上翻学校的research opportunity,看自己感性趣的教授的研究方向,下定决心第二天一定去套磁。但走到办公室门口就发冷汗,根本不敢进去。
而这又为什么呢?无他,为了保持学业,每天都熬夜到特别晚,女朋友全是纸片人,便只能时常靠某种“压力马斯内”的活动来舒展欲望,而且发现xianzhe时间是少有的高效时刻,便越来越有瘾。两相叠加,造成大脑皮层过度受刺激,并且激素分泌紊乱,能不自闭么。
我们学校其它专业稀烂,只有工院还算鹤立鸡群,所以所有人基本都是破头地往工院里挤。学校也看中了这个机会,试图以此敛财。要从别的专业转进工院得先在general studies里的pre engineering呆一年,在这里面上过想转的专业需要的课,然后才能转。我想转的那个专业反正是没有GPA guarantee,就是成绩多好也不能保证你进,然后课程的要求十分乱,基本朝令夕改。我上学期申请转入,本来GPA对方都承认是encouraging了,但是由于我差个一学分的general Chem的实验课(老子general Chem的理论课早通过AP换掉了),对方硬是卡着不让我进,必须上完那几把实验才可以。这学期我只能再申一次,要是再进不去就得退学了。
还是上面那个专业,基本全部是将来想考medical school的美国人,中国人近乎不存在,偶有几个也都是自以为是高华,平日里只和美国人打交道的华女。在其中的孤独可想而知。而且很多考试极不科学,经常有那种100分的卷子就几道简单题,但错一点就扣特别多分的那种。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在该课的piazza上质疑该课的考试不科学(现在承认我当时言辞有点太激烈了,但我从始至终只是就事论事,没提过任何人的不好)结果被群起而攻之,非说我是在对那门课的professor人身攻击。
反正就是自己考好了呗,吃人血馒头的主。
很多情况下我是觉得身边的人有失水准的。美国人对那种我都觉得还算简单的课抓耳挠腮,但回头一问人家全在做research,有个台湾人脸上一直带着假笑,想找理由揍他但是目前是师出无名,中国室友大多是群天天只会八卦,揣摩女生的心情,四处和人鬼混,破规矩一大堆,还美其名曰情商高的人。
中国室友里我唯一佩服的是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他高中时讲道理硬件水平是不如我的,但人家来到这里后笃定要学ECE,并且情商高,懂得和人说话,并且广交朋友,再加上ECE major里本来中国人多,能提供帮助的人也多,所以他现在是在稳步进步,把我甩的越来越远的。
每次想起他就会突然暴躁,有一次直接拿剪刀在手腕上顺着血管的纹理划了一道。从此知道了手腕的血管确实比其它地方脆弱,即使是皮肤上都会造成肿胀。
每天省着花钱,只吃一顿饭,半夜饿了的时候只能强行说服自己说自己不饿。但一个月下来花销还是如流水。
想去做research但不敢去找professor,想找工作但不敢去career center,想转学但不敢找人要推荐信。总之就是啥也不敢。
所以学么,不学,努力么,不努力。要对家长心怀感激么,要,但说得好像心怀感激就能做成什么事一样。
顺便听一句劝,美国人标榜的be grateful是彻头彻尾的资本家的阴谋。目的是为了割韭菜。
这学期要是能转进工院还好,转不进就退学了。退学就退吧,学期初读了银河系漫游指南,所以我目前的梦想就是退学当个hitchhiker,四处晃荡,直到钱花光了,冻饿而死。
顺便我在生物相关方面的水平也是不精湛的,现在做实验,每次都是把protocol认真读好多遍,严守操作规章,但培养皿里的细胞就是不给面子,要么不长,长出来也不是我想要的,TA都无奈了。
刚才看答案听有个人说害怕自己将来会垮掉,但人生本就是最终会垮掉,最终会沉沦的,因为反正努力也没用。人生最好的谢幕方式就是在高中时轰轰烈烈地谈场恋爱,交几个知心朋友,各去做些疯狂的事,然后许一个永远做高中生的愿望,之后赶紧自我了断。当时没那么做,现在后悔了。
高二/高三往后的生活都是过于残酷的。对留学党和国内党都是如此。
莎士比亚都说了嘛,生活就是个智障讲的故事,满纸都是喧哗与骚动,却一点意义都没有。
深以为然。
31#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32 发帖IP地址来自
还能是啥感觉?两个字
[h1]穷呗[/h1]我家里是做文玩生意的,勉强温饱,年景好的时候一年能挣几十万的那种。
不过非常蛋疼的是,留学的第二年家里发生了巨变,只能勉强给哦交个学费,剩下全要靠打工。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开局一把刀,装备全靠打
从检入奢容易,从奢入检难哟。
在东京地区勉强能活下去,一年至少要7w人民币。
差不多需要每天至少打工3-4个小时,其实很多人觉得不就打打工么?有什么的?
关键你不止要打工,还要上课,查资料,准备备考,所以留给睡眠的时间只有4-5个小时。
在这个前提上,你还要扭曲一个生理现象,就是不能生病。
什么???感冒发烧了???
那你下个月房租咋弄?靠偷靠抢么?
你知道发烧39.7,还要坚持去拉面馆刷碗是种怎样的体验么?
不知道吧?
是的,我知道。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6089531425701888
记得有天给报社送报纸,那时候是东京一年最冷的几天。
刚下完雪地上特别滑,我骑电动车扛着20公斤报纸要送。
转弯的时候路太滑,摔在地上,脚脖子被摔破了,报纸也全脏了。
为了饭钱,一瘸一拐的回到车上,再回报社取报纸。
最后还被报社老板凶了一早上,好说歹说才不扣我钱,又给了我一堆报纸,让我中午前一定要送到,要不就别干了。
我一边哭着一边瘸着腿去送报纸。
日本老人有很早起床的,看我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收了报纸后还给了我碗味增汤,让我进家里坐一坐,缓一缓。
我笑着鞠躬拒绝了,心里才觉得暖和了一点。


其实在日本的经历现在回头看来,也都是有苦有甜的。
在东京住的那几年,我租房子的房东是个特别可爱的老太太和老爷爷。
老人家房间装修是自己设计的,很有品味。
每次周末我在家不打工,学习啃书,他们都会来找我唠唠,给我带小礼物。
经常和我念叨说她孩子大了有工作了,一直也不早点找对象成个家。
还想撮合我和她女儿=    =
一直都觉得,在异国他乡的日本,房东爷爷奶奶给了我很多关怀和温暖。

给房东爷爷奶奶拍的照片,很有感觉,拍摄地在镰仓每天打工完已是深夜,很喜欢吃门口的推车拉面。
就像火影忍者的那种。

一碗拉面很便宜,差不多只要800日元。

日语好了一些的时候经常和煮面的老师傅闲聊。

他已经年过七旬了,却一点都看不出来。

经常和我显摆自己年轻时候获得过拉面大赏。





喜欢的朋友点个赞~本答案会持续更新,我会慢慢更新些我的留学的故事~
32#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33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家就是非常典型的中产阶级,目前在加拿大的UBC上大三。(我本人真的很烦有些高调的校友们整天扯 UBC这个学校,多么辛苦,多么的高等学府)题外话






我身边的朋友都是很友好的人!感觉完全没有什么阶级隔阂,他们有的已经全家移民拿枫叶卡,坐拥几千万,有的北京二环四套房,有的是家里搞对口贸易公司,老爹的爱好就是买车开!还有家里炒股,开贷款公司的!


可是!这又怎么样! 你们还可以做朋友啊!多简单的道理,志同道合就OK!你们又不是谈婚论嫁,或者搞什么企业管理!

这么说吧!富豪出现sb的几率远远小于穷人们!你总不能盯着一个傻缺富二代,就一概而论的看不起有钱人吧!这样才真的low.....



我周末的娱(hua)乐(qian)活动:
打游戏! R6 bf LOL pubg  division 好多好多
和朋友们踢个球  很菜
偶尔看场电影 动作片,恐怖片!


坐公交或者地铁去dt吃个饭,日料多一些
再喝个小酒嘿嘿嘿嘿  刺身拼盘赞哦

回来的时候奢侈一把叫车,太累了,直接送到家门口!




打游戏是低消费的娱乐行为,出门旅游要花好多钱,真的很过意不去!





我真的很感激父母花着大价钱送我出国读书,我来自山东的一个小县城,家里实在也不是很富足。父母恩情我这辈子铭记在心!!


以上就是中产阶级出国留学的感受

溜了,溜了~
33#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34 发帖IP地址来自
龟龟,求求你们这些家里收入50万以上的高等收入阶层的孩子别秀了!!!
即使在大城市家庭年入20万就已经到了中等收入阶层,不信就去查查北上广深的平均收入,中位数只会比这个更低。
我看还有家长来秀的,孩子(巨婴)不懂事就算了,怕是拿中国的那十亿人口不当人吧,高种姓惹不起惹不起。。。
家里年入百八十万的还在这里哭穷,但愿你们真的一夜回到真正的中等收入阶层。
34#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35 发帖IP地址来自
家里典型的中产阶级,年收入虽然我从来不知道具体数字,但是大概在25-30w之间,而美帝的学费加生活费(我是公立大学)一年就要32w左右,而且还只是中等偏下的生活质量,有些人的压力,其他人是体会不到的。


我见过的有钱人太多了,但除了我跟我最好的朋友(他家开公司的,出国无压力),我和别人都没有真正玩到一起去,这个我是能理解的,因为至今,他们的圈子不属于我,我的我圈子不属于他。但是,当然,还是可以做朋友的。


虽然还没有去,但是那种压力已经扑面而至,令人喘不过气。


我妈说四年给我160w,这数字我根本不敢想,真的是不敢想。就在昨天,visa需要30w存款证明,妈妈说奶奶给了我20w,妈妈还说奶奶不让她给我说。


压力太大了,有些时候我会对自己很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怎么样,从而暂时性的不想学习,但我知道这是来不得的,必须及时调整自己,极耐得苦,便能艰难驰驱。


你说我羡慕不羡慕有钱人,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你光想他妈的有个屁用,你不努力,怎么能够在这世界立足。


问我为什么去美国,一言难尽,很多波折,但是直到现在,这个大方向,我不后悔。


人们总是说,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行事,我的父亲因为对我的爱,而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这个恩情我真的是无以为报,我不管以后挣多少钱,给他多少钱,我觉得都是不够的。

我当然羡慕那些高中去美国的,我看他们的朋友圈,最近正是毕业舞会了,真的好棒,但是有他妈什么办法,自己家能把自己供出去读大学已经很伟大了,这种羡慕我觉得是一种自私。有时候我骂自己,你他妈真自私。


我也做过白日梦,我有钱多好,我买豪车,好房子。我在美国上高中多好。但是我还是会比较理智的把自己拉回来,然后告诉自己,你他妈别傻逼了。你想这些就他妈浪费时间,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么傻逼的地方,赶紧好好学习,好好读书,以后找工作,挣钱了,让你的子女也享受美国的高端教育啊。。。 你现在不努力,160w打了水漂,你现在努力点,160w没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别人的羡慕,你的绿卡或者枫叶卡。而且尤其是第一代移民,那种骄傲是真他妈的爽,而且也可以给父母还他们给你的钱,让你父母到处吹,对不?


其实,公立大学也有很多和我家条件差不多的,但大部分是美国人民,在中国人圈子里,我就是很穷;但在整个大学,我应该属于中等稍稍偏下估计。我认识一个女孩,弗吉尼亚的,她给我说如果实在没钱了,她第二年就不在大学呆了,我想了想,我还是幸运的。


大家都要知足,真的;大家也不要只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应该交各种各样的朋友,认识多种人,哪怕你们的圈子不兼容;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要努力。
我敢说我说的绝对在大部分留学生和美国人眼里是对的, 在美国,别人真的发自内心觉得你他妈很猛的,不是你开的车买的房你的女友,是你的4.0GPA,是你的高质量research,是你的美国牛逼公司的实习经验,是你拿到多少大公司的offer,是你抽到了H1B成功留下(这个其实既有运气也有你的努力成分的),是毕业不久或者多年后你拿到了绿卡,或者成了居民。 【我说的可能在有些需要接手中国公司的有钱人眼里觉得很傻逼,很不屑,但是在我这个收入的圈子里,做到这些谁他妈能不羡慕?】 而这一切的一切,取决于你努不努力!!!!!!!!!!


最后,我想说,我没有先天优势在美国接受初等教育,但我给自己立个flag,凭我的努力和我未来的收入能力把我的表弟(舅舅的儿子)送到美国读初中,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毕竟我没有体验过,我想让我最亲的人体验一下(如果他愿意的话)。
我原来有个梦想,等我八十岁了,归田卸甲,拄着拐杖在华州的唐人街喝着我媳妇给我泡的茶,给在纽约唐人街的我的最好的兄弟打个电话,问问他啥时候有空聚一聚,眼镜没花的话还可以吃个鸡,放下电话,看着膝下子孙,看着天空,心里默默想着,我没有让父母失望,没让家族失望,没白花那160万。
35#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36 发帖IP地址来自
壕有适合壕去的国,中产阶级也有适合中产阶级去的家。
日本为例,当初揣着爸妈给的100万日元初始资金(以10年前汇率约8万多人民币)只身来到日本京都,之后留学3年半一直到开始工作,基本自给自足。不仅没再向父母要追加投资,而且还尚有盈余。
日本30年物价停滞不涨,生活成本已经被国内大城市逐渐赶超;也容易通过打工等赚钱。
费用:回顾我的研究生生活,每个月生活费(包括吃饭购物交通手机)维持在6~7万日元(4~5千RMB),加上牛逼便宜的宿舍一年3万日元(1800RMB)以及学费等固定大头支出摊销到每个月,总共一个月花费11万日元(6~7千RMB)左右。
收入:当时有申请到奖学金,一个月6万日元,再加上打工收入6~7万(1hr 900日元*6hr/1天*平均12天/月)=12~13万日元,基本收支平衡。
这就是普通留学生的生活,努力学习,努力打工,努力省钱,但也努力扩大交际,锻炼能力,享受生活。只身出国,方方面面都不得不自己努力,但是努力就是我出国的目的。离开家人朋友,离开象牙塔,离开舒适圈,去一个陌生未知的世界,看看没有一切的自己到底会是谁?
出国留学什么感觉?跟中产不中产无关,富二代出国也有比中产更努力100倍的,中产出国也有懒得念书懒得打工,只会吃喝玩乐的。无论是谁,选择出国留学都有原因:为了文凭?为了绿卡?为了将来的高薪?为了面子?为了离开父母?为了新的经历?或者为了情怀?
和有钱人相比,中产阶级可能为了更多,甚至以上所有;而很多普通学生出国说到底就是为了能够跳出中产这个阶级,进入更上面的那个阶级。从这个角度来讲,出国确实是条捷径,身边很多朋友也确实实现或接近实现了这个梦想。那出国留学该有什么感觉?就是努力读书,努力工作,努力思考,努力经营自己的生活,都出来了,就要过滚烫的人生!
套用北野武的一句话:听好年轻人,成为成功大人的方式?我咋知道,要知道我早做了。只有一次的人生,拿出干劲来啊你!!!


3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3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为什么一提『留学』就省略了好多应该有的定语呢……『留学』一定要有钱才能留么?
  • 既然没有限定高中或者本科,基本上博士留学都是赚钱的,英式体系的研究型硕士MPhil也是赚钱的,干嘛要关心家里又没有钱?在瑞士读个博士的工资够养一家人在国内活了
  • 说得好像留学非得去那种生活成本很高学费也很高的地方似的,比如美帝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可是很多国家根本没有学费啊,比如欧陆的无数多国家,有学费的也基本上是象征性的学费,公立学校一年几百上千欧,根本都不比国内的学校贵太多,压根不至于给『中产家庭』造成什么夸张的经济负担
  • 欧陆的国家还普遍允许你边读书边打工,以欧洲这么高的最低时新标准,自己养活自己完全没问题
  • 何况很多国家生活成本其实也没有比国内高。比如德国西班牙什么的,比深圳生活成本低多了。食堂吃饭普遍也有学生折扣。
  • 当然住宿肯定要比国内的四人间宿舍贵,但是也没有四人间宿舍条件这么恶劣啊。在德国无数城市两三百欧能住一个带厨房、浴缸的单人studio了,丹麦学生宿舍价格连外面1/3价格都不到,你在国内一线二线城市试试……


ps,贵国又不是纺锤型社会哪有什么中产阶级
37#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38 发帖IP地址来自
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一两个月从澳洲飞国内一次,也有人想都不用想小卡一刷一万多的包就买了,还有人要么考试睡过了直接fail要么直接弃考整个学期的考试。 我的小世界观总在崩塌又重造。
如果要给题主tips的话:就是无论是你去哪个国家读什么专业,无论你家里有多少钱。记住你在去看更大世界的基础上,是为了学习学习学习的。  花钱这种事太轻松了,作为一个成年人(即将成年的人)要承担起自己以后的责任和义务了。那么你在这留学生涯结束,花费不菲之后能否能做到呢?有个清晰的规划,会让你花更少的时间在自怨自艾和毫无疑义的事上。
38#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39 发帖IP地址来自
坐标一线,在美国读本科来。
体验就是,一直以为我们家为了我上学卖了套房子,心怀愧疚,在美国丝毫不敢乱花钱。
谁知道那天我妈上午把家里一套小户型卖了,中午换了美金给我交了学费,下午就缴了首付买了套新的两房。如今两年过去了,新房子也从三百万涨到五百万,刚刚好补足了我的四年学费。
39#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40 发帖IP地址来自
就说我正在经历的事情吧 我要和同学去T国旅行一周 F国出发 机票往返只要三千 人家中国出发两周 机票钱翻倍只要一万三一万四 我们现在还没出发 住宿费,国际国内机票,热气球费用已经超过一万人民币了 而且对方还觉得非常非常便宜 还想定更好的住宿 你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吗 对方不要坐巴士 因为这辈子没坐过 要包车 一天2000多人民币 订住宿除了要市中心 安全 还要国际连锁五星级 安全 还要 样子好看 周边风景好 最好里面有点古董 建筑本身最好是建筑典范 提起购物 不是买纪念品 而是换个国家买奢侈品 拒绝早上9点出发 认为该时间起不来床 坚持认为旅行不用这么累 多休息一会儿 拒绝吃小餐馆 要吃饭店
中产阶级去留学就是你身边会有中产阶级的钱但也有很多很有钱的同学 你虽然知道他们有钱 但是不到一定情况你无法想象你们之间的差距这么大的 观念就完全不一样 他们认为没有订最贵的住宿 没有要全程吃米其林 陪你坐经济舱已经非常非常体谅你了 因为人家眼里是没有预算这种东西的 人家全家的一次旅行是要花掉三四十万人民币的 坐飞机也能花七八十万元 认为为了你一次旅行不算购物只花三四万已经非常非常节约了 他们自认为已经很退让了 可以自我感动了 可是你很清楚的知道对自己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我现在在考虑怎么推辞掉这个旅行了 实在无法承受
40#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41 发帖IP地址来自
自卑啥的,都是自己的心里闹的鬼。身边接触过的豪们,人家不在乎你有钱没钱,(借用校长的一句话:“反正他们都没有我有钱”)确实是这样的。


豪或者不豪,人和人交往,都是看心,看你对他们好不好。


出国了,中国人之间必定会感觉亲切一些。但这也不代表你一定要和中国人做朋友,也不代表你的朋友一定要有钱或者没钱。


我在西班牙的时候,一身淘宝爆款,整天和一身G牌B牌L牌的朋友混在一起也挺好的,该吃饭吃饭,该玩玩,我喊穷他们也会陪我去吃几欧的餐厅,偶尔搓一顿大家也都美滋滋。


其实出了国,谁也不是大少爷大小姐,都是海外漂、流浪,回不去家,有没有钱什么关系呢。


豪们偶尔跟我吐槽,哪个人又骗他钱了,仗着他有钱蹭吃蹭喝。我一听就火了:你教的什么破朋友,吃饭不该aa吗。


该aa的,该请客的,到哪都是一个道理,人有多少钱,就办多少钱的事。


没钱了就打工,自己努力换来的,没有人瞧不起你。有钱了就玩、吃、买,也犯不上明明没有实力,硬要买奢侈品装13。


与人交往,要用心,要真诚,不要想身外之物。


穷了就喊穷,大不了就是打工,赚了再和朋友玩,你的朋友会介意你凭借自己的能力混局吗?如果真的介意,这样的有钱人,不认识也罢了。


装的人周围也是装的人,用心交朋友的,周围也都是真心朋友。钱不钱的,太俗。好好念书,好好享受留学生活才是正道。




━━━━━分割线━━━━━
二次更新。


有两种主流的想法是我比较不同意的:


一:“有钱的人我一定要跟他搞好关系,至少不能让他讨厌我”:


有个朋友,家里算有钱,叫他z吧,他姐姐谈了个男朋友k,他姐夫也是一身名牌,花的起。任何人都不会觉得他是装豪。有钱坐实,以上背景。
虽然这个姐夫不穷吧,但他们全家对这个姐夫都很提防。因为姐夫会离间姐弟的关系,还会离间弟弟和妈妈的关系。当着弟弟面一张脸,背后另一张脸。弟弟未成年心机玩不过姐夫吃了无数哑巴亏。
此外这个姐夫在那边是黑社会的,帮人黑身份偷渡的。钱不少挣,但钱的来路不明。这一家人全都防他那个姐夫。姐姐单纯,被姐夫骗的迷三倒四,我朋友还不敢招惹。


重点不是他家里人怎么看。
而是,如果其他人,如果先遇到了他姐夫这种人,会先入为主的判断:这个人豪,所以要搞好关系吗?


请问,要是真的搞好了,是不是在给自己挖坑?
(我如果和我的朋友不熟悉,也不会知道他姐夫背后的一面。因为说实在的这个姐夫长相打扮真的给人好印象!)


二:“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我前后留学过两次,第一次在日本,有个同学每天吃大米饭和便利店的打折餐,中午饭都是不吃的,因为中午学校的食堂贵。


同学们不说,但我们都看在眼里。


试问一下,当他的生活中,出现了每天都至少几千日元伙食的同学(另外的同学,不是我!),每天当他饿的啃面包、省吃俭用时看着别人大鱼大肉,如何平复心态,告诉自己“不要在意别人怎么想”?


这样的状态,如果持续一年,两年,会有什么影响?


这种“差距感”,不是三两句安慰就管用的,毒鸡汤式“不要在意他人”,日复一日,只会让自卑深入骨髓。


在国外,本来就无依无靠,再日复一日的饿肚子,省吃俭用,被人“照顾”难道就是值得表扬的奋斗精神?








出国不是让穷人变凤凰的途径,当然也有暴富的方式,刑法里都写了。
认清楚自己的定位吧。真的连饭都吃不饱的千万别出国。(大家对“中产阶级”的定义不一样嘛)


吃的饱,穿的暖,人先要有尊严(这句话是说给家长听的,钱不要让孩子乱花,但也不要委屈孩子让他没有尊严)。
不因为穷而急于暴富,做违背道德的事。
不因为富而对其他富人没有防备。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益友难得,记得交心!
……
等。

41#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1:42 发帖IP地址来自
家在西南地区十八线小城市,父母在当地某高校工作,收入远低于小社区平均水平。
美帝研究生一年半,学费+各种杂费保险费6万美刀。坐标纽约,每个月房租1000生活费500,过得比较省。期间偶尔校内打工+暑假实习挣了点工资,最后总共花了家里7.5万美刀左右。
以上是背景。
同学里面,95%以上应该都比我家有钱。
曾经去参加过一个富二代闺蜜的生日party,我那天刚赶完due,背着一个h&m十几刀的托特包,装着一沓ppt,蓬头垢面地从图书馆出来就直接去了。到了现场,发现小姐姐们都穿着小礼服,化着精致的妆,拎着几千刀的名牌包包,感觉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我不是没有自卑过,但是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其实没必要去攀比什么。
我父母拿出辛苦攒下的积蓄送我出国,不是让我花天酒地,而是希望我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我也有几个家庭条件相仿的好友,大家消费观念都差不多,相处起来并不觉得有压力。
现在毕业了,第一年的工资就足够把研究生期间的花费挣回来了。也有钱可以买名牌包包了,但是并没有买。感觉自己对物质的欲望越来越低了,满足感太短暂。想把存下来的工资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要么孝敬父母,要么投资自己,或者做一些理财。



共勉!


-------------以下是一点补充---------------
  • 关于工资:评论里很多说我毕业第一年工资就这么高。其实我的收入属于美国cs/金融方向研究生很普通的水准。隔壁亚马逊、微软随便找个程序员一问,base salary应该都比我高。
  • 关于找工作/找实习:过程很辛苦,经历了很多挫折。我属于运气比较好,最后结果还不错,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很多很大神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在美国找到工作,抱憾回国,并不代表他们不优秀。
  • 相比于家境更好的同学,我觉得自己还是舍弃了一些东西。比如我几乎不去酒吧等社交场所,缺少了接触美国文化的机会。即使现在自己挣工资了也不习惯去,感觉不自在,进而时常因为难以融入美国文化而感到焦躁。毕业后从纽约搬到西雅图工作,在这边一个人都不认识,也没有社交渠道,感觉非常孤独。(西雅图地区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欢迎私聊!)
所谓“你必须要非常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我内心始终还是有一块地方是自卑的,我并没有别人以为的那么快乐。


—————我在小社区的其他回答—————
在校园招聘的时候是第一学历重要还是研究生学历重要?
12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000
帖子:40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